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型导热油
导热油基础知识(DOC)

导热油知识一、导热油简介:1、导热油是有机热载体,分矿油型及合成型两大类,目前国内使用的大都是矿油型导热油矿物油型导热油是石油进行高温裂解或催化裂化过程中,形成的馏分油作为原料经添加抗氧化剂后精制而成,主要组分为烃类混合物。
合成型导热油是以化学合成工艺生产的,具有一定化学结构和确定的化学名称,主要分子特征是分子结构中含有芳烃或环烷烃结构,而且大都是两环或三环的芳烃化合物。
2、性能特点对比:(1)、合成型导热油使用温度范围宽,低、高温都可用,如联苯-联苯醚12~400℃,氢化三联苯-7~345℃。
矿物油200~300℃范围内(2)、合成型导热油热稳定性好。
联苯-联苯醚最好,其次氢化三联苯,每年补充量1%左右。
矿物油每年补充量5~20%。
(3)、合成型导热油使用寿命长,至少用5年以上,氢化三联苯可用十年。
矿物油仅用1~2年,(4)、合成型导热油可再生后重复使用。
矿物油不可再生,废油仅能作为燃料油使用。
二、导热油简史及现状1、合成型20世纪30年代,美国道氏化学公司(DOW)首次生产出联苯—联苯醚的混合物,商品名为道生(Dowtherm A),获得专利并应用于加热系统,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和成型热载体的生产。
其后在欧美市场开发出一些类似的产品。
5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其中美国孟山都(首诺)研制的氢化三联苯成为最畅销的产品。
60年代后,日本推出了烷基联苯类系列产品;德国推出了苄基甲苯系列、二甲基联苯醚等;英国推出了聚乙烯醇合成热载体。
我国起步较晚始于60年代,9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全球范围内合成油制造商主要集中在德国朗盛(拜耳)、美国陶氏、美国首诺、日本综研、南非萨索耳、法国道达尔六家化工公司。
产品类型基本上为联苯—联苯醚、氢化三联苯、二苄基甲苯、二芳基烷、二甲苯基醚、一苄基甲苯类高温合成热载体。
2、矿物型美国50年代开始采用,70年代加入添加剂使性能得提高。
我国始于70年代研制和生产。
国内外生产厂家较多,品种繁多。
导热油基础知识

导热油知识一、导热油简介:1、导热油是有机热载体,分矿油型及合成型两大类,目前国内使用的大都是矿油型导热油矿物油型导热油是石油进行高温裂解或催化裂化过程中,形成的馏分油作为原料经添加抗氧化剂后精制而成,主要组分为烃类混合物。
合成型导热油是以化学合成工艺生产的,具有一定化学结构和确定的化学名称,主要分子特征是分子结构中含有芳烃或环烷烃结构,而且大都是两环或三环的芳烃化合物。
2、性能特点对比:(1)、合成型导热油使用温度范围宽,低、高温都可用,如联苯-联苯醚12~400℃,氢化三联苯-7~345℃。
矿物油200~300℃范围内(2)、合成型导热油热稳定性好。
联苯-联苯醚最好,其次氢化三联苯,每年补充量1%左右。
矿物油每年补充量5~20%。
(3)、合成型导热油使用寿命长,至少用5年以上,氢化三联苯可用十年。
矿物油仅用1~2年,(4)、合成型导热油可再生后重复使用。
矿物油不可再生,废油仅能作为燃料油使用。
二、导热油简史及现状1、合成型20 世纪30年代,美国道氏化学公司(DOW)首次生产出联苯—联苯醚的混合物,商品名为道生(Dowtherm A),获得专利并应用于加热系统,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和成型热载体的生产。
其后在欧美市场开发出一些类似的产品。
50 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其中美国孟山都(首诺)研制的氢化三联苯成为最畅销的产品。
60年代后,日本推出了烷基联苯类系列产品;德国推出了苄基甲苯系列、二甲基联苯醚等;英国推出了聚乙烯醇合成热载体。
我国起步较晚始于60年代,9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全球范围内合成油制造商主要集中在德国朗盛(拜耳)、美国陶氏、美国首诺、日本综研、南非萨索耳、法国道达尔六家化工公司。
产品类型基本上为联苯—联苯醚、氢化三联苯、二苄基甲苯、二芳基烷、二甲苯基醚、一苄基甲苯类高温合成热载体。
2、矿物型美国50年代开始采用,70年代加入添加剂使性能得提高。
我国始于70年代研制和生产。
国内外生产厂家较多,品种繁多。
有机热载体(导热油)的老化、报废及再生

1.有机热载体(导热油)老化的定义及如何判断其老化程度有机热载体(导热油)经过加热后,发生热裂解和热聚合反应,有机热载体(导热油)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后会发生氧化反应,这些反应使有机热载体(导热油)原来的结构发生变化生成的高分子和低分子物质增多,从而改变了有机热载体(导热油)的本来特性,这种反应即为老化。
老化是一个复杂、渐进的化学过程。
在60℃以下,有机热载体(导热油)的老化较为缓慢,超过60℃,其老化速度加快。
根据检测证实,在60℃以上,温度每升高10℃,其老化速度约增加一倍,使用寿命也就减少一倍。
如联苯醚在300℃的条件下使用寿命为10年以上,340℃为5-6年,360℃为2-3年;烷基联苯在280℃条件下使用寿命为10年以上,320℃为3-4年,340℃仅为一年;烷基苯在260℃条件下使用寿命为10年以上,300℃条件下使用仅为1年;矿油型有机热载体(导热油)在240℃条件下,使用寿命为3-6年,260℃2-3年。
在280℃条件下使用,其寿命仅为1年。
这说明使用温度是有机热载体(导热油)使用寿命的决定因素,有机热载体(导热油)的热氧化反应,是氧原子与有机热载体(导热油)中的碳氢化合物中的碳原子相连,而且可以加入到两个氢原子之间。
这一反应过程把饱和烃类(烷烃)物质转化为有机酸,促使有机热载体(导热油)老化,其表现为生成有机酸并生成聚合物,而聚合物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成为淤渣沉淀出来。
而一旦产生的氧化物溶于有机热载体(导热油)中,有机热载体(导热油)的粘度就会升高。
有机热载体(导热油)的老化还与其接触的材料有关。
有些材料对有机热载体(导热油)的老化有催化作用,特别是在高温下,其作用影响更甚。
灰尘、水、铁锈及其他杂质对有机热载体(导热油)也有促进氧化的作用。
究其有机热载体(导热油)老化的主要因素是热裂解和氧化。
判定有机热载体(导热油)老化的程度,。
应通过对运行中的有机热载体(导热油)取样检验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判断有机热载体(导热油)老化的指标和老化的程度。
合成导热油与矿物导热油的区别以及优势

合成导热油与矿物导热油的区别以及优势导热油是一种优良的传热介质,在几乎常压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很高的操作温度,提高了系统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因其具有传热均匀、温控精准、操作简便、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等优点,而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越来越得以广泛应用。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领域的不断开拓,导热油应用市场的前景也更加的广阔。
近年来导热油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品牌、型号繁杂,但按导热油的制取工艺和原料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合成型导热油和矿物型导热油:合成型导热油是以化学或石油作为原料,经有机合成工艺生产的,具有一定化学结构和确定的化学名称的产品。
矿物型导热油是以石油为原料,经蒸馏和精制(包括溶剂精制和加氢精制)工艺得到的适当馏分生产的产品。
其主要组分为烃类的混合物。
合成型导热油和矿物型导热油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以下优势,以供用户参考:1、首先是使用温度的区别,矿物型导热油的最高允许使用温度一般不超过300℃,而合成型导热油液相最高使用温度在350℃(如氢化三联苯),汽相最高使用温度可达到400℃(如联苯/联苯醚)。
2、热稳定性的区别,目前市场上矿物型导热油的使用寿命一般在3~5年,而合成型导热油的使用寿命在5~10年以上。
这是因为矿物油在高温状态下,氧化、裂解率较高,易产生结焦;合成型导热油抗氧化性高于矿物油,并且合成油在裂解时多产生低沸物,不易结焦。
故合成型导热油使用10年以上的用户比比皆是。
3、安全环保性,矿物油在达到报废标准时,如不及时更换,可能会对加热系统造成损坏,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合成型导热油使用周期长,即使达到报废标准,也不会产生过多结焦和积炭,在定期排放较组分并补充一定量的新油,可以更长时间运行于加热系统。
使用合成型导热油可有效减少换油和清洗系统的次数,减少废油排放量。
4、综合经济性,近几年因受产能过剩和原油价格下调的影响,导热油价格也有所下降,矿物油与合成油的差价也降低很多,项目一次投入的成本矿物油会更低些,但计算综合成本,合成油则更具优势。
导热油基础知识

导热油基础知识导热油知识一、导热油简介:1、导热油是有机热载体,分矿油型及合成型两大类,目前国内使用的大都是矿油型导热油矿物油型导热油是石油进行高温裂解或催化裂化过程中,形成的馏分油作为原料经添加抗氧化剂后精制而成,主要组分为烃类混合物。
合成型导热油是以化学合成工艺生产的,具有一定化学结构和确定的化学名称,主要分子特征是分子结构中含有芳烃或环烷烃结构,而且大都是两环或三环的芳烃化合物。
2、性能特点对比:(1)、合成型导热油使用温度范围宽,低、高温都可用,如联苯-联苯醚12~400℃,氢化三联苯-7~345℃。
矿物油200~300℃范围内(2)、合成型导热油热稳定性好。
联苯-联苯醚最好,其次氢化三联苯,每年补充量1%左右。
矿物油每年补充量5~20%。
(3)、合成型导热油使用寿命长,至少用5年以上,氢化三联苯可用十年。
矿物油仅用1~2年,(4)、合成型导热油可再生后重复使用。
矿物油不可再生,废油仅能作为燃料油使用。
二、导热油简史及现状1、合成型20世纪30年代,美国道氏化学公司()首次生产出联苯—联苯醚的混合物,商品名为道生(A),获得专利并应用于加热系统,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和成型热载体的生产。
其后在欧美市场开发出一些类似的产品。
5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其中美国孟山都(首诺)研制的氢化三联苯成为最畅销的产品。
60年代后,日本推出了烷基联苯类系列产品;德国推出了苄基甲苯系列、二甲基联苯醚等;英国推出了聚乙烯醇合成热载体。
我国起步较晚始于60年代,9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全球范围内合成油制造商主要集中在德国朗盛(拜耳)、美国陶氏、美国首诺、日本综研、南非萨索耳、法国道达尔六家化工公司。
产品类型基本上为联苯—联苯醚、氢化三联苯、二苄基甲苯、二芳基烷、二甲苯基醚、一苄基甲苯类高温合成热载体。
2、矿物型美国50年代开始采用,70年代加入添加剂使性能得提高。
我国始于70年代研制和生产。
国内外生产厂家较多,品种繁多。
导热油使用手册

导热油使用手册导热油使用手册一、主要术语1.导热油●以液相或气相进行热量传递的物质。
●导热油即有机热载体,又名热传导液,分矿物油型和合成型●矿物油型热传导油:石油加工过程中某段馏分经精制后调配功能添加剂制得。
●合成型导热油:以化工或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经有机合成工艺制得。
2.开式和闭式传热系统●膨胀油槽直接与大气相通的传热系统称为开式传热系统。
●膨胀油槽采用惰性气体(一般为氮气)封闭的传热系统称为闭式系统。
3.最高使用温度●根据导热油分类标准(GB/T 7631.12-94),产品类别按最高使用温度划分。
最高使用温度采用热稳定性试验法确定。
最高使用温度系指某产品经热稳定性试验测得变质率不大于10%所对应的温度,最高实际使用温度系指加热器出口处测得的主流体最高平均温度。
●一般情况下,任何一种导热油产品,尤其是矿物油型产品,其最高实际使用温度应较其最高使用温度至少低20℃,以保证一定的使用寿命及较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4.热稳定性●从试验角度讲,热稳定性是在规定的试验温度及时间条件下,导热油在隔绝空气状态下,因受热作用(热裂解和热聚合)而表现出的稳定性。
●对某一特定产品来说,其热稳定性由组成、纯度、精制深度、馏程范围等因素决定。
●热裂解反应,生成气体和低沸物。
●热聚合反应,生成高沸物和高分子粘稠状聚合物,最后形成沉渣。
●导热油在实际运行中,热裂解和热聚合反应会伴随始终,其组成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但其程度可以控制。
●热氧化反应,生成低分子或高分子的醇、醛、酮、酸等酸性组分,并进一步生成胶质、沥青质等粘稠物质,最后形成沉渣。
●热氧化是非正常情况引起的,一旦发生,会产生很坏的影响(加速热裂解和热聚合反应,酸性物质造成设备腐蚀和泄漏,粘度迅速增大,传热效率降低,造成过热和炉管结焦),但可以通过加入高温导热油复剂避免或延缓。
二、主要技术指标1. 热稳定性热稳定性是导热油区别于其他油品的重要使用性能,标准号为SH/T 0680-1999。
有机热载体(导热油)与其他传热介质的性能比较

3.有机热载体(导热油)与水(蒸汽)的比较及优缺点
用有机热载体作为热载体比用水蒸汽作为热载体有十分显著的优点: 一是使用温度高,使用简便安全,最高使用温度可达 400℃,由于其在大气压下 有高的起始沸点,使装置在 350℃下可保持“无压”,而一般情况下水加热到 150 ℃-160℃时,其压力将达 0.5-0.6MPa,温度再高时对应的压力越高,使用不方 便; 二是节约能源,根据有关资料提供的数据,与水蒸汽相比较,可节约燃料三分之 一到二分之一,如果用于纺织印染行业,可节约能源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如果 用于筑路及沥青熔化行业可节约燃料三分之一; 第三,由于节约燃料,相应的减少废烟、废气、废渣、废水的排放,减少了对环 境的污染; 第四,有机热载体凝固时不膨胀,因而没有冻裂设备及管道的危险。
介质名称
使用温度 导热性能 工作压力
毒性
设备要求
价格
水(蒸汽) 0-200℃
很好
高
无
无
便宜
联苯联苯醚 400℃以下
好
低
小
无
高
矿物导热油 320℃以下
稍低
低
无毒、微毒
无
中等
熔盐
540℃以下
好
低
有刺激气味 不宜铝、镁 中偏高
液态金属 1000℃以下
好
低
很大
有严格限制 很高
限制条件 控制在 250℃以下
300℃以上使用 应控制在 320℃以下
2.有机热载体(导热油)及无机热载体作为传热介质的优缺点
衡量和比较传热介质的优势,主要从其使用温度、传热性能、热稳定性、低温流 动性、毒性、腐蚀性、安全性、价格因素等享性能指标考虑。 水(蒸汽)是应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传热介质,在 0-100℃的范围内,它与其它 传热介质相比较,最大的优点是:在常温下沸点 100℃,冰点 0℃,比热容高、 导热系数高、粘度底、无毒性、价格便宜、资源丰富;但在 100℃以上使用时, 其循环系统压 1,180℃时饱和蒸汽压力达到 1mp,200℃时就需要 1.6mp 的耐压 装置,随着温度的上升,饱和蒸汽压随之升高,这样对于加热设备的换热材料、 压力等级等要求更高,设备系统的投资就会大幅度增加。而且,水中都含有一定 的杂质,容易结垢使传热效能减弱。 熔盐类传热介质在 400-500℃的范围内使用较适宜,它的优点是不燃烧、不爆炸、 泄漏的蒸汽无毒性。但由于其熔点较高,约为 142℃,所以在使用温度超过 400 ℃时才考虑应用。 液态金属类传热介质适用于 500-800℃,具有高沸点、高导热系数、流动性好等 特点。但是在使用中应注意边界层中导热系数的影响(杂质及氧化物层)。 有机热载体在不超过 320℃的范围内使用与以上传热介质相比较,其优势主要在 于: 第一,使用温度比较宽泛;
导热油使用手册

导热油使用手册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研究院张居光一、主要术语1.导热油●以液相或气相进行热量传递的物质。
●导热油即有机热载体又名热传导液分矿物油型和合成型●矿物油型热传导油石油加工过程中某段馏分经精制后调配功能添加剂制得。
●合成型导热油以化工或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经有机合成工艺制得。
2.开式和闭式传热系统●膨胀油槽直接与大气相通的传热系统称为开式传热系统。
●膨胀油槽采用惰性气体一般为氮气封闭的传热系统称为闭式系统。
3.最高使用温度●根据导热油分类标准GB/T 7631.12-94产品类别按最高使用温度划分。
最高使用温度采用热稳定性试验法确定。
最高使用温度系指某产品经热稳定性试验测得变质率不大于10所对应的温度最高实际使用温度系指加热器出口处测得的主流体最高平均温度。
●一般情况下任何一种导热油产品尤其是矿物油型产品其最高实际使用温度应较其最高使用温度至少低20℃以保证一定的使用寿命及较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4.热稳定性●从试验角度讲热稳定性是在规定的试验温度及时间条件下导热油在隔绝空气状态下因受热作用热裂解和热聚合而表现出的稳定性。
●对某一特定产品来说其热稳定性由组成、纯度、精制深度、馏程范围等因素决定。
●热裂解反应生成气体和低沸物。
●热聚合反应生成高沸物和高分子粘稠状聚合物最后形成沉渣。
●导热油在实际运行中热裂解和热聚合反应会伴随始终其组成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但其程度可以控制。
●热氧化反应生成低分子或高分子的醇、醛、酮、酸等酸性组分并进一步生成胶质、沥青质等粘稠物质最后形成沉渣。
●热氧化是非正常情况引起的一旦发生会产生很坏的影响加速热裂解和热聚合反应酸性物质造成设备腐蚀和泄漏粘度迅速增大传热效率降低造成过热和炉管结焦但可以通过加入高温导热油复剂避免或延缓。
二、产品牌号参考国内按最高使用温度划分产品牌号的方式考虑到不同使用温度的要求和对原料初馏点的限制导热油按最高使用温度将L-QB和L-QC产品划分为L-QB240、L-QB280、L-QB300和L-QC320四个牌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物型导热油
Quality inspection report
概述:本产品是将优质原油经过催化裂化、常压蒸馏、减压蒸馏、脱蜡、精制等工序生产出来的基础油为原料,再通过调和、添加等工艺制成的一种能够作为传热介质的有机物。
项目质量指标试验方法
运动粘度(40℃),mm2/s
28-32 GB/T265
┅产品介绍┅
本系列产品是采用加氢原料经过超深度精制后得到的白色油,无色无味无荧光的透明液体。
本系列产品不含任何添加剂水份和机械杂质。
具有良好的防锈性、冷却性、润滑性和清洗性等四大功能。
良好的耐热性。
正茂石化矿物油具有长碳链式或带侧链的开链烃,其组成包含了很多种化合物。
矿物油的生产工艺相对比较简单,货源充足,价格便宜,广泛应用于沥青加热、木材加工、橡胶硫化、医药、食品等工业生产用热,是中、低温加热系统的理想选择。
矿物型导热油部分用途:
工业领域 应用工业及装置
橡塑工业 热压、压延、挤压、硫化、人造皮革加工、薄膜加工 精细化工 医药、农药中间体、防老剂、表面活性剂、香料等合成 油脂化工 脂肪酸蒸馏、油脂分解、蒸馏、浓缩、硝化
闪点(闭口) ℃ ≥
200
GB/T3536
倾点,℃ ≤
-18 GB/T3535
颜色,赛氏号 ≥
+30 GB/T 3555
固态石蜡
通过 GB/T0134 稠环芳烃,紫外吸光度/ cm (260-350nm ) ≤ 0.1 GB/T11081
易碳化合物 通过 GB/T7364 硫化物
通过 GB/T0136 密度(20℃),kg/m 3
841.8 GB/T0604
机械杂质及水份 无
目测 外观
无色、无荧光、透明
的油状液体
目测
化纤工业聚合反应、熔融纺纱、热固、纤维整理
造纸工业热熔融机、波纹板加工机、干燥机
木材加工复合板压制、干燥机
电器加工电线及电缆制造
能源工业废热回收、太阳能利用、反应堆取热
食品工业粮食干燥、食品烘烤
空调工业家庭暖房
化工及石油化工聚合、分解、蒸馏、浓缩、蒸发、熔融装置等建筑及建材工业沥青融化、保温、石膏板烘干
纺织印染工业热熔染色、热定型、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