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讲解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讲解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进行详细讲解。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是指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将饮用水源周围区域划定为保护区域,并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管理和保护。
本文档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2.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目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目的在于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和可持续供应。
通过划定饮用水源周围的保护区域,可以限制人类活动对水源的污染和破坏,进一步保护水质,减少饮用水安全风险。
3.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标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标准是根据当地水源特点和相关法规规定制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水源地类型:根据水源地的地理、地貌特点,将其分为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水源地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 水源地水质要求:根据饮用水质量标准,确定水源地水质的基准要求。
对于地表水源,应考虑降低水中悬浮物、富营养化物质和微生物的浓度;对于地下水源,应关注水质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
- 周边环境特征:考虑水源地周边的地质、地下水动态、降水、气候等因素,以及周边活动对水源的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保护区划分参数。
- 管理措施:根据水源地特点和保护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限制开发、控制污染源、加强监测和管理等。
4.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步骤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搜集相关资料:收集水源地地质、水质、地下水动态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并整理建立数据库。
2. 划定保护区范围:根据水源地类型和周边环境特征,结合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划定保护区的范围界限,包括核心区、一般保护区和缓冲区等。
3. 制定管理规范:根据划定的保护区范围,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确保水源地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4.实施保护措施:根据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禁止活动、控制污染源、加强监测和管理等。
5. 监测和评估:建立定期监测和评估机制,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精编【餐饮技术文件】邢台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餐饮技术文件】邢台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河北省邢台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河北省邢台市环境保护局2007年7月20日1 划分依据1.1 相关法律法规。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饮用水保护区划分技术纲要》(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1.2 相关已经批准实施规划1999年邢台市环保局为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组织环保、水利、国土、建设等有关部门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的污染源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并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纲要》的技术规范要求,邢台市环境保护局编制了《邢台市城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划分了邢台市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二级、准保护区的范围。
当年,该报告通过了省市专家论证,经省政府批准,省环保局在1999年11月12日以冀环控函〔1999〕216号文件形式批复同意了我市《邢台市城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2 保护区背景分析2.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所在区域或流域的自然状况2.1.1 地理位置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西倚太行山,东部是广阔的华北平原,其地理坐标是北纬36°45′-37°48′,东经113°45′-115°50′,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相望,西依太行山和山西省毗邻,南与邯郸市相连,北及东北分别与石家庄市、衡水市接壤。
邢台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河北省邢台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河北省邢台市环境保护局2007年7月20日1 划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饮用水保护区划分技术纲要》(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相关已经批准实施规划1999年邢台市环保局为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组织环保、水利、国土、建设等有关部门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的污染源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并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纲要》的技术规范要求,邢台市环境保护局编制了《邢台市城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划分了邢台市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二级、准保护区的范围。
当年,该报告通过了省市专家论证,经省政府批准,省环保局在1999年11月12日以冀环控函〔1999〕216号文件形式批复同意了我市《邢台市城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v1.0 可编辑可修改2 保护区背景分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所在区域或流域的自然状况 地理位置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西倚太行山,东部是广阔的华北平原,其地理坐标是北纬36°45′-37°48′,东经113°45′-115°50′,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相望,西依太行山和山西省毗邻,南与邯郸市相连,北及东北分别与石家庄市、衡水市接壤。
辖区东西最长处约185公里,南北最宽处90公里,全市总面积12486平方公里,邢台城区面积平方公里。
市政府所在地北距省会石家庄106公里,距首都北京396公里。
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水是生命的来源,支撑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
水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不可替代。
水源保护对于西部地区尤其重要,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是保护水源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水源保护的重要性
水源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将决定水质的质量、水的保障性、社会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生态环境的持续可持续性等方面。
二、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1、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以水源保护区划分为先导,从水资源总量、水质污染状况、生态系统特征、水资源利用方式、水资源防护力度、影响该水源保护区的社会经济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判断和综合考虑,从基础理论准备、数据采集、水系地理位置分析、水源保护区类型划分、水源保护区建设规划等步骤,提出合理的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案。
2、水源保护技术报告内容
(1)概况:包括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的背景、目的、任务、进展情况;
(2)水源保护方案:根据该水源保护区的特点,确定水资源的实施形式和程度;
(3)水源保护政策:制定水源保护政策,形成可操作的措施;
(4)水源保护控制系统:确定水源保护的控制体系,并明确绩效监督与考核的规范;
(5)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水源保护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效益;
(6)实施操作:确定水源保护措施的实施权责,明确配套投入;
(7)效果评估:采用生物指标和质量指标等方法,定期监测水源保护区的效果,对不达标的地区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三、结论
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的编制是保护水源的重要手段,可以确立水资源使用的标准,确定水质的质量、水的保障性、社会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保证水源的可持续发展。
邢台分区简介

09年讯近日,我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完成,本市圈定7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7个保护区分别是:市紫金泉水厂水源地、韩演庄水厂水源地、董村水厂水源地、朱庄水库水源地、南宫市地下水水源地、群英水库水源地、沙河市地下水水源地。
据了解,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是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最大可能免受人类活动影响、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
自2006年起,省环保部门对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重新进行了调整划分。
根据有关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
其中,一、二级保护区内均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在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的,应采取严格的污染防治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
2010年调整据了解,此次划分调整遵循了科学规划与从严保护相结合、近期发展与远期规划相结合、政府领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调整范围涉及饮用水源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
其中,一级保护区范围为董村、韩演庄、紫金泉三个水厂取水井为中心向四周外延30米的区域,面积约0.1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范围为邢台县、沙河市西部山区灰岩裸露区和百泉、狗头泉、达活泉周边区域,以及邢台县会宁镇一带粘土盖层较薄的区域,面积约409平方公里;准保护区范围为市城区郭守敬大道—邢州路—泉北大街—襄都路—新兴路—西外环路—郭守敬大道所包围的区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
划分调整后的保护区保护目标更加全面,保护重点更加明确,保护级别更加科学。
2012年邢台市多年平均降雨量525.1毫米,水资源总量为14.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4亿立方米,地下水10.4亿立方米)(重复计算1.2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量为22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为144立方米,分别占全国人均,亩均水资源量1/10,为全省人均,亩均70﹪左右,属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
井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井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井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是一份关于井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
技术性报告。
该报告通常由相关专业机构或专家团队编制,旨在对井群饮用水
水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定,以保护水源的水质和水量,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可
持续供应。
报告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区域选择与调查:报告会对井群饮用水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
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以确定适合划定水源保护区的区域。
2. 水源特征与评价:报告会对井群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水量、水源涵养能力等
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划定保护区的必要性和范围。
3. 水源保护区划分原则:报告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井群饮用
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原则和指导意见,确保划定的保护区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 划定方法与技术:报告会介绍井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水文模型等,以实现对水源保护区的准
确划定。
5. 保护区管理与监测:报告会提出井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管理与监测措施,
包括建立保护区管理机构、制定管理规定、加强水质监测等,以确保保护区的
有效管理和水源的持续保护。
总之,井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是一份综合性的报告,旨在通过科
学的方法和技术,确保井群饮用水水源的安全、可持续供应和有效管理。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报告编号:XXXXX编制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概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是对具有饮用水源功能地区进行划定,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其水质和水量,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可持续供应。
本技术报告旨在介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方法、原则以及相关技术。
二、划分方法1. 根据区域特征划分法:根据地形、水文地质、土壤类型等区域特征进行划分,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地区划分为水源保护区。
2. 功能区划法:根据水源地的功能需求和地方政策法规,将水源地划分为保护、限制开发和控制开发区域,以实现对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
3. 水质和水量控制法:基于水质保护和水量管理的需求,按照水质和水量标准划定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和界限。
三、划分原则1. 优先保护原则:优先考虑对重点水源地进行保护,如地下水水源地、主要河流源头等。
2. 综合考虑原则: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以及人口用水需求等因素,合理划定水源保护区。
3. 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水源保护区内的经济活动和人类活动不影响水源的长期供应和水质安全。
4. 纵向保护原则:以水源地为主体,沿着水流的纵向延伸划定水源保护区,确保水源地的上游和下游区域均受到保护。
四、技术应用1.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卫星图像获取水源地的地形、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信息,辅助划定水源保护区的范围。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地理数据和水文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实现精确的水源保护区划分。
3. 水质监测技术:通过对水源地水质的监测和分析,确定水质状况并划定合适的水源保护区范围。
4. 地下水模拟技术:利用地下水模拟模型模拟地下水流动和补给的过程,预测水源地的地下水补给区域,并据此划定水源保护区。
五、总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举措。
通过科学合理的划分方法和原则,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水源地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在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并加强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和管控,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供应。
邢台市西部山区水源地的保护

邢台市西部山区水源地的保护【摘要】本文通过对邢台市西部山区岩溶水系统的分析,阐述了岩溶水系统饮用水的保护现状和水污染情况,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水源地;岩溶水;水质;保护措施1. 邢台市河流水系基本情况(1)我市属海河流域,区域内共有行洪排沥河道20条(不包括界河——卫运河),其中以滏阳河为界,将我市划分为两大部分、四个区域。
山丘区和滏西平原面积6774Km2,自北向南分布有洨河、北沙河、午河、泜河、李阳河、小马河、白马河、牛尾河、七里~顺水河、沙河~南澧河、沙洺河、留垒河、滏阳河共13条大小河流,分别汇入大陆泽和宁晋泊。
这些河道除留垒河外,均发源于西部山区,上游支沟源头繁多,流域形状多呈扇形,且多为季节性河道,平时基流很少,甚至干涸,汛期洪水暴发,河水陡涨陡落,历时很短。
因源短流急,洪水汇集较快,各河进入平原后,坡度变缓,泥沙淤积,河道宽浅,深槽狭小。
滹滏区面积748Km2,较大支流有汪洋沟,以排沥为主。
黑龙港区面积4934Km2,自西向东分布有小漳河、老漳河~滏东排河、西沙河、索泸河、老沙河——清凉江,统以排沥为主。
河流总趋势为西南~东北,流入衡水市。
(2)邢台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属滏西区,区内有马会河、沙河、七里河、牛尾河和白马河共5条河道。
牛尾河由西向东贯穿邢台市区北部,茶棚沟、小黄河、围寨河三条支流在市区东北部汇入牛尾河。
牛尾河发源于丘陵区,以接纳城市污水为主(常年平均流量0.725m3/s)。
另4条河流均发源于西部山区,上游建有水库等水利工程,常年有水,下游平时基本无水,汛期行洪。
2. 地质泉域(1)根据地层岩性、地下水赋存条件等特征,邢台市地下水分为三种类型,即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和基岩类裂隙水(以下分别简称“孔隙水”、“岩溶水”和“裂隙水”)。
其中孔隙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区,赋存于第四系砂砾层孔隙中;岩溶水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赋存于寒武、奥陶系灰岩裂隙和溶洞、溶隙、溶孔中;裂隙水主要分布在深山区和低山丘陵区,赋存于第四系前形成的变质岩、岩浆岩和碎屑沉积岩裂隙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邢台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河北省邢台市环境保护局2007年7月20日1 划分依据1.1 相关法律法规。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饮用水保护区划分技术纲要》(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1.2 相关已经批准实施规划1999年邢台市环保局为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组织环保、水利、国土、建设等有关部门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的污染源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并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纲要》的技术规范要求,邢台市环境保护局编制了《邢台市城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划分了邢台市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二级、准保护区的范围。
当年,该报告通过了省市专家论证,经省政府批准,省环保局在1999年11月12日以冀环控函〔1999〕216号文件形式批复同意了我市《邢台市城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2 保护区背景分析2.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所在区域或流域的自然状况 2.1.1 地理位置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西倚太行山,东部是广阔的华北平原,其地理坐标是北纬36°45′-37°48′,东经113°45′-115°50′,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相望,西依太行山和山西省毗邻,南与邯郸市相连,北及东北分别与石家庄市、衡水市接壤。
辖区东西最长处约185公里,南北最宽处90公里,全市总面积12486邢台城区面积132.1平方公里。
市政府所在地北距省会石家庄106公里,距首都北京396公里。
2.1.2 自然环境概况 2.1.2.1地质地貌邢台市地处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交汇处,邢台市辖区总地势为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山地、丘陵及平原地貌阶梯排列,总面积12486平方公里,三者比例为2:1:7,以平原为主。
西部的山区和山前丘陵区,位邢台市位置图邢台市于太行山东麓,海拨在100~1000米之间,最高山峰达1822米。
丘陵地貌以剥蚀构造及剥蚀堆积类型为主,海拔高程为100-400米,地质构造为太行山复背斜东翼,裸露地表的地层主要由古生界奥陶石灰岩及新生界地层构成。
中、东部为河北平原(华北大平原西北部)的一部分,中部以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为主,也称为滏西平原。
东部则为子牙河和古黄河水系冲积、湖积平原为主,称为黑龙港平原,海拨高度在1000米以下。
东部平原地势低平,洼地甚多,其中大陆泽、宁晋泊面积较大。
邢台城区位于平原区西部。
2.1.2.2气候特征邢台市属北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为13.1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为543.5毫米,一般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夏季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多暖而湿润的南风;冬季常在蒙古高压的控制之下多冷而干燥的北风,春秋两季主导风向为南风。
多年平均蒸发量西部山区为1000毫米,东部平原为1100-1200毫米,市区为1953.3毫米。
邢台市区全年平均气温为14.0摄氏度,较所辖县(市)高近1.0摄氏度;市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24.6毫米;年均水面蒸发量1953.3毫米,高于全市平均值;市区全年主导风向为S风和NNE风,夏季多S风和NNE风,冬季多NNE风与N风。
历年平均风速为2.1米/秒,最大风速为18米/秒。
冻结期为11月至下一年的2月份,冻土深度平均为31.3厘米,最深为46厘米。
2.1.2.3地下水依据地下水赋存地层岩性及水体特性不同,泉域地下水可划分为如下三大类型: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砂砾石、卵砾石和中粗砂层孔隙中的地下水。
广泛分布在山间河谷和东部隐伏溶水体中上第四系沉积区。
2、基岩裂隙潜水——承压水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前形成的变质岩,岩浆岩和碎屑沉积岩裂隙中的地下水。
主要分布在泉域西部山区。
3、碳酸盐岩岩溶水岩溶水赋存于寒武、奥陶系灰岩裂隙和溶洞、溶隙、溶孔中,总厚度926-1247米,分布在泉域的中部和东部。
2.1.2.4矿产资源市辖区蕴藏着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辅助原料、煤炭、化工原料、建材原料及其其它非金属原料、地下热水、矿泉水等38种。
其中有20种矿产经地质勘查已探明储量。
由于受成矿条件的限制,某些矿种在局部小区集中分布。
铁矿资源集中在沙河小区,区内有矿产地25处,蕴藏着全市95%以上的铁矿储量,目前浅部资源已基本开发完,而深部资源由于受开采条件的限制,近期难以利用;非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在邢台小区,位于北纬370到37013/左右的邢台县境内,主要矿种有兰晶石、重晶石、石膏、菱镁矿、白云岩及煤炭资源,其中兰晶石、重晶石、菱镁矿、白云岩等资源储量属河北之冠;以煤炭、建材、化工及有色金属为主的内邱、临城、隆尧小区,主要矿种有煤炭、石膏、硫铁矿、铜、钴、镍等,是我省主要炼焦煤产地之一,其中双碑石膏矿是河北省储量最大的石膏矿床。
2.1.2.5旅游资源邢台市旅游资源丰厚,古迹名胜众多,已有开放景区(点)28处,著名的旅游区有太行奇侠群、临城“北方奇观”崆山溶洞风景名胜区、内邱扁鹊庙、云梦山、天河山、柏乡汉牡丹等,近年来以前前南峪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蓬勃发展。
2.1.2.6名胜古迹邢台市悠久的历史留下了大量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等,据考古部门测定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尚未出土。
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清风楼、大成殿、开元寺等,在邢台城区多处发现殷商文化遗址。
全市现有省及省级以上保护文物古迹44处,其中市城区有6处。
2.2 社会经济概况邢台市是一个有三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古老城市,历史上曾四次建国,两次定都。
素有“鸳水滨,襄国古都,依山凭险,地腴戊丰”之誉。
2006年末市区居住人口68.9万人。
邢台自然风光绮丽多姿,世界奇峡——邢台峡谷群、北方奇观——崆山白云洞、“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前南峪、太行翡翠——小天池等美不胜收。
这里有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故居,元代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纪念馆,元“邢州五杰”就读的紫金山书院,唐朝贤相宋碑和乾隆御笔“梅花赋”书画,邢氏宗墓邢侯墓,老子修身广阳山,中医圣祖鹊山祠,殷商帝王“酒池肉林”,秦始皇“平台晾尸”,赵武灵王困死的“沙丘平台”遗址,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的大本营黄巾军寨,威县义和团纪念馆,神奇柏乡汉牡丹,清河武松公园,前南峪抗大陈列馆等等。
2.2.1 人口增长趋势分析根据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结合邢台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依邢台市发展规划,邢台市人口增长趋势为:规划2005年-2010年人口增长率取7.5‰;2011-2020年全市人口综合增长率6.5‰。
2010年市区居住人口规模为82.2万人,2020年市区居住人口规模为116万人。
2.2.2 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邢台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9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财政收支增加较快。
全部财政收入达70.16亿元,比上年增加16.8%(可比增长18.2%)。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51亿元,增长16.7%(可比增长19.8%)。
财政支出66.44亿元,增长了34.9% 。
人均生产总值11584元,比上年增加12.3%。
三次产业结构为:16.5:57.5:26.0。
1、第一产业2006年粮食总产374.1万吨,增长2.9%。
一产业增加值130.8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2%,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主导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52.2%,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0.8%,比上一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
2、第二产业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传统产业在改组改造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3%提高到3.2%。
2006年第二产业增加值454.05亿元,比上年增加15.8%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41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3、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20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实现增加值50.02亿元,比上年增加13.2%;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实现增加值43.24亿元,比上年增加12.7%;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7.5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9.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实现增加值13.39亿元,比上年增加11.9%;居民服务业和其它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9亿元,比上年增加10.9%。
1992年-2006年现价地区生产总值(历史修订数据)1992年-2006年可比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历史修订数据)2.2.3水、土地等资源的利用趋势分析与饮用水水源地的资源、环境评价2.2.3.1土地资源、水资源利用1、市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二十年来,邢台城市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
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面貌大为改观。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规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根据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同时符合指标级别、允许调整幅度双因子限制要求。
据此,结合邢台市区及其邻近地区的自然条件,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采用Ⅲ级(91.1-105.0)m2/人标准。
2、市区建设用地规模根据不同规划时期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结合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总体布局需求,规划邢台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10年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05 m2以内,2020年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00 m2以内。
则2010年和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8400公顷、11600公顷以内。
2.2.3.2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水资源地表水资源现可被利用的有几座水库及洨河、牛尾河纳入的城市废水,多用于农溉,灌溉面积有限。
地下水是本市工农业用水及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地表水:降水量减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山区大于平原;降水量年内分配较集中,全年降水量的75~80%形成于6~9月的汛期;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全市年降水量最大最小之比为4.2倍,单站年降水量最大最小之比,山区一般在5~9倍,平原一般在3~6倍;年径流时空分布特点与降水相似,但变化更为悬殊;除汛期外,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
地下水:水量分布不均,西部多于东部,并分布有岩溶水、咸水。
地下水开采量16.7亿立方米。
由于长期大面积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降落漏斗快速扩展,泉水断流造成严重的水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