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科室的现状-浙二骨科
浙医二院进修学习分享

我的想法 病房管理人人参与 病人安全人人有责 病人隐私人人保护
返院后打算开展的工作
• 根据专科特点提供优质护理,提高病人满 意度。 • 制定质控重点,保证质量与安全 。
谢 谢!
病房里没有垃圾桶,每个患者床头桌上有 一个小小的果壳箱,卫生员随时更换袋子
就医环境安静、整洁 医 院 服 务
核心理念: 医 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 院 服 务 管理理念: 质量与安全
入院服务 医 院 服 务
热情接待 全面评估 健康教育
住院服务:责任护士工作流程
医 院 服 务
07:30 晨间护理
08:00 医护交班
平均住院日达5.7天 医 院 服 务
国内首创心血管日间病房,实现冠脉介 入患者当日出院,提高床位使用率和降 低医疗费用, 平均住院日达5.7天。
出院服务 医 院 服 务
出院宣教、回访
医院服务
就医环境安静、整洁
内部管理
岗前培训完善
信息系统
多功能胸卡
入院服务
住院服务
各部门之间合作紧密
细节规范 护理质控及绩效分配
各部门之间合作紧密 内 部 管 理
医生
诊疗流程规范、医嘱快速
外送化验标本及物品,不需要护士打电 话重复催促也能及时送出。 ST医嘱药房30分钟内送达,其他医嘱药 房每小时配送一次。
工人
高效配合 沟通成本低
细节规范
内 部 管 理
吸氧巡视卡
统一制定吸氧 巡视卡,记录 患者用氧的时 间、氧流量、 停用氧时间及 护士签名。
发饭核对
内 部 管 理
三餐发放时,送餐的工人大声叫患者的名字,与 护理员、责任护士共同核对患者及三餐的种类无 误后,再由护理员发到患者的手中。
骨科学科的发展历史及未来

骨科学科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科学科是医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发展与壮大。
随着医学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骨科学科在治疗和研究各种骨骼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骨科学科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来探讨骨科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一、骨科学科的发展历史骨科学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人类的早期发展阶段,人们对骨骼的认识主要是通过狩猎中观察动物骨骼,以及直接观察人类的遗骸。
古代的医学家和外科医生都对骨骼有着一定的了解,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骨折治疗。
到了中世纪,骨科学科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欧洲,一些著名的医学家和外科医生开始进行更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关于骨骼结构和功能的理论。
一些手术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包括骨折的治疗和骨髓炎的手术等。
19世纪以后,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骨科学科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一些先进的手术和治疗方法被引入到骨科学科中,比如骨科手术、关节置换和骨折复位等。
一些重要的骨科学家和医学家也相继涌现,为骨科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医学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骨科学科的未来展望将会更加广阔和光明。
在未来,骨科学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1. 生物材料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生物材料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生物材料的植入和移植将会成为治疗骨折和骨缺损的重要手段。
2. 个性化治疗:随着基因技术和精准医学的发展,个性化治疗将成为骨科医生的重要选择。
通过对患者基因组的分析和研究,医生可以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最佳的治疗方案。
3. 机器人辅助手术: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辅助手术将在骨科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手术具有更高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4.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骨科医生教学和手术的重要工具。
骨科疾病的新突破骨科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骨科疾病的新突破骨科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骨科疾病的新突破:骨科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自古以来,骨科医学一直致力于治疗与研究各种骨骼相关的疾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骨科医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为千千万万的患者带来新希望。
本文将介绍骨科疾病的新突破以及所涉及的前沿领域。
第一部分:骨科疾病的治疗创新1. 骨科手术技术的进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骨科手术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创新。
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和三维打印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骨科手术更加精确、安全、恢复时间更短。
比如,附件骨折的治疗通过内固定术和复位手术显著提高了治愈率。
2. 骨骼替代材料的革新传统骨骼替代材料存在一些缺陷,如移位风险、感染等。
而新一代的人工骨材料,如生物陶瓷、生物降解材料和骨性融合材料,在提供骨骼支持的同时,更好地模拟和促进骨骼再生。
这些革新的材料为骨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第二部分:骨科疾病的研究前沿1. 骨关节炎研究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热点。
研究人员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揭示了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并提出新的治疗靶点。
此外,干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等新兴疗法,也为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2. 骨质疏松症研究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尤其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研究人员不仅探索了在维持骨骼健康方面细胞和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还开发出一系列新型药物,如抗破骨细胞药物和骨重建激素等,有效地减缓了骨质疏松的进展。
第三部分:展望与挑战骨科医学研究在新突破中展示出无限的潜力,然而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1. 个体化治疗的需求每个患者的骨科疾病都有其独特性,因此针对个体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实现个体化治疗,医学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患者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2. 跨学科合作的必要性骨科疾病的治疗与研究需要跨学科合作,涉及多个领域,如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等。
骨科调研报告

骨科调研报告骨科调研报告引言骨科是医学领域中研究和治疗骨骼疾病和损伤的分支学科。
近年来,骨科领域发展迅速,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骨科的发展现状及最新技术进行调研,为医学领域的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一、骨科的发展现状目前,骨科的发展向多学科融合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骨科主要关注骨骼的修复和重构,而现代骨科除了关注骨骼外,还注重和其他学科的合作,如影像学、生物力学、材料科学等。
这种融合使得骨科治疗更加精确和个体化。
另外,骨科的手术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微创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术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患者的恢复期也大大缩短。
骨科手术的成功率也随之提高。
二、最新技术及治疗手段1. 三维打印技术三维打印技术是一种将数字化模型转换为实际物体的制造技术。
在骨科领域,三维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制作个性化的假体、植骨板等器械。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适应患者的特殊情况,提高手术效果。
2. 运动康复治疗运动康复治疗在骨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特定的运动训练和物理疗法来加速康复过程,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协调性。
运动康复治疗对于骨折、关节置换等手术后的康复十分重要。
3. 神经肌肉康复技术神经肌肉康复技术是一种通过刺激周围神经和肌肉,增强肌肉活动和恢复运动功能的治疗手段。
这种治疗技术在骨科领域广泛应用于脊柱损伤、关节损伤等病症的康复治疗中,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虽然骨科领域取得了许多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骨科医生的数量仍然不足,导致患者的就医时间较长。
其次,骨科治疗费用较高,有一定的经济负担。
此外,一些骨科手术的难度较大,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四、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解决骨科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加大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增加骨科医生的数量,缩短患者的就医时间。
其次,在技术方面,鼓励和支持骨科医生参与科研和创新,推动更多的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进修骨科汇报ppt课件

进修骨科汇报
6
术后护理
术后的体位摆放 观察血循环及肢体活动度 预防压疮 功能锻炼
进修骨科汇报
体位摆放
1、站立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位;卧床休息时,向健侧卧位,患肢 垫软枕,与躯干平行。 2、支具内的患肢要处于功能位
进修骨科汇报
术后观察要点
•肢端的肿胀程度、皮温、 脉搏、肢体感觉、手指 (足趾)的活动度(肿胀及 神经损伤)、支具的松紧度 及固定位置
进修骨科汇报
预防压疮
1.勤翻身,勤擦身 2.使用预防压疮的物品,如水 垫、溃疡贴、三角垫、吸汗巾
进修骨科汇报
术后功能锻炼
功能恢复
增加血循环
消除肿胀
进修骨科汇报
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
一 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 过急
二 有肌腱损伤的,2周内禁止做会牵 拉肌腱的锻炼
三 肱骨内、外髁骨折的病人术后两 周内禁止做握掌动作
进修--护士不仅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更要有一双勤劳的手
•
没有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只有突然发现
变化的病情
•
做一名优秀的护士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
知识和专业技能,要
•
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真诚的心。
进修骨科汇报
感谢您的关注
Thank you
进修骨科汇报
省儿保骨科护理进修报告
刘方
进修骨科汇报
内容
一 概述
二 科室简介
三 专科疾病术后护理
四 个人心得
进修骨科汇报
2
滨江骨科发展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省 儿童医院、浙江省儿童保健院)前身是 1951年成立的“浙江省立妇幼保健院”, 创始人和首任院长为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厉 矞华教授。作为儿科学国家重点专科单位, 医院承担着全省儿科医疗、科研、教学、 儿童保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任务。 医院现设有滨江和湖滨两院区,核定床位 1900张,现有职工共2400人,其中正高级 职称99人,副高级职称164人
骨科康复现状与发展研究

骨科康复现状与发展研究骨科康复是指针对骨科疾病或手术后的康复治疗,通过物理治疗、功能训练、药物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骨骼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骨科康复领域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骨科康复的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一、骨科康复的现状1. 骨科康复设施的建设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各级医院纷纷建立了骨科康复中心,配备了先进的康复设施和设备,提供了良好的康复环境。
许多医院还拥有一支专业的骨科康复团队,包括康复医师、理疗师、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服务。
2. 康复治疗技术的进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骨科康复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运动治疗等手段已经成为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些新的康复技术也不断涌现,如电子康复、虚拟现实康复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3. 康复医学的发展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康复理论和方法也不断涌现。
康复医学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还包括了心理康复、社会康复等内容,注重全面提升患者的身心健康。
1. 技术的不断创新骨科康复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医疗器械和康复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创新,将为康复治疗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基于人工智能的康复机器人、电子康复产品等,将为骨科康复提供更便捷、精准的治疗方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未来的骨科康复将趋向于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跨学科合作骨科康复本身就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未来的发展将更加强调跨学科的合作。
医学、工程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将紧密合作,共同研究骨科康复领域的问题,为康复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4. 康复服务的普及化随着医疗资源的不断扩大和健康知识的普及,未来骨科康复服务将更加普及。
外二科(骨科)简介

外二科(骨科)创建于1992年,是我院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科室内分为创伤、手外科组及脊柱、关节、骨病组,年手术量近1000例,年住院病1800多人次,拥有一支业精技强的专科团队,多名技术骨干均在区内外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与区内多家医院交流合作,脊柱、关节、创伤、手外、显微外科等多项技术处于县级医院领先水平,紧追区内外前沿,近年来开展一系列新手术及新项目多达10余项,能熟练开展高难度的骨科手术,如颈椎病颈椎损伤前后路手术、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退行性腰椎疾病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翻修术,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严重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及断指断肢再植等,部分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区内二级医院先进水平,2004年率先在县内开展颈椎及胸椎前路手术,2011年在县内首次成功开展断指再植手术、人工动静脉内瘘术。
2011年5月,全国最高龄108岁的股骨颈骨折女病人在我科成功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并顺利恢复行走。
我科作为县内南河区域最大的骨科中心,担负着本地区域各类突发、特重大交通事故的急诊救治工作,成功实施了多起重大、群发创伤患者的救治工作。
在国内医学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在同等医院中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
脊柱关节外科: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脊椎骨折等手术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开展了大量胸腰椎骨折经前后路内固定术、颈椎病前路及后路手术、脊柱结核、胸椎管肿瘤手术治疗等高难度手术。
全麻下闭合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是治疗老年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特色项目。
关节损伤、骨关节疾病为研究重点,人工关节置换术为骨科特色,每年完成50多例全髋关节置换术。
对中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病、肩关节损伤等均取得满意疗效。
创伤骨科:骨折治疗经验丰富,广泛应用于各类骨折、脱位的治疗,如四肢骨折的髓内钉固定、骨外固定、微创钢板内固定、关节镜下的关节内骨折的复位固定等技术的应用,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骨科年终总结:2023年骨科科研成果实现了医患共赢

骨科年终总结:2023年骨科科研成果实现了医患共赢。
第一、科研成果丰硕在2023年,骨科专家们持续进行了不少科研探索,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严谨的实验,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工作。
通过近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意识到了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潜力。
因此,在过去一年中,我们采用3D打印的技术,制作了一些极度复杂的骨骼结构,不仅优化了临床手术方案,而且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并且减少了手术时间,最大化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另外,我们还同样关注传统手术方法的改进。
针对亚洲地区常见的髌骨不稳定病例,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供了新的手术方案。
这项技术涉及到的关节镜内置入的支架,在抢救和修复髌骨功能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患者的康复期时间也有显著减少,更加符合当下快节奏生活的需求。
此外,我们还通过在骨科领域中引进技术的方式,对临床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重点关注疾病的根本原因。
我们通过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推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上。
堪称这个领域里的一次创新性尝试。
总体上来说,在2023年里,我们的骨科专家们在不断地进行着高质量和科研探索,推出了众多深受认可的成果,并让医学界一步步的迈向了一个更加光明和美好的未来。
第二、提高医疗质量李总年初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大大促进了病人的满意度。
我们在这一理念的激励下,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技能和专业素养。
通过这一年严谨的训练及多年的经验积累,我们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通过严谨的手术流程、患者关注和环境卫生保护,在医患之间不断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让病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好的体验,社会信赖感也大大提升。
同时,我们不断鼓励患者接受早期的康复运动,这种疗法贯彻“无药可医,手法可治”的做法。
这一疗法已经被多个相关行业证明其效果,并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赞誉。
我们强调患者疾病的体验感和预期结果,发扬“态度决定一切”的裁定灵魂精神,使患者在被诊断出来的时候就能够迅速地摆脱疾病的困扰,同时强调早期的康复训练,杜绝了病情接受诊治之前就进一步加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由病区主任或负责医师承担。 • 双休日门诊:周六由长驻门诊医师和轮转门诊医师 + 病
房进修医生承担。 • 周日由病房医生 + 门诊医生负责。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科室的医疗运行:
• 主诊医师负责制 • 三级查房:教学 • 每日晨会术前质控 • 每周三术后质控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骨科的现状:
• 目前我科开展各项骨科常规技术,内容涵盖骨科各个专业领 域主流技术。
• 2014年出院人次10457人 • 2017年手术量15000余台,其中三、四类手术占60%以上 • 2017年门急诊量27万余人次 • 2014年骨科经济总量4.13亿(全院36.5亿)
• 解放路院区:创伤骨科
• 急诊: • 门诊(石膏室) • 病房 • 其他(手术室技术员)
科室的医疗运行:
急诊:二唤负责制 • 急诊日班:8小时急诊室工作制,由助理(住院、主治)
医师或进修医师承担。 • 急诊副班:24小时急诊室呼叫制,由进修医师或住院医师
承担。 • 病房副班:24小时病房值班制,由进修医师或住院医师承
科室的教育培训:
•周三上午的读书报告和讲座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科室的医疗运行:
主诊医师负责制: • 主诊医师全面负责本诊疗组的医疗工作。 • 主诊医师一般应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任职资格。 • 主诊医师由病区主任提出,科室决定。
住院医师培训要求
对常见疾病的掌握和了解:基础知识+诊治方法 规培的方式:学习+实践 参与学术活动:外科 / 骨科(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 操作技能:病例书写(本人工号)
手术和操作 出科考试:理论+操作 对学科和带教老师的评价 总结:填表+带教老师签字
骨科住院医师规培组织框架:
专业基地负责人:严世贵/潘志军
总带教老师:张桦; 秘书:方红锋/斯骋
亚专科教学助理:
创伤:
王建卫
关节:
蔡迅梓
脊柱:
张桦
肿瘤(足踝):
柳萌
运动医学:
熊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希望和要求:
浙二骨科大家庭:欢迎加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骨科历史与发展:
建科:1953年 首任主任:朱焱 现任主任:严世贵
历任主任: 朱焱、李天助、江让、袁中兴、夏贤良、 黄宗坚、杨迪生、严世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骨科的现状:
诚信守法 认真踏实 和谐健康
担。每层一位。 • 手术副班:24小时呼叫制,由进修医师或住院医师承担。 • 一唤:负责处理当天骨科急诊及病房突发、应急事件,由
主治以上医师承担。 • 二唤:指导(必要时参与并负责)当天骨科值班工作(包
括急诊、病房)。由副主任医师以上承担。
科室的医疗运行:
门诊: • 主管医师2名,由各病区轮流承担。 • 助理医师1人,由病区主任、负责医师以及主管医师以外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科研: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教部、教育部、卫 生部及省攻关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 58项
近5年获省部级二期刊文章近百篇 SCI文章数:300多篇 科研经费:3500余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先进手术设备(浙江省唯一):
术中CT
术中磁共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先进手术设备(浙江省唯一):
术中导航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先进手术设备(浙江省唯一):
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眼”模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科室的现状:行政架构
主任: 严世贵------- 全面负责 副主任:分工负责 • 陈其昕:学科建设、科研 • 潘志军:本科医师培训、进修医师、住院医师 • 陈维善:纪律、行风建设、对外交流 • 吴立东:教育、科研 • 陶惠民:临床、医疗器械、药品 • 叶招明:研究所、医学会 • 戴雪松:信息宣传、对外交流 • 顾 问:黄宗坚、杨迪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骨科的现状:学科建设
• 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 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 • 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浙江省骨科技术指导中心挂靠单位 • 浙江大学骨科研究所负责单位 • 全国骨科分会1至9届的委员单位 • 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分会成立至2013年的主委单位 • 浙江省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控组长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科室的现状:行政架构
病区主任及负责人: 关节病区:吴立东 创伤病区:潘志军、郑强 、李伟栩 脊柱病区:陈维善 、李方财 肿瘤病区:陶惠民、叶招明、林秾 门 诊:年资最高者 科秘书:方红峰、斯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科室的医疗运行:
• 滨江院区:关节(运动医学) 脊柱 肿瘤(足外)
核定床位数:352张(解放路100张 +滨江252张) 自1989年起分设专业组:
创伤骨科:100张(解放路院区) 关节外科:84张(滨江院区) 脊柱外科:84张(滨江院区) 骨肿瘤(足踝外科):84张(滨江院区) 人员结构:临床医生 110人;护理人员261人
辅助人员12人(石膏,放射,科秘,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