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戏剧
中 国古典戏剧的审美特点及其社会功能是什么

中国古典戏剧的审美特点及其社会功能是什么中国古典戏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岁月的洗礼,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重要的社会功能。
从审美特点来看,中国古典戏剧首先在表演形式上独具一格。
演员们通过唱、念、做、打等多种手段来展现角色和情节。
唱,那婉转悠扬的腔调,或高亢激昂,或低回婉转,仿佛能穿透人心,将观众带入剧情之中;念,则是清晰有力的对白,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做,即演员的身段和动作,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皆有深意;打,精彩的武打场面,动作流畅,紧张刺激。
这种综合性的表演形式,将音乐、舞蹈、文学、武术等多种艺术元素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了全方位的审美享受。
在剧情编排上,中国古典戏剧往往富有曲折性和传奇性。
故事常常包含着悲欢离合、善恶争斗,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例如《窦娥冤》中窦娥的悲惨遭遇和最终的冤情昭雪,让观众在情感上经历了巨大的起伏,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而且,古典戏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既有忠贞不渝的忠臣义士,也有阴险狡诈的奸佞小人;既有善良温柔的女性,也有英勇无畏的男子。
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在复杂的情节中相互交织,共同演绎出了一幕幕精彩的人生大戏。
在语言运用方面,古典戏剧的台词极具韵味和诗意。
它融合了诗词、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词句优美,文采斐然。
许多经典的唱词和对白,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还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如《牡丹亭》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短短两句,就将人物对美好时光的感慨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者,中国古典戏剧在舞台布置和服装道具上也极为讲究。
舞台布景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通过一桌二椅等简单的道具,就能营造出各种不同的场景。
而服装则华丽精美,色彩鲜艳,款式独特,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中国古典戏剧所具有的这些审美特点,使其在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其一,它具有娱乐功能。
在过去,人们的娱乐方式相对较少,观看戏剧成为了大众喜闻乐见的消遣活动。
中国古典戏剧

二、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 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 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 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 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 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 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 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 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 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 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 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 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 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 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 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 《西厢记》长达五本二十一折,课文节选自第四本第 三折,原题为《哭宴》,写崔母被迫许嫁后,便令张 珙入京应试,求取功名。张珙临行前,崔莺莺在十里 长亭为其送行,原题中的“哭”字非常形象,道出了 女主人公异常痛苦的心境,正所谓“离愁别恨”。崔 张分别的痛苦是崔母一手造成的,她 认为女儿是名门 闺秀,张生只是一介布衣,因此门不当户不对,故而 在崔张爱情既成事实之时,还要强迫张珙进京应试为 官,否则不准完婚。崔张就是在象征封建势力的崔母 的逼迫下才被迫分离,选文以“长亭送别”为题,虽 然委婉文雅,但过于大众化,远不及原题那个“哭” 字更令人伤感。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 在世界剧坛上中国古典戏剧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四种基本形式。
元代杂剧◆ 元杂剧: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戏曲形式,它有自身的的特点和较严格的体制 ,并形成了韵散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 杂剧的结构形式通常是 一本四折◆ ,之之外可以加 楔子◆ 。
四折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 剧本由 曲词◆ 、 宾白◆ 、 科介◆ 三部分组成。
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舞台指示。
◆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 、 、 、 四类。
元杂剧——严格的体制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 《窦娥冤》为“末本”还是“旦本”?● 旦本宫调● 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zh ǐ)、羽、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曲调。
元曲散曲 杂剧 套曲 唱 (散曲+“科”+“白”)(一宫调数曲子)●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曲牌●曲牌是曲调的名称,规定曲的格式、字数、平仄等。
●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什么意思?●表示这一折自曲牌【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宫调。
介绍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介绍中国四大古典戏剧《西厢记》、《牡丹亭》、《窦娥冤》、《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
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作者汤祖显。
它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社会“末世”思想、文化专制。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
近代戏剧家欧阳予倩对《桃花扇》情有独钟,曾分别在话剧、京剧、电影等领域涉猎过这一题材。
剧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复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为主线,揭露了魏忠贤的亲信阮大铖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不从而撞头欲自尽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一、“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西厢记》(上)。
1、唐代元稹《会真记》(《莺莺传》)乃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的蓝本,《会真记》又起源于元稹与崔小迎的爱情故事。
沁园(东汉汉明帝刘庄为其五女刘致建造的园林,现在河南省博爱县太行博竹苑内)景区的东北角,原是沁水公主的烟粉作坊,前边有一片斑竹林,当地人叫做竹马林。
据说唐朝晚期,大诗人元稹,出生在河内县清化镇的赵后村,赵后村的邻村是崔庄村,崔庄里有一女崔小迎,两人从小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元稹八岁时父亲逝世,小迎一家更把他当亲人看待。
中国传统民间戏剧

中国传统民间戏剧中国传统民间戏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这些戏剧形式包括北京京剧、黄梅戏、评剧、川剧等,它们通过音乐、表演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传承了中国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一、起源与演变中国传统民间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和明代。
它们起初是作为民间娱乐形式存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风格。
这些戏剧作品受到了历史事件、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的影响,逐渐演变为丰富多样的戏剧形式。
二、京剧——中国古典戏曲代表京剧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它起源于北京,形成于19世纪。
京剧融合了音乐、武术、舞蹈和戏剧等元素,以其高亢激情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闻名。
京剧的表演形式着重于角色扮演和舞台效果,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装,通过面部化妆和动作来诠释剧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代表,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黄梅戏——江南民间戏剧黄梅戏起源于中国的江南地区,以其缠绵悱恻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风格而闻名。
黄梅戏的演员以女性为主,她们通过纤细柔美的舞姿和婉转悠扬的歌唱来表达情感。
黄梅戏的表演形式注重细节和姿态的变化,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诠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四、评剧——北方曲种代表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戏剧形式,它起源于清代。
评剧以其悦耳动听的唱腔和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评剧的演员们通过快速的台词和生动的动作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评剧在演出中广泛引用了社会百姓的生活经验和幽默思维,以讽刺和讽刺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
五、川剧——中国西南戏曲代表川剧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传统戏剧形式,以其激情四溢的唱腔和高亢激昂的表演风格而闻名。
川剧的演员们以奇特的脸谱和华丽的戏装为特色,他们通过奇特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演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川剧的剧情多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社会热点为题材,通过音乐和表演来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戏曲是指具有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的剧种,其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戏曲的演员通常扮演各种角色,通过唱腔、念白、表演和武打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著名的戏曲剧种有京剧、豫剧、越剧等。
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它起源于北京,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京剧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华丽的服饰和严格的表演规范而闻名于世。
杂剧是古代的民间戏剧形式,它以其俏皮幽默的表演风格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杂剧通常通过小品、滑稽戏等形式来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其表演形式灵活多样,具有很高的娱乐性。
杂剧最为著名的剧种是评剧,它起源于北方的民间演艺形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专业的表演形式。
评剧的表演形式注重唱腔和念白的技巧,剧情常以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为背景。
传统话剧是指以对话为主要表达形式的古典戏剧,它起源于明代。
传统话剧的对白以文言文为主,辅以白话,讲究语言的表达和艺术的修辞。
传统话剧的故事情节常以历史事件和传说为蓝本,扣人心弦的剧情和精彩的对白使其深受观众喜爱。
著名的传统话剧作品有《国士无双斯佳丽》、《红楼梦演义》等。
传统舞蹈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达形式的古典戏剧,它结合了音乐、舞蹈、戏曲和传统文化的元素。
传统舞蹈剧的动作舞蹈优美而独特,讲究形体的协调和舞姿的表达。
著名的传统舞蹈剧作品有《白蛇传》、《牡丹亭》等。
中国古典戏剧在演出形式上非常注重舞台的布置和服饰的造型。
舞台常常采用传统的器物和布景,服饰则追求古朴和华丽的效果。
演员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训练,具备了扎实的演技和专业的技能。
他们通过表演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并向观众传达思想和情感。
古典戏剧的音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唱腔和乐器演奏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中国古典戏剧深受观众喜爱,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戏剧,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的风俗和思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古典戏剧在现代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传承,它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中国古典戏剧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在中国古代,戏剧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宗教祭祀、庆典活动、宫廷娱乐以及民间传统等。
以下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概述:1.京剧: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目体系。
京剧的特点是咬字清晰、唱腔高亢、动作夸张,注重身段、嗓音和面部表情的协调。
京剧的剧本多为历史故事,以明清宫廷剧为主,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昆曲:昆曲是中国戏曲的重要传统剧种,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起源于苏州,特点是声腔咏唱、细腻委婉,既有唱腔,又有舞蹈、表演和音乐伴奏。
昆曲剧本多为古代文学作品,如《牡丹亭》、《窦娥冤》等。
3.评剧:评剧又称曲艺、河北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评剧以说唱为主,主要表演形式是念白和唱腔的结合,音乐伴奏主要由京胡、二胡和板等乐器组成。
评剧剧本多为历史故事、传说和小说改编,如《赵氏孤儿》、《打金枝》等。
4.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湖北地区的著名剧种,以歌咏为主,以柳琴等多种乐器伴奏。
黄梅戏以婉约柔和的唱腔、细腻婉转的表演和大型舞蹈场面著称。
黄梅戏的剧本多为民间故事、爱情传说和历史戏剧,如《霸王别姬》、《凤求凰》等。
5.豫剧:豫剧是中国河南地区的主要剧种,起源于豫北地区,以唱腔为主,由音调独特的河南说白演变而来。
豫剧的特点是声情并茂,激情四溢,更勇于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民疾苦。
豫剧的剧本多为故事剧、人物剧和历史传说,如《狄青》、《王佐之才》等。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戏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发展,不仅培育了丰富多样的剧种和剧目,而且塑造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形态。
这些古典戏剧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世界戏剧园林中的奇葩——中国古典戏曲 PPT课件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 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 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 “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 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 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 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 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 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 个性。
【滚绣球】曲的格式通常为十一句, 前四句与后四句句法相同,清代李玉 《北词广正谱》说是分前后两节,后 一节实是将前一节重做一遍,所以叫 “滚绣球”。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滚绣球】曲的第九第十句一般都要对 仗,本曲对得自然、浑成,不雕琢,不 斧凿。因为临近曲尾,在文意上要结束 全曲所表达的情绪,“何为地”“枉做 天”正是把悲愤情绪推到了顶端。
中国古代十大喜剧
《墙头马上》元 白 朴 《救风尘》 元 关汉卿 《看钱奴》 元 郑廷玉 《绿牡丹》 明 吴 炳 《李逵负荆》元 康进之 《玉簪记》 明 高 濂 《西厢记》 元 王实甫 《中山狼》 明 康 海 《幽闺记》 元 施君美 《风筝误》 清 李 渔
《《湖《《失《刘南越街花 刘牡评黄京海豫昆亭花剧木 巧剧丹剧梅砍剧·曲空鼓兰 儿亭戏樵城戏》 》》》 《计《·红斩天楼马仙谡梦配》》》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 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 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化用柳永《诉衷情》词句:未 饮先如醉。一字之易,语意更 为沉重。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 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 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 何迟?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 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 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 何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戏曲是以表演为中心,以唱、 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 乐、舞蹈、美术、武术和杂技为一体的 综合舞台艺术。 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 明珠。 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 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代戏曲
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其 形式包括元杂剧、元散 曲、和明清传奇。
马致远 散曲《天净沙· 秋思》
杂剧《宫秋》
白 朴 杂剧《墙头马上》
《梧桐雨》
郑光祖 杂剧《倩女离魂》
《王粲登楼》
1、元杂剧——结构
元杂剧一般一本四折(类似于现代戏剧的 “幕”)(也有由五折构成) 有的还有“楔子”,一般置于第一幕之前, 类似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 物 ;有时也置于两折之间,具有过场戏的性 质。
老生,中老年 人物,因戴胡须, 又称须生。
小生,青年 人物,不挂胡须, 分文小生、武小 生。
旦行,扮演女性 角色的一种行当。 可分为正旦、花 旦、武旦、老旦、 彩旦等。
正旦,主要扮 演娴静庄重的青 年、中年妇女。 因常穿青素褶子, 故又名青衣。
花旦,多扮 演性格明快或 活泼放荡的青 年女性。表演 常带喜剧色彩。
武旦,扮演 擅长武艺的女 性,按扮演人 物的身份和技 术特点,又分 刀马旦和武旦 两种类型。
老旦,老年 妇女。
彩旦,又 叫“丑旦”、“丑 婆子”,扮演滑稽 或奸刁的女性人物。 表演富于喜剧、闹 剧色彩,实属女丑, 故常由丑行兼扮。
净行,俗称花 脸,又叫花面, 面部化装用脸谱, 一般都是扮演性 格、品质或相貌 上有特异的男性 角色。
丑行,扮演喜 剧角色,由于 在鼻梁上抹一 小块白粉,又 叫小花脸、三 花脸。包括文 丑、武丑。
文丑,除武 夫外各种丑角均由文 丑扮演。
武丑,扮演机 警幽默、武艺高超 的人物。
3、元杂剧——构成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叫曲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 (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 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 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武打和舞蹈。 如“做哭科”“做笑科”等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 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 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 话。
2、元杂剧——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此外还有以剧中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孛 (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 (官员)、徕儿(小厮)。 如驾(皇帝)、 洁郎(和尚)等。
生行,扮演男性角 色的一种行当,其 中包括老生、小生 (文小生、武小 生)。
元
散曲 元曲 杂剧
曲
唱
小令 (一宫调一曲子) 套曲 (一宫调数曲子)
唱+演 (散曲+“科”+“白”)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 《拜月亭》 白 朴 《墙头马上》 王实甫 《西厢记》 郑光祖 《倩女离魂》
关汉卿 《窦娥冤》 马致远 《汉宫秋》 白 朴 《梧桐雨》 纪君祥《赵氏孤儿》
关汉卿
四大家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