三年级科学实验单—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三年级科学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材料的选择》第12课《材料与沉浮》教案陈银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认识到有的材料在水中能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会下沉,知道物体的沉浮与材料有关。

2、认识到可以根据材料的漂浮性能制成不同用途的物品。

(二)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概括出浮和沉的物体的材料组成特点。

2、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初步解释物体的沉浮与其组成材料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并能够在实验当中对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和解释。

二、实验材料准备1、金属:回形针、钥匙、铁块、铝块2、木料:铅笔、一次性木筷、木块3、塑料:塑料直尺、文件夹碎膜、塑料块4、其他:玻璃水槽、自来水三、具体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情景:一颗泡沫球掉入一口枯井当中可以用什么方式取出来(可以往枯井里面灌水,让泡沫球浮起来)2、类比思考:一枚1块钱的硬币掉进枯井里面可以用一样的方法取出来吗3、学生提出问题:硬币是沉的,泡沫球是浮的——物体的沉与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二)实验探究——作出假设、收集证据进行验证、得出结论1、沉与浮的概念(1)沉:如果物体碰到容器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沉的;(2)浮:如果物体不能碰到容器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浮的。

2、实验操作(1)认识实验材料及其作用①玻璃水槽——盛水②钥匙、铅笔、一次性木筷等——实验对象③实验记录册——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2)介绍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①请组长管理好组员,安静细致地进行实验;②请实验员按照实验记录册上物品的顺序,轻轻放入水中,重复两次操作,反复验证;③请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结果,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实事求是,如实填写;④请实验员将试验过的物品擦干,整理好,放回原处。

(3)小组进行实验和记录材料名称实验预测实验结果泡沫胶纸木棒钥匙塑料块铁块木块(4)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猜想猜想一: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猜想二: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有关;猜想三: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材料有关;(5)进一步实验,验证猜想①利用胡萝卜进行实验,通过改变胡萝卜的大小,验证猜想一、二对实验对象的材料进行分类,验证猜想三,并用学生自备的材料做进一步验证(金属↓、木块↑、塑料↑、泡沫↑)出结论体的沉浮与物体的材料有关,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漂浮能力不同。

三年级科学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一等奖

三年级科学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一等奖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学科:《科学》课例名称:《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课型:情境创设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年级: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材料在水中沉浮》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本节课,老师带领学生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沉浮不同,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或由材料制成的物体。

其他有关沉与浮的问题将在五年级的科学课里去研究。

由于木头具有浮在水面的明显特性,因此教科书将对木头特性的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的后面进行。

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放在水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材料的特性这一概念是模糊不清的,通过本内容的研究与学习,旨在使学生对科学概念有初步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理解。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实验,本课就是想通过实验前的启发与引导,对实验的观察记录进行总结,让学生猜一猜教师给出的物品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进行分类,提出验证的方法。

在教师的规范指导下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对实验记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猜想——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结果”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验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范文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范文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沉浮现象背后的原因。

1.3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第二章:实验探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物质沉浮的因素。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影响沉浮的因素。

2.3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影响沉浮的因素。

第三章:沉浮原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沉浮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2 教学内容讲解沉浮原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物体会在水中沉浮。

引导学生思考沉浮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清晰讲解沉浮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沉浮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实践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沉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2 教学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沉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4.3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提供实例,让学生运用沉浮原理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并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沉浮原理和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

5.3 教学方法总结回顾: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反思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

第六章:拓展探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沉浮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资料在水中的沉浮》教课设计一、背景和目标:沉浮实验仍旧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有资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研究。

因为被检测的物体一定是实心的,并且是由一般的木头、金属和塑料制成的物件,学生将很简单察看到它们在水中的沉涌现象。

金属一类资料制成的物件在水中是沉的,木头、塑料一类资料制成的物件一般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从而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体的资料有直接关系。

这一认识的形成将对资料的重要物理性质——密度看法的成立产生踊跃的影响。

经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检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征的认识,并加强保护丛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课目的:(三维目标)1、物理性质能够用来描绘资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资料在水中飘荡,有的资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组成的资料相关。

3、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资料的物理性质,经过比较发现资料的不一样物理特征。

4、选择适合的词语定性描绘资料。

5、发展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兴趣。

6、认可物理性质是能够被察看和丈量的看法。

7、加强充足利用资料、节俭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课准备:塑料大小块,木头条和木头块,纸,金属大小块,水槽,水四、教课环节:(一)导入:经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并板书课题:资料在水中的沉浮(二)沉浮实验:考证不一样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力是不一样的。

1、我们四周有哪些常有的资料?木头、塑料、金属、纸....2、猜一猜:这些资料在水中沉仍是浮?3、全部推理都一定从察看与实验中得来。

——伽利略一同着手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吧!4、想想(1)资料如何放如水中?将物体轻放到水中央再松手(2)如何来判断资料的沉浮?如何算沉?假如物体向下遇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沉的,假如物体不可以遇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浮的。

5、实验要求6、达成记录表7、察看实验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 ?(1)像金属类资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多半简单沉;像木头、塑料、泡沫类资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简单浮。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背景和目標:沉浮實驗仍然是對木頭、紙、金屬、塑膠這四種常見材料物理性質的檢測和探究。

由於被檢測的物體必須是實心的,而且是由一般的木頭、金屬和塑膠製成的物品,學生將很容易觀察到它們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金屬一類材料製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木頭、塑膠一類材料製成的物品一般在水中是浮的。

我們希望學生能夠進而認識到,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製成物體的材料有直接關係。

這一認識的形成將對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質——密度概念的建立產生積極的影響。

在這節課的沉浮實驗裡,我們只要求學生能夠認識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個重要物理性質,它可以用來描述材料或由材料製成的物體。

其他有關沉與浮的問題將在五年級的科學課裡去研究。

由於木頭具有浮在水面的明顯特性,因此教科書將對木頭特性的研究安排在沉浮實驗的後面進行。

通過對木頭製品用途的調查和生活經驗的梳理,學生將豐富對木頭特性的瞭解,並強化保護森林、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體在水中的浮沉與構成的材料有關。

3、用簡單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4、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材料。

5、發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6、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7、增強充分利用材料、節約自然資源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用簡單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四、教學難點: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並具備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質的能力。

教學準備:塑膠玩具、塑膠塊、塑膠圓柱、木制圓柱、木板、木塊、迴紋針、螺絲釘、鐵制圓柱(必須是實心物品)。

(也可使用動畫:物體的浮與沉)六、教學環節:(一)導入:1、課題引入:人們利用材料的不同特性服務於我們的生活,紙的吸水性、金屬的硬度、塑膠的柔韌性,都是這幾種材料的明顯特性,(出示“木船”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木船是由什麼材料製成的呢?(學生回答:木頭)木船是利用了木頭的什麼特性呢?這節課,我們將紙、金屬、塑膠、木頭這些常見材料放入水中,探究它們的沉浮情況,重點研究木頭有哪些特性。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案

《材料在水中沉浮》教案一、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这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

难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三、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小石子、泡沫、两个小的玻璃瓶、透明水槽、橡皮擦。

2、小组探究材料:形状大小不同的金属、塑料、木头各三个、水槽、抹布、记录表。

四、教学流程本课教学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重点活动)1、首先,创设情境:上课开始,给学生出示一张“乌鸦喝水”的图片,给该故事加续集:演示老乌鸦用投“石子”喝水的过程,再演示小乌鸦用投“泡沫”未喝到水的过程。

问小乌鸦为什么没有喝到水?泡沫和石子在水中有什么不同?(会沉、会浮)。

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2、追问:在水中的物体时沉还是浮?并画图说明。

使学生对沉浮有一个明确的区分。

3、对沉浮的判别练习:以橡皮擦为例,先让学生预测,出现分歧,引出以实验来证明和解决,进而进行实验示范,着重放的方法和对沉浮的判别。

4、实验过程示范:为了让孩子认识每种材料,首先在投影上和学生一起对材料进行分类,再以一个材料为例,在记录单上进行预测,后示范实验。

5、学生小组分工、实验。

6、交流展示。

(根据需要进行引导总结出实验结论:物体的沉浮与材料有关)5、师生小结:把实验结果与实验前的预测进行对比,达成共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容易沉,像木头类材料制成的的物体容易浮。

第二环节:多媒体演示,拓展新知1、出示木头图片: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2、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身边的木头制品。

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家乐园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时间班级
任课老师组别
组长
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目的:观察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方法:收集几个形状差不多的不同材料的实心小物品,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把它们分好类,在按类编上号,以便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它们,先预测一下这些物品在水中的沉浮,记录在下面的表中,在做实验。
材料名称
预测
试验结果
木头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铁块
铝块
橡胶块
塑料块
实验的结果和我们预测的一样吗?
通过我们的细致观察,我们了解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材料有关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重复实验几次,并记录结果。
(4)实验总结。
观察到的现象: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结论:我认为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指导教师:周敏强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台子小学
年级班试验者Βιβλιοθήκη 时间2011.11.4
实验名称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器材: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我的猜想: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步骤:(1)设计实验计划
(2)将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分别放在装半水槽水的水槽中。记录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