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3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空气要占据空间。
2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空气有质量吗
实验目的:知道空气有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气球、打气筒
实验步骤:
1、取出天平调节天平,调节左右两端螺母,使天平指针指着中心刻度,保持左右平衡。
2、把空气球放到天平上,称出气球的质量,记录数据。
3、给气球打足气,打上结,把装有空气的气球放到天平上,称出装了空气的气球质量,记录数据。
6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肥沃的土壤
实验目的: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器材:透明塑料袋、香蕉皮、菜叶、草根、土壤
实验步骤:
1、把香蕉皮、菜叶、草根、等与土壤混合,装入塑料袋,自制肥料袋。
2、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热空气要上升,冷空气要下降。
3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热空气和冷空气
实验目的:知道热空气要上升,冷空气要下降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熏香
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相同的集气瓶,分别放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盆中,过一会儿取出来。
2、在热评中放入点燃的熏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熏香,立刻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上。
分组
时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18个)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18个)实验名称:1.2水沸腾了实验器材:温度计、水、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蜡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石膏上2、点燃酒精灯,把酒精灯移的外焰燃烧石棉网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谷种现象。
4、沸水的烧杯上套袋子,观察袋子的变化实验记录:水在沸腾时,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化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沸水烧杯上套的袋子鼓涨起来。
实验结论:我认为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加热。
实验名称:1.3水结冰了实验器材:碎冰、试管、温度计、烧杯、记号笔、食盐实验步骤:1、在试管里加入41的水,记号笔在水面好标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烧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子里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
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5、观察水结冰后的高度。
实验记录:1、管插入碎冰里,水温开始下降,当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
2、水结冰后变高了,说明体积变大了。
实验结论:水当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
实验名称:1.4水融化了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温度计、冰块、观察皿、吸管实验步骤:1、取冰块放在观察皿上,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
2、试管装水结冰,在冰面处做标记,把试管浸入烧杯的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等冰完全融化后,观察水面与记录的冰面距离。
实验记录:1、冰块在融化。
吹气的地方融化快。
2、试管里的冰慢慢在融化,完全融化后,水面比冰面低。
实验结论: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实验名称: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实验器材: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小泡沫球回形针实验步骤:1、我们再把它放到上节课的天平里去称一下。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性质实验目的:1、了解水的颜色、气味和透明度。
2、探究水的流动性和形状变化。
实验材料:一杯清水、一个透明塑料杯、一个勺子实验步骤:1、用眼观察杯中水的颜色,发现水是无色透明的。
2、凑近杯子,用鼻子闻水的气味,没有闻到特殊的气味。
3、将水缓慢倒入另一个杯子,观察水的流动情况,发现水能够顺畅地流动。
4、用勺子把水舀起来,再倒回杯子,观察水的形状变化,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实验结果: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且没有固定的形状。
二、实验名称:溶解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实验材料:食盐、沙子、白糖、三个透明杯子、搅拌棒、水实验步骤:1、在三个杯子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
2、向第一个杯子中加入一勺食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食盐的溶解情况。
3、向第二个杯子中加入一勺沙子,搅拌后观察沙子在水中的情况。
4、向第三个杯子中加入一勺白糖,搅拌后观察白糖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食盐和白糖能在水中溶解,而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实验目的:证明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实验材料:一个塑料瓶、一个气球、水槽、水1、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
2、将塑料瓶底部扎几个小孔,放入水槽中,观察气球的状态。
3、挤压塑料瓶,再次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结果:未挤压塑料瓶时,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挤压塑料瓶后,气球鼓起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受到挤压时会排出。
四、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温度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实验材料:温度计、热水、冷水、杯子实验步骤:1、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和单位。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冷水中,等待一会儿,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3、将温度计从冷水中取出,擦干,再放入热水中,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冷水的温度较低,热水的温度较高,温度计能够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五、实验名称:磁铁的性质实验目的:探究磁铁的吸引和排斥性质实验材料:条形磁铁、回形针、铁钉、塑料片、纸片实验步骤:1、用磁铁分别靠近回形针、铁钉、塑料片和纸片,观察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6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6篇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6篇一、学生分析今年我任教三年级两个班科学的教学,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
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该年级男生居多,学生思维活跃,热爱科学,相信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并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
学生从小对科学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些接触和了解。
如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等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科学学习是有基础的。
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内容很感兴趣,有学习的强烈愿望。
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好,但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培养提高。
二、实验分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是《科学》课开始的第二个学期,因此本册教材浅显易懂,特别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还考虑到为今后的学习提高打好基础。
在这个阶段一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展开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目的与要求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实验措施1、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2、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转眼间,我在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
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我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本年度教学工作情景总结如下: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六: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八: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九: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六: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1)三年级下册时间实验名称: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实验目的: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实验器材:直线轨道、曲线轨道、蓝色小球、红色小球、桶或筐、直尺。
实验步骤:(1)把蓝色球和红色球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让二者之间有50 cm的距离。
2)把两个球放在带槽的直线轨道上,让两球进行运动。
3)把两个球放在带槽的曲线轨道上,让两球进行运动。
4)观察比较小球球在平整桌面、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中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班级实验组别实验者观察到的现象:1.小球在平整桌面做直线运动。
2.小球在直线轨道中做直线运动,在曲线轨道中做曲线运动。
实验结论:根据轨道形状的不同,小球做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2)三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时间年月日实验者实验名称: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尝试目的:1.认识斜面,并掌握物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体式格局。
2.经历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尝试,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尝试器材:长木板、小正方体、六棱柱、小球、铅笔等其他常见物品.尝试步骤:(1)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
2)观察立方体木块的状态。
3)将小六棱柱平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4)将小球平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状态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斜面情况小立方体小六棱柱小球小坡度斜面不动滚动滚动大坡度斜面滑动滚动滚动尝试结论:物体可以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上滑下。
除了滑动,物体在斜面上还会滚动。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3)三年级下册时间班次实验组别尝试者实验名称: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实验目的: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尝试器材:直线跑道(长于两米为宜)、小球(运动速度不同)、秒表。
尝试步骤:(1)准备两条长度相同的轨道,一端垫起,形成斜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比较有盖和无盖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1)实验材料: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塑料薄膜、橡皮筋。
(2)实验步骤: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
③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④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3)实验现象:①两个杯子中水的高度全部低于标出的高度,没有塑料薄膜杯子中的水比有塑料薄膜杯子中的水少。
②塑料薄膜上有水珠出现。
(4)实验结论:水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
实验二:观察倒扣在地面上的塑料盒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透明的塑料盒。
(2)实验步骤: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盒中的变化。
(3)实验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塑料盒內部岀现细小的水珠,放置时间越长水珠越大,当水珠增长到一定大小时会流下或落到地面上。
(4)实验结论:地面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进人到空气中,进入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变成水珠重新落回到地面上。
实验三: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烧杯、清水、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温度计。
(2)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②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③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④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3)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烧杯壁开始变模糊并且水面冒热气,杯底开始产生小气泡,气泡上升;随着加热进行,小气泡越来越多,上升速度越来越快;烧杯口有水汽形成,加热一段时间后,液面开始沸腾。
②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逐渐上升,温度升到100℃时,水出现沸腾现象;再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移走酒精灯后,温度开始缓慢下降。
③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来。
(4)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当温度上升到100℃时水会沸腾。
水加热后有气体产生。
实验四: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观测风

年级班 姓名
实验小组:
时间
XX年X月X日
实验名称:观测风
实验目的:自制简易小风旗。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器材:小木棍、纸板、剪刀小珠子、大头针、量角器、线、泡沫塑料
实验步骤:1、用剪刀把纸板剪出两个三角形(一大一小)。
2、把三角形纸片固定在小木棍的两端。(像箭一样)
3、用大头针串一珠子再串过箭的中间(让它能轻松转动)再串一个珠子固定在另一根木棍顶上,把这根木棍的另一端固定在泡沫塑料板上。
4、把一个小珠方上系上线,线的另一端系在量观察角度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有不同的风向,风力有大小。
实验结论: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是指风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观察和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目的:认识温度计,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的数。
实验器材: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围-20℃——110℃)2、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围在-20℃——110℃)实验步骤:1.了解温度计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容。
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3.观察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及玻璃泡上连着的细玻璃管。
4.观察玻璃泡里装着的液体。
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使他变热,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
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
实验结论: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和刻度三部分组成;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会根据不同的测量围和使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计和正确使用温度计测读温度。
实验器材: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教材)实验步骤:1.严格按照测量水温的方法,分别测量4杯水的温度。
2.交流各小组测得的水温数据,讨论温度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3.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并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4.连续测量10分钟水温变化并记录。
5.分析记录表的数据并交流:这些水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实验名称:观察冰的融化实验目的:观察冰的融化实验器材:烧杯一只,温度计2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块实验步骤:1.把冰块放入烧杯,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
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实验结论: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冰完全融化成水。
实验名称:观察加快冰的融化实验目的:加快冰的融化实验器材:烧杯一只(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实验步骤:1.把盛有冰块的烧杯放在下晒,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同时测量离烧杯较远的空气的温度并记录。
2.每组取一块冰块装入一个可封口的小塑料袋中,在冰块融化过程中,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注意:塑料袋的袋口要一直保持密封!)3.观察烧杯、塑料袋外壁有什么发现?4.比较记录结果。
实验结论: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实验名称:水珠的形成的研究实验目的: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和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
实验器材:3只同样的玻璃杯,其中一只杯里加满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另一只杯里加冰。
实验步骤:1.把三只同样的玻璃杯,静静地放在桌上。
2.隔几分钟后观察3个玻璃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
3.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4.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的冰有什么关系呢?实验结论: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和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的冰是有关系的。
实验名称:水到哪里去了(水的蒸发)实验目的:碟子里的水会减少。
实验器材浅碟子一只、半碟清水、记号笔一支。
实验操作步骤:1.往浅碟子里倒入少许水,用记号笔做好水面标记。
2.把装水的碟子放在下。
3.过一会儿,观察碟子里水量的变化。
4.思考:碟子里的水去哪了?实验结论: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这就是蒸发。
实验名称:加快水的蒸发实验目的: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实验器材:2只不锈钢长柄勺子,一摞书,1支蜡烛、火柴。
实验操作步骤:1.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2/3勺水。
2.把其中的一只勺子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
3.另一勺水放在蜡烛火焰上加热。
4.观察勺中的水在实验中的变化,进行记录。
5.小组交流:从我们看到的现象里你有什么发现吗?实验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
实验名称:磁铁能吸引的物体实验目的:分辩磁铁能吸引的物体实验器材: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2.橡胶皮(气球皮)、杯子和水。
3.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分值铝币。
实验步骤: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实验结论:我认为磁铁只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
实验名称磁铁能隔物体吸铁吗实验目的:磁铁隔着物体能吸引铁。
实验器材:磁铁、一枚铁钉、塑料杯、玻璃、一纸、铅笔、硬币等实验步骤:1.在磁铁和铁钉之间分别放上纸、布、玻璃、塑料片、薄木片、橡胶片等物体。
2.观察磁铁还能吸不吸铁钉。
实验结论:磁铁隔着一些薄的物体也能吸铁。
实验名称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实验目的: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一个、回形针若干实验步骤:1.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
2.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并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实验结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实验名称:观察磁极与方向实验目的:利用指南针定方向实验器材:指南针,八个方位示意图。
实验步骤:1.把指南针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
2.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底盘,使方向盘上标明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
3.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实验结论: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①把针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②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向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③对照方向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实验名称:制作指南针实验目的:无。
实验器材:一根磁针、软木塞、一碗水实验步骤:1.将一根针在磁铁上摩擦,使其带有磁性2.找一小块软木塞,将针贯穿软木塞,然后把软木塞放到一碗水里,用真正的指南针调整好,记下针尖是南还是针鼻是南。
3.用自制的指南针辨认方向实验结论:我认为钢针在强力磁铁上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实验名称:观察我们的种子实验目的: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
实验器材: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实验过程:1、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2、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部结构。
3、解剖种子,观察部结构。
实验结果:种子由、、、构成。
不同植物的种子,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实验名称:种植我们的植物实验目的:懂得播种的方法,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实验器材:小铲、土壤、凤仙花种子、透明玻璃杯、纸巾等。
实验步骤:1.在透明玻璃杯的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4、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实验结论:种子在土壤中萌发是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实验名称:观察蚕卵实验目的:蚕卵的身体是黑褐色的色的,看上去很像蚂蚁,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养蚕盒实验操作步骤:1.把蚕卵放到养蚕盒里。
2.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
3.测量一下蚕卵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4..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什么?(小孔)5.仔细观察,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还是凸起来的?实验结论:蚕卵近似()形,身体是()色的,看上去很像(),宽约()毫米,厚约()毫米,因此叫()。
实验名称:观察蚕宝宝的身体实验目的: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和足。
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透明塑料片,自己养的蚕。
实验操作步骤:1.用直尺量蚕的身体长度,用天平称重量。
2.仔细观察蚕的身体,看看头部、胸部、腹部、足各是什么样的?3..把蚕放在透明塑料片上,观察蚕足的形态和爬行特点。
4.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可能是什么?(气门)5.观察蚕是怎样吃桑叶的?蚕的口器是什么样的?实验结论:蚕的身体分为()、()、()和()。
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用来()的。
蚕的口器是()式的。
实验名称:观察蚕茧实验目的:蚕茧是椭圆形,长约20毫米,是白色的。
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皮尺,小剪刀,热水,小碗,竹签。
实验操作步骤:1.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茧的形状,大小与颜色。
2.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用皮尺量一量它们的长、宽分别是多少?3.估计一条蚕吐得丝有多长?4.实际测量蚕丝的长度。
实验结论:蚕茧是()形,长约()毫米,宽约()毫米,是()色。
经测量一个蚕茧的蚕丝长度约为()。
实验名称:观察蚕蛾实验目的:蚕蛾是白色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实验器材:蚕蛾实验操作步骤:1.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2.然后观察各部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
3.观察蚕蛾的行为,看看蚕蛾在干什么?4.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
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5.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实验结论:蚕蛾是()的,身体分为()、()、()三部分。
刚产下的卵是()色的,后来又变成了()色。
实验名称:动物的生命周期实验目的: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实验器材: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各动物生命周期流程图表格。
实验操作步骤:1.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2.从搜集到的动物中选择两种,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经历的时间。
3.把他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4.汇报交流。
5.填写各动物生命周期流程图表格。
实验结论: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包括()、()、()和()。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相同,周期长短也()相同。
有的动物一生中要经历(),有的则(),只是()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