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综合防灭火技术应用浅析
煤矿火灾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煤矿火灾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煤矿火灾是一种严重威胁矿工生命安全和煤矿资源开发的灾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火灾,研究和应用高效的防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煤矿火灾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一、火灾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煤矿火灾的预警技术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现代化火灾预警系统通过多种传感器的组合,实时监测煤矿内部环境参数的变化,利用智能算法分析得出预警结果。
同时,火灾预警系统通过与煤矿通讯网相连,将预警信号传输至远程监测中心,实现远程监控与控制。
这种智能化火灾预警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煤矿火灾的预警精度和反应速度,有效减少了煤矿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煤矿火灾防护设备的研究与应用煤矿火灾防护设备是防控煤矿火灾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煤矿火灾防护设备要能够有效地隔绝火源和燃料,避免火势向煤矿扩散;另一方面,防护设备也需要提供逃生通道和紧急救援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多种新型的火灾防护设备,如防火门、防火墙、防烟面罩等。
这些设备在煤矿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矿工的生命安全和逃生能力。
三、火灾应急救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火灾发生时,迅速的应急救援是保护矿工生命安全的关键。
火灾应急救援技术的研究不仅包括应急通讯、应急疏散等基础技术,还包括灭火、排烟等防灾技术。
研究人员通过在煤矿中设置应急疏散路线、应急通讯系统等手段,提升了矿工应急撤离的速度和安全性。
同时,应急灭火和排烟技术的研究也为有效控制火灾的蔓延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火灾事故模拟与预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火灾事故模拟与预测技术,可以预测煤矿火灾的危险程度和蔓延速度,为火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人员通过建立煤矿火灾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模拟分析火灾发展过程,并通过模拟结果预测火灾的蔓延路径和面积。
这项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指导防灭火行动,并减少火灾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煤矿火灾的发生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综合防灭火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

综合防灭火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邓声炜(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矿山救护队,昭通657200)接要:大水溪煤矿1505综采工作面及采空区发生自燃发火,严重制约矿井安全生产。
通过强力注水、封闭火区,并对火区治理效 果和火区灾情进行分析,依靠科技进步,采取锁风侦察、缩封火区、灌注液态二氧化碳、启封工作面、回撤设备和永久封闭火区,重新开 切眼布置工作面等综合防灭火技术,有效控制并治理了煤炭自燃火灾,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关键词:综合;防灭火;技术;应用0引言煤炭自燃发火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煤层或者采空区 一旦发生自燃,不仅在治理上非常困难,影响安全生产,而且,还会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熏人,引发瓦斯、煤尘爆炸和窒 息等恶性事故,给职工的生命和企业的财产造成重大损 失。
因此,综合防灭火技术能有效治理矿井自燃火灾,能有 效提升开采自燃煤层或矿区范围内有自燃煤层煤矿的安 全救援保障能力,对防治矿井火灾非常重要。
本文介绍镇 雄县大水溪煤矿采用综合防灭火技术治理1505综采工作 面及采空区自然火灾的情况。
1概况1.1矿井及工作面概况镇雄县大水溪煤矿位于镇雄县城以西,直线距离约 20k m,行政区划属镇雄县五德镇阳平村,为镇雄县煤炭资 源整合独立保留矿井,证照齐全。
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 3.0万t/a,机械化改造工程完成后拟核定能力为30万t/a。
矿区面积0.7232 k m2,预留批复面积1.52 k m2,许可开采 C5'、C6a煤层,现开采C5•煤层,瓦斯等级鉴定为瓦斯矿井。
2012年5月,经云南省煤矿安全计量监测站检验,C5'煤自 燃倾向性为芋类,属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1505综采工作面系大水溪煤矿机械化改造首采面,位于矿井中部。
北距矿区边界20m;南靠15采区回风上 山;上为1503已采面,煤柱宽为20m;下为1507工作面 (未形成)。
工作面走向长600m、斜长100m,煤层平均厚度 4.2m,可采储量33万吨。
煤矿综采工作面防灭火技术探讨

煤矿综采工作面防灭火技术探讨摘要:随着日益广泛开展综采工作,逐渐提高煤炭开采效率,使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但也造成煤矿火灾事故发生的较为频繁,对相关人员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对于正常推进采煤工作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本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综采工作面的主要防灭火技术进行了介绍,较深入地分析了其技术原理、工艺及应用中的注意要点等相关内容,为提高综采工作面防灭火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防灭火技术;煤矿综采;应用效果1. 前言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工业原料,与国家经济命脉具有较为紧密的关系,有利支持基础建设并提供重要动力,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我国近年来煤炭开采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综采设备明显提高了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了综采效率。
但在综采工作中难免发生一些火灾事故,严重威胁综采工作面安全生产操作人员安全。
发生火灾事故也增大了国家的经济损失,所以,应深入研究综采工作面防灭火技术。
煤矿综采工作面防灭火工作的主要作用是确保有序推进煤炭开采工作,为相关人员安全提供重要保障,使煤矿综采工作在根本上有效避免发生各类火灾事故。
2. 煤自燃的基本原理、产生的主要危害及主要影响因素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煤矿发生的火灾事故是由煤的自燃而引发。
煤堆中的煤接触空气后将产生氧化反应,同时将一定的热量进行释放。
煤产生氧化反应后,使煤堆逐渐升高温度。
煤升高温度后,又使煤加速发生氧化反应。
进而使煤堆的温度逐渐升高。
当温度比煤的自燃点远远超出时,将产生自燃现象。
煤的自燃是通风不好热量积累,外层煤的热量能够得到散发,所以煤的自燃都是从内开始,逐渐向外扩展。
处于破碎状态的煤存在一定的自燃倾向,在供氧持续情况下氧化而形成的大量热量远高于散失的一些热量,使破碎煤体的积热迅速升高到燃点而产生自燃现象。
煤炭自燃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及硫化氢等,在开采煤炭中严重情况将引发粉尘、瓦斯等爆炸事故灾害,造成相关人员发生中毒窒息情况,导致伤亡人员及经济损失此程度较大。
煤矿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技术分析

煤矿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技术分析摘要:在煤矿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煤矿作业实践中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矿井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必须对防灭火技术进行研究,从根本上真正地解决煤矿火灾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降低煤矿企业的人员和经济损失。
现阶段煤矿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技术仍然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煤矿;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技术1煤矿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及特点1.1内因在煤矿的开采生产的时候发生了煤炭自燃情况便是内因,如果井下的空气流通不顺畅,使矿井里面的温度逐渐升高,重要的是无法使其降温,由于煤炭自燃的临界点非常低,煤炭一旦到了自燃的度数,便会出现自己燃烧的情况,如果无法很快的灭火,就能够让煤炭燃烧的面积越来越大,最后变成特别严重的火灾现场。
在进行煤矿生产时,在矿井中瓦斯气体集中的地方也是煤炭自然引起矿井发生爆炸的地方,煤矿和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要引起高度注意这种情况的发生。
1.2外因由于煤矿工作人员进行生产时操作出现失误导致就是外因,因违规生产,或是机械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使井下出现了火灾。
在井下作业的时候有人抽烟、取用明火、机械事故出现的火星致使瓦斯燃烧,产生了爆炸。
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应该避免出现明火,这个问题必须要引起相关单位及人员的高度重视,开展培训相应的知识,井下的全部工作人员一定严格按规定步骤进行作业,火灾不仅仅伤害了工人的人身安全,还让企业出现巨大的损失,一定要依照相应的应急方案处理,以免事故更严重。
1.3特点在煤矿中出现的的火灾,一般是发生在离矿井井口处很近或者在矿井里面的采煤层,可以把它归纳在不可控类燃烧。
煤矿火灾的出现必定有三个因素存在,就是空气、可燃物和火源。
与其他的火灾现场比较来说,煤矿发生火灾有两个特点:第一,矿井下空气无法很好的流通,矿下如果发生火灾,选择风路和风的大小会左右火势的大小。
第二,由于在矿下必须窄小的环境里,矿下形成火灾之后极易很快的由小转入大,相对于损失也越来越重。
煤矿防灭火技术探讨

煤矿防灭火技术探讨近年来,煤矿防灭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由于煤矿火灾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提高煤矿防灭火技术水平对于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的持续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当前煤矿防灭火技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1. 煤矿防灭火技术现状目前,煤矿防灭火技术主要包括火灾预防、火灾监测、火灾报警和灭火救援等方面。
通过对矿井内火源的分析和管控,可以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
同时,应用高精度的温度、烟雾等传感器技术,可以及时监测到火灾迹象。
一旦发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将能够迅速发出警示并通知救援人员。
此外,灭火器材和救援装备的不断更新也提升了灭火救援的效率。
然而,当前煤矿防灭火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火灾预防措施过于依赖人工经验,缺乏科学性和智能化;火灾监测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还有待提高;灭火救援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仍有瓶颈。
2. 煤矿防灭火技术的问题与挑战在煤矿防灭火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煤矿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灰尘、浓烟等因素会干扰火灾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增加了技术难度。
其次,煤矿的空间结构复杂,导致传感器的布置和故障排查困难。
此外,煤矿防灭火技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投资的要求高,因此经济可行性也是一个问题。
3. 煤矿防灭火技术的发展方向面对煤矿防灭火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有必要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和防火救援效率。
一方面,我们可以加强对火灾的预测和预警研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精确分析煤矿火灾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防控工作。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大力推进煤矿防灭火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利用机器人、无人机等先进技术代替部分人力工作,提高灭火救援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和人员培训也是煤矿防灭火技术发展的关键。
通过加大对矿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有利于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浅谈综放工作面防灭火设计及技术应用

浅谈综放工作面防灭火设计及技术应用1. 引言1.1 综放工作面防灭火设计意义综放工作面是煤矿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防灭火设计意义重大。
综放工作面是煤矿生产中煤炭开采具体地点,煤矿生产活动中的火灾风险较高,如果发生火灾会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对综放工作面进行防灭火设计可以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
综放工作面防灭火设计意义在于确保矿工工作环境的安全。
矿工在综放工作面进行作业时,往往面临着煤尘爆炸、瓦斯爆炸等危险,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科学的防灭火设计,可以有效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并提升矿工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综放工作面防灭火设计意义还在于保护煤炭资源和环境。
煤炭是重要的能源资源,而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火灾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通过有效的防灭火设计,可以减少火灾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开采煤炭资源的目标。
综放工作面防灭火设计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矿井安全生产和人员安全,更涉及到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 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技术应用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技术应用是指利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对地下采煤环境进行设计和改造,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和扩散。
在煤矿生产中,火灾是一种常见的安全事故,给人员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对综放工作面进行防灭火设计至关重要。
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技术应用包括了火灾监测系统的安装和运行,煤矿通风系统的调节和改善,火灾自动灭火系统的使用等一系列技术手段。
通过火灾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火灾源的情况,及时发现并报警,减少火灾对矿工的危害。
煤矿通风系统的改善可以保证矿井内空气流通畅通,减少氧气浓度,降低火灾爆炸的可能性。
而火灾自动灭火系统则可以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启动,迅速扑灭火灾,避免火势蔓延。
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技术应用的进步和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火灾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矿井综合防灭火技术在煤自燃火灾中的应用

矿井综合防灭火技术在煤自燃火灾中的应用我国煤炭自燃火灾十分严重, 在开采煤层中, 大约有50%的矿井存在自然发火危险。
据统计, 我国煤矿自燃火灾约占矿井火灾的70%, 一些自然发火严重的矿区, 如兖州、抚顺、鹤岗、窑街、义马、淮南、六枝等, 其自然发火占矿井火灾次数的90%以上。
而煤层自燃火灾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不仅要求矿井有合理的开拓系统和开采方法、合理的矿井、采区和工作面通风系统, 可靠的专项防治措施和管理制度, 还必须掌握相应的防灭火技术, 具有完善的防灭火系统及装备。
1井下常用的防灭火技术目前煤矿井下常用的防灭火技术主要有: 堵漏、均压、惰气、惰泡、三相泡沫、阻化剂、雾化阻化剂、惰化阻化剂、用水灭火、灌浆、胶体防灭火技术等, 这些技术按其主要作用和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几类:主要目的是: 减少或杜绝松散煤体氧气的供给。
技术手段有: 水泥喷浆;泡沫喷涂;纳米改性弹性体材料涂抹;均压。
水泥喷浆工作量大, 回弹多, 抗动压性差, 堵漏效果不十分理想;泡沫堵漏性能好, 抗动压性好, 但其成本较高, 高温时分解,释放出有害气体;纳米改性弹性体材料具有气密性好、伸长率大等性能, 可刮、涂、抹在煤岩体、木材及闭墙漏风处, 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 可依据施工需要调整固化时间, 固化后表面形成弹性体。
闭区均压可减少向封闭区域内的漏风, 开区均压则可降低采空区周边的压差, 减少向采空区浮煤漏风, 从而降低自燃危险程度, 但关于已经或曾经发生过自燃的火区, 仅依靠均压达到完全杜绝漏风, 防止自燃的目的是不现实的。
主要目的是: 降低火区O2浓度, 窒息火区。
技术手段有: 注入N2和CO2等惰性气体;惰气泡沫;三相泡沫。
惰气和泡沫可充满整个空间, 既能迅速窒息明火, 又能抑制煤层自燃高温火区的发展, 但对大热容的煤体降温效果不好, 灭火周期长, 火区易复燃, 且对现场堵漏风工作要求较高。
惰泡和三相泡沫能起到固氮、降温、减少漏风、降低采空区氧浓度、包裹煤体等作用, 但泡沫稳定时间短, 在碎煤中压注, 发泡性能差, 起泡倍数低, 假设仅起阻化剂作用, 则成本太高, 效率低, 对已形成高温的浮煤, 仅依靠惰泡隔氧灭火, 需注惰泡量很大, 且易复燃。
浅析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技术

浅析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技术摘要:在煤矿工程中,综采工作面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综采由于开采强度较大,增大了煤矿防火的压力。
结合矿井现有防灭火技术管理体系及防灭火装备、材料,采取相应的防灭火技术措施,本文首先分析综采工作面自燃火灾监测措施及其装备,其次探讨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技术应用,最后就矿井防灭火技术建议进行研究,可以为综采工作面的防灭火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采空区遗煤;煤层自燃;综合防治;预测预报引言综放开采具备有经济性好、产量高等优点,可显著提升矿井生产效益,但综放开采也面临采空区遗煤量多、漏风大等问题,当开采煤层具有自燃发火倾向性时,需重点解决遗煤自燃发火问题。
特别是开采回撤期间,采面停止推进并回撤设备,采空区遗煤在空气氧化作用下更容易出现自燃,轻则影响设备回撤,重则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及经济损失。
根据采面开采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回撤期间防灭火技术措施,对提高采面生产效率以及安全保障能力等均有显著促进意义。
1沿空留巷施工工艺工作面运输巷沿空留巷采用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该技术是在工作面端头支护效应消失之前在沿空留支架或单体支柱掩护支撑下,使用与此技术相配套的混凝土设备将可调凝、调强的自密实混凝土注入已挂设好的一次性预制柔性模板内,在采空区与回采巷道之间形成一道由一个个巷旁充填体组成的柔模混凝土连续墙;柔模混凝土连续墙弥补了回采造成的巷道帮部缺失,与巷道内原有支护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承担采动压力,保持巷道稳定,以作为下一个工作面回采时的一条巷道。
工作面应尽可能少留浮煤,并采取加快回采进度等措施,尽一切可能防止煤层自然发火。
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技术应用2.1顺槽防火门设置及管理措施工作面皮带顺槽和轨道顺槽口均布置有防火门。
采用双扇门扇构筑,门应沿切眼方向开启,当门敞开时,不得妨碍行人和设备材料的进出。
防火门主要在采区或综采工作面发生灾害时起及时隔离作用,能为以后采取永久措施起到保护作用,防火门关闭后除封闭区域外均能形成全风压通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综合防灭火技术应用浅析
发表时间:2018-12-25T11:20:47.9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作者:方忠勇[导读] 摘要:煤层自然发火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造成煤矿重特大事故的主要灾害之一。
榆林神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青龙寺煤矿分公司陕西榆林 718000 摘要:煤层自然发火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造成煤矿重特大事故的主要灾害之一。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矿井开采作业中易产生大量的易燃易爆气体,一旦矿井发生火灾,必然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介绍目前煤矿企业采用的灌浆防灭火、阻化剂防灭火、泡沫防灭火、均压防灭火、惰性气体防灭火、胶体防灭火等主流防灭火技术,指出矿井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防灭火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一套适用的防
灭火技术体系。
1.煤层自燃倾向性
煤自燃是在常温常压下,煤与空气中的氧自发反应升温的过程。
因煤具有可燃性,加之煤体中含有的孔隙与相应裂隙都具有吸附氧气的性质,煤体易被氧化产生大量热量,在封闭的环境下这些热量会大量聚集,造成煤体持续升温。
当温升达到煤体着火点温度后,在有氧气供应的条件下,便易产生煤层自燃现象。
由于不同煤体的实际物理特性不同,这样不同赋存条件的煤也会有不同的吸氧能力,煤的实际氧化自燃性能也不同,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对待开采煤层的氧化自燃倾向性进行深入测定,确定煤层所具备的自然发火危险等级,参照危险等级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煤层自燃防治方案,这样可更好地防治矿井火灾。
2.矿井火灾防治技术介绍 2.1灌浆防灭火技术
灌浆防灭火就是将水与不燃性的固体材料按合理配比,制成浆液,利用输浆管道送至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自燃的区域,以防止发生自燃或扑灭火灾。
灌浆防灭火的机理为:①浆液充填煤岩裂隙及其孔隙的表面,增大氧气扩散的阻力,减小煤与氧的接触和反应面;②浆水浸润煤体,增加煤的外在水分,吸热冷却煤岩;③加速采空区冒落煤岩的胶结,增加采空区的气密性。
灌浆防灭火的实质是,抑制煤在低温时的氧化速度,延长自然发火期。
灌浆防灭火工艺简单,运输和加工成本低廉,但是浆体不能均匀覆盖浮煤,只流向地势低的部位,不能向高处堆积,对中、高及顶板煤体起不到防治作用。
2.2阻化剂防灭火技术
阻化剂又称阻氧剂,是具有阻止氧化和防止煤炭自燃作用的一些盐类物质,如CaCl2、MgCl2。
阻化剂防灭火的原理为:①增强煤在低温状态的化学惰性或是提高煤在氧化性能方面的活化性能,形成液膜包围煤块和煤的表面裂隙;②填充煤柱内部裂隙;③增强煤体的蓄水能力;④水分蒸发吸收热量降低温度。
阻化剂防灭火的实质是降低煤在低温时的氧化速度,延长煤的自然发火期。
阻化剂防灭火是目前国内外正积极推广应用的一种防止煤层自燃的新方法,工艺系统简单、投资较少,且阻化剂来源广、阻化率高、价格低廉,他对缺水、少土地区的煤矿井下防灭火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阻化剂液膜容易干涸破裂,阻化剂有可能变成煤氧催化剂,甚至有时候起到反作用,因此阻化剂对于扑灭大面积煤层自燃火灾效果不佳。
2.3泡沫防灭火技术
泡沫是不溶性气体分散在液体或熔融固体中而形成的分散性物质。
泡沫可由溶体膜和气体构成,也可以由液体膜、气体和固体粉末所构成,前者称为二相泡沫,后者称为三相泡沫或多相泡沫。
无机固体三相泡沫由无机固体粉末、泡沫液、气源等组成,其形成过程很复杂。
气源可以是空气,也可以是惰气。
泡沫液由水添加起泡沫剂、稳定剂、悬浮剂等组成。
无机固体干粉包括:添加剂、起固结作用的水泥、固体废弃物(煤粉灰、矸石粉等)等惰性粉料。
其中气源和泡沫液提供的气体共同产生两相泡沫作为固体粉末载体,由无机固体粉末固结提供骨架支撑而形成有一定强度的固态泡沫体,从而使三相泡沫不收缩,不破坏,以达到防灭火的目的。
应用泡沫充填剂是矿井充填堵漏风防灭火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但泡沫的稳定时间还需要深入研究,泡沫灭火对顶煤自燃和上分层采空区浮煤自燃火灾效果不佳。
2.4均压防灭火技术
均压防灭火技术是通过设法降低采空区漏风通道两端压差,减小漏风,以达到抑制,甚至扑灭煤炭自燃的方法。
根据使用条件不同,均压防灭火技术可以分为开区均压和闭区均压。
开区均压防火通常在回采面装置设备,预防与治理采空区遗煤氧化自燃,其原理是减小气压差,减小或防止漏风,进而避免煤炭自燃,调节有毒气体的涌出。
闭区均压是在有煤炭自燃倾向的封闭区间,采取调节风门与主要通风机均压等方法预防火灾的发生。
均压防灭火技术能降低大量的漏风,缩小采空区氧化带范围,但工作面两端压差不可能降低为零,因此对工作面顺槽顶煤自燃、上分层采空区自燃、煤柱自燃预防作用不大。
2.5惰性气体防灭火技术
惰性气体防灭火是向采空区氧化带内或火区内注入一定流量的惰性气体,使其氧含量降到10%或3%以下,达到防火、灭火和抑制瓦斯爆炸的目的。
常用的惰性气体有CO2、N2和燃油惰气。
N2主要用于集约化综采及综放开采条件下采空区防灭火;CO2适用于电器设备和精密、贵重仪器的火灾;燃油惰气主要用在因外因火灾或自燃火灾而导致的封闭区。
惰性气体可快速的充满采空区或火区,使煤因氧气不足而不能氧化自燃,火源因缺氧而熄灭;注入的气体能够减少封闭区内外的压力差,起到减少漏风的作用;惰性气体对井下环境和机电设备无污染。
此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惰性气体易随漏风扩散,不易滞留在注入区域内,火区及易复燃。
2.6胶体防灭火技术
胶体防灭火是注入配置好的溶液后,在需要的时间和范围内发生凝胶作用,使不流动、半固体状的凝胶包裹高温煤体,起到防灭火的作用。
目前使用的胶体主要有无机凝胶、胶体泥浆、稠化胶体和复合胶体等类型。
由于成胶过程是吸热反应,形成的胶体又固结了水,使此方法有很好的降温灭火作用;成胶前后的状态变化使其具有一定的渗透、堵漏和充填性能。
使用胶体的不足在于流量小、作用有限;胶体水分散失后容易龟裂;成本较高;部分种类(如普通硅酸凝胶)成胶时会释放有毒有害气体。
3.结语
矿井自然火灾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面对复杂的井下实际情况,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思想为指导,采取几种防灭火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一套矿井的个性化防灭火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余明高,潘荣琨. 矿井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2]周心权. 灾害防治科技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02,30(1):1-5. [3]余建东. 如何做好煤矿矿井防灭火[J].科技与企业,2013,(7):72.
[4]肖旸,文虎等. 矿井综合防灭火技术在煤自燃火灾中的应用[J]. 煤矿安全,2012,(4). [5]刘小杰. 矿井火灾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J]. 煤炭技术,2009,28 (2):83-86.
[6]许家林. 岩层采动裂隙演化规律与应用[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