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7年高考真题——北京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根河之恋》含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根河之恋》含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根河之恋》含答案(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人【1】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

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

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

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

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

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

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

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

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

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

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

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

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

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

高考北京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pdf

高考北京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pdf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8分) 本部分共小题,每小题4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A.B.C.D. 13.A. B.C. D.宋代的节度使已经成为虚衔节度使的设置,节度使设置目的是加强对边疆的保卫,后来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后果藩镇割据.A. B.C.D..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 B.C. D.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于中列出三组或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

也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于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多项选择题取消后,该类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

解题方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

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依此顺藤摸瓜,选出答案。

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委字列竖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16.17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这表明 A. B. C. D.明清之际,欧洲的耶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17.9和图10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

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图9 图10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 B. C. D.要从图片(包括图片的标题、内容、出处)最大程度获取有效信息,将所得信息融入课本相关知识,并综合题干的要求分析判断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

专题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21年】1. (2021·全国乙卷)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

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A. 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 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C. 按劳分配得到实施D. 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土改后,太行山区农民买了驴,要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村中规矩,男人开支一斗米以上须经女人同意,并且男人支配粮食的上限高于女人。

女人经过土改分得土地,经济地位有所上升,故而家庭地位有所上升,故B正确。

土改后,男尊女卑观念并没有完全消失,故A错误;在公有制范围内,多老多得少老少得的原则是按劳分配,材料与按劳分配无关,故C错误;传统的社会伦理包括父子、君臣、夫妇、朋友等关系,这些在土改后并没有颠覆,故D错误。

2. (2021年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光绪三十四年《日新画报》刊登的画作,画中有“大姑娘拿着风筝来回奔跑,实在不好看。

但分人家有点规矩,绝不能让姑娘在满街上疯跑啊!咳!此事不但因女学堂不甚发达,而于警务亦有妨害(其害乃电线电灯等类),岂不是无形的危险吗”等字样。

此画反映A. 近代男子传统服饰的变革B. 女子普遍走出家庭步入社会C. 西方文明成果已经传入中国D. 新文化运动批判旧礼教和旧道德【答案】C【解析】根据“而于警务亦有妨害(其害乃电线电灯等类)”可知当时西方的电线电灯已经传入中国,即西方文明成果已经传入中国,故选C;由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图中男子的服饰还是中国传统服饰,排除A;“普遍”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始,排除D。

3.(2021年6月浙江选考)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

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卷一、单选题1.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2.《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地主控制了郡县3.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4.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5.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6.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C.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7.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8.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9.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世界历史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世界历史

3.重要概念——卡德纳斯 墨西哥总统,领导了20世纪30年代的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基本 完成了墨西哥从民族独立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任务,为墨西哥资产阶级 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 简述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历史意义。 提示 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也是20世纪初墨西哥 革命后的护宪运动发展到顶点的标志。
知识点三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1.埃及
(1)在以_扎__格__鲁__尔___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__华__夫__脱__党领导下,通过多种斗争方 式,迫使__英__国__作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 (2)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_君__主__立__宪__制___国家,次年颁布第一部宪法。 2.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_克__里__姆___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__法__国__ 侵略军;1923年,克里姆建立里夫共和国;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 扼杀。 3.埃塞俄比亚:1935年,_意__大__利___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6年, 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标要求】
中外历史纲要
选择性必修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 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
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提供了契机。
学什么 /////// 梳理教材主干 明晰命题核点
CONTEN TS
考什么 /////// 命题角度解读 核心素养提升

练什么 /////// 高考内容衍生 热考命题对接
(1930—1934年) 结果:在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__食__盐__进__军__”,引发了各地的
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代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出现12位王,平均每代有王,从而可以推导出周代的王基本是代际相传,其王位继承方式已经不是兄终弟及,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后,“传贤”变为“传子”,禅让制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商代诸王和西周诸王的寿命有明显差别,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4,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 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十年(2010-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 : 古代和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教育

十年(2010-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 : 古代和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教育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专题4 古代和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教育考点一: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科技成就考点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考点三:文学成就考点四: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考点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考点六:教育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2018年全国卷ⅠT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2.(2018年全国卷II T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3.(2018年江苏卷T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A.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 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答案】A【解析】“少引圣籍,多发天然”“ 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解析版)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解析版)

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2,4分)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神B.自然 C.人D.政治【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2018年4月浙江选考,19,2分)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A.人性解放B.政治启蒙C.禁欲主义D.与上帝对话【答案】A【解析】“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一说法说明该作者具有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个性解放,故选A;题干信息与政治无关,也不是禁欲主义,也没有与上帝对话的含义,故排除BCD。

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30,2分)【加试题】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

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

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等信息,可以说明其思想主张人是平等的,体现了所有人类都拥有同等的权利,故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思想,故②错误;材料强调“人皆平等”,强调人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这是对古人类自身理性思考后的结果,是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对理性的迪拜的继承,故③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和突出人类的主体地位,④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一、选择题。

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与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

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1、秦汉时期郡县得设置状况2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3汉代手工业与商业发展情况4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得影响A、123B、124C、234D、134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

刚正不阿,民间尊称她为“包相爷”。

她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与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得就是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她得思想与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

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她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

据此得出得认识,正确得就是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得评价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D、明代对其成就得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15、猜谜语就是民众喜闻乐见得娱乐形式。

右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晴,其内容A、折射出民众接触得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表明了西方文化得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得冷落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16、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得社会革命。

惟目前得内外压迫哦,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得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

”这一论述A、阐明了孙中山得新三民主义理论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得理由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得革命道路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纲领17、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图7),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得就是1 “宝岛回归”2 “家园沦陷”3 “血战台儿庄”4“全民族抵抗得枪声”5 “中共七大召开”A.12345 B、 43512 C、23451 D、2435118、据图8判断,下列选项正确得就是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死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得就是20、雅典与罗马就是西方古典文明得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得历史与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A、皇帝制度B、司法陪审制C、完备法典D、陶片放逐法21、图9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得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

图中所描绘得新发现A、有助于罗马帝国得海外扩张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得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得诞生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得确立22、图10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得一幅漫画,题为“她终于上道了”。

图中1处应填写A、罗斯福新政B、“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D、欧洲煤钢联营23、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认为,争取权利得最佳方式“不就是对罪恶得消极得不抵抗”,而就是“对罪恶得积极得非暴力抵抗”。

下列历史人物与她有类似主张得就是A、华盛顿B、孙中山C、凯末尔D、甘地二、非选择题。

37、(38分)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材料一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1)礼乐制度就是维护宗法社会得重要基础。

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得称谓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就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得。

(10分)材料二大约在17、18世纪,新得儿童观念逐渐形成。

卢梭认为:“在自然得秩序中,所有得人都就是平等得。

”“儿童时代有属于它自己得独特观察、思维、感知方式。

”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得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1821年法国爆发了反对雇佣童工得抗议。

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得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

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

在此前后,英法等国先后制定法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得家长得监护权。

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1908年,英国设立儿童法庭,1924年,第一份《儿童权利宣言》提出儿童应受特殊保护。

1946年,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组织。

1989年《国际儿童公约》确认每个儿童均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与参与权。

现已有196个国家签署该公约。

(2)阅读材料,概括18-19世纪儿童保护方面取得得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概括20世纪以来儿童保护得新特点。

(14份)材料三古人云:孝者,“百行之本”“始于事亲,中于事君”“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

材料四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就是也。

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父子母子不必有尊卑得观念,却当有互相扶助得责任。

同为人类,同做人事,没有什么恩,也没有什么德。

要承认子女自有人格,大家都向“人”得路上走。

——吴虞《说孝》(1920年) 材料五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力学科&网,国家根据未成年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得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父母或者其她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与睦得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得监护职责与抚养义务。

——《中华人民共与国未成年保护法》“孝亲尊师善待人”——《中小学生守则》(3)阅读上述材料,对“孝”这一观念得历史演变进行解读。

(14分)40、(18分)博物馆就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得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得文化内涵,联合国规定每年得5月18日式国际博物馆日。

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得基础上建立起来得综合性博物馆,建筑艺术精湛,就是中国最大得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1)阐述北京故宫博物院得主要旅游价值,列举故宫博物院在对公众开放游览方面应采取得环境保护措施。

(10分)马克思诞生于德国历史文化名城特里尔。

1947年,她得故居被辟为博物馆,其中两个展室得主题分别为“转折点1848年”与“卡尔·马克思思想得世界影响”。

(2)在①与②两个问题中任选其一作答。

(8分)①为什么1848年就是马克思思想得“转折点”?简要说明理由。

②简述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得情况。

41、(24分)伴随着古代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得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得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得自然景观。

读图,回答第(1)题。

(1)说出该国自然带得类型,并在1月与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得景观特点与成因。

(10分)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

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与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叠堆得唐宋时期瓷器。

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与香(把舶来得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得象牙与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与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

每年进入广州得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得“蕃坊”。

(2)结合所学,概述海上丝绸之路对唐宋社会经济得影响。

(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

12、【答案】A【解析】本题中得发掘品没有体现交通方面得影响,因此,说法4错误。

13、【答案】D【解析】北宋时期,为了加强皇权,限制宰相得权利,宋朝分别设置了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来分割宰相得行政权、军权与财权。

因此,D正确。

1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唐宋时期,我国得思想与文学领域相对活跃,思想文化领域成就突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远没有明朝高,到了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较高,对思想文化领域控制加强,C正确。

15、【答案】A16、【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得内容,排除掉。

根据材料“惟目前得内外压迫哦、、、左翼合作得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即可知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得理由,B正确。

工农武装割据不与国民党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党外合作,不符合材料。

ACD错误。

17、【答案】D【解析】“宝岛回归”于1945年8月,“家园沦陷”指得就是1931年得九一八事件,“血战台儿庄”于1938年,“全民族抵抗得枪声”于1937年7月,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4月。

D正确。

18、【答案】C19、【答案】C【解析】“全面提高”不符合史实,A错误。

“全社会关注”说法错误,B错误。

京剧《定军山》就是我国得传统戏剧,电影就是近代科技得成果,C正确。

“成功解决了”不符合事实,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还在解决过程中。

20、【答案】B【解析】雅典就是民主政治制度,A错误。

陪审制度,就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案件审判得一种司法制度。

它得雏形最早出现于奴隶制得雅典与罗马时代,古罗马得陪审团制度类似于雅典。

B正确。

罗马才有完备得法典。

C错误。

陶片放逐法就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得一项政治制度,D错误。

21、【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得“《新发现》(NOVA,REPERTA)”以及图片中得“罗盘”、北美洲即可知就是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得联系。

B正确。

22、【答案】C23、【答案】C 【解析】甘地主张得“非暴力不合作”与“对罪恶得积极得非暴力抵抗”类似。

D正确。

二、非选择题。

37、【答案】(1)称谓:幼学、舞勺、束发、舞象。

渗透:根据儿童得生理、心理特点,将礼乐制度得内容掺入到儿童得教育过程中;礼乐制度得教育贯彻在儿童从出生开始得成长全过程;根据儿童得性别,施于不同得教育内容;根据儿童得成长时间段,施于不同得教育内容。

(2)成就:维护儿童权益得斗争兴起;儿童保护得法律建立并完善;儿童保护得社会组织建立;儿童在工作、家庭等方面得权益得到关注与保护。

新特点:政府部门建立专门得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维护儿童权益;儿童保护问题得到国际社会得广泛认同与支持;儿童得权利逐渐明确化、法律化;儿童保护得国际组织机构建立,儿童保护成为国际问题。

(3)在不同得社会历史条件下,“孝”被赋予不同得要求与作用。

在封建主义社会,社会等级严格,“孝”还要求“忠”;在近代中国,思想逐渐近代化,开始关注自由、平等得观念;在现代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儿童享有合法得权益,国家、社会、家庭有义务保护儿童得权益与成长。

【解析】(1)第一问得重点就是反映“对儿童要求”,幼学要求“学”以此类推,根据表格后面得“称谓由来”即可知。

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得根据表格得信息总结即可,根据儿童得生理、心理特点,将礼乐制度得内容掺入到儿童得教育过程中;礼乐制度得教育贯彻在儿童从出生开始得成长全过程;根据儿童得性别,施于不同得教育内容;根据儿童得成长时间段,施于不同得教育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