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物理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必考的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高三物理必考的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高三物理必考的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三物理必考的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三学生即将面临物理考试,为了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人教版高三物理必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巩固知识。

一、力的作用和力的分解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作用或变化速度的原因。

力的作用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接触力包括摩擦力、支持力等;非接触力包括万有引力、电磁力等。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其合力等于原来的力。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力,其中一个与原力方向相同,另一个与原力方向垂直。

二、动量守恒与动量变化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动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关。

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的物体,其动量越大。

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当两个物体作用力相互作用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动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外力来实现,其中最常见的是力推导致的动量变化。

根据牛二定律,力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动量的变化率。

三、功与机械能守恒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即力在物体上产生的能量变化。

功等于力与力的作用点的位移的乘积。

功的单位是焦耳(J)。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势能+动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当只有重力做功或只有弹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成立。

四、电路与电能守恒电路是电流在导体中的闭合路径。

电路由电源、导体和负载组成。

电流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的数量。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即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

电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电路中,电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根据电能守恒定律,当电流通过电阻产生功时,电能被转化为热能。

五、波与光的反射与折射波是能量的传播形式,光是一种电磁波。

反射是指波在与界面接触时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

光的反射由反射定律来描述,即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基本组成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可分为原子和分子两种。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具有稳定的结构。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分子(单质分子)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分子(化合物分子)。

2. 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单位是衡量物理量大小的标准,可分为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常用的物理量包括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温度(摄氏度,℃)等。

二、运动学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公式v=Δs/Δt表示,单位是m/s。

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公式a=Δv/Δt表示,单位是m/s²。

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

第二定律(动力学方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可以用公式F=ma表示。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力学1.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可以用公式F=mg表示,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

2. 弹力当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恢复力称为弹力。

3. 摩擦力物体相互之间接触运动时的阻碍力称为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四、动力学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公式K=1/2mv²表示,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单位是焦耳(J)。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 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作用产生的效果,可以用公式W=Fs表示,其中F是力的大小,s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可以用公式P=W/t表示,其中W是做的功,t是时间,单位是瓦特(W)。

人教版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力学
1. 位移、速度、加速度
2. 牛顿三定律
3. 动量和动量定理
4. 力的合成和分解
5. 简谐振动
6. 力和能的转化
7. 力的作用
8. 惯性
二、热学
1. 热力学定律
2. 热平衡和温度计
3. 热量的传递
4. 热容量和热传导
5. 物质的相变
6.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7. 热力学循环
8. 热动力学
三、光学
1. 光的反射和折射
2.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3. 光的干涉和衍射
4. 光的偏振
5. 光的色散和光的成像
6. 光的电磁波理论
7. 光的光速
四、原子物理
1. 元素的发现和分类
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3. 电荷和电场
4. 密度和电流
5. 气体和液体的结构
6. 量子力学
7. 原子核和放射性
五、电磁学
1. 电荷和电场
2. 电流和电路
3. 电场和磁场
4.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定律
5. 电磁波和电磁谱
6. 电动力学的基本规律
7. 电磁场的作用
以上是人教版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考必考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必修+选修)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考必考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必修+选修)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速度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2、从V—t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在t.轴上方.........,在t.轴下方...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正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负......。

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0V)...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t=0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

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正.,在t .轴下方的位移为负........。

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⑷、 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比较图线的斜率大小) 种类 区别(特点) 联系匀直线运动V=恒量1、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a=0 x = vt匀变速直线 运动 v =v 0+ata=恒量x =v 0t +at 2/2 =t V V t )(210+ =aV V t 2202- a 与V 0同向为加速a 与V 0反向为减速 补充二: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⑴若a 与V 方向相同....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增大...。

⑵若a 与V 方向相反....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减小...。

高三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一、力的作用和效果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力的作用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2. 力的效果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物体的速度、形状和方向等。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1. 动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可以分为动能转化和动能守恒两个方面。

2. 动能转化动能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转化为热能等。

3. 动能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系统中,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三、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流1. 电流电流是电荷流动的方向和大小。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 阻抗阻抗是电路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分为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几种形式。

四、电磁感应和电磁波1. 感应电流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变化的磁场有关。

2. 电磁波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传播方式,具有电场和磁场的振荡。

五、原子物理和核物理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的电子构成,根据电子的能级分布,可以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光谱现象。

2. 核反应核反应是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裂变和聚变等。

六、相对论和量子物理1. 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研究的是高速运动下的物体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包括时间膨胀、长度收缩等。

2. 量子物理量子物理是研究微观领域的物理现象,如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等。

七、重要实验和仪器1. 迈克尔逊-莫雷干涉仪迈克尔逊-莫雷干涉仪被用于测量光速。

2. 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原子尺度的表面形貌和电荷分布。

以上是高三物理人教版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力的作用和效果、机械能守恒定律、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流、电磁感应和电磁波、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相对论和量子物理以及重要实验和仪器等内容。

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加深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高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高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高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

在高三备战高考的过程中,熟练掌握物理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人教版高三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1. 力学部分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是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研究。

它包括了力、质量、加速度、牛顿三定律等内容。

1.1 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的原因,单位是牛顿(N)。

力的性质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F = ma,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互不重合。

1.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的合成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法则,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分力,利用三角函数可将斜向力分解为水平方向力和垂直方向力。

2. 动力学部分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斜抛运动等。

2.1 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速度恒定不变,加速度为零。

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可使用 v = s / t 公式。

2.2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重力加速度可近似为 9.8 m/s^2。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计算可使用 h = (1/2)gt^2 公式。

2.3 斜抛运动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自由落体运动。

水平速度、竖直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使用曲线运动公式解决。

3. 能量部分能量是物体及其系统在物理变化过程中的储备和释放形式。

包括机械能、势能和动能。

3.1 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它包括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做功或外力做功等于零的情况下,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人教版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整理

【篇一】高三物理必背知識點整理(1)粒子散射實驗1909年,盧瑟福及助手蓋革和馬斯頓完成的。

現象:a.絕大多數粒子穿過金箔後,仍沿原來方向運動,不發生偏轉。

b.有少數粒子發生較大角度的偏轉。

c.有極少數粒子的偏轉角超過了90°,有的幾乎達到180°,即被反向彈回。

(2)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由於粒子的品質是電子品質的七千多倍,所以電子不會使粒子運動方向發生明顯的改變,只有原子中的正電荷才有可能對粒子的運動產生明顯的影響。

如果正電荷在原子中的分佈,像湯姆生模型那模均勻分佈,穿過金箔的粒了所受正電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粒了運動將不發生明顯改變。

散射實驗現象證明,原子中正電荷不是均勻分佈在原子中的。

1911年,盧瑟福通過對粒子散射實驗的分析計算提出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個很小的核,稱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電荷和幾乎全部的品質,帶負電荷的電子在核外空間繞核旋轉。

【篇二】高三物理必背知識點整理1.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條件是合外力大小恒定且方向始終指向圓心,或與速度方向始終垂直。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在所受到的合外力突然消失時,物體將沿圓周的切線方向飛出做勻速直線運動;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大於所需要的向心力時,物體將做向心運動;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小於所需要的向心力時,物體將做離心運動。

3.開普勒第一定律的內容是所有的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在橢圓軌道的一個焦點上。

開普勒第三定律的內容是所有行星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公轉週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T2=k。

4.地球品質為M,半徑為R,萬有引力常量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則其間存在的一個常用的關係是。

(類比其他星球也適用)。

5.第一宇宙速度(近地衛星的環繞速度)的運算式v1=(GM/R)1/2=(gR)1/2,大小為7.9m/s,它是發射衛星的最小速度,也是地球衛星的環繞速度。

隨著衛星的高度h的增加,v減小,ω減小,a 減小,T增加。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学部分1. 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就是速度的变化率,反映物体运动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 直线运动理想化模型——惯性参考系;用质点表示物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量也是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3. 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恒量4. 自由落体运动落体法(“化整为零”和“整体研究”);“等时性”5. 重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于赤道,向西倾斜);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由纬度和海拔高度决定;重力加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平方(m/s²)或米每二次方秒(m/s²)6.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7. 物体的平衡共点力;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

8.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的变速运动。

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抛体运动的特点:运动的合成(分运动)和分解(合运动)。

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外力,向圆心方向是指向圆心处,大小等于合力的瞬时功率。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9.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相互作用的物体,在没有外力介入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应将使系统总动量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三物理知识点整理
【篇一】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2.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 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篇二】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
但不能超过静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