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艺术

合集下载

艺术节对联

艺术节对联

艺术节对联
艺术节对联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它能够通过对联的形式来表达艺术节的主题和内涵。

下面是十个符合要求的艺术节对联:
1. 落日余晖洒艺术,星空璀璨醉灵魂。

2. 五彩斑斓春艺术,万家灯火展文明。

3. 音符跳跃舞艺术,画笔飞扬绘情怀。

4. 诗歌吟唱颂艺术,舞蹈翩跹舞韵徽。

5. 剧场灯光照艺术,画廊色彩染灵魂。

6. 音乐奏响乐艺术,舞台绽放美光辉。

7. 诗人吟唱诗艺术,画家挥毫绘魅力。

8. 舞台热闹戏艺术,画布绚丽展创意。

9. 艺术之城充灵感,观众欢乐赏精彩。

10. 音乐奏响心艺术,舞台璀璨展风采。

这些对联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艺术节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展现了艺术节的多样性和吸引力,既有对音乐和舞蹈的赞美,也有对绘画和诗歌的讴歌。

同时,这些对联也呼应了艺术节的主题,以及艺术对人类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

通过创作这些对联,我希望能够传达艺术节的独特魅力,让读者感受到艺术的美妙和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激发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欣赏,促进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在创作过程中,我尽量使用准
确的中文表达,避免歧义和误导的信息,以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同时,我也努力保持文章的流畅性和自然度,使读者感到仿佛是真人在叙述,增强阅读的体验和理解。

通过这些努力,我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一种愉悦的阅读体验,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艺术节的魅力。

对联的艺术与创作

对联的艺术与创作

对联的艺术与创作对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是一种以意蕴为核心的艺术形式。

它以一对对联的方式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融合了文字的优美与智慧。

对联的创作既需要艺术家的倾力创作,更需要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与尊重。

本文将探讨对联的艺术与创作,从艺术性、技巧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对联的艺术性对联作为诗歌创作的一种形式,具有浓厚的艺术性。

艺术性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联注重韵律和音韵的统一。

对联的上下联需要形成一种韵律美,在读起来和谐流畅的同时,又能展现出独特的节奏感。

通过恰到好处的平仄抑扬和音韵的呼应,使对联更富有诗意。

其次,对联强调意境和意蕴的烘托。

对联是通过表达句子之间的对比、呼应或借用来达到意境烘托的效果。

艺术家通过妙用比喻、夸张、对仗等手法,将情感和思想融入对联,使对联更具有思辨性和文化内涵。

最后,对联力求文字的精巧和意象的丰富。

对联的每个字都应精心挑选,力求字面上的意义和象征意义相结合。

艺术家在对联创作中,通过选字、衬托和隐喻等手法,使对联更加凝练优美,使人耳目一新。

二、对联的技巧性对联创作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下面将从平衡性、对仗性和韵律性三个方面介绍对联的技巧性。

首先,对联需要保持平衡性。

上下联之间需要在词语的选用、意境的表达和语言的韵律上保持一种平衡。

艺术家在创作对联时,要注意字数的平衡、意蕴的平衡,以及情感表达的平衡,使整个对联既有独特之处又有整体之感。

其次,对联需要具备对仗性。

对仗是对联创作中非常关键的技巧之一,也是表达意象的要素之一。

对仗即上下联之间在音韵和意义上的呼应和呼唤。

艺术家要善于运用对仗技巧,使对联更有韵律感和美感。

最后,对联创作需有韵律性。

韵律性是对联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通过韵律的循环和重复,使对联更具韵味和节奏感。

艺术家在对联创作中,要合理运用押韵、对子等手法,让对联更加优美动听。

三、对联的创新性对联虽然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厚重,但在当代社会中,也需要不断引入创新元素。

古今经典楹联集锦

古今经典楹联集锦

古今经典楹联集锦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是一种以对联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

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当时的建筑都会在门楼、厅堂等处悬挂对联,以表达主人的思想和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楹联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形式,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今经典楹联,以体现其独特魅力。

一、古典楹联1. 门楼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清代名臣屈大均所创的一副门楼联。

这副联语言简练,意蕴深刻,表达了屈大均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

这副联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传颂和使用。

2. 汉白玉联汉白玉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名贵石材,常被用于雕刻艺术品。

清代文学家袁枚曾创作过一副汉白玉联:“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副联以一个池塘为背景,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生命的源头之重要性。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副不可多得的古典楹联。

3. 水墨联水墨联是一种以水墨画为背景的楹联形式。

这种联常常将水墨画中的意境和楹联的语言相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代画家郎世宁曾创作过一副著名的水墨联:“百丈山前半翠微,石桥水畔一闲庭;莫言此处无人到,人在画中游。

”这副联以水墨画为背景,表达了画家对自然环境和人生境遇的感悟。

语言简练、意境深邃,是一幅充满哲理的经典楹联。

二、现代楹联1. 新春联新春联是一种以迎接新年为主题的楹联形式。

现代新春联常常将时下流行的话题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以增加联的时代感和趣味性。

例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技创新才能创造未来。

”这副联以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为主题,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环保联环保联是一种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楹联形式。

现代环保联常常将环保理念和科技元素融入其中,以呼吁人们关注环保问题并采取行动。

例如:“绿色发展是未来,环保责任在行动。

”这副联以绿色发展和环保责任为主题,表达了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和呼吁。

3. 诗意联诗意联是一种以诗意为主题的楹联形式。

对联的设计理念及赏析

对联的设计理念及赏析

对联的设计理念及赏析对联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通过对字句的巧妙组合,以及对意境的精确表达,传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对联的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韵律平衡:对联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似,感觉上要平衡和谐。

上下联的字数相等可以使对联看起来整齐美观,同时也能够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

2. 内涵丰富:对联中的词语和句子要有深度和内涵,不仅仅是平淡的描述,还要反映出丰富的思想和人文价值观。

对联常常通过对比和对立的手法,表达出哲学和思考的尺度。

3. 意境生动:对联的设计应该注重意境的创造,通过对于事物的描绘和赋予特定的形象,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对联能够给人以生动的形象感受。

4. 文字工艺:对联的设计需要注意文字的书法和字形的美感,选择恰当的字体和字形能够增加对联的艺术感。

对联的赏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语言特色:对联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在表达方式和表达手法上有其独有的特点。

通过欣赏对联,我们可以领略到这种独特的语言之美。

2. 文化内涵:每一个好的对联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对联往往通过双关、象征、隐喻等手法,将深远的哲学思考和道德观念融入其中,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3. 艺术审美:对联是一种极具艺术感的形式,通过对字句的巧妙组合和整齐有序的排列,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同时,对联的字形、结体、韵律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

4. 文化传承: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一种传承和表达。

通过欣赏对联,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总之,对联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对字句的组合和意境的创造,传达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通过赏析对联,我们可以欣赏到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对联艺术欣赏与创作

对联艺术欣赏与创作

加强媒体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强对联艺术 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认知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表达
对联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 果。同时,对联还常常运用典故、成语等文化元素来丰富内涵和增加趣味性。
02
对联艺术欣赏方法
品味文字之美
01
02
03
炼字精妙
对联文字简练,每个字都 经过精心挑选和锤炼,以 求表达最准确、最生动的 意思。
音韵和谐
对联讲究平仄和押韵,读 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 美感。
对联艺术欣赏与创作
汇报人:XX 2024-01-19
目录 CONTENT
• 对联基本概念与特点 • 对联艺术欣赏方法 • 对联创作技巧与步骤 • 不同类型对联欣赏与创作 • 对联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推广
01
对联基本概念与特点
对联定义及起源
对联定义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 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遵循格律,注意平仄
了解格律规则
熟悉对联的格律规则,如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平仄相谐等。
合理安排平仄
根据格律规则,合理安排对联的平仄,使其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 上口。
避免重复字词
在同一副对联中,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字词,保持语言的多样性和 丰富性。
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仔细推敲
在初稿完成后,仔细推敲每个字词和句子的表 达,确保准确传达出预期的意境和情感。
领悟哲理之韵
富含哲理
对联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通过欣赏可以启迪思想 、领悟人生。
寓意深远

装裱店常用对联

装裱店常用对联

装裱店常用对联装裱店常用对联:
1. 艺术装裱,精雕细刻
工艺品搭配,美轮美奂
2. 雕龙画凤,瑞气盈门
挂壁名家,风华绝代
3. 金碧辉煌,翰墨流光
高山流水,神采飞扬
4. 文房四宝,书香门第
瓷器玉器,古韵悠长
5. 画龙点睛,典雅大方
雕花镂刻,别具一格
6. 名家墨宝,千古流传
古董珍玩,历久弥新
7. 装裱艺术,传承千年
创意设计,展现个性
8. 珍藏名画,掩映金框
古典壁画,彰显文化
9. 古风雅韵,情韵盎然
现代风格,时尚别致
10. 纸本山水,意境悠远
丝绸刺绣,绣出花纹
以上是装裱店常用的对联,希望能满足您的需求。

对联的艺术技巧

对联的艺术技巧

对联的艺术技巧一、对联的艺术技巧之字音对仗对联是一种近体诗的表现形式,它的艺术技巧之一就是字音的对仗。

对联中的上下句在音韵上要保持一定的呼应和和谐感,体现出优美的音乐性。

通过对仗的字音以及押韵的运用,使对联更加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二、对联的艺术技巧之意境对应对联的创作不仅要注意字音的对仗,还要注意意境的对应。

上下句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性,使读者在阅读对联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一种继续思考的感觉。

通过意境的对应,对联能够传达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情感,使读者在读完之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对联的艺术技巧之形象的描绘对联是通过文字创作来表达意境和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中形象的描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对联中的字句要具有形象感,通过对事物的描绘和描述,能够让读者在想象中看到文字所表达的情景,增加作品的艺术感和吸引力。

四、对联的艺术技巧之文采的独特对联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要注意文采的独特性。

对联中的字句要言简意赅,富有文采,能够引起读者阅读时的共鸣。

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排比等,使对联更富有表现力,展现出作者的才华和创造力。

五、对联的艺术技巧之平仄押韵对联作为一种近体诗的形式,它的艺术技巧之一就是平仄押韵。

对联中的上下句要保持平仄的关系,使整个对联的节奏感更加鲜明,有一定的音乐性。

同时,押韵的运用也是对联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押韵的手法,使对联更加和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总之,对联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艺术形式,其艺术技巧是多方面的,需要作者在字音对仗、意境对应、形象描绘、文采独特、平仄押韵等方面进行精心的创作。

只有运用合理的艺术技巧,才能创作出具有魅力和内涵的对联作品。

在前面的段落中,我们提到了对联的艺术技巧包括字音对仗、意境对应、形象描绘、文采独特、平仄押韵等几个方面。

接下来,我将继续深入探讨这些技巧,并且以更加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首先,字音对仗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

字音对仗是指上下句在音韵上的呼应和和谐感。

关于艺术的对联大全集

关于艺术的对联大全集

关于艺术的对联1. 上联:笔舞龙飞映月色,下联:墨香四溢画心声。

2. 上联:丹青妙手传神韵,下联:翰墨飘香映画屏。

3. 上联:画意诗情融一体,下联:笔歌墨舞展华章。

4. 上联:琴棋书画皆通晓,下联:诗词歌赋共赏月。

5. 上联:画笔生辉映日边,下联:墨香飘逸满人间。

6. 上联:丹青妙手绘宏图,下联:翰墨飘香书春秋。

7. 上联:笔走龙蛇舞画卷,下联:墨香四溢映晴空。

8. 上联:画意诗情融一体,下联:笔歌墨舞展宏图。

9. 上联:琴棋书画皆精通,下联:诗词歌赋共赏星。

10. 上联:画笔生辉映夜空,下联:墨香飘逸满苍穹。

11. 上联:丹青妙手绘长卷,下联:翰墨飘香书万年。

12. 上联:笔走龙蛇舞九天,下联:墨香四溢映青天。

13. 上联:画意诗情融九天,下联:笔歌墨舞展画卷。

14. 上联:琴棋书画皆高手,下联:诗词歌赋共白头。

15. 上联:画笔生辉映碧海,下联:墨香飘逸满人间。

16. 上联:丹青妙手绘山河,下联:翰墨飘香书千秋。

17. 上联:笔走龙蛇舞长空,下联:墨香四溢映长虹。

18. 上联:画意诗情融大地,下联:笔歌墨舞展风姿。

19. 上联:琴棋书画皆通雅,下联:诗词歌赋共欢欣。

20. 上联:画笔生辉映白雪,下联:墨香飘逸满晴雪。

21. 上联:丹青妙手绘天下,下联:翰墨飘香书天地。

22. 上联:笔走龙蛇舞天涯,下联:墨香四溢映晚霞。

23. 上联:画意诗情融万象,下联:笔歌墨舞展华章。

24. 上联:琴棋书画皆精通,下联:诗词歌赋共高楼。

25. 上联:画笔生辉映碧波,下联:墨香飘逸满湖泽。

26. 上联:丹青妙手绘江河,下联:翰墨飘香书洪流。

27. 上联:笔走龙蛇舞江河,下联:墨香四溢映晴霄。

28. 上联:画意诗情融瀚海,下联:笔歌墨舞展鸿篇。

29. 上联:琴棋书画皆国粹,下联:诗词歌赋共古今。

30. 上联:画笔生辉映日月,下联:墨香飘逸满乾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联艺术(文师华编)一、对联的形式和要求对联与对偶相同之处是:都要求词性相同或接近、平仄相对、句法一致。

不同之处是:对偶受诗的约束,一般是五字或七字;对联字数上不受限制,少到一字、三字,多到几百字,平仄也比诗自由。

有位先生喜欢喝酒,一喝酒就撒酒风。

有一天,他出对子让弟子对。

先生:雨。

催花雨。

园中阵阵催花雨。

弟子:风。

撒酒风。

席上常常撒酒风。

云南昆明市大观楼长联,长达180字,为清代诗人孙髯(rán)翁所作。

四川灌县青城山天师洞道观长联,共394字。

四川江津的一副对联长达1612字,为钟云舫所作,是目前所见的最长的对联。

对联形式上有哪些特点和要求呢?(一)词性相同或接近,结构一致。

如:万家腾笑语;四海庆新春。

此联中,以“万”对“四”属于数字对数字,“家”对“海”属于名词对名词,“腾”“庆”两个动词相对,“笑”“新”是动词、形容词相对,“语”“春”又是名词相对。

从结构上看,上下联都是主谓宾句式。

以助词相对的联句,如某名士自挽联:无虑无忧,老夫去矣;克勤克俭,小子勉之。

联尾“矣”“之”两个助词相对,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

古人作联,将实字即现代所说的名词分成十几个小类,如天文、地理、时令、植物、人事等等,要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人事对人事……;现代人作联可以放宽一些,只要做到名词对名词就可以了。

(二)平仄相对,音韵谐调。

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是为了到达整齐的建筑美,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则是在追求有节奏的音乐美。

1.汉语的音韵和节奏汉字四声有新四声和旧四声。

现代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人们把阴平、阳平划归平声;把上声、去声划归仄声,这就是平、仄之区别。

古汉语四声为平、上、去、入,其平声在现代汉语中分解为阴平、阳平二声,上、去二声与现代汉语一致,只有入声已消失,但在我国某些地区如上海、广东、山西、江西等地还部分地保留着。

古代汉语平、仄的划分是:平声属平声,上、去、入声属仄声。

节奏即有规律的重复。

节奏可以给人快感和美感。

如武汉黄鹤楼上的一副七言联: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

联中每两字或一字划为一个音步,读起来具有明显的节奏感。

原来,汉字每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每两字或一字构成一个音步,这是联句、诗句的一种节奏规律。

2.对联格律要求(以七言联为例)七言联:(1)仄仄平平平仄仄秋月春风常得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山容水态自成图。

(2)平平仄仄平平仄东风气暖来阳鸟;仄仄平平仄仄平细雨春深发杏花。

(注:发字古读入声)联律中的有关原则需要掌握住,第一,上联尾字一般必须用仄声,下联尾字一般必须用平声;第二,上下联之间须平仄声字对立,否则就叫做“失对”;第三,凡处在节奏点上的字不能变更平仄,否则就叫“失替”。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来诊断几副病联。

山墅深藏,峰高树古;湖亭遥对,桥曲波皱。

很明显,下联最末一个字“皱”(zhou)读去声,属仄声字,违反了上述第一条原则。

三春细雨滋苗壮;一方净土育花红。

“春”对“方”、“雨”对“土”两处出现了平对平,仄对仄,违反了第二条原则。

“花”对“苗”平对平,但不在音节上,无碍。

志登高山求精进;刚下学海莫畏难。

上下联节奏点上的字变更了平仄,违反了第三条原则。

若将“山”字换成仄声字,将“海”字换成平声字就可以了。

此条可放宽。

此外,中国楹联学会《楹联通则》第十条“避忌问题”提出了三点:(1)忌合掌;(2)忌不规则重字;(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句收忌尾三平。

(1)忌合掌:包括:局部合掌,如:“赤县神州催骏马,中华大地展新姿。

”赤县、神州、中华,词意重复。

整体合掌,如“鸟语春光好,莺歌柳色新。

”上下联意思重合。

(2)忌不规则重字,即在一副联的上下位置中不规则地使用了相同的字。

如“晏殊暨华夏笔都杯”征联优秀联之一:“文港探文流,文通四海龙腾浪;笔都观笔阵,笔舞千年凤翥云。

”(上下联中文、笔在相同位置上有规则重复。

)又如被淘汰联之一:“文港镇中,笔都成名千载史;进贤县里,文房博览一枝花。

”(“文”字在上下联,重复出现,但不在合适的位置上,属不规则重复。

如改为:“文港镇中,文房博览千载史;进贤县里,进士风流万朵花。

”则可。

)(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句收忌尾三平。

尾三仄、尾三平,读音缺乏抑扬起伏,故须忌讳;但有时不能以文害意。

如鹰潭市滨江公园联:“老码头通鄱湖铁肩担来小集镇,新枢纽连四海巨手铸就大铜都”。

意思挺好,但上联结尾“小集镇”属尾三仄,此外上联“通”、下联“连”都是平声。

后来改为“老码头枕鄱湖风帆托起小商镇,新枢纽通寰宇妙手铸成大铜都。

”3.关于对联平仄变格及其它有些对联甚至名家的对联并不完全符合上述联律格式,这牵涉到联律的变格问题。

如:欲共水仙荐秋菊;长留学士住西湖。

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末尾“仄平仄”是常见的一种变格形式,已被大家公认,在创作中可以这么用。

还有的对联音步结构与前例形式不同,如:于此寻孔颜乐处;超然得山水真机。

其音步是二一二二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关于古今四声的运用问题,当代联家的一致主张是,二者可以并行,但在一副对联中不可杂用。

(三)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对联,对联,既对又联”。

讲对仗、论平仄主要侧重于对立的一面,而内容相关、意境完美则偏重于统一的一面。

1.正对,是指上下联内容相关,相互补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揭示事物本质的一种写作手法。

如《红楼梦》中贾宝玉题沁芳亭的联句: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其主题描绘沁芳亭四周的优美景色,“三篙”从深度上写说,“一脉”指一缕。

上联写草木之色彩,下联写花卉之芬芳,相映成趣。

有些作者在写对联时,只注意义同的一面,而忽略事异的一面,结果上下联说的是一件事,只是字面不同而已,这就犯了“合掌”的毛病(即上下句意思重复,像左右手掌合起来)。

如:神州千古秀,赤县万年春。

“神州”、“赤县”都指中国,“”千古“万年”相同。

又如:人增干劲地增产;春满山乡谷满仓。

“谷满仓”、“地增产”意思相近,属于部分词语合掌。

如果将“谷满仓”换成“花满园”就比较合适。

2.反对,就是上下联一正一反,具有对照、映衬的效果,使主题表现得更为鲜明、深刻。

杭州西湖岳王庙有一副联,用的是反对形式: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上联盛赞岳飞父子的忠贞,义烈;下联痛斥秦桧夫妇的阴险、毒辣。

“有幸”对“无辜”、“忠骨”对“佞臣”两组反义词相对。

3.串对,又称流水对,就是上下联所描写的事物意思顺承而连贯,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

如同复句一样,构成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因果等复合关系。

例如:连贯型寒就梅花传腊去;暖随燕子报春来。

寒去暖回,构成时序上递连贯。

因果型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少时虚度光阴,不肯勤学,老来悔恨已迟,形成因果关系。

(四)几种特殊形式的对联1、嵌字对:联中嵌入有关地名、人名、店名、事物名等,格式有十三种。

(1)鹤顶格,即嵌入上下联第一字,如肖公远赠程艳(砚)秋联:艳色天下重,秋声海上来。

(2)燕颔(han,去声)格,即嵌入上下联第二字,如咏桂林联:丹桂虬枝欺鬼斧,琼林洞府仗神工。

(3)鸳肩格,即嵌入上下联第三字,如咏桂林联:喜斟桂酒延嘉客,笑饮林泉涤俗襟。

(4)蜂腰格,即嵌入上下联第四字,如咏桂林联:森然八桂甲天下,宛尔千林隐洞中。

(5)鹤膝格,即嵌入上下联第五字,如咏桂林联:吟诗狂醉桂花酒,览胜同披林壑风。

(6)凫胫格,即嵌入上下联第六字,如咏桂林联:此地常抬折桂手,今朝独有植林心。

(7)凤尾格,即嵌入上下联第七字,如咏桂林联:拿云有志攀丹桂,射月无弓挂绿林。

(8)魁斗格,即嵌入上联第一字,下联最后一字,如文师华自撰联:师谟天地,采撷英华。

(9)蝉联格,即嵌入上联最后一字,下联第一个字,如嵌藕花联:粉坠荷残成好藕,花凋蒂落结香榴。

(10)云泥格,即嵌入上联第二字,下联最后六字,如春联嵌“风月”二字:东风抹绿三春草,旭日搽红二月花。

(11)鼎峙格,即嵌入上联第四字,下联第一、第七字,如嵌“毛泽东”联:鹤抖羽毛飞上下,泽纳红日照西东。

(12)双钩格,即在上、下联首字、尾字嵌入四字名称,如贺龙赠武当道长“伟樵”,嵌入“伟樵”道长名、“紫霄”宫名伟士东来气尽紫,樵歌西去云腾霄。

(13)碎锦格,即将三个以上的名称嵌入联中,如灵隐飞来峰联:灵鹫向云中隐去,奇峰自天外飞来。

2、缺字对:即故意在上联或下联少写一个字,或用标点符号代替,又称漏字联。

(1)少写一字,如:袁世凯千古,中华民众万年。

(含义: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众。

)(2)用标点代替,如1948年3月国民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当时原南京中央大学教授乔大壮的好友许寿裳在台北遇害,乔大壮愤然撰一联曰:费国民血汗已?亿,集天下混蛋于一堂。

3、集句对:把前人诗、词、文不同篇章中的原句巧妙地集为对联,可称为全集句联;或把前人诗词文中的原句与自己创作的联句合起来,构成一联,可称为半集句联。

(1)全集句联,如:启功集毛泽东诗句为联:喜看稻菽千层浪(《到韶山》),跃上葱茏四百旋(《登庐山》)。

文师华集词牌为联:《高山流水》《逍遥乐》,《雪夜渔舟》《归去难》。

(四个词牌)《疏帘淡月》《思佳客》,《烛影摇红》《醉高楼》。

(四个词牌)(2)半集句联,如:湖北侯教授集联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情如碧海深(自作)。

4、无情对:即把意思绝不相同的字,互相对仗,而且越不相侔,越是称好。

如: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

(上下联词性都相对,但意思毫不相干。

)又如:陶然亭,张之洞。

(陶、张,姓氏对;亭、洞,地名对;然、之,虚词对。

)二、对联的作用首先,对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青少年的文学创作能力。

陈寅恪说:“凡能对上等对子者,其人思想必通贯而有条理···故可藉之以选拔高才之士也。

”如:清代嘉庆年间进士陶澍(shù)在十三岁时为村里一座榨油作坊开张写了一副对联: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这副对联,运用夸张手法,气势不凡,显示出幼年陶澍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表现出行业特点和劳动的喜悦。

鲁迅“对课”,寿镜吾:“独角兽”。

小鲁迅对的是:“比目鱼”。

“独角兽”是天庭祥物,即麒麟;“比目鱼”是海中奇珍。

郭沫若六岁开始做对子,有一次,几个顽皮的学生偷了书塾隔壁寺院里的桃子,塾师沈焕章:“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年方六岁的郭沫若迅速对道:“他年折桂步蟾(chan)宫,必定有我!”其次,对联与书法结合,可以渲染气氛,装饰居室,宣传商业,点缀观景。

渲染气氛的对联包括喜庆和吊丧两类,渲染喜庆气氛的有春联(如:燕报重门喜,莺歌大地春)、婚联(如:鸳鸯福禄,鸾凤文章)、寿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

挽联,如蔡元培悼鲁迅挽联: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最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