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运行方式
[精品]电力系统运行方式
![[精品]电力系统运行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0cd7d75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b.png)
[精品]电力系统运行方式
1、电力系统合环运行
合环:是指在电力系统电气操作中将线路、变压器或断路器串构成的网络闭合运行的操作。
2、电力系统解环运行
解环:指在电力系统电气操作中将线路、变压器或断路器串构成的闭合网络开断运行的操作。
3、电网分区运行
贯彻"分层分区"原则,有利于网络安全、经济运行和合理供电。
分层指按电压等级分层。
分区指在分层下,按负荷和电源的地理分布特点来划分供电区。
一个电压层可划分为一个供电区,也可划分为若干个供电区。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在电力系统中,当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三相绕组为星形联结时,其中性点可有两种运行方式: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部接地。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的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主要取决于单相接地时电气设备绝缘要求及供电可靠性。
图1-2列出了常用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图中,电容C为输电线路对地分布电容。
图1-2 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a)中性点直接接地b)中性点不接地c)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d)中性点经电阻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当发生一相对地绝缘破坏时,即构成单相短路,供电中断,可靠性降低。
但是,该方式下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不变,电气设备绝缘水平可按相电压考虑。
此外,在380/220V低压供电系统中,线对地电压为相电压,可接入单相负荷。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线电压不变,而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到原来相电压的√3倍,供电不中断,可靠性高。
电力系统的构成图示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由分布各地的各种类型的发电厂、升压和降压变电所、输电线路及电力用户组成,它们分别完成电能的生产、电压变换、电能的输配及使用,如图所示。
电力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电流接地方式;凡是单相接地电弧能够瞬间自行熄灭者,属于小电流接地方式。
大电流接地方式主要有: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中性点全接地方式,即非常有效接地方式。
此外,还有中性点经低电抗、中电阻和低电阻接地方式等。
小电流接地方式主要有:中性点谐振(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方式等。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对地绝缘的系统优点:这种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三相用电设备能正常工作,允许暂时继续运行两小时之内,因此可靠性高,缺点:这种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其它两条完好相对地电压升到线电压,是正常时的 倍,因此绝缘要求高,增加绝缘费用。
存在保护选择性问题。
适用范围:中压系统且接地电流小于规定值。
最大运行方式和最小运行方式

最大运行方式和最小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中,当电网运行状态改变时,短路电流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对电力系统危害最大的是短路故障,分为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和单相短路。
电力系统最大和最小运行方式大部分用在电力系统潮流、稳定计算中。
关于电力系统最大和最小运行方式描述如下:最大运行方式为投入运行的电源容量最大,系统的等效阻抗最小,发生故障时,短路电流为最大的运行方式;最小运行方式为投入运行的电源容量最小,系统的等效阻抗最大,发生故障时,短路电流为最小的运行方式。
一般根据系统最大运行方式的短路电流来校验所选用的开关电器的稳定性。
根据系统最小运行方式的短路电流来校验所选用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度。
最大运行方式,就是在某种运行方式下(大多数是母联或分段断路器在合位,两台或多台变压器并联运行的方式),系统的阻抗值最小,相应的短路电流将会最大,该运行方式就是最大运行方式。
反之,就是最小运行方式。
继电保护上最大运行方式定义为:被保护线路末端短路时,系统等值阻抗最小,而通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大的运行方式。
最小运行方式,就是在同样短路情况下,系统等值阻抗最大,而通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小的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主要运行方式及电压调整

电力系统主要运行方式及电压调整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电压调整的方法两方面简要概述了提高电网质量和安全性的方法。
通过本文,可得出电网运行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针对不同的电网结构和不同的运行方式,研究电网的特性,确定各种事故条件下应采取的对策。
随着电网的生产和发展,电压已不单是一个供电质量问题,而且还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经济运行。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电压调整的研究。
关键词: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电压调整0 引言我们把由输电、变电、配电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联系发电与用电的统一整体称之为电网。
在电力系统中,各种用电设备只有在电压为额定值时才具有最好的技术和经济指标,但电力系统中系统的负荷和运行方式是经常发生变化的,这就会影响电压水平,电压就会变化不可避免地出现电压偏移。
随着供电服务的加深,电能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且电压的调整关系到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电压调整的研究。
1 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与电网结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包括网内电源与负荷的电力电量平衡、主要厂站(所)的主接线方式及保护配合、各电网间的联网及联络线传输功率的控制、电网的调峰、无功电源的运行调度、各负荷情况下电网的运行特性等。
合理的电网结构是各种运行方式的基础,它约束和规定了电网的运行方式。
针对不同的电网结构和不同的运行方式,研究电网的特性,确定各种事故条件下应采取的对策,是电网运行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2 主要运行方式的分类及特点电力系统主要运行方式分为以下几类:①按时域分:分为年、季度和日运行方式(正常运行方式);②按系统状态分:分为正常运行方式、事故运行方式和特殊运行方式(也称为检修运行方式)。
而对电网正常运行方式的要求是能充分满足用户对电能的需求;电网所有设备不出现过负荷和过电压问题,所有输电线路的传输功率都在稳定极限以内;有符合规定的有功及无功功率备用容量;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配置得当且整定正确;系统运行符合经济性要求;电网结构合理,有较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抗事故能力;通信畅通,信息传送正常;年度运行方式需上报上一级调度并批准后执行。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认识

任务一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的认识
• 当电网的额定电压越高时,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所节省绝缘费用 的效果越明显。
•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短路后,保护线路断路器必 须迅速断开,显然降低了供电可靠性。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提高供电 可靠性,目前广泛地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线路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 后,如果系统中发生暂时性短路故障,断路器在继电保护的作用下迅 速跳闸,经过很短的时间间隔断路器在自动重合闸装置作用下再次合 入,这时故障已消失,就会恢复供电;如果系统中发生的故障为永久 性的,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跳闸后,仍然会经过短时停电后进行断路器 的重合,但是重合后由于故障未消失,自动重合闸装置可以加速将断 路器跳开,实现快速切除故障。
上一页
返回
任务二 短路电流的计算
• 过程分析
• 在变电所和供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基于以下用途必须进行短路电 流的计算:
• (1)选择电气设备和载流导体,必须用短路电流校验其热稳定性和 动稳定性。
• (2)选择和整定继电保护装置,使之能正确地切除短路故障。 • (3)确定合理的主接线方案、运行方式及限流措施。 • (4)保护电力系统的电气设备在最严重的短路状态下不损坏,尽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的认识
• 三、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 为了防止发生单相接地时,电源中性点电位变化和相对地电压升高的
另一种办法是将中性点直接和大地连接起来,采用这种接地方式的系 统称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 4所示。 •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绝缘正常时,电源中性点电位与大地相同,各相 对地电压等于电源相电压。如果系统中发生一相与大地相连接(即单 相短路),将会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这时断路器在继电保护装置的 作用下自动断开,将电源与故障点隔开。 • 电网中电气设备的相对地绝缘水平可按相电压考虑,从而使绝缘费用 大大降低。
电力系统的最大运行方式和最小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中,为使系统安全、经济、合理运行,或者满足检修工作的要求,需要经常变更系统的运行方式,由此相应地引起了系统参数的变化。
在设计变、配电站选择开关电器和确定继电保护装置整定值时,往往需要根据电力系统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短路电流值来计算和校验所选用电器的稳定度和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度。
最大运行方式,是系统在该方式下运行时,具有最小的短路阻抗值,发生短路后产生的短路电流最大的一种运行方式。
一般根据系统最大运行方式的短路电流值来校验所选用的开关电器的稳定性。
最小运行方式,是系统在该方式下运行时,具有最大的短路阻抗值,发生短路后产生的短路电流最小的一种运行方式。
一般根据系统最小运行方式的短路电流值来校验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度。
最大、最小运行方式用等值电抗表示时,分别对应于系统最小和最大电抗。
系统最小和最大电抗是短路电流计算的重要参数。
1、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分为()方式。
(A)(A)正常运行和故障运行 (B)最大运行和最小运行 (C)正常运行、特殊运行(D)最大运行、最小运行、正常运行答: D2、输电线路通常要装设()。
(A)主保护 (B)后备保护 (C)主保护和后备保护 (D)近后备和辅助保护答: C3、DL-11/10 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当继电器线圈串联时,其最大的电流整定值为()。
(A) (B) 5 (C) (D)10答: B4、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最常见的短路故障是()。
(A)金属性两相短路 (B)三相短路 (C)两相接地短路 (D)单相接地短路答: D5、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二次所接的负荷阻抗越大,为满足误差的要求,则允许的()。
(A)一次电流倍数越大(B)一次电流倍数越小(C)一次电流倍数不变(D)一次电流倍数等于1答: B6、在相同的条件下,在输电线路的同一点发生三相或两相短路时,保护安装处母线相间的残压()。
(A)相同 (B)不同 (C)两相短路残压高于三相短路 (D)三相短路残压高于两相短路答:A7、一般()保护是依靠动作值来保证选择性。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潮流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第一次实验报告——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潮流分析实验实验1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潮流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力系统主接线电路的建立方法2、掌握辐射形网络的潮流计算方法;3、比较计算机潮流计算与手算潮流的差异;4、掌握不同运行方式下潮流分布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1、辐射形网络的潮流计算;2、不同运行方式下潮流分布的比较分析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辐射形网络主接线系统的建立输入参数(系统图如下):G1:300+j180MV A(平衡节点)变压器B1:Sn=360MV A,变比=18/121,Uk%=14.3%,Pk=230KW,P0=150KW,I0/In=1%;变压器B2、B3:Sn=15MV A,变比=110/11 KV,Uk%=10.5%,Pk=128KW,P0=40.5KW,I0/In=3.5%;负荷F1:20+j15MV A;负荷F2:28+j10MV A;线路L1、L2:长度:80km,电阻:0.21Ω/km,电抗:0.416Ω/km,电纳:2.74×10-6S/km。
辐射形网络主接线图(1)在DDRTS中绘出辐射形网络主接线图如下所示:(2)设置各项设备参数:G1:300+j180MV A(平衡节点)变压器B1:Sn=360MV A,变比=18/121,Uk%=14.3%,Pk=230KW,P0=150KW,I0/In=1%;变压器B2、B3:Sn=15MV A,变比=110/11 KV,Uk%=10.5%,Pk=128KW,P0=40.5KW,I0/In=3.5%;负荷F1:20+j15MV A;负荷F2:28+j10MV A;线路L1、L2:长度:80km,电阻:0.21Ω/km,电抗:0.416Ω/km,电纳:2.74×10-6S/km。
2.辐射形网络的潮流计算(1)调节发电机输出电压,使母线A的电压为115KV,运行DDRTS进行系统潮流计算,在监控图页上观察计算结果(2)手算潮流:(3)计算比较误差分析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手算结果与计算机仿真结果相差不大。
交流电力系统 供电电源运行方式

交流电力系统供电电源运行方式交流电力系统是指通过交流电源向用户提供电能的供电系统。
交流电力系统的供电电源运行方式主要包括传统的火电、水电等发电方式以及新能源发电方式。
一、传统发电方式1. 火电发电方式:火电是指利用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产生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产生电能的发电方式。
火电厂主要分为燃煤电厂、燃油电厂和燃气电厂。
火电发电方式具有发电效率高、稳定性好的特点。
2. 水电发电方式:水电是指利用水能转化为机械能,再经由水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的发电方式。
水电发电方式主要依靠水库、水坝等水利工程来调节水流,使水能被充分利用。
水电发电方式具有清洁、可再生的优点,且对环境污染较小。
二、新能源发电方式1. 风能发电方式:风能是指利用风力使风力发电机转动,从而产生电能的发电方式。
风能发电方式主要依靠风力发电机组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经由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风能发电方式具有风能资源丰富、无污染等优势,但受风速和风向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2. 太阳能发电方式:太阳能是指利用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
太阳能发电方式主要依靠光伏电池将太阳光直接转化为电能,或者利用太阳热能产生蒸汽推动发电机组发电。
太阳能发电方式具有可再生、清洁、无噪音等优点,但受天气条件限制较大。
三、供电电源运行方式1. 并网运行方式:交流电力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电力的并网运行。
即不同发电厂的电力通过变电站进行整流、升压等处理后,经过输电线路输送到用户终端,实现电力的供应。
并网运行方式具有供电稳定、可靠性高的优势,能够满足大范围的用电需求。
2. 独立运行方式:在一些偏远地区或特殊场所,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接入主电网,需要通过独立发电系统进行供电。
独立运行方式主要依靠柴油发电机组、太阳能发电系统或风能发电系统等,将发电设备直接连接到用户终端,实现独立供电。
独立运行方式具有灵活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但成本较高且对发电设备的要求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横联差动保护可作为()的主保护。
(A)单电源线路(B)双电源线路(C)平行线路(D)单电源环形网络线路
答: C
39、输电线路横联差动方向保护,一般要求保护相继动作区()线路全长。
(A)小于60%(B)小于等于50%(C)小于30%(D)小于50%
答:B
40、变压器的瓦斯保护能反应()。
(A)变压器油箱内的故障(B)油面降低(C)变压器油箱内故障和油面降低(D)引出线短路
(A)相间短路(B)两相接地短路(C)三相短路(D)接地短路
答: C
55、发电机低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低电压元件的作用是反应保护区内()故障。
(A)相间短路(B)单相接地(C)接地短路(D)三相短路
答: A
56、发电机负序过电流保护是反应定子绕组电流不对称,而引起的()过热的一种保护。
(A)定子铁芯(B)转子绕组(C)转子铁芯(D)定子绕组
(A) 2.5 (B) 5 (C)7.5 (D)10
答: B
4、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最常见的短路故障是()。
(A)金属性两相短路(B)三相短路(C)两相接地短路(D)单相接地短路
答: D
5、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二次所接的负荷阻抗越大,为满足误差的要求,则允许的()。
(A)一次电流倍数越大(B)一次电流倍数越小(C)一次电流倍数不变(D)一次电流倍数等于1
答:D
23、确定零序保护的最大零序电流时,短路类型应()。
(A)应对单相接地短路或两相接地短路进行比较(B)三相短路
(C)两相接地短路(D)应对相间短路或接地短路进行比较
答:A
24、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金属性失地时,故障点的电容电流与()有关。
(A)电网电压(B)电网电压及该级电压电网中线路长度(C)线路组抗(D)系统运行方式
(A)两相式(B)两相三继电器(C)两相电流差(D)三相完全星形
答: B
44、升压变压器后备保护采用复合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时,电流元件应接于()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上。
(A)低压侧(B)高压侧(C)负荷侧(D)发电机出口
答:A
45、降压变压器后备保护采用复合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时,电流元件应接于()的电流互感器上。
(A)低压侧(B)高压侧(C)负荷侧(D)电源进线输电线路
答: B
46、变压器采用复合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时,低压元件灵敏度与()。
(A)变压器连接组别有关(B)变压器连接组别无关
(C)短路点位置无关(D)短路类型有关
答:B
47、变压器负序电流和相式低电压起动的电过流保护,单相式低电压过电流保护用于反应()。
答:B
25、按比幅式原理构成的全阻抗继电器的动作条件是()。
(A) ≥ (B) ≤
(C) ≥ (D) ≥
答:B
26、电力系统振荡时,系统中存在()分量电流。
(A)正序(B)正序、负序和零序(C)负序和零序(D)正序和负序
答: A
27、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动作的分支系数与网络接线方式有关,其值()。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可能大于1或等于1或小于1
答: B
52、发电机低电压过电流保护,电压元件应接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上。
(A)发电机出口(B)发电机母线(C)变压器高压侧(D)发电机出口或母线
答: A
53、发电机低电压过电流保护,电压元件应采用()接线。
(A)三相式(B)两相式(C)单相式(D)经正序滤过器
答: A
54、发电机复合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低电压元件的作用是反应保护区内()故障。
答:D
10、输电线路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则应装设()保护。
(A)三段式电流(B)二段式电流(C)四段式电流(D)阶段式电流
答: D
11、若为线路—变压器组,则要求线路的速断保护应能保护线路()。
(A) (B) (C) (D)
答: A
12、流入保护继电器的电流与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的比值,称为()。
(A)接线系数(B)灵敏系数(C)可靠系数(D)分支系数
答:A
33、相间短路时的过渡电阻若是电弧电阻,电弧电阻在短路初瞬间数值()。
(A)最大(B)最小(C)介于最大、最小之间(D)不确定
答:B
34、电力系统振荡闭锁装置,在系统正常运行时,()。
(A)不应闭锁保护(B)应可靠闭锁保护(C)是否闭锁保护不确定(D)应退出闭锁装置
答:B
35、电力系统振荡闭锁装置,在系统发生振荡且被保护线路短路时,()。
(A)≥0(B)>0(C)≤0(D)<0
答:C
答: B
17、Y,d11接线的单电源降压变压器在三角侧发生AB两相短路时,星形侧()有短路电流流过。
(A) AB两相(B)三相(C)CA两相(D)BC两相
答:B
18、Y,d11接线的单电源降压变压器,在三角侧发生AB两相短路时,星形侧B相短路电流的标幺值()短路点短路电流的标幺值。
(A)等于(B)小于(C)等于 倍(D)等于 倍
(A)呈电感性(B)呈电阻性(C)呈电容性(D)视具体情况而定
答:D
31、电力发生系统发生振荡时,距离保护的Ⅲ段()。
(A)会误动作(B)不会误动作(C)是否误动不确定(D)是否误动由动作阻抗所决定
答:C
32、短线路与长线路配合,距离保护()容易满足要求。
(A)灵敏系数(B)动作时间(C)可靠性(D)灵敏系数和动作时间
答:A
13、对电流互感器进行10%误差校验的目的是满足()时,互感器具有规定的精确性。
(A)系统发生短路故障(B)系统正常运行(C)系统发生短路或正常运行(D)系统发生接地短路故障
答:A
14、在不接入调相电阻的情况下,电抗变换器二次输出电压比一次输入电流()°。
(A)滞后90 (B)超前90 (C)约0 (D)超前约90
答: B
59、完全电流差动母线保护,连接在母线上所有元件应装设具有()的电流互感器。
(A)同变比(B)同变比和同特性(C)不同变比(D)同等级
答: B
60、比相原理只适用于比较两()之间的相位关系。
(A)交流量(B)直流量(C)同频率交流量(D)绝对值
答: C
61、两相三继电器与两相两继电器相比,在被保护线路发生两相短路时,保护的灵敏系数()。
答: D
15、当加入电抗变换器的电流不变,一次绕组匝数减少,二次输出电压()。
(A)增加(B)不变(C)减少(D)相位改变
答: C
16、相间短路保护功率方向继电器采用90°接线的目的是()。
(A)消除三相短路时方向元件的动作死区(B)消除出口两相短路时方向元件的动作死区
(C)消除反方向短路时保护误动作(D)消除正向和反向出口三相短路保护拒动或误动
答:C
41、DCD-2差动继电器的短路绕组 / =2时,继电器动作安匝等于()。
(A)60 (B)80 (C)100(D)120
答:A
42、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降压变压器的过电流保护宜采用()接线。
(A)两相式(B)两相三继电器(C)三相完全星形(D)两相电流差
答: C
43、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中,输电线路的过电流保护为提高Y,d11降压变压器远后备的灵敏度,可采用()接线。
(A)不应闭锁保护(B)应可靠闭锁保护(C)应将闭锁装置退出(D)应将保护装置退出
答:A
36、线路纵联差动保护可作线路全长的()保护。
(A)主保护(B)限时速动(C)后备(D)辅助
答: A
37、为减小线路纵联差动保护的不平衡电流,差动保护应采用()的电流互感器。
(A)同型号(B)同变比(C)同型号、同变比(D)同型号不同变比
(A)两相三继电器高(B)相等(C)两相三继电器低(D)两相两继电器高
答: B
62、()的出现,是接地故障区别于正常运行、过负荷、系统振荡及相间短路的基本特征。
(A)正序分量(B)负序功率(C)负序分量(D)零序分量
答: D
63、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时,反应电压、电流之比的阻抗继电器测量阻抗()变化。
(A)呈周期性(B)呈非周期性(C)按指数规律(D)按线性规律
1、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分为()方式。
(A)(A)正常运行和故障运行(B)最大运行和最小运行(C)正常运行、特殊运行
(D)最大运行、最小运行、正常运行
答: D
2、输电线路通常要装设()。
(A)主保护(B)后备保护(C)主保护和后备保护(D)近后备和辅助保护
答: C
3、DL-11/10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当继电器线圈串联时,其最大的电流整定值为()。
8、低电压继电器与过电压继电器的返回系数相比,()。
(A)两者相同(B)过电压继电器返回系数小于低电压继电器(C)大小相等
(D)低电压继电器返回系数小于过电压继电器
答:B
9、电磁型过电流继电器返回系数不等于1的原因是()。
(A)存在摩擦力矩(B)存在剩余力矩(C)存在弹簧反作用力矩(D)存在摩擦力矩和剩余力矩
答: C
19、改变电磁型过电流继电器线圈连接方式,主要用于改变继电器的()。
(A)返回系数(B)动作电流(C)返回电流(D)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
答: B
20、改变电磁型过电流继电器弹簧反作用力,主要用于改变继电器的()。
(A)返回系数(B)动作电流(C)返回电流(D)返回系数和动作电流
答: B
21、零序电流保护具有()特点。
答: A
64、无论是发生对称短路还是不对称短路,()将发生突变。
(A)负序分量(B)零序分量(C)正序分量(D)正序分量和负序分量
答:C
65、接口软件是指人机口部分的软件,其程序可分为()。
(A)监控程序(B)运行程序(C)调试程序(D)监控程序和运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