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熊猫及其保护讲解学习
大熊猫的认知与保护

大熊猫的认知与保护过程装备与控制(2)班俞搏伟2013330300293 简介: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
2004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数量约为1590只。
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
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深受全球大众的喜爱,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其标志。
2012年11月,最古老的大熊猫化石在西班牙出土,表明大熊猫的祖先或源自欧洲。
起源进化: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思即为“像猫一样的熊”,也就是说“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却相似于猫。
”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
这一“错误的答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
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
“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
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动物。
分布范围: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冷箭竹、毛竹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
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
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留坝、宁强等。
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
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卧龙、什邡和都江堰市。
2024版认识大熊猫讲解材料

认识大熊猫讲解材料$number{01}目录•大熊猫基本概况•大熊猫繁殖与生长过程•大熊猫保护现状与措施•大熊猫与人类关系探讨•总结:加强大熊猫保护工作,共创美好家园01大熊猫基本概况分布范围与栖息地分布范围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甘肃和陕西的高山地区。
其中,四川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拥有最大的大熊猫种群。
栖息地特点大熊猫栖息在海拔2000-3500米的亚高山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这些地区气候温凉、湿润,竹类生长良好,食物资源丰富,且人迹罕至,为大熊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体型特征及毛色变化体型特征大熊猫体型肥硕,头圆尾短,身体丰满。
成年大熊猫体长可达1.2-1.8米,体重在70-125公斤之间。
其黑白相间的毛色和圆形的黑眼圈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毛色变化大熊猫的毛色并非一成不变。
刚出生的幼崽全身呈粉红色,带有稀疏的白色胎毛。
随着幼崽的成长,其毛色逐渐变为黑白相间。
成年大熊猫的毛色则相对稳定,但也会因个体差异和环境变化而略有不同。
生活习性及食性生活习性大熊猫是独居动物,它们各自拥有固定的活动范围,并通过肛周腺分泌物和肛周毛来标记领地。
大熊猫善于爬树和嬉戏,它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吃和睡中度过,以保持身体能量平衡。
食性大熊猫是竹食性动物,主要以竹子为食。
它们每天约需进食12-38公斤的竹子以满足能量需求。
此外,大熊猫也会吃一些青草、蔬菜、水果和小量的昆虫、鱼、鸟蛋等。
然而,它们的食谱中以竹子为主,占全年食物量的99%。
02大熊猫繁殖与生长过程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繁殖方式为胎生。
繁殖方式及周期大熊猫的发情期非常短,通常只有2-3天,且多在春季进行交配。
雌性大熊猫的怀孕期大约为95-160天,一般会在秋季产仔。
每胎通常只有1-2只幼崽,偶尔也会有3只的情况,但非常罕见。
0102030405幼崽成长阶段特点刚出生的幼崽非常小,体重只有母亲体重的千分之一左右。
幼崽出生时眼睛和耳朵都是闭着的,也没有毛发,呈现粉红色。
幼儿园保护大熊猫教案:中国国宝生态保护

幼儿园保护大熊猫教案:中国国宝生态保护第一篇: 幼儿园保护大熊猫教案:中国国宝生态保护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一种珍稀动物,生活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山区。
随着环境的恶化和人类活动的扰乱,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成为了生态保护的重点对象。
在幼儿园教育中,保护大熊猫的教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培养孩子们对大熊猫及其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1. 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大熊猫是中国国宝,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
它们不仅拥有可爱的外表,还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因此也被称为“竹食动物”,它们的出现证明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良好。
保护大熊猫,也就是保护了它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了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
2. 大熊猫生存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在教案中,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幼儿介绍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可以在课堂上向孩子们展示大熊猫栖息地的破坏程度,以及由于全球变暖、森林砍伐等因素导致的大熊猫生存环境恶化的事实。
通过了解情况,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大熊猫保护的意识和兴趣。
3. 幼儿园如何保护大熊猫?幼儿园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大熊猫主题活动,比如观看大熊猫主题的动画片、手工制作大熊猫玩偶、参观大熊猫基地等,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大熊猫,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也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形式,引导幼儿参与到实际的生态保护工作中来。
4. 教案的意义和影响保护大熊猫的教案,不仅有助于幼儿园的生态教育,还能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通过对大熊猫的保护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养成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为未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5. 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幼儿园保护大熊猫的教案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大熊猫这一可爱的形象,可以引起幼儿的共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在未来,他们将更有可能保护环境,爱护动物,为生态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幼儿园动物保护教案如何保护大熊猫

幼儿园动物保护教案如何保护大熊猫教学主题:幼儿园动物保护教案——如何保护大熊猫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大熊猫的生态环境和栖息地;2. 掌握大熊猫的饮食习性和繁殖方式;3. 熟悉大熊猫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大熊猫面临的生存威胁和问题;2. 能够简单介绍大熊猫的保护措施和成果。
情感目标:1.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关爱动物的情感;2. 促进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大熊猫的生态环境和栖息地;2. 大熊猫的饮食习性和繁殖方式;3. 大熊猫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呈现大熊猫生态环境和栖息地的多媒体素材;2. 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只大熊猫的形象,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动物?2. 引导幼儿讨论大熊猫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方式,引发幼儿护熊保护大熊猫的意识。
步骤二:呈现素材(10分钟)1. 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大熊猫的生态环境,让幼儿了解大熊猫生存的栖息地和自然环境。
2. 呈现大熊猫的饮食习性和繁殖方式,让幼儿了解大熊猫的生活特点和生殖繁衍习性。
步骤三:分析问题(10分钟)1. 讲解大熊猫遭受的生存威胁和问题,让幼儿明白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大熊猫生存的主要威胁。
2. 让幼儿想想大熊猫的保护方法,并对幼儿提出问题,促进幼儿思考和交流。
步骤四:策划保护计划(15分钟)1. 分组活动,让幼儿分析大熊猫的保护难点和需要的保护措施。
2. 设计保护计划,让每组幼儿提出最好的保护方式,并在小组内讨论,策划实施方案。
步骤五: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每个小组通过展示、口头报告等形式呈现保护计划。
2. 班级集体讨论和分享,让幼儿评价保护计划的优缺点,并从中学习。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幼儿对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2. 评价幼儿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注重其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幼儿园熊猫保护教育与互助分享

《幼儿园熊猫保护教育与互助共享》一、熊猫保护教育的重要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在世界范围内也备受关注。
然而,由于人类的开发活动和环境污染,野生熊猫的栖息地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开展幼儿园熊猫保护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生态保护价值。
在幼儿园开展熊猫保护教育,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从小学会珍惜和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二、熊猫保护教育的实践活动1. 观察熊猫图片和视频:通过展示熊猫的生活照片和视频,让孩子们对熊猫有更直观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启蒙讲解:老师可以向孩子们介绍熊猫的基本信息,包括它们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栖息地等,让孩子们理解熊猫的生存现状和保护问题。
3. 绘画和手工制作: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创作与熊猫相关的作品,增强他们对熊猫的情感认同。
4. 角色扮演游戏:组织孩子们进行熊猫保护主题的角色扮演游戏,让他们亲身感受保护熊猫所面临的挑战和责任,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互助共享的重要性1. 培养孩子的共享意识:通过在幼儿园进行互助共享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共享意识和同理心,让他们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2. 加强师生互动:互助共享活动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3. 促进社交能力:在互助共享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在团队中更好地融入和发展。
四、互助共享在熊猫保护教育中的应用1. 合作绘画:孩子们可以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关于熊猫保护的大型绘画作品,并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协助和共享创意。
2. 知识共享展示:孩子们可以将自己在熊猫保护教育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进行展示,让其他孩子了解和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
3. 共同策划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可以一起策划并组织熊猫保护公益活动,如义卖募捐、环保宣传等,通过共同努力来达成目标。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幼儿园熊猫保护教育与互助共享的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社交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让保护熊猫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与保护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与保护大熊猫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它们生活在森林中,主要以竹子为食。
大熊猫的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我们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才能让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一、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在野外,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森林中。
它们以竹子为主食,每天需要吃20多公斤的竹子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因为竹子的营养比较差,所以大熊猫每天需要进食10个小时以上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大熊猫在野外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栖息地来生活。
它们喜欢在竹林中玩耍和休息,但同时也需要草地、草原等生态环境来满足其活动和进食的需求。
大熊猫是夜行性动物,通常在晚上出来觅食,白天则会在树洞或其它地方休息补充能量。
由于其食量较大,需要大量的休息和睡眠,所以它们每天的活动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只有4-5个小时。
二、大熊猫的保护与挑战目前,大熊猫的野生数量非常有限。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野生大熊猫数量仅有约1800只,而所有大熊猫中,仅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就有大约1600只。
这说明大熊猫是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在大熊猫的保护方面,我们面临很多挑战。
首先,大熊猫的栖息地面积不断减少,这给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其次,大熊猫的食量较大,它们需要大量的竹子才能维持生存,而竹子的生长周期较长,给大熊猫野生生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再次,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设立农田、公路等,大熊猫的栖息地在某些地区遭受了严重破坏,这也对大熊猫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大熊猫的保护现状为了保护大熊猫,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建立了大熊猫保护基地,提供了保护大熊猫的必要条件。
基地为大熊猫提供了食物、住所和医疗服务,并且提供了线上、线下的科普教育和观察游学活动等服务,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大众对大熊猫的认知度。
另外,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大熊猫。
例如,中国政府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这是全球首个以一个物种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
探讨珍稀国宝: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与生态保护

探讨珍稀国宝: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与生态保护Exploring the Rare National Treasure: Giant Panda's Lifestyle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The giant panda, known as a rare national treasure of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conic and beloved animals in the world. With its distinctive black and white fur, the giant panda has captured the hearts of people worldwide.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delve into the lifestyle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efforts surrounding this magnificent creature.In terms of lifestyle, giant pandas are primarily herbivorous, with bamboo making up 99 of their diet. They have a specialized digestive system that allows them to efficiently extract nutrients from bamboo. However, they do have the ability to consume other plants, fruits, and even meat if necessary. Giant pandas are solitary animals, and they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foraging and resting. They are also known for their ability to climb trees, which helps them escape predators and reach bamboo leaves.Giant pandas are native to the mountainous regions of central China, where they inhabit dense bamboo forests. These forestsprovide them with the necessary food and shelter. However,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deforestation and habitat fragmentation, the giant panda's natural habitat has been greatly reduced. As a result, they are now classified as endangered species.To protect the giant panda and its habitat, extensive conservation efforts have been put in plac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established more than 70 nature reserves to protect the panda's natural habitat. These reserves not only provide a safe haven for the pandas but also help preserve the biodiversity of the region. Additionall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conservationists have been actively involved in research, breeding programs, and public awareness campaigns to raise funds and promote the conservation of giant pandas.The success of conservation efforts can be seen in the increase in the giant panda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surveys, the population has risen to around 1,800 individual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from the past. Nevertheless, the giant panda still faces various challenges, including habitat loss, climate change, and poaching. Continued efforts and global cooperation are crucial to ensure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this beloved species.探讨珍稀国宝: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与生态保护大熊猫是中国的珍稀国宝,也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和受人喜爱的动物之一。
熊猫新闻知识点总结

熊猫新闻知识点总结熊猫是中国特有的动物,因其可爱的外表和憨厚的性格而备受人们喜爱。
近年来,熊猫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以下是关于熊猫的一些新闻知识点总结:1. 熊猫保护的历史熊猫自20世纪初被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关注。
在20世纪70年代,熊猫的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的危险。
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纷纷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如成立专门的熊猫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繁育等。
这些努力逐渐取得了成效,熊猫的数量有所恢复。
2. 熊猫的生活习性熊猫属于食草动物,主要以竹子为食。
由于其肠道较短,营养吸收不良,因此需要大量食用竹子。
但近年来,竹林面积不断减少,熊猫的饮食问题成为了保护工作的一个难题。
3. 熊猫的繁育为了增加野生熊猫的数量,研究人员开展了人工繁育计划。
在保护区内,专门设置了熊猫繁殖中心,进行科学的配种和繁育工作。
这些努力增加了野生熊猫的种群数量,也为提高熊猫的保护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熊猫与人类的关系熊猫一直与中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熊猫也成为了中国的国宝,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和瞩目。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熊猫的栖息地不断受到威胁,环境污染、人类活动等对熊猫的生存构成了威胁。
5. 熊猫保护的挑战尽管熊猫的数量有所增加,但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熊猫的饮食问题、栖息地保护、疾病防控等是重要的挑战。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对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这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6. 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了加强熊猫保护工作,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不仅在科学研究、技术交流方面加强合作,还在推动熊猫保护事业国际化上做出了努力。
国际社会也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中国的熊猫保护工作,在保护区建设、科学研究、公众教育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7. 熊猫保护的未来展望熊猫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努力。
未来,要加强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推动熊猫的科学研究,提高熊猫的繁育成功率,加强公众教育等,全面提高熊猫保护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熊猫及其保护
浅谈大熊猫及其保护
摘要:大熊猫是世界闻名的珍稀动物,也是我国所特产的一级保护动物。
目前在我国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陕西一带的深山老林之
中,数量稀少,在野外生存的大熊猫总计约有1000只不到。
大熊猫是熊科动物中最为珍稀,也是受到最大生存威胁的哺乳动物之一。
因此保护大熊猫,我们刻不容缓。
关键词:大熊猫栖息地繁殖珍稀动物保护
一、大熊猫的简介
大熊猫,别称竹熊、银狗、洞尕等,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食肉目,熊科,大熊猫属,大熊猫种。
大熊猫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陕西一带。
它性情温顺,与世无争。
体格肥硕似熊,憨态可掬,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绝大多数为黑白相间,即鼻吻端、眼圈、两耳、四肢及肩胛部为黑色,头颈部、躯干和尾巴为白色,而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大熊猫的体长大约在120~180cm之间,体重60~125kg,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追捧。
化石显示,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而且大熊猫的化石通常在海拔较高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里发现。
后来,与大熊猫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只留下大熊猫孑遗至今,并保持其原有的古老特征。
因而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我国将它誉为“国宝”。
二、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
目前在世界上,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不足1000只,即使是在动物园里培育的大熊猫,数量也相当少,并且饲养、繁育大熊猫的成活率很低。
因此大熊猫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弥足珍贵。
至于为何大熊猫濒临灭绝,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成年大熊猫在一年之中的发情期短,一年中不过春、秋两次。
雄性的大熊猫,它们的发情期大约持续三、四十天,而雌性的大熊猫则只有8到20天左右的时间,并且其中最利于交配的时间仅仅有两到三天。
所以一旦错过了这一有利的交配期,那么雌性大熊猫便失去了此次受孕的机会。
再加上大熊猫平常除了发情期外,往往不相往来,独自为生,只有到了发情期,才开始漫山遍野地到处寻找异性伴侣,所以结果可想而知,大熊猫的出生率将有多低。
而且雌性大熊猫每胎只产一只幼仔,很少有双胞胎,即使大熊猫一次产下了两只幼仔,熊猫妈妈也只会抚养其中的一只,不管另一只。
再加上刚刚出生的大熊猫幼仔非常的脆弱,浑身没有毛来包裹着,体型大小比老鼠还要小,两个月后才能看见东西,三个多月后才可以爬行,因此大熊猫幼仔非常容易因为各种原因而夭折,例如缺乏足够的营养、患病、遭遇恶劣的气候,或者遇到了大熊猫的天敌——金猫、豺、豹、狼,以及黄喉貂等等。
其次,是大熊猫单一的饮食习惯。
众所周知,大熊猫喜欢吃竹子,这也是大熊猫又被人称为“竹熊”的原因。
但就是这一点,使大熊猫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大熊猫吃的竹子包括了它们能够在山中找到的所有的种类,而且除了睡眠和短暂的爬行运动之外,大熊猫一天当中有十多个小时是在吃竹子。
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它们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纤维含量最少的部分,比如竹子的嫩茎、嫩芽,还有鲜嫩的竹笋。
所以当大熊猫的栖息
地中只有一种竹子的时候,它们很快就会将这种竹子吃光。
而当竹子全部死亡的时候,这片地区的大熊猫就会面临饥饿的危险。
还有就是大熊猫的种群分布在隔离的岛状环境中,小群体内发生的近交衰退现象将降低大熊猫的繁殖力、幼体成活率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我们都知道基因交流少,对于物种的进化和生存都是不利的,因此很有可能,大熊猫会因为此而灭绝。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类的活动对于大熊猫的影响。
大熊猫对于栖息环境的要求很高。
大熊猫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主要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那里是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八十度以上。
而它们活动的区域则多位于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地形处,一般这些地方都是坡度在二十度以下的缓坡地形。
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且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了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的,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由大熊猫的化石分布可以知道,大熊猫的祖先们在距今几十万年前曾经广泛分布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那时候可以说是大熊猫们的繁盛时期。
但是到了今天,大熊猫的分布范围已经变得十分的狭小,它们仅仅分布在中国的秦岭南坡,以及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的局部地区。
自近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使得大熊猫栖息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严重影响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
最近的几百年,中国人口急剧增加,对于生存空间的要求也逐渐上升,因此人们占用的土地面积也越来越多,很多曾经适合大熊猫们生存的栖息地都消失在了人类生活的城市、乡村之中。
在很久以前,大熊猫曾经生活的低山河谷,现在成了居民点。
而且由于人类对于森林的过度砍伐,大熊猫们生活的山林,如今也成了一片光秃秃
的山坡,甚至可能还会有沙漠化的迹象。
而由于大熊猫只能生活在竹子可以生长的、海拔在1200~3400米之间的地方,因此,大熊猫的数量也急剧减小。
当然,在解放前,许多西方国家大肆在中国购买、捕捉大熊猫,也是致使大熊猫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到今天,甚至有些地区的大熊猫都已经消失了。
除了捉活的大熊猫外,更有甚者,有些人残忍的杀害大熊猫,仅仅是为了一个看上去娇憨可爱,能够卖出高价的、私人收藏的熊猫标本。
这些行为导致数百只大熊猫从中国境内流失甚至死亡。
由于大熊猫种群增长慢,大量的捕捉大熊猫,即使在保护得好的情况下,也需要几十年才能恢复。
更何况人为地减少一个地区某个物种的数量,会破坏生态的平衡,恢复起来也很麻烦。
因此,目前大熊猫在我国面临着灭种的危险,成为了濒危物种。
三、对于大熊猫的保护
显而易见,目前大熊猫正处于这个物种发展当中的衰退期,仅仅以稀少的数量存活于世的大熊猫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让人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挽救这一濒危物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采取行动。
目前,主要的保护方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在我国已经建立了许多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王朗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佛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彭州白水河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都江堰龙溪虹口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等。
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给大熊猫带来大面积的,适应它们生存习惯的栖息环境,比之动物园能更好的让大熊猫们满意,而且有利于它们的生存。
但是,自然保护区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将这些大熊猫野放。
很多在保护区生活的大熊猫,一旦放归自然,那么很容易就没法自己生存下去,不会躲避敌害,也不会照顾刚出生的小熊猫。
另外还有一种保护大熊猫的措施,那就是建立珍稀野生动物精子库,来收集、保存和研究大熊猫的精子,为大熊猫的配种提供精源,人工地为大熊猫受精,提高大熊猫的受孕率,以此来增加大熊猫的数量,并且保护大熊猫的基因。
除此之外,除了对大熊猫进行保护外,我们也应该保护和恢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
我们应当减少对于山林的破坏,封山育林,多植树造林,让植被的种类和数量得以恢复,并且制止人们盲目地割竹、挖笋以及类似的行为,以保护大熊猫的食物来源,这样就能通过提升环境容纳量来增加大熊猫的数量。
大熊猫是最珍稀的动物,它可爱、憨厚、温和,更是和谐、友谊、和平的象征。
大熊猫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现在,正说明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历史不利因素的影响,使之目前处于一种濒危状态,数量十分稀少。
因此,对于大熊猫的保护,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