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油知识

合集下载

石油理论中的知识点总结

石油理论中的知识点总结

石油理论中的知识点总结1. 石油的形成石油是地球内部有机物的高温高压热解产物,主要由碳、氢等元素组成。

石油的形成与生物化学作用有关,通常形成于古生物质在地壳内部经过深部埋藏、高温高压和长期作用而形成。

石油主要形成于含湿润盐镜流通的海相泥、淤积沉积岩或海相碎屑岩中。

2. 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石油勘探的基础,主要包括石油地质条件、构造地质学、沉积地质学、古地理学等内容。

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质圈的环境、石油地质异常、沉积盆地等地质形态和构造地质构造等综合地质地质构造理论。

3.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石油地质勘探技术是指通过各种地球物理、化学、地球地质工程技术手段对石油资源进行勘探和评价,主要包括地震勘探技术、地质探测技术、岩心采取技术、密度测定技术、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等。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石油资源的勘探效率大大提高,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4. 石油地质储层特征石油地质储层特征研究了石油及其储层岩按构造、岩相、物性、工程性质、油井垂直和深方等诸多方面分类研究。

石油地质储层特征是地质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石油的形成、储层和运移等过程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

5. 石油地质油藏特征石油地质油藏特征研究了不同油藏类型和不同油藏类型差异,在地质学的基础上,结合钻井观测、岩心分析、试井、地球物理检测等手段对不同油箱和油藏类型进行特征研究。

6.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通过记录地面上和井下地震波传播的振幅、时间以及相位来确定地下岩石的构造、岩性和地层等特征。

地震勘探技术是目前石油地质勘探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具有速度快、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

7. 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包括了地震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测井技术、地质勘探技术等。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效率大大提高,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8. 石油地质渗流力学石油地质渗流力学是石油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地下岩石中流体(比如油、气、水等)的渗流规律及其对油气储量和资源利用的影响。

炼油基础知识

炼油基础知识

第一章炼油基础知识第1题什么是石油?石油的一般性质是什么?答:石油主要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混合物。

天然石油又称原油。

原油是淡黄色到黑色、流动或半流动的、带有浓烈气味的粘稠液体,比重一般都小于1,但世界各地所产原油从外观到性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从颜色看,绝大多数原油都是黑色的,但也有暗黑、暗绿、暗褐色;从凝固点来看也有很大差异,我国沈北混合原油高达54℃,而新疆克拉玛依原油则低于-50℃。

第2题石油由哪些主要元素组成?石油中各元素组成的大致含量是多少?答:石油的主要元素是碳(C)和氢(H),它们占元素总量的96~99%。

其中碳元素含量占83~87%,氢元素占11~14%;其次,含有硫、氮、氧,它们在石油中总含量占1~4%;再就是微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钒V、镍Ni、钠Na、铜Cu、铁Fe、铅Pb……,其含量只有ppm级;以及微量的非金属元素,如砷As、磷P、氯Cl……,其含量只有ppm级或ppb级。

第3题石油馏份中烃类分布有何规律?答:汽油馏份(低于200℃)中,含有C6~C11的正构烷烃及异构烷烃、单环环烷烃及单环芳香烃;煤油、柴油馏份(200~350℃)中,含有C11~C20的正构烷烃及异构烷烃,单环环烷烃及双环、三环环烷烃以及单环、双环和三环芳香烃;蜡油馏份(350~520℃)中,含有C20~C36的正构烷烃及异构烷烃,单环、双环及三环以上的环烷烃和芳香烃。

第4题简述石油中的烃类的组成?答:石油中烃类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以及在分子中兼有这三类烃结构的混合烃构成。

第5题简述石油中的非烃类的组成?答: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

第6题简述石油中的硫化物的分布?答:通常将含硫量高于2.0%(wt)的石油称为高硫石油,低于0.5%(wt)的称为低硫石油,介于0.5~2.0%(wt)之间的称为含硫石油。

我国原油大多属于低硫石油(如大庆原油等)和含硫石油(如孤岛原油等)。

高一化学2关于石油知识点

高一化学2关于石油知识点

高一化学2关于石油知识点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石油的形成过程、开采技术以及石油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等方面来介绍高一化学中的石油知识点。

一、石油的形成过程石油是在地壳深处由有机物质经过数十万年以上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形成的。

它主要是由古生物残骸堆积所形成的有机质在地壳中经过热解、压实、持续变质等多个阶段形成的。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海洋中,经由古生物的死亡、沉积物的堆积和地壳板块的运动等因素所导致。

二、石油的开采技术石油开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勘探、钻探、生产等多个环节。

其中,勘探是找到潜在石油藏区的过程。

通过地震勘探、测井和地质调查等手段,可以确定潜在的石油藏区。

钻探是开采石油的主要方式,通过钻孔将地下的石油从储层中抽取出来。

生产是指将开采到的石油进行处理提纯,使其达到可用的标准。

三、石油在生活中的应用石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其中最常见的是石油的燃料用途。

石油可以作为汽车燃料、发电燃料和航空燃料等,为我们的交通、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外,石油还可以提取出各种石化产品,如塑料、合成纤维、涂料、颜料等,这些产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同时,石油也是许多化妆品和药品的重要原料。

四、石油在工业中的应用石油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它可以用作工业原料,生产润滑油、润滑脂、溶剂、颜料等物质。

此外,石油还可以用于炼铁和炼钢工艺中的高温处理。

此外,石油还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用于发电、供热等工业生产过程。

五、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由于石油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当注重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

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加强环境保护,对于确保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石油的形成过程、开采技术以及它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资源。

油品基础知识(加油站培训用)

油品基础知识(加油站培训用)

特殊的汽油芳香味

产生气泡并随即消失
摸 挥发快、凉爽感、发涩
27
汽油
4.2 汽油机工作原理 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
28
汽油
气缸最小工作容积,即活塞处于上止点时活塞上方的总容积,称 燃烧室容积,用Vc表示;而活塞在下止点时活塞上方的全部容枳,即气 缸最大容积,称气缸总容积,用Va表示。
Va
压缩比 =
20
石油的化学组成
4、胶质和沥青质: 胶质具有极强的着色能力,油品的颜色不要来自胶质,颜色
的深浅往往反映了胶质含量的多少。油品中的胶质在燃烧时易形 成炭渣,引起机器磨损和堵塞。胶质受热或在常温下氧化,可以 转化为沥青质。
沥青质没有挥发性,石油中的沥青质全部集中在渣油中,它 受热时并不会熔融,当温度高于300度时便全部分解成焦炭状物质 和气体。沥青质吸收溶剂而膨胀,然后均匀分散成胶状体溶液, 因而在石油中沥青质部分呈胶体溶液,部分呈悬浮状态。
W
蜡及其制品
B
沥青
C
石油焦
23
GB/T498-2014
类别
类别的含义
F
燃料
S 溶剂和化工原料
L 润滑剂和有关产品
W

B
沥青
ISO/DIS8681-1986
石油产品的分类
F
燃料
占石油产品总量的 80%以上
S
溶剂和化工 原料
占石油产品总量的 10%以上
L
润滑剂和有 产品不多,占2%左
关产品
右,品种多
W
硫含量(%) 0.05 0.015 0.005 0.001
37
清洁性
汽油
指汽油中的含有水分和机械杂质的多少

石油知识化学知识点总结

石油知识化学知识点总结

石油知识化学知识点总结1. 石油的组成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碳、氢和少量氮、硫、氧等元素组成。

石油中的碳氢烃是其主要成分,大约占总质量的80%以上。

除了碳氢烃外,石油还含有一些杂质,如硫化合物、氮化合物和氧化合物等。

这些杂质会对石油的性质产生影响,如硫化合物会导致石油的酸性增加,氮化合物则会降低石油的热值。

2. 石油的分类根据石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可以将石油分为原油和石油产品两种。

原油是指地下储存的未经加工的石油,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会因地域而异。

根据API重度度数,原油通常被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

石油产品是指通过炼油加工得到的各种产物,如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气等。

3. 石油的提炼石油的提炼是指通过加热和蒸馏等方法将原油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的过程。

原油中的各种碳氢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沸点和蒸馏温度,因此可以通过蒸馏的方式将其分离。

炼油厂通常会将原油经过初步加工得到石油产品,然后再通过进一步的加工和精制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

4. 石油的用途石油产品在工业、交通、农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其中,汽油和柴油是石油产品中使用最广泛的两种产品,它们被用于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的燃料。

煤油和液化石油气也是常见的石油产品,它们被用于采暖、照明和烹饪等用途。

5. 石油的化学性质石油中的碳氢化合物属于烷烃、烯烃和芳烃三类,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不同的性质。

烷烃是碳链或环上没有双键的碳氢化合物,通常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烯烃是含有双键的碳氢化合物,它们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芳烃是由苯环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它们在化学反应中也具有一些特殊性质。

6. 石油的处理和利用石油的处理和利用是石油化工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石油的处理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催化剂、溶剂、萃取剂等化学品。

此外,石油化工工艺中还涉及到石油的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石油产品的利用也需要考虑到环保和节能等因素,石油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如何处理这些废物也是石油化工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石油-基本知识

石油-基本知识

含义:石油(英文、拉丁语:petroleum),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性质: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在0.8 ~ 1.0 克/厘米3之间,粘稠度的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石油简介:石油是具有特殊气味、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是从地下深处或地表附近开采的有色可燃性油质液体矿物,一般地壳上层部分区域有石油储存,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是赋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一种液态可燃有机矿产。

石油及其产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动力燃料与化工原料,且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故也被称为“黑色金子”。

石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

石油颜色是由其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决定的,含量越高,颜色则越深。

石油的颜色越浅,油质越好,透明的石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

不同的油田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区分很大。

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工业一般用石油的出产地来区分,此外是石油的比重、黏度。

石油常用“桶”作为容量单位,即42加仑,折合约158.98升。

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1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

一般一吨石油大约有7桶。

轻质油则为7.1-7.3桶不等。

石油在中东地区、波斯湾一带有丰富的储藏,而在俄罗斯、美国、中国、南美洲等地也有很大的储量。

石油常见知识点总结归纳

石油常见知识点总结归纳

石油常见知识点总结归纳在石油的开采、加工、运输、使用过程中,有很多常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以下是一些石油常见知识点的总结归纳:1. 石油的形成石油是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

它是由古代生物体在地下数十亿年的压力和高温条件下分解产生的。

在这个过程中,生物体的有机物质首先通过压力和高温转化成烃类物质,然后在地质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层中聚集形成石油。

2. 石油地质勘探石油地质勘探是指寻找和确定地下石油资源的过程。

勘探工作通常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钻探等技术手段。

地质调查主要针对地表岩层和构造进行研究,地球物理勘探则是通过地震波、电磁波等物理现象来探测地下石油资源。

3. 石油开采石油的开采是指将地下石油资源通过井口开采到地表的过程。

石油开采通常包括原油钻井、注水开采、水驱开采、蒸汽驱动开采、压裂开采等多种方式。

不同的开采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油田,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来确定。

4. 石油加工石油加工是指将原油中的各种组分分离、提纯和转化成各种成品油和石化产品的过程。

石油加工通常包括精炼、分馏、裂解、重整、深加工等工艺过程。

其中,精炼是指将原油中的各种组分通过加热和蒸馏的方式进行分离和提纯,分馏则是指通过不同沸点的分子量分离原油中的各种组分。

5. 石油运输石油的运输是指将石油及其产品从开采地或加工地输送到消费地的过程。

石油运输通常包括海运、陆运、管道运输、铁路运输等多种方式。

其中,管道运输是全球石油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运输损耗小等优点。

6. 石油产品石油产品是指从原油中提炼出来的各种成品油和石化产品。

成品油主要包括汽油、柴油、润滑油、煤油等,而石化产品主要包括石化原料、合成材料、石化制品等。

石油产品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用于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化工制造等领域。

7. 石油消费石油的消费是指人们将石油及其产品用于各种生产活动和生活用途的过程。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第一节石油简述一、认识石油石油是天然存在的,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石油是原油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

原油是一种埋藏在地下的天然矿产物,在常温下,大都是呈流体或半流体的状态。

其颜色多为黑色或深棕色,少数为暗绿、赤褐或黄色,并具有特殊的气味。

它的比重绝大多数在0.8-0.98之间。

凝点的差异较大,有的高达30℃以上,也有的却低于—50℃。

原油,从化学组成成分来讲,是一种包含由各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它的化学组成十分繁杂,不同产地,甚至同一产地而不同油井在化学组成成分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二、石油的组成。

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

碳含量约83-87%,氢含量约11-14%,两者合计约96-99%。

碳和氢以不同数量和方式排列,构成了不同类型的碳氢化合物,简称“烃”。

其次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这3种元素合计含量约1-4%)以及极微量的钾、钠、钙、镁、铁、镍、钒、铜、铝、碘、磷、砷、硅、氯等10种元素。

上述种种元素在原油中都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相互结合为非烃类化合物的含硫、含氧、含氮等的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

这些非烃化合物大都对原油加工和成品油质量有不利影响,所在炼制过程中都要尽可能将它们除去。

三、石油的炼制原油经过常减压蒸馏和各种转化、精制等炼制工艺,加工成各种动力燃料、照明用油、溶解剂、绝缘剂、冷却剂、润滑剂和用途广泛、品种繁多的化工原材料,总称为“石油产品”。

成品油范围包括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润滑脂等五大类。

汽油、柴油是石油的主要产成品。

石油的加工工艺:原油必须经过加工(炼制)才能得到各种燃料油、润滑油、石蜡、石油焦和沥青等产品,这些产品称为石油产品。

原油加工分为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

一次加工过程是将原油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成轻重不同馏分的过程。

原油常减压蒸馏流程示意图四、石油产品总分类GB498—87分类代号燃料 F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溶剂及化工产品S蜡及其制品W石油沥青 B石油焦 C燃料油大部分石油产品均可用作燃料,但燃料油在不同的地区却有不同的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试油作业中井喷的预防和控制
(2)井喷的控制。 • 安装灵活可靠的防喷器,是有效地对油 井环形空间进行控制的最佳措施。 • 起下作业前,要先准备好井口大闸门, 下端连接好卡箍及与油管扣相符的短节, 以便及时的一次安装好闸门。 • 应使闸门处于全开状态,闸门的上端也 要事先连接好卡箍及提升短节。
(1)射孔作业中的防喷管理措施 (2)施工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3)射孔过程中发生井喷的时候的 安全处理措施 (4)井喷防火
5. 试井作业中的防喷、防火
(1)射孔作业中的防喷管理措施。 • 严禁在夜间、雷雨天和6级风以上的 条件下施工; • 施工井场必须清理空地,以便能合 理地摆放射孔车辆、消防车辆及消 防器材。
3. 气举诱喷
• 气举的进口管线试压不能低于压风机 的最高工作压力; • 出口管线必须用高压硬管线,并固定 好,喷口处不许接90度的弯头; • 气举时应严格注意油井产出的天然气 与注入的空气混合后的防爆问题; • 气举后,在井内空气和油气混合物未 排净前,切勿进行井下作业和测压工 作,以防摩擦静电引起井下爆炸。 • 气井、高油比井及轻油井严禁用空气 气举。
6. 试油作业中井喷的预防和控制
(3)抢喷
• 一旦发生井喷,机车必须立即熄火, 切断电源。 • 抢喷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 严禁吸烟或进行动火作业。
7. 试油作业井场防火、 防爆炸措施
(1)井场防火防爆措施 (2)井场着火的处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 试油作业井场防火、 防爆炸措施
(1)井场防火防爆措施 • 在作业施工井场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 火; • 井场施工动火焊井口或管线时,必须 办理动火手续,非经有关部门审批, 并有严密的安全措施,任何单位和个 人不得擅自动火施工。 • 冬季施工使用电热管时,严禁接触易 燃物品。
6. 试油作业中井喷的预防和控制
(1)井喷的预防 (2)井喷的控制 (3)抢喷
6. 试油作业中井喷的预防和控制
(1)井喷的预防 • 应保持压井液的静液柱压力略高 于地层压力。 • 关键是选好相应密度的压井液。 • 要坚持压而不死,轻而不溢的原 则。
6. 试油作业中井喷的预防和控制
(1)井喷的预防 • 起下钻时,应认真灌注压井液,保持足 够高的液面; • 严格按起下管柱操作规程作业,平稳操 作,减慢起升速度,尤其对下有封隔器 的井,更应控制起升速度,以免产生抽 汲作用。 • 在洗井或冲砂作业中,要认真观察油井 返出量的变化及出口是否有气泡,果断 采取有效措施。
2. 抽汲、提捞
(1)滚筒上的钢丝绳必须缠紧排齐,抽汲最 深时,滚筒上剩余的钢丝绳不少于25圈; • 停抽时,抽子应起入防喷管内; • 抽子未起入防喷管内时,不允许关闸门或清 蜡闸门; • 卸防喷管时要先放空; • 向井内下放钢丝绳时,钻台上不得站人; • 抽汲时,不得在钢丝绳附近站人,不得跨越 钢丝绳。
7. 试油作业井场防火、 防爆炸措施
(2)井场着火的处理
• 否则,要控制火势,尽量防止火焰向 油气方向蔓延。 • 油箱、油池着火时,应用干粉灭火器 或泡沫灭火器灭火,切勿用水灭火。
• 电器着火时,在没断开电源前,只能 用不导电灭火剂的灭火器灭火。
谢谢大家!
(2)施工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 对普通射孔井,应在井内压力平衡 的条件下进行施工。最好采用正压 射孔。 • 在射孔枪到达预定位置时,应再次 检查各种设备、仪表是否正常,井 口及压井的工作是否准备就绪,确 认无误后方可引爆射孔。 • 射孔完毕,待射孔枪与下井仪器提 出井口后,及时关闭井口闸门。
5. 试井作业中的防喷、防火
5. 试井作业中的防喷、防火
(3)射孔过程中发生井喷的时 候的安全处理措施。 • 射孔人员迅速将设备,射孔器材 撤离井场,以便让作业人员及时 处理。 • 井场出现井喷时,一切与井控无 关的车辆要迅速撤离现场。
5. 试井作业中的防喷、防火
(4)井喷防火:
• 在发生井喷后,射孔队要迅速切断所有 电源,做好安全撤离工作。 • 要严禁动用明火,以免引起井喷着火, 使压井工作无法进行。
4. 试井测井
• 任何人不准从钢丝绳上下通过,不 准遮挡操作员的视线。 • 操作人员作业时精力必须集中,夜 间作业时,井口及绞车部分要有充 分的照明,保证视线清楚; • 仪器下井后,操作人员需离开井场 时,必须向作业队或采油队交代清 楚,以防开关闸门或碰断钢丝绳造 成落物事故。
5. 试井作业中的防喷、防火
试油作业安全技术
内容提要
1. 试油队射孔 2. 抽汲、提捞 3. 气举诱喷 4. 试井测井 5. 试井作业中的防喷、防火 6. 试油作业中井喷的预防和控制 7. 试油作业井场防火、防爆炸措施
1. 试油队射孔
(1)施工前,要按设计方案的要求作好井身的 技术准备; • 根据地层压力选择并调配好压井液; • 对高压油(气)井射孔施工时,井场 必须配备消防车和足够的压井液,井 口应装有采油树、放喷大闸门或防喷 器,且安装紧固,性能良好,开关灵 活; • 套管放喷管线不得用软管,并接到距 井口20 m以外下风口处,连接牢后, 将套管闸门打开;
2. 抽汲、提捞
(4)灌绳帽时,应注意选好绳头(无接 头,无断股); • 绳穿入绳帽后,将绳头根用细铅丝扎紧, 再将绳头倒开,用汽油或清洗剂清洗干 净后,将每丝弯钩拉入绳帽,再用火烧, 要避免烧坏绳芯(铅或锌熔化到能引燃 木柴为宜); • 灌锌或铅时,要用榔头轻敲绳帽,使锌 或铅液受震动均匀流入绳帽,直至下端 见锌或铅为止; • 操作人员应截好手套和眼镜,以防烧伤。
(2)施工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5. 试井作业中的防喷、防火
(2)施工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 对油管输送负压射孔井,要求射孔 枪与油管的每个连接部位都密封良 好, • 下井速度要平稳、均匀,不能过快, 以防发生撞击、溜钻、顿钻事故。 • 在射孔枪引爆后,要及时关闭井口 并注意观察井口油管和套管压力表 的显示数字。
1. 试油队射孔
(1)施工前,要按设计方案的要 求作好井身的技术准备; • 准备好抢下油管和抢装 井口的工具和配件。 • 所有设备工具均应保持 清洁,灵活好用; • 动力设备应运转正常, 中途不得熄火。
1. 试油队射孔
(2)射孔施工时,通井机司机要平稳操 作,不得离开岗位。 试油队应指定专人负责观察井口,发现井 口液体外溢或有井喷预兆时,应 停止射孔,起出枪身,并立即抢 下油管或抢装井口,待处理好后 方可继续射孔。 射孔结束后,应迅速下入油管洗井替喷。
7. 试油作业井场防火、 防爆炸措施
(1)井场防火防爆措施 • 在井场内不准用铁器撞击; • 不准穿带铁钉的鞋; • 作业施工现场要达到“三清”、 “四无”、“五不漏”的要求; • 对全体施工人员要进行防火、灭 火教育和培训。
7. 试油作业井场防火、 防爆炸措施
(2)井场着火的处理 • 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并报火警, 同时积极组织扑救。 • 要切断油、气、电源,放掉容器内 压力,隔离或搬掉易燃物品。 • 初起火灾或小面积着火时,应用泡 沫灭火器、水龙头、蒸汽、毛毡、 棉衣等迅速扑灭。
2. 抽汲、提捞
(2)抽汲中途顶抽子时,应继续 上起,不要停止抽汲。同时,关 闭小出油闸门。抽汲、提捞时, 钢丝绳均不得磨井口。
2. 抽汲、提捞
(3)钢丝绳跳槽或打纽时,必须先在防喷 盒上用绳卡卡住,放松钢丝绳后不再下 滑时,方可用撬杠或其他工具解除,严 禁用手直接处理; • 若钢丝绳有死弯或断股断丝时(在一个 扭距内超过10丝时),必须重接或更换, 否则不许下井; • 提捞时,井口要有防喷装置; • 对钢丝绳应及时检查和保养; • 夜间抽汲时,要有足够的照明,保证视 线清楚。
• 对过油管负压射孔井,当射孔枪与下井仪 器在井内起下时,应使注脂压力与井内压 力保持平衡,利用地面压井设备控制井下 压力进行正常射孔施工。 • 当射孔枪身与下井仪器起出井口进入防喷 管内时,要关闭采油树闸门,打开放空管 线闸门,把防喷管内的压力泄掉,然后卸 开防喷管,提出枪身。 • 在连接射孔枪时,将射孔枪与下井仪器放 入防喷管后,在与采油树连接前不得打开 井口闸门。
5. 试井作业中的防喷、防火
(3)射孔过程中发生井喷的时候的安全处 理措施。 • 在井液出现外溢的情况下,不能继续进行 射孔施工,要快速提出射孔枪身及电缆, 并抢下油管和用高密度泥浆压井。 • 对出现间歇喷溢的井亦不能继续进行射孔 施工。 • 当过油管负压射孔后井口有压力显示时, 要加紧用泵车打压,使之与井压保持平衡。
6. 试油作业中井喷的预防和控制
(2)井喷的控制 • 起下钻时,要做好抢装井口的一切准 备。 • 对气井及高压井,套管两侧均应装双 翼闸门,套管闸门靠近水池子一侧应 连接好两根油管备用,以便井喷时压 井之用。 • 起下钻应连续作业,因故停止时应装 好井口。
6. 试油作业中井喷的预防和控制
(3)抢喷 • 井喷后,应立即切断电源,消除火 种; • 立即汇报,并拨火警电话“119”, 调动消防车到现场值班,应尽量撤 出设备,并派人警戒,保护现场。 • 抢喷时,必须由专人指挥,合理使 用抢喷施工专用工具、用具。
• 高压井射孔施工防喷所用的一切设 备,都应处于良好状态。
5. 试井作业中的防喷、防火
(1)射孔作业中的防喷管理措施。
• 对作业机、油脂泵车、消防车、井 口防喷器、井场电源都要反复检查, 确保万无一失; • 对施工人员应进行防喷知识的教育 和培训,使之在出现险情时,能沉 着应战,正确处理。
5. 试井作业中的防喷、防火
5. 试井作业中的防喷、防火
(3)射孔过程中发生井喷的时候的安全处 理措施。 • 如果注脂压力不能控制井压上升时,应立 即停止施工,将射孔枪及下井仪器提入防 喷管,先关闭井口,再按规定进行拆卸。 • 一旦发生井喷,要停止射孔施工,应立即 起出井内电缆与射孔枪。 • 如果在抢起过程中。井喷将电缆喷出井口 时,为及时抢关井口,要立即剁断电缆, 让作业人员抢关井口闸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