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复习资料
最新浙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期末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复习汇总完整完美精品打印版

最新浙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期末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复习汇总完整完美精品打印版最新浙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期末总复知识点考点重难点要点整理复汇总,是一份完整、完美、必备的复资料。
1.二次函数1.1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形如y=ax²+bx+c (其中a,b,c是常数,a≠0)的函数。
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1.2 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y=ax²(a≠0)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顶点在坐标原点。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为最低点;当a0时)或向左(当m0时)或向下(当k<0时)平移|k|个单位得到,顶点为(m,k),对称轴为直线x=m。
1.3 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y=ax² (a≠0)的图像具有如下性质:1)对称轴为x=-b/2a;2)最值点为顶点,最大值为k (当a0时);3)图像开口方向由a的符号确定。
1.4 二次函数的应用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首先应当求出函数表达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通过配方变形,或利用公式求它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注意:由此求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对应的自变量必须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
2.简单事件的概率2.1 事件的可能性根据事件是否发生的可能性,可以将事件分为三类: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
2.2 简单事件的概率将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用P 表示。
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P(A)。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00%,即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不可能事件)=0;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即0<P(随机事件)<1.如果事件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可能性相同且互相排斥,结果总数为n,事件A包含其中的结果数为m(m≤n),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m/n。
使用公式P(A)=m/n来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需要先确定所有结果的可能性相等,然后确定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n和事件A包含的结果数m。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重点总结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重点总结九年级数学知识点重点总结一、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1)若这个条件不成立,则不是二次根式。
(2)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0。
2、积的算术平方根: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3、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4、商的算术平方根: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1)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6、最简二次根式:(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7、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8、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二、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九年级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专题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1.如图,点A,F,C,D在一条直线上,AB∥DE,AB=DE,AF=DC.求证:BC∥EF.2.如图,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D=CF,AB=DE,BC=EF.(1)求证:△ABC≌△DEF;(2)若∠A=55°,∠B=88°,求∠F的度数.3.已知:如图,点A,F,E,C在同一直线上,AB∥DC,AB=CD,∠B=∠D.(1)求证:△ABE≌△CDF;(2)若点E,G分别为线段FC,FD的中点,连接EG,且EG=5,求AB的长.4.如图,∠A=∠D=90°,AC=DB,AC、DB相交于点O.求证:OB=OC.5.如图,已知∠1=∠2,∠B=∠D,求证:CB=CD.6.如图,已知AB=AD,AC=AE,∠BAE=∠DAC.求证:∠C=∠E.7.如图,已知CA=CD,∠1=∠2(1)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C,你添加的条件是;(2)添加条件后请证明△ABC≌△DEC.8.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E,AE=CE,DE=BE.求证:∠A=∠C.9.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为BC上一点,连接AM,延长AD至点E,使得AE=AM,过点E 作EF⊥AM,垂足为F,求证:AB=EF.10.如图,在△ABC中,∠C=90°,点D是AB边上的一点,DM⊥AB,且DM=AC,过点M作ME ∥BC交AB于点E.求证:△ABC≌△MED.11.如图,∠ACB=90°,AC=BC,AD⊥CE于点D,BE⊥CE于点E.(1)求证:△ACD≌△CBE;(2)已知AD=4,DE=1,求EF的长.12.如图,点E、F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AD、AB上一点,若AE=DC=2ED,且EF⊥EC.(1)求证:点F为AB的中点;(2)延长EF与C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H,连结AH,已知ED=2,求AH的值.13.如图,△ABC中,AB=AC,点E,F在边BC上,BE=CF,点D在AF的延长线上,AD=AC.(1)求证:△ABE≌△ACF;(2)若∠BAE=30°,则∠ADC=°.14.如图,AB∥CD,E、F分别为AB、CD上的点,且EC∥BF,连接AD,分别与EC、BF相交于点G,H,若AB=CD,求证:AG=DH.15.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BCD=∠EDC=90°,BC=ED,AC=AD.(1)求证:△ABC≌△AED;(2)当∠B=140°时,求∠BAE的度数.16.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及斜边AB向外作等边△ACD及等边△ABE,已知∠ABC=60°,EF⊥AB,垂足为F,连接DF.(1)求证:△ABC≌△EAF;(2)试判断四边形EFDA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17.如图,在△ABC中,AC=BC,∠C=90°,D是AB的中点,DE⊥DF,点E,F分别在AC,BC上,求证:DE=DF.18.如图,BD⊥AC于点D,CE⊥AB于点E,AD=AE.求证:BE=CD.19.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且BD=CD,DE⊥AB于点E,DF⊥AC于点F.(1)求证:AB=AC;(2)若AD=2,∠DAC=30°,求AC的长.20.四边形ABCD中,AD=BC,BE=DF,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1)求证:△ADE≌△CBF;(2)若AC与BD相交于点O,求证:AO=CO.21.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中线,F是CD的中点,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BF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E.(1)求证:EC=DA;(2)若AC⊥CB,试判断四边形AEC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2.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求证:△BEC≌△CDA.23.如图,在▱ABCD中,点E,F在AC上,且∠ABE=∠CDF,求证:BE=DF.24.如图,四边形ABCD、BEFG均为正方形,连接AG、CE.(1)求证:AG=CE;(2)求证:AG⊥CE.25.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C,CE⊥AE,垂足为E.(1)求证:△ABD≌△CAE;(2)连接DE,线段DE与AB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和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6.如图,⊙O的直径为AB,点C在⊙O上,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DE⊥AE,垂足为E,∠A=∠CDE.(1)求证:CD是⊙O的切线;(2)若AB=4,BD=3,求CD的长.27.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过点D作DE⊥AC,交AC于点E,AC的反向延长线交⊙O于点F.(1)求证:DE是⊙O的切线;(2)若DE+EA=8,⊙O的半径为10,求△OAF的面积.。
万唯中考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万唯中考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数学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门必修的学科,而数学在中考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作为学生们最为关注的科目之一,数学的积累和掌握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帮助九年级学生做好数学的复习备考工作,下面将对万唯中考九年级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代数与函数代数与函数是数学中的基础和核心,其中包括了常数、变量、代数式、函数等内容。
在代数与函数部分,重点掌握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及绝对值、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函数的概念与特征以及函数关系的图像。
二、图形与几何几何是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形与几何主要涵盖了平面几何和空间几何两个方面。
平面几何的内容包括了点、线、面等基本概念及相关性质,如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的性质,图形的相似与全等等。
空间几何则主要关注点、直线、平面等在三维空间中的相互关系,如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
三、数据与概率数据与概率是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也是数学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数据与概率部分,学生需要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常见统计量的计算等。
此外,还需要掌握概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包括事件概率的计算、概率分布的应用等。
四、简单数理逻辑与证明数学逻辑与证明是数学思维的重要体现,也是数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简单数理逻辑与证明主要包括数学推理、命题、逻辑联结词等相关内容。
九年级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数学证明方法。
五、应用题与解题方法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外,九年级学生还需要掌握合理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并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应用题,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问题的转化和解题思路的确定。
综上所述,九年级数学的复习备考工作需要广泛涉猎各个知识点,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整理笔记、做题总结、与同学讨论等方式来巩固知识,提高解题水平。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初三新学期数学知识点一、圆的定义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
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圆周角的两边是弦。
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三、圆的基本性质1、圆的对称性(1)圆是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是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为直角,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周角、两个圆心角、两条弦心距五对量中只要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四对量也分别相等。
5、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6、设⊙O的半径为r,OP=d。
7、(1)过两点的圆的圆心一定在两点间连线段的中垂线上。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圆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到三个点的距离相等。
(直角的外心就是斜边的中点。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d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直线与圆相离。
数学知识点九年级圆的必考知识点(1)圆在一个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九个专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九个专题)专题一:解一元二次方程1、直接开方解法1)$x-6+\sqrt{3}=2\sqrt{2}$解:移项得$x=6-2\sqrt{2}-\sqrt{3}$2)$(x-3)^2=2$解:两边开方得$x-3=\pm\sqrt{2}$,即$x=3\pm\sqrt{2}$ 2、用配方法解方程1)$x+2x-1=0$解:合并同类项得$3x-1=0$,移项得$x=\frac{1}{3}$2)$x-4x+3=0$解:合并同类项得$-3x+3=0$,移项得$x=1$3、用公式法解方程1)$2x^2-7x+3=0$解: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frac{7\pm\sqrt{7^2-4\times2\times3}}{4}$,即$x=\frac{1}{2}$或$x=3$2)$x^2-x-1=0$解:同样根据求根公式,$x=\frac{1\pm\sqrt{5}}{2}$,即$x=\frac{1+\sqrt{5}}{2}$或$x=\frac{1-\sqrt{5}}{2}$4、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1)$3x(x-2)=2x-4$解:移项得$3x^2-6x-2x+4=0$,合并同类项得$3x^2-8x+4=0$,将其因式分解为$3(x-2)(x-\frac{2}{3})=0$,即$x=2$或$x=\frac{2}{3}$2)$2x-4=x+5$解:移项得$x=3$5、用十字相乘法解方程1)$x^2-x-90=0$解:将其因式分解为$(x-10)(x+9)=0$,即$x=10$或$x=-9$ 2)$2x^2+x-10=0$解:将其因式分解为$(2x-5)(x+2)=0$,即$x=\frac{5}{2}$或$x=-2$专题二:化简求值1、$\frac{x^2+y^2-2xy}{x-y}$,其中$x=2+1$,$y=2-1$解:将$x$和$y$的值代入得$\frac{(2+1)^2+(2-1)^2-2(2+1)(2-1)}{2+1-(2-1)}=\frac{3}{2}$2、$\frac{4x-6}{x-1}\cdot\frac{x-2}{x-1}$,任选一个数$x$代入求值解:将$x$代入得$\frac{4x-6}{x-1}\cdot\frac{x-2}{x-1}=\frac{4x^2-14x+12}{(x-1)^2}$专题三:根与系数的关系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4x-2k+8=0$有两个实数根$x_1$,$x_2$。
九年级数学上册章节重点复习考点讲义(人教版)正多边形和圆综合题(解析版)

专题12 正多边形和圆(综合题)知识互联网易错点拨知识点01:正多边形的概念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细节剖析:判断一个多边形是否是正多边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各边相等;(2)各角相等;缺一不可.如菱形的各边都相等,矩形的各角都相等,但它们都不是正多边形(正方形是正多边形).知识点02:正多边形的重要元素1.正多边形的外接圆和圆的内接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十分密切,只要把一个圆分成相等的一些弧,就可以作出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2.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1)一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2)正多边形外接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半径.(3)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圆心角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4)正多边形的中心到正多边形的一边的距离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3.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1)正n边形每一个内角的度数是;(2)正n边形每个中心角的度数是;(3)正n边形每个外角的度数是.细节剖析:要熟悉正多边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图形,将待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知识点03:正多边形的性质1.正多边形都只有一个外接圆,圆有无数个内接正多边形.2.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3.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与它的边数相同,每条对称轴都通过正n 边形的中心;当边数是偶数时,它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中心就是对称中心.4.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相似。
它们周长的比,边心距的比,半径的比都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5.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细节剖析:(1)各边相等的圆的内接多边形是圆的内接正多边形;(2)各角相等的圆的外切多边形是圆的外切正多边形.知识点04:正多边形的画法1.用量角器等分圆由于在同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也相等,因此作相等的圆心角(即等分顶点在圆心的周角)可以等分圆;根据同圆中相等弧所对的弦相等,依次连接各分点就可画出相应的正n边形.2.用尺规等分圆对于一些特殊的正n边形,可以用圆规和直尺作图.①正四、八边形.在⊙O中,用尺规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就可把圆分成4等份,从而作出正四边形. 再逐次平分各边所对的弧(即作∠AOB的平分线交于E) 就可作出正八边形、正十六边形等,边数逐次倍增的正多边形.②正六、三、十二边形的作法.通过简单计算可知,正六边形的边长与其半径相等,所以,在⊙O中,任画一条直径AB,分别以A、B为圆心,以⊙O的半径为半径画弧与⊙O相交于C、D和E、F,则A、C、E、B、F、D是⊙O的6等分点.显然,A、E、F(或C、B、D)是⊙O 的3等分点.同样,在图(3)中平分每条边所对的弧,就可把⊙O 12等分…….细节剖析:画正n边形的方法:(1)将一个圆n等份,(2)顺次连结各等分点.易错题专训一.选择题1.(2022•雅安)如图,已知⊙O的周长等于6π,则该圆内接正六边形ABCDEF的边心距OG 为()A.3B.C.D.3【易错思路引导】连接OC,OD,由正六边形ABCDEF可求出∠COD=60°,进而可求出∠COG=30°,根据30°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即可求出边心距OG的长.【规范解答】解:连接OC,OD,∵正六边形ABCDEF是圆的内接多边形,∴∠COD=60°,∵OC=OD,OG⊥CD,∴∠COG=30°,∵⊙O的周长等于6π,∴OC=3,∴OG=3cos30°=,故选:C.【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正六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正六边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022•游仙区校级二模)如图,在正六边形ABCDEF中,M,N分别为边CD,BC的中点,AN与BM相交于点P,则∠APM的度数是()A.110°B.120°C.118°D.122°【易错思路引导】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可得AB=BC=CD,BN=CM,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BNP=∠CMB,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答案.【规范解答】解:∵六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ABC=∠BCD==120°,AB=BC=CD,∵M,N分别为边CD,BC的中点,∴BN=CM,∴△ABN≌△BCM(SAS),∴∠BNP=∠CMB,∵∠CBM=∠PBN,∴∠BPN=∠BCD=120°,∴∠APM=120°,故选:B.【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了正六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通过证三角形全等得到∠BNP=∠CMB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2022•太原一模)如图,用若干个全等的正五边形排成圆环状,图中所示的是其中3个正五边形的位置.要完成这一圆环排列,共需要正五边形的个数是()A.7个B.8个C.9个D.10个【易错思路引导】先求出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为108°,可得到∠O=36°,即可求解.【规范解答】解:∵多边形是正五边形,∴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为:=108°,∴∠O=180°﹣(180°﹣108°)×2=36°,∴正五边形的个数是360°÷36°=10.故选:D.【考察注意点】本题主要考查圆的基本性质,多边形内角和问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4.(2022•安国市一模)2019年版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2.25mm,则用它能完全覆盖住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大不能超过()A.11.125mm B.22.25mm C.mm D.mm【易错思路引导】根据正方形性质得到△AO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正方形和圆的关系得到AC的长度,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的长度.【规范解答】解:如图所示,∵AC=BD=22.25mm,∴AO=OD==mm.∵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C⊥BD,∴△AO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D=AO=mm.故选:C.【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掌握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得到△AO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5.(2022•固安县模拟)如图,两张完全相同的正六边形纸片(边长为2a)重合在一起,下面一张保持不动,将上面一张纸片六边形A'B'C'D'E'F'沿水平方向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则上面正六边形纸片面积与折线A'﹣B'﹣C扫过的面积(阴影部分面积)之比是()A.3:1 B.4:1 C.5:2 D.2:1【易错思路引导】求出正六边形和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解决问题.【规范解答】解:正六边形的面积=6××(2a)2=6a2,阴影部分的面积=a•2a=2a2,∴空白部分与阴影部分面积之比是=6a2:2a2=3:1,故选:A.【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正多边形的性质、平移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二.填空题6.(2022•雨花台区校级模拟)如图,A、B、C、D、E、F是正n边形的六个连续顶点,AE与CF交于点G,若∠EGF=30°,则n=18 .【易错思路引导】连接CE,用n表示出正n边形的中心角,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n.【规范解答】解:连接CE,正n边形的中心角的度数为:,则∠ECF=×,∠AEC=,∵∠EGF=30°,∴∠ECF+∠AEC=30°,∴×+=30°,解得:n=18,故答案为:18.【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的是正多边形和圆,掌握正多边形的中心角的计算公式、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2022•长春)跳棋是一项传统的智力游戏.如图是一副跳棋棋盘的示意图,它可以看作是由全等的等边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DEF组合而成,它们重叠部分的图形为正六边形.若AB=27厘米,则这个正六边形的周长为54 厘米.【易错思路引导】根据对称性和周长公式进行解答即可.【规范解答】解:由图象的对称性可得,AM=MN=BN=AB=9(厘米),∴正六边形的周长为9×6=54(厘米),故答案为:54.【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多边形与圆,理解图形的对称性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是解决问题的前提.8.(2022•陈仓区二模)如图,以正五边形ABCDE的对角线BE为边,作正方形BEFG,使点A 落在正方形BEFG内,则∠ABG的度数为54°.【易错思路引导】根据正五边形的性质可求出角A的度数,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可求出∠ABE,再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出∠ABG即可.【规范解答】解:∵正五边形ABCDE,∴∠BAE==108°,AB=BC=CD=DE=AE,∴∠ABE=∠AEB=36°,又∵四边形BEFG是正方形,∴∠EBG=90°,∴∠ABG=90°﹣36°=54°,故答案为:54°.【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正五边形,正方形以及等腰三角形,掌握正五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正确计算的前提.9.(2022•沙湾区模拟)已知图标(如图)是由圆的六个等分点连接而成,若圆的半径为1,则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易错思路引导】根据题意得到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ABC+3S△ADE,代入数据即可得到结论.【规范解答】解:如图,过点A作AH⊥BC于点H,交DE于点F.∵如图是由圆的六等分点连接而成,∴△ABC与△ADE是等边三角形,∵圆的半径为1,∴AH=,BC=AB=,∴AE=,AF=,∴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ABC+3S△ADE=××+×××3=,故答案为:.【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与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记正多边形与圆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2022•雁塔区校级模拟)在正六边形ABCDEF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M,则的值为 2 .【易错思路引导】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可得∠BCD=∠ABC=120°,AB=BC=CD,从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BD=∠BCA=30°,进而求出∠ABM=90°,BM=CM,然后在Rt△ABM中,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规范解答】解:∵六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BCD=∠ABC=120°,AB=BC=CD,∴∠CBD=∠BDC=30°,∠BAC=∠BCA=30°,∴∠ABM=∠ABC﹣∠CBD=90°,∠CBD=∠BCA=30°,∴BM=CM,在Rt△ABM中,∠BAC=30°,∴AM=2BM,∴AM=2CM,∴=2,故答案为:2.【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正多边形和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熟练掌握正六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2022•河北二模)如图,将几个全等的正八边形进行拼接,相邻的两个正八边形有一条公共边,围成一图后中间形成一个正方形.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该图形外轮的周长为20 ;若n个全等的正多边形中间围成的图形是正三角形,且相邻的两个正多边形有一条公共边,设正三角形的边长为1,则该图形外轮廓的周长是27 .【易错思路引导】根据拼图,由“外围”的边长进行计算即可.【规范解答】解:由拼图可知,每个正八边形有5条边在“外围”,因此周长为5×4=20,若n个全等的正多边形中间围成的图形是正三角形,且相邻的两个正多边形有一条公共边,可知这个正多边形为正十二边形,如图,则“外围”的周长为(12﹣3)×3=27,故答案为:20,27.【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正多边形与圆,理解“外围”的意义是正确解答的前提,得出外围正多边形的边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2021秋•西湖区校级月考)如图,⊙O的内接正六边形,点M,N分别为AF,BC边的中点,直线MN与⊙O交于点PQ,若AB=1,则PQ=.【易错思路引导】如图,连接CF,OA,OB,OP,过点O作OJ⊥AB于点J,交PQ于点K.利用勾股定理求出PK,再利用垂径定理,可得结论.【规范解答】解:如图,连接CF,OA,OB,OP,过点O作OJ⊥AB于点J,交PQ于点K.∵六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AOB=60°,CF∥AB,CF经过圆心O,∵CN=BN,AM=MF,∴MN∥AB∥CF,∴OK=JK,∵OA=OB=AB=1,∴OJ=,∴OK=,∵AB∥PQ,OJ⊥AB,∴OK⊥PQ,∴PK=QK===,∴PQ=2PK=.故答案为:.【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正多边形与圆,解直角三角形,垂径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13.(2020秋•海曙区期末)如图,正六边形ABCDEF中,G,H分别是边AF和DE上的点,GF =AB=2,∠GCH=60°,则线段EH长.【易错思路引导】作GP∥AB,交BC于点P,AN∥BC交GP于点N,可得四边形ABPN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六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可得△ANG是等边三角形,然后证明△CPG∽△HDC,对应边成比例即可解决问题.【规范解答】解:如图,作GP∥AB,交BC于点P,AN∥BC交GP于点N,∴四边形ABPN是平行四边形,∴PN=AB=6,∵六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BAF=∠B=∠BCD=∠D=120°,AF=AB=BC=CD=6,∴∠BAN=∠NAG=∠AGN=60°,∠CPG=∠D=120°,∴△ANG是等边三角形,∴NG=AN=AG=6﹣2=4,∴PG=NG+PN=4+6=10,∵∠PCG+∠DCH=∠BCD﹣∠GCH=120°﹣60°=60°,∠DHC+∠DCH=180°﹣∠D=180°﹣120°=60°,∴∠PCG=∠DHC,∵∠CPG=∠D,∴△CPG∽△HDC,∴=,∵PC=BC﹣BP=6﹣4=2,PG=10,CD=6,∴DH=,∴EH=ED﹣DH=6﹣=.故答案为:.【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综合运用正多边形和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4.(2017•浦东新区校级自主招生)如图,边长为5的圆内接正方形ABCD中,P为CD的中点,连接AP并延长交圆于点E,则DE的长为.【易错思路引导】连接CE,作出EF⊥CD,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F,PF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规范解答】解:连接CE,作EF⊥PF.∵∠DAP=∠PCE,∠APD=∠CPE,∴△APD∽△CPE,∴=,∵P为边CD的中点∴PD=PC=,PA==,=,∴PE=,∵FE∥AD∴△APD∽△EPF,∴=,∴=,∴PF=,∴EF==1,∴DE===,故答案为:.【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的是正多边形的圆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相似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5.(2021秋•咸宁月考)如图,正五边形ABCDE,连接对角线AC,BD,设AC与BD相交于O.(1)求证:AO=CD;(2)判断四边形AO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易错思路引导】(1))根据正五边形的性质可知AB=BC=CD=DE=AE,∠ABC=∠BAE=108°,AE∥BD,所以∠ABO=72°,∠BAO=(180°﹣108°)=36°,因此∠AOB =180°﹣72°﹣36°=72°=∠ABO,推出AB=AO,则CD=AO;(2)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BDE、∠E的度数,进而证明DF∥AE;证明AF∥DE,AE=DE,即可解决问题.【规范解答】解:(1)∵五边形是正五边形,∴AB=BC=CD=DE=AE,∠ABC=∠BAE=108°,AE∥BD,∴∠ABO=72°,∠BAO=(180°﹣108°)=36°,∴∠AOB=180°﹣72°﹣36°=72°=∠ABO,∴AB=AO,∴CD=AO;(2)四边形AODE是菱形;理由如下:∵正五边形ABCDE内接于⊙O,∴∠BDE==72°,∠E=×360°=108°,∴∠BDE+∠E=180°,DO∥AE;同理可证:AO∥DE,而AE=DE,∴四边形AODE是菱形.【考察注意点】该题主要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的性质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深入分析、大胆猜测、合情推理、科学论证.16.(2021•云岩区模拟)如图,正方形ABCD内接于⊙O,P为上的一点,连接DP,CP.(1)求∠CPD的度数;(2)当点P为的中点时,CP是⊙O的内接正n边形的一边,求n的值.【易错思路引导】(1)连接OD,OC,根据正方形ABCD内接于⊙O,结合圆周角定理可得∠CPD;(2)结合正多边形的性质以及圆周角定理得出∠COP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规范解答】解:(1)连接OD,OC,∵正方形ABCD内接于⊙O,∴∠DOC=90°.∴;(2)连接PO,OB,∵正方形ABCD内接于⊙O,∴∠COB=90°,∵点P为BC的中点,∴=,∴,∴n=360÷45=8.【考察注意点】此题主要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以及圆周角定理、正方形的性质,正确掌握正方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7.(2019秋•长乐区期中)如图,正方形ABCD内接于⊙O,过O点作边AD的垂线交于E 点,连接BE,求∠ABE的度数.【易错思路引导】求出圆内接正方形的中心角度数∠AOD,再根据垂径定理求出∠AOE,由圆周角定理得出答案.【规范解答】解:如图,连接OA、OD,∵四边形ABCD是圆内接正方形,∴∠AOD==90°,∵OE⊥AD,∴=,∴∠AOE=∠AOD=×90°=45°,∴∠ABE=∠AOE=×45°=22.5°.【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正多边形和圆,圆周角定理以及垂径定理,求出圆内接正方形的中心角度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8.(2021秋•日喀则市月考)如图,正方形ABCD是半径为R的⊙O内接四边形,R=6.求正方形ABCD的边长和边心距.【易错思路引导】过点O作OE⊥BC,垂足为E.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C,OE即可.【规范解答】解:过点O作OE⊥BC,垂足为E.∵四边形ABCD为⊙O的内接正方形,∴∠BOC==90°,∠OBC=45°,OB=6,∴BE=OE.在Rt△OBE中,∠BEO=90°,由勾股定理可得OE=BE=,∴BC=2BE=.即半径为6的圆内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边心距为.【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正多边形与圆,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19.(2022•包河区校级二模)如图,正方形ABCD是⊙O的内接正方形,E在边AB上,F在DC的延长线上,且∠F=∠BEC,BF交⊙O于点G,连接DG,交BC于点H.(1)求证:四边形BECF是平行四边形;(2)求证:DH=CE.【易错思路引导】(1)证明CF∥BE,BF∥EC可得结论;(2)证明△DCH≌△CBE(ASA),可得结论.【规范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DF,∴∠DCE=∠CEB,∵∠F=∠BEC,∴∠F=∠DCE,∴BF∥CE,∴四边形BECF是平行四边形;(2)∵BF∥EC,∴∠CBF=∠BCE,∵∠CDH=∠CBG,∴∠CDH=∠BC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D=CB,∠DCH=∠CBE=90°,在△DCH和△CBE中,,∴△DCH≌△CBE(ASA),∴DH=CE.【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正多边形与圆,正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0.(2022•金华)如图1,正五边形ABCDE内接于⊙O,阅读以下作图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作法如图2.1.作直径AF.2.以F为圆心,FO为半径作圆弧,与⊙O交于点M,N.3.连结AM,MN,NA.(1)求∠ABC的度数.(2)△AMN是正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3)从点A开始,以DN长为半径,在⊙O上依次截取点,再依次连结这些分点,得到正n边形,求n的值.【易错思路引导】(1)根据正五边形内角和,可以计算出∠ABC的度数;(2)先判断,然后根据题意和图形说明理由即可;(3)根据题意和(2)中的结果,计算出∠NOD的度数,然后即可计算出n的值.【规范解答】解:(1)∵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ABC==108°,即∠ABC=108°;(2)△AMN是正三角形,理由:连接ON,NF,如图,由题意可得:FN=ON=OF,∴△FON是等边三角形,∴∠NFA=60°,∴∠NMA=60°,同理可得:∠ANM=60°,∴∠MAN=60°,∴△MAN是正三角形;(3)连接OD,如图,∵∠AMN=60°,∴∠AON=120°,∵∠AOD==144°,∴∠NOD=∠AOD﹣∠AON=144°﹣120°=24°,∵360°÷24°=15,∴n的值是15.【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正多边形和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填空(最佳、最优、最全、最有效)

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在整式方程中,只含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其中 叫做二次项, 叫做一次项, 叫做常数项; 叫做二次项的系数, 叫做一次项的系数.2. 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形如)0(2≥=a a x 或)0()(2≥=-a a b x 的一元二次方程,就可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2)配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02≠=++a o c bx ax 的一般步骤是:①化二次项系数为1,即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②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③配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④化原方程为2()x m n+=的形式,⑤如果是非负数,即0n ≥,就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如果n <0,则原方程无解.(3)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求根公式是 .公式法解方程的步骤 1.变形: 化已知方程为一般形式ax 2+bx +c =0; 2.确定系数:用a ,b ,c 写出各项系数; 3.计算: b 2-4ac 的值;4.判断:若b 2-4ac ≥0,则利用求根公式求出; 若b 2-4ac <0,则方程没有实数根. (4)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的一般步骤是:①将方程的右边化为 ;②将方程的左边化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每个因式都等于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为 .(1)ac b 42->0⇔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有两个 实数根,即=x .(2)ac b 42-=0⇔一元二次方程有 相等的实数根,即==21x x . (3)ac b 42-<0⇔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实数根.(4)ac b 42-≥0⇔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有 实数根.4.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有两根分别为1x ,2x ,那么=+21x x ,=⋅21x x .同时:若α、β为一元二次方程0132=++x x 的两个实数根,则有01α3α2=++ 和01β3β2=++5.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审、找、设、列、解、答六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数学复习资料
小编寄语:一学期以来,同学们的许多方面在学校里得到了发展,接下来的期末考试,会对这一年以来,同学们的进步情况,下面小编整理了九年级数学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反比例函数
一、复习目标:
(1)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并能画出图象.
(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变化其及性质并能运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3)善于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函数图象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
(4)学习并熟悉数形结合的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有重要的作用,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二、知识梳理
表达式y=kx(k0)
图象k0
性质
1.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2.每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1.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2.在每个象限内,函数y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Q,过点P,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S2则S1=S2=|k|
反比例函数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次函数
一、复习目标:
(1)认识二次函数是常见的简单函数之一,也是刻画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能正确地描述二次函数的图象,能根据图象或函数关系式说出二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及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4)能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并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能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二、知识梳理
1、二次函数的概念:形如的函数.
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对称轴是直线.
3、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
向下.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越小,抛物线的开口越大.相同的抛物线,通过平移(或旋转、轴对称)一定能够重合.
4、a、b同号时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a、b异号时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C).
5、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顶点式:
(3)交点式:,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和(). 6、抛物线的平移规律:从到,抓住顶点从(0,0)到(h,k).
7、(1)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A()和B()。
(2)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说一个根),抛物线的顶点在x轴上,其坐标是().
(3)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8、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和增减性:
系数a的符号时,最值
增减性
a>0
最小值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a<0
最大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三角形
一、复习目标:
1.巩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会运用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2、会利用三角形相似,证明角相等,线段成比例,表示线段的长等。
3、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如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物体内径)等的一些实际问题。
4、能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二、知识梳理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
△ABC∽△A/B/C/,如果BC=3,B/C/=1.5,那么△A/B/C/与
△ABC的相似比为_____1:2____.
二、三角形的识别、性质和应用
1、识别
①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
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
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
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性质:两个三角形相似,则:
①它们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②它们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③它们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比例线段: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反过来:如果那么:a:b=c:d。
(2)b是线段a、d的比例中项,则。
反过来亦成立。
4、黄金分割:
(1)如果B是线段AC的黄金分割点(ACBC),则AC:BC==0.618 (2)黄金三角形的作法及性质,并会推广黄金矩形的性质。
5、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性质
6、图形位似的定义及性质
圆的基本性质
圆基本元素:圆的定义,圆心,半径,弧,弦,弦心距
的垂径定理
认对称性:旋转不变性,轴对称,中心对称(强)
识圆心角、弧、弦、弦心距的关系
与圆有关的角:圆心角,圆周角
弧长,扇形的面积,弓形的面积,及组合的几何图形
圆中的有关计算:
圆锥的侧面积、全面积
一、圆的概念
1、圆的定义:线段OA绕着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点O叫做圆心,线段OP叫做半径。
2、弧:圆上任意两点间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优弧、劣弧以及表示方法。
3、弦,弦心距,圆心角,圆周角,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如果P是圆所在平面内的一点,d表示P到圆心的距离,r 表示圆的半径,则:
(1)dr
二、几点确定一个圆
问题:(1)经过一个已知点可以画多少个圆?
(2)经过两个已知点可以画多少个圆?这样的圆的圆心在怎样的一条直线上?
(3)过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能画圆吗?
定理:经过确定一个圆。
三、圆的性质定理
1、垂径定理:垂直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圆的轴对称性);
2、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3、推论2: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4、圆心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5、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
推论: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圆周角所对的弦是。
2、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五、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1、弧长公式:
2、扇形的面积:
如何在平时提高数学成绩
1、按部就班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
所以,平时学习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2、强调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每
新学一个定理,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定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3、基本训练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当然莫要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高考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
4、重视平时考试出现的错误。
定一个错题本,专门搜集自己的错题,这些往往就是自己的薄弱之处。
复习时,这个错题本也就成了宝贵的复习资料。
数学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妄想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
熟记书本内容后将书后习题认真写好,有些同学可能认为书后习题太简单不值得做,这种想法是极不可取的,书后习题的作用不仅帮助你将书本内容记牢,还辅助你将书写格式规范化,从而使自己的解题结构紧密而又严整,公式定理能够运用的恰如其分,以减少考试中无谓的失分。
快速提高数学成绩的五大攻略
攻略一:概念记清,基础夯实。
数学做题,千万不要忽视最基本的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特别是不定项选择题就要靠清晰的概念来明辨对错,如果概念不清就会感觉模棱两可,最终造成误选。
因此,要把已经学过的教科书中的概念整理出来,通过读一读、抄一抄加深印象,特别是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彻底搞清,不留隐患。
攻略二:适当做题,巧做为王。
有的同学埋头题海苦苦挣扎,
辅导书做掉一大堆却鲜有提高,这就是陷入了做题的误区。
数学需要实践,需要大量做题,但要埋下头去做题,抬起头来想题,在做题中关注思路、方法、技巧,要苦做更要巧做。
考试中时间最宝贵,掌握了好的思路、方法、技巧,不仅解题速度快,而且也不容易犯错。
攻略三:前后联系,纵横贯通。
在做题中要注重发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绝不能傻做。
在做一道与以前相似的题目时,要会通过比较,发现规律,穿透实质,以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
特别是几何题中的辅助线添法很有规律性,在做题中要特别记牢。
攻略四:记录错题,避免再犯。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是同学们常会一次又一次地掉入相似甚至相同的陷阱里。
因此,我建议大家在平时的做题中就要及时记录错题,还要想一想为什么会错、以后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这样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毕竟,考试当中是分分必争,一分也失不得。
攻略五:集中兵力,攻下弱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如果试题中涉及到你的薄弱环节,一定会成为你的最痛。
因此一定要通过短时间的专题学习,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避免变成瘸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