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水资源现状和保护措施

水生态系统受损
1.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2. 加强水生生物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3. 推广绿水资源分布不均
1. 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平衡水资源分布。2. 加强水资源储备和调配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 发展节水型农业和工业,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
4
水资源浪费严重
1. 建立健全水资源价格机制,鼓励节水行为。2. 加强水资源监管,打击非法取水和浪费水资源的行为。3. 推广节水型生活方式,如减少洗车、草坪灌溉等用水需求。
水资源现状和保护措施
序号
水资源现状
保护措施
1
水资源短缺
1. 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如节水灌溉、雨水收集系统等。2.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3. 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倡导节约用水。
2
水质污染
1. 严格实施废水排放标准,加强对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的治理。2. 加强水源地保护,防止污染物进入水源。3. 推广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2024年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范文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篇一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环境的基石。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水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分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1. 水质恶化我国许多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质严重恶化,主要污染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等。
2. 湖泊富营养化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普遍,导致水体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氧气,使其他生物因缺氧而死亡,破坏水生态平衡。
3. 水环境生态问题突出水污染不仅影响水质,还对水生生物和底栖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多样性。
三、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是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2.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等随雨水流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污染。
3. 城市生活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垃圾的随意丢弃等也是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四、处理措施1.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惩处违法排污行为。
同时,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水质状况。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对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渣进行严格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3. 加强农业污染防治推广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同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
4. 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完善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
加强城市内河治理,改善城市水环境。
5. 生态修复与保护对已受污染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的功能。
同时,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
6.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024年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范文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篇一一、引言水资源作为地球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水资源的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这不仅影响到我国的水生态环境,还威胁着广大人民的生活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1. 河流湖泊污染严重近年来,我国河流湖泊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大量排放,河流湖泊的水质严重下降,许多湖泊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导致水体浑浊、藻类大量繁殖,影响了水资源的正常使用。
2. 地下水污染严重除了地表水污染,地下水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由于历史遗留的工业排放和人类活动,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含量超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三、我国水资源污染的原因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或地下水中,导致水资源的严重污染。
2.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过程中,农药、化肥等物质会随雨水流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污染。
此外,养殖业中动物粪便的随意排放也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
3.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由于部分地区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或管理不善,导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四、我国水资源污染的对策1. 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2. 推进工业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企业应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确保废水经过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
同时,推广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技术,减少废水的排放量。
3. 推广农业生态技术和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推广农业生态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加强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
《2024年浅谈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范文

《浅谈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就我国水污染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进行探讨。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河流、湖泊等水源。
尤其在一些老工业基地和重工业区域,水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2.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随着雨水流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质。
此外,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养殖废水污染。
3. 生活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由于部分地区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导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源中,严重污染了水环境。
三、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首先,水污染会导致饮用水安全问題,增加疾病的发生率。
其次,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影响水生态平衡。
最后,水污染还会对渔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制约经济发展。
四、治理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水污染行为。
同时,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放监管,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废水排放。
对于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要采取限期治理、关闭等措施。
3. 强化农业污染控制推广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等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同时,加强畜禽养殖业的废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4. 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
同时,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减少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
5. 推广生态治理技术采用生态修复、湿地保护等生态治理技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水资源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我国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分析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1.水质恶化:各地水质普遍下降,超过Ⅱ类水标准的河流和湖泊比例超过60%。
一些地区的重金属、农药、化学工业废水等污染物超标严重。
2.饮用水安全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频繁发生水源地污染事件,一些水源地的水质长时间处于不达标状态,饮用水安全问题成为老百姓关切的焦点。
3.水生态系统破坏:水体污染物富集,导致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大量生物死亡,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影响水资源的再生能力。
二、原因1.工业和农业废水排放:我国的工业和农业发展速度很快,大量工业废水和农药、化肥等农业废弃物排放到水体中,造成水资源污染。
2.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带来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传统的污水处理设施无法满足需求,导致水污染问题逐渐严重化。
3.环境治理不力: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无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对环境规定的执行不力,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制裁措施。
一些地方政府强调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导致水资源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
三、对策1.加强污水处理: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排放,采用更加先进的处理技术,确保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提高饮用水安全。
2.强化环境监管:加大对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监察体系,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形成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机制。
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发出高效、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促进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水资源的净化效果。
4.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加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境教育,提高人们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积极参与到水资源保护行动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水资源的合力。
结语: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资源的污染问题。
《2024年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范文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水环境污染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分析旨在全面梳理我国水环境污染的当前状况,以及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期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现况1. 水质状况恶化由于工业排放、农业污染、城市污水等因素,我国许多江河湖泊的水质状况急剧恶化。
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超标排放,使得水质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2. 河流污染河流是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走廊,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河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
3. 湖泊富营养化湖泊富营养化是水体污染的重要形式之一。
由于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湖泊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差。
三、水环境污染的处理措施1. 强化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加强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各项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应建立严格的水质监测体系,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政府应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应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3. 加强农业污染控制农业污染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政府应推广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环保型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同时,应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4. 城市污水处理与再利用城市污水处理是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
同时,应推广水资源再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5. 生态修复与保护政府应加强河流、湖泊等水体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
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湿地、建立生态缓冲区等措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2024年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范文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水资源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当前我国的水环境质量日益受到威胁,由污染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严峻现状及其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一)水质状况总体不佳近年来,由于工业污染、农业活动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江河湖海等主要水体的水质普遍恶化,给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一些主要工业城市的河流和近海水域,水环境污染严重。
(二)水体污染的源头多样化污染源不仅来自工厂的排放、农田的化肥农药,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等。
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问题严重,这些都使得水质难以达标。
(三)水生态系统的破坏水环境的恶化不仅导致水质下降,还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许多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
三、处理措施分析(一)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政府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确保其得到严格实施。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提高企业与个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
(二)工业污染控制与治理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管理和控制,采用更为环保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推动企业的清洁生产和技术升级改造。
(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农业活动中,要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绿色生产模式,减少对水环境的破坏。
(四)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
同时,提高污水处理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确保污水处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生态修复与保护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如湿地修复、植被恢复等,以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以及解决措施我国水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激化,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
本文将探讨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首先,我国水资源污染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工业排放、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水。
工业排放是我国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含有毒性物质和重金属物质,对河流和湖泊造成严重破坏。
冶金、化工、纺织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加剧了水资源污染的程度。
农业污染也是我国水资源污染的严重问题之一。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等,经过不当处理或排放,直接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
特别是农田灌溉用水中的农药和化肥残留物,容易渗入土壤,进而危害地下水质。
此外,生活污水也对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城市日益增长的人口规模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生活污水产生量剧增。
由于缺乏适当的处理设施,许多城市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仅经过简单的处理,就被排入河流和湖泊,严重影响水质。
针对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
设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进行了限制,并对违法者进行了处罚。
此外,政府还提供资金支持,推动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实施。
其次,政府鼓励开展水资源节约利用和回收利用。
通过加强节水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
同时,加大对中水利用和回收利用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广应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水污染监测和监管体系的建设。
建立了水质监测站网,实时监测水污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对于重点污染地区和企业,实行严格的监管,并对其进行执法检查和责任追究。
同时,我国也鼓励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推进水资源污染治理。
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交流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和培训活动,共同解决全球水资源污染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以及解决措施姓名:程亚专业:土木工程1005 学号:2010011107摘要:在维系人的生存、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发展的所有自然要素中,水的重要性毋庸赘述。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快,世界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的挑战。
中国尤其严重,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
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减少水污染、改善水质、合理调控水量而保护水资源,我们必须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各大水系湖泊及沿海、地下水污染现状:国家和普通公民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一浅谈现有水系湖泊及沿海﹑地下水的污染:1.1 简述现状:我国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二是城市化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
工业废水近年来经过治理虽有所减少,但城市生活污水有增无减,占水质污染的51%以上。
据环境部门监测,1999年全国近8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达400亿立方米,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水域受到污染.我国污水的处理能力只占20%左右。
全国每年排污量约300亿吨。
全国各大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
全国78条主要河流有54条遭污染.我国七大水系:长江,珠江,松花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
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受到污染,86%城市河段污染超标,比较严重的有:黄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河流湖泊。
1.2 各大水系湖泊污染现状:2006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6%、28%和26%。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
总体上看,我国流域污染状况是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一般河段强于城市河段,污染从下游地区逐步向上游转移。
2008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与2007年持平。
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
其中,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淮河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淮河在评价的2000km的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渔业用水标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
据统计,全国3000家污染严重企业中,属排放工业污染的废水企业,淮河流域占了160家。
流域内182个城镇中有排污单位1.55万家,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6.1亿m3,城镇生活用水排放量7亿m3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
多数湖泊的水体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在几大湖泊中,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尤以太湖、巢湖和滇池污染最为严重。
太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质尚好,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轻污染,特别是1987年以后,污染趋势更为严重,水体中有机污染指标和水体富营养化指标升高。
到了90年代中期,以Ⅲ类水质为主,并开始出现了Ⅴ类水质,意味着太湖已被严重污染。
巢湖流域目前仍处于富营养状态,11个水质监测点中,7个属Ⅴ类和劣Ⅴ水质。
滇池在20世纪70年代水质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
到了90年代,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水质超出Ⅴ类标准,特别是氮、磷浓度很高,曾分别达到7.5、9.19mg/L。
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沿湖不少农村的井水也不能饮用,造成30多万农民饮水困难。
由于饮用污染的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滇池特产银鱼大幅度减产,鱼群种类减少,名贵鱼种基本绝迹。
1.3 我国沿海污染情况: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黄海、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渤海水质一般,东海水质差。
北部湾海域水质优,黄河口海域水质良,Ⅰ、Ⅱ类海水比例在90%以上;辽东湾和胶州湾海域水质差,Ⅰ、Ⅱ类海水比例低于60%且劣Ⅳ类海水比例低于30%;其他海湾水质极差,劣Ⅳ类海水比例均占了40%以上,其中杭州湾最差,劣Ⅳ类海水比例高达100%。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自1980年以来,共发生赤潮300多次,其中1989年发生的的一次持续达72d的赤潮,造成经济损失4亿元,仅河北黄骅一地6666.67hm2对虾就减产上万吨。
1997年10月至1998年4月发生在珠江口和香港海面范围达数千平方公里大赤潮,给海上渔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也是数以亿计[1]。
海洋重要鱼、虾、贝、藻类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及自然保护区主要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的污染。
无机氮污染以东海区、黄渤海区部分渔业水域和珠江口渔业水域相对较重,活性磷酸盐污染以东海区、渤海及南海近岸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石油类的污染以东海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
此外,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
1.4 地下水污染情况及不良影响:我国地下水的污染,在城市中主要来源于无下水道区域的化粪池、厕所、污废水排放渗坑、渗井、排污沟以及垃圾堆置场、不完善的氧化塘或污水库的渗漏;在郊区和农村地区,利用原生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不合理灌溉、大量地施用化肥和农药等活动,也会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
污染物质进入地下含水层,首先引起潜水水质日益恶化,潜水温度自然上升。
在超采承压水地区,由于承压水水位大幅下降,造成上部污染了的潜水越流补给承压水,使承压水也受到污染,同时含水层疏干变为饱气带,改变了地层的物化条件,由还原环境变成了氧化环境,使下渗水饱气带中溶解了更多的物质成份,加速了地下水的污染。
当地下水遭受污染后,往往引起水中“三氮含量的变化。
如果饮用水中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就会对人体尤其是婴儿造成危害,引发硝酸盐急性中毒即正铁血红肮症。
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在人体中特定条件下还会转化成致癌物——亚硝胺。
此外,地下水受污染后硬度过高,作为饮用水源不仅苦涩难饮,而且会引起人体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泻、胀气等症状。
地下水源如果受到严重的有机污染甚至重金属污染,那么对人体健康将造成更大的危害。
沈阳市修建的东工地下水源地由于电镀废水污染,铬含量超标31倍,仅使用9个月就被报废,不仅损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天然地下水的硬度,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相差较大,但从时间上看变化较小,因此地下水硬度迅速上升一般系人为污染所引起。
地下水中钙镁含量升高一般不是直接来自污水,污水中的硬度通常很低,而是由污水和地表组成物质发生化学作用所致。
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工业生产用水中地下水占很大比重。
地下水的污染将严重影响工业生产。
首先地下水硬度增高,会使工业锅炉的炉内和管道上结垢,直接影响炉寿命甚至引起爆炸。
同时锅炉内结lmm厚的水垢,大约要多消耗4%左右的燃料。
就纺织印染行业面言用高硬度浆洗产品,不仅会大量消耗洗剂,而且会产生次品或废品。
此外,高硬度地下水还会对化工、制药、酿酒、发电、造纸等许多行业造成危害。
由于受污染的地下水硬度过高,就迫使一引起行业必须对硬水进行软化和纯化处理,从而增大了工业生产的成本。
地下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长期用pH值过高的井水灌溉农田,会改变土壤结构,使土壤板结,无法耕作。
灌溉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过高,会减弱农作物的抗病力,降低作物的质量、等级。
粮食作物吸收过量的硝酸盐会降低粮食中蛋白质的含量,营养价值下降;蔬菜作物则易腐烂,无法贮存和运输。
另外如果受污染的井水中硫酸盐、氯离子含量过高,还会抑制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大面积减产,并且使农作物的质量大大降低。
1.5 综合分析我国水资源污染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一)中国水污染分布与水污染现状 有人说,地球的颜色是绿色的,她孕育着生命,预示着人类的诞生和未来。
我说,她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母亲,她把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人类的子子孙孙。
她的确很大,幅员辽阔,但不是无边无际;她的确很美,山青水秀,但不是青春永远;她的确很富,资源广博,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今,地球生态环境已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
尤其是水的污染更为突出。
水是地球上万物的命脉所在,水滋润万物、哺育生命、创造文明。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均匀。
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5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所需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
北方许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厂停产或限产,损失的年产值达1200亿元,南方一些城市也陆续出现水荒。
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家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缺水量约为1000万吨/天左右。
几百万人生活用水紧张。
面对“滴水贵如油”的水资源,而人类对它的浪费和污染却是令人痛心的:据统计,全世界污水排放量已达到4000亿立方米,使5.5万亿立方米水体受到污染,占全世界径流总量的14%以上。
(二)水体污染 水是怎样被污染的呢?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的,一是人为的。
由于雨水对各种矿石的溶解作用,火山爆发和干旱地区的风蚀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灰尘落入水体而引起的水污染,这属于自然污染。
向水体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各种废弃物,造成水质恶化,这属于人为污染。
而人们通常所说的水污染主要是指后一种,而且也是最主要的。
1:水体受污染的过程 一般来说,水自身有自净能力。
水的自净能力包括稀释扩散、沉淀堆积、氧化还原以及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等。
大体可以分四段:第一为污染段,由于大量污染物混入,河流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极少,除了细菌以外,其它生物较少,特别是几乎不存在自氧性生物;第二是分解段,分解有机质的生物逐渐繁殖,生物分解活动激烈,大量消耗溶解氧,鱼类难以生存,出现藻类和需氧较低的原生生物等,而在生化需氧量逐渐降低后,水中溶解氧又逐渐增加;第三为恢复段,藻类、鱼类和其它大型生物重新又活泼起来,水质逐渐变清;第四为清水段,溶解氧接近饱和,水质清洁,自净过程到此完成。
2:水体受污染的原因 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
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