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和分析知识题目解析解析
实验设计与分析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20分)1.准确度和精确度:同一处理观察值彼此的接近程度同一处理的观察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2.重复和区组:试验中同一处理的试验单元数将试验空间按照变异大小分成若干个相对均匀的局部,每个局部就叫一个区组3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对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对不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4.总体和样本: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若干个个体做成的总体5.试验单元和试验空间:试验中能够实施不同处理的最小试验单元所有试验单元构成的空间二、填空:(20分)1.资料常见的特征数有:(3空)算术平均数方差变异系数2.划分数量性状因子的水平时,常用的方法:等差法等比法随机法(3空)3.方差分析的三个基本假定是(3空)可加性正态性同质性4.要使试验方案具有严密的可比性,必须(2空)遵循“单一差异”原则设置对照5.减小难控误差的原则是(3空)设置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6.在顺序排列法中,为了避免同一处理排列在同一列的可能,不同重复内各处理的排列方式常采用(2空)逆向式阶梯式7.正确的取样技术主要包括:()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采用正确的取样方法8.在直线相关分析中,用(相关系数)表示相关的性质,用(决定系数)表示相关的程度。
三、选择:(20分)1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引起的增加或者减少的作用,称作(C)主要效应B、交互效应C、试验效应D、简单效应2.统计推断的目的是用(A)A、样本推总体B、总体推样本C、样本推样本D、总体推总体3.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是(B)4.样本平均数分布的的方差分布等于(A)5.t检验法最多可检验(C)个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
6.对成数或者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须先对数据进行(B)A、对数B、反正弦C、平方根D、立方根7.进行回归分析时,一组变量同时可用多个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型的数据统计学标准是(B)A、相关系数B、决定性系数C、回归系数D、变异系数8.进行两尾测验时,u0.10=1.64,u0.05=1.96,u0.01=2.58,那么进行单尾检验,u0.05=(A)9.进行多重比较时,几种方法的严格程度(LSD\SSR\Q)B10.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54,则Y的总变异中可由X与Y的回归关系解释的比例为(C)A、0.9054B、0.0946C、0.8197D、0.0089四、简答题:(15分)1.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分)配置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分析多个自变量的主次效益,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预报:计算相关系数,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2.一个品种比较试验,4个新品种外加1个对照品种,拟安排在一块具有纵向肥力差异的地块中,3次重复(区组),各重复内均随机排列。
试验设计与分析课后习题解答及复习资料

试验设计与分析课后习题解答及复习资料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习题集及解答1.在种田间试验设计方法中,属于顺序排列的试验设计方法为:对比法设计、间比法2.若要控制来自两个方面的系统误差,在试验处理少的情况下,可采用:拉丁方设计3.如果处理内数据的标准差或全距与其平均数大体成比例,或者效应为相乘性,则在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须作数据转换。
其数据转换的方法宜采用:对数转换。
4.对于百分数资料,如果资料的百分数有小于30%或大于70%的,则在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须作数据转换。
其数据转换的方法宜采用:反正弦转换(角度转换)。
5.样本平均数显著性测验接受或否定假设的根据是: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
6.对于同一资料来说,线性回归的显著性和线性相关的显著性:一定等价。
7.为了由样本推论总体,样本应该是:从总体中随机地抽取的一部分8.测验回归和相关显著性的最简便的方法为:直接按自由度查相关系数显著表。
9.选择多重比较的方法时,如果试验是几个处理都只与一个对照相比较,则应选择:LSD法。
10.如要更精细地测定土壤差异程度,并为试验设计提供参考资料,则宜采用:空白试验11.当总体方差为末知,且样本容量小于30,但可假设==(两样本所属的总体方差同质)时,作平均数的假设测验宜用的方法为:t 测验12.因素内不同水平使得试验指标如作物性状、特性发生的变化,称为:效应13.若算出简单相差系数大于1时,说明:计算中出现了差错。
14.田间试验要求各处理小区作随机排列的主要作用是:获得无偏的误差估计值15.正态分布曲线与轴之间的总面积为:等于1。
16.描述总体的特征数叫:参数,用希腊字母表示;描述样本的特征数叫:统计数,用拉丁字母表示。
17.确定分布偏斜度的参数为:自由度18.用最小显著差数法作多重比较时,当两处理平均数的差数大于LSD0.01时,推断两处理间差异为:极显著19.要比较不同单位,或者单位相同但平均数大小相差较大的两个样本资料的变异度宜采用:变异系数20.选择多重比较方法时,对于试验结论事关重大或有严格要求的试验,宜用:q测验。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突破解析35: 综合实验设计与评价(一)(解析版)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突破解析综合实验设计与评价1.(2022届·江苏泰州市泰州中学高三月考)实验室用碳酸钠为原料制备焦亚硫酸钠和无水亚硫酸钠。
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抗氧化剂,在空气中,受热时均易分解。
实验室制备少量Na2S2O5的方法:在不断搅拌下,控制反应温度在40℃左右,向Na2CO3过饱和溶液中通入SO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当溶液pH约为4时,停止反应。
在20℃静置结晶,生成Na2S2O5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SO3=2Na2S2O5+H2O查阅资料可知,向碳酸钠溶液通入SO2的过程中,溶液中有关组分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1所示;水溶液中H2SO3、HSO3-、SO32-随pH的分布如图2所示:(1)SO2与Na2CO3溶液反应至pH约为4时,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Y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析出固体的反应液经减压抽滤,洗涤,25℃~30℃干燥,可获得Na2S2O5固体。
依次用饱和SO2水溶液、无水乙醇洗涤Na2S2O5固体,用饱和SO2水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制得的Na2S2O5固体中含有一定量的Na2SO3和Na2SO4,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a2S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实验室由碳酸钠溶液制备无水Na2SO3的实验操作为:①边搅拌边向Na2CO3溶液中通入SO2至溶液pH约为4得到NaHSO3溶液,边搅拌边向NaHSO3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__溶液,测量溶液pH约为___时,停止滴加,加热浓缩溶液至有____________析出,在高于____________条件下趁热过滤,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密封包装。
压轴题02 表格型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解析版)-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江苏专用)

压轴题02 表格型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是近几年江苏高考对于实验的重要考查形式,表格型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仍然是2023年江苏高考实验考查的必考重点难点。
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涉及实验操作、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的因果关系分析判断与评价,所以要求考生了解题型的知识点及要领,对于常考的模型要求有充分的认知。
从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分析判断与评价等角度对实验进行分析,注重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探究实验、沉淀溶解平衡等选择性必修一《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知识的考查、糖类水解等常见有机物性质实验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知识的考查,因此建立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注意对实验条件及细节的把握。
1.(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详解】A .酸性227K Cr O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足量乙醇,若溶液褪色说明227K Cr O 被还原为无色离子,则乙醇表现还原性,否则则无还原性,故A 正确;B .焰色试验只能确定金属元素是否存在,不能确定具体物质,故B 错误;C .所用硝酸银溶液过量,滴入的碘化钾直接与硝酸银反应生成AgI 沉淀,不能说明是AgCl 转化为AgI ,因此不能验证K sp 大小,故C 错误;D .锌比铁活泼,形成原电池时Zn 作负极,Fe 作正极,铁钉不被腐蚀,故D 错误; 故选:A 。
2.(2023·江苏·统考一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详解】A .向溶有2SO 的2BaCl 溶液中通入气体氨气,三者反应也会出现亚硫酸钡白色沉淀,A 错误;B .向0.11mol L -⋅ 3FeCl 溶液中滴加KI -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碘离子和铁离子生成碘单质,氧化性氧化性:32Fe I +>,B 正确;C .向3NaHCO 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2NaAlO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2A1O -结合了碳酸氢根离子中的氢离子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根离子,则2A1O -比23CO -更容易结合H +,C 正确;D .将溴乙烷、乙醇和烧碱的混合物加热,产生的气体经水洗后,再通入酸性4KMnO 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含有碳碳双键的乙烯,则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D 正确; 故选A 。
专题十二 实验探究(物质鉴别、实验设计、结论严谨性分析表述、计算探究)

专题十二实验探究(物质鉴别、实验设计、结论严谨性分析表述、计算探究)一、物质鉴别类例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l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
【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实验题,进行探究实验时要根据探究实验的目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有关的实验操作,观察时要注意观察的角度和方法,并结合具体操作步骤中的各种现象来描述,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以达到手脑并用的目的。
通过观察发现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火柴梗与外焰接触的部位首先碳化,说明外烙的温度最高,蜡烛燃烧后,由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因此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若倒入少量石灰水,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综上所述,该探究实验证明:石蜡中一定含碳、氢元素。
能力提升:1、小科从某品牌“暖手包”说明书上获悉,该“暖手包"能自动发热,是因为里面(1)第l、3组的探究实验说明,没有物质,“暖手包”不会发热;(2)分析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包”的发热还应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空气中的的性质。
2、(2011安徽)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
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
—————————————————————————————————————————————————————————(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
专题08实验设计专题题型及解题技巧

专题08 实验设计专题题型及解题技巧目录导航一、真题考法归纳考法01 实验变量分析考法02 正确写出实验目的考法03 准确写出实验原理考法04 完整写出实验思路与实验步骤考点05 实验结果与结论的预测与分析二、常考热点实验梳理三、实验热点专练1.(2023·山东·高考真题)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过多时,过剩的光能会对光反应阶段的PSⅡ复合体(PSⅡ)造成损伤,使PSⅡ活性降低,进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细胞可通过非光化学淬灭(NPQ)将过剩的光能耗散,减少多余光能对PSⅡ的损伤。
已知拟南芥的H蛋白有2个功能:①修复损伤的PSⅡ;②参与NPQ的调节。
科研人员以拟南芥的野生型和H基因缺失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中强光照射时对野生型和突变体光照的强度相同,且强光对二者的PSⅡ均造成了损伤。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
该实验的无关变量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有(答出2个因素即可)。
(2)根据本实验,(填“能”或“不能”)比较出强光照射下突变体与野生型的PSⅡ活性强弱,理由是。
(3)据图分析,与野生型相比,强光照射下突变体中流向光合作用的能量(填“多”或“少”)。
若测得突变体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根据本实验推测,原因是。
浓度、温度【答案】(1) 光、H蛋白 CO2(2)不能突变体PSⅡ系统光损伤小但不能修复,野生型光PSⅡ系统损伤大但能修复(3)少突变体PNQ高,PSⅡ系统损伤小,虽然损伤不能修复,但是PSⅡ活性高,光反应产物多【解析】(1)据题意拟南芥的野生型和H基因缺失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中强光照射时对野生型和突变体光照的强度相同,结合题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有光照、H蛋白;影响浓度、温度、水分等。
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有CO2(2)据图分析,强光照射下突变体的NPQ/相对值比野生型的NPQ/相对值高,能减少强光对PSⅡ复合体造成损伤。
但是野生型含有H蛋白,能对损伤后的PSⅡ进行修复,故不能确定强光照射下突变体与野生型的PSⅡ活性强弱。
实验化学分析及例题讲解

第五章实验化学智能考点四十九物质性质及反应规律的研究Ⅰ.课标要求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能发现学习、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2.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Ⅱ.考纲要求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Ⅲ.教材精讲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观察、分类、预测、实验、验证、比较等。
1.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OH = [Zn(OH)ZnO+2NaOH+H2锌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锌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金属锌用于制造镀锌材料。
氧化锌是一种优良的白色颜料,由于有一定杀菌能力,可以用来制医药软膏。
氯化锌常用做有机反应的脱水剂和催化剂,它的浓溶液常用于清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2.有机化合物性质(苯酚、甲醛)研究 (1)苯酚性质的研究研究苯酚性质的方法:官能团→预测性质→实验验证→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
(2)甲醛性质的研究甲醛性质的研究方法:官能团→预测性质→实验验证。
④与FeCl 3溶液反应:苯酚跟FeCl 3反应,使溶液呈紫色。
(用于鉴别) (注:淀粉遇碘显蓝色, KSCN 遇FeCl 3溶液显红色) 应用: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做消毒剂和防腐剂。
甲醛(还原性)①与酸性KMnO 4溶液反应:KMnO 4 / H +溶液褪色。
②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尔马林。
③与银氨溶液反应:HCHO + 2Cu(OH)2HCOOH +Cu 2O+2H 2O二、认识发生在盐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1.认识盐类的水解 盐类水解规律的研究思路:盐溶液的酸碱性 →酸碱性的原因 盐类水解的本质 →盐类水解的规律①测定盐溶液的酸碱性②探讨盐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 +或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2)遗传实验设计与分析-2022届高考生物学遗传与进化突击复习

(2)遗传实验设计与分析-2022届高考生物学遗传与进化突击复习1.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注:AA 纯合胚胎致死)。
请分析回答(1)亲本基因型为Aa1×Aa2,则其子代的表现型可能为_________。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_________。
(3)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其他各色的雌鼠(每种都有多只),请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
2.二倍体玉蜀黍是一年生雌雄同株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
高茎、矮茎,颖果球形、颖果方形分别受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其中颖果球形性状由B基因控制);抗大斑病、不抗大斑病受基因E、e控制。
现用高茎颖果球形与矮茎颖果方形植株杂交,F1自交(部分留种),F2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颖果球形:高茎颖果扁球形:高茎颖果方形:矮茎颖果球形:矮茎颖果扁球形:矮茎颖果方形=3:6:3:1:2:1;用抗大斑病与不抗大斑病植株杂交,F1中抗大斑病∶不抗大斑病=1:1。
请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回答:(1)高茎颖果方形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根据题意,推断A、a,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提出这一假说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请利用题干中的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验证这一假说(要求:写出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若有实验者欲探究题中涉及的三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依据题意你认为可以提出的假说为________________。
3.某种二倍体雌雄异株的植物的叶形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类型,高秆和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
请回答:(1)将一株红花宽叶雌株与一株白花窄叶雄株杂交得到F1,F1自由交配得到F2,F2的性状分离比红花宽叶雌株︰红花宽叶雄株︰白花宽叶雌株︰白花宽叶雄株︰红花窄叶雄株︰白花窄叶雄株=6︰3︰2︰1︰3︰1,可以推知控制叶形和花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之间遵循_________________,叶形中__________为显性,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与分析》习题与解答P41 习题一1.设用三种方法测定某溶液浓度时,得到三组数据,其平均值如下:1x (1.540.01)mol /L =± 2x (1.70.2)/mol L =± 3x (1.5370.005)mol /L =±试求它们的加权平均值。
解:①计算权重: 211100000.01w == 212250.2w == 213400000.005w == 1:2:310000:25:40000400:1:1600w w w ==②计算平均值 1.54400 1.71 1.53716001.538 1.5/40011600x mol L ⨯+⨯+⨯==≈++5.今欲测量大约8kPa (表压)的空气压力,试验仪表用①1.5级,量程0.2MPa 的弹簧管式压力表;②标尺分度为1mm 的U 形管水银柱压差计;③标尺分度为1mm 的U 形管水柱压差计。
求最大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解:①max 0.21000 1.5%3x kPa ∆=⨯⨯=R E =3100%37.5%8R E =⨯=②33max 1109.8113.610133.4160.133x Pa kPa -∆=⨯⨯⨯⨯==0.133100% 1.66%8R E =⨯= ③33max1109.81109.810.00981x Pa kPa -∆=⨯⨯⨯==0.00981100%0.12%8R E =⨯=6.在用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过程中,对产酸率(%)作6次测定。
样本测定值为:3.48, 3.37, 3.47, 3.38, 3.40, 3.43,求该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调和平均值、标准差s 、总体标准差σ、样本方差s 2、总体方差σ2、算术平均误差Δ和极差R 。
解:①算术平均值: 3.48 3.37 3.47 3.38 3.40 3.433.426x +++++==②几何平均值: 3.42G x == ③调和平均值:63.421111113.48 3.37 3.47 3.38 3.40 3.43H ==+++++④标准差:0.0463s ==⑤总体标准差:0.0422σ=⑥样本方差:()()()()()()2222222 3.48 3.42 3.37 3.42 3.47 3.42 3.38 3.42 3.40 3.42 3.43 3.420.0021261s -+-+-+-+-+-==-⑦总体方差:()()()()()()22222223.48 3.42 3.37 3.42 3.47 3.42 3.38 3.42 3.40 3.42 3.43 3.420.001766σ-+-+-+-+-+-==⑧算术平均误差:3.48 3.42 3.37 3.42 3.47 3.42 3.38 3.42 3.40 3.42 3.43 3.420.03836-+-+-+-+-+-∆==⑨极差:R=3.48-3.37=0.117.A 与B 两人用同一分析方法测定金属钠中的铁,测得铁含量(μg/g )分别为: 分析人员A :8.0,8.0,10.0,10.0,6.0,6.0,4.0,6.0,6.0,8.0 分析人员B :7.5,7.5,4.5,4.0,5.5,8.0,7.5,7.5,5.5,8.0 试问A 与B 两人测定铁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α=0.05) 解:①算术平均值:8.08.010.010.0 6.0 6.0 4.0 6.0 6.08.07.210A x +++++++++==7.57.5 4.5 4.0 5.58.07.57.5 5.58.0 6.5510B x +++++++++==②方差22222222222(8.07.2)(8.07.2)(10.07.2)(10.07.2)(6.07.2)(6.07.2)(4.07.2)(6.07.2)(6.07.2)(8.07.2) 3.7101As -+-+-+-+-+-+-+-+-+-==-22222222222(7.5 6.55)(7.5 6.55)(4.5 6.55)(4.0 6.55)(5.5 6.55)(8.0 6.55)(7.5 6.55)(7.5 6.55)(5.57.2)(8.0 6.55) 2.3101B s -+-+-+-+-+-+-+-+-+-==-③统计量3.71.62.3F == ④临界值0.975(9,9)0.248F = 0.025(9,9) 4.03F =⑤检验∵0.9750.025(9,9)(9,9)F F F <<∴A 与B 两人测定铁的精密度是无显著性差异8. 用新旧两种工艺冶炼某种金属材料,分别从两种冶炼工艺生产的产品中抽样,测定产品中的杂质含量(%),结果如下:旧工艺:2.69,2.28,2.57,2.30,2.23,2.42,2.61,2.64,2.72,3.02,2.45,2.95,2.51新工艺:2.26,2.25,2.06,2.35,2.43,2.19,2.06,2.32,2.34试问新冶炼工艺是否比旧工艺生产更稳定,并检验两种工艺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α=0.05) 解:(1)①算术平均值:2.69 2.28 2.57 2.30 2.23 2.42 2.61 2.64 2.723.02 2.45 2.95 2.512.5713x ++++++++++++==旧2.26 2.25 2.06 2.35 2.43 2.19 2.06 2.32 2.342.259x ++++++++==新②方差22222222222222(2.69-2.57)(2.28-2.57)(2.57-2.57)(2.30-2.57)(2.23-2.57)(2.42-2.57)(2.61-2.57)(2.64-2.57)(2.72-2.57)(3.02-2.57)(2.45-2.57)(2.95-2.57)(2.51-2.57)13-10.0586s++++++++++++==旧2222222222(2.26 2.25)(2.25 2.25)(2.06 2.25)(2.35 2.25)(2.43 2.25)(2.19 2.25)(2.06 2.25)(2.32 2.25)(2.34 2.25)0.016491s -+-+-+-+-+-+-+-+-==-新③F 统计量0.05863.570.0164F ==④F 临界值0.05(12,8) 3.28F =⑤F 检验 ∵0.05F>(12,8)F∴新冶炼工艺比旧工艺生产更稳定 (2)①t 统计量t x x -==②自由度22222222220.05860.0164139df -2-2=200.05860.01641391319111s s n n s s n n n n ⎛⎫⎛⎫+ ⎪+ ⎪⎝⎭⎝⎭==⎛⎫⎛⎫⎛⎫⎛⎫ ⎪ ⎪ ⎪ ⎪⎝⎭⎝⎭+⎝⎭⎝⎭+++++新旧旧新新旧新旧旧新 ③t 临界值0.025t (20) 2.086=④t 检验 ∵0.025t >t (20)∴两种工艺之间存在系统误差9. 用新旧两种方法测得某种液体的黏度(mPa ·s ),如下: 新方法:0.73,0.91,0.84,0.77,0.98,0.81,0.79,0.87,0.85 旧方法:0.76,0.92,0.86,0.74,0.96,0.83,0.79,0.80,0.75 其中旧方法无系统误差,试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检验新方法是否可行。
解:t 检验法(成对数据的比较)① t 统计量d i 分别为-0.03,-0.01,-0.02,0.03,0.02,-0.02,0.00,0.07,0.1010.03(0.01)(0.02)0.030.02(0.02)0.000.070.10d 0.01569nii dn=-+-+-+++-+++===∑若两种方法之间无系统误差,则可设d 0=0.00s 0.044dt d d ② t 临界值0.025t (8) 2.306=③ t 检验 ∵0.025t <t (8) ∴新方法是可行的秩和检验法①数据排序R 1=1+5+6.5+9+11+12+14+15+18=91.5 ③秩临界值 T 1=66 T 2=105 ④秩检验 ∵T 1<R 1<T 2 ∴新方法是可行的10.对同一铜合金,有10个分析人员分别进行分析,测得其中铜含量(%)的数据为:62.20,69.49,70.30,70.65,70.82,71.03,71.22,71.33,71.38(%)。
问这些数据中哪个(些)数据应被舍去,试检验?(α=0.05) 解:拉依达检验法(1)①平均值62.2069.4970.3070.6570.8271.0371.2271.2571.3371.3869.96710x +++++++++==∵最大值的偏差71.3869.9671.413-= 最小值的偏差62.2069.9677.767-= 7.767>1.413 ∴首先检验62.20 ②样本标准差2.79s 2s=5.58 ③检验62.2069.9677.767p d =-=∴2p d s > ∴62.20应该被去除(2)①平均值'69.4970.3070.6570.8271.0371.2271.2571.3371.3870.839x ++++++++==最小值的偏差69.4970.83 1.34-= 0.55<1.34 ∴首先检验69.49 ②样本标准差0.615s2s=1.23 ③检验'69.4970.83 1.34p d =-=∴'2p d s > ∴69.49应该被去除 (3)①平均值''70.3070.6570.8271.0371.2271.2571.3371.3870.9988x +++++++==∵最大值的偏差71.3870.9980.382-= 最小值的偏差70.3070.830.8-= 0.8>0.382 ∴首先检验70.30 ②样本标准差''0.38s2s ’’=0.76 ③检验''70.3070.9980.698p d =-=∴''2p d s <∴70.30不应该被去除∴只有62.20和69.49应该被去除格拉布斯检验法(1)①平均值62.2069.4970.3070.6570.8271.0371.2271.2571.3371.3869.96710x +++++++++==最小值的偏差62.2069.9677.767-= 7.767>1.413 ∴首先检验62.20 ②样本标准差2.79s ③临界值(0.05,10) 2.176G =④检验∵(0.05,10) 2.176 2.79 6.07G s =⨯=62.2069.9677.767p d =-=∴(0.05,10)p d G s > ∴62.20应该被去除 (2) ①平均值'69.4970.3070.6570.8271.0371.2271.2571.3371.3870.839x ++++++++==∵最大值的偏差71.3870.830.55-= 最小值的偏差69.4970.83 1.34-= 0.55<1.34 ∴首先检验69.49 ②样本标准差0.615s③临界值(0.05,9) 2.110G =④检验∵'(0.05,9) 2.1100.615 1.2871G s =⨯='69.4970.83 1.34p d =-=∴'(0.05,10)p d G s > ∴69.49应该被去除 (3)①平均值''70.3070.6570.8271.0371.2271.2571.3371.3870.9988x +++++++==∵最大值的偏差71.3870.9980.382-=0.8>0.382 ∴首先检验70.30 ②样本标准差''0.38s③临界值(0.05,8) 2.032G =④检验∵''(0.05,9) 2.0320.380.77G s =⨯=''70.3070.9980.698p d =-=∴''''(0.05,9)p d G s <∴70.30不应该被去除∴只有62.20和69.49应该被去除11.将下列数据保留四位有效数字:3.1459,136653,2.33050,2.7500,2.77447 解:依次为3.146,1.367×105,2.330,2.750,2.77412.在容量分析中,计算组分含量的公式为W=Vc ,其中V 是滴定时消耗滴定液的体积,c 是滴定液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