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熊猫及其保护
大熊猫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大熊猫的保护措施有哪些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熊猫的数量逐渐减少,保护大熊猫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大熊猫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养殖、法律保护、环境教育和国际合作。
1. 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大熊猫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在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些自然保护区,如四川的卧龙自然保护区、陕西的周至自然保护区等。
这些保护区为大熊猫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帮助它们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同时,保护区的巡护和监测工作也确保了大熊猫不受到非法捕猎和盗猎的威胁。
2. 人工养殖人工养殖主要是为了保护大熊猫的基因和繁衍后代。
在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些大熊猫养殖基地,如成都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北京动物园的大熊猫馆等。
这些基地为大熊猫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医疗保健,帮助它们健康成长和繁衍后代。
同时,人工养殖也使得大熊猫的数量逐渐增加,为未来的自然繁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 法律保护法律保护是大熊猫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如《野生动物保护法》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以保护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物。
这些法律和法规规定了禁止非法捕猎、盗猎、交易和运输等行为,对违法者将严厉打击,以确保大熊猫的数量和生存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4. 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对大熊猫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大熊猫的知识和保护意义,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可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到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5. 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大熊猫保护的重要方面之一。
中国政府已经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合作项目,共同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
这些合作项目包括科学研究、技术交流、资金援助等方面,为大熊猫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国际合作也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为大熊猫的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
保护大熊猫措施

保护大熊猫措施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上最受关注和珍爱的动物之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为了确保这一珍稀物种的未来,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大熊猫。
一、生境保护大熊猫的生活环境是其生存的基础。
为了保护大熊猫,我们必须保护它们的栖息地。
这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如禁止非法砍伐、狩猎和采矿等。
同时,恢复和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如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二、繁育研究由于大熊猫数量稀少,繁育研究是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手段。
通过人工繁殖和饲养大熊猫,我们可以增加其种群数量,并为大熊猫的保护提供更多的遗传资源。
此外,还可以通过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提高大熊猫的繁殖成功率。
三、基因保护基因保护对于维护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生存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基因库,收集并保存大熊猫的遗传材料,我们可以防止因遗传疾病或灾难性事件导致的种群崩溃。
同时,基因保护也为未来大熊猫的繁育和恢复提供了可能。
四、公众教育与宣传公众教育和宣传是保护大熊猫的重要一环。
通过向公众普及大熊猫的知识和保护意义,我们可以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激发人们保护大熊猫的热情。
此外,教育和宣传活动还可以促进社会对大熊猫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为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力量。
五、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法律法规是保护大熊猫的必要手段。
通过立法明确禁止非法猎捕、贩卖和食用大熊猫等行为,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我们可以有效遏制人类对大熊猫的威胁。
同时,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还可以为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支持。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大熊猫保护工作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通过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与交流,我们可以共同研究和探讨大熊猫保护的最佳方案,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大熊猫面临的威胁。
此外,国际合作还可以促进大熊猫的国际形象传播和认知,提高大熊猫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保护熊猫的方法

保护熊猫的方法
一、给熊猫更好的生存环境
1.保护自然环境:熊猫大多主要生活在中国西南高原的马尔康盆地,人为的破坏自然环境,使得熊猫活动空间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应当采取一些措施,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熊猫的栖息地,让它们能够安全的生活下去。
2.建立林地:建立特定的林地,种植树木,为熊猫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提供栖息和食物。
3.控制气候:熊猫对气候非常敏感,特别是受不了冷,应当控制温度,让熊猫可以过的比较安全舒适。
二、保护人与熊猫的安全
1.禁止 unsupervised 访问:熊猫是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为了保护熊猫不受人为的危害,应当禁止无人监督的访问,谁也不应该靠近熊猫。
2.适当的管理:应当对熊猫施加适当的管理,做出明确的规定,以免受到入侵者的侵害,保护熊猫的安全。
3.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发现任何人伤害熊猫,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熊猫的安全,严惩那些伤害熊猫的行为。
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1.加大宣传力度:要加大熊猫保护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熟悉熊猫保护的相关知识,以便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更加积极的行为,维护熊猫的权利。
2.发起活动:可以经常发起一些活动,比如植树活动,让更多的人参加,让人们意识到熊猫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参与,积极保护熊猫。
3.实行法律:应当及时实行部门级别的相关法律,规范对熊猫的保护,约束那些有意伤害熊猫的行为,保护熊猫的合法权利。
野生大熊猫的疆域与保护

野生大熊猫的疆域与保护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和独特的生态习性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作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不仅是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然而,栖息地的丧失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使得这一物种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
因此,了解野生大熊猫的生活区域及其保护现状,对于其未来的保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野生大熊猫的分布与栖息地1.1 大熊猫的自然栖息地野生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的高山森林中。
特别是在四川省的大熊猫栖息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熊猫保护区。
这一地区以其丰富的竹资源著称,而竹子又是大熊猫主要的食物来源。
1.2 栖息地特征大熊猫栖息在海拔1200米至3400米的山区,典型环境包括浓密的竹林和亚高山针叶林。
相对于其他动物,大熊猫对栖息地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适宜的温度、降水量和植被覆盖率。
例如,适合大熊猫生存的环境通常具备丰沛的降水量及稳定的气候,以维持竹子的生长。
二、大熊猫面临的威胁2.1 栖息地破碎化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扩大等原因,大熊猫栖息地被严重破坏。
很多森林被砍伐,导致竹林面积不断缩小。
此外,由于栖息地破碎化,大熊猫之间的迁徙途径受到阻碍,迁徙及交配难度加大,增加了种群间隔离和基因多样性降低的风险。
2.2 人类活动干扰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不仅限于栖息地破坏,还包括猎捕、干扰等行为。
尽管大熊猫不再面临直接猎杀,但由于山地旅游、人为开发和科研活动等,人类对它们生活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尤其是在繁殖季节,大熊猫会因人类活动而感受到压力,从而影响繁殖成功率。
2.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大熊猫栖息地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温度升高可能会导致某些种类竹子的生长区逐渐向高海拔地区迁移,从而减少适合大熊猫觅食和栖息的位置。
这种变化不仅会影响它们食物供应,也可能导致其他生态环境的连锁反应。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与保护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与保护大熊猫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它们生活在森林中,主要以竹子为食。
大熊猫的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我们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才能让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一、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在野外,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森林中。
它们以竹子为主食,每天需要吃20多公斤的竹子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因为竹子的营养比较差,所以大熊猫每天需要进食10个小时以上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大熊猫在野外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栖息地来生活。
它们喜欢在竹林中玩耍和休息,但同时也需要草地、草原等生态环境来满足其活动和进食的需求。
大熊猫是夜行性动物,通常在晚上出来觅食,白天则会在树洞或其它地方休息补充能量。
由于其食量较大,需要大量的休息和睡眠,所以它们每天的活动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只有4-5个小时。
二、大熊猫的保护与挑战目前,大熊猫的野生数量非常有限。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野生大熊猫数量仅有约1800只,而所有大熊猫中,仅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就有大约1600只。
这说明大熊猫是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在大熊猫的保护方面,我们面临很多挑战。
首先,大熊猫的栖息地面积不断减少,这给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其次,大熊猫的食量较大,它们需要大量的竹子才能维持生存,而竹子的生长周期较长,给大熊猫野生生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再次,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设立农田、公路等,大熊猫的栖息地在某些地区遭受了严重破坏,这也对大熊猫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大熊猫的保护现状为了保护大熊猫,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建立了大熊猫保护基地,提供了保护大熊猫的必要条件。
基地为大熊猫提供了食物、住所和医疗服务,并且提供了线上、线下的科普教育和观察游学活动等服务,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大众对大熊猫的认知度。
另外,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大熊猫。
例如,中国政府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这是全球首个以一个物种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
保护动物知识普及之大熊猫介绍

保护动物知识普及之大熊猫介绍《守护萌宝:大熊猫介绍与保护知识》1. 前言大熊猫,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备受瞩目的动物之一。
它们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为我国的国宝,而其萌态可掬的外表更是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熊猫的生存状况举世闻名,因此对其保护和知识普及显得尤为重要。
2.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与习性大熊猫是一种典型的食草动物,主要以竹子为食。
它们是单独生活的动物,主要栖息在我国的高山竹林中。
大熊猫具有特别的消化系统,能够有效地消化竹子。
大熊猫也具有懒惰的习性,一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进食和休息中度过。
3. 大熊猫的主要威胁目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正面临严重威胁。
其中包括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疾病和人类活动等影响。
特别是人类活动对大熊猫的威胁最为严重,主要表现为森林砍伐、竹子采伐、土地开发和生态系统破坏等。
4.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与措施为了保护大熊猫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我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栖息地保护和恢复、开展大熊猫野化繁育、开展科学研究和监测等。
国际社会还通过资助和捐助等方式积极参与大熊猫保护工作。
5. 个人观点与总结大熊猫是一个值得人们努力保护的珍贵物种,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我们有责任守护好这一份独特的生物资源。
只有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大熊猫在地球上长久地生存下去。
保护大熊猫,其实也是在守护我们自己的未来。
结尾语: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熊猫,并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让我们携手守护大熊猫,守护生物多样性,守护地球未来。
6. 大熊猫的文化意义大熊猫不仅是生物学上的宝贵资源,更是我国文化的象征和精神媒介。
它们在我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国家的象征和精神图腾。
大熊猫与我国人民的情感纽带极为紧密,被誉为国宝、友谊之使者。
大熊猫的形象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化创作、旅游宣传、商品设计等方面,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
大熊猫的保护

大熊猫的保护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作为我国的国宝之一,是世界上最为珍稀和濒临灭绝的动物之一。
为了保护这一物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科学研究、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等。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探讨大熊猫的保护情况。
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保护的重要手段,我国为大熊猫建立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如四川卧龙、秦岭、北川等。
这些保护区不仅提供了大熊猫生存的理想环境,同时也保护了其他众多的珍稀植物和动物。
自然保护区内设有专门的巡护队伍,对大熊猫的活动和栖息地进行日常监测和保护,确保大熊猫的安全和繁衍。
二、科学研究的推进科学研究对于了解大熊猫的习性和生态需求十分重要,我国积极开展了大熊猫的科学研究工作。
通过对大熊猫的行为观察、遗传学研究等方面的探索,科学家们逐渐揭开了大熊猫的一些谜团,并为大熊猫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科学研究还推动了大熊猫的繁殖技术的发展,通过人工授精等手段,成功地催生了多只大熊猫幼崽,提高了大熊猫的繁殖率。
三、国际交流合作的促进大熊猫不仅是我国的国宝,也是全球自然遗产。
为了加强国际保护和交流,我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
例如,我国与美国签订了大熊猫合作保护协议,将大熊猫赠送给美国,并共同开展大熊猫研究和保护工作。
这种国际合作不仅促进了大熊猫的保护,也增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友谊和交流。
四、公众参与的推动大熊猫的保护不仅仅是政府和专业机构的责任,也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
我国积极开展大熊猫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大熊猫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推广低碳生活等形式,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大熊猫的保护中来。
这种公众参与的推动为大熊猫的保护事业注入了更多的力量。
结语大熊猫是我国珍稀的国宝之一,保护大熊猫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科学研究的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的促进以及公众参与的推动,我国取得了大熊猫保护的一系列成果。
熊猫国宝熊猫的生活习性与保护措施

熊猫国宝熊猫的生活习性与保护措施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之一。
熊猫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性,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来确保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物种的繁衍。
本文将介绍熊猫的生活习性以及相关的保护措施。
一、熊猫的生活习性1. 食性特点:熊猫是一种以竹子为主食的动物,竹子约占其食物摄入的99%。
熊猫的消化系统适应了高纤维、低蛋白的食物,且其胃部特化以帮助消化竹子中的纤维素。
熊猫每天需要摄入大量食物以满足其能量需求。
2. 栖息地选择:熊猫主要栖息于中国西南部的山区,包括四川、陕西和甘肃等省份。
熊猫选择高海拔且多竹子覆盖的栖息地,常见于云雾缭绕的山区。
3. 夜行性动物:熊猫主要在夜间进行活动,白天主要休息。
它们倾向于在竹林中筑巢以避免日晒和寻找隐蔽的环境。
4. 温和的性情:熊猫一般具有温和的性情,但在受到威胁时也能表现出强大的攻击性。
它们主要通过标志物和声音来沟通,尤其是雄性熊猫,它们会用臭味标记来界定领土。
二、熊猫的保护措施1. 保护栖息地:熊猫高度依赖其栖息地,保护栖息地是确保熊猫生存的重要措施。
政府加强了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禁止砍伐、开发和破坏熊猫的栖息地。
2. 种群保护计划:通过建立保护区网和野外保护站等措施,政府致力于维护熊猫的种群数量和基因多样性。
同时,对熊猫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科学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其生态习性和繁育行为。
3. 竹林恢复与保护:由于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保护竹林对于其生存至关重要。
政府和保护机构积极推动竹林的恢复和保护,包括禁止滥伐、植树造林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竹林遭受病虫害。
4. 教育与公众宣传:保护熊猫是全社会的责任。
政府和保护机构通过教育活动、宣传栏和媒体等渠道,提高公众对熊猫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倡导大家共同参与保护活动。
三、熊猫保护成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熊猫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根据最新的数据,熊猫的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均有所增加,这为人们看到了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熊猫及其保护
摘要:大熊猫是世界闻名的珍稀动物,也是我国所特产的一级保护动物。
目前在我国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陕西一带的深山老林之中,数量稀少,在野外生存的大熊猫总计约有1000只不到。
大熊猫是熊科动物中最为珍稀,也是受到最大生存威胁的哺乳动物之一。
因此保护大熊猫,我们刻不容缓。
关键词:大熊猫栖息地繁殖珍稀动物保护
一、大熊猫的简介
大熊猫,别称竹熊、银狗、洞尕等,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食肉目,熊科,大熊猫属,大熊猫种。
大熊猫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陕西一带。
它性情温顺,与世无争。
体格肥硕似熊,憨态可掬,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绝大多数为黑白相间,即鼻吻端、眼圈、两耳、四肢及肩胛部为黑色,头颈部、躯干和尾巴为白色,而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大熊猫的体长大约在120~180cm之间,体重60~125kg,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追捧。
化石显示,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而且大熊猫的化石通常在海拔较高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里发现。
后来,与大熊猫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只留下大熊猫孑遗至今,并保持其原有的古老特征。
因而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我国将它誉为“国宝”。
二、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
目前在世界上,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不足1000只,即使是在动物园里培育的大熊猫,数量也相当少,并且饲养、繁育大熊猫的成活率很低。
因此大熊猫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弥足珍贵。
至于为何大熊猫濒临灭绝,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成年大熊猫在一年之中的发情期短,一年中不过春、秋两次。
雄性的大熊猫,它们的发情期大约持续三、四十天,而雌性的大熊猫则只有8到20天左右的时间,并且其中最利于交配的时间仅仅有两到三天。
所以一旦错过了这一有利的交
配期,那么雌性大熊猫便失去了此次受孕的机会。
再加上大熊猫平常除了发情期外,往往不相往来,独自为生,只有到了发情期,才开始漫山遍野地到处寻找异性伴侣,所以结果可想而知,大熊猫的出生率将有多低。
而且雌性大熊猫每胎只产一只幼仔,很少有双胞胎,即使大熊猫一次产下了两只幼仔,熊猫妈妈也只会抚养其中的一只,不管另一只。
再加上刚刚出生的大熊猫幼仔非常的脆弱,浑身没有毛来包裹着,体型大小比老鼠还要小,两个月后才能看见东西,三个多月后才可以爬行,因此大熊猫幼仔非常容易因为各种原因而夭折,例如缺乏足够的营养、患病、遭遇恶劣的气候,或者遇到了大熊猫的天敌——金猫、豺、豹、狼,以及黄喉貂等等。
其次,是大熊猫单一的饮食习惯。
众所周知,大熊猫喜欢吃竹子,这也是大熊猫又被人称为“竹熊”的原因。
但就是这一点,使大熊猫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大熊猫吃的竹子包括了它们能够在山中找到的所有的种类,而且除了睡眠和短暂的爬行运动之外,大熊猫一天当中有十多个小时是在吃竹子。
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它们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纤维含量最少的部分,比如竹子的嫩茎、嫩芽,还有鲜嫩的竹笋。
所以当大熊猫的栖息地中只有一种竹子的时候,它们很快就会将这种竹子吃光。
而当竹子全部死亡的时候,这片地区的大熊猫就会面临饥饿的危险。
还有就是大熊猫的种群分布在隔离的岛状环境中,小群体内发生的近交衰退现象将降低大熊猫的繁殖力、幼体成活率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我们都知道基因交流少,对于物种的进化和生存都是不利的,因此很有可能,大熊猫会因为此而灭绝。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类的活动对于大熊猫的影响。
大熊猫对于栖息环境的要求很高。
大熊猫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主要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那里是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八十度以上。
而它们活动的区域则多位于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地形处,一般这些地方都是坡度在二十度以下的缓坡地形。
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且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了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的,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由大熊猫的化石分布可以知道,大熊猫的祖先们在距今几十万年前曾经广泛分布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那时候可以说是大熊猫们的繁盛时期。
但是到了今天,大熊猫的分布范围已经变得十分的狭小,它们仅仅分布在中国的秦岭南坡,以及岷山、邛
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的局部地区。
自近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使得大熊猫栖息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严重影响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
最近的几百年,中国人口急剧增加,对于生存空间的要求也逐渐上升,因此人们占用的土地面积也越来越多,很多曾经适合大熊猫们生存的栖息地都消失在了人类生活的城市、乡村之中。
在很久以前,大熊猫曾经生活的低山河谷,现在成了居民点。
而且由于人类对于森林的过度砍伐,大熊猫们生活的山林,如今也成了一片光秃秃的山坡,甚至可能还会有沙漠化的迹象。
而由于大熊猫只能生活在竹子可以生长的、海拔在1200~3400米之间的地方,因此,大熊猫的数量也急剧减小。
当然,在解放前,许多西方国家大肆在中国购买、捕捉大熊猫,也是致使大熊猫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到今天,甚至有些地区的大熊猫都已经消失了。
除了捉活的大熊猫外,更有甚者,有些人残忍的杀害大熊猫,仅仅是为了一个看上去娇憨可爱,能够卖出高价的、私人收藏的熊猫标本。
这些行为导致数百只大熊猫从中国境内流失甚至死亡。
由于大熊猫种群增长慢,大量的捕捉大熊猫,即使在保护得好的情况下,也需要几十年才能恢复。
更何况人为地减少一个地区某个物种的数量,会破坏生态的平衡,恢复起来也很麻烦。
因此,目前大熊猫在我国面临着灭种的危险,成为了濒危物种。
三、对于大熊猫的保护
显而易见,目前大熊猫正处于这个物种发展当中的衰退期,仅仅以稀少的数量存活于世的大熊猫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让人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挽救这一濒危物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采取行动。
目前,主要的保护方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在我国已经建立了许多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王朗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佛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彭州白水河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都江堰龙溪虹口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等。
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给大熊猫带来大面积的,适应它们生存习惯的栖息环境,比之动物园能更好的让大熊猫们满意,而且有利于它们的生存。
但是,自然保护区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将这些大熊猫野放。
很多在保护区生活的大熊猫,一旦放归自然,那么很容易就没法自己生存下去,不会躲避敌害,也不会照顾刚出生的小熊猫。
另外还有一种保护大熊猫的措施,那就是建立珍稀野生动物精子库,来收集、
保存和研究大熊猫的精子,为大熊猫的配种提供精源,人工地为大熊猫受精,提高大熊猫的受孕率,以此来增加大熊猫的数量,并且保护大熊猫的基因。
除此之外,除了对大熊猫进行保护外,我们也应该保护和恢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
我们应当减少对于山林的破坏,封山育林,多植树造林,让植被的种类和数量得以恢复,并且制止人们盲目地割竹、挖笋以及类似的行为,以保护大熊猫的食物来源,这样就能通过提升环境容纳量来增加大熊猫的数量。
大熊猫是最珍稀的动物,它可爱、憨厚、温和,更是和谐、友谊、和平的象征。
大熊猫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现在,正说明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历史不利因素的影响,使之目前处于一种濒危状态,数量十分稀少。
因此,对于大熊猫的保护,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