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北京)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八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10小题)1. 下列不等式中,属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A. 4>1B. 3x –2<4C. 1x <2D. 4x –3<2y –72. 在△ABC 中,已知CA =CB ,∠A =45°,BC =5,则AB 的长为( ) A. 2 B. 5 C. 52 D. 253. 不等式3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A. B. C. D.4. 到三角形三条边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A. 三条中线的交点B. 三条高的交点C.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5.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 ) A. 40° B. 40°或70° C. 80°或70° D. 70° 6. 如果a b >,那么下列不等式中正确是( )A 2323a b +>+ B. 55a b < C. 22a b ->- D. 22a b -<- 7. 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 偶数一定能被整除C.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D. 如果一个数能被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整除8. 如图,点D 、E 分别在△ABC 的边AC 、BC 上,且DE 垂直平分AC ,若△ABE 的周长为13,AD =5,则△ABC 的周长是( )A. 18B. 23C. 21D. 269. 对于任意实数a 、b ,定义一种运算:a ※b =ab ﹣a+b ﹣2.例如,2※5=2×5﹣2+5﹣2=11.请根据上述的定义解决问题:若不等式2※x >2,则不等式的解为( )A. x >1B. x >2C. x <1D. x <210. 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AB=12,点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则BE+CF 的长是( )A. 6B. 5C. 12D. 8二.填空题(共4小题)11. 将不等式“62x +>-”化为“x a >”的形式为:__________.12. 在△ABC 中,若∠C =90°,∠B =30°,BC =5,则AB 的长为_____.(结果保留根号) 13. 如图,已知OA =OB =OC ,BC ∥AO ,若∠A =36°,则∠B 度数为_____.14. 一个篮球队共打了12场比赛,其中赢的场数比平的场数要多,平的场数比输的场数要多,则这个篮球队贏了的场数最少为_____.三.解答题15. 解不等式:1﹣3(x ﹣1)<8﹣x .16. 已知:线段AB和AB外一点C.求作:AB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7. 已知:如图,△ABO是等边三角形,CD∥AB,分别交AO、BO的延长线于点C、D.求证:△OCD是等边三角形.18. 用反证法求证: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已知:如图,∠1是△ABC的一个外角.求证:∠1=∠A+∠B.19. 已知关于x的方程4(x+2)-5=3a+2的解不大于12,求字母a的取值范围20. 如图,在△ABC中,∠ACB=90°,D为AB边上的一点,∠BCD=∠A=30°,BC=4cm,求AD的长.21. 已知x是1+12x+≥2﹣73x+的一个负整数解,请求出代数式(x+1)2﹣4x的值.22. 如图,四边形ABCD中,∠BCD=90°,AD⊥DB,DE=BE,BD平分∠ABC,连接EC,若∠A=30°,DB=4,求EC的长.23. 如图,△ABC 中,AB =AC ,D 为BC 边中点,DE ⊥AB .(1)求证:∠BAC =2∠EDB ;(2)若AC =6,DE =2,求△ABC 的面积.24. 某体育用品商场采购员到厂家批发购进篮球和足球共100个,两种球厂家的批发价和商场的零售价如表所示: 品名 厂家批发价(元/个)商场零售价(元/个) 篮球 140180 足球 110140(1)若付款总额不得超过12800元,则该采购员最多可购进篮球多少个?(2)若商场把100个球全部售出,为使商场的利润不低于3400元,采购员最少可购进篮球多少个? 25. 已知:如图,ADC 中, AD CD = , 且//, AB DC CB AB ⊥于, B CE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1)求证: ;CE CB =(2)如果连结BE ,请写出BE 与AC 的关系并证明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 下列不等式中,属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A. 4>1B. 3x–2<4C. 1x<2 D. 4x–3<2y–7[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从未知数的次数、个数及不等式两边的代数式是否为整式的角度来解答.[详解]A、不含未知数,错误;B、符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正确;C、分母含未知数,错误;D、含有两个未知数,错误.故选B.2. 在△ABC中,已知CA=CB,∠A=45°,BC=5,则AB的长为( )C. 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解即可;[详解]解:∵CA=CB,∠A=45°,∴∠B=∠A=45°,∴∠C=90°,∵BC=5,BC=,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x≥-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3. 不等式3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即可判断.x≥-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详解]3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不等式解集的表示,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不等式的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4. 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A. 三条中线的交点B. 三条高的交点C.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答案.[详解]解:∵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故选:D.[点睛]该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因为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5.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 )A. 40°B. 40°或70°C. 80°或70°D. 70°[答案]B[解析][分析]分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两种情况,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即可得.[详解]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分以下两种情况:(1)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 则底角18040702;(2)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则底角为40︒;综上,它的底角是40︒或70︒,故选:B .[底角]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依据题意,正确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 6. 如果a b >,那么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 2323a b +>+B. 55a b <C. 22a b ->-D. 22a b -<-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a >b∴22a b >∴2323a b +>+,则A 正确∵a >b∴5a >5b ;22a b -<-;22a b ->-故B 、C 、D 错误 故应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来,解答关键是注意不等号改变方向的条件.7. 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 偶数一定能被整除C.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D. 如果一个数能被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整除[答案]C[解析][分析]先写出各命题的逆命题,分析是否为真命题,从而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详解]解:(1)逆命题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旁内角互补,是真命题;(2)逆命题为: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是真命题;(3)逆命题为: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直角,是假命题;(4)逆命题为:如果一个数能被8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4整除,是真命题.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的逆命题和命题的真假判断,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8. 如图,点D、E分别在△ABC的边AC、BC上,且DE垂直平分AC,若△ABE的周长为13,AD=5,则△ABC 的周长是( )A. 18B. 23C. 21D. 2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可得AC=2AD,AE=CE,根据三角形周长得AB+AC=13,故△ABC的周长为AB+BC+AC;[详解]解:∵DE垂直平分AC,AD=5,∴AC=2AD=10,AE=CE,∵△ABE的周长为13,∴AB+BE+AE=AB+CE+BE=AB+AC=13,∴△ABC的周长为AB+BC+AC=13+10=23,故选:B.[点睛]考核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和三角形周长公式是关键.9. 对于任意实数a、b,定义一种运算:a※b=ab﹣a+b﹣2.例如,2※5=2×5﹣2+5﹣2=11.请根据上述的定义解决问题:若不等式2※x>2,则不等式的解为( )A. x>1B. x>2C. x<1D. x<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新定义运算的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2※x>2,∴2x﹣2+x﹣2>2,解得x>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运算,准确理解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0.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12,点D是BC边上任意一点,DE⊥AB于点E,DF⊥AC于点F,则BE+CF的长是()A. 6B. 5C. 12D. 8[答案]A[解析][分析]先设BD=x,则CD=20-x,根据△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B=∠C=60°,再利用三角函数求出BE和CF的长,即可得出BE+CF 的值.[详解]设BD=x ,则CD=20-x ,∵△ABC 是等边三角形,∴∠B=∠C=60°.∴BE=cos60°•BD=2x , 同理可得,CF= 122x -, ∴BE+CF= 12622x x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难度不大,有利于培养同学们钻研和探索问题的精神.二.填空题(共4小题)11. 将不等式“62x +>-”化为“x a >”的形式为:__________.[答案]8x >-.[解析][分析]将不等式两边同时减去6,即可得到答案.[详解]62x +>-,26x ∴>--,即8x >-,故答案为:8x >-.[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12. 在△ABC 中,若∠C =90°,∠B =30°,BC =5,则AB 的长为_____.(结果保留根号)[答案 [解析][分析]设AC=x,则AB=2x,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进而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设AC=x,∵在△ABC中,∠C=90°,∠B=30°,∴AB=2AC=2x,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即x2+52=(2x)2,解得:x=533,即AB=2×533=1033,故答案为:103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 如图,已知OA=OB=OC,BC∥AO,若∠A=36°,则∠B的度数为_____.[答案]72°[解析][分析]根据OA=OC,得到∠ACO=∠A,又因为BC∥AO,推出∠BCA=∠A,求出∠BCO的度数,再根据OB=OC,得到∠B=∠OCB,即可解决本题.[详解]解:∵OA=OC∴∠ACO=∠A=36°∵BC∥AO∴∠BCA=∠A=36°∴∠BCO=72°∵OB=OC∴∠B=∠OCB=72°故答案为:7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悉平行线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4. 一个篮球队共打了12场比赛,其中赢的场数比平的场数要多,平的场数比输的场数要多,则这个篮球队贏了的场数最少为_____.[答案]5[解析][分析]设这个篮球队赢了x场,则最多平(x-1)场,最多输(x-2)场,由该篮球队共打12场比赛,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取其中的最小值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这个篮球队赢了x场,则最多平(x﹣1)场,最多输(x﹣2)场,根据题意得:x+(x﹣1)+(x﹣2)≥12,解得:x≥5.∴这个篮球队最少贏了5场.故答案为:5.[点睛]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根据各数量间的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5. 解不等式:1﹣3(x﹣1)<8﹣x.[答案]x>﹣2[解析][分析]先去括号,移项,再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即可求得不等式的解集.[详解]解:1﹣3(x﹣1)<8﹣x去括号得,1﹣3x+3<8﹣x移项得,﹣3x+x<8﹣3﹣1合并同类项得,﹣2x<4系数化为1得,x>﹣2故此不等式的解集为:x>﹣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解法,熟练不等式的解法以及注意不等号符号的改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 已知:线段AB和AB外一点C.求作:AB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过直线外一点作一直直线垂线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所示,直线CD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基本作图,解题关键是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17. 已知:如图,△ABO是等边三角形,CD∥AB,分别交AO、BO的延长线于点C、D.求证:△OCD是等边三角形.[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OA=OB,得∠A=∠B=60°;根据AB∥DC,得出对应角相等,从而求得∠C=∠D=60°,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就可证得结论.[详解]解:∵OA=OB,∴∠A=∠B=60°,又∵AB∥DC,∴∠A=∠C=60°,∠B=∠D=60°,∴△OCD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8. 用反证法求证: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已知:如图,∠1是△ABC的一个外角.求证:∠1=∠A+∠B.[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首先假设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不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得到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进而证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详解]已知:如图,∠1是△ABC的一个外角,求证:∠1=∠A+∠B,证明:假设∠1≠∠A+∠B,△ABC中,∠A+∠B+∠2=180°,如下图所示:∴∠A+∠B=180°﹣∠2,∵∠1+∠2=180°,∴∠1=180°﹣∠2,∴∠1=∠A+∠B,与假设相矛盾,∴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即:∠1=∠A+∠B.[点睛]本题考查了反证法的运用,反证法的一般解题步骤是: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②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③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正确.19. 已知关于x的方程4(x+2)-5=3a+2的解不大于12,求字母a的取值范围[答案]1a[解析][详解]解:∵4(x+2)-5=3a+2,∴4x+8-5=3a+2∴x=3a-1 4,∴3a-14≤12,∴a≤1.20. 如图,在△ABC中,∠ACB=90°,D为AB边上的一点,∠BCD=∠A=30°,BC=4cm,求AD的长.[答案]6cm.[解析]分析]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BC和BD,再相减即可.[详解]∵△ABC中∠ACB=90°,∠A=30°,BC=4cm,∴AB=2BC=8cm,∠B=60°,∵∠BCD=∠A=30°,∴∠B+∠BCD=60°+30°=90°,∴∠CDB=90°,∴BD=12BC=2cm,∴AD=AB-BD=8cm-2cm=6cm.[点睛]此题考查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1. 已知x是1+12x+≥2﹣73x+的一个负整数解,请求出代数式(x+1)2﹣4x的值.[答案]9或4[解析][分析]先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出不等式,再得出不等式的负整数解,最后将其代入代数式求解即可.[详解]解:不等式去分母得:6+3x+3≥12﹣2x﹣14,移项合并得:5x≥﹣11,解得:x≥﹣2.2,∴不等式的负整数解为﹣2,﹣1,当x=﹣2时,原式=(-2+1)2-4×(-2)=1+8=9;当x=﹣1时,原式=(-1+1)2-4×(-1)=4.故代数式(x+1)2﹣4x的值为9或4.[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解法以及求代数式的值,掌握基本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2. 如图,四边形ABCD中,∠BCD=90°,AD⊥DB,DE=BE,BD平分∠ABC,连接EC,若∠A=30°,DB=4,求EC的长.[答案]27[解析][分析]利用已知得出在Rt△BCD中,∠A=30°,DB=4,在直角△DEC中利用勾股定理进而得出EC的长.[详解]如图,∵AD⊥DB,∠A=30°,∴∠1=60°,∵BD平分∠ABC,∴∠3=∠1=60°,∴∠4=30°,又∵∠BCD=90°,DB=4,∴BC=12BD=2,22BD BC3∴∠CDE=∠2+∠4=90°,∵DE=BE,∠1=60°,∴DE=DB =4, ∴EC=22DE CD +=224(23)+=27.[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点.解题时须注意勾股定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23. 如图,△ABC 中,AB =AC ,D 为BC 边的中点,DE ⊥AB .(1)求证:∠BAC =2∠EDB ;(2)若AC =6,DE =2,求△ABC 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S △ABC =12.[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AC =∠DAB ,AD ⊥BC 根据余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面积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AB =AC ,D 为BC 边的中点∴AD ⊥BC ,12BAD CAD BAC ∠=∠=∠ ∴∠B +∠BAD =90°∵DE ⊥AB∴∠B +∠EDB =90°∴1EDB BAD BAC 2∠=∠=∠ 即∠BAC =2∠EDB(2)∵AB =AC =6,DE =2∴16262ABD S =⨯⨯=∵D为BC边的中点∴S△ADC=S△ADB=6∴S△ABC=12[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同角的余角相等.在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线,三条线互相重合.熟练掌握这一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4. 某体育用品商场采购员到厂家批发购进篮球和足球共100个,两种球厂家的批发价和商场的零售价如表所示:(1)若付款总额不得超过12800元,则该采购员最多可购进篮球多少个?(2)若商场把100个球全部售出,为使商场的利润不低于3400元,采购员最少可购进篮球多少个?[答案](1)60只;(2)40个.[解析][分析](1)设采购员购进篮球x个,则足球购进为(100-x)个,根据表格的批发价,列出不等式即可解决本题;(2)设篮球a个,则足球是(100﹣a)个,一个篮球的利润为40元,一个足球的利润为30元,再分别乘对应的数量,相加后大于等于3400,列出不等式,即可解决.[详解]解:(1)设采购员购进篮球x个,根据题意得:140x+110(100﹣x)≤12800解得x≤60所以x的最大值是60.答:采购员最多购进篮球60个;(2)设篮球a个,则足球是(100﹣a)个根据题意得:(180﹣140)a+(140﹣110)(100﹣a)≥3400解得:a≥40则采购员最少可购进篮球40个.答:采购员最少可购进篮球40个.[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能够读懂题意以及合理的设出未知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5. 已知:如图,ADC 中, AD CD = , 且//, AB DC CB AB ⊥于, B CE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1)求证: ;CE CB =(2)如果连结BE ,请写出BE 与AC 的关系并证明[答案](1)详见解析;(2) AC 垂直平分BE[解析][分析](1)证明AC 是∠EAB 的角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先写出BE 与AC 的关系,再根据题意和图形,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即可证明.[详解](1)证明:∵AD=CD ,∴∠DAC=∠DCA ,∵AB ∥CD ,∴∠DCA=∠CAB ,∴∠DAC=∠CAB ,∴AC 是∠EAB 的角平分线,∵CE ⊥AE ,CB ⊥AB ,∴CE=CB ;(2)AC 垂直平分BE ,证明:由(1)知,CE=CB ,∵CE ⊥AE ,CB ⊥AB ,∴∠CEA=∠CBA=90°,在Rt △CEA 和Rt △CBA 中,CE CB AC AC =⎧⎨=⎩, ∴Rt △CEA ≌Rt △CBA (HL ),∴AE=AB ,CE=CB ,∴点A 、点C 在线段BE 的垂直平分线上, ∴AC 垂直平分BE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及完整答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及完整答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及完整答案 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2-的相反数是( )A .2-B .2C .12D .12- 2.若点A (1+m ,1﹣n )与点B (﹣3,2)关于y 轴对称,则m+n 的值是( )A .﹣5B .﹣3C .3D .13.若﹣2a m b 4与5a n +2b 2m +n 可以合并成一项,则m-n 的值是( )A .2B .0C .-1D .14.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1m x -+=1的解是负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3 B .m ≤3且m ≠2C .m <3D .m <3且m ≠2 5.已知a 与b 互为相反数且都不为零,n 为正整数,则下列两数互为相反数的是( )A .a 2n -1与-b 2n -1B .a 2n -1与b 2n -1C .a 2n 与b 2nD .a n 与b n6.如果2a a 2a 1+-+=1,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0=B .a 1=C .a 1≤D .a=0a=1或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 和b 的取值范围是( )A .k >0,b >0B .k >0,b <0C .k <0,b >0D .k <0,b <08.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 的度数为( )A.90°B.60°C.45°D.30°9.如图所示,下列推理及括号中所注明的推理依据错误的是()A.∵∠1=∠3,∴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AB∥CD,∴∠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AD∥BC,∴∠BAD+∠AB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DAM=∠CBM,∴AB∥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0.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D B.AB=DC C.∠ACB=∠DBC D.AC=B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已知1<x<5,化简2(1)x-+|x-5|=________.2.若式子x1x+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3.将“对顶角相等”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可写为__________.4.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沿BC方向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5.如图,OP平分∠MON,PE⊥OM于点E,PF⊥ON于点F,OA=OB,则图中有___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连接BD,且BD=CD,过点A作AM⊥BD于点M,过点D作DN⊥AB于点N,且DN=32,在D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P,满足∠ABD=∠MAP+∠PAB,则AP=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解方程(1)2250x x--=(2)1421 x x=-+2.先化简,再求值:2222222a ab b a aba b a a b-+-÷--+,其中a,b满足2(2)10a b-+=.3.已知关于x的分式方程311(1)(2)x kx x x-+=++-的解为非负数,求k的取值范围.4.如图,在Rt△ABC中,∠ACB=90°,∠A=40°,△ABC的外角∠CBD的平分线BE交AC的延长线于点E.(1)求∠CBE的度数;(2)过点D作DF∥BE,交AC的延长线于点F,求∠F的度数.5.如图所示,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1=∠2,∠3=∠4,∠BAC=63°,求∠DAC的度数.6.在东营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中,某学校计划购进一批电脑和电子白板,经过市场考察得知,购买1台电脑和2台电子白板需要3.5万元,购买2台电脑和1台电子白板需要2.5万元.(1)求每台电脑、每台电子白板各多少万元?(2)根据学校实际,需购进电脑和电子白板共30台,总费用不超过30万元,但不低于28万元,请你通过计算求出有几种购买方案,哪种方案费用最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B2、D3、A4、D5、B6、C7、C8、C9、D10、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42、x 1≥-且x 0≠3、如果两个角互为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4、10.5、36、6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1)1211x x ==(2)3x =是方程的解.2、1a b-+,-1 3、8k ≥-且0k ≠.4、(1) 65°;(2) 25°.5、24°.6、(1)每台电脑0.5万元,每台电子白板1.5万元(2)见解析。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勾股定理的正确表达?A. a^2 + b^2 = c^2B. a^2 b^2 = c^2C. a^2 + c^2 = b^2D. a^2 c^2 = b^22.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是30度,那么它的对边长度是斜边长度的多少?A. 1/2B. 1/3C. 1/4D. 1/63. 下列哪个选项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A. 对边相等B. 对角相等C. 对角线互相平分D. 所有选项都正确4.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方形的性质?A. 对边平行B. 四个角都是直角C. 对角线相等D. 所有选项都正确5. 下列哪个选项是圆的性质?A. 半径相等B. 直径相等C.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D. 所有选项都正确二、判断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4. 圆的半径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5. 圆的直径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

()三、填空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勾股定理的表达式是:a^2 + b^2 = ______。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所以它的对角线长度是______。

3.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______度。

4. 圆的半径是圆心到圆上______的距离。

5. 圆的直径是圆上______点之间的距离。

四、简答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勾股定理的内容。

2. 简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 简述正方形的性质。

4. 简述圆的性质。

5. 简述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五、应用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AC = 6cm,BC = 8cm,求AB的长度。

2.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B = 10cm,BC = 8cm,求CD的长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八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下列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A. 对边相等B. 对角互补C. 对边平行D. 对角相等2. 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是70°,则其他三个角是( ) A. 70°,130°,130°B. 110°,70°,120°C. 110°,70°,110°D. 70°,120°,120° 3.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3242=122⋅ B. (9)(4)946-⨯-=-⨯-= C. 2223(3)633-=-⨯= D. 221312(1312)(1312)5-=+-= 4. 如右图要测量池塘两侧的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可以取一个能直接到达A 、B 的点C ,连结CA 、CB ,分别在线段CA 、CB 上取中点D 、E ,连结DE ,测得DE=35m ,则可得A 、B 之间的距离为( )A. 30 mB. 70 mC. 105mD. 140m5. 下列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 =3,b =4,c =5B. a =1,b 2,c 3C. a =2,b =3,c =4D. a =7,b =24,c =256.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6和8,则斜边上的高为( )A. 10B. 5C. 9.6D. 4.87. 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构成的四边形一定是( )A. 矩形B. 菱形C. 正方形D. 不确定8. 如图,在△ABC 中, 5AB =,6BC =,BC 边上的中线4=AD ,那么AC 的长是( )A. B. C. 34 D. 2139. 如图所示□ABCD ,再添加下列某一个条件, 不能判定□ABCD 是矩形是( )A. AC=BDB. AB ⊥BCC. ∠1=∠2D. ∠ABC=∠BCD10.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R ,P 分别是DC ,BC 上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点P 在BC 上从点B 向点C 移动而点R 不动时, 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少C. 线段EF 的长不变D. 线段EF 的长不能确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1. 1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12. 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23x -=________.13. 比较大小:31314. 在ABCD 中,如果∠A+∠C=140°,那么∠B=__度.15. 如图,菱形ABCD 的周长为20,点A 的坐标是(4,0),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16. 在△ABC 中,∠C=90°,AC=1,BC=2,则AB 边上的中线CD=______. 17. 矩形两条对角线夹角为60°,矩形的较短的一边为5,则矩形的对角线的长是_____. 18. 如图所示,图中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所有四边形都是正方形,123916144S ===,S ,S ,则4S =_____.19.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2cm 和5cm ,,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20. 如图,△ABC 的周长为16,D , E ,F 分别为AB , BC ,AC 的中点,M ,N ,P 分别为DE , EF ,DF 的中点,则△MNP 的周长为____;如果△ABC ,△DEF ,△MNP 分别为第1个,第2个,第3个三角形,按照上述方法继续做三角形,那么第n 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0分.21. 计算:(1)12-38+218;(2)21351136⋅÷.22. 如图,□ABCD 中,AE ⊥BD 于点E ,CF ⊥BD 于点F .(1)求证:BF=DE;(2)如果∠ABC=75°, ∠DBC=30°,BC=2,求BD的长.23.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为对角线BD上的三等分点.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24.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C平分∠BAD,CE∥AD交AB于E.(1)求证:四边形AECD是菱形;(2)若点E是AB中点,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5. 如图,矩形ABCD中,AB=8,AD=10.(1)E是CD上的点,将△ADE沿折痕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点F处.求DE的长;(2)点P是线段CB延长线上的点,连接PA,若△PAF是等腰三角形,求PB的长;(3)M是AD上的动点,在DC 上存在点N,使△MDN沿折痕MN折叠,点D落在BC边上点T处,请直接写出线段CT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26. 对于正数,用符号表示的整数部分,例如:[0.1]0=,[2.5]2=,[3]3=.点(,)A a b 在第一象限内,以A 为对角线的交点画一个矩形,使它的边分别与两坐标轴垂直. 其中垂直于轴的边长为,垂直于轴的边长为[]1b +,那么,把这个矩形覆盖的区域叫做点A 的矩形域.例如:点3(3,)2的矩形域是一个以3(3,)2为对角线交点,长为3,宽为2的矩形所覆盖的区域,如图1所示,它的面积是6.图1 图2根据上面的定义,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点 的矩形域,该矩形域的面积是 ;(2)点77(2)()(0)22P Q a a >,,,的矩形域重叠部分面积为1,求的值; (3)已知点(,)(0)B m n m >在直线1y x =+上, 且点B 的矩形域的面积满足45S <<,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直接写出结果)四、附加题:(第1题4分,第2题6分,共10分)27. 如图,菱形ABCD 的周长为20,对角线AC 长为45,点E 、F 分别为AC 、BC 边上的动点.(1)直接写出菱形ABCD 的面积:_______;(2)直接写出BE+EF 最小值_______;并在图中作出此时的点E 和点F .∠+∠=︒28. 如图,菱形ABCD中,E为AB边上的一点,F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ED F180求证:DE=DF.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下列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是()A. 对边相等B. 对角互补C. 对边平行D. 对角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逐项排除即可.[详解]解:∵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对角相等、对边相等,∴选项B不正确;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 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是70°,则其他三个角是()A. 70°,130°,130°B. 110°,70°,120°C. 110°,70°,110°D. 70°,120°,12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的性质确定出其他角即可.[详解]解:∵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为70°,∴邻角为110°,对角为70°,即其他三个角分别为:110°,70°,110°.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角的性质,掌握并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3242=122⋅B. (9)(4)946-⨯-=-⨯-=C. 2223(3)633-=-⨯=D. 221312(1312)(1312)5-=+-=[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进行排除即可.[详解]解:A. 3242=24,故A 选项错误;B. (9)(4)366 , 故B 选项错误;;; C. 22233633,故C 选项错误; D. 221312(1312)(1312)5-=+-= ,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掌握二次根式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 如右图要测量池塘两侧的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可以取一个能直接到达A 、B 的点C ,连结CA 、CB ,分别在线段CA 、CB 上取中点D 、E ,连结DE ,测得DE=35m ,则可得A 、B 之间的距离为( )A. 30 mB. 70 mC. 105mD. 140m[答案]B[解析][分析] 先说明DE 是三角形的中位线,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解答.[详解]解:∵D 、E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DE 是△ABC 的中位线,∴AB=2DE=70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确定三角形中位线并正确运用中位线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 下列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a=3,b=4,c=5B. a=1,b,cC. a=2,b=3,c=4D. a=7,b=24,c=2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详解]解:A、32+42=52,.能组成直角三角形;B、12+)2=)2,能组成直角三角形;C、22+32≠42: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D、72+242=252,: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掌握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6和8,则斜边上的高为()A. 10B. 5C. 9.6D. 4.8[答案]D[解析][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的长,再运用面积法求出斜边上的高即可.[详解]解:设斜边长为c,斜边上的高为h.由勾股定理可得:c2=62+82,解得c=10,直角三角形面积S=12×6×8=12×10h,解得h=4.8.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的应用和利用面积法求直角三角形的高,掌握等面积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构成的四边形一定是( )A. 矩形B. 菱形C. 正方形D. 不确定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说明四个角都是直角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E 、F 、G 、H 分别为各边中点∵EF ∥GH ∥DB ,EF=GH=12BD EH ∥FG ∥AC ,EH=FG=12AC , ∵DB ⊥AC.∴EF ⊥EH ,EF ⊥FG, HG ⊥EH∴四边形EFGH 是矩形故选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和矩形的判定,其中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 如图,在△ABC 中, 5AB =,6BC =,BC 边上的中线4=AD ,那么AC 的长是( )A.B. C. 34 D. 213[答案]A[解析] ∵6BC =,AD BC 是边上的中线,∴BD=3.222345+= ,222BD AD AB ∴+=∴△ABD 是直角三角形,∴AD ⊥BC ,∴AC =AB =5,故选A.9. 如图所示□ABCD ,再添加下列某一个条件, 不能判定□ABCD 是矩形的是( )A. AC=BDB. AB ⊥BCC. ∠1=∠2D. ∠ABC=∠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逐项排除即可解答. [详解]解:由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当AC=BD 时,能判定口ABCD 是矩形;由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当AB ⊥BC 时,能判定口ABCD 是矩形;由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对边平行,可得AD//BC ,即可得∠1=∠2,所以当∠1=∠2时,不能判定口ABCD 是矩形;由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当∠ABC=∠BCD时,能判定口ABCD是矩形.故选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的判定方法,其方法有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10.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点P在BC上从点B 向点C移动而点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 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 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少C. 线段EF的长不变D. 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分析]因为R不动,所以AR不变.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EF= 12AR,因此线段EF的长不变.[详解]如图,连接AR,∵E、F分别是AP、RP的中点,∴EF为△APR的中位线,∴EF= 12AR,为定值.∴线段EF的长不改变.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只要三角形的边AR不变,则对应的中位线的长度就不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1. ,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x≥[答案]1[解析]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解:,∴x-1≥0,解得x≥1.故答案为x≥1.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即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12. 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23x-=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运用平方差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即可.详解]解:23x-=.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法的因式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是解答本题的特点.13. 比较大小:[答案]<[解析]试题解析:∵∴14. 在ABCD中,如果∠A+∠C=140°,那么∠B=__度.[答案]110.[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相等以及邻角互补,即可得出答案.解:∵平行四边形ABCD,∴∠A+∠B=180°,∠A=∠C,∵∠A+∠C=140°,∴∠A=∠C=70°,∴∠B=110°.故答案110.15. 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20,点A的坐标是(4,0),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答案](0,3)[解析][分析]先根据菱形的性质确定菱形的长度,再设B点的坐标为(0,y),最后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得B点的坐标.[详解]解:设B点的坐标为(0,y),根据菱形的性质,得AB=20÷4=5;22(0-4)(y-0)5(y>0),解得y=3所以B点坐标为(0,3).故答案为(0,3).[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掌握菱形的性质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 在△ABC中,∠C=90°,AC=1,BC=2,则AB边上的中线CD=______.[答案 [解析][分析] 先运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AB ,然后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C=90°,CD 为AB 边上的中线,∴CD=12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 矩形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矩形的较短的一边为5,则矩形的对角线的长是_____. [答案]10[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再根据矩形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证得△AOB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解答本题.[详解]解: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OA=12AC ,OB=12BD ,AC=BD ∴OA=OB ,∵∠A0B=60°,∴△AOB 是等边三角形,∴OA=OB=AB=5,∴AC=2OA=10,即矩形对角线的长为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弄清题意、画出图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 如图所示,图中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所有四边形都是正方形,123916144S ===,S ,S ,则4S =_____.[答案]169[解析][分析]利用正方形的基本性质和勾股定理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S 1=9,S 2=16,S 3=144,∴所对应各边为:3,4,12.∴中间未命名的正方形边长为5.∴最大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4S =52+122=169.故答案为169.[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定义和正方形的基本性质,分析图形得到正方形和勾股定理的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2cm 和5cm ,,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cm 119cm[解析][分析]设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边为c,分c为斜边和12cm为斜边两类进行讨论,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设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边为c,当c为斜边时,2251213c=+=;当12cm为斜边时,22125119c=-=.故答案为:13cm或119c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分类讨论思想.由于条件没有指明直角边和斜边,故要分类讨论,同时要注意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5cm不可能为斜边,故分两类讨论.20. 如图,△ABC的周长为16,D, E,F分别为AB, BC,AC的中点,M,N,P分别为DE, EF,DF的中点,则△MNP的周长为____;如果△ABC,△DEF,△MNP分别为第1个,第2个,第3个三角形,按照上述方法继续做三角形,那么第n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答案](1). 4(2). 52n-[解析][分析]利用中位线定理求出EF、DE、DF与AB、AC、BC的长度关系,可得△EFG的周长是△ABC周长的一半,△MNP 的周长是△DEF的周长的一半,以此类推,即可求得第n个三角形的周长.[详解]解:如图,△ABC的周长为16,D、E、F分别为AB、BC、AC的中点,∴EF、DE、DF为三角形中位线,∴EF=12AB,DE=12AC,FD=12BC∴EF+DE+DF=12(BC+AC+AB),即△DEF的周长是△ABC周长的一半同理,△MNP的周长是△DEF的周长的一半,即△MNP的周长为16×(12)2=4.以此类推,第n个小三角形的周长是第一个三角形周长的16×(12)n-1=415222n n.故答案是:52n-.[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0分.21. 计算:(1;(2[答案](1)(2)[解析][分析](1)先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然后再按二次根式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2)先将被开房数化为假分数,然后再按二次根式乘除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1==(25736355637=[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 如图,□ABCD中,AE⊥BD于点E,CF⊥BD于点F.(1)求证:BF=DE;(2)如果∠ABC=75°, ∠DBC=30°,BC=2,求BD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3+1.[解析][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证得△ADE≌△CBF,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2)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求得AE的长,进而求得DE和BD的长.[详解](1)证明:∵□ABCD,∴AD∥BC,AD=BC.∴∠ADE=∠CBF.∵AE⊥BD于点E,CF⊥BD于点F,∴∠AED=∠CFB=90°.在△ADE和△CBF中,∠AED=∠BFC,∠ADE=∠CBF,|AD=BC∴△ADE≌△CBF(AAS)∴DE=BF(2)解:∵∠ABC=75°,∠DBC=30°,∴∠ABE=750-30°=45.∵AB∥CD,∴∠ABE=∠BDC=45°,∵AD=BC=2,∠ADE=∠CBF=30°,∴在Rt△ADE中,AE=1,413.在Rt△AEB中,∠ABE=∠BAE=45°故AE=BE=1.则3+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弄清题意、证得△ADE ≌△CBF 是解答本题关键.23.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F 为对角线BD 上的三等分点.求证: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DB=∠DBC,DA=BC,DE=BF ,则△ADE ≌△CBF ,所以AE=CF,同理可证得AF=CE,故可得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详解]证明:∵四边形ABCD 平行四边形,∴∠ADB=∠DBC,DA=BC,∵E,F 为BD 的三等分点,∴DE=BF,在△ADE 和△CBF 中,DA BC ADE CBF DE BF =⎧⎪∠=∠⎨⎪=⎩,∴△ADE ≌△CBF(SAS),∴AE=CF,同理△CDE ≌△ABF,∴AF=CE,∴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来证明三角形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已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24.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AC 平分∠BAD ,CE ∥AD 交AB 于E .(1)求证:四边形AECD是菱形;(2)若点E是AB的中点,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证明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然后证明AE=EC即可四边形AECD是菱形;(2)先说明BE=CE、∠ACE=∠CAE,再说明BE=CE、∠ACE=∠CAE,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到∠B+∠BCA+∠BAC=180°,进一步得到∠BCE+∠ACE=90°即∠ACB=90°,即可说明△ABC是直角三角形.[详解](1)证明:∵AB//CD,∴AE//CD,又∵CE/∥AD,∴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AC平分∠BAD∴∠CAE=∠CAD,又∵AD∥CE,.∠ACE=∠CAD,∴∠ACE=∠CAE,∴AE=CE,∴四边形AECD是菱形;(2)解:△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E是AB中点,∴AE=BE.又∵AE=CE,∴BE=CE,∠ACE=∠CAE,∴∠B=∠BCE,∵∠B+∠BCA+∠BAC=180°,∴2∠BCE+2∠ACE=180°∴∠BCE+∠ACE=90°,即∠ACB=90°∴△ABC是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等知识点,考查知识点较多,增加了试题难度,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成为解答本题的的关键.25. 如图,矩形ABCD中,AB=8,AD=10.(1)E是CD上的点,将△ADE沿折痕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点F处.求DE的长;(2)点P是线段CB延长线上的点,连接PA,若△PAF是等腰三角形,求PB的长;(3)M是AD上的动点,在DC 上存在点N,使△MDN沿折痕MN折叠,点D落在BC边上点T处,请直接写出线段CT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答案](1)5;(2)6或4或73;(3)12.[解析][分析](1)根据折叠的特点和勾股定理即可求出ED的长;(2)需分AP=AF;PF=AF和AP=PF三种情况分别求出PB的长即可;(3)由题意可知当点N与C重合时,CT取最大值是8;当点M与A重合时,CT取最小值为4,进而求出线段CT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详解]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AB=8,AD=10∴AF=AD=10,FE=DE(折叠对称性)∵在Rt△ABF中,BF=6,AF=10∴FC=4所以在Rt △ECF 中,42+(8-DE )2=EF 2,∴DE=5;(2)当AP=AF 时,AB ⊥PF ,∴PB=BF=6;当PF=AF 时,则PB+6=10,解得PB=4;若AP=PF ,在Rt △APB 中,AP 2=PB 2+AB 2,解得PB=73. 综合可得PB=6或4或73; (3)当点N 与C 重合时,CT 最大=MD=8;当点M 与A 重合时,AT=AD=10,AB=8,CT 最小=10-6=4,∴线段CT 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运用以及图形折叠的问题,试题考查知识点较多,增加了试题难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分类讨论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26. 对于正数,用符号表示的整数部分,例如:[0.1]0=,[2.5]2=,[3]3=.点(,)A a b 在第一象限内,以A 为对角线的交点画一个矩形,使它的边分别与两坐标轴垂直. 其中垂直于轴的边长为,垂直于轴的边长为[]1b +,那么,把这个矩形覆盖的区域叫做点A 的矩形域.例如:点3(3,)2的矩形域是一个以3(3,)2为对角线交点,长为3,宽为2的矩形所覆盖的区域,如图1所示,它的面积是6.图1 图2根据上面的定义,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点 的矩形域,该矩形域的面积是 ;(2)点77(2)()(0)22P Q a a >,,,的矩形域重叠部分面积为1,求的值;(3)已知点(,)(0)B m n m >在直线1y x =+上, 且点B 的矩形域的面积满足45S <<,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直接写出结果)[答案](1)8;(2)所以的值为56或112;(3)45<<33m [解析][分析](1)点(2,72)的矩形域的定义,求出矩形边长分别为2,4,画出图形即可解决问题; (2)分两种情形,重叠部分在(1)中矩形的左边或右边,分别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利用特殊值法.推出平行于y 轴的矩形的边长为3,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点72,2⎛⎫ ⎪⎝⎭的矩形域如图所示,该该矩形域的面积是8;故答案为:8;(2)如图所示,因为点772(0)22P Q a a ⎛⎫⎛⎫> ⎪ ⎪⎝⎭⎝⎭,,,的矩形域重叠部分面积为1,且平行于轴的边长均为4, 所以点772(0)22P Q a a ⎛⎫⎛⎫> ⎪ ⎪⎝⎭⎝⎭,,,的矩形域重叠部分也是一个矩形,且平行于轴的边长为4,平行于轴的边长为14. ①当02a <<时,1124a a +=+,解得56a =; ②当2a >时,1324a a -=-,解得112a =. 所以的值为56或112. (3)当m=1时,S=3,当m=2时,S=8,∵4<S <5,∴1<m <2,∴平行于y 轴的矩形的边长为3,∴平行于x 轴的矩形的边长m 的范围为45<<33m 故答案为45<<33m .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综合题、矩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四、附加题:(第1题4分,第2题6分,共10分)27. 如图,菱形ABCD 的周长为20,对角线AC 长为45,点E 、F 分别为AC 、BC 边上的动点.(1)直接写出菱形ABCD 的面积:_______;(2)直接写出BE+EF 的最小值_______;并在图中作出此时的点E 和点F .[答案](1)20;(2)4,E 、F 两点的位置见解析.[解析][分析](1)如图:连接BD 交AC 于O 点,再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AB 和OA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OB 的长,进而求得BD 的长,最后利用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积的一半解答即可;(2)作DF ⊥BC 于点F ,交AC 于点E ,连接BE ,此时BE+EF=DE+EF=DF 最小,根据菱形面积即可求出DF 的长.[详解](1)解:连接BD 交AC 于O 点,∵菱形ABCD 的周长为20,对角线AC=45∴AB=BC=5,OA=5∴22525=5∴5∴菱形的面积为:11254522AC BD =20.(2)作DF⊥BC于点F,交AC于点E,连接BE,此时BE+EF=DE+EF=DF最小,∵BC•DF=S菱形ABCD=20,∴DF=20÷5=4.∴BE+EF的最小值4,E、F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垂线段最短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灵活应用所学的几何知识以及数形结合思想.∠+∠=︒28. 如图,菱形ABCD中,E为AB边上的一点,F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ED F180求证:DE=DF.[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如图,过D作DG⊥AB,DH⊥BC,再证明△ADG≌△DCH,得到DG=DH;然后再证△EDG≌△DHF,最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详解]证明:过D作DG⊥AB,DH⊥BC,∴∠DGA=∠DGE=∠DHB=∠DHF=90°∵菱形ABCD∴AB=BC=BD=AD,∠A=∠DCB∴△ADG≌△CDH(AAS)∴DG=DH∠+∠=︒,BED DEA180∵BED F180∠∴DEA=F∴△EDG≌△DHF(AAS)∴DE=DF.[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做出辅助线、借助菱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的全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若32a3a+=﹣a3a+,则a的取值范围是()A.﹣3≤a≤0 B.a≤0 C.a<0 D.a≥﹣3 2.已知多项式2x2+bx+c分解因式为2(x-3)(x+1),则b,c的值为().A.b=3,c=-1 B.b=-6,c=2C.b=-6,c=-4 D.b=-4,c=-63.已知x+y=﹣5,xy=3,则x2+y2=()A.25 B.﹣25 C.19 D.﹣194.已知关于x的分式方程21mx-+=1的解是负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A.m≤3 B.m≤3且m≠2 C.m<3 D.m<3且m≠2 5.已知a与b互为相反数且都不为零,n为正整数,则下列两数互为相反数的是()A.a2n-1与-b2n-1 B.a2n-1与b2n-1 C.a2n与b2n D.a n与b n6.已知2,1=⎧⎨=⎩xy是二元一次方程组7,{1ax byax by+=-=的解,则a b-的值为()A.-1 B.1 C.2 D.37.下面四个手机应用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8.如图是甲、乙两车在某时段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乙前4秒行驶的路程为48米B.在0到8秒内甲的速度每秒增加4米/秒C.两车到第3秒时行驶的路程相等D.在4至8秒内甲的速度都大于乙的速度9.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28,对角线AC,BD交于点O,E为AD的中点,则OE的长等于()A.2 B.3.5 C.7 D.1410.如图,点P是边长为1的菱形ABCD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点M,N分别是AB,BC边上的中点,则MP+PN的最小值是()A.12B.1 C2D.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分解因式:29a-=__________.21273=___________.3.因式分解:a3﹣2a2b+ab2=________.4.通过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可表示一些代数恒等式,如图所示,我们可以得到恒等式:2232a ab b ++=________.5.如图,OP 平分∠MON ,PE ⊥OM 于点E ,PF ⊥ON 于点F ,OA =OB ,则图中有___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6.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CE ∥BD ,DE ∥AC .若AC=4,则四边形CODE 的周长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解分式方程:241244x x x x -=--+.2.先化简,再求值:213(2)211a a a a a +-÷+-+-,其中a =2.3.已知22a b -=,且1a ≥,0b ≤.(1)求b 的取值范围(2)设2m a b =+,求m 的最大值.4.如图,直线y=kx+6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E ,F ,已知点E 的坐标为(﹣8,0),点A 的坐标为(﹣6,0).(1)求k 的值;(2)若点P(x,y)是该直线上的一个动点,且在第二象限内运动,试写出△OPA的面积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探究: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A的面积为,并说明理由.5.如图,点E,F在BC上,BE=CF,∠A=∠D,∠B=∠C,AF与DE交于点O.(1)求证:AB=DC;(2)试判断△O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6.在“母亲节”前期,某花店购进康乃馨和玫瑰两种鲜花,销售过程中发现康乃馨比玫瑰销售量大,店主决定将玫瑰每枝降价1元促销,降价后30元可购买玫瑰的数量是原来购买玫瑰数量的1.5倍.(1)求降价后每枝玫瑰的售价是多少元?(2)根据销售情况,店主用不多于900元的资金再次购进两种鲜花共500枝,康乃馨进价为2元/枝,玫瑰进价为1.5元/枝,问至少购进玫瑰多少枝?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A2、D3、C4、D5、B6、A7、D8、C9、B10、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3a a +-23、a (a ﹣b )2.4、()()2a b a b++.5、36、8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4x=2、11a-,1.3、(1)12b-≤≤;(2)24、(1)k=;(2)△OPA的面积S=x+18 (﹣8<x<0);(3)点P坐标为(,)或(,)时,三角形OPA的面积为.5、(1)略(2)等腰三角形,理由略6、(1)2元;(2)至少购进玫瑰200枝.。

北京2022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解析版】

北京2022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解析版】

北京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题3分)1.▱ABCD中,∠A:∠B=1:2,则∠C的度数为( )A.30°B.45°C.60°D.120°2.下列各组数中,能成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的是( )A.8、15、17 B.10、24、25 C.9、15、20 D.9、80、813.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12,则斜边上的高线的长为( )A .cm B.13cm C .cm D .cm4.以下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方程x2+x﹣2=0有一根为﹣1B.方程x2+x=0有一根为1C.方程x2+3x﹣4=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方程x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根互为相反数[来源:]5.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A=∠C,∠B=∠D B.AB∥CD,AB=CD C.AB=CD,AD∥BC D.AB∥CD,AD∥BC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D.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7.若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5,则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可以是( )A.12和2 B.3和4 C.4和6 D.4和88.知一个Rt△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A.25 B.14 C.7 D.7或25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E是AB边的中点,图中与△ADE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包括△ADE)共有( )个.A.3 B.4 C.5 D.6 10.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OABC沿OB对折,使点A落在A1处,已知OA=,AB=1,则点A1的坐标是( )A.()B.()C.()D.()二、填空题(本题共30分,每题3分)11.方程x2=5x 的根是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ZXXK]12.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8,则这个菱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13.如果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那么四边形ABCD是__________形.[来源:学&科&网]14.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15.若+x﹣3=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值是__________.16.以不共线三点为三个顶点作平行四边形,共可作平行四边形的个数是__________.17.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若∠AOD=120°,AB=1,则AC=__________.18.如图,△ABC中,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若EF=5cm,则AB=__________cm;若BC=9cm,则DE=__________cm;中线AF与DE的关系__________.19.若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x2﹣ax+2a﹣3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 的值是__________.2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AE=3,CF=1,点P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则PE+PF的最小值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40分)21.如图,△ABC中,D是BC上的一点,若AB=10,BD=6,AD=8,AC=17,求△ABC的面积.22.如图所示,▱ABCD中,E、F分别是AB、CD上的点,AE=CF,M、N分别是DE、BF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NFM是平行四边形.23.解方程(1)2x2+3x+1=0(2)2x2﹣4x﹣1=0(公式法)24.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点D,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线,CE⊥AN,垂足为点E,(1)求证:四边形ADCE为矩形;(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 DCE是一个正方形?并给出证明.25.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AB=1,BC=2,CD=2,AD=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6.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现有5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排列形式如图甲,请把它们分割后拼接成一个新的正方形.要求:画出分割线并在正方形网格图(图中的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中用实线画出拼接成的新正方形.小东同学的做法是:设新正方形的边长为x(x>0),依题意,割补前后图形的面积相等,有x2=5,解得x=由此可知新正方形的边长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矩形对角线的长.于是,画出如图乙所示的分割线,拼出如图丙所示的新的正方形.请你参考小东同学的做法,解决如下问题:现有10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排列形式如图丁,请把它们分割后拼接成一个新的正方形.要求:在图丁中画出分割线,并在图戊的正方形网格图(图中的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中用实线画出拼接成的新正方形.说明:直接画出图形,不要求写分析过程.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5)、(3,3),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 轴、y轴分别交于点M、N,如果以点A、B、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一次函数y=kx+b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北京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题3分)1.▱ABCD中,∠A:∠B=1:2,则∠C的度数为( )A.30°B.45°C.60°D.120°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180°,∠A=∠C,再由∠A:∠B=1:2可求出∠A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180°,∠A=∠C,∴∠A:∠B=1:2,∴∠A=×180°=60°,∴∠C=6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下列各组数中,能成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的是( )A.8、15、17 B.10、24、25 C.9、15、20 D.9、80、81考点:勾股数.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是直角三角形判定则可.如果有这种关系,就是直角三角形,没有这种关系,就不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A、∵82+152=172,∴能构成三角形.故选项正确;B、∵102+242≠25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C、∵92+152≠20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D、∵92+802≠81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3.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12,则斜边上的高线的长为( )A .cm B.13cm C .cm D .cm考点:勾股定理.分析: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长,再利用面积法求出斜边上的高即可.解答: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12,∴斜边为=13.[来源:学。

北京下学期初中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

北京下学期初中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

北京下学期初中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1. 下列各组数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A. 6,8,10 B. 5,12,13C. 1,1,2D. 3,5,72. 如图,下列四组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 AB =DC ,AD =BCB. AB ∥DC ,AB =DCC. AB ∥DC ,AD =BCD. AB ∥DC ,AD ∥BC 3. 一次函数31y x =-+的图象一定经过点 A.(0,-1)B.(1,0)C.(-2,3)D.(2,-5)4. 如图,在矩形AOBC 中,A (-2,0),B (0,1)。

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经过点C ,k 的值为A. -2B. 2C. 12 D.12-5. 已知点1(5)A y ,和点2(4)B y ,都在直线7y x b =-+上,则1y 与2y 的大小关系为 A. 12y y > B. 12=y yC. 12y y <D. 不能确定6. 如图所示,函数y =2x 和y =ax +4的图象相交于点A (32,3),则不等式2x ≥ax +4的解集为A. 32x ≥B. 3x ≤C. 32x ≤ D. 3x ≥ 7. 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中,点D 在CG 上,BC =1,CE =3,H 是AF 的中点,则CH 的长是A .2 B.322C.5D. 2.58. 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中,AB=8cm ,把长方形纸片沿直线AC 折叠,点B 落在E 处,AE 交DC 于点F ,若AD=4,则CF 长为A . 4cm B. 5cm C. 6cm D. 7cm 9. 小明将一张正方形包装纸剪成图1所示形状,用它包在一个棱长为10的正方体的表面(不考虑接缝),如图2所示。

小明所用正方形包装纸的边长至少..为A. 40B. 202C. 3022+D. 10102+10. 为了锻炼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定向越野技能,某校在一公园内举行定向越野挑战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八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40分)1.下列式子中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8 B. 0.5 C. 12D. 15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3+3=6 B. 33=23⨯ C. 3+3=23D. 2+3=233.以下各组数据为三角形的三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2,2,4B. 2,3,4C. 2,2,1D. 4,5,3 4.如图,已知其中两个正方形面积为20和69,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 )A. 5B. 6C. 7D. 89 5.在ABCD 中,220A C ∠+∠=︒,则A ∠为( )A. 70︒B. 110︒C. 65︒D. 55︒ 6.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A. 一组对角相等B.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C. 一组对边相等D.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7. 下列关于矩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角线相等四边形是矩形B.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C. 对角线互相平分四边形是矩形D.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8.如图所示,在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则的值为( )A. 5-B. 15-C. 15--D. 15-+9.如图,在ABC ∆中,90C ∠=︒,2AC =,点在BC 上,5AD =,ADC 2B ∠=∠,则BC 的长为( )A. 51-B. 51+C. 31-D. 31+10.如图,ABCD 、AEFC 都是矩形,而且点B 在EF 上,这两个矩形的面积分别是S 1,S 2,则S 1,S 2的关系是()A. S 1>S 2B. S 1<S 2C. S 1=S 2D. 3S 1=2S 2二.填空题(共24分)11.要使二次根式3x -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2.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x ,4,5,则x =_____.1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命题(填“真”或“假”).14.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223x x -+-=______.15.如图, 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改变矩形ABCD 的形状,得到A 1BCD 1,若A 1BCD 1的面积是矩形ABCD 面积的一半,则∠A 1BC 的度数是__________.1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30A -,、()0,4B ,对OAB ∆连续作旋转变换,则第100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______.三.解答题(共86分)17.计算:(1)127382÷+⨯ (2)()()()2535252--+- 18.先化简,再求值:22x x 11x 2x 1x 1+⎛⎫÷+ ⎪-+-⎝⎭,其中x 21=+. 1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F=DE .求证: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20.已知---2142b b ac x =a ,--2242b +b ac x =a,若,,===-322a b c ,试求12x x +值. 21.已知,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以格点为顶点,只用一把无刻度的直尺,按要求作图:(1)在第一张表格中,作边长为17的正方形; (2)在第二张表格中,作一个三条边长分别为5,10,13的三角形.22.如图,在两面墙之间有一个底端在点的梯子,当它靠在左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点;当它靠在右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点.已知60BAC ∠=︒,45DAE ∠=︒,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42DE =.(1)求梯子的长度;(2)求BC 和CE 的长度.23.如图1,AD 是ABC ∆边BC 上的中线.(1)①用尺规完成作图:延长AD 到点,使DE AD =,连接CE ;② 若,64AB =AC =,求AD 的取值范围;(2)如图2,当90BAC ∠=︒时,求证:12AD BC =.24.如图,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D 、CD 、AC 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当AD⊥BC时,四边形EFGH是哪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5.如图,在▱ABCD中,F是AD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CE=1BC,连接DE,CF.2(1)求证: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若AB=4,AD=10,∠B=60°,求DE的长.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40分)1.下列式子中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B. C.D.[解析][分析]利用最简二次根式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A=不是最简二次根式;B=不是最简二次根式;C=不是最简二次根式;D,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熟练掌握最简二次根式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D. [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对A、C、D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对B进行判断.[详解]解:A=故不正确;B3,故不正确;C故是正确的;D选项:2和3不能直接合并,故不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3.以下各组数据为三角形的三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2,2,4B. 2,3,4C. 2,2,1D. 4,5,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可得答案.详解:A、22+22≠4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22+32≠4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12+22≠2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32+42=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4.如图,已知其中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0和69,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A. 5B. 6C. 7D. 89[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0+正方形的面积=69,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0+正方形的面积=69,∴正方形的面积=49,∴正方形的边长为7,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此题所给的图中,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5.在ABCD 中,220A C ∠+∠=︒,则A ∠为( )A. 70︒B. 110︒C. 65︒D. 55︒[答案]B[解析][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 =∠C ,结合已知条件即可求出∠A .[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 =∠C ,∵∠A +∠C =220°,∴∠A =11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A. 一组对角相等B.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C. 一组对边相等D.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错误;B.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正确;C.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错误;D.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才是平行四边形,而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有:①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有一组对边相等且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7. 下列关于矩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C. 对角线互相平分四边形是矩形D.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才是矩形,故本选项错误;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故本选项正确;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故本选项错误;D.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不一定垂直,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考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8.如图所示,在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则的值为( )A. 5-B. 15-C. 15--D. 15-+[答案]C[解析]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得:BC=221+2=5,即AC=BC=5, ∴a=-1-5,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和实数,勾股定理的应用,能求出BC 的长是解此题的关键. 9.如图,在ABC ∆中,90C ∠=︒,2AC =,点在BC 上,5AD =,ADC 2B ∠=∠,则BC 的长为( )5151 31 31[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ADC 2B ∠=∠,可得∠B=∠DAB ,即5BD AD ==,在Rt △ADC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C=1,则51.[详解]解:∵∠ADC 为三角形ABD 外角∴∠ADC=∠B+∠DAB∵ADC 2B ∠=∠∴∠B=∠DAB ∴5BD AD ==在Rt △ADC 中,由勾股定理得:22DC 541AD AC =-=-=∴BC=BD+DC=51+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应用以及等角对等边,关键抓住ADC 2B ∠=∠这个特殊条件.10.如图,ABCD 、AEFC 都是矩形,而且点B 在EF 上,这两个矩形的面积分别是S 1,S 2,则S 1,S 2的关系是( )A. S 1>S 2B. S 1<S 2C. S 1=S 2D. 3S 1=2S 2[答案]C[解析][分析] 由于矩形ABCD 的面积等于2个△ABC 的面积,而△ABC 的面积又等于矩形AEFC 的一半,所以可得两个矩形的面积关系.[详解]解:矩形ABCD 的面积S=2S △ABC ,而S △ABC =12S 矩形AEFC ,即S 1=S 2.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及面积的计算,能够熟练运用矩形的性质进行一些面积的计算问题. 二.填空题(共24分)11.3x -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x ≥3[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进行求解.x-≥,[详解]由题意知,30解得,x≥3,故答案为:x≥3.[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12.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x,4,5,则x=_____.[答案]3[解析][分析]本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但未明确这两条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因此两条边中的较长边5既可以是直角边,也可以是斜边,所以求第三边的长必须分类讨论,即5是斜边或直角边的两种情况,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详解]解:设第三边为x,(1)若5是直角边,则第三边x是斜边,由勾股定理得:52+42=x2,∴x(2)若5是斜边,则第三边x为直角边,由勾股定理得:32+x2=52,∴x=3;∴第三边的长为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需注意解答时有两种情况.1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命题(填“真”或“假”).[答案]假[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互逆命题的关系,可知其逆命题为“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为矩形”,而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可知是假命题.故答案为假.14.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223x x -+-=______.[答案]1[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详解]解:由数轴可得:2<x <3,∴()()()2223231x x x x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熟知2a a =是解题关键.15.如图, 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改变矩形ABCD 的形状,得到A 1BCD 1,若A 1BCD 1的面积是矩形ABCD 面积的一半,则∠A 1BC 的度数是__________.[答案]30°[解析]过A 1作BC 的垂线交BC 于点E,平行四边形A 1BCD 1的面积是矩形ABCD 面积的一半,从而推出A 1E=12AB,AB=A 1B,A 1E=12A 1B,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 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A 1BC 的度数是30°解:过A 1作BC 的垂线交BC 于点E,∵平行四边形A 1BCD 1的面积是矩形ABCD 面积的一半,∴A 1E=12AB, 又∵AB=A 1B∴A 1E=12A 1B, ∴∠A 1BC 的度数是30°1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30A -,、()0,4B ,对OAB ∆连续作旋转变换,则第100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______.[答案](396,0)[解析][分析]观察不难发现,每三次旋转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第100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与第99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然后求出一个循环组旋转过的距离,即可得解.[详解]解:由图可知,每三次旋转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30A -,、()0,4B , ∴OA=3,OB=4,∴AB 22345+=,∴一个循环组经过的长度为4+5+3=12,∵100÷3=33…1, ∴第100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与第99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12×33=396, ∴第100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396,0).故答案为:(396,0).[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旋转的变化规律和勾股定理,观察出每三次旋转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并且下一组的第一个直角三角形与上一组的最后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三.解答题(共86分)17.计算:(1(2))222-[答案](1)5;(2)7-[解析][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计算,然后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1)原式325==+=;(2)原式53547=+-+=-.[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18.先化简,再求值:22x x 11x 2x 1x 1+⎛⎫÷+ ⎪-+-⎝⎭,其中x 1=.[答案]2[解析]分析]原式除数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将除法运算化为乘法运算,约分得到最简结果,将x 的值代入进行二次根式化简.[详解]解:原式=()()()()()()()()()22222x x 1x 1x 1xx 1x 1x x 1x 1x 1x 1x x 1x 1x 1x 1x 1++-++-÷=÷=⋅=-+-+----. 当x 21=+时,原式11222112===+-. 1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F=DE .求证: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可由已知求证AF=CE,又有AF∥CE ,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试题解析:∵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D ,AB=CD .∵BF=DE ,∴AF=CE .∵在四边形AFCE 中,AF∥CE ,AF=CE,∴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20.已知---214b b ac x =,--224b +b ac x =,若,,===-322a b c ,试求12x x +的值. [答案]23-[解析][分析]首先利用12x x +,代入进行化简,在代入参数计算.[详解]解:原式 2244b b ac b b ac ----+- =b a - =2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计算.21.已知,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以格点为顶点,只用一把无刻度的直尺,按要求作图:(1)在第一张表格中,作边长为17的正方形;(2)在第二张表格中,作一个三条边长分别为5,10,13的三角形.[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确定出边长的画法,然后作图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确定出三角形的三边即可.[详解]解:(1)如图所示,即为所作的正方形,(2)如图所示,即为所作的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作图,熟练掌握网格特点和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22.如图,在两面墙之间有一个底端在点的梯子,当它靠在左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点;当它靠在右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点.已知60BAC ∠=︒,45DAE ∠=︒,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42DE =.(1)求梯子长度;(2)求BC 和CE 的长度.[答案](1)梯子的长度为8;(2)43BC=CE=4+42 [解析][分析](1)在Rt △ADE 中,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出梯子的长度;(2)在Rt △ABC 中,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AC 和BC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在Rt △ADE 中,∠DAE =45°,∴AE =DE =42∴222242428AD AE DE ,即梯子的长度为8;(2)在Rt △ABC 中,∠BAC =60°,AB =AD =8,∴∠ABC =30°,∴AC =12AB =4,∴22228443BC AB AC ,∴CE=AC+AE=4+42.[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整理出直角三角形并正确运用勾股定理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23.如图1,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1)①用尺规完成作图:延长AD 到点,使DE AD =,连接CE ;② 若,64AB =AC =,求AD 的取值范围;(2)如图2,当90BAC ∠=︒时,求证:12AD BC =.[答案](1)①详见解析;②1<AD <5;(2)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首先利用尺规作图,使得DE=AD ,在连接CE ,②首先利用ADB ∆≌EDC ∆可得AB=CE ,在ACE ∆中,确定AE 的范围,再根据AE=2AD ,来确定AD 的范围.(2)首先延长延长AD 到点,使DE AD =,连接CE 和BE ,结合BD DC =,可证四边形ABEC 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90BAC ∠=︒,可得四边形ABEC 是矩形,因此可证明12AD BC =. [详解](1)①用尺规完成作图:延长AD 到点,使DE AD =,连接CE ;②∵BD DC =,DE AD =,ADB EDC ∠=∠∴ADB ∆≌EDC ∆∴EC AB =∴6-4<AE <6+4,即2<AE <10又∵2AE AD =∴1<AD <5(2)延长AD 到点,使DE AD =,连接CE BE ,∵BD DC =∴四边形ABEC 是平行四边形∵90BAC ∠=︒∴四边形ABEC 是矩形∴AE BC = ∴1122AD AE B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是斜边的一半,关键在于构造矩形,利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4.如图,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D 、CD 、AC 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2)当AD ⊥BC 时,四边形EFGH 是哪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答案](1)见详解;(2)平行四边形EFGH 是矩形,理由见详解[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EF=12AD,EF∥AD,GH=12AD,GH∥AD,得到EF=GH,EF∥GH,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证明;(2)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解答.[详解](1)证明:∵E、F分别是AB、BD的中点, ∴EF是△BAD的中位线,∴EF=12AD,EF∥AD,同理,GH=12AD,GH∥AD,∴EF=GH,EF∥GH,∴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EFGH是矩形,理由如下:∵EF∥AD,∴∠FEB=∠DAB,∵EH∥BC,∴∠HEA=∠ABC,∵AD⊥BC,∴∠DAB+∠ABC=90°,∴∠HEF=90°,∴平行四边形EFGH是矩形.[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矩形的判定,掌握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在▱ABCD中,F是AD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CE=12BC,连接DE,CF.(1)求证: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若AB=4,AD=10,∠B=60°,求DE的长.[答案](1)见详解;(2)21DE[解析][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推知AD∥BC,且AD=BC;然后根据中点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推知四边形CEDF的对边平行且相等(DF=CE,且DF∥CE),即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过点D作DH⊥BE于点H,构造含30度角的直角△DCH和直角△DHE.通过解直角△DCH和在直角△DHE中运用勾股定理来求线段ED的长度.[详解]证明:(1)在▱ABCD中,AD∥BC,且AD=BC.∵F是AD的中点,∴DF=12 AD.又∵CE=12 BC,∴DF=CE,∵DF∥CE,∴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过点D作DH⊥BE于点H.在▱ABCD中,∵∠B=60°,AD∥BC,∴∠B=∠DCE,∴∠DCE=60°.∵AB=4,∴CD=AB=4,∴CH=12CD=2,DH=3在▱CEDF中,CE=DF=12AD=5,则EH=3.∴在Rt△DHE中,根据勾股定理知23(23)321+=[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共有4种,应用时要认真领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要根据条件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通过对图1,2,3,4的观察和顶点 的坐标的探究,你会发现:无论平行四边形 处于直角坐标系中哪个位置,当其顶点坐标为 (如图4)时,则四个顶点的横坐标 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纵坐标 之间的等量关系为(不必证明)。
初二数学答案
一、选择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B
A
B
B
∵∠1=45° ∴ ∠2=45°
∴海天号沿西北方向航行。
(3分)26、
(6分)27、证明: ∵D、E分别是AC、AB中点
∴DE∥CB。即DE∥CF
∴在Rt⊿ABC中,∠ACB=90o
∵E是AB中点
∴AE=BE=CE
∴∠A=∠ACE
∵∠A=∠CDF
∴∠ACE=∠CDF
∴DF∥CE
∵DE∥CF
∴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
29、(3分)(1)由题知AD=24,BC=26,AB=8,AP=t,CQ=3t,
BQ=BC-CQ=26-3t
S四边形PQCD=S梯形ABCD-S梯形ABQP=200-104+8t=8t+96(0<t≤ )
(3分)(2)QC=PD+2(BC-AD)
3t=24-t+4 t=7
附加题:
(1)(c+e,d),(c+e-a,d)
( )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三条线段的比为1:1: ,则它们组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②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④有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⑤一条直线与矩形的一组对边相交,必分矩形为两个直角梯形。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 )7、如图,在□ABCD中,已知AD=5cm,AB=3cm,AE平分∠BAD交BC边于点E,则EC等于
26、(3分)现有5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排列形式如图①,请把它们分割后拼接成一个新的正方形.要求:在图①中画出分割线并在图②正方形网格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中用实线画出拼接成的新正方形.
27、(6分)已知:如图, 中, ,点D、E分别是AC、AB的中点,点F在BC的延长线上,且 . 求证: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
(2)(c+e-a,d+f-b)
(3)c+e=a+m,b+n=d+f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解:
(3分)(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附加题:(本题满分5分,可计入总分,但试卷满分不超过100分)
(1)在图1,2,3中,给出平行四边形 的顶点 的坐标(如图所示),写出图1,2,3中的顶点 的坐标,它们分别是 ,(,),(,______)
(2)在图4中,给出平行四边形 的顶点 的坐标(如图所示),求出顶点 的坐标(,)( 点坐标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归纳与发现
(A)1cm (B)2cm (C)3cm (D)4cm
( )8、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AB、AC
的中点,若EF=3,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
A.12B.16C.20D.24
( )9、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
AC折叠,点D落在点D’处,则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为.
证明:
30、梯形ABCD,AD∥BC,∠A=90°AB=8cm,AD=24cm,BC=26cm点,点P从A出发沿线段AD的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C出发沿线段CB的方向以3cm/s的速度运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点P运动到点D时,点Q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3分)(1)设四边形PQCD的面积为S,写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0、 观察下列各式: 请你找出
其中规律,并将第n(n≥1)个等式写出来.
三、 解答题:(共50分)
(3分) 21、 (3分) 22.
23、(6分) 如图,已知□ABCD中,AE平分∠BAD,CF平分∠BCD,分别交BC、AD于E、F. 求证:AF=EC
24、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四条边上的中点分别为E、F、G、H,顺次连接EF、FG、GH、HE,得到四边形EFGH(即四边形ABCD的中点四边形).
一、选择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 )1、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 )2、 A.x>3 B. x>-3 C. x≥-3 ≥3
( )3、正方形面积为36,则对角线的长为A.6
B. C.9D.
( )4、等腰梯形的两底之差等于腰长,则腰与下底的夹角为
A.120° B.60° C.45°D.50°
(1分)(1)四边形EFGH的形状是,
(3分)证明你的结论.
证明:
(1分)(2)当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满足条件时,四边形EFGH是矩形;
(1分)(3)你学过的哪种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5分)25、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 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 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 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16、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在 ABC中,点D为AB的中点,则线段CD的长为;
17、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且AD交EF于O,则∠AOF=度.
(16题) (17题) (18题)
19、在正方形ABCD中,E在BC上,BE=2,CE=1,P是BD上的动点,则PE和PC的长度之和最小是_____________.
D
C
A
二、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1、100 12、24 13、12 14、24 15、
16、 17、90 18、2 19、
20、
三、 解答题:(共50分)
(3分) 21、 (3分) 22.
= =
= =
=
(6分)23、证明:由⊿ABE≌⊿CDF,得BE=DF。
∵□ABCD
∴AD=BC
∴AF=EC
为__________cm.
13、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 m,当它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m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旗杆的高为_____m.
14、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为8cm和6cm,那么这个菱形的周长是cm,面积是cm2.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0)与点B(0,2)的距离是_______。
A.6B.8C.10D.12
( )10、如图,正方形ABCD中,AE=AB,直线DE交
BC于点F,则∠BEF=
A.45°B.30°C.60°D.55°
二、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1、 ABCD中一条对角线分∠A为35°和45°,则∠B=__度。
12、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0,)平行四边形
证明:连结BD
∵E、H分别是AB、AD中点
∴ ∥BD,EH=
同理FG∥BD,FG=
EH∥FG,EF=EG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2)互相垂直 。(3)菱形。
(5分)25、(图略)由题知OA=16×=24,OB=12×=18,AB=30。
∵AB2=OA2+OB2∴∠AOB=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