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

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

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二)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1. 格里高利圣咏2. 纽姆谱3. 六声音阶4. 附加段5. 继叙咏6. 奥尔加农7. 华丽奥尔加农8. 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节奏模式9. 第斯康特10. 圣母院乐派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圣咏在礼拜仪式中的运用2. 教会调式的形式附: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二)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1. 格里高利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使用于罗马教会礼拜仪式,以着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因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也被称为素歌。

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约8、9世纪,它以罗马礼仪为基础,最后逐渐影响到西欧其他地区的圣咏,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

2. 纽姆谱为一种记谱法。

在歌词上方写下简单的符号,指示上升或下降的语音声调变化。

大概产生于8世纪,在9世纪被普遍使用。

3. 六声音阶圣咏唱法名,由规多发明。

从G、C、F开始分别构成三种六声音阶,其中F六声音阶必须将B降低半音。

不同高度的六声音阶都采用相同的六个唱名。

4. 附加段即在原有的格里高利圣咏基础上进行附加或插入新的材料,形成圣咏的扩展。

其插入的目的在于对原圣咏内容进行说明、解释、引申。

附加段现象集中产生在北方地区,圣加尔修道院是创作附加段的重要中心。

附加段兴起于9-10世纪,11世纪达到兴盛,12世纪逐渐衰落。

5. 继叙咏继叙咏紧接在“哈利路亚”之后(sequence意思为“在……之后”),开始在是“哈利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最后脱离哈利路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形式。

从手法上继叙咏可以认为是附加段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也被称为“哈利路亚附加段”。

2022年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西方音乐史考题

2022年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西方音乐史考题

2022年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西方音乐史考题
试题
1、简述古希腊音乐理论家的主张。

2、简述古希腊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的理论学说。

3、简述古希腊关于音乐本体的理论学说。

4、简述古希腊的音乐体裁。

5、简述古希腊乐器的概况。

6、简述古希腊调式与中古调式的不同。

7、简述唱名法的由来。

8、简述中世纪时期记谱法的演进。

9、简述西方大小调体系的确立过程。

10、简述中世纪时期复调音乐的发展。

一、考试性质
“西方音乐史”是为音乐学理论专业“西方音乐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考试科目。

二、考试要求、内容与范围
掌握西方音乐从古希腊至20 世纪现代音乐的历史发展线索,熟悉不同历史时期主要音乐流派的风格特征、重要作曲家及其音乐作品,把握西方音乐主要体裁及音乐理论、音乐思想相关知识,了解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的重要文献和基本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相关文献解读能力。

三、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四、参考书目
1.《西方音乐通史》,XXX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年。

2.《西方音乐史》(第六版),〔美〕唐纳德·杰·格劳特,XXXXXX 著,XXX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年。

考研中外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外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外音乐史试题及答案考研中外音乐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被称为“音乐之父”的作曲家是:A. 巴赫B. 贝多芬C. 海顿D. 莫扎特答案:C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贝多芬创作的?A. 《命运交响曲》B. 《月光奏鸣曲》C. 《四季》D. 《田园交响曲》答案:C3. 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宫商角徵羽”指的是:A. 乐器B. 音阶C. 音乐风格D. 音乐体裁答案:B4. 以下哪位作曲家不属于印象派音乐?A. 德彪西B. 拉威尔C. 斯特拉文斯基D. 萨蒂答案:C5. “高山流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A. 诗歌B. 小说C. 乐曲D. 绘画答案:C6. 以下哪个选项是肖邦的代表作品?A. 《蓝色多瑙河》B. 《匈牙利舞曲》C. 《夜曲》D. 《卡门》答案:C7. “信天游”是中国哪个地区特有的民歌形式?A. 东北B. 西北C. 江南D. 广东答案:B8. 以下哪位作曲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A. 巴赫B. 贝多芬C. 莫扎特D. 柴可夫斯基答案:D9. “二泉映月”是中国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代表作,该曲属于:A. 弦乐B. 管乐C. 打击乐D. 弹拨乐答案:A10. 以下哪部作品是巴赫的宗教音乐作品?A. 《马太受难曲》B. 《四季》C. 《卡农》D. 《图兰朵》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的作曲家是______。

答案:海顿12. 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______。

答案:歌剧13. 中国古代“六艺”中的“乐”指的是______。

答案:音乐14. 印象派音乐的名称来源于______的一部作品《钢琴组曲》中的一章“印象主义”。

答案:德彪西15. 中国古代“琴棋书画”中的“琴”指的是______。

答案:古琴16. 20世纪最重要的音乐革新之一是______的发明,它极大地扩展了音乐的表现力。

答案:电子音乐17. 《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______。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1.威尼斯乐派复合唱2.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3. 扎利诺4. 巴洛克5. 两种常规6. 蒙特威尔第7. 通奏低音8. 单声歌曲9. 利托奈罗10.帕莱斯特利那风格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的背景及代表人物和风格。

2.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附: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1. 威尼斯乐派复合唱16世纪一种“分开的合唱队”,即复合唱风格。

唱诗班和乐队被分成几组,安排在教堂里相对的两侧长廊,两侧还各有一个管风琴。

作曲家的复合唱风格的作品,以分开的合唱队的交替演唱与一同合唱等各种对比手法开拓了独特的具有空间立体感的音响效果。

2.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音乐家,第一个在总谱上标注乐器的人,威尼斯乐派复合唱创始人,最早整合人声和器乐的作曲家,配器法之父。

代表作:经文歌《在教堂里》。

3. 扎利诺16世纪意大利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首要着作有《和声基本原理》、《和声论证》等在音乐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 巴洛克5. 两种常规蒙特威尔第在他1605年的第五券《牧歌集》的前言中做了解释。

他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认为文艺复兴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以叫做“第一常规”,而他自己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则可以被称为“第二常规”。

作曲家采用前者时主要关注对位写作的优美;采用后者时,对歌词的有效表现使一些偏离对位法规则的做法成为正当合理的手段。

6. 蒙特威尔第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之间的划时代作曲家。

牧歌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提出了“两种常规”,他充分利用音乐和戏剧的表现手段,对歌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代表作歌剧《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

西方音乐史试题

西方音乐史试题

西方音乐史试题
一、简答题
1. 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a) 西方音乐史的起源是在哪个时期?
b) 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哪几个主要时期?
c) 你认为最具影响力的古典音乐作曲家是谁?
2. 解释以下音乐术语:
a) 节拍
b) 调性
c) 和声
d) 协奏曲
3. 简要介绍以下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事件:
a) 文艺复兴对音乐的影响
b) 巴洛克音乐时期的特点
c) 古典音乐的兴起
d) 浪漫音乐时期的特点
二、论述题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论述:
1. 节奏和节拍在西方音乐中的作用
- 请论述节奏和节拍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不同节拍对音乐表达的影响。

2. 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时期的对比
- 请对比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并解释它们在西方音乐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分析题
请分析以下曲目的特点和意义:
Beethoven的交响曲第五号《命运》
- 请分析该交响曲的乐曲结构、主题和动机的运用,以及曲中体现的情感和主题。

四、创作题
请创作一个简短的音乐片段,并简要解释你在作品中的创作意图和用到的音乐元素。

总结:
本试题从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和创作题四个方面出发,旨在考察考生对西方音乐史的了解、分析能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回答试题,考生可以全面展示他们的音乐知识和才华。

祝您考试顺利!。

20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四)

20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四)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四)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1. 14世纪新艺术2. 伪音3. 有量记谱法4. 兰迪尼5. 猎歌6. 鲍尔7. 邓斯泰布尔8. 法伯顿9. 褔布尔东10. 尚松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中世纪的经文歌的产生与特征。

2. 论述14世纪法国马肖的主要作品及成就。

附: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四)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1. 14世纪新艺术14世纪初,法国音乐在理论、作曲技巧和音乐风格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这一时期大量的音乐创作与礼拜活动分离,音乐创作空前世俗化。

这标志着被称为“新艺术”音乐革新的开端。

因此人们习惯上也经常以“新艺术”来通称整个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2. 伪音即基本自然音级之外的变化音级,当时常常是为避免三全音程的不协和效果而使用。

14世纪则在复调音乐中较多地使用。

这种新的终止式既带来新的音响,也对以后的调性思维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把与所有不属于规多手上所有音的其他音都叫做“伪音”。

3. 有量记谱法是代表“古艺术”的弗朗科发明的,有三种重要的节奏符号长拍、短拍和次短拍,这种三分法被称为完整拍划分。

4. 兰迪尼他的音乐创作以甜美、抒情见长,不追求复杂技巧,着名的“兰迪尼终止”是13-15世纪六度到八度终止式的变化处理,这是兰迪尼独特风格个性的体现。

5. 猎歌是一种标题性的世俗多声部音乐,一般为二声部。

具有描绘性,常常与狩猎情景联系。

6. 鲍尔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第一位重要作曲家,他还是15世纪最早的创作弥撒曲套曲的作曲家之一。

7. 邓斯泰布尔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代表作:经文歌《你多么美丽》(纵向音乐思维-和声)。

14世纪后半叶到15世纪初勃艮第乐派的代表音乐家。

8. 法伯顿是15世纪英国发展了一种比圣诞颂歌更简单的带有即兴性质的复调音乐手法,即从英国的第斯康特演化而来。

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六

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六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六)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1. 弗罗托拉2. 劳达赞歌3. 法国尚松4. 名歌手5. 维奥尔琴6. 琉特琴7. 利切卡尔和幻想曲8. 坎佐纳9. 拉絮斯10. 加布里埃利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意大利的牧歌及其特征。

2.意大利的牧歌发展过程。

附: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六)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1.弗罗托拉15世纪末在意大利北部的曼图亚、费拉拉等宫廷,一些意大利作曲家发展了一种世俗的音乐体裁。

它的歌词多是爱情和讽刺的内容,是分节歌曲,按音节谱曲,有明显的节奏和简单的和声,主调的织体,四个声部中高声部通常由人声演唱,其他声部由乐器演奏。

2. 劳达赞歌是一种通俗的非教仪的奉献歌曲,歌词多是意大利文,也有拉丁文,四个声部,统一的节奏,主调音乐风格,采用无伴奏合唱或高声部人声演唱。

3. 法国尚松尚松在法语中即“歌曲”的意思。

在西方音乐史上是14世纪至16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

直到16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才得到改变,法国作曲家发展了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从词到曲都是典型的法国风格的尚松。

代表人物是:雅内坎。

代表作:尚松《亲切的吻应保存在哪里》。

4. 名歌手名歌手是恋诗歌手的继承者,音乐活动始于14世纪德国,16世纪获得蓬勃发展,至17世纪迅速衰落。

名歌手有严格的规矩,行会的成员也按同样严格的要求划分不同等级。

5. 维奥尔琴维奥尔琴又叫做柔音提琴,接近近代的提琴,它的琴颈上有品,有6根弦,音色纤细柔和,而且从小到大形成了维奥尔琴家族。

6. 琉特琴在欧洲具有500多年历史,16世纪进入它的“黄金时期”。

它的琴身呈半梨形,琴颈上有品,一根单弦五根双弦。

16世纪琉特琴的演奏手法已相当丰富,它被用于声乐伴奏、独奏或重奏,采用符号谱。

西方音乐史试卷

西方音乐史试卷

一、填空题1、古典主义盛期在维也纳出现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们先后以维也纳为生活、创作的中心地,共同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久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2、海顿共创作了交响曲108部,被称为“交响乐之父”他的声乐作品中最突出的是清唱剧和弥撒曲《创世纪》和《四季》。

3、莫扎特创作的优秀的歌剧作品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

4、18世纪,规范的交响套曲结构,经曼亥姆乐派和柏林乐派在前人创作基础上的实践,最后完全确立。

典型的古典交响曲包括四个乐章,四个乐章的曲式结构和表情内容分别为: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充满活力,第二乐章三步曲式或变奏曲式旋律优美,第三乐章三步曲式诙谐的舞曲,第四乐章回旋曲式情绪高涨。

5、贝多芬共创作了九部交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

从他的第三交响曲开始,第三乐章用谐谑曲取代了宫廷气质的小步舞曲。

6、贝多芬共创作32首钢琴奏鸣曲,其中较著名的有《悲怆》、《月光》、《暴风雨》、《黎明》、《热情》。

7、古典主义音乐常用的音乐体裁有: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歌剧等。

二、名词解释喜歌剧:喜歌剧又称“谐歌剧”,是与传统正歌剧相对而言的一种新风格的声乐形式,盛行于十八世纪。

题材取自日常生活,音乐风格轻快幽默。

特点主要是:表现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具有喜剧因素,结尾往往是团圆或胜利,音乐轻快,用本民族语言等。

喜歌剧主要流行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的主要国家。

交响曲:器乐体裁的一种。

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

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

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

奏鸣曲式:“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 威尼斯乐派复合唱
2.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
3. 扎利诺
4. 巴洛克
5. 两种常规
6. 蒙特威尔第
7. 通奏低音
8. 单声歌曲
9. 利托奈罗
10. 帕莱斯特利那风格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的背景及代表人物和风格。

2.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附: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 威尼斯乐派复合唱
16世纪一种“分开的合唱队”,即复合唱风格。

唱诗班和乐队被分成几组,安排在教堂里相对的两侧长廊,两侧还各有一个管风琴。

作曲家的复合唱风格的作品,以分开的合唱队的交替演唱与一同合唱等各种对比手法开拓了独特的具有空间立体感的音响效果。

2.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
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音乐家,第一个在总谱上标注乐器的人,威尼斯乐派复合唱创始人,最早整合人声和器乐的作曲家,配器法之父。

代表作:经文歌《在教堂里》。

16世纪意大利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首要着作有《和声基本原理》、《和声论证》等在音乐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 巴洛克
5. 两种常规
蒙特威尔第在他1605年的第五券《牧歌集》的前言中做了解释。

他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认为文艺复兴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以叫做“第一常规”,而他自己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则可以被称为“第二常规”。

作曲家采用前者时主要关注对位写作的优美;采用后者时,对歌词的有效表现使一些偏离对位法规则的做法成为正当合理的手段。

6. 蒙特威尔第
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之间的划时代作曲家。

牧歌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提出了“两种常规”,他充分利用音乐和戏剧的表现手段,对歌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代表作歌剧《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

7. 通奏低音
数字低音,即兴的器乐伴奏织体,这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的织体。

它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的。

8. 单声歌曲
在声乐领域中,最突出的新发展包括单声歌曲(意为用通奏低音伴奏的宣叙风格的歌曲),它是17世纪上半叶在意大利出现的一种带通奏低音伴奏的独唱世俗歌曲的总称。

9. 歌词有二至三段诗节组成,每节三行,用同样的音乐。

每节后有两行尾奏,叫做利托奈罗,用不同的音乐,节拍也不同。

上方声部的旋律比较有装饰性,尤其是在开始和结尾处。

10. 帕莱斯特利那风格
帕莱斯特利那风格是建立在对位、模仿、旋律进行、协和与不协和等一系列原则基础上的一种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的背景及代表人物和风格。

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会众的赞美诗,即众赞歌。

主要是单声部,分节歌的形式,有的是以新创作的德文诗谱曲的,有的是以世俗歌曲填入宗教的歌词。

路德亲自写了许多众赞歌的歌词,其中《(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成为象征德国新教精神的战歌。

他还发明了换词歌,这是众赞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从中世纪后期以来,一首声乐作品保留原有的曲调而填入新词,一般是以世俗的歌词取代宗教歌词或反之,便成为换词歌。

反宗教改革(即宗教内部改革)此时起音乐的重心由宗教转向世俗
16世纪的第二个25年中,罗马天主教自身也开始了一场改革运动,它通常被称为反宗教改革。

目的是纯洁教会,遏止新教的发展。

代表人物
帕莱斯特利那,与16世纪具有民族精神和世俗倾向的音乐潮流相比,帕莱斯特利那的音乐无疑带有保守的倾向,然而它是在反宗教改革精神观念的限制之下,顺应着文艺复兴音乐的发展的基本方向,对复调音乐所做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发展。

他以不突出戏剧性情感的节制方式令人信服地使这一复调音乐风格和技巧趋于完美。

弥撒曲无疑是帕莱斯特利那最重要的体裁。

风格
(能用多声部写出一个声部的效果)帕莱斯特利那风格是建立在对位、模仿、旋律进行、协和与不协和等一系列原则基础上的一种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a.作品织体以四声部居多,各个声部的人声旋律平静庄重,以级进为主,跳进较少,三度以上的跳进后必反行。

旋律线拱形的起伏舒缓均衡,经常采用长气息的乐句;b.他精心地回避当时对作曲家很具吸引力的半音化的风格,而坚持采用自然音的调式音阶;3.无论是在主题模仿还是复调的交替对话中,各个声部纵向的疏密控制适度,形成清晰的织体。

代表作:他的第一《羔羊经》(选自《马尔切里教皇弥撒曲》)
由于帕莱斯特利那及其音乐风格的影响,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以罗马为中心形成了罗马乐派。

拉絮斯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代法-佛兰德作曲家的杰出代
表,他与帕莱斯特利那是同一时期的两位重要作曲家。

代表作是着名的歌曲《回声》。

2.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从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原意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这是一种宏伟壮观、热情如火、充满活力的艺术。

它强调情感的表现和充满戏剧性的对比,在细节上它又非常注重装饰性。

它还具有大胆的艺术观念和手法,并且有一种尽可能地综合各门艺术的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