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形象概括鉴赏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形象分析及重要词语含义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形象分析及重要词语含义考点明晰本考点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一考点每年在不同试卷中会有不同程度的考查。
一般地说,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理解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高考考查的“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概括力,或显示事物差异,或感情倾向特别强烈。
有的词语与全文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有特殊用法的词语。
如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词语。
(4)具有特殊指代意义的词语。
如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
(5)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词语。
如在特定语境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叠词等词语。
解题模板1.审清题干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说明”“赏析”“简析”等提示动词和“含意”“词语”“内涵”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解题思路(1)“三看”巧解文中词语。
一看词语本身:看其词性,看其自身意义,看其有无修辞,看短语组成。
二看上下语境: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三看动态语境:看词语因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而产生的临时新义,看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2)“四联"透析句子词语。
一联: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内容,联系词语的上下语境,在句中解词,词不离句。
二联:联系散文标题和主题,联系作者的情感倾向揣测词语含义。
三联: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写作意图等。
四联:联系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
3.规范答题理解词语含义=手法十内容(词语意思,词语所写内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
高考语文检测(四十四)“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专项强化练含答案

检测(四十四)“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专项强化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高雄素描许知远①从下午到傍晚,高雄一直在下雨,码头边的大风不断把手中的雨伞吹翻了面。
在旗津岛上,我在天后庙中躲雨,在一家叫鸭脚的海鲜店里吃螃蟹,老板祖籍江苏,他的父亲是1949年跟随国民党来台的老兵。
“能统一,”他听说我来自北京后说,“柏林墙两边能统一,海峡两岸为什么不行?”②也是在风雨中,我来到鼓山上游览“打狗”英国领事馆。
“打狗”是原住民的发音,英国人将之拼写成“Takow”,汉字则成了“打狗”。
那是个满是农业气息的台湾,北部的基隆被称作“鸡笼”。
当日本人入侵之后,“Takow”变成了高雄——“Takow”的发音与日文中“高大”“雄伟”的发音近似。
③“打狗”英国领事馆,是台湾卷入英国人争夺海上霸权的遗产。
我坐在露天平台的阳伞下,看着雨打院子里的海棠树叶,红楼旁的一面米字旗,被雨淋湿垂落在那里——帝国的年代早已退却。
④才过下午5点,天已近乎全黑。
狭长的高雄港,静谧祥和,对岸有集装箱的吊臂、亮着灯光的高楼以及观光的摩天轮。
往来于旗津岛和高雄码头间的渡轮内灯光通明,在墨蓝色的海面,它像是个巨型的灯笼,悠然地漂过洋面。
我忘记了,是谁唱过一首《港都夜雨》。
⑤在高雄的捷运站(地铁站)里,我碰到了一个热心的年轻人。
我们正在找高雄县体育馆那一站。
“是在凤山站下,你们是去看林怀民的演出吧,我也去。
”他头发短短的,脸圆圆的,上面青春痘的痕迹尚未褪尽,鼻梁上架一副黑色窄边眼镜,一脸学生的稚气。
⑥在车厢里,他坐在我们对面。
得知我们来自北京后,他的谈兴变得浓烈。
他今年25岁,刚刚从东沙岛服兵役归来,之前他在台北阳明山上的文化大学学习中国古典文学。
而现在,他正准备公务员的考试,他想当一名消防队员。
⑦“我喜欢苏东坡,”他说,“他写诗、旅行、喝酒,还修缮了西湖,活得真是潇洒。
”5年前,他去过江南的苏州与杭州,喜欢那里的小桥、流水和房屋上翘的飞檐,他也发现,上海很现代,比台北的楼更高,灯光更明亮,更富现代气息。
考点突破八:鉴赏形象意象(教师版)-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全国通用)

22年高考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八:鉴赏形象(意象)一、必备知识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
高考散文对形象的考查,一般从两方面设题,一是赏析形象的特点,一是赏析形象的作用,命题者往往又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命题。
考查的内容通常有以下三点:①概括形象的特点;②鉴赏刻画形象的手法;③评价形象塑造的意义。
(一)人物形象散文很少象小说那样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在一睦与人或叙事散文中,一般还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要特别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角度把握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从而去赏析人物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要求根据题目引导语的要求或暗示,到原文中去理清思路和作者的意图,体会散文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再经过分析达到理性的判断。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的人物形象那样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形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洁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鉴赏人物形象就可以通过一些片断、局部来“窥斑见豹”。
(二)事物形象在散文中尤其是写景状物散文中,作者表达情感、哲思总是借助一定的事物、景物形象。
高考考散文鉴赏一般会把它们作为考查重点,考查角度有两个:一是物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或物象包含的情感,二是物象在文中尤其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对于这类试题,一定要把握住下面两点。
1.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
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为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
事实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
通过开形分析分析出内在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2.仔细品读文本,提炼所言之志。
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依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
散文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

散文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发表时间:2020-09-02T03:44:34.110Z 来源:《教育学》2020年9月总第226期作者:杨晓芳[导读] 所以散文中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也可以有多种中心人物,而人物本身往往是真实的。
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高级中学716100摘要: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地位之重、难度之大是其他文体不可比拟的。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又是学习散文的重中之重,圈点阅读是应对高考的有效方法,本文从四个方面予以解读,帮助学生快速领悟人物形象,提高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
关键词:圈点阅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一、散文与小说的人物不同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与其他艺术体裁,包括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方针方法上都具有艺术性,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社会意义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为表达散文主旨服务的,作者借助人物形象表达某种情感。
所以散文中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也可以有多种中心人物,而人物本身往往是真实的。
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作用的前提——圈点阅读圈点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细读圈划出正面描写的能够点明人物形象特点的形容词。
涉及人物形象的形容词,一般集中在人物眼睛、衣着、语言、形体等,例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的刻画描写。
二是侧面描写的文字。
侧面描写往往借助外部环境、周围人的评价议论,例如英雄人物出场前,《水浒传》英雄好汉的出场,都有其他官兵或者无赖的衬托。
三是描写人物的重点段落。
描写人物的重点段落,大部分集中在主要人物第一次出场时,散文矛盾冲突的尖锐时候。
四是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
作者对文中人物评价、议论一般集中在文章开头或结尾,例如《史记》,每篇结尾处都有太史公曰:“…”,把握住这几个原则,更容易突破文章主题。
三、散文中人物的作用散文中人物的作用要考虑一下三个方面:对表现主旨的作用;寄托情感的作用;衬托对比。
[样题示例一]要求圈划出正面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和作者抒情议论的句子。
2025散文阅读——分析形象特点及其作用

• 我很不喜人类之中有所谓战争,然于异国中古时的骑士与城堡则常起一 种浪漫的怀想,至于此垒乱石以为城,我却嫌太草率了,虽是避难也不应如 此,并且,我看你们这地方山势险恶,民风一定剽悍,令我悲哀之至。不, 这实在是一个山间的桃源,我想桃源避秦人既然娶妻生子,总不免也会有些 小小的不幸。说人生有什么巨大的悲恸大概是戏剧家的夸张,只是永远被一 些小小的不幸缠绕得苦,然而我的意思是说天上未必胜过人间,我且再指点 那岩后的山坡与你看呵,白杨多悲风,但见丘与坟,而它们一个个都绿得那 样沉默。
二、掌握解题通法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两结合”
文章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主题、
两结合
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因此,要准确概括分析
时代背景
形象特点,还需结合主题和时代背景。
考点解读
人物形象的作用
(1)结构上:线索、伏笔、铺垫、照应等; (2)内容上:深化主旨、寄托情感等。
考点解读
物象的特点及作用
• 再答准题目
文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怎样思想性格的形象?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解析:
教考衔接
•教考衔接 【选必中第二单元《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结合文本,分析刘和珍形象特点?
• 【参考答案】
教考衔接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三§2: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 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四十三岁时,我病了,1958年春季,到青岛休养。青岛花木很多,正阳 关路的紫薇,紫荆关路的木槿,尤为壮观,但我无心观赏。经过夏天洗海 水浴,吹海风,我的病轻了一些,到了秋末冬初,才细心观察了一下病房 小院的景色。这原是什么阔人的别墅,一座三层的小楼,楼下是小花园。 花园无人收拾,花卉与野草同生。东墙下面,有几株很大的无花果,也因 为无人修剪,枝杈倾斜在地上。
高考散文复习(5)——概括形象特点,分析物象作用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课时作业
“风骨高洁”;由第 6 段中“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 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 可 概括出竹子的“清简”等,要一一从文本中筛选并概括,还要 尽量答全面。
答案 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 争先向上等。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课时作业
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 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 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 优雅。” 可概括出竹子的从容优雅;可从扭曲的竹子奋力向上 的细节中得出竹子的“坚韧忍耐”;由第 5 段“竹子在我眼中 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可概括出竹子的“孤高兀傲”;由 第 5 段中“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 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可概括出竹子的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课时作业
(一)解题角度 思考角度
[解题建模] 具体阐释
1.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特 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
点
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
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 2.从描写中概括分析特点 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
可以提炼出形象的特点。
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 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 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 特点
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写人 叙事散文)和景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本部分就从形象特 点概括分析、物象作用分析两大方面进行复习,意在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复习鉴赏现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素材

鉴赏现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散文中人物形象的常见刻画方法;2、学会鉴赏现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II。
【考纲要求】考塑造形象是小说的主要任务II。
生在鉴赏散文时应当重视人物鉴赏II。
这也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不断强化的一个重要考点和考查方向II。
此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准确理解、评价和感悟能力II,其基本要点有:根据作品的内容II,分析归纳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等特点;根据人物形象去理解作者的态度和作品的主旨;对人物形象作出赏析性的评价、启示性的联想等II。
《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II。
”鉴赏评价是阅读最高层级的能力II。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情感的生活图景II,它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II,主要指人物形象II,有时也包括物象II,如对文中出现的动物、植物的形象的鉴赏II。
在实际考查时II,可单独考查”,也可与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结合起来II。
从试题内容看II,命题的材料主要是现当代具有较浓人文色彩的散文II,也有少量小说II。
从题型看II,通常是以简答题形式出现II。
一、人物形象散文很少象小说那样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II,但在摹写人或叙事散文中II,一般还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高明的作者II,往往是“不动声色”地将自己对人物的评价隐藏于人物描写之中II,既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II,又使作品极具韵味II。
要特别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角度把握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II,从而去赏析人物的形象美和精神美II。
要求根据题目引导语的要求或暗示II,到原文中去理清思路和作者的意图II,体会散文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再经过分析达到理性的判断“。
从而去挖掘作品思想内容:历史、哲学、审美、民族心理、人文精神;探讨作品中蕴涵的第1页/共8页民族心理||。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的人物形象那样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形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文学类阅读-赏析散文形象,分析物象作用象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 月或者五月分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 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 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 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 你的亲孙女。
⑨水缸是父亲背了一袋地瓜干,去很远的集市上换来的。那时的父亲 正值身强力壮,一口气把水缸背回家,放在厨房。一桶一桶清粼粼的水,就 这样哗哗地倒进水缸,一口一口的人,就这样出现在低墙矮屋的庄稼院里。
⑩到老,父亲也没能赶上自来水。有时我会在宁静的夜里听见哗哗的 水响,仿佛来自远山,仿佛来自一条清澈的小溪,仿佛是大地深处一条血脉 奔涌的时光暗河,一直流进苍老的水缸里。
考查角度二 分析物象作用 [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乡野诗韵 ①水缸待在锅沿旁,水缸里不断清水。那些清粼粼的水,是活泛日子的 水,是从遥远的雪山蜿蜒千里万里,从大地的深层输送到村庄地下的水。 ②水源是一口老井,老井的青石板上爬满青苔。唯独站人的地方,踏出 两个浅浅的石窝子。村里人汲水,必要俯下身来,低下头来,如同感恩这天 地之水,以澄明,以无私,以源源不绝的爱,哺育着温暖的村庄。
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
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思维流程
检索文中有关老祖母的语言、动作描写文字和叙述、议论文字,并进
行加工提炼,从不同角度概括分析老祖母的形象特点。
事件 角度
描写 角度
抒情议 论角度
“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 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 表现了老祖母的慈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 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 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 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 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 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 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 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 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 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 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 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 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 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 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 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 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 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 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 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 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 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 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 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 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2019高考散文形象 概括鉴赏
两大题型
散文是以抒情为宗旨的,但散文抒情多数不是直接抒 发的,而是借助一定的形象来进行,或是触景生情, 或是托物言志,或是写人怀思等。 阅读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进而 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高考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景 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 重点考查两大题型:形象特点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 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天津高考)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广东高考)结合文意,分析“我”骑马后所认识到的
“马性”。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简要分析×××的形象特点。
(2)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
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 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 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 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 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 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 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 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 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 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 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 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 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二)物象特点概括分析“3步骤”
[应考体验]
[题目](北京高考)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梅花怎样的品 质与格调?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 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 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 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 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 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 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 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 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 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 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 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 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 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 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 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 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 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 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 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 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 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 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
特别提示: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分为两种具体的题型:
- (1)概括型题目:归纳人物特点; - (2)分析型题目: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人物形象及作用。
①概括型:直接回答人物的思想性格方面的特点即可。 ②分析型:应结合文本材料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可 用“概括+分析”式或“分析+概括”式。
[解题方略]
[解题方略]
(一)熟知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 “3角度”
1.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特点
- 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从情节入手是相同的
2.从描写中概括分析特点
- 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
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特点
- 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 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