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事迹范文 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第1篇:返乡创业先进事迹---誉于一身的新农民。
紧抓机遇大造林常言道:发展农业,一靠科学,二靠政策。
2002年冬,刘子健通过看报、看电视,知晓了国家退耕还林的惠民政策,立即紧抓这一机遇,联合其在皇图岭笔田村的姐夫XXX,通过一系列的法定程序跨乡租得一块为期30年、面积达450亩、名叫胡冲茶场的大荒山作为创业基地。
紧接着,他又在本村的长湖岭上向村租赁30年、面积50亩的荒芜茶场作补充,实施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项目。
为此,他竭尽了家中多年的积累,并采取从信用社贷款及合股筹资办法,当年筹集资金30多万元,雇用2台推土机整地一个多月,后又雇用民工达1200多个工日,全部栽种了良种油茶,成为当时全乡最大的造林户。
尔后,刘子健年年严格按照林业部门的要求,每年精心对油茶林进行2次抚育,使林木长得绿绿葱葱,充满生机。
2---用的生态立场之路。
“以短养长”闯新路林业生产是项生长周期长、利益见效慢的行业。
不少造林大户常因前期投入大、资金来源枯竭,陷入难以为继困境。
有的人只好中途亏本向外拍卖;又有的人只好无可奈何地中途废弃。
为了做出一番成绩,刘子健顶着巨大的压力,从2007年开始,全家移居长湖岭山头,一年四季吃住在山上,坚持以场为家,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型农场建设中。
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探索出一条以综合养殖辟收、速生水果催收、油茶穗条增收和油茶生产助收的现代生态农庄。
去年自繁公猪1头,母猪30头,产仔猪600头,年出栏牲猪800头,牲猪销售总收入达到228万元,除去饲料等成本,形成利润46万元;出售鸡2万羽,出售鸭万羽,总收入82万元,创利润20万元,综合养殖场总利润达到66万元。
50亩速生水果林“新世纪梨”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实现了两年挂果,去年进4---城固县董家营镇莫爷庙村人,现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理,先后被评为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十大青年创业者”;他所创建的大巴山食品厂解决了当地40多名青壮年农民的就业问题,为当地农民工再就业做出了贡献。
大学生返乡创业优秀事迹材料(精选5篇)

大学生返乡创业优秀事迹材料大学生返乡创业优秀事迹材料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得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
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
下面小编整理了大学生返乡创业优秀事迹材料(精选5篇),仅供参考。
大学生返乡创业优秀事迹材料1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出现了年轻人返乡创业、扎根农村的热潮。
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一批批优秀青年特别是90后回到家乡,投身发展,默默耕耘,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编织和实现了创业梦想,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助力农村。
淄博市博山区赤上镇聂家峪村的黄xx就是其中之一。
辞富居贫,从青岛到聂家峪村“他能够决定回来,放弃在青岛月薪过万的工作,最终决定回到这个贫困的山村,让我非常感动和鼓舞,也坚定了我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四年前,池上镇聂家屯村书记黄远才“不置可否”了第一个在村委会最困难的时候从青岛大学毕业学旅游的大学生黄xx。
说到这里,他面前的这个七尺男儿有点感动。
“用普通人自己的话说,他决定回来做,他真的不顾一切地出去了!”位于淄博市博山区赤上镇的聂家峪村,是位于山东省中部山区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面积3600亩,耕地不到400亩,153户353人。
过去赤上镇一直有一句话,三个山谷最穷,包括聂家峪村。
有一句话很夸张:穷人没有饭吃只能吃蔬菜,村里小溪里的水被染成绿色。
周围村子的女孩都不愿意在这个村子结婚,怕没饭吃会饿死。
聂家峪村两委在尝试乡村旅游转型时,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要转型为乡村旅游,必须引进人才。
引进专业人才不容易。
村里没有资本,也没有高薪。
再加上农村艰苦的条件,最后的结论就是没有人会来这里打工!当时,黄元才把目光投向了他的弟弟黄xx。
2015年春节期间,黄远才和黄xx一起吃饭。
表哥试探性地问表哥是否会考虑回国创业。
谈了半个晚上,表哥不同意表哥的要求。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黄远才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想法,而是时不时地把村里发生的事情告诉表弟:村民们不停地种树,到处集资,为村里最后一个项目做准备。
农村青年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农村青年创业典型事迹材料篇一:返乡创业典型材料今日返乡创业——大木厂镇马进洞村吕昌军养羊典型材料( 发布时间: XX-3-25 14:44:06 浏览量:348 ) 我叫吕昌军,家住大木厂镇马进洞村三组,现年28岁,初中文化程度,全家5口人。
我的童年和其他同龄人并无两样,在无忧无虑中成长,在活泼顽皮中长大。
步入初中后我渐渐感觉到自己和其他同学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带的粮食少,穿的衣服单,没有零花钱,放学、上学靠步行,看到骑车的同学除了羡慕外,更多的是嫉妒。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找到了其中的缘由,多病的母亲,贫瘠的土地和生居大山的恶劣环境导致家庭贫寒。
1995年,母亲因患严重风湿性心脏病卧床不起至今,哥哥怕因家庭贫困娶不到媳妇,被迫入赘城关镇联关村当了上门女婿,家里仅靠父亲耕种6亩责任地养家糊口,艰难地维持着低标准生活,加之,沉重的税费集资和繁重的劳务投工任务,压得父亲直不起腰来,妹妹上小学还需要钱,家庭收入是入不敷出,债台高筑,初中毕业后,我回家当了放牛娃。
时间在推移,但家境仍是每况日下??年仅18岁的我面对贫困的现实,开始谋划着如何走出困境的举措。
我反复思考,反复琢磨:做生意没有本钱,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靠种植是土地贫脊,收入微薄;养殖更是敢想而不敢为。
于是便蒙生了外出打工的念头。
1997年,春节刚过,我就背起简易的行李踏上了漫长的创业路。
俗话说: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
我这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小伙子没见过世面,加上囊中羞涩,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露宿车站码头是家常便饭,这些对我来说,都算不了什么。
我先后南到广东、东去上海、西上新疆、北到吉林等,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在十几年的打工生涯中,肩挑背驮的活我干过,下过煤窑,进过工厂,跑过推销,但这都是除了锅巴无饭钱。
直到XX年开始至XX年春自己承包隧道工程收入达110万元。
我已成家,上有老、下有小,钱应该怎么用,两老身体又不好,总不能在外飘流一辈子,再三思量后我决定改写自己的历史,在家乡区位优势的利用上做文章。
回乡创业事迹材料典型优秀.doc

回乡创业事迹材料典型优秀回乡创业事迹材料篇一XX,男,198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XX县XX乡XX村人。
2006年6月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计算机专业学习毕业后放去到麻栗县合管中心工作的机会,回乡当了一名在别人看来毫不起眼的村官,同时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兼营一个计算机销售与维修店和XX县XX升林山泉水销售店,成为农村青年学习创业典型。
立志当村官服务新农村XX的母亲是XX村连续三届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县乡人大代表,在村子里是响当当致富带头人,曾多次受到州县乡党委政府的表彰。
从小目睹耳染了母亲的事迹,他从上大学开始,就把学成后回报家乡的心思牢牢植在了心底,实值第三届村委换届之际,他多次跑村委会表决心,毅然报名参选,立志为家乡的发展献一份力。
2010年4月,XX乡第四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年仅28岁的青年党员XX同志,通过公开选举这一平台,依法以2051票当选为XX村委会副主任。
成一名村官后,面对角色的转变,肩上的担子,怎样才能当好村官一直是他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XX在当选表态发言时说:做农村工作对于我来说是外行,但我也是农村人,我有信心和决心履好这份职。
进村委会工作以后,加强与村两委班子及群众沟通协调,他深入村寨调查研究,听取群众的意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地引导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围绕畜牧、烤烟、甘蔗、蜜香梨、茶叶、蔬菜、核桃等几项重点产业抓发展,帮助群众搞好产业规划,基本做到每个村小组有1 2个产业。
特别是在XX 村农事E网通推广运用、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和点播以及农民党员上网培训等工作上,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大学所学的计算机专业优势,认真利用农事E网通这一平台为群众办实事,减少群众办事成本,组织农村党员利用远程教育、农民党员上网培训基地进行政治理论、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学习,增强农村党员自身综合素质,为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3年,在第五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他又再次以高票当选为XX 村委会副主任。
回乡创业事迹材料典型优秀(2)

回乡创业事迹材料典型优秀(2)回乡创业事迹材料篇四走进水泉乡塔贝营子村“喀左远和铁选厂”,见到这里小有名气的赵立平,很难相信眼前这位土生土长、朴实无华的年轻人就是拥有投资超过上百万元,提供60人就业的“小老板”。
经过过一步了解,对这个曾经的打工仔、后来的小老板,如今的回乡创业楷模敬佩不已。
“人的一生就是在坎坷中奋进,有了目标就要努力去实现。
”这句话是赵立平淡定的处世原则,也是他勾勒人生成功坐标的密笈。
赵立平出生在喀左县水泉乡,自小家境贫寒,为了减轻家境家中的负担,好强的他怀揣着满腔的热血,毅然选择了远赴通辽打工,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什么苦都吃过,什么活都干过,最后,他还是看准了精选铁粉这外行当,坚强不屈的他经过几年的打拼,一点一滴着积累着精选铁粉加工的技术和经验,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2007年他把自己打工攒下的“第一桶金”开起了精选铁粉的小作坊,成立了喀左远和铁选厂。
凭着农家汉子特有的韧性和干劲,他的精选铁粉厂在水泉乡逐渐有了名气,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2008年的金融风暴使铁粉生意变得萧条起来,执着的赵立平当即决定带着技术和资金考察铁行情。
在返乡农民工情况摸底中,水泉乡政府了解到他的情况,对他的返乡创业给予肯定和帮助。
不仅帮助他解决了10005平方米的建厂用地,还帮助解决购买房屋的问题,特别办厂资金上有缺口时,乡领导主动找到他,为他办理返乡农民工的认定,并很快贷到一笔贷款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年—月,踌躇满志的走上了他的创业之路。
如今,赵立平的铁选加工厂的厂房已经建起,赵立平又购置了一幢两层的办公楼,工厂规模。
看着自已的“远和铁选加工厂”红红火火,这位朴实憨厚的农家汉子动容的说:“政府帮助我铭记于心,乡亲们的支持我很感谢,我相信还有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就是努力回报乡亲,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回乡创业事迹材料篇五______ 男现年45岁广平县东关村人,现为广平县峰海植物克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返乡创业好青年事迹材料范文

返乡创业好青年事迹材料范文返乡创业好青年事迹材料1姚海定、男、布依族、1976年10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蔗香镇蔗香村计生协会会长、蔗香镇创业致富带头人。
每当火龙果开花挂果季节,蔗香公路低码头渡口,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沿路水泥桩上红、黄、白花相争艳,鳞形果球红沿线,这就是蔗香火龙果。
蔗香渡口路口100亩的火龙果是姚海定于2011年2月份引进种植示范基地。
据了解姚海定1997年和村里的青年,一起南下广东打工,在东莞街口一家玩具厂打工,当时工厂效益不太好,薪水少,家里有老有小需要照顾,他寻思着打工不是他的出路,1999年他结束了打工生涯。
两年后返乡,接着龙滩库区移民开始,家乡的拆迁有序地开展,几年后移民建房建好,家人安居乐业。
他就开始寻思找发展致富路子,正当他寻思无路之时,恰逢省农科院到蔗香调研,并组织培训亚热带水果种植技术,姚海定第一个踊先报名,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不耻下问,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决定在码头路口处实施100亩火龙果种植示范。
培训结束,他就带着家人所有劳动力上山,砍草、挖坑整地,联系果苗,他坚信“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按老师教的种植技术程序逐一进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00亩的火龙果示范基地现在人们的眼前。
不知情的过路人,看到码头公路上下,栽有整齐序的一根根水泥柱,不知有人在干啥?后经了解,才知道是蔗香姚海定在栽火龙果。
俗话说“种庄稼、三分种七分管“,为了确保示范成功,姚海定在地头建一个临时工棚,在果园内认真抓好管理,种耕除草,浇水施肥。
夜间又作人工授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终于在2013年6月火龙果熟了,蔗香第一家火龙果开始上市。
在当地,他的举动传为佳话。
从那时起,他带动村里的几家农户栽起了火龙果,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好,罗甸县有人来蔗香投资种植火龙果,有人在成立火龙果种植合作社,也有单户种植,他知道这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好机会,他坚定:只要肯学、肯想、肯干,致富小康不会是梦。
返乡创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0篇)

返乡创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0篇)返乡创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返乡创业就是外来人员或者本村出去人员返回村里,开始经营某些产业,开展种植业,养殖业。
用新的创业思路,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去创新当前农业的发展模式。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返乡创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返乡创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杨宏斌,男,现年40岁,合水县西华池镇孙家寨沟行政村宋堡子自然村村民,现任合水县怡露水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从1997年部队转业回乡,到2012年创办怡露水业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注册创办怡露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怡露门窗建筑装饰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建立合水县怡露种植专业合作社。
走过了一段艰辛创业的风雨历程,也取得了创业的丰厚回报。
2014年,怡露水业总产值达2000万元,实现利税65万元,安排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60人,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
杨宏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
1975年出生在合水县西华池镇孙家寨沟行政村宋堡子自然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儿时的贫困经历,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三年的从军生涯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的品质。
1997年,从部队转业后,他回到家乡合水县孙寨沟村,当了一名普通农民。
当时,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和惠农政策的落实,在全国涌起创业发展脱贫致富的新浪潮。
经过深思熟虑,他踏上了漫漫的打工路。
二、努力创新,艰辛创业。
在北京一家门窗工厂,他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先从最基本的工序开始,慢慢积累经验、增强技术。
经过九年的磨砺,他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2006年他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门窗加工公司,万事开头难,当时处于“三无”状态的他,经过几年的努力,凭着过硬的产品品质和优质的服务理念赢的了客户的信赖,终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伴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他组建了过硬生产及销售团队。
北京公司总资产1400多万元,年创利润200万,并在当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返乡创业之星事迹材料范文(精选6篇)

返乡创业之星事迹材料范文(精选6篇)返乡创业之星事迹材料范文(精选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
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返乡创业之星事迹材料范文(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返乡创业之星事迹材料1吾拉木·阿力木,男,30岁,群众,初中学历,色也克乡阿克提坎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作为新时代青年,吾拉木·阿力木在生活中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吾拉木·阿力木初中毕业后跟着爸爸在村里做木匠工作;在2015年曾学习电脑雕刻技术;2016至2018年在县城中开办了自己的木艺加工雕刻店;2018年三新活动开始以后回村做家具。
2021年8月在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和带领下,吾拉木·阿力木在村里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岳普湖阿克提坎新志愿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吾拉木·阿力木为村里的待业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共同改造村容村貌,开展美丽村庄建设工作,除了承包各类装修装饰项目外,还积极配合村里的安排,建造小公园、小广场,修建长廊、亭子、木质桥...等等,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又促进了村子的美丽发展,为本村发展出了不少力,流了不少汗。
在日常生活中吾拉木·阿力木为人热情耐心,积极响应上级组织号召,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仅自己摆脱了贫困,还带领全村村民发家致富,获得了乡级青年创业之星的荣誉称号。
吾拉木·阿力木同志为了提高专业水平,在喀什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并将公司扩建转移到县内做家装装修和设计工作,号召村里还未就业的人员一起进行奋斗。
目前带动了8人就业,每人的工资能够达到3000-4500元,其中有一个叫穆萨·热扎克的工人,是阿克提坎村4小队的困难家庭成员,从前一直嗜酒如命,不参加工作,在吾拉木·阿力木同志反复的劝说下,加入到奋斗的队伍中来,现在依靠自身的木工手艺,每月能够有4500元的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业事迹范文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葛欣欣:奋斗才有希望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今年30岁的葛欣欣给人一种很成熟稳健的感觉,言语间透露着女强人的气魄。
她告诉我们,成功的经验只有一个,就是奋斗,奋斗才有希望,成功的几率才会更大。
26岁时的葛欣欣还是一名羊毛衫加工厂的普通员工,不安平淡的她逐渐萌生出创业的想法,对家乡的思念也让她开始筹划自己今后的人生。
一次回家,她特意了解了一下,家乡这方面的情况及用工情况,发现,村里很多闲置房屋和没有工作的妇女,而且也没有别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不容易形成竞争。
下定决心后,她立即辞掉工作,回到家乡育黎镇南勇家村,开始四处筹钱,准备大干一番。
一个小姑娘不好好工作,反而回家到处借钱,难免会惹得众人非议。
村里人有的说她不务正业,有的说她没点本事还想当老板,还有的更离谱,说她是不是在外面欠了人家钱,回家骗钱来了。
父母亲听到这些流言蜚语,纷纷劝她,一个女孩找个工作安安稳稳地干着,再找个好人家嫁了就行了,何必这么瞎折腾呢,还让人家说三道四的。
可是葛欣欣是那种打定主意就不会轻易动摇的人,虽然压力也很大,不知道会否成功,但是不搏一搏怎么知道能否成功呢。
顶着重重压力,她借来了5万元钱,开始买设备、找厂房、培训学徒,好在村书记很支持她创业,将村大院的闲置的屋子借给了她。
就在这个小破屋里,她的羊毛衫加工厂开始运作。
因为农村妇女都没接触过这一行业,所以她得手把手的教,每月还得付给他们工资。
起初还真是入不敷出,因为工人技术不熟练,几次成品都不合格,害得她还得自己返工重做,但是她就是有那一股子韧劲。
坚持了4个多月,她培训出来的妇女们手艺也熟练了,工厂开始盈利,她就顺势又借钱盖起了4间厂房,拥有了自己正规的羊毛衫加工厂。
生意慢慢红火了,很多人又开始眼红,也纷纷效仿她开始了羊毛衫加工,并出高价将她培训出来的工人挖走,甚至抢走她的货源,生意一度冷清。
好几次,她也感觉很累,想放弃,想过安稳的日子,但路是自己选的,既然开了头就要坚持到底,半途而废更是成了众人的笑柄。
于是,她告诉自己,振作起来,工人没了可以再培养,只要做出来的产品技术过硬,也不愁联络不到货源。
她又像初创业那会,一个个培训,到处联系货源。
因为产品质量好,并严格按照标准做的,所以很多厂家都乐意将货品交给她做,她也趁势提高工人工资,笼络住技术工人。
她说,哪怕自己少挣点,也得稳住人心啊。
就这样,她的生意又恢复了往昔的红火。
羊毛衫行业是个波动性很大的行业,遇到哪年畅销,市场价格上涨,工厂也跟着盈利不少,但是一旦不景气,接的活不但挣不到钱,甚至会赔进去很多。
xx年,葛欣欣就遭遇了这低谷的时候。
这
年春天,不但活少,而且厂家给的价格也很低,而她还得固定地给16名工人发工资。
于是,她又去到**等地揽活,好容易接到5000多件的生意,厂家却每件衣服只给0.8元钱,这桩生意对于她而言,就是个赔钱的买卖,这么多的货需要工人们加班加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果她要从中盈利,那工人挣什么。
亏了自己也不能亏了工人啊,葛欣欣自己负担设备、材料等一切的费用,将厂家给的盈利全都给了工人,最后这笔生意不但一分钱没挣到,还赔了1万多元。
很多人说她傻,但她却说:“有生意做总比没生意强,而且自己赔了自己担着,但是工人赔了谁还来给我干活啊。
何况这行业本来就是有赔有赚,总会好的。
” ___的信念和韧劲,让她一直坚持着,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也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女强人“葛老板”。
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不到咽气的那天,我们就要奋斗,只有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
/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