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7土壤里有什么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7《土壤里有什么》精品教案

《土壤里有什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二)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观察、触摸等方法比较沙土与黏土的差异。
2、能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3、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知道土壤是一种混合物。
三、教学难点收集到证据后得出结论。
四、教学准备土壤、烧杯、水、玻璃棒、三脚架、酒精灯、火柴、蒸发皿、、胶头滴管、试管夹、试管、三脚架、放大镜、药匙。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视频导入,揭示课题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一粒小小的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神奇过程吗?(没见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植物的成长,想不想看?教师播放视频。
师:通过这段动画片,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下?(我看到了一粒种子先是发芽,长成一株幼苗,然后长成一棵大树,开花结果。
)师:是啊,一粒小小的种子,能够从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你们知道是谁养育了它吗?(是土壤)师小结板书。
(对,是土壤的功劳。
板书:土壤)2、提出问题师:那土壤——这位伟大的母亲(指板书),她是用什么来养育世间万物的呢?土壤里到底含有什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土壤里有什么?(板书:土壤里有什么),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题——土壤里有什么。
(二)猜想与假设1、教师提问:在研究之前,请同学们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以及平时对土壤的观察猜一猜,你以为土壤里会含有什么?2、学生猜想,教师随机副板书:(我认为有细小的黏土,还有沙子;我认为会含有枯枝烂叶;因为我们经常给花浇水,所以我猜土壤里会有水;我觉得里面应该充满了空气;因为我们在栽花的时候要施加肥料,所以我猜土壤里会有肥料。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 土壤里有什么》青岛版

《土壤里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力目标: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知识目标: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活动探究,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
难点通过实验活动探究,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
实验器材:酒精灯、蒸发皿、盛有一半水的烧杯、玻璃棒、三角架、放大镜、采集的土壤、湿抹布、小盘、滴管、装有土壤溶液的锥形瓶、玻璃片、试管夹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觉得咱们的家乡美吗?老师把这些美景给拍摄下来了,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视频。
欣赏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把我们引入今天的课堂。
家乡肥沃的土壤养育着我们,给我们带来了粮食、蔬菜、水果、绿色等,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土壤,我们很熟悉却又似乎很陌生。
今天,让我们走近土壤,了解土壤。
1.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采集了土壤,看大屏幕。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土壤里有什么。
(板书:土壤里有什么)二、学习新课(一)用眼睛观察土壤1.谈话:根据你生活中的观察,哪个同学说说你发现土壤中有什么?教师随机板书。
2.教师小结:有的小组发现了土壤里有沙;有的小组发现了土壤里有黏土;还有的小组发现了土壤里有枯枝烂叶,水,空气,养料养分。
(二)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猜想1.谈话:现在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土壤中还会有其它的物质成分吗?2.学生猜测:你认为土壤里还有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随学生回答板书)3.谈话:这些仅仅是我们的猜测!(画问号“?”)想要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4.学生交流:做实验。
5.教师小结:因为有时我们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判断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要想获得正确科学的结论需要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认识实验材料1.谈话:为了便于观察和实验,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土壤和实验材料,看一下,认识它们吗?【生:认识】谁来介绍一下?一起认识蒸发皿(出示课件)设计实验方案1.谈话:利用这些实验材料,你想怎样验证这些猜想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或者几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土壤里有什么(6

教学设计:7、土壤里有什么一、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活动探究,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难点:实现科学探究目标,了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解决实验探究技能的问题。
三、活动准备:学生准备:1.让学生搜集有关土壤的资料。
2.让学生到周边的环境中去采集土壤,并做好观察记录。
3.准备水、抹布、火柴等材料教师准备:放大镜、镊子、水槽、土壤、坩埚、烧杯、玻璃棒、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滴管、玻璃片、实验记录单、课件等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预习铺垫,孕育新知。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大家想不想猜一猜?谜面是:一横更比一横长,一竖插在正中央。
打一字。
(土),你们看,当人们从侧面挖开土层,就会发现,土总是一层一层的,在上面一层长着许多植物,这一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壤。
1.土壤是一个很复杂的物质系统,她就像一位母亲,养育了许许多多的动植物,大家看:(播放视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土壤的秘密,学习第7课、土壤里有什么?(板书课第1页题)2.土壤里到底有些什么成分,让这些动物、植物都把家安在那里。
现在就让我们来发挥想象,大胆地猜一猜。
(生猜测,教师随机板书)【设计特色】导入新课不仅是导入知识,而且还要注意唤起儿童潜在的智力和情趣。
让学生自己提出需要了解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自己问题的“指引”下,自觉地投入新课的学习,既简洁,又能使知识与情感同步调动起来,效果好,有新意。
二、观察讨论,初步探究。
(二)确定实验器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验证土壤的成分(观察土壤)。
1.师:同学们猜的这些土壤中到底有没有?用什么方法去验证呢?(观察、实验)师:观察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常用的好方法。
小学科学公开课《土壤中有什么》教案实录与反思

小学科学公开课(土壤中有什么)教案实录与反思教学目标: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3.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
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4.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重、难点:1.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
2.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课前打算:1.课前带着学生去取新奇的土壤。
2.教师将学生取的新奇土壤进行枯燥。
3.一张白纸、一个放大镜、一把格尺、装有半杯水的烧杯、一根搅拌棒、新奇土壤观察记录单,以上材料每组一套。
4.观察土壤时的发觉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科学探究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对土壤熟悉吗?土壤中有些什么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土壤中有什么二、提出假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师:谁来说说,土壤中有哪些东西?生:我看到土壤中有蚯蚓、蚂蚁、草根、落下的树叶……师:看来土壤中既有动物又有植物。
教师板书:动物、植物师:谁来说说土壤中还有哪些动物和植物?生:动物还有蜗牛、蛇、蟋蟀等;许多植物都生长在土壤中,因此土壤中会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师:除了动物和植物外,还有什么呢?生:我看到过石块。
板书:石块生:空气和水。
我认为土壤中的动物和人一样,也需要空气和水。
板书:空气、水生:塑料袋,废纸,塑料,铁皮等垃圾,因为人们总把垃圾埋在土壤中。
师:这些都是人类产生的一些杂物。
板书:杂物生:土壤中还有矿物质和化石。
师:你是怎么了解的?关于矿物质和化石,你了解些什么?生:我从科普读物上读到,土壤中含有钙、铁、锌、钾等矿物质,在地下还有古代生物的化石,如恐龙化石、树叶化石等等。
生:矿物质需要借助于特定的工具和方法才能够发觉,生物化石数量稀少,因此也不简单看到。
小学科学土壤里有什么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能⼒⽬标:能⽤各种感官直接感知⾃然事物并⽤语⾔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擅长的⽅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知识⽬标:知道⼟壤的构成成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活动探究,知道⼟壤的主要成分。
实验器材: 分组:酒精灯、易拉罐、盛有⼀半⽔的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放⼤镜 1组-4组砂⼟、5组-8组粘⼟、9组-12组⿊⼟、湿抹布、⼩盘 演⽰:滴管、装有⼟壤溶液的锥形瓶、玻璃⽚、试管夹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谈话:【出⽰泥塑图⽚】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些⼿⼯作品,你知道这些作品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学⽣回答)其实制作泥塑的⼟叫做粘⼟,你知道粘⼟有什么特点吗? 2.学⽣随问题依次交流: 3.教师⼩结:由于粘所以可塑性强,除此之外粘⼟还具有颗粒细、耐⽕度⾼等特点。
所以⼈们经常利⽤它来制作泥塑。
【教学过程、评价设计】 ⼀、导⼊ 1.谈话:在每个⼩组的桌⾯上都有⼀些⽼师从不同的环境中取来的⼟壤,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的⼟壤,根据你⽣活中的观察,判断⼀下这些⼟壤是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开始吧! 2.学⽣汇报:哪个同学来说说你⾯前的⼟壤是⽼师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 3.教师⼩结:究竟这些⼟是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请看⼤屏幕:【出⽰图⽚】1-4组⾯前的⼟是⽼师从学校花坛⾥取来的;5-8组⾯前的⼟是⽼师从学校的种植园取来的;9-12组⾯前的⼟是⽼师从树底下取来的;这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这些⼟壤⾥都有什么。
(板书:⼟壤⾥有什么?) ⼆、学习新课 (⼀)⽤眼睛观察⼟壤 1.谈话:你可以通过看⼀看、摸⼀摸、捏⼀捏的⽅法,观察你⾯前的⼟壤⾥有什么?看不清的话,可以⽤⽼师给你准备的放⼤镜来观察,观察过程中要可别忘记填写记录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7.《土壤里有什么》

4、 在把土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能闻到什么气味?说明土壤里有 什么?
土壤颜色变浅,冒白烟,有 糊味。颜色变浅,说明水蒸发了, 证明土壤里有水;冒白烟,有糊 味,说明土壤里有一种能够燃烧 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腐殖质。
土壤中还有腐殖质和盐分。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 黑色物质。主要来源植物的根、 茎、叶及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 的生物体。盐分是溶解在水中 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 必需的营养元素。
1、把土壤放入水中,会有气泡冒出。
2、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 上层是很细的黏土。
3、烧干水后,玻璃上有一些脏的痕 迹。
4、土壤颜色变浅,冒白烟,有糊味。
1、空气 2、腐殖质 3、沙砾、黏土
土壤中有什么
1、土壤是由 沙 、小石子 、黏土 、腐殖质 、水 和空气 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2、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从大到小分别 是 沙砾 、 沙 、 粉沙 和 黏土 。 3、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 空气 。 土壤中还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腐殖质 和 盐分 。
土壤中有什么
蚂蚁 蚯蚓 蜗牛 老鼠 细菌 植物的茎、根、叶
分解动物、植物的残留体 在土壤中群居 在土壤中筑窝 靠腐烂的生物为生 是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使植物的根更容易伸展使空气水 更容易进入泥土
土壤中有什么
5、可以用来烧制砖块的是( C )。 A、沙砾 B、沙 C、黏土
6、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是( A )。 A、沙砾 B、沙 C、粉沙
黏土 粉沙 沙 沙砾
土壤中有什么
1、土壤是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混合成的。( √ ) 2、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是不同的。( √ ) 3、腐殖质多的土壤,小动物也会比较少。( × ) 4、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 ) 5、土壤中最小的颗粒是黏土。( √ ) 6、土壤在水中搅拌后沉淀可以按颗粒大小分成几层。( √ ) 7、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 √ )
四下科学《土壤里有什么》滕州姜屯马厂小学

7、土壤里有什么【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砂、粘土、水、空气和腐殖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从小使学生树立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道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知道土壤里含有空气、沙、黏土、盐类、腐殖质等成分的过程和方法。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烧杯、玻璃棒、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滴管、玻璃片、放大镜、昆虫盒等。
学生准备:土壤、铁盘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在黑板上写“土壤”。
说明今天的研究对象。
2、解读“土”字。
人们挖开土层,就会发现,土总是一层一层的,在上面一层长着许多植物,这一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壤。
(教师边说边作简笔画)3、组织学生讨论:关于土壤的知识你知道哪些?你想研究土壤的哪些问题?4、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和对土壤的了解。
5、猜想我们可能在土壤里面发现什么:教师谈话:要研究土壤,我们应该怎样去研究?首先应该亲自去观察。
要观察就要到外面去挖土,根据同学们的经验,大家来猜猜看:大家能在土壤里发现些什么?(板书:土壤里有什么?)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挖点土来,观察一下土壤里有什么,认识土壤的成分1、学生观察土壤。
2、学生汇报。
3、对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设计实验继续研究土壤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根据学生的实验发现,在汇报交流中随机进行。
预设1.学生用卫生纸包了一点土壤,用手捏捏,发现纸有点湿,土壤中含有水分。
1.学生汇报实验发现。
讨论:请仔细观察,发现土壤中有水分。
2、总结:壤潮湿说明含有水分。
不同环境中的土壤中潮湿程度不同,同一地区的土壤干湿程度也不相同。
雨后土壤比较湿,长期干旱土壤就比较干。
预设2.土壤中含有空气。
把干土块放进盛有水的烧杯中。
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分组实验讨论。
四年级科学 土壤里有什么

7 土壤里有什么【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上:感悟有顺序的科学认知程序,同时强化记录,这一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手段。
知道土壤里的成分构成。
2. 过程与方法上: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愿意走进大自然和亲近土壤,同时渗透自主和合作意识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综合认识土壤的成分。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托盘一个、烧杯一个(内装水)、玻璃棒、抹布;演示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铁环、铁罐头盒、火柴。
学生准备:各自从家中采集到的土壤标本,放在塑料袋中封好袋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师生谈话:植物的种子种到哪,才能生根、发芽、结果?学生回答:土壤。
2.提问:那什么是土壤呢?学生班蛤交流。
3.在黑板上写“土壤”。
说明今天的研究对象。
4.解读“土”字。
(1)“土”字为什么这么写?学生解释。
(2)老师解释:人们挖开土层,就会发现,土总是一层一层的,在上面一层长着许多植物,这一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壤。
(教师边说边作简笔画)5.组织学生讨论:关于土壤的知识你知道哪些?你想研究土壤的哪些问题?6.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和对土壤的了解。
首先让学生描述自己在泥土上、沙上和菜园里玩的情景,让他们描述那里的地面或土壤看起来像什么?摸它们感觉如何?有什么东西生长于其上?他们能想起有多少有不同土壤的地方?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预测我们可能在土壤里面发现什么:(1)教师谈话:要研究土壤,我们应该怎样去研究?首先应该亲自去观察。
要观察就要到外面去挖土,根据同学们的经验,大家来猜猜看:大家能在土壤里发现些什么?(板书:猜)(2)让学生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讨论:我们可能发现什么?要求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理由和根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7、土壤里有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纪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来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
教学重点:
综合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里有什么,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
土壤标本、放大镜、粗细不同的筛子、水、透明塑料瓶、小木棒、酒精灯、烧杯、滤纸、玻璃片、试管夹、三角架、石棉网,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的交流活动:
1、教师谈话:今天,老师收到了许多同学采集的土壤,老师真高兴,你们能够积极、认真的完成任务。
现在,老师想问一问:你们是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土壤?(学生回答)那么,你们知道土壤有什么作用吗?(学生回答)
2、师:是呀,花草树木的生长离不开土壤,高粱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也离不开土壤,土壤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土壤,好吗?
3、师:你们现在最想研究有关土壤的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
4、师: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土壤中有什么?
板书课题:土壤中有什么。
二、探究活动:
(一)土壤里有什么
1、师:科学家在研究问题之前,一般要先进行假设和推测,让我们也像科学家那样先来猜想一下:土壤中可能有什么呢?(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板书学生说出的土壤成分)
2、师:刚才,都是同学们的猜想和推测,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证实我们的这些猜想对不对呢?(观察与实验)
3、师:探究科学的方法很多,首先,我们通过观察法来研究土壤。
请同学们将土壤放在白纸上,充分利用我们的观察器官,认真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小木棒等工具,并做好记录。
4、学生分组观察,汇报结果。
(二)设计实验继续研究
1、师:通过观察,我们只找到了刚才猜测的一部分土壤中的物质,还有一部分没找到,只有通过——实验。
动手操作之前,让我们先来制订一份研究计划。
第一:确定准备研究的问题(出示表格),你认为土壤中可能有什么成分,将你的猜想填写在“我猜想的土壤成分”一栏,每组选择2——3种;第二步:设计方法去研究,也就是说你们组准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研究,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进行记录。
好,各组开始讨论制订你们的研究计划。
2、、学生讨论制订计划,汇报(详细)。
3、提实验要求:一会儿,你们就可以按照计划进行研究。
听好要求:在研究的过程中小组同学注意合作,认真观察,如果你们组有什么新发现可以记录下来。
研究完毕将桌面清理干净,物品放回原位。
4、学生进行研究土壤的实践活动。
5、汇报: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研究结果。
6、师:观察和实验,你们认为土壤中有什么呢?
7、总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无机盐等物质构成的。
(三)交流资料,补充信息
1、师:课前,老师还让同学们查阅了有关土壤的资料,关于土壤中有什么,谁还想通过资料进行一下补充说明。
2、学生交流资料。
三、拓展活动
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摘记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做成资料卡。
板书设计:
土壤中有什么
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无机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