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器如何进行标零
各种编码器的调零方法

各种编码器的调零方法增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方波信号,又可以分为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具备两相正交方波脉冲输出信号A和B,以及零位信号Z;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除具备ABZ输出信号外,还具备互差120度的电子换相信号UVW,UVW各自的每转周期数与电机转子的磁极对数一致。
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UVW电子换相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或曰电角度相位之间的对齐方法如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Z信号;?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U相信号跳变沿,和Z信号,直到Z信号稳定在高电平上(在此默认Z信号的常态为低电平),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Z信号都能稳定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编码器的Z信号也出现在这个过零点上。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即与电机UV线反电势的相位零点对齐,由于电机的U相反电势,与UV线反电势之间相差30度,因而这样对齐后,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U相反电势的-30度相位点对齐,而电机电角度相位与U相反电势波形的相位一致,所以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将编码器的U相信号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的零点直接对齐,为达到此目的,可以:?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3.依据操作的方便程度,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或者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终使上升沿和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对齐。
伺服回零时编码器计数清零原理

伺服回零时编码器计数清零原理伺服系统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精准的位置控制能力为生产流程的稳定和高效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而在伺服系统中,编码器作为一种重要的位置反馈装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编码器不仅能够准确地反馈伺服电机的实时位置信息,还能实现回零操作,即将电机回到初始位置。
而在进行伺服回零操作时,编码器计数清零原理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伺服回零时编码器计数清零的原理。
一、编码器计数清零的作用1. 确保位置准确性在伺服系统中,位置的准确性对于产品的加工和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编码器计数清零可以帮助确保伺服系统的位置准确性,使得伺服系统能够准确地返回到初始位置,从而确保每次加工都能够保持一致的精度。
2. 消除累积误差在长时间运行中,伺服系统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累积误差,这可能会导致位置偏差,进而影响产品的加工质量。
而通过编码器计数清零,可以及时消除累积误差,保证伺服系统的位置精度和稳定性。
二、编码器计数清零的原理编码器计数清零的原理是通过编码器的信号来实现的。
编码器通常包括A相、B相和Z相信号,其中A相和B相信号用于检测转动方向和速度,而Z相信号则用于标记特定的位置,通常用于回零操作。
1. Z相信号Z相信号在编码器的每转一圈时产生一个脉冲,这个脉冲用来标记一个特定的位置,通常用来实现回零操作。
当伺服系统需要进行回零操作时,控制器会发送清零信号给编码器,编码器接收到清零信号后会清零计数器,并将当前位置重新设定为原点位置。
2. 清零信号清零信号是由控制器发送给编码器的一个特定信号,它告诉编码器当前位置需要清零。
当编码器接收到清零信号后,会立即清零计数器,并将当前位置重新设定为原点位置。
3. 编码器计数器编码器内部有一个计数器,它用来记录编码器接收到的脉冲信号数量,从而确定当前位置。
当接收到清零信号时,编码器会将计数器清零,从而重新定义当前位置为原点位置。
三、结语通过编码器计数清零原理的介绍,可以看出它在伺服系统中的重要性。
伺服绝对值编码器寻零方式

伺服绝对值编码器寻零方式
伺服绝对值编码器的寻零方式有多种,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方式:
1. 机械寻零,这种方式通过机械装置来实现寻零操作。
例如,
在编码器轴上安装一个机械开关或光电传感器,当轴旋转到特定位
置时,机械开关或光电传感器会被触发,从而确定零点位置。
2. 电子寻零,这种方式通过电子信号来确定零点位置。
编码器
的输出信号会被传输到控制器或计算机中,通过特定的算法和逻辑
判断,可以确定零点位置。
例如,可以通过检测编码器输出信号的
脉冲数来确定零点位置,当脉冲数达到设定值时,即可确定为零点。
3. 光栅尺寻零,光栅尺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装置,可以直接测
量位移。
光栅尺通常由光源和光电传感器组成,通过测量光栅尺上
的光信号变化来确定位移。
在寻零过程中,可以将光栅尺固定在机
械系统上,通过移动机械系统,当光信号变化到特定值时,即可确
定为零点位置。
4. 零位标记,有些编码器会在轴上标记一个特定的位置作为零点。
例如,可以在编码器轴上刻上一个标记线或标记点,当轴旋转
到标记位置时,即可确定为零点。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编码器和应用场景可能采用不同的寻零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寻零方式,并结合控制系统的要求进行配置和调试。
伺服电机编码器调零原理

伺服电机编码器调零原理伺服电机编码器调零是在使用伺服系统时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它能够确保伺服电机在运行中的准确定位和运动控制。
编码器是伺服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反馈电机转动的角度和速度信息。
调零过程就是让编码器信号与实际位置一致,从而实现准确的控制。
编码器的作用编码器是一种传感器,能够将机械运动转换成电信号。
在伺服系统中,编码器主要用于反馈电机的实时位置和速度信息,以便系统控制器根据需求进行精确的控制。
编码器通常分为绝对式编码器和增量式编码器两种类型,它们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略有不同。
编码器调零的原理在进行伺服电机编码器调零时,需要确保电机处于静止状态。
调零的过程是通过设置一个参考点(零点),使编码器的信号与该零点对应的位置一致。
具体的步骤如下:1.停止电机运动:首先确保电机处于停止状态,可以通过控制器进行停机操作。
2.找到参考点:确定一个位置作为编码器的零点,通常选择电机的某个固定位置作为参考点。
这个过程需要精确测量,确保选定的点符合实际需要。
3.设置零点:将编码器的当前位置清零,并校准为设定的参考点位置,确保编码器信号与实际位置一致。
4.确认调零:再次检查编码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确认调零成功。
调零的重要性良好的编码器调零是伺服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只有在准确调零的情况下,系统才能准确控制电机的位置和速度。
如果编码器未正确调零,可能导致电机位置偏差,影响系统的运行精度,甚至引起不可预料的故障。
总结伺服电机编码器调零是确保伺服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步骤。
通过逐步设置零点,校准编码器位置,可以确保系统精确控制电机的位置和速度,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精度。
在实际应用中,操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调零操作,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编码器调零最简方法

编码器调零最简方法
编码器调零?嘿,那可不是件难事儿!咱就直接说说最简方法。
首先,找到编码器上的调零按钮或者接口,这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找到那关键的指南针一样重要!如果找不到,那可就抓瞎啦!接着,按照说明书的步骤进行操作,可千万别瞎捣鼓,不然搞坏了可就悲催了。
在调零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就好比走钢丝一样,稍不注意就可能掉下去。
调零过程中的安全性那是相当重要啊!要是不小心弄出个电火花啥的,那可不得了。
所以,一定要确保电源断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稳定性也不能忽视,要是调完零后一会儿准一会儿不准,那还不如不调呢!就像开车的时候,方向盘要是不稳,那得多吓人啊!
编码器调零的应用场景可多了去了。
比如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精准的位置控制就离不开编码器调零。
这就好比是射击比赛中,精准的瞄准才能打出好成绩。
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啊,能提高精度,减少误差,让设备运行得更加顺畅。
我给你讲个实际案例吧。
有一次,一个工厂的设备出现了问题,经过检查发现是编码器不准了。
技术人员进行了调零操作后,设备立马恢复了正常,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这就像给生病的人吃了一剂良药,立马就精神了。
所以啊,编码器调零真的很重要,大家一定要掌握好这个最简方法。
伺服电机编码器如何调零

伺服电机编码器如何调零伺服电机编码器是一种重要的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机的位置。
调零是在安装和维护过程中必须经常进行的操作,它可以确保电机在正常运行时保持准确的位置信息。
本文将介绍如何调零伺服电机编码器。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调零之前,需要确保电机系统处于关闭状态,并且没有通电。
另外,请查阅设备的技术手册以了解调零过程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第二步:进入调零模式启动电机控制器,进入编码器调零模式。
具体的操作方式因不同控制器而有所不同,通常需要通过按动某个特定的按钮或者输入特定的命令来进入调零模式。
第三步:调零操作在调零模式下,根据设备手册的指导,选择调零操作。
通常有两种调零方式:软件调零和手动调零。
•软件调零:通过电脑或者控制器的设置界面来实现调零操作。
在程序中指定一个位置作为零点,系统会将这个位置对应的编码器值设为零点。
•手动调零:在调零模式下,手动将电机旋转到一个已知的零点位置,然后按下确认按钮进行保存。
第四步:测试与验证完成调零后,需要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保调零操作正确无误。
可以通过手动操作电机或者运行预设的程序来检查调零效果,确保电机能够准确地返回到零点位置。
注意事项•在调零过程中,务必小心操作,避免误操作导致错误。
•调零前要确保所有相关设备处于安全状态,避免发生意外。
•如遇到问题或调零失败,应及时查阅设备技术手册或联系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成功地调零伺服电机编码器,确保电机系统正常运行并保持准确的位置信息。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更换Kubler编码器后要怎么调零呢?

更换Kubler编码器后要怎么调零呢?当我们在更换Kubler编码器后要怎么调零呢?答:我们在更换库伯勒编码器后,需要将机器重新调零以确保精准度。
调零过程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首先需要检查新编码器是否正确接线,确保信号可以正常传输。
接着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机械臂或轴来确定当前位置,并记录下实际位置值。
然后将编码器的位置值与实际位置值进行比对,如果存在偏差,则需要进行调整。
在调整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编码器零点或机器初始位置等方法来纠正误差,直到两个位置值相符为止。
完成调零后,还需要进行一些测试以确保机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如果测试结果正常,则可以开始正常的运行。
总的来说,调零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必须注意各个环节中的细节问题以确保调整效果。
同时,由于不同机器的结构和编码器的类型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参考相关设备的使用说明或者咨询专业调试人员以确保安全和顺利完成调整。
Kubler电机编码器调零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参考点或零点,以确保准确的位置控制和追踪。
以下是一些调零电机编码器的原因:1.定位准确性:电机编码器提供了对电机位置的准确反馈。
调零编码器可以确保在电机启动或重新启动后,位置计数器的起始点是准确的。
这样可以避免累积误差,保证位置控制的准确性。
2.系统复位: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将电机系统重置到已知状态。
通过调零编码器,可以将位置计数器归零,使得当前位置成为系统的新起始点。
这在一些自动化应用中很常见,例如机器人操作或工业生产线的起始位置。
3.偏移修正:电机编码器可能存在一些零点偏移或安装误差。
调零编码器可以通过将当前位置设置为零点来纠正这些偏移,以便准确追踪电机位置。
4.故障恢复:在电机系统故障后,重新校准编码器是恢复正常操作的重要步骤。
通过调零编码器,可以确保在故障恢复后,电机的位置计数器重新同步,并准确追踪位置。
总而言之,电机编码器调零是为了确保准确的位置控制和追踪,纠正偏移误差,并使系统能够在已知状态下操作。
海德汉编码器调零方法

海德汉编码器调零方法
一、海德汉编码器简介
海德汉编码器是一种高精度的位移测量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动化领域。
它通过光电原理,将旋转或线性位移转换为数字信号,便于计算机或其他控制系统读取和处理。
为了确保编码器的测量精度,定期进行调零操作是非常必要的。
二、海德汉编码器调零方法
1.准备工作
在进行调零前,请确保以下准备工作已做好:
(1)切断电源,确保编码器停止工作。
(2)准备好调零工具,如一字螺丝刀、扳手等。
(3)了解编码器的结构,以便正确操作。
2.调零步骤
(1)松开编码器上的固定螺丝,拆下外壳。
(2)找到编码器的零点标记,通常为一个凹槽或标记线。
(3)将编码器转动至零点标记处,使其与旋转轴对齐。
(4)重新固定编码器外壳,紧固螺丝。
3.注意事项
(1)在调零过程中,切勿让编码器受到外力冲击,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2)调零后,请重新检查编码器的运行情况,确保恢复正常工作。
三、调零后的维护与检查
(1)定期检查编码器的零点,如发现异常,及时重新调零。
(2)保持编码器周围环境的清洁,避免灰尘和油污影响光电传感器的工作。
(3)定期加注润滑油,确保旋转轴顺畅运行。
四、总结与建议
通过对海德汉编码器的调零方法的学习,我们可以确保编码器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测量精度。
同时,掌握正确的调零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助于延长编码器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在此讨论中,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方波信号,又可以分为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具备两相正交方波脉冲输出信号A和B,以及零位信号Z;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除具备ABZ输出信号外,还具备互差120度的电子换相信号UVW,UVW各自的每转周期数与电机转子的磁极对数一致。
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UVW电子换相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或曰电角度相位之间的对齐方法如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Z信号;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U相信号跳变沿,和Z信号,直到Z信号稳定在高电平上(在此默认Z信号的常态为低电平),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Z信号都能稳定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编码器的Z 信号也出现在这个过零点上。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即与电机UV线反电势的相位零点对齐,由于电机的U相反电势,与UV线反电势之间相差30度,因而这样对齐后,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U相反电势的-30度相位点对齐,而电机电角度相位与U相反电势波形的相位一致,所以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有些伺服企业习惯于将编码器的U相信号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的零点直接对齐,为达到此目的,可以: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3.依据操作的方便程度,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或者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终使上升沿和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对齐。
由于普通增量式编码器不具备UVW相位信息,而Z信号也只能反映一圈内的一个点位,不具备直接的相位对齐潜力,因而不作为本讨论的话题。
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对于单圈和多圈而言,差别不大,其实都是在一圈内对齐编码器的检测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的相位。
早期的绝对式编码器会以单独的引脚给出单圈相位的最高位的电平,利用此电平的0和1的翻转,也可以实现编码器和电机的相位对齐,方法如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用示波器观察绝对编码器的最高计数位电平信号;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最高计数位信号的跳变沿,直到跳变沿准确出现在电机轴的定向平衡位置处,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跳变沿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这类绝对式编码器目前已经被采用EnDAT,BiSS,Hyperface等串行协议,以及日系专用串行协议的新型绝对式编码器广泛取代,因而最高位信号就不符存在了,此时对齐编码器和电机相位的方法也有所变化,其中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是利用编码器内部的EEPROM,存储编码器随机安装在电机轴上后实测的相位,具体方法如下:1.将编码器随机安装在电机上,即固结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以及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2.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3.用伺服驱动器读取绝对编码器的单圈位置值,并存入编码器内部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相位的EEPROM 中;4.对齐过程结束。
由于此时电机轴已定向于电角度相位的-30度方向,因此存入的编码器内部EEPROM中的位置检测值就对应电机电角度的-30度相位。
此后,驱动器将任意时刻的单圈位置检测数据与这个存储值做差,并根据电机极对数进行必要的换算,再加上-30度,就可以得到该时刻的电机电角度相位。
这种对齐方式需要编码器和伺服驱动器的支持和配合方能实现,日系伺服的编码器相位之所以不便于最终用户直接调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肯向用户提供这种对齐方式的功能界面和操作方法。
这种对齐方法的一大好处是,只需向电机绕组提供确定相序和方向的转子定向电流,无需调整编码器和电机轴之间的角度关系,因而编码器可以以任意初始角度直接安装在电机上,且无需精细,甚至简单的调整过程,操作简单,工艺性好。
如果绝对式编码器既没有可供使用的EEPROM,又没有可供检测的最高计数位引脚,则对齐方法会相对复杂。
如果驱动器支持单圈绝对位置信息的读出和显示,则可以考虑: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利用伺服驱动器读取并显示绝对编码器的单圈位置值;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经过上述调整,使显示的单圈绝对位置值充分接近根据电机的极对数折算出来的电机-30度电角度所应对应的单圈绝对位置点,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上述折算位置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如果用户连绝对值信息都无法获得,那么就只能借助原厂的专用工装,一边检测绝对位置检测值,一边检测电机电角度相位,利用工装,调整编码器和电机的相对角位置关系,将编码器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相互对齐,然后再锁定。
这样一来,用户就更加无从自行解决编码器的相位对齐问题了。
个人推荐采用在EEPROM中存储初始安装位置的方法,简单,实用,适应性好,便于向用户开放,以便用户自行安装编码器,并完成电机电角度的相位整定。
正余弦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普通的正余弦编码器具备一对正交的sin,cos 1Vp-p信号,相当于方波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AB正交信号,每圈会重复许许多多个信号周期,比如2048等;以及一个窄幅的对称三角波Index信号,相当于增量式编码器的Z信号,一圈一般出现一个;这种正余弦编码器实质上也是一种增量式编码器。
另一种正余弦编码器除了具备上述正交的sin、cos信号外,还具备一对一圈只出现一个信号周期的相互正交的1Vp-p 的正弦型C、D信号,如果以C信号为sin,则D信号为cos,通过sin、cos信号的高倍率细分技术,不仅可以使正余弦编码器获得比原始信号周期更为细密的名义检测分辨率,比如2048线的正余弦编码器经2048细分后,就可以达到每转400多万线的名义检测分辨率,当前很多欧美伺服厂家都提供这类高分辨率的伺服系统,而国内厂家尚不多见;此外带C、D信号的正余弦编码器的C、D信号经过细分后,还可以提供较高的每转绝对位置信息,比如每转2048个绝对位置,因此带C、D信号的正余弦编码器可以视作一种模拟式的单圈绝对编码器。
采用这种编码器的伺服电机的初始电角度相位对齐方式如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用示波器观察正余弦编码器的C信号波形;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C信号波形,直到由低到高的过零点准确出现在电机轴的定向平衡位置处,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过零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C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C相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
这种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此时C信号的过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如果想直接和电机电角度的0度点对齐,可以考虑: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的C相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终使2个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对齐。
由于普通正余弦编码器不具备一圈之内的相位信息,而Index信号也只能反映一圈内的一个点位,不具备直接的相位对齐潜力,因而在此也不作为讨论的话题。
如果可接入正余弦编码器的伺服驱动器能够为用户提供从C、D中获取的单圈绝对位置信息,则可以考虑: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利用伺服驱动器读取并显示从C、D信号中获取的单圈绝对位置信息;3.调整旋变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经过上述调整,使显示的绝对位置值充分接近根据电机的极对数折算出来的电机-30度电角度所应对应的绝对位置点,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上述折算绝对位置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此后可以在撤掉直流电源后,得到与前面基本相同的对齐验证效果:1.用示波器观察正余弦编码器的C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2.转动电机轴,验证编码器的C相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
如果利用驱动器内部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存储正余弦编码器随机安装在电机轴上后实测的相位,具体方法如下:1.将正余弦随机安装在电机上,即固结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以及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2.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3.用伺服驱动器读取由C、D信号解析出来的单圈绝对位置值,并存入驱动器内部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安装相位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4.对齐过程结束。
由于此时电机轴已定向于电角度相位的-30度方向,因此存入的驱动器内部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位置检测值就对应电机电角度的-30度相位。
此后,驱动器将任意时刻由编码器解析出来的与电角度相关的单圈绝对位置值与这个存储值做差,并根据电机极对数进行必要的换算,再加上-30度,就可以得到该时刻的电机电角度相位。
这种对齐方式需要伺服驱动器的在国内和操作上予以支持和配合方能实现,而且由于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相位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位于伺服驱动器中,因此一旦对齐后,电机就和驱动器事实上绑定了,如果需要更换电机、正余弦编码器、或者驱动器,都需要重新进行初始安装相位的对齐操作,并重新绑定电机和驱动器的配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