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2013-2014上学期仪器分析A卷教学案例设计
仪器分析教案

《仪器分析》教案绪论本章是《仪器分析》课程的介绍。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的联系及区别,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它的发展情况,介绍仪器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
重点在于对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的几项指标。
学时计划为1学时。
内容提要:仪器分析及化学分析的区别及联系、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授课方式:讲授一、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⒈化学分析定义⒉仪器分析定义⒊两者的区别在于:①检测能力②样品的需求量③分析效率④使用的广泛性⑤精确度二、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根据测量原理和信号特点,仪器分析方法大致分为四大类⒈光学分析法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法和非光谱法⎭⎬⎫⎩⎨⎧的变化折射、衍射等基本性质物质之后,引起反射、非光谱法:电磁波作用拉曼散射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或光谱法:依据物质对电 ⒉电化学分析法依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⒊色谱法以物质在两相间(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配比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和分析。
⒋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法、热分析法、放射分析等 。
三、仪器分析的发展概述发展趋势⒈计算机技术在仪器分析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自动化。
⒉不同方法联用提高仪器分析的功能。
⒊各学科的互相渗透第一章 光学分析法基础本章是学习光学分析法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主要介绍光的波粒二象性,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基础知识。
在介绍电磁辐射基础上重点讲解能级跃迁图。
本章计划学时为1学时。
第一节电磁辐射的性质一、电磁辐射的性质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⒈波动性 电磁辐射是在空间传播着的交变电磁场,可以用频率(υ)、波长(λ)和波数(δ)等波参数表征。
掌握频、波长、波数的定义及之间的关系。
⒉微粒性普朗克方程 E λ•=υ=c h h (1-1)该方程将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微粒性联系起来,二、电磁波谱按照波长的大小顺序排列可得到电磁波谱,不同的波长属不同的波谱区,对应有不同的光子能量和不同的能级跃迁。
仪器分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和实践

仪器分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和实践【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仪器分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和实践。
在引言中,背景介绍了该主题的重要性。
在首先阐述了仪器分析的重要性,接着探讨了教学做与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关系,分析了实践案例,并讨论了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
对评估与改进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仪器分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仪器分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实践案例、教学方法、评估、改进、结论总结、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实践中,仪器分析教学常常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脱节、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结合起来等。
针对这些问题,教学做和一体化教学设计成为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教学做强调的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一体化教学设计则是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通过分析仪器分析教学中教学做与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关系,以及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探讨和评估改进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将教学做与一体化教学设计相结合,提高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效果,为未来的实验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2. 正文2.1 仪器分析的重要性仪器分析在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仪器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实际操作仪器,学生可以深入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仪器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实验室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仪器分析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仪器,学生可以逐渐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索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大学仪器分析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常见的分析仪器及其应用领域。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仪器分析实验。
教学重点:1.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常见的分析仪器及其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1. 仪器分析原理的深入理解。
2. 不同类型分析仪器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分析仪器(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等)3. 实验样品4. 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入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性。
2. 介绍仪器分析作为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其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二、讲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1. 光学分析法:讲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等原理。
2. 电化学分析法:讲解电导滴定法、电位滴定法等原理。
3. 热分析法:讲解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等原理。
三、讲解常见分析仪器及其应用领域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介绍其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原子吸收光谱仪:介绍其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3. 气相色谱仪:介绍其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四、实验操作演示1. 演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过程。
2. 演示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复习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复习常见分析仪器及其应用领域。
二、实验操作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实验报告撰写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 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和讲解。
四、总结1. 总结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性。
2. 强调仪器分析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仪器分析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仪器分析知识的掌握。
2012-2013上学期仪器分析A卷

3.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8. 发射光谱分析中,具有干扰小、精度高、灵敏度高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 ( )A. 直流电弧光源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C. 高压火花光源D. 低压交流电弧光源9. 芳香族荧光物质中,稠环数目最多的化合物的荧光()。
A.最弱B. 最强C. 中等D. 无法判断10. 发射光谱法定量分析低含量的金属和合金试样,应选择的适宜光源为()。
A、空心阴极灯B、交流电弧C、直流电弧D、高压火花11.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A.估计电极的检测限;B.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C.校正方法误差;D.估计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
12. 在电位法中作为指示电极,其电位应与待测离子的浓度()A.成正比B.符合扩散电流公式的关系C.的对数成正比D.符合能斯特公式的关系13. 库仑滴定不宜用于()A. 痕量分析B. 微量分析C. 半微量分析D. 常量分析14. 下列说法哪一种正确?随着电解的进行()A.阴极电位向正方向变化B.阳极析出电位变负C.分解电压变小D.阴极析出电位变负15. 在极谱分析过程中,为了消除迁移电流,在电解液中通常要加入()。
A.极大抑制剂B.动物胶C.支持电解质D.底液16. 气—液色谱系统中,被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子的类型越相似,它们之间()A.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小B.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大C.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大D.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小17. 气相色谱分析中,理论塔板高度与载气线速u间的关系为()A.随u的增加而增大B.随u的增加而减小C.随u的增加而出现一个最大值6.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D.随u的增加而出现一个最小值18. 在气相色谱中,色谱柱使用的上限温度取决于()A.试样中沸点最低组分的沸点B.试样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C.固定液的沸点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19. 用气液色谱分离正戊烷和丙酮,得到色谱数据如下,空气保留时间为45s,正戊烷为2.35min,丙酮为2.45min,则相对保留值为()A.0.96B.1.04C.1.06D.0.9220. 下列哪个因素对理论塔板高度没有影响()。
仪器分析教案

仪器分析教案目录一、课程概述 (2)1.1 仪器分析的重要性 (2)1.2 课程目标 (3)1.3 课程内容概览 (4)二、仪器分析基础知识 (5)2.1 仪器分析基本概念 (7)2.1.1 定义与分类 (9)2.1.2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 (10)2.2 仪器的基本结构与性能 (11)2.2.1 常见仪器结构介绍 (13)2.2.2 仪器性能指标及评价方法 (14)三、实验技术与操作规范 (16)3.1 实验前的准备与检查 (17)3.1.1 实验环境准备 (18)3.1.2 实验仪器的检查与校准 (19)3.2 实验操作规范及步骤 (20)3.2.1 仪器的操作使用规程 (21)3.2.2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1)四、仪器分析实验教程 (22)4.1 实验一 (23)4.1.1 实验目的 (24)4.1.2 实验原理 (24)4.1.3 实验步骤与方法 (25)4.1.4 实验数据分析与总结 (26)4.2 实验二 (28)4.2.1 实验目的 (28)4.2.2 实验原理 (28)4.2.3 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29)4.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30)五、仪器维护与故障排除 (31)5.1 仪器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33)5.1.1 清洁与防尘 (34)5.1.2 仪器的存放与运输要求 (34)5.2 仪器故障排查与修复方法 (36)5.2.1 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37)5.2.2 故障诊断与修复技巧 (38)一、课程概述仪器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使用各种仪器的实验方法来测定物质的成分、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操作技能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操作,了解仪器分析在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并具备运用仪器分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将围绕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仪器设备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实验技巧及应用实例展开。
2013-2014第一学期试卷A

洛阳理工学院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题卷(A)适用班级:单击此处键入考试班级考试日期时间:单击此处键入考试日期时间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分)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A.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B.产生紫外光;C.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D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散射光.2.PH玻璃电极的响应机理与膜电位的产生是由:()A.氢离子在玻璃膜表面还原而传递电子 B.氢离子进入玻璃膜的晶格缺陷而形成双电层结构C.氢离子在玻璃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D.钠离子在玻璃膜中移动而形成双电层结构3.在气相色谱中,直接表征组份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保留参数是:()A、调整保留时间;B、死时间;C、相对保留值;D、保留指数4.质量相同的A、B两物质,其摩尔质量M(A>B)经相同方式显色测量后所得吸光度相等,同它们摩尔吸收系数的关系是:()A.εA >εB;B.εA<εB;C.εA=εB;D.εA=εB/2。
5.今欲用红外光谱区别HO[CH2-CH2-O]1500H和HO[CH2-CH2-O]2000H,下述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用 νOH 3400~3000cm-1宽峰的波数范围区别B、用 νCH<3000cm-1强度区别B、用 νCO1150~1070cm-1强度区别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6.吸附作用在下面哪种色谱方法中起主要作用()。
i.液-液色谱法; B.液-固色谱法; C.键合相色谱法; D.离子交换法。
7.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M=142, 质谱图上测得M+1/M=1.1%(以轻质同位素为100时, 某些重质同位素的天然强度是: 13C: 1.08; 2H: 0.016; 15N: 0.38), 则该化合物的经验式是()。
A.C8H4N3Br; B.C4H2N2O4C; C.CH3I D.C11H10。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7分)1.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不随温度变化是其特性之一。
仪器分析教案教学文案

第一章绪论(Preface )§1-1 仪器分析简介一、仪器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中的位置1.分析化学定义: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及其分析方法的学科。
分类: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2.化学分析法/经典分析法定义: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分类:重量分析法—绝对分析法滴定分析法—相对分析法: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3.仪器分析法(物理和物理化学分析法)是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能表征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结构。
分类:二、仪器分析的特点和局限性1.仪器分析的特点:(1)适用于微量、痕量组份含量分析(含量<1%,测量的相对误差为1~10%);(2)操作简便快速;(3)最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分析。
2.仪器分析的局限性:(1)准确度不够高,相对误差通常(1~10%);(2)一般都需要以标准物进行校准,而很多标准物需要用化学分析方法来标定;(3)仪器比较昂贵。
3.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与计算机联用:自动化、数字化与其它分析方法联用:气相色谱-光度法联用;FIA -光度法联用§1-2 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1. 标准曲线标准曲线: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x 与仪器响应信号y 的关系曲线。
线性范围:标准曲线直线部分所对应被测物质浓度或质量的范围。
标准曲线的绘制:用 “一元线性回归法”的数据统计方法来给出y 与x 的关系式标准溶液浓度: x 1 x 2 x 3 x 4 x 5 …… 响应信号: y 1 y 2 y 3 y 4 y 5……121()()()niii nii x x y y b x x ==--=-∑∑a y bx =-2. 灵敏度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的变化,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用S 表示。
yxdy S dm =,dy S dc= 灵敏度也是标准曲线的斜率,斜率越大,方法的灵敏度越大。
教学设计仪器分析

教学设计仪器分析引言:仪器分析作为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分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化学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仪器分析的学习和实践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仪器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仪器分析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和原理,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2.培养学生对仪器分析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常见物质的分析实验;3.激发学生对仪器分析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内容1. 仪器分析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仪器分析的定义、作用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仪器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 常见仪器分析方法a. 光谱法:介绍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仪器的原理和应用;b. 色谱法:讲解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c. 电化学分析:介绍电解质溶液的析出与沉积、电解质的测定等原理和实验操作;d. 质谱分析:讲解质谱仪的组成结构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对质谱图谱解读的能力。
3. 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技巧a. 实验设备和试剂的选择:介绍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设备和试剂的选择原则;b. 方法参数的优化:讲解实验方法中各项参数的设置和优化;c.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准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能力。
4. 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培养学生对仪器分析结果的正确解读和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撰写科学实验报告的方法和要求。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在课堂上,结合理论授课和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了解仪器分析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实践操作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实践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常见的仪器,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和经验,提高实验技能。
3. 案例演练与作业批改相结合在课后,布置实验案例和作业,并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报告进行批改,让学生通过反馈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8.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氟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 )
(A)随试液中氟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B)随试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C)与试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无关;
(D)上述三种说法都不对
9.在极谱分析中, 通常在试液中加入大量的支持电解质, 目的是消除
(A) 极谱极大(B) 迁移电流
(C) 充电电流(D) 残余电流
10.气液色谱中,色谱柱使用的上限温度取决于()
(A) 试样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 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C) 试样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
(D) 固定液的沸点
11.在原子吸收光谱中,若要测定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应选用( )
(A) 化学计量火焰(B) 贫燃火焰
(C) 富燃火焰(D) 以上均可
12.对聚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级分析,应采用下述哪一种色谱方法? ( )
(A)离子交换色谱(B) 液-固色谱法
(C) 空间排阻色谱(D) 液-液色谱法
13.库仑分析与一般滴定分析相比()
(A) 需要标准物进行滴定剂的校准
(B) 很难使用不稳定的滴定剂
(C) 测量精度相近
(D) 不需要制备标准溶液,不稳定试剂可以就地产生
14.伏安法中常采用三电极系统,这是为了()
(A) 有效地减少电位降(B) 消除充电电流的干扰
(C) 增强极化电压的稳定(D) 提高方法的灵敏度
15.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吸收光度法的灵敏度()。
(A) 高(B) 低
(C)相当(D) 不一定谁高谁低
16.色谱柱柱长改变,其它条件不变时,会发生变化的参数有( )
(A) 保留时间(B) 分配系数
(C) 分配比(D) 以上均会发生变化
17.根据Nernst方程,标准条件下Fe3+/ Fe2+电极的电位在Fe3+离子活度提高到10
倍时将()
6.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A) 正移了59mV (B) 负移了59mV
(C) 正移了29mV (D) 负移了29mV
18.在色谱中,直接表征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保留参数是( )
(A) 死时间(B) 调整保留时间
(C) 相对保留值(D) 保留指数
19.有甲乙两个不同浓度的有色溶液,用同一波长的光测定,当甲溶液用1cm比色
皿,乙溶液用1.5cm比色皿时,获得的吸光度值相同,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
(A) 甲是乙的1.5倍;(B) 乙是甲的1.5倍;
(C)甲等于乙(D) 甲是乙的二分之一
20.在电位法中作为指示电极,其电位应与待测离子的浓度()
(A) 成正比(B) 的指数成正比
(C) 符合扩散电流公式的关系(D) 符合能斯特公式的关系
21.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共同点在于( )
(A)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的内层电子产生跃迁
(B) 能量使气态原子的内层电子产生跃迁
(C) 能量使气态原子的外层电子产生跃迁
(D) 空心阴极灯产生的共振线使外层电子产生跃迁
22.离子选择电极的电极择性系数可用于( )
(A)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B)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 校正方法误差
(D) 估计电极线性响应范围
23.在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的反相色谱中,增加甲醇的比例,组分的保留因子k
和保留时间t R将( )。
(A) k和t R减小(B) k 和t R增大
(C) k和t R不变(D) k增大,t R减小
24.原子吸收光谱中光源的作用是( )
(A)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能量
(B) 产生紫外光
(C)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D) 产生足够强度散射光
25.等离子体是一种电离的气体,它的组成是:( )
(A) 正离子和负离子;(B) 离子和电子;
(C) 离子和中性原子;(D) 离子,电子和中性原子。
26.在下列方法中,组分的纵向扩散可忽略不计的是( )。
3.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A)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B) 高效液相色谱法
(C) 气相色谱法
(D) 超临界色谱法
27.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对试样的蒸发和激发提供所需要的能量。
若对某种低熔点固体合金中一些难激发的元素直接进行分析,则应选择()。
(A) 直流电弧光源(B) 交流电弧光源
(C) 高压火花光源(D) ICP光源
28.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
(A) 能量越大(B) 波长越长
(C) 波数越大(D) 频率越高
29.在液相色谱中, 通用型检测器是( )
(A) 极谱检测器(B) 示差折光检测器
(C) 荧光检测器(D) 电化学检测器
30.在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 )
(A) 精细结构更明显(B) 消失
(C) 位移(D) 分裂
二、填空题(16×1分)
31.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选择最佳测定波长的原则是吸收和干
扰。
32.荧光分光光度计中有两个单色器,第一个单色器的作用是为了扫描光
谱,第二个单色器则是为了扫描光谱。
33.在气相色谱中,线速度较低时,范德米特方程项是引起色谱峰扩展的
主要因素,此时宜采用作载气,以提高柱效。
34.原子吸收光谱采用的灯源为,该灯源的阳极通常为,阴极则
为。
6.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35.用离子选择性电极以“一次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的标准溶液的
要求是体积要,浓度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36.常见的测量pH值时,电极的电位随氢离子浓度的改变而变化,而电
极的电位则固定不变。
37.以弱极性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为固定液,分离苯,苯酚混合试样,指出试样中各
组分的流出先后顺序:。
38.气相色谱中,使用程序升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
三、简答题(6×4分)
39.有机分子在紫外可见光照射下,通常可能发生的跃迁类型有四种。
列出其中两种
最强吸收的跃迁和需要的相应分子结构。
40.原子光谱谱线变宽的因素较多。
请列出其中的四种。
41.组分A和B在某气液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分别为495和467。
试问在分离时哪个
组分先流出色谱柱,说明理由。
42.在电位法经常使用总离子强度缓冲液(TISAB),请列出并简易说明TISAB能够
起到的两点作用。
43.库仑分析法对电流效率的要求?如何达到该要求?
44.内标法在色谱的分析中经常用到,请说明内标法中用到内标成分所必须具备的特
点。
3.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四、分析计算题(共30分)
45.精密称取VB12的标准样品20.0mg,配置准确溶液到1000.00mL。
在1cm的吸收
比色皿中,于361nm波长处测得吸光度为0.414。
同时有两个试样,一个为VB12的原料药,称取同样的质量,配置同样体积的溶液,同样条件下测得吸光度为
0.390。
另一个试样为VB12的注射液,精密吸取1.00mL,稀释至10.00mL,同样
条件下测得吸光度为0.520。
试分别计算VB12在原料药中的百分质量分数和在注射液中的浓度(质量浓度)。
(8分)
46.丙烯和丁烯的混合物进入气相色谱柱后测得:空气、丙烯和丁烯的保留时间分别
为0.5、3.5和4.8min,其相应的峰宽分别为0.2、0.8和1.0min。
计算:(8分)
(1)丁烯在这个柱上的分配比是多少?
(2)丙烯和丁烯的分离度是多少?
(3)该色谱柱对于丁烯的塔板数为多少?
47.火焰法原子发射光谱中,对一份含Na成分的样品进行分析,通常可以使用的分析
线有两条,波长分别为589.0nm和589.6nm。
哪一条分析线的能量更高,它的频率为多少(Hz)?同时发现当检测分析的时候往样品中添加KCl,这两条线的强度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增加,试分析原因。
(6分)
48.某被矿山污染的水样,主要污染为Cu2+离子。
取该水样10.0mL,在极谱仪上测得
扩散电流高度为12.7 mm。
当往其中加入0.10mL含有1.00 mmol/L的Cu2+标准溶液后,量得扩散电流高度增加到了18.6mm。
求该污染水样中Cu2+的浓度。
(8分)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