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北京)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八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10小题)1. 下列不等式中,属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A. 4>1B. 3x –2<4C. 1x <2D. 4x –3<2y –72. 在△ABC 中,已知CA =CB ,∠A =45°,BC =5,则AB 的长为( ) A. 2 B. 5 C. 52 D. 253. 不等式3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A. B. C. D.4. 到三角形三条边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A. 三条中线的交点B. 三条高的交点C.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5.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 ) A. 40° B. 40°或70° C. 80°或70° D. 70° 6. 如果a b >,那么下列不等式中正确是( )A 2323a b +>+ B. 55a b < C. 22a b ->- D. 22a b -<- 7. 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 偶数一定能被整除C.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D. 如果一个数能被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整除8. 如图,点D 、E 分别在△ABC 的边AC 、BC 上,且DE 垂直平分AC ,若△ABE 的周长为13,AD =5,则△ABC 的周长是( )A. 18B. 23C. 21D. 269. 对于任意实数a 、b ,定义一种运算:a ※b =ab ﹣a+b ﹣2.例如,2※5=2×5﹣2+5﹣2=11.请根据上述的定义解决问题:若不等式2※x >2,则不等式的解为( )A. x >1B. x >2C. x <1D. x <210. 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AB=12,点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则BE+CF 的长是( )A. 6B. 5C. 12D. 8二.填空题(共4小题)11. 将不等式“62x +>-”化为“x a >”的形式为:__________.12. 在△ABC 中,若∠C =90°,∠B =30°,BC =5,则AB 的长为_____.(结果保留根号) 13. 如图,已知OA =OB =OC ,BC ∥AO ,若∠A =36°,则∠B 度数为_____.14. 一个篮球队共打了12场比赛,其中赢的场数比平的场数要多,平的场数比输的场数要多,则这个篮球队贏了的场数最少为_____.三.解答题15. 解不等式:1﹣3(x ﹣1)<8﹣x .16. 已知:线段AB和AB外一点C.求作:AB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7. 已知:如图,△ABO是等边三角形,CD∥AB,分别交AO、BO的延长线于点C、D.求证:△OCD是等边三角形.18. 用反证法求证: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已知:如图,∠1是△ABC的一个外角.求证:∠1=∠A+∠B.19. 已知关于x的方程4(x+2)-5=3a+2的解不大于12,求字母a的取值范围20. 如图,在△ABC中,∠ACB=90°,D为AB边上的一点,∠BCD=∠A=30°,BC=4cm,求AD的长.21. 已知x是1+12x+≥2﹣73x+的一个负整数解,请求出代数式(x+1)2﹣4x的值.22. 如图,四边形ABCD中,∠BCD=90°,AD⊥DB,DE=BE,BD平分∠ABC,连接EC,若∠A=30°,DB=4,求EC的长.23. 如图,△ABC 中,AB =AC ,D 为BC 边中点,DE ⊥AB .(1)求证:∠BAC =2∠EDB ;(2)若AC =6,DE =2,求△ABC 的面积.24. 某体育用品商场采购员到厂家批发购进篮球和足球共100个,两种球厂家的批发价和商场的零售价如表所示: 品名 厂家批发价(元/个)商场零售价(元/个) 篮球 140180 足球 110140(1)若付款总额不得超过12800元,则该采购员最多可购进篮球多少个?(2)若商场把100个球全部售出,为使商场的利润不低于3400元,采购员最少可购进篮球多少个? 25. 已知:如图,ADC 中, AD CD = , 且//, AB DC CB AB ⊥于, B CE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1)求证: ;CE CB =(2)如果连结BE ,请写出BE 与AC 的关系并证明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 下列不等式中,属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A. 4>1B. 3x–2<4C. 1x<2 D. 4x–3<2y–7[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从未知数的次数、个数及不等式两边的代数式是否为整式的角度来解答.[详解]A、不含未知数,错误;B、符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正确;C、分母含未知数,错误;D、含有两个未知数,错误.故选B.2. 在△ABC中,已知CA=CB,∠A=45°,BC=5,则AB的长为( )C. 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解即可;[详解]解:∵CA=CB,∠A=45°,∴∠B=∠A=45°,∴∠C=90°,∵BC=5,BC=,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x≥-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3. 不等式3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即可判断.x≥-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详解]3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不等式解集的表示,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不等式的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4. 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A. 三条中线的交点B. 三条高的交点C.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答案.[详解]解:∵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故选:D.[点睛]该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因为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5.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 )A. 40°B. 40°或70°C. 80°或70°D. 70°[答案]B[解析][分析]分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两种情况,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即可得.[详解]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分以下两种情况:(1)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 则底角18040702;(2)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则底角为40︒;综上,它的底角是40︒或70︒,故选:B .[底角]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依据题意,正确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 6. 如果a b >,那么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 2323a b +>+B. 55a b <C. 22a b ->-D. 22a b -<-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a >b∴22a b >∴2323a b +>+,则A 正确∵a >b∴5a >5b ;22a b -<-;22a b ->-故B 、C 、D 错误 故应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来,解答关键是注意不等号改变方向的条件.7. 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 偶数一定能被整除C.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D. 如果一个数能被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整除[答案]C[解析][分析]先写出各命题的逆命题,分析是否为真命题,从而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详解]解:(1)逆命题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旁内角互补,是真命题;(2)逆命题为: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是真命题;(3)逆命题为: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直角,是假命题;(4)逆命题为:如果一个数能被8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4整除,是真命题.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的逆命题和命题的真假判断,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8. 如图,点D、E分别在△ABC的边AC、BC上,且DE垂直平分AC,若△ABE的周长为13,AD=5,则△ABC 的周长是( )A. 18B. 23C. 21D. 2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可得AC=2AD,AE=CE,根据三角形周长得AB+AC=13,故△ABC的周长为AB+BC+AC;[详解]解:∵DE垂直平分AC,AD=5,∴AC=2AD=10,AE=CE,∵△ABE的周长为13,∴AB+BE+AE=AB+CE+BE=AB+AC=13,∴△ABC的周长为AB+BC+AC=13+10=23,故选:B.[点睛]考核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和三角形周长公式是关键.9. 对于任意实数a、b,定义一种运算:a※b=ab﹣a+b﹣2.例如,2※5=2×5﹣2+5﹣2=11.请根据上述的定义解决问题:若不等式2※x>2,则不等式的解为( )A. x>1B. x>2C. x<1D. x<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新定义运算的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2※x>2,∴2x﹣2+x﹣2>2,解得x>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运算,准确理解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0.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12,点D是BC边上任意一点,DE⊥AB于点E,DF⊥AC于点F,则BE+CF的长是()A. 6B. 5C. 12D. 8[答案]A[解析][分析]先设BD=x,则CD=20-x,根据△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B=∠C=60°,再利用三角函数求出BE和CF的长,即可得出BE+CF 的值.[详解]设BD=x ,则CD=20-x ,∵△ABC 是等边三角形,∴∠B=∠C=60°.∴BE=cos60°•BD=2x , 同理可得,CF= 122x -, ∴BE+CF= 12622x x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难度不大,有利于培养同学们钻研和探索问题的精神.二.填空题(共4小题)11. 将不等式“62x +>-”化为“x a >”的形式为:__________.[答案]8x >-.[解析][分析]将不等式两边同时减去6,即可得到答案.[详解]62x +>-,26x ∴>--,即8x >-,故答案为:8x >-.[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12. 在△ABC 中,若∠C =90°,∠B =30°,BC =5,则AB 的长为_____.(结果保留根号)[答案 [解析][分析]设AC=x,则AB=2x,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进而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设AC=x,∵在△ABC中,∠C=90°,∠B=30°,∴AB=2AC=2x,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即x2+52=(2x)2,解得:x=533,即AB=2×533=1033,故答案为:103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 如图,已知OA=OB=OC,BC∥AO,若∠A=36°,则∠B的度数为_____.[答案]72°[解析][分析]根据OA=OC,得到∠ACO=∠A,又因为BC∥AO,推出∠BCA=∠A,求出∠BCO的度数,再根据OB=OC,得到∠B=∠OCB,即可解决本题.[详解]解:∵OA=OC∴∠ACO=∠A=36°∵BC∥AO∴∠BCA=∠A=36°∴∠BCO=72°∵OB=OC∴∠B=∠OCB=72°故答案为:7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悉平行线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4. 一个篮球队共打了12场比赛,其中赢的场数比平的场数要多,平的场数比输的场数要多,则这个篮球队贏了的场数最少为_____.[答案]5[解析][分析]设这个篮球队赢了x场,则最多平(x-1)场,最多输(x-2)场,由该篮球队共打12场比赛,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取其中的最小值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这个篮球队赢了x场,则最多平(x﹣1)场,最多输(x﹣2)场,根据题意得:x+(x﹣1)+(x﹣2)≥12,解得:x≥5.∴这个篮球队最少贏了5场.故答案为:5.[点睛]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根据各数量间的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5. 解不等式:1﹣3(x﹣1)<8﹣x.[答案]x>﹣2[解析][分析]先去括号,移项,再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即可求得不等式的解集.[详解]解:1﹣3(x﹣1)<8﹣x去括号得,1﹣3x+3<8﹣x移项得,﹣3x+x<8﹣3﹣1合并同类项得,﹣2x<4系数化为1得,x>﹣2故此不等式的解集为:x>﹣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解法,熟练不等式的解法以及注意不等号符号的改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 已知:线段AB和AB外一点C.求作:AB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过直线外一点作一直直线垂线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所示,直线CD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基本作图,解题关键是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17. 已知:如图,△ABO是等边三角形,CD∥AB,分别交AO、BO的延长线于点C、D.求证:△OCD是等边三角形.[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OA=OB,得∠A=∠B=60°;根据AB∥DC,得出对应角相等,从而求得∠C=∠D=60°,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就可证得结论.[详解]解:∵OA=OB,∴∠A=∠B=60°,又∵AB∥DC,∴∠A=∠C=60°,∠B=∠D=60°,∴△OCD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8. 用反证法求证: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已知:如图,∠1是△ABC的一个外角.求证:∠1=∠A+∠B.[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首先假设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不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得到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进而证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详解]已知:如图,∠1是△ABC的一个外角,求证:∠1=∠A+∠B,证明:假设∠1≠∠A+∠B,△ABC中,∠A+∠B+∠2=180°,如下图所示:∴∠A+∠B=180°﹣∠2,∵∠1+∠2=180°,∴∠1=180°﹣∠2,∴∠1=∠A+∠B,与假设相矛盾,∴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即:∠1=∠A+∠B.[点睛]本题考查了反证法的运用,反证法的一般解题步骤是: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②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③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正确.19. 已知关于x的方程4(x+2)-5=3a+2的解不大于12,求字母a的取值范围[答案]1a[解析][详解]解:∵4(x+2)-5=3a+2,∴4x+8-5=3a+2∴x=3a-1 4,∴3a-14≤12,∴a≤1.20. 如图,在△ABC中,∠ACB=90°,D为AB边上的一点,∠BCD=∠A=30°,BC=4cm,求AD的长.[答案]6cm.[解析]分析]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BC和BD,再相减即可.[详解]∵△ABC中∠ACB=90°,∠A=30°,BC=4cm,∴AB=2BC=8cm,∠B=60°,∵∠BCD=∠A=30°,∴∠B+∠BCD=60°+30°=90°,∴∠CDB=90°,∴BD=12BC=2cm,∴AD=AB-BD=8cm-2cm=6cm.[点睛]此题考查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1. 已知x是1+12x+≥2﹣73x+的一个负整数解,请求出代数式(x+1)2﹣4x的值.[答案]9或4[解析][分析]先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出不等式,再得出不等式的负整数解,最后将其代入代数式求解即可.[详解]解:不等式去分母得:6+3x+3≥12﹣2x﹣14,移项合并得:5x≥﹣11,解得:x≥﹣2.2,∴不等式的负整数解为﹣2,﹣1,当x=﹣2时,原式=(-2+1)2-4×(-2)=1+8=9;当x=﹣1时,原式=(-1+1)2-4×(-1)=4.故代数式(x+1)2﹣4x的值为9或4.[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解法以及求代数式的值,掌握基本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2. 如图,四边形ABCD中,∠BCD=90°,AD⊥DB,DE=BE,BD平分∠ABC,连接EC,若∠A=30°,DB=4,求EC的长.[答案]27[解析][分析]利用已知得出在Rt△BCD中,∠A=30°,DB=4,在直角△DEC中利用勾股定理进而得出EC的长.[详解]如图,∵AD⊥DB,∠A=30°,∴∠1=60°,∵BD平分∠ABC,∴∠3=∠1=60°,∴∠4=30°,又∵∠BCD=90°,DB=4,∴BC=12BD=2,22BD BC3∴∠CDE=∠2+∠4=90°,∵DE=BE,∠1=60°,∴DE=DB =4, ∴EC=22DE CD +=224(23)+=27.[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点.解题时须注意勾股定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23. 如图,△ABC 中,AB =AC ,D 为BC 边的中点,DE ⊥AB .(1)求证:∠BAC =2∠EDB ;(2)若AC =6,DE =2,求△ABC 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S △ABC =12.[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AC =∠DAB ,AD ⊥BC 根据余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面积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AB =AC ,D 为BC 边的中点∴AD ⊥BC ,12BAD CAD BAC ∠=∠=∠ ∴∠B +∠BAD =90°∵DE ⊥AB∴∠B +∠EDB =90°∴1EDB BAD BAC 2∠=∠=∠ 即∠BAC =2∠EDB(2)∵AB =AC =6,DE =2∴16262ABD S =⨯⨯=∵D为BC边的中点∴S△ADC=S△ADB=6∴S△ABC=12[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同角的余角相等.在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线,三条线互相重合.熟练掌握这一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4. 某体育用品商场采购员到厂家批发购进篮球和足球共100个,两种球厂家的批发价和商场的零售价如表所示:(1)若付款总额不得超过12800元,则该采购员最多可购进篮球多少个?(2)若商场把100个球全部售出,为使商场的利润不低于3400元,采购员最少可购进篮球多少个?[答案](1)60只;(2)40个.[解析][分析](1)设采购员购进篮球x个,则足球购进为(100-x)个,根据表格的批发价,列出不等式即可解决本题;(2)设篮球a个,则足球是(100﹣a)个,一个篮球的利润为40元,一个足球的利润为30元,再分别乘对应的数量,相加后大于等于3400,列出不等式,即可解决.[详解]解:(1)设采购员购进篮球x个,根据题意得:140x+110(100﹣x)≤12800解得x≤60所以x的最大值是60.答:采购员最多购进篮球60个;(2)设篮球a个,则足球是(100﹣a)个根据题意得:(180﹣140)a+(140﹣110)(100﹣a)≥3400解得:a≥40则采购员最少可购进篮球40个.答:采购员最少可购进篮球40个.[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能够读懂题意以及合理的设出未知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5. 已知:如图,ADC 中, AD CD = , 且//, AB DC CB AB ⊥于, B CE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1)求证: ;CE CB =(2)如果连结BE ,请写出BE 与AC 的关系并证明[答案](1)详见解析;(2) AC 垂直平分BE[解析][分析](1)证明AC 是∠EAB 的角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先写出BE 与AC 的关系,再根据题意和图形,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即可证明.[详解](1)证明:∵AD=CD ,∴∠DAC=∠DCA ,∵AB ∥CD ,∴∠DCA=∠CAB ,∴∠DAC=∠CAB ,∴AC 是∠EAB 的角平分线,∵CE ⊥AE ,CB ⊥AB ,∴CE=CB ;(2)AC 垂直平分BE ,证明:由(1)知,CE=CB ,∵CE ⊥AE ,CB ⊥AB ,∴∠CEA=∠CBA=90°,在Rt △CEA 和Rt △CBA 中,CE CB AC AC =⎧⎨=⎩, ∴Rt △CEA ≌Rt △CBA (HL ),∴AE=AB ,CE=CB ,∴点A 、点C 在线段BE 的垂直平分线上, ∴AC 垂直平分BE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勾股定理的正确表达?A. a^2 + b^2 = c^2B. a^2 b^2 = c^2C. a^2 + c^2 = b^2D. a^2 c^2 = b^22.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是30度,那么它的对边长度是斜边长度的多少?A. 1/2B. 1/3C. 1/4D. 1/63. 下列哪个选项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A. 对边相等B. 对角相等C. 对角线互相平分D. 所有选项都正确4.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方形的性质?A. 对边平行B. 四个角都是直角C. 对角线相等D. 所有选项都正确5. 下列哪个选项是圆的性质?A. 半径相等B. 直径相等C.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D. 所有选项都正确二、判断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4. 圆的半径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5. 圆的直径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
()三、填空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勾股定理的表达式是:a^2 + b^2 = ______。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所以它的对角线长度是______。
3.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______度。
4. 圆的半径是圆心到圆上______的距离。
5. 圆的直径是圆上______点之间的距离。
四、简答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勾股定理的内容。
2. 简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 简述正方形的性质。
4. 简述圆的性质。
5. 简述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五、应用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AC = 6cm,BC = 8cm,求AB的长度。
2.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B = 10cm,BC = 8cm,求CD的长度。
人教数学八年级下册北京市第4中学第二学期初二期中练习及答案

初中数学试卷北京市第154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数学期中练习本试题共5页,共六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一、.精心选一选 (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ABC 中,AB =6,AC =8,BC =10,则该三角形为(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两组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一组对边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 菱形的周长为4,一个内角为60°,则较短的对角线长为( )A .2B . 3C .1D .124.关于x 的方程(a -5)x 2-4x -1=0有实数根,则a 满足( )A .a ≥1B .a >1且a ≠5C .a ≥1且a ≠5D .a ≠55.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x 2 + x ─ 1 = 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该方程无实数根D.该方程根的情况不确定6.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y =k x过点P (1,3),则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位于( )A .第一、二象限B .第一、三象限C .第二、四象限D .第三、四象限7.如图,矩形ABOC 的面积为3,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过点A ,则k =( ) A .3B .5.1-C .3-D .6-8. 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要使它成为矩形,那么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A .AB CD =B .AD BC = C .AB BC =D .AC BD =9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45度后得到正方形'''D C AB , 边''C B 与DC 交于点O ,则四边形OD AB '的周长..是 A .22 B .3 C .2 D .21+10. 如图所示,把一长方形纸片沿MN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AMD ′ =36°,则∠NFD ′ 等于(第9题图)OC 'B 'D 'DC第7题图(A)144°(B)126°(C)108°(D)72°二.细心填一填(每小题2分,共20分)11.在,90,ο=∠∆ACBABCRt中D是AB的中点,CD=4cm,则AB= cm。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x2-4=0B. x=1xC. x2+3x-2y=0D. x2+2=(x-1)(x+2)2. 以下列线段的长为三边的三角形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32,42,52B. 13,5,12C. 13,14,15D.132,142,1523. 菱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 对角线互相垂直B. 对角线相等C. 对角线互相平分D. 对角相等4. 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A. B. C. D.5. 关于x一元二次方程x2-kx-6=0根的情况为()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无实数根D. 无法确定根的情况6. 如图,Rt△ABC中,∠C=90°,AC=8,AB=10,D、E分别为AC、AB中点,连接DE,则DE长为( )A. 4B. 3C. 8D. 57. 如图,在处测得点在北偏东60︒方向上,在处测得点在北偏东30︒方向上,若2AB=米,则点到直线AB距离PC为().A. 米B. 3米C. 米D. 米8.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E平分∠BAD 交BC于点E,ED=5,EC=3,则矩形的周长为( )A. 18B. 20C. 22D. 249.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 两条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C. 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D. 有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四边形是菱形10. 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4,E为CD上一动点,连接AE交BD于F,过F作FH⊥AE于F,过H 作HG⊥BD 于G.则下列结论:①AF=FH;②∠HAE=45°;③BD=2FG;④△CEH 周长为8.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 函数x–1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12. 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如果∠B=50°,则∠D=_____.13.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x+m2﹣1=0有一个根为0,则m的值为_____.14. 菱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长为6,边AB的长是方程27120-+=的一个根,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x x_____15. 某市政府为了改善城市容貌,绿化环境,计划经过两年时间,使绿地面积增加44%,则这两年平均绿地面积的增长率为______.16. 如图,将两条宽度为3的直尺重叠在一起,使∠ABC=6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17. 如图,将正方形ABCD 沿FG 折叠,点A恰好落在BC上的点E处,若BE=2,CE=4,则折痕FG 的长度为_________.18.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C=62,E是BC边的中点,F是AB边上一动点,则FB+FE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19. 在ABCD 中,AB=10,BC边上的高为6,AC=5则▭ABCD 的面积为_________.20. 如图,在△ABC中,∠ABC=90°,D为AB边上一点(BD<BC),AE⊥AB,AE=BD,连接DE交AC于F,若∠AFE=45°,AD=5CD=5,则线段AC长度为_________.三.解答题(21、22题各7分,23、24题各 8分,25、26、27题各10分,共60分)21. 解下列方程 (1)(3x -1)2=2(3x -1) (2)3x 2-23 x +1=022. 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请分别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要求:所画图形的各顶点必须与方格纸中的小正方形的顶点重合. (1)画一个面积为10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2)画一个周长为20,面积为15菱形.23. 将 4个数a ,b ,c ,d 排成2 行、2 列,两边各加一条竖直线记成|a b |c d ,定义|a b |cd =ad-bc ,上述记号就叫做2阶行列式. (1)若249|x13|x=0,求x 的值; (2)若11|x x +-11|x x -+=6,求x 的值.24. 已知,在△ABC 中,AB =AC ,点D 、点O 分别为BC 、AC 的中点,AE//BC . (1)如图1,求证:四边形ADCE 是矩形;(2)如图2,若点 F 是 CE 上一动点,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与四边形 ABDF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和四边形.25. 某商场经销一种成本为每千克40元的水产品,经市场分析,若按每千克50元销售,一个月能售出500千克;销售单价每涨价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千克.针对这种水产品的销售情况,请解答以下问题.(1)当销售单价定为每千克55元,计算月销售量和月销售利润;(2)商场计划在月销售成本不超过10000元的情况下,使得月销售利润达到8000元,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 26. 已知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边AB、BC上的点,连接CE、DF相交于点G,CE=DF.(1)如图①,求证:DF⊥CE;(2)如图②,连接BD,取BD的中点O,连接OE、OF、EF,求证:△O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如图③,在(2)的条件下,将△CBE和△DCF分别沿CB、DC翻折到△CBM和△DCN的位置,连接OM、ON、MN,若AE=2BE,ON=34,求EG的长.27.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DC,点E在BC延长线上,连接DE,∠A+∠E=180°.(1)如图1,求证:CD=DE;(2)如图2,过点C作BE的垂线,交AD于点F,请直接写出BE、AF、DF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3,在(2)的条件下,∠ABC的平分线,交CD于G,交CF于H,连接FG,若∠FGH=45°,DF=8,CH=9,求BE的长.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x2-4=0B. x=1xC. x2+3x-2y=0D. x2+2=(x-1)(x+2)[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2)二次项系数不为0.[详解]A.该方程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x=1x,不是整式方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x2+3x-2y=0,含有两个未知数,故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错误;D.x2+2=(x-1)(x+2),方程整理后是一元一次方程,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利用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是ax2+bx+c=0(且a≠0).特别要注意a≠0的条件.这是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2. 以下列线段的长为三边的三角形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32,42,52B. 13,5,12C. 13,14,15D.132,142,15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验证四个选项中数据是否满足“较小两边平方的和等于最大边的平方”,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详解]A、因为32=9,42=16,52=25,92+162≠25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此选项错误;B、因为52+122=13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此选项正确;C、因为(13)2+(14)2(15)2,不故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此选项错误.D、因为222111345222⎛⎫⎛⎫⎛⎫+≠⎪ ⎪ ⎪⎝⎭⎝⎭⎝⎭,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验证四个选项.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套入数据验证“较小两边平方的和是否等于最大边的平方”是关键.3. 菱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 对角线互相垂直B. 对角线相等C. 对角线互相平分D. 对角相等[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菱形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而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不一定垂直,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都不一定相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都互相平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都相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菱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掌握菱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 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A. B. C. D.[答案]D[解析]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的任何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故D正确.故选D.5. 关于x一元二次方程x2-kx-6=0的根的情况为()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无实数根D. 无法确定根的情况[答案]A[解析][分析]先计算△=(-k)2-4×1×(-6)=k2+24>0,即可判断方程根的情况.[详解]∵△=(-k)2-4×1×(-6)=k2+24>0,∴一元二次方程x2-kx-6=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b2-4ac: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6. 如图,Rt△ABC中,∠C=90°,AC=8,AB=10,D、E分别为AC、AB中点,连接DE,则DE长为( )A. 4B. 3C. 8D. 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详解]∵∠C=90°,AC=8,AB=10,∴22AB AC,∵D、E分别为AC、AB中点,∴DE=12BC=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勾股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7. 如图,在处测得点在北偏东60︒方向上,在处测得点在北偏东30︒方向上,若2AB =米,则点到直线AB 距离PC 为( ).A. 米B. 3米C. 米D. 米[答案]B [解析] [分析]设点到直线AB 距离PC 为米,根据正切的定义用表示出AC 、BC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点到直线AB 距离PC 为米, 在Rt APC △中,3tan PCAC x PAC==∠,在Rt BPC △中,3tan 3PC BC x PBC ==∠,由题意得,3323x x -=, 解得,3x =(米),故选:.[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正确标注方向角是解题的关键. 8.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ED =5,EC =3,则矩形的周长为( )A. 18B. 20C. 22D. 24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C=4;证明BE=AB=4,即可求出矩形的周长.[详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C=90°,AB=CD;AD∥BC;∵ED=5,EC=3,∴DC2=DE2-CE2=25-9,∴DC=4,AB=4;∵AD∥BC,∴∠AEB=∠DAE;∵AE平分∠BAD,∴∠BAE=∠DAE,∴∠BAE=∠AEB,∴BE=AB=4,矩形的周长=2(4+3+4)=22.故选:C.[点睛]该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矩形的性质.9.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 两条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C. 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D. 有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判定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或等腰梯形,故选项A错误;B.两条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选项B错误;C.如图,作AE⊥BC于点E,DF⊥BC交BC的延长线于F,则∠AEB=∠DFC=90°.∵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B∥CD,∴∠ABE=∠DCF,∴△ABE≌△DCF,∴AE=DF,BE=CF.在Rt△ACE和Rt△BDF中,由勾股定理得,AC2=AE2+EC2=AE2+(BC-BE)2,BD2=DF2+BF2=DF2+(BC+CF)2=AE2+(BC+BE)2,∴AC2+BD2=2AE2+2BC2+2BE2=2(AE2+BE2)+2BC2.又∵AE2+BE2=AB2,故AC2+BD2=2(AB2+BC2);即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正确;D.有两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故选项D错误.故答案为:C[点睛]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难度不大.10. 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4,E为CD上一动点,连接AE交BD于F,过F作FH⊥AE于F,过H 作HG⊥BD 于G.则下列结论:①AF=FH;②∠HAE=45°;③BD=2FG;④△CEH 的周长为8.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解析][分析]①作辅助线,延长HF交AD于点L,连接CF,通过证明△ADF≌△CDF,可得:AF=CF,故需证明FC=FH,可证:AF=FH;②由FH⊥AE,AF=FH,可得:∠HAE=45°;③作辅助线,连接AC交BD于点O,证BD=2FG,只需证OA=GF即可,根据△AOF≌△FGH,可证OA=GF,故可证BD=2FG;④作辅助线,延长AD至点M,使AD=DM,过点C作CI∥HL,则IL=HC,可证AL=HE,再根据△MEC≌△MIC,可证:CE=IM,故△CEH的周长为边AM的长.[详解]①连接FC,延长HF交AD于点L,∵BD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DB=∠CDF=45°.∵AD=CD,DF=DF,∴△ADF≌△CDF.∴FC=AF,∠ECF=∠DAF.∵∠ALH+∠LAF=90°,∴∠LHC+∠DAF=90°.∵∠ECF=∠DAF,∴∠FHC=∠FCH,∴FH=FC.∴FH=AF.②∵FH⊥AE,FH=AF,∴∠HAE=45°.③连接AC交BD于点O,可知:BD=2OA,∵∠AFO+∠GFH=∠GHF+∠GFH,∴∠AFO=∠GHF.∵AF=HF,∠AOF=∠FGH=90°,∴△AOF≌△FGH.∴OA=GF.∵BD=2OA,∴BD=2FG.④连接EM,延长AD至点M,使AD=DM,过点C作CI∥HL,则:LI=HC,∵HL⊥AE,CI∥HL,∴AE⊥CI,∴∠DIC+∠EAD=90°,∵∠EAD+∠AED=90°,∴∠DIC=∠AED,∵ED⊥AM,AD=DM,∴EA=EM,∴∠AED=∠MED,∴∠DIC=∠DEM,∴∠CIM=∠CEM,∵CM=MC,∠ECM=∠CMI=45°,∴△MEC≌△CIM,可得:CE=IM,同理,可得:AL=HE,∴HE+HC+EC=AL+LI+IM=AM=8.∴△CEH的周长为8,为定值.故①②③④结论都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要充分利用正方形的特殊性质,在解题过程中要多次利用三角形全等.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 函数–1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答案]x≥0[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可知x≥0.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12. 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如果∠B=50°,则∠D=_____.[答案]50°[解析]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可得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即可得∠B=∠D=50°.13.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x+m2﹣1=0有一个根为0,则m的值为_____.[答案]﹣1.[解析][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得到m-1≠0;根据方程的解的定义得到m2-1=0,由此可以求得m的值.[详解]解:把x=0代入(m﹣1)x2+x+m2﹣1=0得m2﹣1=0,解得m=±1,而m﹣1≠0,所以m=﹣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为零.14. 菱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长为6,边AB的长是方程27120-+=的一个根,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x x_____[答案]16[解析][分析]边AB的长是方程x2-7x+12=0的一个根,解方程求得x的值,根据菱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长为6,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出菱形的边长,即可求得菱形ABCD的周长.[详解]∵解方程x2-7x+12=0得:x=3或4∵对角线长为6,3+3=6,不能构成三角形;∴菱形的边长为4.∴菱形ABCD的周长为4×4=16.[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由于菱形的对角线和两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判断出菱形的边长是多少,然后根据题目中的要求进行解答即可.15. 某市政府为了改善城市容貌,绿化环境,计划经过两年时间,使绿地面积增加44%,则这两年平均绿地面积的增长率为______.[答案]20%[解析][分析]本题可设这两年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因为经过两年时间,让市区绿地面积增加44%,则有(1+x)2=1+44%,解这个方程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设这两年平均每年的绿地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得,(1+x)2=1+44%,解得x1=-2.2(舍去),x2=0.2.答:这两年平均每年绿地面积的增长率为20%.故答案为20%[点睛]此题考查增长率的问题,一般公式为:原来的量×(1±x)2=现在的量,增长用+,减少用-.但要注意解的取舍,及每一次增长的基础.16. 如图,将两条宽度为3的直尺重叠在一起,使∠ABC=6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答案]63[解析]分析:先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两张纸条的宽度相等,利用面积求出AB=BC,然后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根据宽度是3与∠ABC=60°求出菱形的边长,然后利用菱形的面积=底×高计算即可.详解:纸条的对边平行,即AB∥CD,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两张纸条的宽度都是3 ,∴S四边形ABCD=AB×3=BC×3 ,∴AB=BC ,∴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即四边形ABCD是菱形.如图,过A作AE⊥BC,垂足为E,∵∠ABC=60∘ ,∴∠BAE=90°−60°=30°,∴AB=2BE ,在△ABE中,AB2=BE2+AE2 ,即AB2=14AB2+32 ,解得AB=23,∴S四边形ABCD=BC⋅AE=23×3=63.故答案是:6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 如图,将正方形ABCD 沿FG 折叠,点A恰好落在BC上的点E处,若BE=2,CE=4,则折痕FG 的长度为_________.[答案]210[解析][分析]过G作GM⊥AB于M,连接AE,则MG=AD=AB,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E⊥G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MF=BE=2,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过G作GM⊥AB于M,连接AE,则MG=AD=AB,∵将正方形ABCD的一角折向边CD,使点A与CB上一点E重合,∴AE⊥GF,∴∠FAE+∠AFG=∠AFG+∠MGF ,∴∠BAE=∠MGF ,在△ABE 与△MGF 中B GMF AB GMMGF BAM ∠∠⎧⎪⎨⎪∠∠⎩===, ∴△ABE ≌△GMF ,∴MF=BE=2,∵MG=AD=BC=6,∴FG=22=210FM MG +, 故答案为:21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根据图形折叠前后图形不发生大小变化得出三角形的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难度一般.18.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C =62,E 是BC 边的中点,F 是AB 边上一动点,则FB +FE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答案]35[解析][分析]首先确定ED=EF+FD=EF+BF 的值最小.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计算.[详解]连接BD ,ED 交AC 于O ,F ,连接BF ,此时EF+BF= EF+FD =ED 的值最小.在正方形ABCD 中,AC =62, ∴BC=CD=6, ∵E 是BC 边的中点,∴CE=3在Rt △CDE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E=2263635CE CD +=+=. ∴FB +FE 的最小值为35故答案为:35.[点睛]此题考查了线路最短的问题,确定动点F 的位置时,使EC+ED 的值最小是关键. 19. 在ABCD 中,AB =10,BC 边上的高为6,AC =35,则▭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答案]66[解析][分析]解直角三角形得到BC 的长,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得到结论.[详解]如图,∵AE ⊥BC ,在Rt △ABE 中,∵AB=10,AE=6,∴22AB AE -=8,在Rt △AEC 中,∵AC=35,AE=6,∴CE=22AC AE -=3,∴BC=BE+CE=11,∴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11×6=66, 故答案为:66.[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 如图,在△ABC 中,∠ABC =90°,D 为AB 边上一点(BD <BC ),AE ⊥AB ,AE =BD ,连接DE 交AC 于F ,若∠AFE =45°,AD =35,CD =5,则线段AC 的长度为_________.[答案]10[解析][分析]延长BC 到G ,使BG=AD ,连接DG 、EG ,证明ACGE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CG=AE=BD ,在直角三角形DBC 中运用勾股定理求出BD 、BC 的长,最后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即可.[详解]延长BC 到G ,使BG=AD ,连接DG 、EG ,90,ABC AE AB ︒∠=⊥90EAD DBG ∴∠=∠=︒180EAD DBG ∴∠+∠=︒90AED ADE ∠+∠=︒//AE BG ∴,AE BD AD BG ==()AED BDG SAS ∴≅∆,DE DG AED BDG ∴=∠=∠90ADE BDG ∴∠+∠=︒1809090EDG ︒∴-︒∠==︒DE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DEG ∴∠=︒45AFE =︒∠AFE FEG ∴∠=∠AC EG ∴//∴四边形ACGE 是平行四边形,AE CG ∴=∵AE=BDBD CG ∴=∵AD =∴设BD=x ,则,在Rt △BCD 中,∵CD=5,∴222CD BD BC =+,即2225=)x x +,解得,1x =,2x当x =,即BD =此时BC =,BD BC >, 不合题意,∴x =即∴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10==故答案为:1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作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以及证明CG=AE=BD 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22题各7分,23、24题各 8分,25、26、27题各10分,共60分)21. 解下列方程(1)(3x -1)2=2(3x -1)(2)3x 2-x +1=0[答案](1)113x =,21x =;(2)12x x == [解析][分析](1)原方程移项后进行因式分解,变形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2)原方程运用公式法求解即可.[详解](1)(3x -1)2=2(3x -1)(3x -1)2-2(3x -1)=0(3x -1)[(3x -1)-2]=0(3x -1)(3x -3)=0∴3x -1=0,3x -3=0解得,113x =,21x =;(2)3x 2-x +1=0这里a=3,b=-c=1∴△=b 2-4ac=(-2-4×3×1=0∴x ==∴12x x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灵活运用,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2. 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请分别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要求:所画图形的各顶点必须与方格纸中的小正方形的顶点重合.(1)画一个面积为10的等腰直角三角形;(2)画一个周长为20,面积为15的菱形.[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画出直角边为25的等腰三角形即可.(2)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画出边长5,高为3的菱形即可.[详解](1)如图1中,平行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2)如图2中,菱形ABCD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思考问题.23. 将 4个数a ,b ,c ,d 排成2 行、2 列,两边各加一条竖直线记成|a b |c d ,定义|a b |c d =ad-bc ,上述记号就叫做2阶行列式.(1)若249|x13|x =0,求x 的值; (2)若11|x x +- 11|x x -+=6,求x 的值.[答案](1)1x =2x =(2)1x =,2x =[解析][分析] (1)根据2阶行列式公式列出方程26490x -=,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即可求得答案;(2)根据2阶行列式公式列出方程2(1)(1)(1)6x x x +---=,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由题意可得:26490x -=∴26=49x 249=6x∴1x =2x = (2)由题意可得:2(1)(1)(1)6x x x +---=,整理得,22x =,解得,1x =,2x =.[点睛]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本题根据2阶行列式的公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比较简单,容易掌握.24. 已知,在△ABC 中,AB =AC ,点D 、点O 分别为BC 、AC 的中点,AE//BC .(1)如图1,求证:四边形ADCE 是矩形;(2)如图2,若点 F 是 CE 上一动点,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与四边形 ABDF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和四边形.[答案](1)证明见解析;(2)S△ABC,S四边形ABDE,S矩形ADCE[解析][分析](1)首先得到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利用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判断矩形即可;(2)根据四边形ADCE是矩形,得到AD∥CE,于是得到S△ADC=S△ADF=S△AED,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证明:∵点D、点O别是BC、AC的中点,∴OD∥AB,∴DE∥AB,又∵AE∥BD,∴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点D是BC的中点,∴AE平行且等于DC,∴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AB=AC,D为BC的中点,∴AD⊥BC,∴四边形ADCE是矩形;(2)解:∵四边形ADCE是矩形,∴AD∥CE,∴S△ADC=S△ADF=S△AED,∴四边形ABDF面积=S△ABC=S四边形ABDE=S矩形ADCE.[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5. 某商场经销一种成本为每千克40元的水产品,经市场分析,若按每千克50元销售,一个月能售出500千克;销售单价每涨价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千克.针对这种水产品的销售情况,请解答以下问题.(1)当销售单价定每千克55元,计算月销售量和月销售利润;(2)商场计划在月销售成本不超过10000元的情况下,使得月销售利润达到8000元,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 [答案](1)月销售量450千克,月利润6750元;(2)销售单价应定为80元/千克[解析][分析](1)销售单价每涨价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千克.那么涨价5元,月销售量就减少50千克.根据月销售利润=每件利润×数量,即可求解;(2)等量关系为:销售利润=每件利润×数量,设单价应定为x元,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1)月销售量为:500﹣5×10=450(千克),月利润为:(55﹣40)×450=6750(元).(2)设单价应定为x元,得:(x﹣40)[500﹣10(x﹣50)]=8000,解得:x1=60,x2=80.当x=60时,月销售成本为16000元,不合题意舍去.∴x=80.答:销售单价应定为80元/千克.[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6. 已知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边AB、BC上的点,连接CE、DF相交于点G,CE=DF.(1)如图①,求证:DF⊥CE;(2)如图②,连接BD,取BD的中点O,连接OE、OF、EF,求证:△O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如图③,在(2)的条件下,将△CBE和△DCF分别沿CB、DC翻折到△CBM和△DCN的位置,连接OM、ON、MN,若AE=2BE,求EG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7105[解析][分析](1)如图1中,证明Rt△CBE≌△Rt△DCF(HL),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2中,连接OC.想办法证明△OBE≌△OCF(SAS),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3中,连接OC.设BE=a,则BM=EB=CF=CN=a,AE=2a,BC=AB=3a,首先证明△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如图1中,∵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CD,∠B=∠DCF=90°,∵DE=CE,∴Rt△CBE≌△Rt△DCF(HL),∴BE=CF,∠ECB=∠CDF,∵∠ECB+∠DCE=90°,∴∠CDF+∠DCE=90°,∴∠CGD=90°,∴EC⊥DF.(2)如图2中,连接OC.∵CB=CD,∠BCD=90°,OB=OD,∴OC=OB=OD,OC⊥BD,∴∠OCB=45°,∵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D=45°,∴∠OBE=∠OCF,∵BE=CF,OB=OC,∴△OBE≌△OCF(SAS),∴OE=OF,∠BOE=∠COF,∴∠EOF=∠BOC=90°,∴△EO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如图3中,连接OC.设BE=a,则BM=EB=CF=CN=a,AE=2a,BC=AB=3a,∵BE=BM,CF=CN,BE=CF,∴BM=CN,∵OB=OC,∠OBM=∠OCN=135°,BM=CN,∴△OBM≌△OCN(SAS),∴∠BOM=∠COM,∴∠MON=∠BOC=90°,∴△MO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4∴MN=217, 在Rt △MBN 中,a 2+16a 2=68,∴a=2(负根已经舍弃),BE=2,BC=6,EC=210,∵△CGF ∽△CBE ,CG CF CB CE∴=, 26210CG ∴=, 3105CG ∴=, 31071021055EG EC CG ∴=-=-=. [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27. 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 ∥DC ,点E 在BC 延长线上,连接DE ,∠A +∠E =180°.(1)如图1,求证:CD=DE ;(2)如图2,过点C 作BE 的垂线,交AD 于点F ,请直接写出BE 、AF 、DF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3,在(2)的条件下,∠ABC 的平分线,交CD 于G ,交CF 于H ,连接FG ,若∠FGH=45°,DF=8,CH=9,求BE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BE=AF+3DF ;(3)31[解析][分析](1)利用等角的补角判断出∠DCE=∠E即可;(2)先判断出四边形CFDN是矩形,再判断出CN=NE=FD,即可得出结论;(3)先判断出∠ABG=∠BGC,进而得出四边形BCFM是正方形,即可判断出△BMK≌△BCH,再用勾股定理求出BM=15,即可得出AD=BC=BM=15,即可求出结论.AD BC AB DC[详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E=180°,∠BCD+∠DCE=180°,∴∠DCE=∠E,∴CD=DE;(2)如图2,过点D作DN⊥BE于N,∵CF⊥BE,∴∠DNC=∠BCF=90°,∴FC∥DN,∵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四边形CFDN是矩形,∴FD=CN,∵CD=DE,DN⊥CE,∴CN=NE=F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AD=AF+FD,∴BE=AF+3DF.(3)如图3,过点B作BM⊥AD于点M,延长FM至K,使KM=HC.连接BK,∵▱ABCD,∴AB∥CD,∴∠ABG=∠BGC,∵BG平分∠ABC,∴设∠ABG=∠CBG=∠BGC=α,∴BC=CG,∵∠FGH=45°,∴∠FGC=45°+α,∵∠BCF=90°,∴∠BHC=∠FHG=90°-α,∴∠HFG=45°+α=∠FGC,∴FC=CG=BC,∵BM⊥AD,∴∠MBC=90°=∠FCE=∠MFC,∴四边形BCFM是矩形,∵BC=FC,∴四边形BCFM是正方形,∴BM=MF=BC=AD,∴MA=DF=8,∵∠KMB=∠BCH=90°,KM=CH,∴△BMK≌△BCH,∴KM=CH=9,∠KBM=∠CBH=α,∠K=∠BHC=90°-α, ∵∠MBC=90°,∴∠MBA=90°-2α,∴∠KBA=90°-α=∠K,∴AB=AK=8+9=17,在Rt△ABM中,∠BMA=90°,=15,∴AD=BC=BM=15,∴AF=AD-DF=15-8=7,∴BE=AF+3DF=7+3×8=31.[点睛]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解本题的关键是(2)判断出四边形CFDN是矩形,(3)求出AB=17.。
初中数学: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十一学校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十一学校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题共24分)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
1.(3分)下列各曲线中,不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2.(3分)将直线y=x﹣1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l,则直线l的解析式为()A.B.C.D.3.(3分)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则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ABD=∠BDC,OA=OCB.∠ABC=∠ADC,AB=CDC.∠ABC=∠ADC,AD∥BCD.∠ABD=∠BDC,∠BAD=∠DCB4.(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5.(3分)把化简得()A.B.C.D.6.(3分)“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2).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8,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图2中EF的长为()A.3B.4C.D.7.(3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90°,AB=8,AD=6,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长度的最大值为()A.4B.5C.6D.108.(3分)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AB的中点,点P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设PC=x,PE+PB=y,图②是y关于x的函数图象,且图象上最低点Q的坐标为(m,),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B.2C.4D.5二、填空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9.(3分)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0.(3分)如图,矩形ABCD的边AB在数轴上,其中点A,B分别表示数﹣1,2,BC=2,以点B为圆心,BD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于点P,则点P表示的数为.11.(3分)如图,在▱ABCD中,AB=8,BC=5,AE平分∠BAD交边CD于点E,BF平分∠ABC交边CD于点F,且AE、BF交于▱ABCD内部点G,则线段EF=.12.(3分)如图,在△ABC中,∠ACB=90°,∠A=22.5°,CD⊥AB于点D,点E为AB 的中点,连接CE,若AB=6,则CD的长为.13.(3分)如图,在▱ABCD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AB的长为半径作弧,交AD于点F;②分别以点F、B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DAB内交于点G;③作射线AG,交边BC于点E,连接EF.若AB=5,BF=8,则四边形ABEF的面积为.14.(3分)如图所示的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则点A到边BC的距离等于.15.(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3,点P是对角线AC上一个动点(点P 与点A,C不重合),过点P分别作PE⊥AD于点E,PF∥BC交CD于点F,连接EF,则EF的最小值为.16.(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D的顶点A(2,1),C(6,5),将直线l:y=﹣2x沿x轴水平向右平行移动.当直线l将▱ABCD的面积平分时,此时其解析式为.17.(3分)如图,点A是y轴正半轴上的动点,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AB=6,以AB为边在第一象限作正方形ABCD,连接OC,则OC的最大值为.18.(3分)已知一次函数y=kx﹣2k+1(k≠0),当系数k取不同的值时,会得到不同的直线,这些直线都经过一个定点C,此定点C的坐标为;若坐标系中两点A(﹣3,﹣1),B(﹣1,2),一次函数y=kx﹣2k+1(k≠0)的图象与线段AB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三、解答题(本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八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下列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A. 对边相等B. 对角互补C. 对边平行D. 对角相等2. 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是70°,则其他三个角是( ) A. 70°,130°,130°B. 110°,70°,120°C. 110°,70°,110°D. 70°,120°,120° 3.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3242=122⋅ B. (9)(4)946-⨯-=-⨯-= C. 2223(3)633-=-⨯= D. 221312(1312)(1312)5-=+-= 4. 如右图要测量池塘两侧的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可以取一个能直接到达A 、B 的点C ,连结CA 、CB ,分别在线段CA 、CB 上取中点D 、E ,连结DE ,测得DE=35m ,则可得A 、B 之间的距离为( )A. 30 mB. 70 mC. 105mD. 140m5. 下列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 =3,b =4,c =5B. a =1,b 2,c 3C. a =2,b =3,c =4D. a =7,b =24,c =256.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6和8,则斜边上的高为( )A. 10B. 5C. 9.6D. 4.87. 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构成的四边形一定是( )A. 矩形B. 菱形C. 正方形D. 不确定8. 如图,在△ABC 中, 5AB =,6BC =,BC 边上的中线4=AD ,那么AC 的长是( )A. B. C. 34 D. 2139. 如图所示□ABCD ,再添加下列某一个条件, 不能判定□ABCD 是矩形是( )A. AC=BDB. AB ⊥BCC. ∠1=∠2D. ∠ABC=∠BCD10.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R ,P 分别是DC ,BC 上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点P 在BC 上从点B 向点C 移动而点R 不动时, 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少C. 线段EF 的长不变D. 线段EF 的长不能确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1. 1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12. 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23x -=________.13. 比较大小:31314. 在ABCD 中,如果∠A+∠C=140°,那么∠B=__度.15. 如图,菱形ABCD 的周长为20,点A 的坐标是(4,0),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16. 在△ABC 中,∠C=90°,AC=1,BC=2,则AB 边上的中线CD=______. 17. 矩形两条对角线夹角为60°,矩形的较短的一边为5,则矩形的对角线的长是_____. 18. 如图所示,图中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所有四边形都是正方形,123916144S ===,S ,S ,则4S =_____.19.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2cm 和5cm ,,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20. 如图,△ABC 的周长为16,D , E ,F 分别为AB , BC ,AC 的中点,M ,N ,P 分别为DE , EF ,DF 的中点,则△MNP 的周长为____;如果△ABC ,△DEF ,△MNP 分别为第1个,第2个,第3个三角形,按照上述方法继续做三角形,那么第n 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0分.21. 计算:(1)12-38+218;(2)21351136⋅÷.22. 如图,□ABCD 中,AE ⊥BD 于点E ,CF ⊥BD 于点F .(1)求证:BF=DE;(2)如果∠ABC=75°, ∠DBC=30°,BC=2,求BD的长.23.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为对角线BD上的三等分点.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24.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C平分∠BAD,CE∥AD交AB于E.(1)求证:四边形AECD是菱形;(2)若点E是AB中点,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5. 如图,矩形ABCD中,AB=8,AD=10.(1)E是CD上的点,将△ADE沿折痕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点F处.求DE的长;(2)点P是线段CB延长线上的点,连接PA,若△PAF是等腰三角形,求PB的长;(3)M是AD上的动点,在DC 上存在点N,使△MDN沿折痕MN折叠,点D落在BC边上点T处,请直接写出线段CT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26. 对于正数,用符号表示的整数部分,例如:[0.1]0=,[2.5]2=,[3]3=.点(,)A a b 在第一象限内,以A 为对角线的交点画一个矩形,使它的边分别与两坐标轴垂直. 其中垂直于轴的边长为,垂直于轴的边长为[]1b +,那么,把这个矩形覆盖的区域叫做点A 的矩形域.例如:点3(3,)2的矩形域是一个以3(3,)2为对角线交点,长为3,宽为2的矩形所覆盖的区域,如图1所示,它的面积是6.图1 图2根据上面的定义,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点 的矩形域,该矩形域的面积是 ;(2)点77(2)()(0)22P Q a a >,,,的矩形域重叠部分面积为1,求的值; (3)已知点(,)(0)B m n m >在直线1y x =+上, 且点B 的矩形域的面积满足45S <<,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直接写出结果)四、附加题:(第1题4分,第2题6分,共10分)27. 如图,菱形ABCD 的周长为20,对角线AC 长为45,点E 、F 分别为AC 、BC 边上的动点.(1)直接写出菱形ABCD 的面积:_______;(2)直接写出BE+EF 最小值_______;并在图中作出此时的点E 和点F .∠+∠=︒28. 如图,菱形ABCD中,E为AB边上的一点,F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ED F180求证:DE=DF.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下列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是()A. 对边相等B. 对角互补C. 对边平行D. 对角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逐项排除即可.[详解]解:∵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对角相等、对边相等,∴选项B不正确;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 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是70°,则其他三个角是()A. 70°,130°,130°B. 110°,70°,120°C. 110°,70°,110°D. 70°,120°,12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的性质确定出其他角即可.[详解]解:∵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为70°,∴邻角为110°,对角为70°,即其他三个角分别为:110°,70°,110°.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角的性质,掌握并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3242=122⋅B. (9)(4)946-⨯-=-⨯-=C. 2223(3)633-=-⨯=D. 221312(1312)(1312)5-=+-=[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进行排除即可.[详解]解:A. 3242=24,故A 选项错误;B. (9)(4)366 , 故B 选项错误;;; C. 22233633,故C 选项错误; D. 221312(1312)(1312)5-=+-= ,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掌握二次根式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 如右图要测量池塘两侧的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可以取一个能直接到达A 、B 的点C ,连结CA 、CB ,分别在线段CA 、CB 上取中点D 、E ,连结DE ,测得DE=35m ,则可得A 、B 之间的距离为( )A. 30 mB. 70 mC. 105mD. 140m[答案]B[解析][分析] 先说明DE 是三角形的中位线,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解答.[详解]解:∵D 、E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DE 是△ABC 的中位线,∴AB=2DE=70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确定三角形中位线并正确运用中位线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 下列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a=3,b=4,c=5B. a=1,b,cC. a=2,b=3,c=4D. a=7,b=24,c=2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详解]解:A、32+42=52,.能组成直角三角形;B、12+)2=)2,能组成直角三角形;C、22+32≠42: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D、72+242=252,: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掌握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6和8,则斜边上的高为()A. 10B. 5C. 9.6D. 4.8[答案]D[解析][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的长,再运用面积法求出斜边上的高即可.[详解]解:设斜边长为c,斜边上的高为h.由勾股定理可得:c2=62+82,解得c=10,直角三角形面积S=12×6×8=12×10h,解得h=4.8.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的应用和利用面积法求直角三角形的高,掌握等面积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构成的四边形一定是( )A. 矩形B. 菱形C. 正方形D. 不确定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说明四个角都是直角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E 、F 、G 、H 分别为各边中点∵EF ∥GH ∥DB ,EF=GH=12BD EH ∥FG ∥AC ,EH=FG=12AC , ∵DB ⊥AC.∴EF ⊥EH ,EF ⊥FG, HG ⊥EH∴四边形EFGH 是矩形故选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和矩形的判定,其中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 如图,在△ABC 中, 5AB =,6BC =,BC 边上的中线4=AD ,那么AC 的长是( )A.B. C. 34 D. 213[答案]A[解析] ∵6BC =,AD BC 是边上的中线,∴BD=3.222345+= ,222BD AD AB ∴+=∴△ABD 是直角三角形,∴AD ⊥BC ,∴AC =AB =5,故选A.9. 如图所示□ABCD ,再添加下列某一个条件, 不能判定□ABCD 是矩形的是( )A. AC=BDB. AB ⊥BCC. ∠1=∠2D. ∠ABC=∠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逐项排除即可解答. [详解]解:由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当AC=BD 时,能判定口ABCD 是矩形;由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当AB ⊥BC 时,能判定口ABCD 是矩形;由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对边平行,可得AD//BC ,即可得∠1=∠2,所以当∠1=∠2时,不能判定口ABCD 是矩形;由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当∠ABC=∠BCD时,能判定口ABCD是矩形.故选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的判定方法,其方法有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10.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点P在BC上从点B 向点C移动而点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 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 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少C. 线段EF的长不变D. 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分析]因为R不动,所以AR不变.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EF= 12AR,因此线段EF的长不变.[详解]如图,连接AR,∵E、F分别是AP、RP的中点,∴EF为△APR的中位线,∴EF= 12AR,为定值.∴线段EF的长不改变.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只要三角形的边AR不变,则对应的中位线的长度就不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1. ,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x≥[答案]1[解析]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解:,∴x-1≥0,解得x≥1.故答案为x≥1.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即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12. 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23x-=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运用平方差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即可.详解]解:23x-=.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法的因式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是解答本题的特点.13. 比较大小:[答案]<[解析]试题解析:∵∴14. 在ABCD中,如果∠A+∠C=140°,那么∠B=__度.[答案]110.[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相等以及邻角互补,即可得出答案.解:∵平行四边形ABCD,∴∠A+∠B=180°,∠A=∠C,∵∠A+∠C=140°,∴∠A=∠C=70°,∴∠B=110°.故答案110.15. 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20,点A的坐标是(4,0),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答案](0,3)[解析][分析]先根据菱形的性质确定菱形的长度,再设B点的坐标为(0,y),最后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得B点的坐标.[详解]解:设B点的坐标为(0,y),根据菱形的性质,得AB=20÷4=5;22(0-4)(y-0)5(y>0),解得y=3所以B点坐标为(0,3).故答案为(0,3).[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掌握菱形的性质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 在△ABC中,∠C=90°,AC=1,BC=2,则AB边上的中线CD=______.[答案 [解析][分析] 先运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AB ,然后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C=90°,CD 为AB 边上的中线,∴CD=12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 矩形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矩形的较短的一边为5,则矩形的对角线的长是_____. [答案]10[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再根据矩形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证得△AOB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解答本题.[详解]解: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OA=12AC ,OB=12BD ,AC=BD ∴OA=OB ,∵∠A0B=60°,∴△AOB 是等边三角形,∴OA=OB=AB=5,∴AC=2OA=10,即矩形对角线的长为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弄清题意、画出图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 如图所示,图中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所有四边形都是正方形,123916144S ===,S ,S ,则4S =_____.[答案]169[解析][分析]利用正方形的基本性质和勾股定理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S 1=9,S 2=16,S 3=144,∴所对应各边为:3,4,12.∴中间未命名的正方形边长为5.∴最大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4S =52+122=169.故答案为169.[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定义和正方形的基本性质,分析图形得到正方形和勾股定理的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2cm 和5cm ,,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cm 119cm[解析][分析]设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边为c,分c为斜边和12cm为斜边两类进行讨论,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设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边为c,当c为斜边时,2251213c=+=;当12cm为斜边时,22125119c=-=.故答案为:13cm或119c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分类讨论思想.由于条件没有指明直角边和斜边,故要分类讨论,同时要注意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5cm不可能为斜边,故分两类讨论.20. 如图,△ABC的周长为16,D, E,F分别为AB, BC,AC的中点,M,N,P分别为DE, EF,DF的中点,则△MNP的周长为____;如果△ABC,△DEF,△MNP分别为第1个,第2个,第3个三角形,按照上述方法继续做三角形,那么第n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答案](1). 4(2). 52n-[解析][分析]利用中位线定理求出EF、DE、DF与AB、AC、BC的长度关系,可得△EFG的周长是△ABC周长的一半,△MNP 的周长是△DEF的周长的一半,以此类推,即可求得第n个三角形的周长.[详解]解:如图,△ABC的周长为16,D、E、F分别为AB、BC、AC的中点,∴EF、DE、DF为三角形中位线,∴EF=12AB,DE=12AC,FD=12BC∴EF+DE+DF=12(BC+AC+AB),即△DEF的周长是△ABC周长的一半同理,△MNP的周长是△DEF的周长的一半,即△MNP的周长为16×(12)2=4.以此类推,第n个小三角形的周长是第一个三角形周长的16×(12)n-1=415222n n.故答案是:52n-.[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0分.21. 计算:(1;(2[答案](1)(2)[解析][分析](1)先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然后再按二次根式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2)先将被开房数化为假分数,然后再按二次根式乘除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1==(25736355637=[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 如图,□ABCD中,AE⊥BD于点E,CF⊥BD于点F.(1)求证:BF=DE;(2)如果∠ABC=75°, ∠DBC=30°,BC=2,求BD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3+1.[解析][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证得△ADE≌△CBF,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2)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求得AE的长,进而求得DE和BD的长.[详解](1)证明:∵□ABCD,∴AD∥BC,AD=BC.∴∠ADE=∠CBF.∵AE⊥BD于点E,CF⊥BD于点F,∴∠AED=∠CFB=90°.在△ADE和△CBF中,∠AED=∠BFC,∠ADE=∠CBF,|AD=BC∴△ADE≌△CBF(AAS)∴DE=BF(2)解:∵∠ABC=75°,∠DBC=30°,∴∠ABE=750-30°=45.∵AB∥CD,∴∠ABE=∠BDC=45°,∵AD=BC=2,∠ADE=∠CBF=30°,∴在Rt△ADE中,AE=1,413.在Rt△AEB中,∠ABE=∠BAE=45°故AE=BE=1.则3+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弄清题意、证得△ADE ≌△CBF 是解答本题关键.23.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F 为对角线BD 上的三等分点.求证: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DB=∠DBC,DA=BC,DE=BF ,则△ADE ≌△CBF ,所以AE=CF,同理可证得AF=CE,故可得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详解]证明:∵四边形ABCD 平行四边形,∴∠ADB=∠DBC,DA=BC,∵E,F 为BD 的三等分点,∴DE=BF,在△ADE 和△CBF 中,DA BC ADE CBF DE BF =⎧⎪∠=∠⎨⎪=⎩,∴△ADE ≌△CBF(SAS),∴AE=CF,同理△CDE ≌△ABF,∴AF=CE,∴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来证明三角形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已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24.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AC 平分∠BAD ,CE ∥AD 交AB 于E .(1)求证:四边形AECD是菱形;(2)若点E是AB的中点,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证明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然后证明AE=EC即可四边形AECD是菱形;(2)先说明BE=CE、∠ACE=∠CAE,再说明BE=CE、∠ACE=∠CAE,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到∠B+∠BCA+∠BAC=180°,进一步得到∠BCE+∠ACE=90°即∠ACB=90°,即可说明△ABC是直角三角形.[详解](1)证明:∵AB//CD,∴AE//CD,又∵CE/∥AD,∴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AC平分∠BAD∴∠CAE=∠CAD,又∵AD∥CE,.∠ACE=∠CAD,∴∠ACE=∠CAE,∴AE=CE,∴四边形AECD是菱形;(2)解:△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E是AB中点,∴AE=BE.又∵AE=CE,∴BE=CE,∠ACE=∠CAE,∴∠B=∠BCE,∵∠B+∠BCA+∠BAC=180°,∴2∠BCE+2∠ACE=180°∴∠BCE+∠ACE=90°,即∠ACB=90°∴△ABC是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等知识点,考查知识点较多,增加了试题难度,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成为解答本题的的关键.25. 如图,矩形ABCD中,AB=8,AD=10.(1)E是CD上的点,将△ADE沿折痕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点F处.求DE的长;(2)点P是线段CB延长线上的点,连接PA,若△PAF是等腰三角形,求PB的长;(3)M是AD上的动点,在DC 上存在点N,使△MDN沿折痕MN折叠,点D落在BC边上点T处,请直接写出线段CT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答案](1)5;(2)6或4或73;(3)12.[解析][分析](1)根据折叠的特点和勾股定理即可求出ED的长;(2)需分AP=AF;PF=AF和AP=PF三种情况分别求出PB的长即可;(3)由题意可知当点N与C重合时,CT取最大值是8;当点M与A重合时,CT取最小值为4,进而求出线段CT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详解]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AB=8,AD=10∴AF=AD=10,FE=DE(折叠对称性)∵在Rt△ABF中,BF=6,AF=10∴FC=4所以在Rt △ECF 中,42+(8-DE )2=EF 2,∴DE=5;(2)当AP=AF 时,AB ⊥PF ,∴PB=BF=6;当PF=AF 时,则PB+6=10,解得PB=4;若AP=PF ,在Rt △APB 中,AP 2=PB 2+AB 2,解得PB=73. 综合可得PB=6或4或73; (3)当点N 与C 重合时,CT 最大=MD=8;当点M 与A 重合时,AT=AD=10,AB=8,CT 最小=10-6=4,∴线段CT 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运用以及图形折叠的问题,试题考查知识点较多,增加了试题难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分类讨论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26. 对于正数,用符号表示的整数部分,例如:[0.1]0=,[2.5]2=,[3]3=.点(,)A a b 在第一象限内,以A 为对角线的交点画一个矩形,使它的边分别与两坐标轴垂直. 其中垂直于轴的边长为,垂直于轴的边长为[]1b +,那么,把这个矩形覆盖的区域叫做点A 的矩形域.例如:点3(3,)2的矩形域是一个以3(3,)2为对角线交点,长为3,宽为2的矩形所覆盖的区域,如图1所示,它的面积是6.图1 图2根据上面的定义,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点 的矩形域,该矩形域的面积是 ;(2)点77(2)()(0)22P Q a a >,,,的矩形域重叠部分面积为1,求的值;(3)已知点(,)(0)B m n m >在直线1y x =+上, 且点B 的矩形域的面积满足45S <<,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直接写出结果)[答案](1)8;(2)所以的值为56或112;(3)45<<33m [解析][分析](1)点(2,72)的矩形域的定义,求出矩形边长分别为2,4,画出图形即可解决问题; (2)分两种情形,重叠部分在(1)中矩形的左边或右边,分别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利用特殊值法.推出平行于y 轴的矩形的边长为3,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点72,2⎛⎫ ⎪⎝⎭的矩形域如图所示,该该矩形域的面积是8;故答案为:8;(2)如图所示,因为点772(0)22P Q a a ⎛⎫⎛⎫> ⎪ ⎪⎝⎭⎝⎭,,,的矩形域重叠部分面积为1,且平行于轴的边长均为4, 所以点772(0)22P Q a a ⎛⎫⎛⎫> ⎪ ⎪⎝⎭⎝⎭,,,的矩形域重叠部分也是一个矩形,且平行于轴的边长为4,平行于轴的边长为14. ①当02a <<时,1124a a +=+,解得56a =; ②当2a >时,1324a a -=-,解得112a =. 所以的值为56或112. (3)当m=1时,S=3,当m=2时,S=8,∵4<S <5,∴1<m <2,∴平行于y 轴的矩形的边长为3,∴平行于x 轴的矩形的边长m 的范围为45<<33m 故答案为45<<33m .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综合题、矩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四、附加题:(第1题4分,第2题6分,共10分)27. 如图,菱形ABCD 的周长为20,对角线AC 长为45,点E 、F 分别为AC 、BC 边上的动点.(1)直接写出菱形ABCD 的面积:_______;(2)直接写出BE+EF 的最小值_______;并在图中作出此时的点E 和点F .[答案](1)20;(2)4,E 、F 两点的位置见解析.[解析][分析](1)如图:连接BD 交AC 于O 点,再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AB 和OA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OB 的长,进而求得BD 的长,最后利用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积的一半解答即可;(2)作DF ⊥BC 于点F ,交AC 于点E ,连接BE ,此时BE+EF=DE+EF=DF 最小,根据菱形面积即可求出DF 的长.[详解](1)解:连接BD 交AC 于O 点,∵菱形ABCD 的周长为20,对角线AC=45∴AB=BC=5,OA=5∴22525=5∴5∴菱形的面积为:11254522AC BD =20.(2)作DF⊥BC于点F,交AC于点E,连接BE,此时BE+EF=DE+EF=DF最小,∵BC•DF=S菱形ABCD=20,∴DF=20÷5=4.∴BE+EF的最小值4,E、F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垂线段最短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灵活应用所学的几何知识以及数形结合思想.∠+∠=︒28. 如图,菱形ABCD中,E为AB边上的一点,F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ED F180求证:DE=DF.[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如图,过D作DG⊥AB,DH⊥BC,再证明△ADG≌△DCH,得到DG=DH;然后再证△EDG≌△DHF,最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详解]证明:过D作DG⊥AB,DH⊥BC,∴∠DGA=∠DGE=∠DHB=∠DHF=90°∵菱形ABCD∴AB=BC=BD=AD,∠A=∠DCB∴△ADG≌△CDH(AAS)∴DG=DH∠+∠=︒,BED DEA180∵BED F180∠∴DEA=F∴△EDG≌△DHF(AAS)∴DE=DF.[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做出辅助线、借助菱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的全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北京)

八十三团第一中学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一、选择答案:(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式子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有 ( ) ⑴31;⑵3-;⑶12+-x ;⑷38;⑸231)(-;⑹)(11>-x x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把aba 123化简后得 ( )A .b 4B .b 2C .b 21D . b b 2 3.化简二次根式352⨯-)(得 ( )A .35-B .35C .35±D .304.要登上某建筑物,靠墙有一架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m ,顶端离地面12m ,则梯子的长度为( )A .12mB .13mC .14mD .15m 5.下列几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是( );A .1.5,2,2.5 B. 3,4,5 C. 5,12,13 D. 20,30,40 6.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比一直角边长2 cm ,另一直角边长为6 cm ,则它的斜边长( )A .4 cmB .8 cmC .10 cmD .12 cm7.如图,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 =6㎝,BC =8㎝,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CD 等于( ); A. 2㎝ B. 3㎝ C. 4㎝ D. 5㎝ 8. 已知函数13+=x y ,当自变量增加3时,相应的函数值增加( ) A .3 B .8 C .9 D .109. 下列各图表示的函数中y 是x 的函数的 ( )班级 姓名 考号 座位号AC DB E 第6题图10. 如图,直线与y 轴的交点是(0,-3),则当x<0时, ( )A. y<0B. y<-3C. y>0D. y>-3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1.当x 时,式子1+x 有意义,当x 时,式子422--x x 有意义.12.已知:()022=+++y x x ,则=-xy x 2 .13. 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之比为3∶4,斜边长为20,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__.(第14题) (第15题)14.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3,高是8的长方体纸箱的A 点沿纸箱爬到B 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 cm ,则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的和是_______________2cm . 16. 已知正比例函数y =(m -1)25m x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m 的值为_________,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17. 一次函数y=kx+b 与y=2x+1平行,且经过点(-3,4),则表达式为: . 18.地面气温是20℃,如果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6℃,则气温t (℃)与高度h (m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
人教数学八年级下册北京6中学第二学期初二期中练习及答案

初中数学试卷北京156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数学期中测试班级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 成绩________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2页;第Ⅱ卷第2页至第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的第1页至第6页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5,12,13B .2,3,5C .4,7,5D .1,2,3 2.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为( ).A .AB=BC ,AD=CDB .AB=CD ,AD ∥BC C .∠A=∠B ,∠C=∠D D .AB ∥CD ,∠A=∠C 3. 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B. 对角线相等C. 对角线互相垂直D.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 若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 ky 2 - 4y - 3 = 3y + 4 有实数根,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k ≥74-且k ≠ 0 B . k > 74-且k ≠ 0 C .k ≥74- D .k > 74- 5. △ABC 中,D 、E 、F 分别为AB 、AC 、BC 的中点, 若△DEF 的周长为6,则△ABC 周长为( ).A .3B .6C .12D .246.在Rt △ABC 中,∠C=90º,∠A=30º,BC=1,则AC 的长是( ) A .2 B .23C .3D . 23+ 7.在Rt △ABC 中,斜边长BC =3,AB 2+AC 2+BC 2的值为( ).A .9B . 18C . 6D .无法计算 8.用配方法解方程2220x x --=,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A .2(1)2x -=B .2(2)2x -=C .2(1)3x -=D .2(2)3x -= 9.如图,正方形ABCD 中,P 是BD 上一点,AB=4,CM ⊥BD 于M ,PE ∥AD ,PF ∥CD.则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8B .6C .16D .4ME C DABP第9题 第10题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DAB =60°,AB =5,BC =3,点P 从起点D 出发,沿DC 、CB 向终点B 匀速运动.设点P 所走过的路程为x ,点P 所经过的线段与线段AD 、AP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y ,y 随x 的变化而变化.在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是( ).二、填空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1.如果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为6cm 与8cm ,则此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2c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A B C
D
E
一、选择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 )1、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
2
1
B .
8.0
C .
4
D .
5
( )2、有意义的条件是
二次根式3 x A .x>3 B. x>-3 C. x ≥-3 D.x ≥3 ( )3、正方形面积为36,则对角线的长为 A .6
B .6
2
C .9
D .92
( )4、等腰梯形的两底之差等于腰长,则腰与下底的夹角为
A. 120° B . 60° C . 45° D. 50°
( )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三条线段的比为1:1:
2,则它们组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②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
行四边形是矩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④有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⑤一条直线与矩形的一组对边相交,必分矩形为两个直角梯形。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 )7、如图,在□ABCD 中,已知AD =5cm ,AB =3cm ,AE 平分∠BAD 交BC 边于点E ,则EC 等
于
(A)1cm (B)2cm (C)3cm (D)4cm
( )8、如图,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若EF =3,则菱形ABCD 的周长是 A .12
B .16
C .20
D .24
( )9、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8,BC =4,将矩形沿
AC 折叠,点D 落在点D’处,则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为. A .6
B .8
C .10
D .12
( )10、如图,正方形ABCD 中,AE =AB ,直线DE 交
BC 于点F ,则∠BEF = A .45°
B .30°
C .60°
D .55°
二、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1、
ABCD 中一条对角线分∠A 为35°和45°,则∠B= __ 度。
F
E C
A
A
B
C
D
F D ’
F
B
A C
E
C
1 m ,当它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m 后,
那么这个菱形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cm 2
. _______。
的中点,则线段CD 的长为 ; AC 于F 。
且AD 交EF 于O ,则∠AOF= 度.
题)
上的动点,则PE 和PC 的长度之和最小是
20、 ===请你找出 其中规律,并将第n (n ≥1)个等式写出来 .
三、 解答题:(共50分)
(3分) 21、
)227(328--+ (3分) 22.
5
2
32232⨯÷
23、(6分) 如图,已知□ABCD 中,AE 平分∠BAD ,CF 平分∠BCD ,分别交BC 、AD 于E 、F . 求证:
AF=EC
24、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四条边上的中点分别为E 、F 、G 、H 形EFGH (即四边形ABCD 的中点四边形).
(1分)(1)四边形EFGH (3分)证明你的结论. 证明:
(1分)(2)当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满足 条件时,四边形EFGH 是矩形; (1分)(3
(5分)25、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
“远航” F
班级 姓名
3
方向航行,“远航” 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
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
如果知道“远航” 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26、(3分)现有5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排列形式如图①,请把它们分割后拼接成一个新的正方形.要求:在图①中画出分割线并在图②正方形网格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中用实线画出拼接成的新正方形.
27、(6分)已知:如图,ABC ∆中,︒=∠90ACB ,点D 、E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A CDF ∠=∠. 求证:四边形DECF 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
30、梯形ABCD ,AD ∥BC ,∠A=90°AB=8cm ,AD=24cm ,BC=26cm 点,点P 从A 出发沿线段AD 的方向以1cm/s
的速度运动;点Q 从C 出发沿线段CB 的方向以3cm/s 的速度运动,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当点P 运动到点D 时,点Q 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3分)(1)设四边形PQCD 的面积为S ,写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解:
(3分)(2)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为等腰梯形?
附加题:(本题满分5分,可计入总分,但试卷满分不超过100分) (1)在图1,2,3中,给出平行四边形
ABCD 的顶点A B D ,,的坐标(如图所示)
,写出图1,2,3中的顶点C 的坐标,它们分别是(52),
,( , ),( ,______)
x
图1
x
图2
x
图3
Q
C
图①
图②
)f
x
(2)在图4中,给出平行四边形
ABCD 的顶点A B D ,,的坐标(如图所示)
,求出顶点C 的坐标( , )(C 点坐标用含a b c d e f ,,,,,的代数式表示)归纳与发现 (3)通过对图1,2,3,4的观察和顶点C 的坐标的探究,你会发现:无论平行四边形ABCD 处于直角
坐标系中哪个位置,当其顶点坐标为
()()()()A a b B c d C m n D e f ,,,,,,,(如图4)时,则四
个顶点的横坐标a c m e ,,,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 纵坐标b d n f ,,,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不必证明)。
初二数学答案
一、 选择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二、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1、100 12、24 13、12 14、24 15、
5
16、
226
17、90 18、2 19、
13
20、
2
1
)1(21++=++
n n n n
三、 解答题:(共50分)
(3分) 21、
)227(328--+ (3分) 22.
52
32232⨯÷
=2333222+-+ =
5
28332⨯⨯
=323- =
10
1
=
10
10
(6分)23、证明:由⊿ABE ≌⊿CDF ,得BE=DF 。
∵□ABCD ∴AD=BC ∴AF=EC (5分)24、(1)平行四边形 证明:连结BD
∵E 、H 分别是AB 、AD 中点
5
∴
EH ∥BD ,EH=BD 21
同理FG ∥BD ,FG=BD 2
1
EH ∥FG,EF=EG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2)互相垂直 。
(3)菱形。
(5分)25、(图略)由题知OA=16×1.5=24,OB=12×1.5=18,AB=30。
∵AB 2
=OA 2
+OB
2
∴∠AOB=90°
∵∠1=45° ∴ ∠2=45° ∴海天号沿西北方向航行。
(3分)26、
(6分)27、证明: ∵D 、E 分别是AC 、AB ∴DE ∥CB。
即DE ∥CF
∴在Rt ⊿ABC 中,∠ACB=90º ∵E 是AB 中点 ∴AE=BE=CE ∴∠A=∠ACE ∵∠A=∠CDF ∴∠ACE=∠CDF ∴DF ∥CE ∵DE ∥CF
∴四边形DECF 是平行四边形. 29、(3分)(1)由题知AD=24,BC=26,AB=8,AP=t,CQ =3t,
BQ=BC-CQ=26-3t
S四边形PQCD =S梯形ABCD -S梯形ABQP =200-104+8t=8t+96(0<t ≤
3
26
) (3分)(2)QC=PD+2(BC-AD)
3t=24-t+4 t=7 附加题:
(1)(c+e,d),(c+e-a,d) (2)(c+e-a,d+f-b) (3)c+e=a+m,b+n=d+f
图① 图②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