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实验方案设计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甲酸和苯醛在碱性条件下的缩合反应,合成苯甲醇;掌握醛的缩合反应制备醇的实验方法;加深对有机化合物合成反应的理解。
实验原理:甲酸和苯醛在碱性条件下可以通过缩合反应生成苯甲醇。
实验器材与试剂:
1. 烧杯
2. 搅拌棒
3. 试管
4. 反应管
5. 分液漏斗
6. 手套、护目镜
7. 甲酸、苯醛、氢氧化钠溶液
注意事项:
1. 实验涉及有机化合物,应注意防护措施,穿戴手套和护目镜。
2. 操作过程中应小心,避免溶液溅到皮肤上。
实验步骤:
1. 在烧杯中加入甲酸和苯醛,按1:1的比例混合。
2. 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混合溶液中,同时用搅拌棒搅拌。
3. 反应产生苯甲醇,并沉淀在溶液中。
4. 将溶液通过分液漏斗分离,得到苯甲醇。
实验结果:实验产物为苯甲醇,其外观为白色固体。
实验评价: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方法,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和化学实验分析能力。
同时,深化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有机合成实验报告

有机合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合成反应,并对合成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实验原理:有机合成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将不同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目标有机物的方法。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几种常见的有机合成方法,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消除反应等。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清洗实验器材,并确认其充分干燥;b) 准备实验所需的化学试剂和溶剂,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制;c) 戴上实验室必需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实验手套和安全眼镜。
2. 反应条件设定:a) 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反应所需的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等参数;b)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溶剂,以优化反应条件。
3. 反应操作:a) 开始实验前,将反应器件彻底清洗,避免杂质的污染;b) 向反应器中加入所需的试剂和溶剂,按照比例配制,确保反应物浓度准确;c) 在反应完成后,将反应产物进行适当的提取和纯化。
4. 产物鉴定和分析:a) 使用适当的分析仪器对合成产物进行物理性质的测量,例如熔点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等;b) 根据已知的有机化合物库,与实验所得产物进行对比,确认其结构和纯度;c) 如果需要,对合成产物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和纯化,以获得纯度更高的产品。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进行了以上实验步骤后,我们成功地合成出了目标有机物。
通过对实验产物的物理性质测定和结构鉴定,我们确认了合成产物的纯度和结构。
同时,我们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提高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结论:通过本次有机合成实验,我们掌握了几种常见的有机合成方法,并学会了在实验室中进行有机物合成的基本操作技巧。
实验结果的获得与鉴定也提高了我们对有机化合物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这对我们今后的科研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Smith, M.B., & March, J. (2007).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Reactions,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 Wiley.[2] Li, J.J. (2017). Name Reactions: A Collection of Detailed Reaction Mechanisms. Springer.[3] Fieser, L.F., & Fieser, M. (2007). Reagents for Organic Synthesis. Wiley.。
化学教案有机化合物合成实验设计

化学教案有机化合物合成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有机化合物合成实验,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和合成方法的理解,培养其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有机化合物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合成反应的选择和设计是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关键。
常用的有机合成方法包括加成反应、消除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以制备某种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化合物为例,介绍实验设计和操作。
三、实验操作步骤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a) 首先,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根据实验要求,确定所需有机物和辅助试剂,确保实验的正常进行。
b) 进行安全措施的提醒。
实验室中要注意安全,佩戴实验手套和护目镜,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2. 合成实验设计a) 根据所需合成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确定适合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应考虑反应条件、反应效率和反应选择性等因素。
b) 确定合成中间体和合成步骤。
合成中间体是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关键物质,合成步骤是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步骤。
3. 实验操作步骤a) 逐步进行实验操作,按照所设计的合成路线进行反应。
每步反应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等。
b) 观察反应的颜色和产物的形态。
通过观察可以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完全,产物是否纯净。
c) 通过相应实验手段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
常用的实验手段包括结晶、蒸馏、萃取、色谱等。
四、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合成实验的结果,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分析。
可以使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实验手段对产物进行鉴定。
根据鉴定结果,判断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并评估合成的结果。
五、实验思考与拓展在合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应不完全、产物纯度不高等问题。
在实验思考与拓展部分,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有机化学反应和合成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思考与拓展,进一步拓宽了对有机化合物合成的认识。
大学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合成反应

大学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合成反应引言有机化学合成反应是大学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有机合成,我们可以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探索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并理解有机化学原理和反应机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学合成反应及其实验操作方法。
1. 水杨酸合成1.1 实验目的水杨酸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广泛用于制药、染料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苯酚和氧化剂制备水杨酸。
1.2 实验步骤1.将苯酚溶解在稀碱溶液中;2.加入适量的氧化剂,如过氧化氢;3.反应保持在室温下进行数小时;4.过滤沉淀并洗涤后得到水杨酸。
1.3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生成的水杨酸纯度和收率,并讨论可能影响产率的因素。
2. 醇与卤代烃之间的置换反应2.1 实验目的通过醇与卤代烃之间的置换反应,合成不同醇的卤代衍生物。
2.2 实验步骤1.将醇和卤代烃溶解在有机溶剂中;2.加入适量的碱催化剂;3.反应保持在适当温度下进行数小时;4.分离得到产物。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生成的卤代衍生物纯度和收率,并讨论可能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率的因素。
3. 脱水反应:醇与酸催化剂反应3.1 实验目的通过脱水反应,将醇转化为烯烃或环状化合物。
3.2 实验步骤1.将含有醇的混合物与酸催化剂混合;2.加热反应混合物至适当温度;3.反应保持在一定时间后停止加热;4.分离得到产物。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生成的产物纯度和收率,并讨论不同条件对脱水反应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结论有机化学合成反应是大学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操作可以深入理解有机化学原理和反应机制。
本文介绍了水杨酸合成、醇与卤代烃之间的置换反应以及脱水反应三个常见有机化学合成反应,并给出了实验步骤和结果讨论。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合成基础知识,并为将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机合成实验设计教案:介绍设计实验的思路,阐述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及其对于组成化合物的影响

有机化学是化学科学的分支,它研究的是碳基分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
有机合成实验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们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和机理,并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有机合成实验设计教案的思路、实验步骤的合理性以及其对有机化合物组成的影响。
一、实验设计思路在有机合成实验的设计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步骤:1.明确实验目的: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确定将要合成的化合物类型和性质,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方向。
2.选择反应类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一个适宜的化学反应类型,给出实验的反应方程式。
3.分析反应机理:通过分析反应机理来制定实验步骤明确反应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为实验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4.确定实验步骤:根据反应方程式和分析的反应机理,制定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时间,以确保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和操作的安全性。
5.考虑合成的成本: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合成所需的原料、试剂、仪器及设备以及反应的操作条件,从而确定实验的成本估算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在有机合成实验的步骤设计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实验步骤应该合理、简便、安全:实验步骤应该尽量简单,而且操作简便,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2.设备及试剂应该先检查,再选用:在实验中选用仪器设备时,我们应该先检查是否完好,再进行选择;选用试剂之前,我们应该再三检查它们的干燥性和纯度,以确保实验准确无误。
3.反应条件应该适宜:实验中的反应条件应该恰当,调整好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液体的pH值。
如果反应条件不对,就会导致反应失败和误差增大。
4.化合物的提取和纯化应该规范:实验中的化合物提取和纯化应该规范、合理,以确保化合物的纯度和质量,避免对后续实验和波谱分析产生干扰。
三、实验步骤对组成化合物的影响实验步骤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化合物的组成和质量,因为每个实验步骤的特点,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有机化合物合成实践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有机化合物合成实践引言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践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化学思维的关键环节。
本教案旨在通过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背景有机化合物合成实验是有机化学的实践环节,旨在通过化学反应将低分子有机物合成为高分子有机物。
有机化合物合成实验需要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例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官能团的反应性、溶剂的选择等。
有机化合物合成实验要求学生将实验室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教案将介绍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合成实验——酯的合成。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酯的合成实验,使学生了解酯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实验原理酯是一类官能团为酯基的有机化合物,通常由醇和酸反应而成。
酯化反应是一种酸催化的缩合反应,其反应机理如下:1.酸催化:酸可以提供氢离子,促进醇和酸的质子转移反应。
2.脱水:在酸的催化下,醇中的一个氧原子与酸中的一个氢原子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出醚。
3.缩合:酸中的氧原子与醇中的氢原子结合,生成酯,并释放出水。
通过酯的合成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实验步骤,观察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对酯化反应的理解。
实验步骤实验仪器和试剂•实验仪器:反应釜、回流冷凝器、溶液釜、计量管、搅拌器等。
•实验试剂:乙酸、乙醇、硫酸等。
实验步骤1.准备反应器:将反应釜连接好回流冷凝器,放入适量的乙酸和乙醇,加入适量的酸催化剂(例如硫酸)。
2.加热混合物:将反应釜加热至适当温度,搅拌均匀,保持反应釜中温度稳定。
3.反应时间:根据实验要求,控制反应时间。
4.冷却反应液: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并过滤去除未反应的物质。
有机合成实验

实验一雪花膏的配制一、目的要求1、学习乳化原理2、初步掌握配方的原理、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及添加的数量。
二、原理一般雪花膏是以合成硬脂酸盐类作为乳化剂,它属于阴离子型乳化剂为基础的油/水型乳化体,是一种非油腻性的护肤用品,敷在皮肤上,水分蒸发后就留下一层硬脂酸、硬脂酸皂和保湿剂所组成的薄膜,于是皮肤与外界干燥空气隔离,控制皮肤表皮水分的过量挥发。
在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的气候下,能起到保护皮肤,不致干燥、开裂或粗糙的作用,也可防治因皮肤干燥而引起的瘙痒。
雪花膏中含有的保湿剂可制止皮肤水分的过快蒸发,从而调节和保持角质层适当的含水量,使皮肤表皮起到柔软的作用。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三压硬脂酸氢氧化钾多元醇(甘油、丙二醇等)单硬脂酸甘油脂十六醇香精防腐剂搅拌器温度计烧杯等四、实验步骤称取10.0克三压硬脂酸,3克十六醇,1.4克单硬脂酸甘油脂,10克甘油,置于250mL烧杯中,缓缓加热,使熔化成透明液体,作为油相。
称取0.5克KOH固体于100mL烧杯中,溶于100mL纯净水中,加热至90℃,在快速搅拌下将水相徐徐加入油相中。
全部加完后继续搅拌,保持温度在80~90℃,体系进行皂化反应,快速搅拌冷至室温。
放入容器中,使其凝固。
五、注意事项:1、要用颜色洁白的工业三压硬脂酸,其碘值在2以下,碘值表示油酸含量,碘值过高,硬脂酸的凝固点降低,颜色泛黄,会影响雪花膏的色泽;或在储存过程中引起酸败。
2、水质对雪花膏有重要影响,应控制PH在6.5~7.5,总硬度<100ppm,氯离子<50ppm,铁离子<0.3ppm。
六、思考题1、配方中单硬脂酸甘油脂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水质对雪花膏质量有很大影响?实验二液体香波的配制一、目的要求:1、学习配方原理2、初步掌握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和添加的数量二、原理:初期的香波,是以脂肪酸皂为主要成分的固体或粉状产品,用这种产品洗发后,金属皂即所谓“皂垢”粘附在头发上,有妨碍头发柔软性的缺点。
有机合成实验教案

有机合成实验教案引言: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有机物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的关键。
有机合成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一份有机合成实验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加深学生对酯化反应的理解,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合成是一种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是酸催化下醇与酸酐(或酸)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酯。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苯甲酸和甲醇作为反应物,通过加入催化剂硫酸,使其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三、实验步骤1. 将苯甲酸(10mmol)和甲醇(20mmol)分别称取到两个干净的干燥烧杯中。
2. 在第一个烧杯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搅拌均匀。
3. 将第一个烧杯中的硫酸溶液缓慢滴加到第二个烧杯中,同时用玻璃杯底部的棒子搅拌反应物。
4.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物转移到干净的干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进行水洗。
5. 用旋转蒸发仪将水分蒸发,得到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产物。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佩戴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
2. 实验室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有机溶剂蒸汽积聚。
3. 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应干燥无水,以免影响反应结果。
4. 实验操作要细心,尽量避免溶液的飞溅和反应物的浪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合成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应为无色透明液体,可以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仪器对产物进行结构鉴定。
六、实验思考题1. 请简要描述酯化反应的机理。
2. 除了硫酸,还有哪些酸可以用作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3. 如果将苯甲酸和乙醇作为反应物,是否能够得到对苯二甲酸二乙酯?请解释原因。
七、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的醇和酸进行酯化反应,观察产物的变化。
2. 探究不同催化剂对酯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3. 尝试使用其他方法合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比如酸催化下的醇酯化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过程监控与质量控制
3 LC与LC-MS 优点:给出信息多,能确定反应时间,准确表达 反应。 缺点:分析时间较长。 用于工艺研究中,生产中反应控制。 与GC相比,为大分子、易分解分子。 LC条件设计:改变流动相的比例。
Company Logo
五、过程监控与质量控制
二、确定实验的基本方法
2 确定反应溶剂 根据理化性质和工艺特点确定较适宜的溶剂 。通常以能够溶解各反应物和产物为最佳,此时 为均相反应;也可以是产物以固体析出,能促进 反应的进行。 但是,很多时候的反应物是有机物和无机物 ,难以找到能够既能溶解有机物又能溶解无机物 的溶剂,只能进行非均相反应。此时溶剂的功能 更多表现在散热功能上,用以控制反应温度,通 常根据反应温度来选择相应的溶剂。
Company Logo
二、确定实验的基本方法
2 确定反应溶剂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有机合成实 验方案设计\主要溶剂的沸点和毒性.doc
Company Logo
二、确定实验的基本方法
例一
O N ClCH2 S Cl CH3COONa /乙 醇 O H3CCOCH2 S N Cl
加入乙醇后的变化,说明溶剂的重要性。
Company Logo
二、确定实验的基本方法
例二
HO
二醇的一溴代
HBr/CuCl 液-液回流
(CH2)n OH
HO
(CH2)n Br
n=6-7 60-90石油醚 ~60 48h n=8 正己烷 ~70 36h n=9-10 正庚烷 ~90 72h 溶剂的作用:对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影响,同时 对副反应的控制。
Company Logo
六、后处理方法
2 萃取与洗涤 反应淬灭后,要进行的初步的纯化工作是萃 取与洗涤。除去反应体系中的酸、碱,以便进行 后续的纯化工作。 最为常用的五种萃取剂: 乙酸乙酯;乙醚(理 论研究);二氯甲烷;正丁醇;甲苯。
Company Logo
六、后处理方法
2 萃取与洗涤 注意几点:萃取3次,用量为被萃取液体积的 1/3,饱和食盐水反洗有机层,用量为有机层体 积的1/3。实验室通常要静置5 min,工业生产 要静置15~20 min,保证充分分层。
Company Logo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例一 N-甲基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
NH2
CH 3CH 2Cl/无 水 AlCl3/苯
NHCH2CH3
CH3CH2Cl + AlCl3
CH3CH2
+
AlCl4
H
NH2 H
+
CH3CH2
NH2 CH2CH3
NH2 CH2CH3
H+
NHCH2CH3
+
NH2 H3 CH2C
Company Logo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例一
例二 例三 例四 例五 例六
氢化反应 2-氯-5-氯甲基噻唑 氰化钠的反应 乙醚 金属钠
Company Logo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3 理解每一步反应
从知识层面上理解主反应,包括反应机理、 影响因素和各种副反应,清楚如何从反应条件上 控制副反应的发生。
Company Logo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H CH2CH3
NHCH2CH3 H
+ CH3 CH2
NHCH2CH3 CH2CH3
NH2 CH2CH3
H+
N(CH2CH3)2
+
NHCH2CH3 H3 CH2C
N(CH2CH3)2
N(CH2 CH3)2
N(CH2CH3)2
+ CH3 CH2
CH2CH3
Company Logo
二、确定实验的基本方法
例三 酮的还原
CH2Cl2/CH3OH O OH R1 C R2 R1 CH R2 NaBH4
采用含水5%的甲醇代替甲醇,产率由81%提 高到92% 为什么?
Company Logo
二、确定实验的基本方法
3 催化剂选择与确定 催化剂(同类别)的选择→考虑创新点,特别 在应用研究中,选择催化剂,使工艺操作简便、 清洁生产是主要的创新点 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 H O /CH COOH
二、确定实验的基本方法
1 确定研究剂量水平 实验记录 CH2NH2
O +
甲苯
NCH2
M W V 密度 N比
环戊酮 84.12 21.47 22.6 0.95 1.02
苄胺 107.15 26.75 27.3 0.98 1
甲苯 92.14 100 0.87
C=2.5
具体实验步骤: 现象:
Company Logo
CH2COOH
路线三:
NCS/苯 /CH2Cl2
CH2Cl
1.Mg/甲 基 叔 丁 基 醚 2.干 冰 3.H30+
CH2COOH
Company Logo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2 查阅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包括溶剂、催化剂和各反应物等在内的所有 化合物。根据各物质的理化性质,从知识层面上 确定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特别是防火、防毒和防 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例一 5-羟甲基噻唑的合成 查文献以2-氯-5-氯甲基噻唑为原料合成有两种方法
N Cl Cl S H2O Cl N OH S
Pd/C
N OH S
N Cl S Cl
HCOONa 相转移催化剂 Cl
N S
OOCH3
NaOH Cl
N S
OH Pd/C
N S
OH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Company Logo
六、后处理方法
3 重结晶纯化
上海药明康德培训资料
4 柱层析纯化 5 蒸馏、分馏及减压蒸馏纯化
Company Logo
有机合成实验方案设计
欢迎各位专家和同学提出宝贵的意见!
谢谢了!
Company Logo
FID1 A, (王 \5-21000006.D) 烨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5 7.5 10 12.5 15 17.5 20 22.5 25 min
21.267 14.529 22.454 15.346 18.102 18.830 22.749
pA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有机合成实 验方案设计\2011-5-22假紫罗兰酮.doc
H2O
N CH2
O
CH2NH2
+
O+
O O
Company Logo
二、确定实验的基本方法
1 确定研究剂量水平 根据合成工作的性质,通常分为理论研究、 应用研究的探索反应和应用研究。 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探索反应通常在微量 和半微量级别上进行,主反应物的用量为0.1 g~2 g水平。反应在5 mL~50 mL的反应瓶中 进行,甚至有痕量反应,在试管、封管中进行。 理论研究通常用柱层析或薄层层析来分离纯 化和计算收率。
三种开发工艺: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例二 苯乙酸的合成 路线一: CH3COOH + Cl2 P
+ ClCH2COOC2H5
CH3 + Cl2
ClCH2COOH
1.无 水 2.OH3.H+
CH3CH2OH ClCH2COOC2H5 H+
CH2COOH
路线二:
NCS/苯 /CH2Cl2
CH2Cl
NaCN/H3O+/OHCH3 + Cl2
+
CH2CH3
主要产物为N,N-二甲基苯胺
Company Logo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主产物为N-甲基苯胺的控制:
从工艺条件:温度、物料比等控制,在转化率 最高点的90%处终止
Company Logo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例二 N-亚环戊基苄胺的制备
O + CH2NH2 甲苯 NCH2
现象:随反应时间延长,主产物先增多后减 少,副产物 峰面积越来越大。 逆反应: 缩合反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ompany Logo
六、后处理方法
1 反应的淬灭 当反应达到一定得程度后,要终止反应成为 反应的淬灭。有的反应降温即可停止反应,有的 反应(特别是低温反应),则需分离催化剂,可 加水或特别的某种物质来停止反应。 常用淬灭反应方法:降低温度(回流或加热 反应);饱和NH4Cl;饱和NaHCO3;稀HCl; 分离催化剂;稀NaOH ;水;自由基淬灭剂等。
有机合成实验方案设计
LOGO
孙汉洲教授
2012.10
有机合成实验方案设计
1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2
3 4 5 6
确定实验的基本方法
理论研究中因素变化 应用研究的工艺优化 过程监控 后处理方法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 确定合成路线 根据目标分子,通过查阅文献和所学知识, 先行确定一条主攻路线(这一路线通常是你综合 起来最容易实现的方案)。
Company Logo
三、理论研究中因素变化 类似底物改变,表达反应应用范围 不同底物反应条件变化 改变加料次序,探讨反应机理 反应中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v、A、Ea等
Company Logo
四、应用研究的工艺优化
催化剂(同类别)的选择→考虑创新点 催化剂用量 各物料比确定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反应浓度 破坏性试验
H3C-(CH2)3CH=CH
3
CH2 7COO-CH3
2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