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感想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感想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感想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结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的概念。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结构及其特点,如框架结构、拱结构、悬索结构等。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分析结构问题,建立结构计算的初步概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结构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结构模型设计和制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和工具,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和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结构设计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工程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结构设计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关注工程安全和社会责任。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团队合作,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本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设计和优化结构,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社会培养有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结构设计基本概念:结构稳定性、强度、刚度等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理解。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结构设计基本原理2. 结构类型及特点:分析框架结构、拱结构、悬索结构等不同类型的结构及其特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结构类型及受力特点3. 结构计算与分析: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进行结构受力分析和计算。

教材章节:第三章 结构计算方法4. 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分组进行结构模型设计和制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结构设计实践5. 结构优化与评价:运用信息技术和工具,对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和评价。

教材章节:第五章 结构优化与评价6. 结构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结构设计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结构设计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由浅入深,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是一个基于实践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解决实际的结构设计问题。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研究和讨论相关的技术设计原理,了解结构设计的基本思想以及有关任务();开发、实施和完善结构设计的方法和工具,以及采用各种计算方法和一系列实验来验证设计成果和结果。

本课程将采用现场实验和理论讲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实践结构设计相关的基本定律。

主要内容包括力学原理、流体动力学、热学等基本力学原理,以及材料力学、设计规范、抗压强度、分析、荷载传递强度、构造空间形状、结构抗震度等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以及结构参数和结构性能的数学模型构造方法、传热、制冷原理、计算结构稳定性、控制力学分析、复杂结构形态分析、结构力学分析等基本理论。

实验内容涉及材料性能测试、元件测试、构件测试,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建筑物设计原则以及土木结构设计、风洞及数值分析等。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验证和学习结构设计和分析的基本原理,从而更加深入了解结构设计的相关方面。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指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互动的形式,以便学生进行丰富的实践。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传授实践知识,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能力和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辽宁工业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预应力混凝土T 梁、箱梁桥主梁预应力钢束设计 (标准跨径20m ,桥宽15m )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22年3月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教研室:施工教研室学 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道桥181级课程设计(论文)题 目预应力混凝土T 梁、箱梁桥主梁预应力钢束设计课程设计(论文)要求与任务一、课设要求1、依据已知条件,完成主梁的预应力钢束设计。

2、完成相关设计图纸不少于3张(3#图纸)。

二、课设任务1、完成钢束估算,钢束线形设计。

2、预应力钢束的预应力损失计算。

3、主梁截面强度验算,挠度验算等,4、完成相关设计图纸不少于3张(3#图纸) 三、设计说明书要求1、计算过程完整,计算方法符合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要求。

2、课设论文成果格式符合要求,图纸绘制规范。

工作计划第一周 周一、布置课设任务、查资料;周二、钢束面积估算;周三、钢束布置周四、主梁截面特性计算,截面强度计算;周五、主梁截面特性计算,截面强度计算第二周周一、预应力损失计算;周二、预应力损失计算;周三、应力验算,挠度计算,下锚应力计算;周四、应力验算,挠度计算,下锚应力计算;周五、整理计算书,上交课设成果,答辩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成绩平时表现10% 计算书、图纸70%答辩成绩20%合计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2022年03月18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为了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相关规范条文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讲完有关课程内容后,安排2周的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

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完成设计任务奠定基础。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常见建筑和工程结构的设计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结构设计规范和标准的认识,了解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简单结构图纸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进行结构设计创意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结构设计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关注工程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课程内容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授为辅。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工程知识。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要求分析: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重视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介绍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重点讲解稳定性、强度、刚度的基本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结构设计概述2. 结构设计方法:分析梁、板、柱、框架等常见结构的设计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教材章节:第二章至第四章 结构设计方法与实例3. 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讲解我国现行的结构设计规范和标准,以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 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4. 结构设计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结构设计创意实践,运用CAD软件绘制结构图纸,进行结构分析与计算。

教材章节:第六章 结构设计实践5. 结构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结构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工程实际中的结构设计方法和技巧。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范例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范例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范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结构元件,并解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科学知识分析简单结构问题,计算出结构的受力情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模型材料设计并构建小型结构模型,展示对结构原理的理解。

2. 学生通过实验和模拟,能够掌握测量和记录数据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有效沟通,解决结构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将对工程学和结构设计产生兴趣,培养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志向。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技术工作的尊重,理解工程师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结合物理、数学和工程技术原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和动手实践,因此课程设计需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

教学要求:教学应注重启发式和探究式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对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教师可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成果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结构设计基本概念:包括结构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稳定性、强度和耐久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结构设计概述2. 结构元件与受力分析:介绍梁、柱、板等常见结构元件,及其在承受不同类型力时的响应。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结构元件与受力分析3. 结构设计方法与步骤:讲解结构设计的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计算分析、施工图绘制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结构设计方法与步骤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小型结构模型,分析实际工程案例。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背景: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专业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在建筑和工程项目中应用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本课程的设计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和理论研究,掌握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具备独立进行结构设计工作的能力。

项目介绍:本次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项目是设计和分析一个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住宅楼。

该楼居住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共有5层,位于一个高地上,地势较为平缓。

设计步骤:1. 结构初步设计1.1 确定设计载荷:根据住宅楼的用途和相关标准规范,确定设计载荷,包括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1.2 选择结构类型:根据设计载荷和建筑要求,选择适合的结构类型,例如混凝土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等。

1.3 建立结构模型:根据楼层平面布置和空间要求,建立结构模型,包括梁、柱、墙等结构构件。

1.4 初步确定构件尺寸:根据结构模型和设计载荷,初步确定各构件的尺寸。

1.5 选择材料: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类型,选择适当的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

2. 结构分析和优化2.1 进行荷载计算:根据建筑要求和相关规范,对结构进行荷载计算,包括静力计算和动力计算。

2.2 进行结构分析:根据荷载计算结果,进行结构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求解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2.3 评估结构安全性:根据结构分析结果,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结构在设计载荷下的安全可靠。

2.4 进行结构优化:根据结构分析和评估结果,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如调整构件尺寸、增加或减少支撑等。

3. 结构详细设计3.1 细化构件尺寸:根据结构优化结果,细化各构件的尺寸,满足承载力、刚度和变形等要求。

3.2 确定构件布置:根据结构模型和构件尺寸,确定各构件的布置和连接方式。

3.3 进行材料选择:根据结构要求和可行性,进一步选择具体的材料规格和品种。

3.4 编制施工图纸:根据结构详细设计,编制相应的施工图纸,包括结构平面布置、构件尺寸、连接细节等。

4. 结构检查和验收4.1 检查施工图纸:对编制的施工图纸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结构设计原理简支梁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简支梁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简支梁课程设计一、简支梁的概念与特点简支梁是指两端支承,中间自由伸展的一种结构形式,是最基本的梁结构。

其特点在于只有一个自由端,另一个端点被支承,因此只能承受单向弯曲力和剪力。

简支梁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机械等领域。

二、简支梁的受力分析1. 弯矩分析在简支梁中,弯矩是一种重要的受力形式。

当外力作用于简支梁时,会产生弯曲变形和弯矩。

根据欧拉-伯努利假设,在弹性阶段内,简支梁上任意一点处的曲率半径R与该点处的弯矩M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M = EI/R其中E为杨氏模量,I为截面惯性矩。

2. 剪力分析除了弯矩外,在简支梁中还会产生剪力。

剪力是指垂直于截面方向的作用力,在简支梁中主要由跨距和荷载大小决定。

在计算剪力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剪切模量和截面形状。

三、简支梁的结构设计原理1. 材料选择在简支梁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钢材比混凝土更适合作为简支梁的材料,因为它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在选择材料时还需要考虑其耐久性、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

2. 截面设计截面设计是指确定简支梁的宽度和高度等参数。

在进行截面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荷载大小、跨距长度、所选材料的强度和刚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截面应尽可能大,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3. 支承方式简支梁的支承方式直接影响其受力性能。

一般来说,支承应均匀分布在两端,并且应该保证支点之间没有间隙。

此外,在进行支承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地基稳定性和抗震性能等因素。

4. 荷载计算荷载计算是指确定简支梁所需承受的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

荷载计算需要考虑到使用环境、使用目的、使用频率等因素。

一般来说,荷载应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计算,并且应该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5. 桥梁设计在桥梁设计中,简支梁是最常见的桥梁形式之一。

在进行桥梁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跨度、车流量、地形等因素。

此外,在进行桥梁设计时还需要保证其抗震性能和耐久性。

四、课程设计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简支梁的结构原理和受力分析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标准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标准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结构设计原理》是道路桥梁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测量专业、试验检测专业、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市政工程等专业的一门职业能力通用课,在教学过程中,以中小型桥梁的施工为行动领域,贯彻公路(桥梁)行业标准,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进行课程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道路桥梁工程中有关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圬工结构的材料及各结构的基本构成及其施工、设计时必要的计算验算等相关问题,掌握桥梁结构的设计基本原理,遵循设计规范,读懂施工图纸,使学生完成三大项目(钢筋混凝土梁、预应力混凝土梁及圬工结构)的设计、验算及施工的工作任务,达到懂设计、会验算、精通施工的目的,以使毕业生做到零距离上岗。

2.目的和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能遵循和运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等规范来进行三大项目(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及受压构件、预应力混凝土梁及圬工结构)的设计、验算及施工的工作任务。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四、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焊接钢筋骨架的认识与设计;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焊接钢筋骨架的认识与设计;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材料及施工方法;圬工结构的基本概念、材料及施工方法。

运用现行的公路桥涵规范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砖石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强度计算和设计,并且掌握各结构的构造施工要求。

教学难点:运用现行的公路桥涵规范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砖石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强度计算和设计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五、相关课程的衔接该课程在《高等数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道路建筑材料》、《结构力学》、《道路工程制图》课程之后开设,其后续课程为《桥梁工程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混凝土梁》课程设计一•设计资料(一)主梁跨径和全长标准跨径:|标30m ;计算跨径:I计29.2m ;主梁全长:I全29.96m。

(二)设计荷载公路一I级(三)环境I类环境(四)材料预应力筋均采用ASTMA416 —97a标准的低松弛钢绞线( 1 X 7标准型),d=15.24mm,A P 140mm2,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 1860MP a ,抗拉强度设计值f pd 1260MP a ,弹性模量E p 1.95 105MP a。

锚具采用夹片式群锚。

非预应力钢筋采用:R235级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f sk 235MP a,抗拉强度设计值f sd 195MP a,钢筋弹性模量E s 2.1 105MP a ;HRB335级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f sk 335MP a,抗拉强度设计值f sd 280MP a,钢筋弹性模量E s 2.0 105MP a。

混凝土:梁体采用C50, E c 3.45 104MP a,抗压强度标准值J 32.4MP a,抗压强度设计值f cd 22.4MP a ;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2.65MP a,抗拉强度设计值f td 1.83MP a。

(五)施工方法采用后张法施工,预留孔道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型,钢绞线两端同时张拉,张拉控制应力3按规范选取。

桥面采用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厚100mm,重力密度23.0 ~ 24.0 kN/m。

(六)已知内力汽车荷载效应标准值(弯矩:剪力:I I I II二•设计成果及要求(一) 设计计算书一份。

内容包括:1根据正截面抗弯及斜截面抗剪设计预应力筋及腹筋; 2、 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验算 3、 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4、 施工阶段应力验算 5、 使用阶段应力验算 6、 局部承压验算 7、 变形验算(二) 施工图1~2张1梁的一般构造图 2、 预应力钢束构造图 3、 梁的横截面图 4、 其它构造图三•主梁全截面几何特性(一)受压翼缘有效宽度b f 的计算按《公路桥规》规定,T 形截面受压翼缘有效宽度 b f ,取下列三者中的最小值:1、 简支梁计算跨径的邑,即土292009733mm ;33 32、 相邻两梁的平均间距,对于中梁为2500mm ;3、( b 2b h 12h f ),这里 b=160mm , b h 380mm , h 'f 150mm ,又— -,则取b h 38 3b 6h n 12h f 160 6 50 12 1502260mm 。

故取受压翼缘有效宽度为 b f 2260mm 。

(二)全截面几何特性的计算跨中及变化点截面计算结果如下:全截面面积A 774000 mm 2全截面重心至粱顶的距离九649mm 全截面惯性矩I 383.55 109mm 411一11四•主梁内力计算五•钢筋面积的估算及钢束布置(一)预应力钢筋截面积估算 设预应力钢筋截面重心距截面下缘为 a p 100mm ,则预应力钢筋的合力作用点至截面重心轴的距e p y b a p 1251mm ;钢筋估算时,截面性质近似取用全截面的性质来计算,跨中截面全截面面的20%估算,则可得需要预应力钢筋的面积为锚,70金属波纹管成孔。

(二) 预应力钢筋布置1.跨中截面预应力钢筋的布置离为A 774000mm 2,全 截面对抗裂验算边缘的弹性抵抗矩为l/y b 383.55 109 /1351283.9 106mm 3 ;对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有效预加力合力为:M s /WN pe°85(A W4647.5 106 /283.9 1063.38 106 N。

85 (总0曾評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为con0.75 f pk 0.75 1860 1395MP a ,预应力损失按张拉控制应力A Ppe(1 0.2) con3.38 106 0.8 139523028mm采用4束615.24钢绞线,预应力钢筋的截面积为A p 4 6 139 3336mm 2。

采用夹片式群参考已有的设计图纸并按 《公路桥规》中的构造要求,对跨中截面的预应力钢筋进行初步布置(a )预制梁端部 (b )钢束在端部的锚固位置 (c )跨中截面钢束位置2.锚固面钢束布置为使施工方便,全部 4束预应力钢筋均锚于梁端(如图)。

这样布置的原则,不仅能满足张拉的要求, 而且N1、N3在梁端均弯起较高,可以提供较大的预剪应力。

3 •其他截面钢束位置及倾角计算(1)钢束弯起形状、弯起角 及弯曲半径采用直线段中接圆弧曲线的方式弯曲;为使预应力筋的预加力垂直作用于锚垫板,N2、N3和N4弯起角 均取0 8°, N1弯起角 均取0 12o ;各钢束的弯曲半径为:R NI 45000mm ;R N3 30000mm ; R N2 R N4 15000mm 。

(2) 钢束各控制点位置的确定以N4号钢束为例,由L d c cot 0确定导线点距锚固点的水平距离由L b2 R tan确定导线点距锚固点的水平距离2L w L d L b2 2846 1049 3895mm则弯起点至跨中截面的水平距离为29200X k ( 252) L w 148523895 10957 mm2根据圆弧切线的性质,图中弯止点沿切线方向至导线点的距离与弯起点至导线点的水平距离N1(b )图2 端部及跨中预应力钢筋布置图c cot 0400 cot 8° 2846 mmL b2所以弯起点至锚固点的水平距离为R tan -0tan^1049 mm相等,所以弯起点至导线点的水平距离为L b1 L b2 cos ° 1049 cos8° 1039 mm故弯起点至跨中截面的水平距离为(x k L b1 L b2) (10957 1039 1049) 13045mm同理可计算N1、N2、N3的控制点位置,将各钢束的控制参数汇总于下表中。

(3) 各截面钢束位置及倾角计算各钢束位置a i 及其倾角i 计算值见下表。

六•主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同样以N3号钢束为例,计算钢束上任一点i 离粱底距离a i a C i 及该点处钢束的倾角i ,当(X i X k ) 0时, i 点位于直线段还未弯起, C i 故a imm ;sin (X i(X i1X iX k )X k RX k ) (L b1(L b1L b2)时,i 点位于L b2)时,i 点位于靠近锚固端的直线段,此时C i0o , C i ■ 2 2R (X i X k ),(X i X k L b2)tan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主梁截面几何特性应根据不同的受力阶段分别计算。

本例中的 到运营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1、 主梁预制并张拉预应力钢筋主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进行预应力的张拉,此时其截面特性计算中应扣除预应力管道的影响,T 形翼板宽度为2500mm 。

2、 灌浆封顶,主梁吊装就位并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成并进行管道压浆、封锚后,预应力钢筋能够参与截面受力。

此时的截面特性计算采用计入非预应力钢筋和预应力钢筋影响的换算截面,T 形翼板宽度仍为2500mm 。

3、 桥面施工和运营阶段桥面施工后,主梁即为全截面参与工作,此时截面特性计算采用计入预应力钢筋影响的换算截面, T 形翼板有效宽度为2260mm 。

七•持久状况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一)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一般取弯矩最大的跨中截面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求受压区高度 x先按第一类T 形截面梁,略去构造钢筋影响,受压区全部位于翼缘板内,则此梁确为第一类T 形截面梁。

2、正截面承载力计算h 0 h a 2000100 1900mm截面抗弯承载力 M uf cd b f x(h 0 x/2)T 形梁从施工 f pd A p x -f cd b f1260 3336 22.4 2260 83.0mm h f 150mm跨中截面弯矩组合设计值M d7561.647kN m 。

22.4 2260 83.0 (1900 83.0/2) 7809.03 1067809.03kN m 0M d( 1.0 7561.647 7561.647kN m)跨中截面正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应对按规定需要验算的各个截面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以下以变化点截面处的斜截面为例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验算截面处剪力组合设计值V 890.994kN,混凝土强度等级f cu,k 50MP a,腹板厚度b 160mm,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距截面下缘的距离为 a 410.7mm,所以相应于剪力组合设计值处的截面有效高度%2000 410.7 1589.3mm ;预应力提高系数a? 1.25 ;代入上式得0V d 1.0 890.994 kN0.50 10 3a2f td bh0 0.50 10 3 1.25 1.83 160 1589.3 290.842kN 0V d0.51 10 3、:'fTTbh0 0.51 10 3 V'50 160 1589.3 917.025kN 0V d计算表明,截面尺寸满足要求,但需配置抗剪钢筋。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异号弯矩影响系数! 1.0,预应力提高系数 2 1.25,受压翼缘影响系数…A p 33363 1.1;P 100 100 匕100 1.312bh0160 1589.3箍筋选用双肢直径为10mm的HRB335钢筋,f sv 280MP a,间距S v 200mm,则A sv 2 78.54 157.08mm2,故费也157.080.00491 ;sin p 0.115s v b 200 160 p(2 0.6p) f cu,k sv f svVcs 1 2 3°.45 10 bh0 ¥31.0 1.25 1.1 0.45 10 160 1589.3(2 0.6 1.312) 50 0.00491 280819.007kN3V pb 0.75 10 f pd A pd sin p0.75 10 3 1260 3336 0.115362.54kNV cs V pb 819.007 362.54 1181.547 0V d 890.994变化点截面处斜截面抗剪满足要求。

八•钢束预应力损失估算按《公路桥规》规定采用0.75f p k 0.75 I860 1395MP a(二) 钢束应力损失1、预应力钢筋与管道间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1 con[1 e (鋼对于跨中截面:x l/2 d ; d 为锚固点到支点中心的水平距离;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型 时,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的摩擦系数及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k 分别为0.25, k 0.0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