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排查需要排查的七大类学生
心理排查注意事项

心理排查注意事项:●频率:每学期至少3次,分别为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关注项目:1.家庭状况:孤儿、单亲、离异等;近六个月有重大事件旳发生:亲人离世、灾害、意外事件等2.情绪变化: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睡眠不好、不合群(独来独往)、性格转变、焦急焦躁、无缘无端挑衅、发脾气、吵架、打架3.学习状况:忽然挂科、持续挂科、学习欲低下、学习压力变大4.外在体现:不洗头、洗脸等,不在意外表形象了5.情感变化:单恋、暗恋、失恋6.自杀常见旳征兆有:(1)对自己关系亲近旳人,体现想死旳念头,或在日志、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
(2)情绪明显不一样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
(3)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
(4)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
(5)性格行为忽然变化,像变了一种人似旳。
(6)无缘无端收拾东西,向人道谢、辞别、偿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
危机处理:1.关怀与支持:关怀病人生活,尊重病人旳人格,使其感到自己是正常人,但不要过度呵护,可以分派他们做力所能及旳事。
假如病人经治疗康复后,得不到关怀和支持,或受人冷落歧视,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成了家庭旳累赘,而消极失望,情绪抑郁,甚至产生自杀。
因此家人旳支持可以使其倍感家庭旳温暖、社会旳关怀,认识到自身旳价值。
恢复自信心是减少自杀旳有效保证。
2.理解病人旳求救信号:病人自杀前60%—80%有明显旳语言和行为上旳体现。
如病人常说“我要死了”、“我活着没意思”等暗示性旳语言。
行为如立遗嘱、交代后事、清理东西、谨慎地穿戴衣物。
情绪上由消极转为正常、高昂,或由正常变得抑郁、低沉。
这实际上就是向人们发出求救信号。
如能及时理解,即可制止自杀。
3.加强安全防备,妥善放置物品:病人自杀有一定旳方式和工具,家庭里常见旳方式是自缢、服毒、跳楼、触电等,常用工具有绳索、药物、刀剪等。
因此,家庭要妥善放置这些危险物品,尤其是药物,不要一次大量交给病人。
住高楼旳,最佳在阳台或窗上加护栏。
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办法

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办法为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我校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工作的有关制度和措施,加强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严防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和危机事件,逐步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特制定本办法。
一、排查标准判断学生的心理危机,一般要参考三个动态维度:强度(自觉难以忍受)、持续时间(一月以上)和频率(一月内三次以上),同时参考以下静态标准。
(一)突发性危机。
学校或学生个体生活中出现了突发事件后会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影响,有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人或许影响很大。
(二)成长性危机。
指学生因身心和环境适应不良造成的心理失调,大部分同学都有的一些烦恼。
(三)精神障碍性危机。
这类学生有明显的特征,如逻辑思维混乱,言语表达不清晰,很难与人友好交往。
二、排查对象下面简单阐述危机人群特征,具有以下特征并非形成学生心理危机的充分条件,供各班主任开展排查工作时作为参考。
尤其要关注下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
(一)基于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的特征。
1.父母离异、家庭暴力或长期离开父母的。
2.家庭经济非常贫困,并因此感到极度自卑的。
3.曾有精神疾病就诊经历或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
4.有既往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
(二)基于学生生活事件的特征。
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如持续的家庭矛盾、家庭重大变故、学校发生突发事件或个人发生重大事件等。
2.就业困难、中高考失败而来学校就读的。
3.恋爱最近出现重大波折,难以走出失恋的阴影,痛不欲生。
4.面临毕业,未拿到相应证书或其他原因无法正常毕业。
5.经常旷课或在课堂上睡觉,不愿接受别人帮助。
6.对自己要求过高,过分看重某一方面、个人承受挫折能力低。
(三)基于心理与身体的特征。
1.对自己失去信心,否定自己,常与别人说到死亡之类的事。
2.心理上无缘无故地感到惊惶、恐惧与焦虑。
3.患有残疾或严重的慢性躯体疾病,治疗周期长,当事人痛苦难忍。
4.身体上常常无端感觉不舒服,医学检查却一切正常。
关于开展2012春季开学心理排查工作的通知

附件一:关于开展2012春季开学心理排查工作的通知各二级学院:为更好地开展新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开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安全,避免因心理问题造成学生人身伤亡事故,特将开学阶段心理排查工作布置如下:所有学生的心理排查工作开学之后马上进行,排查结果于2月27日(周一)上午九点之前上报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心理排查重点关注人群类型如下:1、家庭居住地发生自然灾害;2、家庭在寒假期间遭遇重大变故(经济损失、亲人伤亡、父母离异等);3、学习成绩严重落后,补考、重修科目多;4、经常旷课、晚归、不归宿舍;5、存在失恋、躯体疾病、人际冲突等明显重挫;6、情绪低落、抑郁、不与家人或朋友交往;7、过去有过自杀企图或行为者,经常有自杀意念者;8、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9、人格有明显缺陷者;10、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11、确诊的精神障碍者;12、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他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
13、其他心理问题联系电话:88160,电子邮箱:196140819@湖南中医药大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012年2月20日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春季开学心理排查表学院:一、重点工作对象情况:重点工作对象指心理问题较明显,对社会功能有一定损害,但尚未达到重性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或尚未确诊的对象,属于高危人群。
注:基本情况简述:用简短的文字说明该生问题的基本情况。
处理情况简述:对该生问题采用了哪些处理方法和应对措施。
二、心理危机干预情况:危机干预对象详细列表注:抑郁症(自杀):指重度抑郁症,产生自杀行为或明显自杀意图的情况。
突发重大应激事件:指重大创伤事件导致的心理危机情况,如亲人去世,失恋等问题引起的严重心理失常。
重性精神疾病:指精神分裂症等症状明显,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必须住院治疗的情况。
其他情况:指不包括在以上类型中的其他情况,如家庭经济贫困等,请自行注明。
干预情况:指如何发现问题,心理专干或辅导员的处理方式等。
学生心理安全问题排查

学生心理安全问题排查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关于开展心理问题学生排查的建议为了准确掌握心理问题学生的情况,及时化解问题,排查隐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根据县教体局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决定开展一次心理问题学生排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心理问题排查范围:1、学习压力过大而有异常行为的学生,多门功课不及格的学生、成绩突然下降的学生等。
2、有厌学情绪,经常请假、旷课、逃学行为;缺寝的学生;上课经常打盹/精力不集中的学生;。
3、家长反映经常上网吧、通宵玩游戏的学生;经常与不明社会青年联系的学生。
4、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父母下岗;亲属犯罪;受家庭暴力侵害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学生等。
5、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当众受辱、受惊吓、与同学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而被排斥、受歧视的学生,与老师发生严重人际冲突的学生,与密友友谊破裂的学生。
6、最近在干部竞选中接连失败的学生,特别是原来为学生干部的;有某些请求未被批准的情绪波动很大的学生。
7、性格非常内向、不善交往、孤僻自闭行为倾向的学生;经常易激惹,行为冲动的学生;行为粗鲁有暴力倾向的学生。
8、自己或者家人身体出现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经济负担重的学生。
9、其它可疑有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对以上情形的学生请班主任老师的予以特别关注,发现问题在相对保密的前提下,及时疏导,以防患于未然.,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关排查资料于本周三放学前交给心理辅导室。
学校心理辅导室将对“问题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并进行及时疏导。
2023年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和干预工作方案

2023年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和干预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因心理危机引发的恶性事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制定了本工作方案。
本方案旨在明确排查范围、排查方式及干预措施等,为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和干预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排查范围
本次心理危机排查的范围涵盖全校在读学生,包括本科、研究生、继续教育等各类学生。
同时,重点关注新生、毕业生以及在学业、生活等方面存在较大变化的学生。
三、排查方式
1.制定心理危机排查方案,明确排查时间、排查内容等。
2.开展心理健康普查,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3.组织专业人员对重点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了解其心理状况及存在的心理
问题。
4.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排查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
四、干预措施
根据排查结果,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1.提供个体咨询与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实施团体辅导和心理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
3.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组织专题讲座和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
4.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家庭支持。
5.对于严重心理问题或危机,及时转介至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医疗机构进行
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通过以上干预措施,我们期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减少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同时,本方案的实施也将促进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持续发展。
学生心理普查方案范文

学生心理普查方案范文学生心理普查是一种旨在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心理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问题和困扰,从而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
学生心理普查方案的制定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举措,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不带标题的学生心理普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1.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掌握学生的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情况。
2. 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扰,及时介入和帮助。
3. 评估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完善服务方案和措施。
4. 为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计划,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调查对象1. 全校所有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
2. 部分特殊群体学生,如贫困生、单亲孩子、伤病残学生成员等。
三、调查内容1. 基本信息调查:包括学生的性别、年龄、籍贯、家庭背景、学习情况等基本信息。
2. 心理状况调查:通过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3. 心理问题调查: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扰,如人际关系问题、学业压力问题等。
4. 心理健康需求调查:评估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和满意度,掌握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期望和建议。
四、调查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并发放给学生,通过自愿填写回答的形式获取学生的心理数据。
2. 访谈调查:选取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访谈,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
3. 观察调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揭示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扰。
4. 统计分析:将搜集到的心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学生心理特征和规律,为学校提供决策参考。
五、调查程序1. 制定调查方案:拟定学生心理普查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程序,明确调查计划和时间表。
2. 设计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目的和内容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确保问卷内容准确、全面。
3. 复审问卷:邀请专家和老师对设计好的问卷进行复审,确保问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学生心理问题排查与干预方案

学生心理问题排查与干预方案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习压力的增加,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心理问题的排查与干预。
本文将探讨学生心理问题的排查与干预方案,以帮助学校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体系。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是学生个体成长的主要场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心理问题排查的目标和方法心理问题排查的目标是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排查。
常用的方法包括心理问卷、个案访谈、观察行为等。
通过多角度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三、常见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学生心理问题形式多样。
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自卑、学习困难、适应问题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
四、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复杂多样。
家庭环境、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有利于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
五、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角色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员是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支持者。
他们要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能够提供个体辅导、心理课程、心理测评等服务。
辅导员的参与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心理状态。
六、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建立学校应当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中心应当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安全、私密的咨询环境。
心理咨询中心也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和工作坊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七、亲师共育模式的推行学校应当积极推行亲师共育模式,促进家庭和学校的合作。
家长和教师要相互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制定干预方案,形成良好的共育格局。
八、学校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学校应当积极与社会资源合作,建立学校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资源包括心理咨询机构、社会工作机构等,他们可以为学校提供专业的辅导和支持,共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排查制度

小学
学生心理健康排查制度
1、加大监管力度,明确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长、德育副校长、少先队辅导员负责,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要求,集体组织进行测试,不得漏掉一名学生,建立好每位学生的心理档案,并对心理普查筛选出的每位高危个体至少谈话一次,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并将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报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解决。
2、强化隐患排查制度
(1)高度关注七个重要时段的重点群体及个体即:毕业生离校前后;考试前后;开学的前后;新生入校后;重大活动前后;季节交替前后;节假日期间。
(2)要高度关注学生当中的重点群体及个体,即:家庭贫困学生;自卑感强的学生;言行异常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学生;特殊家庭的学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者;出现自杀行为者;本人有重大疾病者;家庭有精神病史者;本人有精神疾病者;本人经历重大打击事件者;个人情感严重受挫者;网络痴迷者;考试成绩突然下降者等;对这些同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要排查的七类学生
一、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排查的重点对象:
1、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二、学习压力特别大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第一次出现不及格科目的优秀生、需要重修多门功课的学生、将留级的学生、将被退学的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有严重困难的学生等。
三、因严重网络成瘾行为而影响其学习及社会功能的学生。
四、遭遇突然打击和受到意外刺激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1、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伤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失业、家庭暴力等);
2、身体发现严重疾病,特别是难以治愈的疾病等;
3、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
4、感情受挫(失恋、单相思情绪失控等);
5、受辱、受惊吓(当众受到羞辱、受到严重惊吓等);
6、与他人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被多人排斥、受到歧视或误解等)。
五、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六、性格内向、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且交不起学费的学生、需要经常向亲友借贷且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学生等。
七、有严重心理疾病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江西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