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让座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1. 调查目的:本次社会实践旨在了解当前城市公共交通中让座行为情况,探索如何促进文明乘车意识。

2. 调查背景: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公共交通承载量不断提高。

然而,在拥挤的地铁、巴士等交通工具上,并非所有人都能得到应有的舒适体验。

二:调研方法与范围1. 方法选择:a)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并发放问卷来收集大众对于让座行为及其态度观点;b) 实地观察记录法:派出小组成员前往各个重要站点进行现场观察,并做详细记录;c) 访谈法: 面对面采访乘客以获取他们关于让座问题认知水平及看法。

2. 范围确定:根据时间限制和资源条件,我们将主要针对A市内部分重要线路展开此项社会实践活动。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I.问卷调查结果总结:根据回收到的500份有效问卷数据统计显示,- 对是否愿意给有需要的人让座,64%的受访者表示愿意;- 对于不给他人让座原因分析:35%认为自己也很疲劳;25%担心被误解或引起争端;20%没有注意到周围情况。

II.实地观察记录结果:1. 线路A站点:- 早高峰时段(7:30-8:00)共计进出乘客5000余人次,其中只有15位主动选择了空闲位置并等待其他乘客上车。

- 晚高峰时段(17:30-18:00),同样仅有10位主动示好行为。

2. 线路B站点:...III.面对面采访结果总结:通过与100名随机选取的市民进行深入交流和问答环节后得知,大部分市民都支持文明礼貌、关爱弱势群体,并且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公众教育宣传活动来提升整个社会素质。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他们是否真正需要帮助以及怕惹麻烦而不敢开口请求等现象。

四:调查报告建议基于以上数据统计和综合性考虑,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公众教育宣传:通过媒体、广告牌等渠道,加大对让座行为的普及和引导力度。

2. 定期开展文明乘车主题活动:组织一系列以“关爱他人”、“礼让有序”为核心内容的社区互动或线下活动,增进市民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正文:一、研究背景座位让与不让是一种社会交往行为,旨在关注社会公平和互助精神的体现。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观察到让座的现象的存在。

为了解座位让与不让的现状和原因,以及探讨如何创建一个让座社会,我们进行了座位让与不让的社会实践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二、调查目的⒈了解座位让与不让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⒉探讨座位让与不让对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座位让与不让的习惯养成。

三、调查方法⒈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收集被调查者对座位让与不让的态度、行为和原因的信息。

⒉观察调查:通过对公共场所进行观察,记录座位让与不让的频率和情况。

⒊深度访谈:选择一部分被调查者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对座位让与不让的认知和态度。

四、调查结果⒈座位让与不让的频率:根据观察调查和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座位让与不让的频率较低,只有%的人会让座。

⒉座位让与不让的原因分析:通过深度访谈,我们发现座位让与不让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不了解让座的重要性、个人利益和权益优先、文化差异和态度等因素。

⒊座位让与不让的影响:座位让与不让的频率较低,导致了公共场所的座位紧张、社会公德水平下降、诚信观念受损等问题。

五、解决方案⒈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座位让与不让的重要性的认知。

⒉法律规范引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座位让与不让的义务和权益。

⒊培养社会习惯: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座位让与不让意识,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⒋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对座位让与不让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

附件:⒈调查问卷样本⒉观察记录表格⒊深度访谈提纲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公共场所:指供公众活动使用的场所,如车站、机场、公园等。

⒉社会公德:指社会成员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⒊诚信观念:指对他人和社会保持真实、守信用的价值观念。

公交车让座情况调查报告总结

公交车让座情况调查报告总结

公交车让座情况调查报告总结一、引言公交车让座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增加,公交车座位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然而,一些特定群体,如老人、孕妇、残疾人等特殊需求群体,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困境。

因此,本报告通过对公交车让座情况的调查,总结相关数据,以期推动公交车让座问题的改善。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并通过多个渠道广泛发放问卷,包括在公交车上、公共场所等,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群体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985份。

三、调查结果1.座位占用者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占据座位的人群主要是青壮年,占比达到70%以上。

其中,男性占比60%,女性占比40%。

该结论可能与城市中劳动群体的庞大有关。

2.公交车上的让座情况(1)老年人:6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老年人,只有35%的被调查者表示会主动让座给老年人。

其他被调查者多数在老人需要座位时,选择装作没有看见或不愿意让座。

(2)孕妇:70%的受访者表示在遇到孕妇需要座位时,会主动让座。

这个数据较为积极,可能与广告、媒体以及社会对孕妇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关。

(3)残疾人:45%的受访者表示会给予残疾人让座。

相比于老人和孕妇,让座给残疾人的意愿稍低。

其中,职业学生群体的让座意愿最低,仅为30%左右。

3.不让座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不让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年轻人较为疲劳,需要休息;(2)座位不够,没位置让;(3)觉得自己也很累,没有义务让座;(4)对于被让座的人群不关注,缺乏对他们的尊重。

四、问题分析1.人们让座意愿不高在调查中,大多数人表示自愿让座的情况并不多见,说明社会对公交车让座问题的认识还需加强。

相比较而言,对于孕妇的让座意愿相对较高,说明社会已对一部分特殊群体的关注度有所提升。

2.座位不足导致让座问题座位不足无疑是一大原因,衍生出了强烈的座位争夺现象,使得让座成为困难。

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布局,增加座位数量。

关于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本次社会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公交让座现象,旨在了解小学生公交让座行为的现状、原因、影响及改进建议。

本次调查选取了某市公交车上进行,调查对象为小学生乘客,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

二、调查结果1. 让座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公交让座现象普遍存在,但让座率不高。

在接受调查的小学生中,只有约30%的小学生会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

另外,让座对象多为老年人、孕妇等特殊群体,而忽略了一些需要帮助的乘客。

2. 让座原因小学生普遍认为让座是一种礼貌和尊重他人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修养的表现。

另外,部分小学生表示,他们也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和引导,认为让座是一种社会责任。

3. 让座影响让座行为对小学生自身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让座可以让小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另一方面,也让小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时,让座行为也会对周围乘客产生积极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公交乘车环境。

三、问题分析1. 让座率不高调查发现,小学生公交让座率不高,这与一些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有关。

另外,一些小学生也表示,他们认为公交车上的座位是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不愿意让给别人。

2. 让座对象单一调查发现,小学生公交让座对象多为老年人、孕妇等特殊群体,而忽略了一些需要帮助的乘客。

这可能与一些小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有关。

另外,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式也可能存在问题,没有引导小学生关注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乘客。

四、改进建议1. 加强教育引导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也应该引导小学生关注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乘客,培养他们的社会关爱意识。

2. 建立奖励机制为了提高小学生公交让座率,可以建立奖励机制。

例如,对于主动让座的小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小礼品、积分等。

这样可以激励小学生主动让座,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引言座位让与不让是衡量一个社会公德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交通工具上,让座行为对于有需要的人来说,可以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尊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目睹让座行为的缺失。

为了了解当前让座社会实践的现状,本报告团队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便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根源和提出改进策略。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被调查者。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被调查者是否曾经遭遇座位让与不让的情况;2. 被调查者是否愿意让座以及让座的原因和情况;3. 被调查者对于让座行为的看法和态度。

3. 调查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整体来看,让座社会实践存在一些问题:1. 仅有30%的被调查者表示曾经遭遇到有人让座的情况;2. 在这30%的情况中,大部分是因为有身体不适或者年龄较大的人得到了让座的帮助;3. 在不让座的情况下,被调查者表示主要是因为自身疲倦或者认为其他人也应该让座;4. 对于让座的看法,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让座是应该的,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让座应该有条件或者是看情况而定。

4. 讨论与分析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社会公德意识的不足是让座社会实践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人在不让座的情况下,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和考虑其他人也应该让座的心态,而忽略了对于需要帮助的人的尊重和关注;2. 缺乏法规的规范也是让座社会实践不完善的原因之一。

让座行为如果能够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和具体要求,将更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让座意识和行为;3. 让座行为的普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不仅需要教育培养个体的公德意识,也需要通过媒体宣传和社会活动等方式,引导和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让座行动中。

5. 结论与建议针对让座社会实践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广大市民的公德意识;2. 完善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让座行为的要求和义务;3. 加强媒体宣传,倡导让座文化,引导全社会关注让座行为;4. 组织和开展各类让座活动,提升让座行为的普及和影响力。

关于坐公交车主动让座调查报告作文

关于坐公交车主动让座调查报告作文

篇一:《关于乘坐公交车让座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乘坐公交车让座的调查报告调查小组组长:严秋文学号:201203034256调查小组成员:朱志峰学号:201203034250调查小组成员:罗丽婷学号:201203034219执笔者:朱志峰学号:201203034250内容摘要:本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数据等方法,了解人民群众对有关乘坐公交车让座问题的看法,深刻剖析了当代国人的公民道德低下的原因,最后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几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意见。

本小组衷心希望能通过这一调查报告,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和教育带来进步。

关键词:公交车让座;公民道德;道德建设1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而公交车又是公共交通的重要一环,因此大力拓展公交车路线成为改善交通的重中之重。

不过,作为社会公德之一的公交车让座,却折射出当代国人的公民道德的水平低下的现象。

为此,本文尝试通过这个调查报告,深入分析当代国人的公民道德水平地下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建议。

一、调查背景与现状2006年联合国公布国民素质道德水平的调查中,中国排名世界倒数第二位,这个结果不能说不让我们惊讶,但是在惊讶之余我们也应该承认,当代国人素质和道德水平的确与世界其他国家存在差距。

例如。

在电视上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让座后老人给予年青年红包,年老的给年轻人让座,老人殴打不让座的年轻人,老人给小孩让座等等。

这些无不折射出当代国人公民道德现状。

二、调查对象与目的调查时间:2013年7月——8月调查形式:在线问卷调查对象:在线网友,调查问卷回收率达100%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了解人民群众对有关乘坐公交车让座问题的看法,希望从被调查者中获知当代国人道德水平底下的原因。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找出当代国人道德水平低下的原因,了解人民群众的心声,最后对症下药得出有效结论和提出建议。

三、数形结合说明问题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学历的网友进行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总的来说,公交车让座情况良好。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1.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社会中让座行为的现状和问题,探索让座行为背后的原因,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1.2 调查背景近年来,让座问题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备受关注。

虽然有许多人乐于主动让座,但也有不少人对此行为持消极态度,甚至出现让座现象减少的趋势。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让座社会实践的现状,为解决让座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2.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城市公共交通乘客为主要调查对象,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不同交通工具上的乘客。

2.2 调查内容2.2.1 让座行为的频率和方式2.2.2 让座行为受到的反馈和看法2.2.3 让座行为的动机和原因分析2.2.4 让座行为的地域差异三、调查结果分析3.1 让座行为的频率和方式通过对乘客让座行为的观察和问卷调查,得出让座行为在不同交通工具上的频率以及不同的让座方式。

结果显示,在地铁中,站起让座的形式较多,而在公交车上,常见的是移动身体让座的方式。

3.2 让座行为受到的反馈和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乘客对让座行为持支持态度,认为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文明行为。

然而,也有部分乘客对让座行为持消极态度,认为让座是个人权利,不应被强制。

3.3 让座行为的动机和原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让座行为的动机主要包括道德责任感、同情心和习俗传统等。

然而,也有一些乘客不愿意让座的原因,例如身体不适、不了解让座的规则等。

3.4 让座行为的地域差异通过对不同城市的让座行为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在一些城市,如北京和上海,让座行为较为普遍,而在一些二线城市,让座行为相对较少。

四、对策建议4.1 提高社会公众的意识和道德责任感,通过媒体宣传、教育推广等方式,加强对让座行为的认知和理解。

4.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让座的义务和权利,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对乘客的让座行为予以保护和奖励。

4.3 加强对乘客让座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提供举报渠道,对恶意占座等现象进行查处和处理。

公车让座调查报告

公车让座调查报告

公车让座调查报告《公车让座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公共交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城市中,公共汽车是大多数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之一、然而,在公共汽车上,让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让座的规则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准则之一,但有时在公共汽车上,往往会出现乘客不主动让座的情况,尤其是对一些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如老人、孕妇、残疾人等。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在公共汽车上乘客是否愿意主动让座,以及不主动让座的原因,从而为提升公共汽车乘车环境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路线的公共汽车上发放问卷,对乘客进行调查。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乘客年龄、性别、平均每周乘坐公共汽车次数、是否愿意主动让座以及不主动让座的原因等问题。

四、调查结果1.调查样本: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0份。

2.乘客年龄分布:调查结果显示,18-30岁的乘客占比最高,达到45%,其次是31-45岁的乘客,占比为30%。

3.乘客性别比例:男性乘客占比57%,女性乘客占比43%。

4.愿意主动让座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有92%的乘客表示愿意主动让座。

5.不主动让座的原因:对于不主动让座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有以下几点:忙于玩手机或听音乐(25%)、没有看到需要让座的人群(20%)、不想被指责或压力(15%)、觉得不舒服或疲劳(10%)、不愿意让座给自以为不需要帮助的人(5%)。

6.建议:部分乘客提出建议,希望公共汽车公司能够设置更多的“爱心座”,并在公共汽车上开展宣传活动,提醒乘客应该主动让座。

五、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乘客表示愿意主动让座,但仍然有少部分乘客存在不主动让座的情况。

为提升公共汽车乘车环境,建议公共汽车公司加强对乘客的宣传教育,提醒乘客应该主动让座,同时加大对“爱心座”的设置力度,营造更加文明和和谐的乘车环境。

综上所述,公共汽车是大家共同的交通工具,乘客在乘坐公共汽车时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主动让座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举动,但却能传递出社会文明的正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分工
组长:
写计划书,统筹整组的工作
PPT制作组:
根据整理的信息制作PPT
调查表制作组:
搜集材料并整理制作出调查表格
信息整理组:
整理问卷的信息
报告填写:
完成思修报告的编写
调查工作:全体人员
纸质问卷的派发,网上问 卷调查的转发
PART 02 调 查 报 告
调研道德现象
主题:是否该给老人,残疾人,儿童,病人让座
相 关 现 象
公交车上让座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 点。在公交车上会有不同年龄段、 不同文化水平的乘客,对于是否让 座都会持有不同的看法。自然,对 于看到没有人让座的现象,心里的 想 法同样五花八门。此实践的目的 就 是调查大众对于是否让座的态 度以及会选择让座的人群。
0
2018年7月31日
1
地铁上一名90后的女孩由于来了“大姨妈”没主动给阿姨让座,这名阿姨就出口
而且让座的目的也是绝大 部分是为了那个接受让座 的有需要的人,而不是因 为别人的目光。而在看到 车上出现无人让座的情况 时也是只有一小部分的人 选择,大部分的人都不会 持有漠不关心的态度,而 是会对此觉得悲哀甚至愤 怒,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没 有人让座这个现象并不习 惯,大多数人都是看不惯 这个现象的。让座应该在 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01 02 03
无所谓,感觉事不关己
其他
气愤想要指责别人
04
难过,觉得世事炎凉
群众对于让座的观点
还年轻,没关系
每个人的身体状态不同,需要在自己力 所能及的范围去帮助别人
让座是理所当然的
身体不舒适,让座后可能出现问题 更多。其实很多人也会体谅
我自己最重要
我本身就是需要的人
老了,支持不了
身体不适,无法帮助别人
该不该让? 谁对谁错? 该给谁让?
FREEDOM
调查问卷内容
1,你的性别是
8.当你站在公交车上,发现有人需
男( )女( )
要被让座,但没有人让座,
2,您的年龄是
你的想法是
18周岁以下 ( )
气愤,想要站出指责别人( )
18到25周岁 ( )
无所谓,感觉事不关己( )
25到40周岁 ( )
难过,世态炎凉( )
2、高标准的道德要求用来自律,真正的文明社会我们拒绝道德绑架, 而是客观理性的看待问题。这个社会处在转型期,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 会转型,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有距离感,而这个距离感是不能越位的,不 管什么年龄,他也不允许也不能够去侵犯别人,去伤害别人。
3、因此在平时,我们在自己能够接受的情况下尽量给老弱病残让 座也呼吁广大青年人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但是如若人家不愿意 让座的时候,不应该强迫别人,或许别人也需要被让座。 同时我们也不应该用道德去束缚别人,更多的应该去宣传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
上的交流与学校内是不
一样的。我们小组的成员
很多次都遇到拒绝甚
至不屑的受访者,好言相
对的只是一部分,要
做到步入社会的心理准备。
我们还懂得了只有实践
过,做过才能知道原本计划
的是否做的好了,纸
上谈兵不能够出现在以后的生活上,
要认真踏实地做事情,才能
够得到真正想要的答案。
THANKS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报告
帮助更有需要的人,无所谓
个人能承受的范围内让座是可 以的。如真不适,应该不会选 择公交式地铁出行
综上所述
综合两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几乎所有人都有过让座的经历, 证明人们还是持有对有需要的 人让座这个意识的。这个人群 就包括了下至小学生上至退休 人士各年龄段的人,“让座” 这个理念是没有被任何一个年 龄段、任何一个不同学历的人 落下的。而且从让座群体可以 看出,对于每个需要的群体都 会选择让座,而没有特别偏向 于某个群体。
孩没有看到旁边的孕妇,感到愤怒才口出恶言,而那位后来和老人展开“英语
骂战”的男士,则出于对被骂女孩的同情才和老人吵了起来。
0
2016年11月15日
3
在银川十几个老年人,这些人上车后迅速将车上的空置座位坐满了,但是还有
几位没有座位。这时,一名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就走到坐在公交车后门位置的一
个8岁小男孩跟前让小男孩让座。随后,小男孩便起身让座,看到小男孩站起
讽刺小女孩没素质,不懂得尊老爱幼。而这名女孩可能因为心情不太好,就反驳
了几句阿姨几句。而这名阿姨直接动手扒女孩的衣服,男乘客立马上前制止,大
概过了一分钟左右,这名年轻的女孩后背的衣服直接就被阿姨给扯掉了,女孩的
后背直接的露了出来。随后在地铁上的几名乘客看到男子拉不开这个阿姨后,就
一起帮忙把这名阿姨给拉了开来,而此时的这名阿姨却还在女孩的旁边进行斥
觉得应该给需要帮助的人( ) 你拒绝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不让座,怕身边的人指责( )
觉得让座很出风头,会受到表扬
数据分析
7%
18岁以下
年龄
73.2%
10.8%
18-25岁
性别
25-40岁
6%
40岁以上
33.8%

66.2%

数据分析
7.6%
小学
文化程度
3.8%
10.8%
初中
高中
是否有让座经历
77.8%
原因分析
为什么出种美德,在近年 来的传统理论教 育,现在的年轻 人大部分都能做 到在公交车上给 老年人让座
于是在某些人心 中就有了年轻人 为老年人让座是 应该的,不让座 就得强制让座。 把美德和义务混 淆了,让座从自 愿变成了强制
由于某些人认为给 这种现象就是道德
10.22—10.28进行调查活动 网上调查表转发至朋友圈或各自的群里,完成 调查,每人发的调查表需要十五人以上完成答 卷。 问卷调查:10.27(第八周周六)全体外出进 行,PPT组一人负责拍摄,其余人负责问卷一 人平均八分调查表,需要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 进行调查。 调查的地点:学校附近(龙洞街,地铁口)
大学及以上
90.4%
9.6%


倾向让座对象
觉得让座很出风头
其他
如果不让座怕被指责
老人 89.5%
0%
1%
3%
孕妇 84.3% 残疾人 77.1% 其他 13.7%
让座原因
96%
觉得应该给需要的人
如果别人不让座的想法
46.4%
35.9%
9.8%
7.7%
否 51.6% 是 48.4%
不适时是否让座
PART 03
调查具体 情况报告
调查安排
10.14 小组人员讨论方案主 题并确定主题,确定小组成 员分工
10.16-10.21查找资料,调查内 容讨论,调查表制作,搜索关于 让座纠纷的新闻,整理好供小组 人员工作参考,并挑选几则典例 插入网上调查表和问卷调查表。 关于调查表的问题需要具有针对 性,题量适中。纸质问卷调查表 需要准备六十份。
来后,坐在后面的孩子母亲便问孩子怎么回事,孩子说:“这位奶奶让我起来
的。”孩子母亲就对已经坐下的老太太说:“阿姨,这不合适吧,看您也没有
到七老八十的地步,不应该强迫孩子让座。”谁知,孩子母亲话音刚落,便遭
到老人和其同伴的指责:“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不知道尊重老人吗?......”
双方为此争吵了十几分钟。
10.28-11.02收集调查 表信息及整理调查表, 统计并整理(统计和整 理需将表内的各项数据 分析并得出结论,结论 是根据数据得出,具有 针对性)
11.15-11.18开始准备 讲评内容,上交作业
10.14-10.16 完 成 计 划 书 , 将组内工作细化,并确定各 个项目时间,各个小组成员 的工作分配
11.2-11.15制作PPT和 完成实践报告
调查反思
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们意识到了我们在各方面的不足。在线上问卷的发布上
只发给与自己 年纪差不多的人,数据可能没那么客观。问卷的问题设置得有点不
太准确, 像在“遇到没
有人让座你会怎么想”那题选择
“其他”选项的人就会
有点偏多,应该多设置选
项。同时,也意识到了社会
老人家让座都是应 绑架,在道德的名
该的,于是乎,在 义下强制年轻人做
年轻人不让座的时 候有些人就会通过 暴力行为强制让座, 甚至有的老人,寻 衅滋事,让人强制
某种事,一旦做不 到,便会被人用 “另一种”方式对 待,这便出现了这
让座。
样的事情。
千图网 | 58pic
18
解决方案
1、我们认为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像尊老爱幼之类的,不仅仅要宣传 这种文化,更要打击像道德绑架这种会打消群众积极性的行为。不仅要 增强尊老的行动人意识,更要让尊老的接受人提高一下道德水准。
0 骂2。018年5月21日
2
5月19日,北京地铁10号线上,一位老人似乎在为“让座”的事情辱骂一位年
轻女孩,后来又用英文辱骂一位反驳他的男士,视频曝光后,这位老人很快就
遭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声讨。
然而,5月20日,关于事实真相的另一个版本也浮出水面。有自称是当事人的
孕妇出面澄清,表示老人并非是要强迫别人给他自己让座,而是因为被骂的女
调查背景
9月24日下午,南京地铁三号线列车上,一男子给老人让座后,看 到对面坐着的小伙子不给老人让座,而且在提出建议后遭到拒绝, 中年男子对此表示对此不满。便与坐在座位上的黑衣年轻人发生争 执,男子称黑衣年轻人“脚尖对着自己”“不懂礼貌”,要求其将 翘着的二郎腿放下,遭到拒绝后,中年男子一脚踹在年轻男子的胸 腹处。周围乘客纷纷劝说,其中一名戴眼镜的乘客与踢人者发生争 辩,并指出“让座是体面 ,不让是本分”。最终,在其他乘客的劝 说下,中年男子现场向被踹的年轻男子口头道歉。地铁警方认为该 踹人男子行为已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并给予行政拘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