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学 全套课件

土地资源学  全套课件
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较多,目前主要 有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划分、土地资源的 生产潜力划分、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划分等。
❖ 2.2.2 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特点
❖ 1.概念

所谓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是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根
据其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同级
土地资源的类型分类(或归并)和土地资源类型分级。其结果,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土地研究从定性为主发展到 半定量和定量;遥感技术的应用更为深入广泛;信息系统 的理论与方法开始应用于土地研究;土地科学研究的内容 更为广泛和趋于系统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LUCC)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LUCC 研究成为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我国在LUCC方面也开展了 大量的研究工作。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 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km2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 仅为0.74hm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全国约有46.4%为山地,20%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 的2/3。
❖ 土地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 我国东南部土地资源条件较好,耕地和内陆水域在这一地区分 布集中,而西北部则相对较差;我国一半以上的林地集中分布 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86%以上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 旱地区。
我国的土地分级系统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 基本沿用前苏联景观学派的做法。20世纪70年代 后期起,我国的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制图中的 土地分级逐渐趋向于采用前苏联景观学派和英澳
❖2.1.3 土地分类系统
❖ 1.土地分类的涵义
❖ 在同一级土地中划分出不同的土地单位就称为 土地分类。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学PPT课件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学PPT课件
(47%)、散射辐射。 评价某一地区的光照资源:光照强度、 光照
长度、 光照质量。
6
一、光照资源(太阳辐射)
1.光照强度:(照度)指正常人对可见光的 平均感觉程度。(勒克斯) 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影响。
7
一、光照资源(太阳辐射)
2.光照长度:(日长、日照时数)指一个 地区从日出到日落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 日照时数随地理位置(经纬度)、季节、大 气混浊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全年日照时数:1200~3400h之间;青藏高原、 西北干旱区:3000h以上;四川峨嵋947h; 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土地生产力与日 照长度关系较大;
35
9
二、热量资源
地球表面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热量
分布与纬度大致平行的热量地带特征,
即: 寒带、温带、热带划分。
10
二、热量资源
农业热量指标: 温度:日平均气温; 0 C、5 C、10 C、
15 C 代表农作物生理活性的起始温度; 0 C:喜凉作物(小麦、油菜等) 10 C:喜温作物(水稻、花生等)
20
21
§2、2 地学要素特征分析
地学要素:地质构造、地形地貌、 地表岩性。
是一种区域性因素;
22
地质构造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地质构造 : 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a) 与土壤分布有关系
不同的岩层形成不同的土壤;地质构造决定 岩层的分布,即土壤的分布。 b) 与农田水利工程有关; c) 与农业合理布局有关; 不同的地质构造影响其区域的气候、水 文、 土壤等。
2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 §2、2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 §2、3土地资源的水文要素特征分析 §2、4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 §2、5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 §2、6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要素特征分析

土地资源管理学第3章讲义PPT课件

土地资源管理学第3章讲义PPT课件
17
§ 土地产权权利束 Ø 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 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由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收 益权及处分权等权能组成。 我国的城镇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 Ø 土地使用权,是土地使用者依法对土地进行利用、管 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 农户的土地权利?
18
Ø 土地租赁权,是指土地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通过契 约将土地占有权、狭义的土地使用权和部分收益权转 让给土地承租人,承租人将占有、使用租赁土地,并 获得土地收益的权能。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有租赁权
Ø 土地管理制度,是指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行政职能 权限的划分及土地管理的基本运行方式和原则的总称。 我国《土地管理法》内容:所有权和使用权、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护、建设用地
16
土地产权
§ 土地产权是指有关土地财产的一切权利的总和。 § 特性:
Ø 土地产权具有排他性 Ø 产权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和价值性。 Ø 土地产权必须经过登记 Ø 具有相对性
§ 区域性原理-合理环境区划 § 生态平衡原理-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 生态多样性原则-加强自然保护的管理
11
第三章
土地权籍管理
12
第一节
土地权籍管理概述
13
基本概念
§ 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因利用土地而产生 的对土地的所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等诸方面的关系的总 称。 Ø 土地所有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 的经济形式。 我国的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国家和农民集体所有; 土地所有权不得买卖和非法转让;土地所有人必须在 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所有权。
20
补充几个概念:
Ø 他物权,是指权利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对 他人所有之物享有的以所有权的一定权能为内容,并 与所有权相分离的限制性法定物权。

土地资源管理讲义课件

土地资源管理讲义课件

VS
城市用地布局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自然条件,合理安排 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允许农民依法将承包的土地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符合规划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进行开发利用。
THANKS
感谢观看
自然保护区特点是生态环境脆弱,需要严格保护 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管理目标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 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03
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与法规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
土地所有 权
土地所有者拥有对土地的占有、使用、 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包括国家土地所 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使用 权
土地使用者依法对土地进行占有和使 用的权利,可以通过出让、划拨、租 赁等方式取得。
土地资源的生态保护
01
02
03
生态保护原则
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 中,应遵循生态优先、保 护优先的原则,维护土地 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因 保护生态而受损的土地权 益进行合理补偿,平衡各 方利益。
生态修复与治理
对受损的土地生态系统进 行修复和治理,采取生物、 工程等措施恢复土地生态 功能。
土地复垦
对因采矿、挖河、挖山、填埋等人为活动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的状态。
土地生态修复
土壤污染修复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达到安全水平。
土地退化治理
采取工程、生物、化学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等问题。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用地分类

中国农业大学_852土地资源管理_本科生讲义 第十章 中国土地资源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_852土地资源管理_本科生讲义 第十章 中国土地资源分析
中下游区) • Ⅴ.川陕盆地有林地、旱地与水田—农林用地区(简称川陕盆地区) • Ⅵ.江南丘陵山地有林地与水田—林农用地区(简称江南丘陵山地区) • Ⅶ.云贵高原有林地、灌木林地与旱地—林农用地区(简称云贵高原区) • Ⅷ.东南沿海有林地、水田、园地与居民工矿地—农林渔果和建设用地区(简
称东南沿海区) • Ⅸ.内蒙古高原牧草地与旱地—牧业用地区(简称内蒙古高原区) • Ⅹ.西北干旱区牧草地与水浇地—牧业和绿洲农业区(简称西北干旱区) • Ⅺ.青藏高原牧草地—牧业用地区(简称青藏高原区) • Ⅻ.藏东南一横断山有林地与牧草地—林牧用地区(简称藏东南一横断山区)
河流
较多的降水和较低的蒸发以及植被茂密的山 岭,保证了本区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嫩江、松花江、 乌苏里江、图门江、辽河,以及许多大小河川形成 了一个稠密的水路网,水资源丰富,为灌溉提供了 有利条件,但目前水资源开发不充分,而且时有洪 涝灾害发生。
地形
东北区的山地有西侧的大兴安岭,东侧的长白 山地,北部北西走向的小兴安岭,这三列山地围成 半圆状的马蹄铁形,在其内侧环抱着肥沃的东北平 原。山地和平原面积大体相等。山地的岭脊高度, 海拔一般在1000~1500m左右,山地向平原过渡是 漫岗丘陵。大兴安岭向南偏东为努鲁儿虎山,长白 山地向南偏西为千山,使马蹄形铁收口变窄,它们 之间怀抱辽河平原。
气候资源
本区地跨北纬38~53°,大部分为温带大陆 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0~10.2℃,无霜 期北部60~120天,南部140~200天。全年日照 百分率在58~65%之间。≥10℃积温不到3000℃。 年降水量500~700mm,年降水变率不大,约为 20%;夏季降水占全年的50~90%,水热同季。
植被与种植制度
• 大兴安岭北段森林植被主要是针叶林,有兴安落叶松、 樟子松、云杉、冷杉,阔叶树种主要有白桦、黑桦、 蒙古栎、山杨、朝鲜柳等。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 达山和长白山等林区,针叶树主要为红松、鱼鳞云衫、 臭冷衫、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红皮云衫等;阔 叶树种在北部较少,向东南逐渐增多,常见的有蒙古 栎、岳桦、山杨、大青杨、水曲柳、黄檗、槭、椴、 榆等。辽东山地丘陵最主要的林木为栎属,如辽东栎、 蒙古栎。岗地平原区主要是草本植物,有五花草塘、 小叶樟、苔草、羊草等。

新版土地资源学课件.ppt

新版土地资源学课件.ppt
石玉林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精选 5
玉溪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主要参考文献
6、戴旭著, 《农业土地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科学出版社,1995年
地 7、刘黎明编著,《土地资源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8、王秋兵编著,《土地资源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学 9、朱德举编著,《发展中的土地科学》,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精选
6
•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 地类型的空间与时间 的变异规律、调查及 评价、区域生产潜力、 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应 用基础科学,是土地 资源管理和农业资源 与环境专业的专业主 干课。
精选
•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 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 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 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这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垦植引起的水 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而 其中水 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 危机。据估计,世界耕地的表土流失量约为230亿吨/年。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 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 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 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 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
地 2、陈焕伟编著, 《土地资源调查》,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
资 3、傅伯杰著, 《土地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
源 4、倪绍祥编著,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土地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611127课程名称:土地资源学英文名称:Land Resource Science开课学期:第二学期学时/学分:48/3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开课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地理科学(选修)、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选修)选用教材:王秋兵主编:《土地资源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1.《土地资源学》,刘黎明主编,2001,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土地资源学》,陈百明主编,2008,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简介: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以人地关系为研究主线,是研究土地资源的气候学、地学、土壤学等自然条件及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性、土地资源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地资源分类体系、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分析等的原理、方法和模式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协调人地关系,说明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揭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和分异规律,熟悉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属性,掌握分析和评价土地资源的主要方法理论,并进行生产潜力分析。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s: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course is land resources directed by the main clue of human-land relationship. Land Resource Science studies on the natural and social conditions about the climatology, dialect geography, and agrology so as to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methods, and models that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ocial economic features of land, distribution of land resources, land classification, land investigation, land evaluation, land production potential forces and population capacity. The course emphasizes recogniz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society and considering how to manage that relationship to illustrate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land using. Land Resource Science prepares students to inventory and analysis of land resource information using tools and to integrate the information with management concerns for informed land resource use and decision-making. This course also enables students to explore China landscape and its natural resources.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一经济综合体,研究其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问题的综合学科。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土地资源学绪论ppt课件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土地资源学绪论ppt课件
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 土建地立资起源全可国持统续一利的用集评成价GI指S与标R体S的系土地管理与 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国土资源数据库和监测预 土报地模资型源。资产化研究 土地利用规模研究 新技术 新方法
第二节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土地资源(自然经济综合体)
调查与评价
类型与特征 数量与质量
开发与利用
类利用的土地 2.与土地的关系
土地
土地资源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图
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1.土地的资源特性 2.土地的资产特性
1.土地的资源特性
(1)生产性:生物生产能力 自然生产力,劳动生产力(经济生产力); 现实生产力,潜在生产力(土地潜力) (2)区域型 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导致 (3)动态性 土地的时间变化:季相变化——动植物的生
第三节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类 型
依据







与 评 价
土 资 调 查
定量化依据
区 域 土 地
土土

地地

人生

口 产 定量化依据 发
承潜

载力

力与



土地可持续 利用的保证

的 保




基础理论研究
土地、土地资源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
二、研究方法
1.系统分析法 综合评价法; 视土地为一系统,利用系统论观点。 2.景观生态分析法 综合的生态系统研究方法,综合分析 3.现代技术应用方法 3S 4.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利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5、《中国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研究》, 石玉林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No Image
4
玉溪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主要参考文献
6、戴旭著, 《农业土地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科学出版社,1995年
地 7、刘黎明编著,《土地资源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8、王秋兵编著,《土地资源学》,
源 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如何持续利用土地。

15
第一章 绪论
No Image
1.1.2 土地科学的属性与研究内容
属性

土地科学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

研究内容

①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的相互联系及其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土地功能与作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用途转化的机理
2000年前的《管子·地员篇》把全国土地分为三等十八类九 十种,确定了土地等级系统,对土地进行了简要评价。
《禹贡》根据土地自然肥力的差别将九州土地分为上、中、 下三等,每等又分为上、中、下三级共九级,并按土地等级
1、陈百明编著, 《土地资源学概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
地 2、陈焕伟编著, 《土地资源调查》,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
资 3、傅伯杰著, 《土地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
源 4、倪绍祥编著,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其它

(陆红生,2002)
另外,朱德举认为土地科学为三级分类体系。
第一章 绪论
No Image
1.1.4 土地科学的发展

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地国外土地科的发展国内外土地科学发展的

三个阶段


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
No Image
1、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
(1)早期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
距今约2500年前的《周礼》,是我国最早的具有土地思想 萌芽的著作,该著作把全国土地划分为山林、川泽、丘陵、坟 衍、原隔五类。
玉溪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第三章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
第四章 土地资源调查

第五章 土地资源评价
第六章 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第七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八章 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

第九章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
第十章 中国土地资源概况

第十一章 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No Image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学 9、朱德举编著,《发展中的土地科学》,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No Image
5
•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 地类型的空间与时间 的变异规律、调查及 评价、区域生产潜力、 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应 用基础科学,是土地 资源管理和农业资源 与环境专业的专业主 干课。
•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 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
• 沙漠化的速率是每年6万平方千米或每年 0.1%的总干地面积。这对于70%的干地 (全球陆地面积的25%)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土地资源学课程简介
(The Discipline of Land Resources)
土地资源学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也是土地科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是研究土地资源的 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 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的应 用基础学科。该学科综合了气象学、土壤学、技术科学 等学科的有关知识,是为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经过国内 外土地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从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中 的一部分逐步组合、融合,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一门独立学科。
究。 (五)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包括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模式
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 (六)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包括土地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管
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既能够全面掌握该学科的基础
理论体系,又能全面掌握该学科的相关技能,同时及时了解学科 的最新前沿。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一)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 基本特性研究;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二)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三)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研究。包
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 (四)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
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学 ③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法律、土地行政等内容及其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④土地关系。
第一章 绪论
No Image
1.1.3 土地科学学科体系
大多数人把土地科学学科体系分为一级,土地 土 资源学为二级学科。

土地资源学
土地经济学

土 地 科
土地利用学 土地管理学

学 土地法学
土地信息学
土地资源学
玉溪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教学安排

1、课堂要求


2、参考文献

3、主要内容

No Image
2
玉溪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课堂要求
1、提前10分钟进入课堂;


2、上课起立、关闭手机;

3、认真听讲,做好听课笔记;


4、学生请假,须有书面假条。
No Image
3
玉溪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主要参考文献
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
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这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垦植引起的水
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而 其中水 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
危机。据估计,世界耕地的表土流失量约为230亿吨/年。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 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 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 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 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土地资源的自然、 社会和经济属性 分析、调查与评 价
土地资源的功 能、开发、持 续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情况 介绍
14
第一章 绪论
No Image
1.1 土地科学进展与展望
土 1.1.1 土地科学概念
地 土地科学——是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 础,以土地类型、质量、数量、空间分布和供求矛
资 盾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土地与人之间的相互关 系,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整治与管理及其发展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