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黑龙江省哈工大附中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 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

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1.下列有关热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热机工作的过程是将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B. 可以采用增大热机功率的方法来增大热机的效率C. 为了防止热机过热,通常用水来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大的特性D. 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温度髙的物体内能一定多,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少B.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 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多的物体D. 由于南极的冰山温度很低,所以,它没有内能3.关于公式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B. 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C.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电流成反比D.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电流都无关4.质量为10kg的酒精,用去三分之一后,剩下的酒精()A. 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热值不变B. 比热容不变,热值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C. 比热容和热值均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D. 比热容和热值都不变5.小明观察了市场上的测重仪后,设计了如图四个电路(R是定值电阻,R1是滑动变阻器).可以测量人体重的电路是()A. B.C. D.6.对于铁钉、玻璃、铅笔芯、水银、橡胶棒和陶瓷片这些物品,小华将它们分成如表)密度磁性硬度 D. 导电性7.如图,L是灯泡,且两灯均正常发光,“○”处可以连接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c为电流表B. a为电压表,b为电压表,c为电流表C. 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c为电压表D. 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c为电流表8.实验室有甲、乙两只灯泡,甲标有“15V 1.0A“字样,乙标有“10V 0.5A“字样。
现把它们串联起来,则该串联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为(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A. 25VB. 35VC.D.9.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电流表示数变小B. 电压表示数变小C. 灯L变亮D.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变大10.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甲、乙两个元件电流与电压的数据,通过整理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据图象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乙两元件中的电流与电压都成正比B. 乙元件是一个定值电阻且阻值大小为C. 若将甲、乙两元件串联起来接到电路中,当通过甲元件的电流为时,甲、乙两元件消耗的功率之比为2:1D. 若甲、乙元件并联后,接到2V的电压下,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8V,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 1A”,灯泡标有“6V 3W”字样。
初三黑龙江省物理上册期中质量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黑龙江省物理上册期中质量考试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以下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激光准直B. 影子的形成C. 日食和月食D. 水中倒影答案:D解析:A. 激光准直是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性质,不符合题意;B. 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C. 日食和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 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2.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D. 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5dm答案:A解析:A. 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符合实际;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不符合实际;D.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8.5cm=1.85d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3.2023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没有惯性B. 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仍受重力作用C. 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里推舱壁,舱壁对王亚平有反作用力,说明力可以离开物体单独存在D. 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里推舱壁,舱壁对王亚平有反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B、D解析:A.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仍有惯性,故A错误;B. 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仍受重力作用,只是重力完全提供向心力,故B正确;CD.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里推舱壁,舱壁对王亚平有反作用力,这两个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不能说明力可以离开物体单独存在,故C错误,D正确。
2023年度九年级期中考试理综物理免费试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工大附中)

选择题下列对相关物理知识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A.用手指封闭注射器的筒口,推压注射器的活塞压缩空气,发现不能推到底部,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距离较小时,分子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C.分子动能不仅跟温度有关,还与物质的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答案】D【解析】A.用手指封闭注射器的筒口,推压注射器的活塞压缩空气,发现不能推到底部,是由于气压把活塞压住的缘故,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A错误;B.分子间距离较小时,分子的作用力不能忽略不计,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B错误;C.物体的分子动能大小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的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无关,C错误;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D正确。
故选D。
选择题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B.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C.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D.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答案】C【解析】A.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主要通过做功方式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不是热传递,A错误;B.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是热量进行传递,不是温度,B错误;C.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C正确;D.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例如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放出热量,但是温度不变,D错误。
故选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电荷B.金属中的电子大部分被束缚在原子核周围,几乎不能自由移动,只有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C.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和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D.横截面积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小【答案】B【解析】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而不是几乎没有电荷,A错误;B.金属中的电子大部分被束缚在原子核周围,几乎不能自由移动,只有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自由移动,成为自由电子,B 正确;C.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不是导体的电阻和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错误;D.导体的电阻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只有在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D错误。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工大附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1 .(3 分)2023 年2 月10 日,航天员费俊龙、张陆在机械臂的辅助下完成了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的首次出舱活动,机械臂类似人的手臂,正常使用时与机械臂属于同一类杠杆的是( )A .瓶起子B .钢丝钳C .核桃夹D .食品夹2 .(3 分)如图为我国古人运送巨木的劳动情境示意图,他们通过横杆、支架、石块等,将巨木的一端抬起。
当巨木太重无法抬起时( )A .减少横杆右端的人数B .将支架向右移动C .横杆右端的人向支架靠近D .减小横杆上悬绳与支架间的距离3 .(3 分)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墨经》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标”、“本”表示力,“权”、“重”表示力臂B .图中的B点为杠杆的支点C .“权”小于“重”时,A 端一定上扬D .增大“重”时,应把“权”向A 端移4 .(3 分)爸爸领着小梅玩跷跷板。
下列四幅图中,最有可能让跷跷板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的是( )A .B .C .D .5.(3 分)砖的制作工艺流传数千年,从晒制到烧制,从青砖到红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晒制泥坯时,泥坯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B .高温烧制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砖块的内能C .烧制红砖时,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D .在质地均匀的砖上雕刻花纹,砖的密度变小6 .(3 分)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小赵同学在网上购买了自热小火锅(如图),上下包装被分为两层,使发热包膨胀升温,加热上层食物( )A .已加热的鸭血有内能,未加热的虾饺无内能B .发热包是通过做功改变小火锅里食物的内能C .刚开始加热的藕片温度升高,内能可能不变D .闻到火锅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7 .(3 分)在北京冬奥会上设置了许多比赛项目,下列说法错误的( )A .越野滑雪运动员在斜坡雪面上匀速向下滑行的过程中,其机械能增加B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减少C .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水平冰道上加速滑行的过程中,其机械能增加D .运动员将冰壶掷出后,人不再对冰壶做功,冰壶的机械能逐渐减少8 .(3 分)物理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示了一个有盖的木盒,盒盖上可看到两只灯泡和一只开关(导线的连接情况隐藏在盒内),两只灯泡都亮了,断开开关时( )A .这两只灯泡可能是串联的B .这两只灯泡可能是并联的C .拧下一只灯泡,闭合开关,另一只灯泡正常发光,则这两只灯泡是并联的D .将一根导线连在A 、B 两个接线柱上,发现灯泡L2仍能发光,则这两只灯泡是并联的9 .(3 分)某路灯照明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白天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对蓄电池充电,晚上蓄电池对路灯供电( )A .甲是“ 电能”B .乙是“太阳能”C .丙是“ 电能”D .丁是“机械能”(多选)10 .(3 分)学习了简单机械知识后,某同学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晾衣架。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 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 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D. 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2.下列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关于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A. ①做功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压缩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①压缩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做功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①做功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压缩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①压缩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做功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下列用电器通电1h,最有可能消耗1kW•h电能的是()A. 冰箱B. 小台灯C. 电视机D. 家用空调4.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的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细丝张开的原因是带了异种电荷互相吸引B. 细丝张开的原因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C. 细丝带了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D. 细丝带上了电的实质是分子在物体间的转移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正确的说法是()A. 闭合,断开,发光,不发光B. 闭合,,,都发光C. ,都断开,,都不发光D. 闭合,断开,,都发光6.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线可知()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7.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温度高的物体所含热量多B.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温度C. 两个物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一定相等D. 质量一定的水,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一定是相等的8.关于电流做功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电动机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 白炽灯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C. 给蓄电池充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 电炉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9.如图所示电路,L1的电阻比L2的大,开关闭合,灯均发光,则()A. V示数等于示数B. 示数大于示数C. A示数大于示数D. 示数大于示数10.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分别为()A.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C.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D.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11.甲、乙两只普通照明灯泡的铭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灯均正常发光时,乙灯消耗的电能较多B. 两灯均正常发光时,甲灯的电阻小于乙灯的电阻C. 两灯并联在110伏的电路中,甲灯比乙灯实际功率小D. 将乙灯接入110伏电路中,它的实际功率为50瓦12.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R0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不能测出未知电阻R x的电路是()A. B.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9.0分)13.把图钉帽在课桌上来回摩擦几下后,图钉帽热得烫手,这是用______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把瓶装水放在冰箱里,一会儿变凉了,这是用______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黑龙江省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模拟试卷

黑龙江省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8题;共36分)1. (2分)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 . 雾凇的形成B . 樟脑丸变小C . 屋檐下的冰凌D . 冰棒周围的白气2. (2分) (2017九上·河西期中) 已知电阻和阻值的大小关系为,在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电流表示数最大的是()A .B .C .D .3. (2分)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半导体的导电性能,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是一只光敏电阻,.闭合开关,增大光敏电阻的光照强度,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A . 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减小B . 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增大C . 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D . 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4. (2分)(2018·黄石) 下列物理学家中,早在19世纪20年代,对电流跟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研究的科学家是()A . 欧姆B . 法拉第C . 伽利略D . 焦尔5. (2分) (2017九上·仙游期中) 图中,能正确描述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A .B .C .D .6. (2分) (2017九上·北京期中)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灯L1不亮,L2不亮,电压表示数明显,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 灯L1与L2并联,L1的灯丝断了B . 灯L1与L2并联,L1被短路了C . 灯L1与L2串联,L1的灯丝断了D . 灯L1与L2串联,L2灯丝断了7. (2分)如图所示,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到沸腾后再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A . 一定沸腾B . 一定不沸腾C . 下部沸腾,上部不沸腾D . 开始不沸腾,过一会儿也沸腾了8. (2分)(2017·黔西南) 标有“6V 1.5W”的小灯泡,通过它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把这样的三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12V的电源两端,灯泡的电阻和实际功率约为()A . 24Ω 0.67WB . 20Ω 0.96WC . 24Ω 0.96WD . 20Ω 0.8W9. (2分)(2019·北部湾) 如图所示,某一型号的锁设置了三种打开方式:密码(S1)、特定指纹(S2)或应急钥匙(S3),三者都可以单独使电动机M工作而打开门锁,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A .B .C .D .10. (2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 . 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火箭升空B . 水从高处冲下,带动水轮机转动C . 用酒精灯对铜棒加热D . 流星在地球大气层中焚烧11. (2分) (2016九上·九台期中)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拧下L1后L2不发光B . 电流表测的是总电流C . 电流表测的是L1的电流D . 开关只能控制L212. (2分) (2018九上·靖远期末) 一杯酒精倒掉一半,剩下另一半时()A . 热值不变,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B . 比热容不变,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C . 热值、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D . 热值、比热容都不变13. (2分) (2017九上·南宁月考) 一段导体,下列措施中能减小电阻的是()A . 减小导体的长度B . 减小导体的横截面积C . 减小导体两端的电压D . 减小导体中的电流14. (2分)(2019·邵阳) 一盏调光台灯,其原理如图所示,闭合S,将滑片从左向右移动,电流表的示数和灯L两端的电压变化分别是()A . 变大、变大B . 变大、变小C . 变小、变小D . 变小、变大15. (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
黑龙江省哈工大附中20xx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doc

黑龙江省哈工大附中2015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 2 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研究表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B .电路由通路、断路和短路三种状态C.串联和并联是电路最基本的连接方式D.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压考点:正电荷与负电荷;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电压.专题:电流和电路;电压和电阻.分析:(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2)电路分为:通路、断路和短路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为通路;某处断开的电路为断路;电源短路是指电源两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通的电路.短路还包括局部短路.(3)电路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其他复杂电路都是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组合而成的;(4)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压的作用是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解答:解: A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确;B、电路分为:通路、断路和短路三种状态;正确;C、电路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有串联和并联;正确;D、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不是电压;故 D 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荷、电路的类型、电流的形成原因等知识点,理解和熟记知识点即可,属于基础题.2.( 2 分)如图是闪电电流通过避雷针的示意图,若云层带正电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的实际移动方向是由云层到大地B .电流的方向是由大地到云层C.电子的实际移动方向是由大地到云层D.闪电电流具有的能量很小,无任何价值考点:电流的方向.专题:应用题;电流和电路.分析:(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2)金属中的电流是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的;(3)避雷针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不会引发事故.解答:解: A 、云层带正电荷,避雷针工作时尖端放电,负电荷从大地定向移动到云层,因此电流的方向是从云层流向大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云层带正电荷,若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云层到大地,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云层带正电荷,避雷针工作时尖端放电,负电荷从大地定向移动到云层,该选项说法正确;D、雷电电流具有很大的电能,人一旦遭雷电击中就会有生命危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 C.点评:本题以避雷针考查电学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3.( 2 分)( 2013?德阳)由欧姆定律公式I= 变形得 R=,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B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D.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专题:应用题;压轴题;欧姆定律.分析:根据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进行解答.解答:解: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所以 ABC 的说法均不正确, D 的说法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电阻的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4.( 2 分)( 2010?枣庄)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如图所示的情况下,将10Ω的电阻更换为20Ω的电阻,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应当是()A、B 两点间A .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C.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B.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考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电阻的串联.专题:实验题;压轴题;控制变量法.分析:要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由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可知,需要保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当电路中的电阻由10Ω换成 20Ω时,导体两端的电压是否变化,怎样变化是此题的解题思路.解答:解: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Rp 不变的情况下,电路中由于将10Ω的定值电阻换成20Ω的定值电阻,使整个电路的电阻值R 总增大.利用公式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p=IRp ,由于 Rp 不变, I 减小,导致了Up 的减小.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等于总电压减去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减小导致了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所以要减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公式U=IR 可知, R 不变,只能减小电流,所以要使电路中的电阻增大,即滑片P 向右移动增大电阻.A 、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与前面的相比已经变化,所以不能读数,要调节到电压等于10Ω的电阻接入的电压时再读数.故 A 错误.B、符合上面的分析,故 B 正确.C、向左调节时,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得更大,故 C 错误.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电压表的示数也会变得更大,故 D 错误.故选 B.点评: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时,控制其两端的电压不变是此题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依据.5.( 2 分)( 2013?黑龙江)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探究电路,动的金属环,且与铅笔芯接触良好,当 C 左右移动时,电压表组实验数据,通过此实验探究可以验证的结论是()AB 是一段铅笔芯, C 为可以自由移V 1和 V 2示数同时发生变化,可得出多A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B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C.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D.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考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专题:压轴题;电压和电阻.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则和串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电路图可知,电压表V 1测量 AC 间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CB 间的电压;A、串联电路处处电流相等,但本实验无法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因此本实验无法完成;B、电压表V 1和电压表V 2分别测量串联电路各部分的电压,当 C 左右移动时,电压表V 1和电压表 V 2的示数同时发生变化,但它们之和不发生改变,故可以探究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C、无法测量各电阻的阻值,因此无法探究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D、因为当 C 左右移动时,电压表V 1和电压表 V 2的示数同时发生变化,无法控制电压一定,故不能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各物理量探究需要满足的条件,难度不大.6.(2 分)( 2007?兰州)如图所示电路中,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流表或电压表.当S 闭合后,为使两灯均能发光,则()A .甲接电流表,乙接电压表C.甲、乙均接电压表B.甲、乙均接电流表D.甲接电压表,乙接电流表考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流表的使用;电压表的使用.分析:因为电流表相当于导线,电压表相当于开路,如图所示当开关 S 闭合时,要使两灯均能发光,则两个灯泡为并联电路,可假设乙为电压表或电流进行分析,看能否满足两灯并联的要求.解答:解:假设乙为电流表,则右边的灯泡造成短路,不能满足两灯均能发光的要求,所以乙只能为电压表,甲为电流表.故选 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串联、并联电路特点以及电流表、电压表特性的了解.7.( 2 分)( 2012?金湾区一模)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A20Ω”字样.以下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当开关S 闭合后,通过小灯泡L 的电流 I 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 的关系的是()A.B.C.D.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专题:应用题;推理法.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 与滑动变阻器R 串联,当滑片P 处于最左端时,电路为灯泡L 的简单电路,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当滑片P 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当滑片P 处于最右端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流最小且不为 0,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当滑片P 处于最左端时,电路为灯泡L 的简单电路,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当滑片 P 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小;滑片 P 处于最右端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流最小且不为0;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符合题意的图象为 C 图.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变化时对电路中电流影响的正确分析.8.( 2 分)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B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持用电器两端电压不变C.定值电阻的电压、电流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D.实验必须测量三组数据考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原理是欧姆定律,即R=;(2)根据滑动变阻器使用目的,可以确定其在电路中的作用;(3)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4)由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关,所以为了防止测量的偶然性,往往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解答:解: A .“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故 A 正确;B.在探究电阻不变,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为了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就需要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来实现,故 B 不正确;C.定值电阻的电压、电流成正比,在U﹣ I 关系图象中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直线,故 CD.测量导体的电阻时,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从而改变了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可以多测几组数据,通过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故 D 不正确.故选 A.不正确.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测量电阻实验的注意事项,这是实验的基础,也是中考中常常考到的,要注意掌握.9.( 2 分)(2005?云浮)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灯泡变亮,电压表读数不变C.灯泡变亮,电压表读数变大B.灯泡变暗,电压表读数变小D.灯泡变亮,电压表读数变小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滑动变阻器与灯是串联,根据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分析.解答:解:滑动变阻器与灯是串联,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当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小,故滑动变阻器上分得的电压减小,灯上的电压增大,故灯变亮.故选 D.点评:本题利用了串联的分压原理求解:串联电路中的各用电器的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当电阻变大时,所分的电压也变大,反之减小.10.( 2 分)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R2=1:3,当 S 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 ,当 S 闭合时,电流表示数是()A.0.5A B.1A C.2A D.0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推理法;欧姆定律.分析:当 S 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根据欧姆定律可求电流表的示数.解答:解:当 S 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R1: R2=1: 3,∴由电阻的串联特点可知:R=R 1+R2=R1+3R 1=4R1,由 I=得:电源电压U=IR=0.5A ×4R1,当 S 闭合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则电流表示数I ′= ==2A .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原因,能正确的分析开关闭合前后电路的变化是关键.11.(2 分)图中四个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其中不能够测出未知电阻 R x的电路是()A .B.C.D.考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专题:电流和电路.分析: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直接或间接测量电压和电流,根据 R x= 求出电阻.解答:解: A 、由电路图可知,无论开关闭合还是断开,电压表始终测电源的电压,即无法测出或间接得出 R x两端的电压,故此电路图不能测出R x阻值,故 A 不正确,符合题意.B、由电路图可知,当S 断开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求电源的电压;当开关S 闭合时 R0、 R x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通过R0的电流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求通过R x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即可求出R x阻值,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 闭合时,电路为 R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当开关S 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再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R x阻值,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开关 S 都闭合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开关 S 断开时,电压表测量R x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求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I= 求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通过R x电流等于通过定值电阻电流I x=I 0,根据 R x= 求出电阻,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A.点评:利用电压表或电流表测未知电阻的阻值,就是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或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想方设法得出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然后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未知电阻的阻值.12.( 2 分)如图电路中, R 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后,当滑片 P 在某两点之间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 0.5A ~1.5A ,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 3V ~ 6V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 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化范围为 2Ω﹣ 12ΩB . 电源电压为 7.5VC . 实验中 R 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为2.5V ~ 4.5VD . R 的电阻值为 3Ω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 计算题;错解分析题;欧姆定律.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电流;已知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由欧姆定律可求出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范围;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可以求出电源电压与定值电阻阻值.解答: 解: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越大,电路电流越小,电压表示数越大;A 、∵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5A ~ 1.5A ,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 3V ~6V ,∴由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R 滑===2Ω, R 滑′= ==12Ω,则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为 2Ω~ 12Ω,故 A 正确;B 和 D 、由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和I= 得:电源电压 U=U V +IR ,即 U=3V+1.5A ×R , U=6V+0.5A ×R ;解之: R=3Ω, U=7.5V ,故 BD 正确;C 、U =I 1 R=0.5A ×3Ω=1.5V , U =I R=1.5A ×3Ω=4.5V , R 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是1.5V ~ 4.5V ,故1 2 2C 错误;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灵活应用,关键是根据滑片的移动确定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对应关系以及利用好电源的电压不变这一条件.二、非选择题:共计 46 分.13.( 2 分)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有机玻璃棒带正 电,这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考点: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专题: 电流和电路.分析: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据此可对本题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解: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塑料球远离玻璃棒,说明塑料球和玻璃棒带的是同种电荷;塑料球带正电,玻璃棒也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故答案为: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点评: 此题考查的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一道基础题.14.( 2 分)教室中一个开关可以同时控制三盏灯的亮灭,则这三盏灯是是各用电器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影响.并联的,这种连接的好处考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专题:电流和电路.分析:在串联电路中,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支路.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是互不影响的,而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解答:解:教室里的各盏灯应该能够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它们应并联在电路中,其好处是:各用电器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影响.故答案为:并;各用电器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影响.点评:本题考查了家用电器间的连接方式、教室中灯的连接方式,是一道基础题;知道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是串联,能独立工作互不影响的是并联连接方式.15.( 2 分)( 2013?漳州)引入“总电阻”概念时运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制变量”)法.阻值为10Ω和 40Ω的两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其总电阻为(选填“等效替代”或“控50Ω.考点:电阻的串联.专题:电压和电阻.分析:(1)物理学常用的方法有“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模型法”“理想推理法”等.(2)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阻值之和,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可以求出串联的总阻值.解答:解( 1)研究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中,采取的是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与一个电阻对电路产生的效果相同时,从而引入“总电阻”概念的;这种方法就是“等效替代法”;(2)阻值为 10Ω和 40Ω的两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其总电阻 10Ω+40Ω=50 Ω;故答案为:等效替代; 50.点评:本题考查等效替代法,它是物理研究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并能熟练应用这种方法;应用串联电路特点即可正确解题16.( 2 分)某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是中正常发光,需要在电路中串24V 、灯丝电阻为 16Ω,若想使该灯泡在电源电压为联一个 8 Ω的电阻.36V 的电路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计算题;欧姆定律.分析: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和电阻,额定电压下灯泡正常发光,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所串联的电阻阻值.解答:解:额定电压下灯泡正常发光,灯泡的电流为I L= = =1.5A ,当在电源电压为36V 的电路中,由于U >U L,所以需要串联一个电阻;则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I=I L =1.5A ,由 I=得:电路中的总电阻R 总== =24 Ω,由电阻的串联特点可知:串联电阻的阻值R 串=R 总﹣R L=24Ω﹣ 16Ω=8Ω.故答案为: 8.点评:本题考查了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17.( 2 分)如图所示,开关断开时会触电的小鸟是甲(选填“甲”、“乙”、“都不触电”、“都触电”),开关闭合时会触电的小鸟是都不触电(选填“甲”、“乙”、“都不触电”、“都触电”).考点:触电危害及常见的触电类型与预防.专题:欧姆定律.分析:当小鸟的两脚间有电压时,会有电流流过身体,会触电,当没有流过身体或电流太小时,不会触电.解答:解:( 1)当开关 S 断开时,甲小鸟的两脚在同一根电线上,当开关断开时,小鸟起到了导线的作用,有电流流过它的身体,因此有可能触电;对于乙小鸟,乙小鸟与一段导线并联,由于两个爪子间的距离很小,即小鸟自身的电阻远远大于小鸟两爪子之间导线的电阻,所以小鸟乙被导线短路,故通过其身体的电流也非常小,故不会触电.(2)当开关 S 闭合时,甲、乙均被导线短路,不会触电,故答案为:甲;都不触电.点评:本题考查了触电的条件:当有一定大小的电流流过时,就会触电,当没有电流或电流过小时,就不会触电.18.( 2 分)有甲、乙两个电阻它们的端的电压为 2V 时,则电路中的电流为I ﹣ U 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它们串联接在一个电源上,当乙电阻两0.2 A ,电源电压为3V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图析法;欧姆定律.分析:根据图象读出乙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 时电路中的电流,由于两电阻串联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然后读出这个电流下甲电阻对应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解答:解:由图象可知乙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 时电路中的电流I 乙=0.2A ,∵甲、乙两个电阻,∴I=I 甲 =I 乙 =0.2A ,由图象可知甲电阻对应的电压U 甲=1V ,∴电源的电压 U=U 甲 +U 乙 =1V+2V=3V .故答案为: 0.2; 3.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的特点应用,关键一是掌握串联电路的特点,二是根据图象得出相关的信息.19.( 2 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10Ω, R2=25Ω,当 S1、 S2都闭合,甲、乙都是电压表时,则 U 甲:U 乙 = 5: 7 ;当 S1闭合, S2断开,甲、乙都是电流表时,则I 甲:I 乙= 7:2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欧姆定律.分析:当 S1、 S2都闭合,甲、乙都是电压表时,R1、 R2串联,甲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乙电压表S2 侧电源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电表示数之比;当S1闭合,断开时,两电阻并联,甲测干路电流,乙测R2支路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各支路电流,进一步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求出甲、乙两电流表的示数之比.解答:解:当 S1、 S2都闭合,甲、乙都是电压表时,R1、 R2串联,甲测 R2两端电压,乙测串联总电压,由I= 可知: U=IR ,两电阻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I 相等,两电压表示数之比:U 甲:U 乙=IR 2:I( R1+R2) =25Ω:( 10Ω+25Ω) =5: 7;当 S1闭合, S2断开时,两电阻并联,甲测干路电流,乙测通过R2的电流,通过R1支路的电流为I 1= = ,通过R2支路的电流为I 2= = ,所以I 甲:I 乙=( I1+I 2): I2=(+ ):=7:2.故答案为: 5: 7, 7:2.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关键是开关闭合和断开时电路串并联的判断.20.( 2 分)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4.5V 且保持不变,电阻 R1“4Ω 0.5A ”,变阻器 R2的最大值为 20Ω,电流表的量程为 0~0.6A ,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为了保证电表不超过量程及各元件的安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5~8Ω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欧姆定律.分析:根据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总电流,根据题意确定电路最大电流,由于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与最小阻值,然后确定其范围.解答:解:由图示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总电流电阻 R1“4Ω0.5A ”,电流表的量程为0~ 0.6A ,电路最大电流为0.5A ,由 I= 可得,电阻 R1两端电压: U 1=I 1R1=0.5A ×4Ω=2V ,因为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U ﹣U 1=4.5V ﹣2V=2.5V ;故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小值:R 小= ==5Ω.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最大为U 大=3V ,所以 R1两端电压为 U 3=U﹣ U 大 =4.5V ﹣ 3V=1.5V ,则电路电流: I= ==0.375A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为R 大===8Ω.故答案为: 5~ 8Ω.点评:注意求阻值范围时,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最大值进行计算,并且会灵活运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21.( 2 分)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的电压一定,开关S1闭合,如果要使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你的操作是向下移动滑片.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欧姆定律.分析: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根据电路结构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解答:解:由图示电路图可知,开关 S1闭合时, R1与 R2串联,电压表测 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滑片向下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电路总电阻减小,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由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减小,滑动变阻器分压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故答案为:向下移动滑片.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分析电路中的电阻变化情况,结合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变化情况.22.( 2 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小明按图所示接好电路,闭合开关 S,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泡都不亮,但电压表有读数,经检查:除灯L 和定值电阻R0外,其余都没有问题,则电路存在的故障可能是灯 L 短路或 R0断路,为进一步确定故障,应将电压表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工大附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工大附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一只柠檬电泡能产生的电流B.人体的安全电压为C.家用电冰箱功率可达D.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2. 物质三态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质三态的区别就在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B.固体中,分子间作用力很大,分子在各自的平衡位置处于平衡状态C.固体会因内部分子的运动及结构的变化变成液体D.气体中,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为零3. 由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得,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D.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4. 如图所示,用一个带负电的物体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b也带上负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b→aB.b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a→bC.b上的一些原子核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b→aD.a上的一些原子核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a→b5. 下列关于实验电路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可以多次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并能通过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B.乙图可以探究灯泡的电功率和电流的关系,并能够进行多次实验找出规律C.丙图可以探究灯泡的电功率和电压的关系,但不能进行多次实验找出规律D.丁图既可以用来测定值电阻的阻值,也可以用来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6.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 S1已闭合,若再闭合开关 S2,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压表示数变大B.电流表 A1示数变大C.电流表 A2示数变大D.小灯泡的亮度不变7. 小青在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时,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学校xx学年xx学期xx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xx题(每空xx 分,共xx分)试题1:如图所示是哈市某中学九年级物理课外实践活动小组设计的风力测量仪的电路示意图.其电源电压U=3V,电路保护电阻R1=20Ω,均匀电阻丝的阻值为R2=3Ω,金属丝(电阻忽略不计)的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系有一块塑料片A,当风从右向左吹动塑料片时,金属丝向左摆动并与电阻丝保持良好的接触,风力表由电压表改装而成.(1)无风时,塑料片竖直下垂,电压表示数是多少?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风力最强时,金属丝滑至电阻丝的最左端,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3)为什么不在电路中串联电流表,把电流表改装成风力表?试题2:小明看到滑动变阻器的铭牌模糊不清,于是想测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 x.他从实验室找来的器材有:电压未知的电源、量程合适的电压表、已知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R0、铭牌不清的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1)他已经连好电路的一部分,如图甲所示,在不改动电压表位置及其连线的情况下,请帮助他把电路连接完整,并在图乙中画出电路图.(2)简述实验过程中要测量的物理量并用相应的字母表示.①;评卷人得分②;③R X=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3)请你写出两条在此实验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试题3:实验小组利用下面的电路图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表一:电压U/v 1.0 1.5 2.5 8 3.0电流I/A 0.2 0.3 0.4 0.5 0.6(1)实验小组收集了表一的实验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2)小组同学在继续实验时,发现电压表已坏掉,于是他们不用电压表,又收集到了表二的实验数据:表二:电阻/Ω 5 10 20 30 40电流/A 0.8 0.42 0.23 0.17 0.14你认为他们的这次探究有什么问题?试题4:小彤和小雪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利用一个开关、一个电流表、一个学生电源(有多个电压档位)四个阻值不等的电灯以及若干条导线,进行了大胆地研究.如图所示是他们的实验电路图.(1)小明按照电路图正确地进行实验,得到了表1中的实验数据.小明在实验中,是靠只改变一支路中的灯泡的规格而得到实验数据的.表一实验次数 I A/A I B/A I C/A1 0.1 0.2 0.32 0.4 0.2 0.63 0.8 0.2 1.0表二实验次数 I A/A I B/A I C/A1 0.2 0.1 0.32 0.4 0.2 0.63 0.6 0.3 0.94 0.8 0.4 1.2(2)小红也按照上述同样的器材和同样的电路进行了实验,却得到了表2中的数据.小红在实验中是靠只改变而得到实验数据的.分析论证:(3)从表1、表2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是.(4)请你对小彤和小雪的实验进行合理的评价:.试题5:如图所示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部分电路,油量表实际上由电压表改装而成,金属杠杆的右端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油量表指针所指刻度就可以知道油箱内油面的高度,若要求当油箱中的油用完时,油量表的示数为零.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中完成电路的设计.试题6:如图所示是两个电阻串联的示意图,请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在图中“等号”的右边画出两个电阻串联后的等效电阻,并说明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大于各串联导体电阻的道理.试题7: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小明按图所示接好电路,闭合开关S,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泡都不亮,但电压表有读数,经检查:除灯L和定值电阻R0外,其余都没有问题,则电路存在的故障可能是,为进一步确定故障,应将电压表接在.试题8: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的电压一定,开关S1闭合,如果要使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你的操作是.试题9: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不变,电阻R1“4Ω 0.5A”,变阻器R2的最大值为20Ω,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为了保证电表不超过量程及各元件的安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试题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10Ω,R2=25Ω,当S1、S2都闭合,甲、乙都是电压表时,则U甲:U乙= ;当S1闭合,S2断开,甲、乙都是电流表时,则I甲:I乙= .试题11:有甲、乙两个电阻它们的I﹣U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它们串联接在一个电源上,当乙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时,则电路中的电流为A,电源电压为V.试题12:如图所示,开关断开时会触电的小鸟是(选填“甲”、“乙”、“都不触电”、“都触电”),开关闭合时会触电的小鸟是(选填“甲”、“乙”、“都不触电”、“都触电”).试题13:某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是24V、灯丝电阻为16Ω,若想使该灯泡在电源电压为36V的电路中正常发光,需要在电路中联一个Ω的电阻.试题14:引入“总电阻”概念时运用的科学方法是(选填“等效替代”或“控制变量”)法.阻值为10Ω和40Ω的两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其总电阻为Ω.试题15:教室中一个开关可以同时控制三盏灯的亮灭,则这三盏灯是联的,这种连接的好处是.试题16: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有机玻璃棒带电,这是因为.试题17:如图电路中,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在某两点之间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5A~1.5A,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3V~6V,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化范围为2Ω﹣12ΩB.电源电压为7.5VC.实验中R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为2.5V~4.5VD. R的电阻值为3Ω试题18:图中四个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其中不能够测出未知电阻R x的电路是()A. B. C.D.试题19: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R2=1:3,当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当S闭合时,电流表示数是()A 0.5A B. 1A C. 2A D. 0试题20:(2005•云浮)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变亮,电压表读数不变 B.灯泡变暗,电压表读数变小C.灯泡变亮,电压表读数变大 D.灯泡变亮,电压表读数变小试题21: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B.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持用电器两端电压不变C.定值电阻的电压、电流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D.实验必须测量三组数据试题2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A 20Ω”字样.以下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当开关S闭合后,通过小灯泡L 的电流I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的关系的是()A B. C D.试题23:如图所示电路中,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流表或电压表.当S闭合后,为使两灯均能发光,则()A.甲接电流表,乙接电压表 B.甲、乙均接电流表C.甲、乙均接电压表 D.甲接电压表,乙接电流表试题24: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探究电路,AB是一段铅笔芯,C为可以自由移动的金属环,且与铅笔芯接触良好,当C左右移动时,电压表V1和V2示数同时发生变化,可得出多组实验数据,通过此实验探究可以验证的结论是()A.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B.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C.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D.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试题25: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如图所示的情况下,将A、B两点间10Ω的电阻更换为20Ω的电阻,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应当是()A.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B.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C.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 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试题26:由欧姆定律公式I=变形得R=,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D.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试题27:如图是闪电电流通过避雷针的示意图,若云层带正电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的实际移动方向是由云层到大地B.电流的方向是由大地到云层C.电子的实际移动方向是由大地到云层D.闪电电流具有的能量很小,无任何价值试题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研究表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B.电路由通路、断路和短路三种状态C.串联和并联是电路最基本的连接方式D.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压试题1答案: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右端接入电路电阻的阻值.(1)无风时,电压表被短路,故电压为0;电阻丝与保护电阻串联,由欧姆定律可求得电流;(2)风力最强时,金属丝滑到最左端时,电压表测R2上的电压,则由欧姆定律可求电压表的示数;(3)由电路图可知,电路中的电阻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所以无论风力大小,电流表的示数不变.解答:解:(1)无风时,塑料片竖直下垂,此时电压表被短路,电压表的示数为0伏;电流表的示数为:I==≈0.13A.(2)当风力最强时,电压表的示数即为R2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I2=I=0.13A,电压表的示数U2=I2R2=0.13A×3Ω=0.39V.(3)因为无论风力大小,接入电路中的总电阻都没有发生,电源电压一定,电路中的电流也就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接入电流表不可行.答:(1)无风时,塑料片竖直下垂,电压表示数是0V,电路中的电流是0.13A.(2)风力最强时,金属丝滑至电阻丝的最左端,电压表的示数是0.39V.(3)风力变化时,接入电路中的总电阻都没有发生,电源电压一定,电路中的电流也就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接入电流表不可行.试题2答案:(1)把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阻两端;分析清楚实物电路图结构,然后根据实物电路图作出电路图.(2)先测出电源电压,然后测出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最后由欧姆定律及串联电路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3)根据实验注意事项分析答题.解答:解:(1)把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滑动变阻器已接了下面的接线柱,可再接上面任意一个接线柱,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根据实物电路图作出实验原理图,如图所示:(2)实验步骤:①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为零处,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处,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③由①知电源电压是U,由②知,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时,电路电流I=,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滑=U﹣U′;∵I=,∴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 X===.(3)实验注意事项: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②电压表选择合适的量程;③两次实验滑动变阻器应调到端点;④对电压表读数时,要确定电压表.故答案为:(1)实物图、电路图如上所示;(2)①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为零处,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处,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③;(3)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②电压表选择合适的量程;③两次实验滑动变阻器应调到端点;④对电压表读数时,要确定电压表量程与分度值,视线要与电表刻度线垂直(写出其中两条便可).试题3答案: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解答:解:(1)由表一所示实验数据可知,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比值是定值,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由此可知: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2)由表二所示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改变电阻阻值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实验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由表二所示实验数据可知,电流与电阻的乘积不是定值,实验没有控制电阻两端电压相等,不能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故答案为:(1)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2)实验没有控制电阻两端电压相等.试题4答案:(1)(2)实验数据寻找基本规律,分析实验中所控制和改变的量是哪一个;(3)从表1、表2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得出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4)从实验结论的普遍性的角度分析即可判断;解答:解:(1)由表1中的实验数据第二支路的电流大小始终保持不变可知,小明在实验中是靠只改变第一支路的灯泡而得到实验数据的.(2)由表2中的数据可知,通过两支路的电流都成倍增加,且增大倍数相同,所以小红在实验中是靠只改变电源电压而得到实验数据的.(3)从表1、表2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4)从实验结论的普遍性角度分析,对于小彤来说,改变两个支路的灯泡规格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对应小雪来说,再改变两个支路的灯泡规格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故答案为:(1)一支路中的灯泡的规格;(2)电源电压;(3)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4)对于小彤来说,改变两个支路的灯泡规格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对应小雪来说,再改变两个支路的灯泡规格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试题5答案:用电压表做油量表,当油箱中的油用完时,滑片移到变阻器的最上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应该为零,此时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R并联,油量表(电压表)的示数才可能为零.解答:解:当油面下降时,滑片P向上运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将增大;由U=IR可知,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而电源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的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减小,所以要将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才能出现当油面下降时,电压表的示数也减小的情况,且油箱中的油用完时,油量表(电压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图如下:试题6答案:通过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同种材料、同样粗细,导线越长,电阻越大),理解串联电阻的特点.解答:解:两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示意图如图所示:把两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后的总电阻大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试题7答案:L不亮,有可能是断路,但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的两接线柱与电源两间没有断开的地方;解答:解:灯不亮,有可能是断路,但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的两接线柱与电源之间没有断开的地方,可以判断出是灯泡短路或定值电阻断路;为进一步确定故障,应将电压表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并观察电压表有无示数,如果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灯泡短路;如果电压表无示数,说明定值电阻断路.故答案为:灯L短路或R0断路;滑动变阻器两端.试题8答案: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根据电路结构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解答:解:由图示电路图可知,开关S1闭合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滑片向下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电路总电阻减小,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由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减小,滑动变阻器分压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故答案为:向下移动滑片.试题9答案:根据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总电流,根据题意确定电路最大电流,由于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与最小阻值,然后确定其范围.解答:解:由图示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总电流电阻R1“4Ω 0.5A”,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路最大电流为0.5A,由I=可得,电阻R1两端电压:U1=I1R1=0.5A×4Ω=2V,因为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U﹣U1=4.5V﹣2V=2.5V;故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小值:R小===5Ω.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最大为U大=3V,所以R1两端电压为U3=U﹣U大=4.5V﹣3V=1.5V,则电路电流:I===0.375A,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为R大===8Ω.故答案为:5~8Ω.试题10答案:当S1、S2都闭合,甲、乙都是电压表时,R1、R2串联,甲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乙电压表侧电源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电表示数之比;当S1闭合,S2断开时,两电阻并联,甲测干路电流,乙测R2支路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各支路电流,进一步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求出甲、乙两电流表的示数之比.解答:解:当S1、S2都闭合,甲、乙都是电压表时,R1、R2串联,甲测R2两端电压,乙测串联总电压,由I=可知:U=IR,两电阻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I相等,两电压表示数之比:U甲:U乙=IR2:I(R1+R2)=25Ω:(10Ω+25Ω)=5:7;当S1闭合,S2断开时,两电阻并联,甲测干路电流,乙测通过R2的电流,通过R1支路的电流为I1==,通过R2支路的电流为I2==,所以I甲:I乙=(I1+I2):I2=(+):=7:2.故答案为:5:7,7:2.试题11答案:根据图象读出乙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时电路中的电流,由于两电阻串联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然后读出这个电流下甲电阻对应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解答:解:由图象可知乙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时电路中的电流I乙=0.2A,∵甲、乙两个电阻,∴I=I甲=I乙=0.2A,由图象可知甲电阻对应的电压U甲=1V,∴电源的电压U=U甲+U乙=1V+2V=3V.故答案为:0.2;3.试题12答案:当小鸟的两脚间有电压时,会有电流流过身体,会触电,当没有流过身体或电流太小时,不会触电.解答:解:(1)当开关S断开时,甲小鸟的两脚在同一根电线上,当开关断开时,小鸟起到了导线的作用,有电流流过它的身体,因此有可能触电;对于乙小鸟,乙小鸟与一段导线并联,由于两个爪子间的距离很小,即小鸟自身的电阻远远大于小鸟两爪子之间导线的电阻,所以小鸟乙被导线短路,故通过其身体的电流也非常小,故不会触电.(2)当开关S闭合时,甲、乙均被导线短路,不会触电,故答案为:甲;都不触电.试题13答案: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和电阻,额定电压下灯泡正常发光,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所串联的电阻阻值.解答:解:额定电压下灯泡正常发光,灯泡的电流为I L===1.5A,当在电源电压为36V的电路中,由于U>U L,所以需要串联一个电阻;则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I=I L=1.5A,由I=得: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24Ω,由电阻的串联特点可知:串联电阻的阻值R串=R总﹣R L=24Ω﹣16Ω=8Ω.故答案为:8.试题14答案:(1)物理学常用的方法有“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模型法”“理想推理法”等.(2)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阻值之和,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可以求出串联的总阻值.解答:解(1)研究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中,采取的是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与一个电阻对电路产生的效果相同时,从而引入“总电阻”概念的;这种方法就是“等效替代法”;(2)阻值为10Ω和40Ω的两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其总电阻10Ω+40Ω=50Ω;故答案为:等效替代;50.试题15答案:在串联电路中,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支路.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是互不影响的,而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解答:解:教室里的各盏灯应该能够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它们应并联在电路中,其好处是:各用电器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影响.故答案为:并;各用电器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影响.试题16答案: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据此可对本题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解: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塑料球远离玻璃棒,说明塑料球和玻璃棒带的是同种电荷;塑料球带正电,玻璃棒也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答案为: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试题17答案: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电流;已知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由欧姆定律可求出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范围;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可以求出电源电压与定值电阻阻值.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越大,电路电流越小,电压表示数越大;A、∵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5A~1.5A,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3V~6V,∴由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滑===2Ω,R滑′===12Ω,则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为2Ω~12Ω,故A正确;B和D、由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和I=得:电源电压U=U V+IR,即U=3V+1.5A×R,U=6V+0.5A×R;解之:R=3Ω,U=7.5V,故BD正确;C、U1=I1R=0.5A×3Ω=1.5V,U2=I2R=1.5A×3Ω=4.5V,R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是1.5V~4.5V,故C错误;故选C.试题18答案: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直接或间接测量电压和电流,根据R x=求出电阻.解答:解:A、由电路图可知,无论开关闭合还是断开,电压表始终测电源的电压,即无法测出或间接得出R x两端的电压,故此电路图不能测出R x阻值,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B、由电路图可知,当S断开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求电源的电压;当开关S闭合时R0、R x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通过R0的电流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求通过R x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即可求出R x阻值,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闭合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当开关S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再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R x阻值,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开关S都闭合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测量R x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求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I=求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通过R x电流等于通过定值电阻电流I x=I0,根据R x=求出电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试题19答案:当S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根据欧姆定律可求电流表的示数.解答:解:当S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R1:R2=1:3,∴由电阻的串联特点可知:R=R1+R2=R1+3R1=4R1,由I=得:电源电压U=IR=0.5A×4R1,当S闭合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则电流表示数I′===2A.故选C.试题20答案: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滑动变阻器与灯是串联,根据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分析.解答:解:滑动变阻器与灯是串联,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当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小,故滑动变阻器上分得的电压减小,灯上的电压增大,故灯变亮.故选D.试题21答案:(1)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原理是欧姆定律,即R=;(2)根据滑动变阻器使用目的,可以确定其在电路中的作用;(3)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4)由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关,所以为了防止测量的偶然性,往往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解答:解:A.“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故A正确;B.在探究电阻不变,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为了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就需要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来实现,故B不正确;C.定值电阻的电压、电流成正比,在U﹣I关系图象中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直线,故C不正确.D.测量导体的电阻时,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从而改变了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可以多测几组数据,通过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故D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