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试题:第三单元+9 说“木叶”+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必修五同步训练语文人民版:第三单元9说“木叶”(附答案)

必修五同步训练语文人民版:第三单元9说“木叶”(附答案)

9 说“木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恽.( ) 灼.灼( ) 寒砧.( ) 窸窣..( ) 筌.( ) 冉.冉( ) 翩.翩( ) 征戍.( ) 2.辨析下列字形并组词。

⎩⎪⎨⎪⎧ 袅( )枭( ) ⎩⎪⎨⎪⎧ 朗( )琅( ) ⎩⎪⎨⎪⎧蛊( )盅( ) ⎩⎪⎨⎪⎧ 燥( )噪( )躁( ) ⎩⎪⎨⎪⎧ 迢( )诏( )苕( ) ⎩⎪⎨⎪⎧褐( )竭( )羯(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5)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4.辨析下列近义词,选择最恰当的填空。

(1)钟爱 喜爱①陈赓大将军当年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就连他最______的女儿穿的都是带补丁的衣服。

②这时候的小鱼是最开心的,它们互相追逐着,不时在水草中玩起捉迷藏的游戏,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真是惹人______。

(2)飘零 飘落[来源:学科网]①无数的星辰亮起,在天空写下你的名字,当雪花______时,就能将我的思念与祝福传送给你。

②今天,我是一片在天空中孤独______的枯叶,不知会落到谁家庭院。

[来源:学#科#网]1.结合课文,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指代对象。

(1)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来源:学科网ZXXK](2)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2.作者引用《橘颂》《招隐士》、无名氏的诗句,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

“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3单元 9 说“木叶” 训练-落实提升 Word版含答案推荐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3单元 9 说“木叶” 训练-落实提升 Word版含答案推荐

1.指出下列加点字错误的注音并改正。

窸窣..(xī)(cù)桅.杆(wéi)征戍.(shù)涔.阳(cén) 寒砧.(zhàn) 招徕.(lái)疏.朗(shū) 橘.颂(jú) 亭皋.(ɡǎo)【答案】“窣”读“sū”,“砧”读“zhēn”,“皋”读“gāo”。

2.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一言难尽绵密门拴钟爱丰富多采歧路洗练捣衣落木潇潇黄雀景况奥妙【答案】拴—栓,采—彩,潇潇—萧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作为学者,林庚先生是出类拔萃....的;作为老师,林庚先生是平易近人的;作为人,他用自己的平凡表现出他做人的崇高境界。

B.赵翼在《论诗》中提出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主张,其大气与狂放由此可见一斑....。

C.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娜娜说:“你也老大不小了,别总是得鱼忘筌....,丢三落四的,凡事多考虑考虑,想得周全点。

”D.“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E.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解析】C项,“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不符合语境。

A项,“出类拔萃”指才干、实力、能力等大大高出同类而拔尖。

B项,“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小部分就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D项,“相去无几”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E项,“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改弦易辙”。

【答案】CE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示,在工作过程中适当地娱乐可提高幸福感和工作效率,并且能够提升士气。

B.张教授说,做力量训练时,锻炼者体内的生长激素含量要远高于跑步,而且没有跑步时那种疲劳的感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3单元 9 说“木叶” 训练-落实提升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3单元 9 说“木叶” 训练-落实提升 Word版含答案

1.指出下列加点字错误的注音并改正。

窸窣..(xī)(cù)桅.杆(wéi)征戍.(shù)涔.阳(cén) 寒砧.(zhàn) 招徕.(lái)疏.朗(shū) 橘.颂(jú) 亭皋.(ɡǎo)【答案】“窣”读“sū”,“砧”读“zhēn”,“皋”读“gāo”。

2.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一言难尽绵密门拴钟爱丰富多采歧路洗练捣衣落木潇潇黄雀景况奥妙【答案】拴—栓,采—彩,潇潇—萧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作为学者,林庚先生是出类拔萃....的;作为老师,林庚先生是平易近人的;作为人,他用自己的平凡表现出他做人的崇高境界。

B.赵翼在《论诗》中提出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主张,其大气与狂放由此可见一斑....。

C.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娜娜说:“你也老大不小了,别总是得鱼忘筌....,丢三落四的,凡事多考虑考虑,想得周全点。

”D.“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E.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解析】C项,“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不符合语境。

A项,“出类拔萃”指才干、实力、能力等大大高出同类而拔尖。

B项,“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小部分就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D项,“相去无几”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E项,“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改弦易辙”。

【答案】CE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示,在工作过程中适当地娱乐可提高幸福感和工作效率,并且能够提升士气。

B.张教授说,做力量训练时,锻炼者体内的生长激素含量要远高于跑步,而且没有跑步时那种疲劳的感觉。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3单元 9 说“木叶”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3单元 9 说“木叶” Word版含答案

9 说“木叶”本课话题——阅读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

“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

“读诗”不只是停留在理解的层面,应该是有见识地深入阅读、欣赏,取得走入诗境的“得受用”,即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

读出表面文字后深藏的内涵,从而进入到艺术形象的领域。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陈景润认真读书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

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

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

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1966年,陈景润发表了《每个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做学问,要有陈景润那样认真阅读的习惯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攻克难关,取得巨大的成就。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2.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高尔基3.现代人对阅读要心存尊敬。

——王安忆4.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别林斯基[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橘.颂( ) 皎.皎( ) 灼.灼( ) 亭皋.( ) 窸窣..( )( ) 冉.冉( ) 绵.密( ) 迢.远( ) 无妨.( ) 【答案】 jú jiǎo zhuó ɡāo xī sū rǎn mián tiáo fánɡ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宁⎩⎪⎨⎪⎧宁.愿( )息事宁.人( ) (2)省⎩⎪⎨⎪⎧省.掉( )发人深省.( ) (3)几⎩⎪⎨⎪⎧相去无几.( )窗明几.净( ) (4)泊⎩⎪⎨⎪⎧漂泊.( )湖泊.( ) 【答案】 (1)nìnɡ/nínɡ (2)shěnɡ/xǐnɡ (3)jǐ/jī (4)bó/pō2.语境辨析法(5)在历史老师的启发.( )下,同学们都了解了过去那段令人发.( )指的事情。

高中人教版高二必修5第三单元第9课说“木叶”(含答案解析)

高中人教版高二必修5第三单元第9课说“木叶”(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二必修5第三单元第9课说“木叶”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

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

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它们身上。

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

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

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

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

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

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

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3.9 说“木叶” Word版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3.9 说“木叶”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达标训练9 说“木叶”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褒.奖(bāo) 漂泊.(pō) 袅.袅(niǎo ) 不落言筌.(quán) B.亭皋.(ɡāo) 招徕.(lài)橘.颂(jú) 心有余悸.(jì) C.窸窣.(sū) 迢.远(tiáo) 征戍.(shù) 蛊.惑人心(ɡǔ) D.寒砧.(z hēn) 桅.杆(wěi)疏.朗(shū) 灼.灼其华(zhuó) 解析:A 项,“泊”应读“bó”;B 项,“徕”应读“lái”;D 项,“桅”应读“wéi”。

答案:C2.下列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 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2)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 的诗歌语言。

(3)“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 是一字千里。

A.传诵 精妙 几乎B.传诵 精致 简直C.传颂 精妙 几乎D.传颂 精致 简直解析:“传诵”与“传颂”都有辗转传布的意思,但“传诵”重在诵读或称道,“传颂”重在颂扬。

“精妙”侧重巧妙;“精致”侧重细致。

“简直”的意思是“接近完全”,近于“等于”;“几乎”只表示“接近”,程度较“简直”稍差些。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对他的学说感兴趣,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登堂..入室..的求教者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B.年终,各种盘点甚嚣尘上....,其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备受关注。

“微”字当选年度汉字,“莫言”“你幸福吗”等入选年度关键词。

C.王刚一直想买一套中华书局八十年代出版的《史记》,这次去上海出差,终于买到了一套,真是妙手..偶得..啊!D.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情色彩,却沾染了现代人某种功利性、庸俗化的人际文化特色,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胜其烦...。

高中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第三单元9说“木叶”(含答案解析)

高中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第三单元9说“木叶”(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第三单元9说“木叶”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征戍.(shù)橘.颂(jú)招徕.(lái)萧.萧落木(sù)B.歧.路(qí)无妨.(fǎng)陇.首(lǒng)得鱼忘筌.(quán)C.寒砧.(zhēn)桅.杆(wěi)亭皋.(gāo)秋风袅.袅(niǎo)D.疏.朗(shū)窸.窣(xī)迢.远(tiáo)灼.灼其华(zhu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干燥传颂诗文钢锭天高地阔B.精采语言洗练绵密随心所欲C.钟爱精巧无比启发精神饱满D.典型无人问津联想淋琅满目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________“落叶”,________常见,________不过是一般的形象。

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________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________由此可见。

A.即使因为所以而因而B.就是因为所以但因而C.即使虽然也但也就D.就是虽然也而也就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为学者,林庚先生是出类拔萃....的;作为老师,林庚先生是平易近人的;作为人,他用自己的平凡表现出他做人的崇高境界。

B.赵翼在《论诗》中提出了“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主张,其大气与狂放由此可见一斑....。

C.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娜娜说:“你也老大不小了,别总是得鱼忘筌....,丢三落四的,凡事多考虑考虑,想得周全点。

”D.“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在欣赏诗歌时,要根据诗中的“一鱗半爪”“断帛裂锦”,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连缀,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然后才能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3单元第9课说“木叶”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3单元第9课说“木叶”Word版含答案

第9课说“木叶”古诗中写叶之名句可谓多矣,有不知谁裁出的细叶,有灯下白头人看到的雨中黄叶;有未落时沃若的桑叶,又有红于二月花的枫叶……然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千古名句,在用衰叶纷落表现诗人那忧国忧民的无尽愁思时,为何用“落木萧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在用树叶飘落表现情感的同时,为何用了“黄叶”落地?“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在用寒叶表达复杂感情的同时,为什么用了“霜叶”已醉?古诗中还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等众多名句,为什么最受青睐的是木叶呢?由木叶又可嗅出古代诗歌怎样的气息呢?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时并见,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课内挖掘】课内素材林庚先生既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学者,尤其是对中国诗的研究,有其独到的理解、欣赏和观点。

在《说“木叶”》一文中,作者从人们最为熟悉、习以为常的“木叶”说起,援引了大量的诗句,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经过深入的研究,从“木叶”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发现诗歌的语言是有尽的,但它包含的意思,给予读者的暗示、启发则是无尽的。

正如林庚先生所说:“诗歌能于一瞬间千古,于微小显大千,能使我们超越有限直面无限。

”“读诗”不只是停留在理解的层面,应该是有见识的深入阅读、欣赏,融入诗境中,即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

读出表面文字后深藏的内涵,从而进入到艺术形象的领域。

[运用角度]“诗歌的美”“阅读”“欣赏”等。

精彩运用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提升个人素养的香茗。

让我们从名利场中走出来吧,让我们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和劳碌的身心吧,静静地坐下来倾听诗,品味诗,吟诵诗,在霞光满天的早晨,在小雨淅沥的黄昏,在万籁俱寂的深夜……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说“木叶”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是歌手》已成为国内顶级的综艺节目,虽然参赛歌手基本以流行金曲和炫技高音为竞争手段,但这就是当今华语流行音乐的主流,因此丝毫无碍于吸引数量可观的大众观众。

李健的出现,可以说打破了节目的惯常格局:他善于轻声吟唱,不会面红耳赤地升Key拔音;坚持民谣小调,不会投其所好地选择经典口水。

这当然一方面会使自己在投票中面临风险,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出奇制胜。

事实正好是后者,听惯了高门大嗓和熟烂旋律的观众被这种温婉细腻和柔美飘忽吸引打动了。

形容李健如一股清风一点没错,他在主流音乐、大众舞台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将徘徊在边缘舞台的民谣支流引入其中。

李健承接了大陆民谣浪潮,然而不同于前辈历经沧桑般的回望青春、絮叨记忆,李健大部分时间是任凭岁月流走的,清澈和纯洁永远与他相伴相随。

他无意于叙写完整的故事、描绘具体的人物,只在乎抽象的意念和情绪。

和汪峰的歌词里总是频繁出现彷徨、失落、孤独等词汇一样,李健的歌里永远吟唱着爱、思念、向往、美好、圣洁、月光、星辰、白云、湖水、童年、年华,无论世界如何变幻、时光怎样残忍,都被融化在他轻雾般的幻境之中。

因此他的音乐一定是安静的、超脱的、婉转的,也只有这种反复的抚慰才能安放那些飘忽的情丝。

李健具备娴熟的古典音乐基础,信手拈来的华丽乐章和悠扬的编曲伴奏,必然是易于大众接受的优美歌路。

所以李健只是民谣传统的自然延续,并非先锋性和开创性的歌者。

他的歌是一首首抒情诗,而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都不可能只靠抒情就传诵千年。

《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李健的选曲基本没有跳脱以往的风格,只有一首《陀螺》是批判性反思性的歌曲,却依然被他的嗓音柔化软化,完全失去了原唱者万晓利的困惑感、失望感。

但也正因为如此,李健才受到欢迎,综艺娱乐节目的观众期待的是即兴的陶醉和廉价的感动,而非多想一层的深刻。

除了登上过春晚的《当你老了》和琼瑶苦情歌《在水一方》,李健在比赛中演唱的其他曲目都不是新歌,也都没有在大众层面真正流行过,哪怕原唱者有足够的名气、足够的金曲。

同时,太久的安静总会失之于平淡,这是李健最大的危险。

他的歌永远飘在云端,找不到落脚的地方,乍听时会觉得梦幻清爽,飘得久了就会缺氧头晕。

而那时,也正是李健回归自己、回归往昔的时刻。

李健这一次文艺性的胜利是诗意想象的中产阶级和小资的胜利,真正的中产阶级和小资是不会满足于、甚至不屑于关注一档大众综艺娱乐节目推出的歌手的。

而且当李健成为大众偶像时,便再也无法适用于小资和文艺青年们彰显独特品味、区别主流审美的本质需求了——我的李健不能是大家的李健,大家的李健不是我的李健。

1.下列关于李健音乐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健的音乐承继了大陆民谣的特点,但他摈弃了前辈历经沧桑般的回望青春、絮叨记忆,任凭岁月流走,清澈和纯洁永远与他相伴相随。

B.李健的音乐只在乎抽象的意念和情绪,不在乎故事的完整性和人物的具体性,他的歌里永远吟唱着爱、思念、向往、美好、圣洁、月光、湖水、童年等。

C.李健音乐中吟唱的内容不像汪峰的音乐那样频繁出现彷徨、失落、孤独等词汇,无论世界如何变幻、时光怎样残忍,都被融化在他轻雾般的幻境之中。

D.李健的古典音乐基础扎实,他能信手拈来华丽的乐章和悠扬的编曲伴奏,用反复的抚慰表达飘忽的情丝,其音乐显得安静、超脱而婉转。

解析:A “摈弃了”和原文第二段首句“不同于”信息不一致,“任凭岁月流走”前缺少限定词“大部分时间”。

2.下列对李健在《我是歌手》节目中获得观众认可原因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顺应了当今华语流行音乐的主流,基本以流行金曲和炫技高音为竞争手段,为该节目带来了数量可观的大众观众。

B.坚持选唱民谣小调,表演时轻声吟唱不飙高音,温婉细腻而柔美飘忽,出奇制胜,打破了节目的惯常格局,让观众耳目一新。

C.在音乐处理上,即使是饱含着哲理的作品,李健也把它唱得很柔软,使之既保持原作的情调,又能带给观众即兴的陶醉和感动。

D.李健在比赛中演唱的作品都不是新歌,而是那些名气大的原唱者演唱的含金量高、但都没有在大众层面真正流行过的作品。

解析:B A项,该选项是《我是歌手》节目受欢迎的原因。

C项,“保持原作的情调”表述不当,《陀螺》完全失去了原唱者万晓利的困惑感、失望感。

D项,“都不是新歌”表述不当,原文有“除了登上过春晚的《当你老了》和琼瑶苦情歌《在水一方》”。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健将边缘化的民谣支流引入主流音乐、大众舞台,但他只是民谣传统的自然延续者,并非先锋性和开创性的歌者。

B.李健的音乐有很强的抒情性,这是他突围的利器,但仅凭这样的作品,他不可能在音乐的道路上长久受到观众的追捧。

C.李健最大的危险在于,长久的安静容易让观众产生平淡乏味之感。

到那时,李健需重新回归自我、回归往昔。

D.李健的胜利是文艺性的胜利,是中产阶级和小资的胜利。

因此,成为大众偶像是李健的荣耀,同时也是他的悲哀。

解析:D 范围扩大,应该是“诗意想象的中产阶级和小资”,“悲哀”的说法于文无据。

二、语言运用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非大猩猩莫属,两个物种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8%。

科学家通过对人类和所有灵长类的大脑结构分析发现,①:大同是指基本的结构是相同的,小异是指②。

某个部位的神经细胞数量越多,所承担的功能就越发达。

比如黑猩猩的瞬间记忆的能力超过人类,就是说在黑猩猩的大脑中,负责瞬间记忆的部位的脑神经细胞数量超过了人类,因此,③。

解析:根据前面“大脑结构分析发现”及后面“大同……,小异……”可知,第①处可填与“两个物种大脑结构比较”相关的内容。

第②处可以根据“小异……”及后面“某个部位的神经细胞数量越多”推断。

第③处是总结,可以根据前面关于神经细胞数量与所承担功能的叙述推断。

答案:①两个物种的大脑结构(或者:两者)大同小异②每个部位的脑神经细胞数量的差别③黑猩猩的这一功能超过人类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势必改变以往形成的偏见。

只要大批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

中国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就会快速传播中国文化。

①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不一定会让各国人民改变以往形成的偏见。

②。

③。

解析:语段中有些词语的使用不够准确,导致不合乎事实。

如“势必”“只要……就能”“就会”等。

答题时将其所说的必然如此改为不一定如此即可。

答案:②大批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不一定会使中国文化的地位提升。

③中国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不一定就会快速传播中国文化。

三、创意微写作6.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月亮成了历代文人吟咏不厌的对象。

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注入明月中,溶进月光里,从而使月亮这一无生命的物象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请以“古诗词中的月”为标题写一段文字,阐述你对古诗词中“月”这一意象的理解。

要求:要运用引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要阐述“月”在不同意境中的不同内涵,200字左右。

写作提示:要恰当地引用古诗词中含“月”的句子,要能够阐述“月”这一意象在不同诗词中表达的不同情感和内涵。

要运用题干中提到的修辞手法。

例文:古诗词中的月月给了诗人美妙的灵感,给了诗词以丰富的意蕴。

若无月这一意象,诗人们或许就会失去艺术灵感,诗坛上就会失去一朵美丽的仙葩。

在古诗词中,明月能够跨越时空的隔绝。

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将月看作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此时的明月,千里相共,流照亲人。

诗人们用这种情结自由地创造了月和边塞的相行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

在古诗词中,月还是有情绪的:“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在诗人的笔底,月亮已与诗人们的境遇紧紧结合在一起。

月亮已成了诗人们对人生、前途、命运的一种深深的思索。

四、知识讲堂巧用排比铸华章1.巧用排比之法开头明末清初的李渔说得更真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可见文章开头是最受阅卷老师关注之处,如果在开篇巧妙地运用排比,会使文章生辉。

例如: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火。

比喻、排比、正反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形象地强调了“信念”的重要性,而且使文章有文采,有气势。

2.巧用排比之法述例如果在行文中能巧妙地运用排比来述例,既能增强文章的内蕴,又能获得读者的青睐。

例如:创造的人生也同样是最美的。

只有波涛汹涌的浪花,才能显示出大海磅礴的气势;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与娇美;只有敢于跋涉,登上峰顶,才能领略山川的壮丽风光,才能体会创造的欢欣。

钱三强的人生最美丽,因为他领导制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刘庆峰的人生最美丽,因为他身为中科大的研究人员,实现了人机对话;袁隆平的人生最美丽,因为他培植出了超级杂交水稻。

他们的人生都是创造的人生,无疑是最美的。

排比的运用不仅使文章文采飞扬,而且增强了论辩力度,三个事例的巧妙运用,也避免了叙述事例的枯燥。

3.巧用排比之法结尾明代谢榛曾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结尾也可巧妙运用排比,使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

例如:如果你只看到太阳的黑点,那你的生活将缺少温暖;如果你只看到月亮的阴影,那么你的生命历程将难以找到光明;如果你总是发现朋友的缺点,那么你的人生旅程将难以找到知音;同样,如果你总希望自己完美无缺,假设你的这一愿望真的能如愿以偿,那么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

多个假设句构成一组排比,文采华丽,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功效。

经典语录1、最疼的疼是原谅,最黑的黑是背叛。

2、我有没有跟你说过爱是我不变的信仰,我有没有告诉过你爱就是永远把一个人放在心上。

3、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温暖的水域,也许偶尔会被水草缠绕,但因为彼此温暖的呼吸,相信都不会是死结。

如果我说我爱你,我一直爱你,不知道你会不会相信?4、恋爱就是这么突如其来的一件事,从开始到慢慢进行,每一个细节都不可思议百转千回。

5、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6、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照射在脸上的温暖阳光,瞬间就成了阴影。

7、我独自守候着岁月的轮回,等待那千年的梦。

蓦然回首,青春的花,在那烟雨蒙蒙中遗失了心,却在这和煦阳光下找到了魂。

终于了悟了那埋藏已久的心。

于是,我轻轻的笑了。

8、人犹如深海里浮浮沉沉,一波一波的海水带着压力冲过来,要将自己深深地淹没,再淹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