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提纲(详细版)
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一、生物的组成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a.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b.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c.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2.细胞的分裂与遗传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
b.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
c.遗传基因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3.细胞的多样性
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b.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c.多种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二、生物的功能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a.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2.物质的输入与输出
a.植物的吸收和传输
b.动物的消化和吸收
c.呼吸和排泄的过程和机制
3.适应环境的生物
a.生物对气候的适应
b.生物对生境的适应
c.生物对食物的适应
三、生物的发展
1.生物的进化
a.变异与选择的作用
b.进化的证据
c.进化与生物分类
2.生物之间的关系
a.生物的竞争与合作
b.生物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
c.生物的共生关系
3.生物的繁殖
a.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b.繁殖方式和繁殖途径
c.生殖与物种的变化
四、生物的保护
1.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a.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b.动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c.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环境污染与生物
a.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b.大气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c.土壤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3.生物的自我调节
a.生物的行为调节
b.生物的隐性适应
c.生物的抗病能力。
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注:打*号的题为重点复习题)班级:初二(7)班姓名:___________第1章生命的世界*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3、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4、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
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这三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
如:绿色植物可以降低温度、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等;蚯蚓还可以松土;蝗虫啃食庄稼等。
6、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生存空间等.(2)生物因素: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形成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互助关系、共生关系。
第2章探索生命1、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
瑞典科学家林奈(分类学之父)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分类系统,英国人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
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科学.3、实验法的几个重要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4、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此外还有其它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
5、在制定探究实验方案时,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
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
*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1、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一、细胞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的功能。
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细胞分裂的过程,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细胞生长使得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分裂和生长与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关系。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组织的概念,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组织类型(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器官和系统器官的概念,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及其主要功能。
三、生物与环境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特点。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种子的结构和萌发条件。
植株的生长(根的生长、芽的发育、茎的生长)。
开花、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根吸水的部位和原理。
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无机盐及其作用。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概念、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呼吸作用的概念、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五、生物圈中的人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及其作用。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心脏、血管、血液)。
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一、细胞与生物1.细胞的概念和特点1.1细胞的发现和发展历程1.2细胞的特点和组成1.3细胞的分类和生物体的层次结构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1细胞膜和细胞壁2.2细胞质和细胞器2.3细胞核和染色体2.4细胞的功能和物质运输3.细胞的分裂和生殖3.1细胞的分裂类型和意义3.2被子植物和动物的生殖方式3.3单细胞生物的生殖方式二、遗传与进化1.遗传的基本概念1.1遗传的概念和历史1.2遗传物质和基因的性状1.3基因的组合和分离规律2.DNA与基因的关系2.1DNA的结构和功能2.2基因的遗传变异和突变2.3基因的复制和转录过程3.进化论的基本原理3.1进化论的历史和意义3.2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3.3进化中的突变和变异三、生态与环境1.生态系统和生态位1.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2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生态适应1.3生态位的概念和种类2.生物的种群和生态圈2.1种群的概念和特点2.2种群的数量和密度调控2.3生态圈的概念和生物圈的组成3.生物的相互作用和适应3.1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3.2共生关系和拟态现象3.3生态适应和生态位的变化四、物质与能量的利用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1.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特点1.2光合作用的光能转换和化学能转化1.3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基本过程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1物质循环的概念和分类2.3生态系统中的营养链和食物网3.生命活动与环境保护3.1生物影响和环境承载力3.2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处理3.3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保护五、人体与健康1.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1血液循环和呼吸器官1.2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1.3运动系统和感觉器官2.生命过程与生活健康2.1生理周期和内分泌系统2.2疾病的预防和治疗2.3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的保持以上是一个综合性的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主要包括细胞与生物、遗传与进化、生态与环境、物质与能量的利用以及人体与健康等五个方面的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一、细胞与生命活动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a.细胞膜:结构、功能及其与生活的关系b.细胞质:细胞质基质、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c.细胞核:核膜、染色质、核仁的结构和功能2.细胞的分裂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b.细胞分裂的生理意义和作用3.细胞的代谢a.合成代谢:蛋白质合成、脂类合成、碳水化合物合成的过程和条件b.分解代谢:蛋白质分解、脂类分解、碳水化合物分解的过程和条件c.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能量释放d.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光合产物的作用4.细胞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的传递a.DNA的结构和功能b.DNA的复制过程和保证复制准确性的机制c.RNA的结构和功能d.DNA与RNA的关系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二、生物体的调节与保护1.神经调节a.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b.简要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2.荷尔蒙调节a.激素的定义和分类b.举例说明荷尔蒙的作用机制和调节过程3.免疫调节a.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和免疫细胞b.免疫反应的过程和调节机制c.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原理和应用三、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a.晴天和阴天对光合作用的影响b.光合动物和呼吸动物的关系2.物质的转化和循环a.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b.养分循环的重要性及人类活动对养分循环的影响3.入侵生物的危害与防控a.入侵生物的概念和危害b.入侵生物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四、生物多样性和人类1.物种和生物多样性a.物种和种群的概念b.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和价值c.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a.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生物多样性破坏b.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方法3.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修复a.人工生态系统的建立和管理b.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恢复的方法和意义。
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注:打*号的题为重点复习题)班级:初二(7)班姓名:___________第1章生命的世界*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3、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4、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
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这三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
如:绿色植物可以降低温度、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等;蚯蚓还可以松土;蝗虫啃食庄稼等。
6、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生存空间等。
(2)生物因素: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形成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互助关系、共生关系。
第2章探索生命1、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
瑞典科学家林奈(分类学之父)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分类系统,英国人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
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科学。
3、实验法的几个重要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4、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此外还有其它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
5、在制定探究实验方案时,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
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
*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1、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2024届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2024届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的基本结构a.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基质、细胞器和细胞骨架2.细胞的功能a.物质的吸收、合成和分解b.能量的转化和储存c.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二、生物多样性和分布1.生物的分类水平和分类方法a.界、门、纲、目、科、属、种b.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态特征2.生物的适应性和分布a.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b.生态位和生态位利用三、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1.生物的生长和发育a.素质与量质两个方面b.发育规律和调控机制2.生物的繁殖a.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b.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四、生物的代谢和能量平衡1.生物的代谢a.同化和异化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生物的能量平衡a.能量的损失和转化b.能量的储存和供应五、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遗传的基本规律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b.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2.生物的变异和进化a.变异与自然选择b.进化的证据与机制六、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1.生物技术的应用a.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b.细胞工程和组织培养技术2.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a.生物安全的意义和措施b.生物技术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a.生物对环境因素的反应和调节b.生物对环境的改造和影响2.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b.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利用八、人体健康与生活质量1.健康与疾病a.健康的定义和判断b.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2.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a.合理膳食和适度运动b.正确的心理和社交关系以上是2024届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你取得好成绩!。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一、病毒与传染病的防治
1.病毒的特征、结构、分类和传播途径
2.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如流感、艾滋病、登革热等
3.免疫接种的作用与意义
4.个人卫生与传染病的防治
二、遗传与变异
1.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等
2.基因工程的概念、意义与应用
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产生及影响
4.种群与进化:物种形成、自然选择与适应环境
三、植物的营养与组织构造
1.植物的营养方式:光合作用、腐生与寄生等
2.植物的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根、茎、叶等
3.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分生组织和分生器官的作用
四、动物的运动和呼吸
1.哺乳动物的骨骼、肌肉和运动方式
2.人类运动中的能量转化和呼吸作用
3.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呼吸过程
4.呼吸系统的变异:哮喘、支气管炎等
五、人体的血液和循环
1.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
2.心脏与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过程与特点
4.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六、人体的消化和排泄
1.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口腔、食道、胃等
2.消化过程与消化液的作用:胃液、胰液、肠液等
3.排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肾脏、肾单位等
4.成年人的泌尿系统、血液净化和水盐平衡
七、生态环境与保护
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等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非生物的互相作用
3.生态平衡与生态灾害: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与保护
4.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总结了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以上所列知识点涵盖了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体系,希望能够为同学们复习提供有序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包括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课标诠释】本专题的内容包括动物与细菌、真菌两部分,其中动物部分与原教材相比变化最大,这部分内容不再是按动物的进化顺序逐门逐纲讲解各类群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是把动物放在它生活的环境中,按其生活环境分为三种:即水中生活的,陆上生活的,空中飞行的三类讲解。
讲解时着重讲解动物与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能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关于动物的类群重点阐述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要求。
在讲解动物的运动及行为时,着重讲解动物的运动及行为的结构基础或形成的机制,以及动物运动及行为的适应意义,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讲解细菌和真菌时教材内容既包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又包括课程标准中“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内容: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以及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本专题的能力要求有以下几个特点:加大了科学探究的力度,并注意安排合理的梯队,对探究实验重在探究方案的设计;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专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让学生知道即使地球上没有人类,每种生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也有着独特的贡献,具有独立的价值;认识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本专题的重点是:鱼类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蚯蚓与在土壤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兔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昆虫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分;细菌与真菌的形态结构与营养和生殖特点。
难点是: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分。
考点是:各种鱼鳍的作用;鳃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蚯蚓的运动;兔的形态结构;鸟的形态结构;鱼类、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组成;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分;细菌与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殖与营养;动物、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知识梳理】本栏目主要按专题对知识进行梳理,把知识要点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能从整体上更系统、方便地掌握本专题中的基础知识。
内容处理上尽可能体现出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系统。
本专题一定要对学科知识按照知识版块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提炼,加深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运用,着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鱼靠游泳获取食物的器官是鳍,分为:背鳍(保持鱼体平衡,防止鱼体侧翻)、胸鳍(保持鱼体平衡,防止左右摇摆;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腹鳍(保持鱼体平衡,防止左右摇摆)、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还可以控制运动的方向)、臀鳍。
2.鱼在水中呼吸的器官是鳃,鳃的主要结构是鳃丝,鳃的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
3.鱼类的主要特征。
4.陆地生活的动物具有的特征:具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体内的呼吸器官;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5.蚯蚓靠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蠕动。
6.蚯蚓的呼吸靠湿润的体壁。
7.兔适于植食性的特点:无犬齿;盲肠发达。
8.兔属于恒温动物、哺乳动物。
9.鸟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10.昆虫与飞行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11.动物运动中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关系:肌肉收缩牵引骨绕关节运动。
1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13.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14.细菌的形态(小;单细胞;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结构(无成型的细胞核)、分布、营养(大多是异样)、生殖(分裂生殖)。
15.真菌的形态(有个体微小的,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结构(有真正的细胞核)、营养(异样)、生殖(孢子生殖)。
16.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精题解析】精选最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或经典的竞赛试题,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寻根探源,排除思维障碍,点拨避错技巧,从而使学生获得最简捷的钥匙思路和方法。
每个专题选取6-10个例题,其中2/3为选择题,1/3为非选择题,选择题中可以有1-2个多项选择。
〖例1〗下列关于鱼鳍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尾鳍的摆动产生运动的动力B.胸鳍、腹鳍决定运动的方向C.胸鳍与转换方向有关D.背鳍、臀鳍对维持身体的平衡无关解析:通过观察和探究可知,鱼游泳是尾鳍的左右摆动能产生前进的动力,但不如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产生的动力大;胸鳍、腹鳍主要维持身体的平衡;背鳍、臀鳍也有一定的协调作用;胸鳍与转弯有关。
答案:C〖例2〗关于鸟类的双重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B.每呼吸一次空气两次经过肺C.肺和气囊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D.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解析:鸟类具有气囊,进行双重呼吸。
鸟类飞行时需要高氧和高能量,与此相适应鸟类的呼吸系统由以肺为主的气管网和气囊组成。
气囊是鸟类体内独具的贮气和冷却的装置,是进行双重呼吸的重要器官。
另外,气囊还能减轻鸟体飞行时的比重,减少肌肉以及内脏间的摩擦,并能散发飞行时产生的大量热量,对调节、恒定鸟类飞翔时的体温起了重要作用。
有人计算一只飞行的家鸽,吸入的空气的3/4用于散发飞行时的热量。
鸟肺是一个由大量相互连通的毛细支气管组成的缺乏弹性的海绵体。
毛细支气管表面布满了毛细血管。
气体交换就在毛细支气管与毛细血管壁之间进行。
答案:C〖例3〗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是()A.肺和膈B.膈和胎盘C.盲肠和胚胎D.大脑和子宫解析:哺乳动物所特有的将胸腔和腹腔分开的横隔膜,在运动时可改变胸腔容积,它通过肋骨的升降来扩大或缩小胸腔的容积,使哺乳动物的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以完成呼气和吸气。
而胎生、哺乳等特有的特征,保证其后代有高的成活率及一些种类的复杂社群行为的发展。
答案:B〖例4〗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多。
将用表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它细菌分开。
对培养基的要求是()(1)加抗生素(2)不加抗生素(3)加氮素(4)不加氮素(5)加葡萄糖(6)不加葡萄糖(7)370C恒温(8)280C~300C温度下培养A.(1)(3)(5)(7)B.(2)(4)(6)(8)C.(2)(4)(5)(8)D.(1)(4)(6)(7)解析: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繁殖,而固氮菌是细菌,所以不加抗生素;因能自生固氮菌,所以不加氮素;固氮菌是异样菌,所以需要葡萄糖;温度既能影响生物的代谢,同时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使培养基熔化。
答案:C〖例5〗猫在饥饿时对纸片都感兴趣,吃饱后,往往对老鼠的叫声也不能引起反应,这说明()A.猫的行为刺激来自身体内部B.鼠叫不是猫行为刺激的原因C.饱食后的猫,其神经系统变得迟钝D.猫的行为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是反射。
引起动物反射活动的刺激可来自机体的外部或内部,或二者共同作用。
饥饿状态下,猫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增强,说明了内部刺激强化了外部刺激,猫的行为是两种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A,也不是B。
胃的充盈(饱食)就是对猫的一种刺激,猫对这种刺激的反应是不再进食,是一种先天行为。
因此,C是不对的。
答案:D〖例6〗蚯蚓体表的黏液,除表皮层分泌以外,还有()A.唾液B.生殖液C.体腔液D.排泄液解析:正常情况下生殖腺分泌的液体不能到体表来,更不能经常分泌。
蚯蚓在体表干燥或受刺激时,沿背中线位置上的一列背孔都张开,从孔中射出体腔液,参与体表黏液的组成,以湿润体表、减少摩擦、有利与呼吸。
答案:C〖例7〗蹲着的人要站起来,下肢活动主要是由哪块肌肉收缩完成的()A.股四头肌B.臀大肌C.腓肠肌D.A+B解析:本题是考察对股四头肌、臀大肌、腓肠肌功能的分析题,蹲着的人站起来,体态上发生的变化是:小腿和大腿由屈到伸,前一个变化由伸小腿引起;后一个变化由伸大腿引起。
伸小腿和伸大腿分别由股四头肌和臀大肌收缩引起的。
答案:D〖例8〗细菌与水绵细胞相比,不同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水绵属于植物类群中的藻类植物,它的细胞具有植物细胞的一切特点,而细菌细胞结构中没有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液泡和成形的细胞核。
这也是将细菌从植物界划出的主要原因。
答案:成形的细胞核,液泡,叶绿体〖例9〗木耳和香菇都属于森林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
解析:木耳和香菇都是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
答案:分解者〖例10〗中药中的蝉蜕是指蝉幼虫的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外骨骼一旦分泌完成后,便不能继续扩大,限制了体内组织器官的生长。
节肢动物为了摆脱外骨骼的限制,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了蜕皮现象。
蜕皮时,表皮细胞分泌一种酶,将几丁质溶解,使角质层破裂,个体钻了出来,并重新形成外骨骼。
在新外骨骼未完全硬化之前,个体得以生长,增大体积。
所以正在迅速成长的节肢动物,其蜕皮次数较多。
不再长大时,蜕皮现象也就停止了。
答案:外骨骼【典题演练】针对本专题的知识点,特别是重点、难点,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易、中、难的比例按2∶3∶5),精选习题,以巩固、加深、活用所学知识,进一步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目的。
格式:典题演练一、选择题(1-30小题为单选,每小题1分,31-40小题为多选,每小题2分,共50分)1.推测人体关节内关节软骨的作用():A.保护关节头、关节窝的作用B.促进关节生长的作用C.减小关节运动时的摩擦作用D.成年后相互融合有牢固关节作用答案:C2.蚂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应属于:()A.攻击行为和社会行为B.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C.取食行为和社会行为D.学习行为答案:B3.对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叙述中,下列哪项不正确?()A.菜青虫只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B.科技人员用一种蜕皮激素(加速幼虫的变态)喷洒在菜青虫身上,可加速其蜕皮变蛹,缩短菜青虫取食嫩叶的时间。
C.菜青虫只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说明此植物体内有着特殊的物质吸引菜青虫、菜粉蝶。
D.在众多菜叶中,菜青虫只危害十字花科植物,这是学习、意识行为。
答案:D.4.下列各项中,不是动物行为的是:()A.野鸭食鱼B.野鸭无齿C.野鸭产卵D.野鸭南飞答案:B.5.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大山雀偷饮牛奶B.蚯蚓走迷宫C.猕猴做花样表演D.母鸡哺育小鸡答案:D.6.“鹦鹉学舌”是同学们熟悉的成语,鹦鹉的这种行为属于:()A.学习行为B.先天性行为C.经验行为D.适应行为答案:A7.在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的池塘中养鱼,经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