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7年中国土地资源学发展研究
近10年来中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进展

第/期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 ’"$( ’")$* +,,-
0112 年 -- 月
!"#$%&’ "( %&)#$&’ $*+"#$,*+
近 !" 年来中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进展
倪绍祥
(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0-11:5 )
摘要 C
近 -1 年来, 中国土地评价更重视综合考虑自然、 经济、 社会因素, 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
4
土地评价出现了一些新的应用领域
近 !$ 年来, 中国土地评价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针对土地退 应用实 化及其防治的土地评价。其中, 方法论探讨如孙武等的土地沙质荒漠化评价方法%#’(; %#)( %#"( 例如陕北长城沿线地区的土地退化评价 , 浙江金衢盆地丘陵荒山土地退化评价 , 金沙江 干热河谷的土地荒漠化评价 %#*(, 三门峡坝区水土保持土地评价 %4$(, 以及云南省退耕还林还草 土地评价 %4!(。 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是脆弱生态环境和特殊生态环境的土地评价。 其中, 方法论探讨如 %4,( 应用实例如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的吉林西部生态 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 ;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 %4#(, 基于功能、 用途、 属性三种效益的 环境脆弱度定量评价 %4&(, %44( 吉林省湿地资源效益评价 。 为土地整理服务的土地评价也开始受到重视。例如土地整理后的生态效益评价%4’(, 耕地 %4)( 和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潜力评价 。此外, 还有一些新的应用领域, 如为工程移民补偿服务 的地价评估%4"(; 陈能等通过建立费用损失模型和采用 56789 决策分析法完成的大庆市东城区 城市土地工程能力评价, 比以往城市土地工程建设条件评价进了一步%4*(。
2007—2017年中国土地科学年度进展研究评述

地科 学三维空 间研究 域模型理论 的指导下 ,坚 持土地科学学科范 式 ,继续秉 承系统论 、多元 化视角 ,在实现 乡村 振兴 、
区域 协调发展 、建设创新 型 国家 、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等现阶段重大历史任 务的战略指引下 ,深入研究新 的历
史时期 下的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 改革 ,完善土地科学基础理论 ,革新技术 方法 ,创新体制机制 ,保 障土地对 国民经济
到 “2017”年的文献 ,共获取文献 168975篇 ,其中 ,期 进了《中国土地科学 》期 刊服务并推动土地科学学科
刊文献 83909篇 ,国内会议文献 4536篇 ,国际会议文 研究 事业 的发 展 [1】。
献 328篇 ,硕 士毕 业论 文 13126篇 ,博 士毕 业论 文 1019
2007— 2016年 ,“年度评述 ”论文单篇下载量整
收稿 日期 :2017—12一O1;修稿 日期 :2018—01—25 基 金 项 目 :1515=资源 事 务费 项 目“土地 学科 进 展 与土 地科 学前 沿 问题 研究 ”(TD171602一叭 );中国科 协精 品期 刊 工程项 目学术 质量 提 升项 目— —《中
提 出 2007- 2017年 中国土地科学重 点领域主要研究 内容 ,并提 出研究 展望 。研究结果 :近年来 中 国土地科学研究经
土地生态学发展历程及中国土地生态学发展建议

土地生态学发展历程及中国土地生态学发展建议郭旭东;谢俊奇;李双成;邱扬【摘要】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and ecology. International land ecology develop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is the embryonic period of land ecology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and second, is the early development period of land ecology from the 1930s to the 1980s as a symbol of the land type study, the third is from the 1970s and 1980s, the recent development period of land ecology as a symbol of land ecological evaluation study. China's ancie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tains a wealth thinking of "land ecology". Early modern research of land ecology in China focused on the study of land types and land mapping, then gradually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to the land ecological assessment. Systematic land ecological researches of China began in the late 1980s to the middle 1990s, focused on land ecological risk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land ecological capacity evaluation, ecosystem services eval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nag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and ecology, the land "capacity building" and "functioning" point of view needs to be developed, also we need to the develop technical methods system of land ecological evaluation and vigorously carry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field observation bases, build the national land ecological monitoring network.%研究目的:梳理总结国内外土地生态学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文献总结法.研究结果:国际土地生态学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世纪后期的土地生态学的萌芽时期,二是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以土地类型研究为标志的早期发展时期,三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以土地生态评价研究为标志的土地生态学近期发展.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蕴含着丰富的"土地生态"思想,中国现代土地生态学的早期研究集中在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方面,以后逐渐向土地生态评价方向发展.系统开始土地生态学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伴随着国际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土地生态承载能力评价、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等研究逐渐发展起来.研究结论:从国土资源管理的角度,提出推进中国土地生态学发展要树立土地"能力提升"和"功能发挥"的观点,发展土地生态评价技术方法体系,推进全国土地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期刊名称】《中国土地科学》【年(卷),期】2015(029)009【总页数】7页(P4-10)【关键词】土地生态;发展历程;发展建议;中国;国土资源管理【作者】郭旭东;谢俊奇;李双成;邱扬【作者单位】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 100035;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5;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北京 100013;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土地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等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及开展土地利用优化与调控的学科。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进展

I . AND&RESOU RCE S
我曩城市±地和用研究的重
改 革开放 以后 。为了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 制和城 市经 济
发展的需要。我国在18 年代初开始酝酿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90 徐 州 师 范 大 学 城 市 与 环 境 学 院 改 革 。至今 大体经 历了 18 — 9 9 的试 点 、19 — 9 3 的深 9 7 18 年 9 0 19 年
城 市土地利用规划研 究
在这新一轮 土地利用 总体 规划修编 与城市土 地利用十 一五总体规划 制定的阶段 ,加 深对城市 土地利用 规划体系及规 划过程 中公众参 与的理论 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研究 国外土地 利用规划方 法体系已相 当成 熟 ,其 中荷兰瓦 赫宁根学派 先进 的土地利用规 划分 析系 统(UP S 模型在我 国 已有初步应 用。我 国土地 L A)
化 和19 年逐 渐完善 的三个 阶段 。以1 8 年深圳市首次对城市 土 4 9 2 9 地使 用者收取 土地使 用费的 改革为标志 ,我 国学者开 始致 力干城 市 土地利 用理 论研 究的探 索。 19 年4 。国务 院发布 《 90 月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城镇 国有 土地使用 权出让和转让 暂行条例 》,使城市 土 地 利用研究 有 了明确 的法律依 据。之后 ,随着城 市土地利 用制度 的不断深入 和完善 ,我国学者 对城市土地 利 用研 究的理论体 系也 日趋成 熟。
1 、产权制度研究 城 市土地 产权制度 。是城市 土地市场运 作 、土地资源优化 配 置和城市发展 的基础 。1 9 年代是我 国市 场化进程加速 时期 。计 90 划经济体 制下形成 的城市土 地利用 制度已难 以适应土地市 场发展 的需要 。在 此背景 下许 多学 者对城市 土地产权 制度进行 了深入 研 究 ,认 为 :必须在 明确所有 权主体和职 能的前提 下 ,强化 土地使
近10年来中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进展

近10年来中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进展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加速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土地评价研究备受重视。
土地评价是指对土地价值、潜力和使用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近10年来,中国土地评价研究在方法和范畴上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
一、土地评价方法的发展在土地评价方法方面,近10年来中国的土地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综合评估和模型构建两个方面。
综合评估方法综合考虑了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用以评估土地的适宜性和风险。
例如,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综合了土地的生态功能、气候要素和地质地貌因素等,以评价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另外,还有重力模型、敏感性分析和权重赋值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土地评价研究中。
模型构建方面,近年来兴起了土地评价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一些经验模型如神经网络模型(NN)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VM)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这些模型基于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土地特征进行训练,能够预测未来土地的价值和潜力,并为土地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土地评价的应用领域在土地评价的应用领域方面,近10年来中国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发展、农村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三个方面。
在城市发展方面,土地评价研究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对城市土地的综合评价,可以科学地确定土地用途,规划城市的发展方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农村土地利用方面,土地评价研究对于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价农村土地的适宜性和潜力,可以合理规划农业用地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保护方面,土地评价研究为国土空间的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
通过综合评估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功能,可以科学规划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三、土地评价研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尽管中国土地评价研究在近10年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中国土地资源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2 . 2土 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的提 出,在土地资源 中同样适用 ,随 着我 国可持续 发展的战略思想 的提 出,目前土地资源 的可持 续 的利 用 已经 成 为 了我 国乃 至 世 界 非 常 关 注 的 话 题 , 因此 该 项 研 究 在 我 国 目前 也 作 为 研 究 的热 点 。 例如 ,2 0 0 8年 ,我 国国家土 地资源部针对 “ 土地资源可 持续利用指标体 系与评价方法 ”作为科 技项 目进行 了专项 的 研究 ,而针对 国家土地 资源 的可持续利 用的专题研讨会也在 陆 陆 续 续 的进 行展 开 , 因此 土 地 的可 持 续 利 用 的 问题 依 然 是 今后我 国在土地 资源 研究 中的重点 。
1土 地资源研究 的重要性
土 地 资 源 是 人 类 在 地 球 上 生 存 和 发 展 重 要 的 资 源 ,也 是 我 国社会 经济发展 中的载体 ,在人类 的历史上 ,人类 的发展 和土地 资源是相互利用 ,相互依存 的。因此土地资源 的特殊 作 用也在 一 定程度 上决 定上土 地 资源 的研 究在 整个 资源科 学 中具有非常重要 的作用 。 目前土地 资源 的研 究,多一交叉 学科 的形式进行 出现 ,其主 要 内容包括 了土地资源 的形成 以 及演变 ,对土地 资源的利用开发保护进行有效 的研 究。本文 主要 是从土地资源 的安全性 ,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以及土地 资源 的评 价等几个方面 ,对 土地 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 了针对 性 的分析和讨 论, 目的是为 了提 高土地资源 的研究 目的性 , 从 而 对 我 国 的 土 地 资 源 进 行 有 效 的保 护 。
中国厨卫・ 建筑与电气
中国土地资源Biblioteka 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王 荣
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17年卷

附件2《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17年卷)组稿细则一、体例和收录范围年鉴文体是一种以应用文为主并兼有记叙文特点的文体。
是全面、系统、准确、精炼地反映国土资源事业,保存史料、总结和宣传方针政策、实践经验、先进典型,传递重要文献、法律法规、业务信息、统计数据,辅助领导决策,指导国土资源工作,为国土资源系统和科研院所及个人提供工作借鉴和决策参考的重要资料。
年鉴内容要具有概括性和典型性,要反映一年内的大事、特事、要事、新事,应精选内容、控制篇幅,信息集中,具有广度和深度,用精炼的文字提供最丰富的内容。
年鉴的收录范围以年度为限,即为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发展、完成的事件、活动等,对跨年度的情况也要适当记录,以加强事件记录的完整性。
二、框架设计和条目设置《年鉴》的框架设置体系包括篇、栏目和条目,是年鉴编写和组稿的指导文件。
篇的设置相对稳定,保证记录资料的连续性。
栏目和条目的设置可依据记述对象如(机构改革、职能变化)而改变,以准确反映信息内容。
2016年框架结构共分9篇,70多个栏目,栏目下设的条目是《年鉴》的基本构成单位和框架的主体,是以事实和数据为主体,组织起来的叙述、说明文字的组合,力求完整准确,突出信息量。
条目在《年鉴》的内容中可达数千条,条目的设置要衡量、考虑内容的重要性,一定要围绕大事、特事、要事、新事编制,不同的篇、栏目的条目形式和内容不尽相同。
条目可分为概述条目和专门条目。
概述条目主要是总括介绍,专门条目是相对具体的条目,主要介绍重点工作和特色内容。
受《年鉴》篇幅限制,条目按字数分为概观性或反映重要事件的1000字以上的大条目,反映具体内容的 500-1000字的中条目,中条目下分述的500字以内的小条目。
条目的标题通常由几个关键的名词或动词组成,句式简单,用词规范,简明切文,能概括全条内容,做到一实二准三简四明。
条目内层次之间的标题,对于长的条目或者标题,要层次突出、明确主题,不设层次标题的,可用自然段区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许学强

文章编号:1000-8462(2003)04-0433-08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①许学强,周素红(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中国广东广州 510275)摘 要:在收集和整理1980—2000年国内主要地理及相关期刊和外文相关期刊的基础上,对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进行回顾。
分别从城市空间结构、区域城镇体系、城市化、新领域与新方法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等方面,总结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成果,分析研究趋势,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展望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综述中图分类号:F119.9文献标识码:A1 引言1985年11月在江苏无锡,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我国首届“城市地理学术讨论会”,会议着重讨论了我国城市化及城市地理学的发展问题。
笔者在会议上宣读了《努力发展我国城市地理学》[1]一文。
时至今日,虽然只有16—17年的时间,但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地理学取得了十分可喜的进展。
20世纪90年代沈道齐(崔功豪)、姚士谋、周一星、阎小培、顾朝林等先后从不同侧面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作了总结或评述[1-12]。
除顾朝林以外,其他总结的内容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的,也都没有考虑国外的进展。
最近,我们翻阅了1980—2000年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10种主要地理及相关期刊和7种外文期刊②,并进行了分类统计。
统计选择的原则是:①期刊选择主要根据公认原则和中山大学藏书状况;②时间选择主要是1980—2000年,有的期刊从创刊之日统计;③内容选择主要是城市地理学及与城市地理关系密切的区域研究和城市规划应用研究;④作者选择主要是地理学背景及少量发表城市地理文章较多、影响较大的相关学科的作者。
统计分析结果充分显示,近20年我国城市地理研究总的走势是研究领域越来越拓展,新方法运用越来越广泛,城市地理学越来越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颁布了《城镇土地 分等定级规程》,城镇土 地分等定级的框架逐步形 成.
城镇土地经 济评价成效 显著
土地承载力
土地资源与土 地资源学
02
研究方法
03
中国土地资源 学发展阶段及 其特征
04
中国土地资源 学发展展望
1、土地资源与土地资源学
概念
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可为人类所利用并产生价值的土地,是能为人类提供福 祉的生产资料,具有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重属性。
石玉林强调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固定空间位置,李孝芳 概括为生产力、适宜性、限制性、有限性、更新性、时 间和空间特性,梁学庆则认为是稀缺性、整体性、竞争 性、选择性、增值性和可更新性。 土地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包括食物和纤维的生产功能、建 筑物的承载功能、作为人类活动空间的功能、矿产资源贮 藏功能、气候与水文调节功能、污染物的净化功能、景观 美学、历史文化载体的功能以及作为资产储值的功能
4、中国土地资源学发展展望
研究不足:
土地资源学的总体目标是为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它至少需要回答以下儿个 问题: (1)土地资源及其背景是如何形成与演化的,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土地资源性质与土地利用现状的关系 如何,是否合理与适肩’? 限制 因索,克服和改善这些限制因索的难易程度? (2)土地资源适‘自’什么用途,在特定用途下土地生产力或者土地投人产出比如何?土地资源存在哪些
发布了《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制定了“10+24”分类系统。 统。与此同时,不同学者构建 厂各具特色的土地利用分类系 统,其中代表性成果包括 “6+29+40”分类系统、 “ 10+ 30+ 25”分类系统。
以土地生产力为核心的起步阶段
土地资源评价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土地适宜性评价 定量化水平提高,农业适宜性评价模型 得到发展。
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法。
摘要
研究结果
(1980一1999年) 形成成了全国和区域尺度的农林牧业适宜性 评价与特定作物适宜性评价方法,制定了区 域土地资源生产力和人口承载力计算方法; (2000-2009年) GIS技术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取得了普遍运 用,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逐步转向实践,土 地可持续利用评级体系初步形成;
针对上述分类系统的不足,不同学者 尝试提出新的分类系统,例如土地利 用现状与土地资源背景迭加的分类模 式、可持续土地利用目标下的分类系 统 、以产业类别为基础的分类系统。 此外,部分学者对土地利用分类标准 的不要之补提出了修订律议。
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上升阶段
土地资源评价
2000年以后,GIS技术在土地适宜性评价 中得到广泛运用,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 评价走向深人。
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上升阶段(2000-2009)
土地利用类型
2002
国土资源部修改、归并、制定 厂城乡统一的“3+15+72”土 地利用分类系统,并与2002 年开始试行
2007
国土资源部于2007年颁布厂中国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第一个国家标 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2007),制定了全 国统一“12+57”分类系统,并开 展厂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
4、中国土地资源学发展展望
1980-2017年土地资源学核心关键词在不同阶段的词频变化
(1)“土地资源”、“土地生产力”等关键 词词频逐渐下降,说明以土地生产力为核 心的土地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在起步阶段 已趋于成熟; (2)可持续发展”、“承载力”等关键词词 频在第二阶段剧增,第三阶段略微下降, 表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与土地承载力研 究在上升阶段发展迅速,已基木稳定; (3)“景观格局”、“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安全”、“生态风险”等关键词词 频持续上升,说明土地生态评价正在逐步 深人,已成为土地资源学研究的热点。
基于GIS的土 地适宜性评 价继续深入
农用地分等定级是在农用地适 宜性评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农用地分等定级不再以土地质 量因素指标的优劣及其组合评 定土地等级,而是以作物生产 量差异拼行分等定级;同时在 土地自然十产力的基础上还考 虑了土地利用水平和土地投人 产出差异。
农用地分等 定级迅速发 展
土地可持续 利用评价异 军突起
土地适宜性评 价走向综合
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生态评价是从结构、 功能、价值和生态环境出 发,对土地生态系统质量 进行的综合评价,在2010 年以后成为了土地资源评 价的热点。
土地生态评 价成为热点
土地多功能评 价崭露头角
土地多功能评价旨在确 定和度量土地多元化利 用所提供的环境、经济 和社会的产品、服务和 功能,是土地可持续利 用研究的新途径。
土地类型研究侧重到厂土 地覆被变化与景观生态等 方面,并取得厂重要进展。
土地资 源管理 的实践
1984
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布厂《土地 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针 对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制定 厂“8 + 46”分类系统(“8 + 46”表示一级类8个,二级类 1989 46个,后文关于土地利用分类 系统的表述同此),开启了第 一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
4、中国土地资源学发展展望
未来展望 (1)提高对土地资源学科的认识水平。完善土地资源学学科体系,明确土地资源学的内核 与外延,理清土地资源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规范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范围、理论基础、 方法论、表现形式、应用目标等。 (2)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 土地资源研究的要求,加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生态及可持续性、耕地资源保护及其利用、 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3)以研究手段的进步促进土地资源学的发展。结合大比例尺观测和定点监测,提高土地 资源实时动态监测的水平;集成土地评价模型与方法,开展不同方法的对比验证,增强评价结果 的客观性和说服力;构建和完善土地评价信息系统,提高土地评价的工作效率。
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上升阶段
2000 - 2009年期间,“可持续发展”、“地 理信息系统”、“景观格局”等关键词词频迅 速增长,表明了上升阶段突出特征是土地可持 续利用研究得到加强,GIS技术得到厂广泛应用。
以土地生态为核心的稳定阶段
与前一阶段相比,2010 - 2017年,“生态系 统服务”、“土壤有机碳”、“生态风险”等 关键词词频明显增加,反映了稳定阶段的研究 更加关注土地生态系统,尤其是土地利用活动 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2010- 2017年) 土地评价已从单纯的资源或经济评价向资源、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转变,土 地生态评价成为了土地评价的热点,土地多 功能评价框架取得共识。
研究结论
土地资源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不断完善学科 理论体系、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地矛盾、 改进研究问题的方法手段。
Contents 01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从中国知网电子期刊数据库 (CNKI)获取1980 - 2017年期间的文献,并 通过《中国土地科学》过刊光盘(1987 2002年)收集早期未被CNKI收录的文献, 选取土地资源学发文量集中且影响因子IF > 0.7的重要期刊,包括厂《中国土地科学》、 《地理学报》、《自然资源学报》、《地 理研究》、《资源科学》等68种期刊。
土地资源
特性
功能
1、土地资源与土地资源学
自然
土地生态学
土地资源学
社会
土地科学体系下的土地资源学 研究有别于其他学科视角,主 要侧重认识土地资源的理论基 础,聚焦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
经济
1、土地资源与土地资源学
研究内容
土地资源形成因索的土 地类型划分是认识和利 用土地的自然基础; 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为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 源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则 为区域土地资源总体开 发提供阈值参考。
借助核心关键词在不同阶段的词频变化图 研究土地资源学的演进过程。最终,根据 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提炼土地资源学各阶 段核心研究内容和重要研究进展
3、中国土地资源学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以土地生产力为核心的起步阶段
1980-1999年期间,“土地资源”、“土地类 型”、“土地评价”、“土地潜力”、“土地 生产力”等关键词词频较高,且具有较高的网 络连通度,说明起步阶段的研究以土地类型和 土地调查为基础,以土地生产力为核心,开展 不同维度的土地评价.
中国土地资源学发展研究
Progress and Its Prospects of Land Resources Science in China from 1980 to 2017
1980—2017年
汇报人: 何勇辉
摘要
研究目的:
明确土地资源学核心研究内容和学科地位,系统总结1980 - 2017 年中国土地资源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划分土地资源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 各个阶段重要成果,指出土地资源学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对土地适 宜性评价在时间上的拓展,在 2000年前后得到厂迅速的发展。 针对FAO“ 可持续土地利用 (SLM)”概念的局限性,多维度、 多视角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概念模型得以完善。
以土地生态为核心的稳定阶段(2010-2017)
实现区域用地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在一定程度 上克服了知识驱动方法中权重计算主观性强或 数据驱动方法中因子间多重共线干扰、算法复 杂等不足。
(3)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有多大,能承载多少人口,在当前生产技术条件下潜力发挥如何?准确把握厂土地 资源分类、数量、质量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就能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土地资源开 发战略的制定等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