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县当前农业生产情况汇报

合集下载

无为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无为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无为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董亮赵伟伟(无为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无为市农技推广中心,安徽无为238300)摘要:该文阐述了无为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无为市特色农业产业“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对策建议,为无为市今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建议;无为市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2)08-0067-02无为市地处安徽省中部,北靠巢湖,南临长江,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地势多样,湖泊河流交叉分布。

市内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品种多样、资源丰富,其中面积占比较大的作物有荸荠、莲藕、茶叶、蓝莓、葡萄等。

“十三五”期间,无为市紧紧围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林果、水生蔬菜、绿色茶叶等特色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发展的产业,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区域化的发展布局。

1特色农业产业基本概况1.1蔬菜产业无为市蔬菜播种面积约18666.66hm2,产量480000t,其中荸荠、莲藕、蒌蒿等蔬菜面积占比较大。

荸荠种植面积3333.33hm2,单产25500kg/hm2,产值约3亿元,主要分布在蜀山、鹤毛、泉塘、洪巷等镇;莲藕种植面积2000hm2,单产约27000kg/hm2,产值约2.4亿元,主要分布在刘渡、洪巷等镇;蒌蒿种植面积约166.67hm2,单产22500kg/hm2,产值约0.56亿元,主要分布在陡沟、福渡等镇。

1.2水果产业果树面积约1513.33hm2,总产约35000t,产值约4.72亿元,其中:蓝莓400hm2,梨173.33hm2,柑桔80hm2,桃266.67hm2,葡萄320hm2,猕猴桃53.33hm2,青梅53.33hm2,无花果13.33hm2,树莓20hm2。

1.3茶产业茶叶面积达1586.67hm2,干毛茶产量约350t,产值达2亿元,主要分布在昆山、蜀山、开城、鹤毛、牛埠、严桥等镇。

无为县农业调查

无为县农业调查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古往今来,科技一次贯穿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的成果,科技创新,科技创造以及可以信息的获取必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自邓小平爷爷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业生产形势包产到户,农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十多年来科技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力到底如何,农民又是如何获取农业科技信息,这样的获取后对其生产生活又有多少实质性的效果?为此,利用2012年暑期放假,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回到了我们无为县,对我父亲——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进行了一次以“农民了解科技信息的渠道与效果”的访谈。

通过与父亲及其他农民的对话,我真真切切了解一些情况并发现一些问题。

一调查问卷上的问题为基础,结合我们县,我们村的具体情况,在“农民了解科技信息的渠道与效果”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让我的家乡父老们得到实惠,生活质量,生产水平得以提高。

(一)无为县概况1.1无为县简介无为县地图位置位于东117°28′48″—118°21′00″,北纬30°56′21″—31°30′21″。

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

全县辖23个乡镇,人口140万,面积2413平方公里。

113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环绕东南,皖赣铁路斜贯东北,芜湖、铜陵两座大桥更是为无为插上了腾飞的双翼。

1.2无为县现代农业发展状况与人民生活指标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全年新建标准化示范区60万亩,落实粮食各类订单面积70万亩,获得2个无公害农产品和6个绿色食品认证,种植业产值较上年增长3.51亿元,农民因此人均可增收260元。

渔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全县渔业养殖面积36万亩,预计全年实现渔业产值11亿元,荣获“全省渔业富民先进县”称号。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带动农户致富作用明显。

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45.7亿元,同比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3989元,同比增长20.8%。

无为市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无为市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无为市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无为市是中国著名的蓝莓产区之一,自2010年开始,无为市蓝莓种植面积从最初的50亩扩大到现在的10000亩,成为蓝莓种植的重要基地。

但是,目前无为市蓝莓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从无为市蓝莓产业现状分析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无为市蓝莓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现状分析1.1 优势(1)气候条件优越:无为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温差大,昼夜温差大,利于蓝莓树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同时,无为市的太和水库水质优良,滋养着无为市蓝莓的种植。

(2)品种丰富:无为市蓝莓品种丰富,不同品种有不同的生长周期和有益成分,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产业链完善:无为市蓝莓产业链完善,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都有较为成熟的体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1.2 不足(1)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无为市蓝莓种植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与国际蓝莓种植相比落后,需要通过技术改进和学习提升,更好地促进蓝莓产业的发展。

(2)销售渠道存在差异:无为市蓝莓销售渠道多样,但与主流市场相比仍然存在差异,需要积极开拓新销售渠道,进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3)品质波动大:由于无为市蓝莓种植的品种较为丰富,因此品质波动较大,与其他地区的蓝莓相比也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会影响到市场销售。

2. 对策建议2.1 加强技术改进与人员培训针对无为市蓝莓产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需要加强技术改进和人员培训。

对于技术层面,可以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如微生物学技术和新型育种方法,提高种植效率和产量,并加强蓝莓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进而优化市场质量。

同时,可加强人员培训,如通过开展培训班、成立专家团队、组织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进而更好地推动蓝莓产业的发展。

2.2 拓宽销售渠道为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无为市蓝莓产业需要深入挖掘国内外蓝莓潜在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电子商务等新型销售方式扩大蓝莓的知晓度和销售范围。

农业产业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产业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产业工作情况汇报我是XX地区农业产业管理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在这里,我将向您汇报我们近期的工作情况。

一、农业生产情况1.1 农产品生产总体情况:近期,该地区农产品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均有所增加,蔬菜、水果等园艺作物的产量也有所增长。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加强了科技创新,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1.2 近期受灾情况:近期,该地区遭受了一些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干旱、洪涝等。

我们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帮助农民减少了损失并恢复了农业生产。

1.3 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情况:针对不同地区的农业资源特点,我们开展了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工作。

通过水利建设、土地整理、农业机械化等工作,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效率。

二、农产品流通情况2.1 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我们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农产品市场化流通。

通过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社等措施,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我们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得到了有效保障。

2.3 农产品出口情况:通过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我们积极开发了农产品出口市场,提高了农产品出口质量和水平。

目前,该地区农产品出口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3.1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近期,我们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我们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了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业化发展。

3.2 农业科技创新情况:我们积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农业产业发展,加强了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工作,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升级。

3.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我们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对接地方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目前,该地区已有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崭露头角,为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无为近年变化情况汇报

无为近年变化情况汇报

无为近年变化情况汇报
近年来,无为县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取得了
一系列显著成就。

首先,在经济方面,无为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20亿元,实现了持续增长。

其次,在社会方面,无为县加大了对民生事业的投入,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
活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基本医疗保障和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均衡的配置,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同时,无为县还加大了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力度,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再者,在文化方面,无为县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
精神文化生活。

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无为县的文化事业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此外,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无为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县委、县政府高度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各项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总的来看,近年来,无为县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变化和进步,为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无为县将继续发扬成绩,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浅析无为县棉花生产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无为县棉花生产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安徽农学通报 ,An u giSiB l2 0 .50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 i r c. u1 0 91 (8 A . .
浅析 无为县 棉花 生产 发展 的现状 、 问题 及对 策
王志 国
( 无为县福渡镇农 业综合服务 中心 , 安徽无 为 2 8 0 3 3 0)

要: 本文介绍 了无为县棉花 生产发展 的现 状 , 分析 了当前棉 花生产存在 的 问题 , 并提 出了巩 固和 发展 棉花 生产
但年际间和不同季节分布不匀 , 常年降雨量 110 1 0 m 0 — 0 m, 2
1 . 推 广宽行 窄株 , .3 3 合理稀植 棉花宽行窄株 , 深沟高垅种
植 , 利于 田间通 风透光 , 有 抗风抗倒 , 降低 田间和土壤湿度 。 提倡合理 稀植 , 反对过分稀植 。 根据 土壤 肥力和投肥 量的大 小 , 度掌握在 每6 7 0 — 0 株 , 密 6 m 1 0 1 0 不能低 于1 0 株 。 3 5 0 2
药成本2 — O 。 0 3元
到43 万h , 产增加 到53 万t全 县棉 花 生产经 历 了发 .3 m 总 .8 。
展 、 整 、 定 、 高四个过 程 , 调 稳 提 基本形 成上下 九连 圩7 乡 个
镇 近26 万h 中棉 区, 花生 产 区域化 布局 、 . 7 m集 棉 规模化 生 产格局 十分 明显 。19 年 以来 , 92 棉花 面积 、 产连 续1 a 总 5 位
耕地 面积87 m , 3 .万h 辖2 个乡镇 ,2 个村 , 口1 0 。 于 31 人 4万 位 安徽 省高 品质棉花 等优势 农产 品区域 布局规划 带 , 常年 棉 花 种植 面 积稳 定在4 h 右 , 全 国棉 花 生产 百强 县 , 万 m左 是 全省第 一植棉大县 。 棉花是无 为县主要经济作 物 , 棉花 生产 在 无为县 的农业 经济 中作用 巨大 , 是全 县农业 收入 的主要 来 源。 现根 据全县棉花生产现 状进行分析 , 以解决 生产中存 在的问题 , 并最 终达到提 高棉 花产量及效益 的 目标 。

无为县油菜生产现状及对策

无为县油菜生产现状及对策

无为县油菜生产现状及对策无为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中国美丽乡村和美丽城镇建设示范县。

作为农业大县,无为县生产的油菜种植面积广泛,对全县农业经济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油菜生产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以保障油菜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一、无为县油菜生产现状1.油菜种植面积大:无为县拥有天赋优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于油菜的种植。

目前,无为县的油菜种植面积达到了数十万亩,占据了全县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

2.产量较高:由于良好的生长条件和农民的精心管理,无为县的油菜产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每年的油菜收成是全县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3.油菜产品质量优良:无为县的油菜种植以绿色、有机为主,给予土壤和环境较高的重视,所生产的油菜产品质量优良,深受市场欢迎。

1.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无为县的耕地资源逐渐受到压缩,油菜种植面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技术水平不高:无为县的部分农民对油菜生产技术了解不够,导致了一些农业生产管理上的问题,例如种植方式不科学,施肥、灌溉措施不到位等。

3.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无为县的油菜产量逐渐增多,市场上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价格波动大。

1.加大科技投入:要提高农民的科技创新意识,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引进新的油菜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油菜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2.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保护耕地资源,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整合油菜产业链,推动油菜生产与加工、销售的深度融合,延伸油菜产业链,拓展产业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4.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测机制,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提供良好的市场信息和服务,引导农民合理种植,避免盲目跟风。

5.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鼓励农民生产优质的农产品,为农民提供产销一体化服务,使农业生产更有保障。

无为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无为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1,27(20)无为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刘环宇1倪伟2(1无为市泥汊镇农业服务中心,安徽无为238331;2无为市种子管理站,安徽无为238300)摘要:该文介绍了无为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对策;无为市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1)20-0016-02无为市地处皖中,临江滨湖,承东启西,全市总面积2022km2,现辖20个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全市总人口121.4万,其中农村人口74.86万人,农村劳动力人数53.32万人,耕地总面积9.42万hm2。

无为市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水稻、蔬菜、肉禽、水产品、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均列入全国和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带。

1无为市2020年农业发展情况1.1农业优势产业稳产增效2020年,无为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06.6亿元,同比增长5.5%;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10亿元,同比增长16.7%;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全市粮食总产52.96万t;蔬菜总产47.17万t,同比增长4.7%;油料产量3.11万t;畜禽肉类总产4.77万t,同比增长3.75%;禽蛋产量2.3万t,增长0.5%;水产品总量6.7万t,同比增长3.9%。

1.2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2020年无为市粮食种植总面积达8.355万hm2,同比增加0.56%;其中水稻种植面积5.687万hm2(稻虾综合种养1.013万hm2)、小麦1.902万hm2、玉米0.447万hm2、豆类0.204万hm2、薯类(折粮)0.115万hm2。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228万hm2,同比增长2.8%,其中:油菜1.041万hm2、水果0.159万hm2(蓝莓0.04万hm2)、蔬菜1.868万hm2(荸荠0.2667万hm2、莲藕0.1333万hm2)、茶叶0.16万h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为县当前农业生产情况汇报(2010年4月29日)一、农业基本情况无为县素有“鱼米之乡”美称。

全县耕地总面积165万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129万亩,临时性耕地36万亩;水域面积47.6万亩,可养水面33万亩,实际养殖水面23万亩;总人口140万,其中农业人口98.2万,是全省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

无为县位于全国和安徽高品质棉花、“双低”油菜、优质稻、畜禽、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区,粮棉油和水产品生产先后跨入全国百强县,是全省第一植棉大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县,连续9年获省“渔业富民工程”先进县称号,2009年获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县称号。

2009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08.8万亩,总产51.7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80.4万亩,总产42.2万吨,占粮食总产的81.8%。

油料播种面积53.2万亩,总产9.3万吨。

棉花播种面积54.4万亩,总产4.1万吨。

蔬菜瓜果播种面积32.2万亩,总产48.6万吨。

肉类总产5万吨,禽蛋总产3.1万吨,牛奶总产3235吨。

水产养殖面积22万亩,水产品总产5.7万吨。

全县农业总产值68.6亿元,比上年增长6%;农业增加值34.9亿元,占全县GDP的19.28%。

农民人均纯收入5280元,增长10.5%,其中:工资性收入2184元,占41.36%;家庭经营性收入2695元,占51.02%;财产性收入142元,占2.69%;转移性收入259元,占4.91%。

50家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润总额2.9亿元,实交税金3261.7万元,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6家(光明粮油、四海食品、永安米业、益海嘉里、天成纺织、荣第羽绒),实现销售收入22.1亿元,利润总额1.2亿元,实交税金1371万元,益海嘉里(安徽)粮油工业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13.3亿元,利润6069万元,纳税333万元。

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143家,成员总数达20985人,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23家,社员5171人,带动农户8万多户,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6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4家。

全县有19个省名牌农产品,2个省名牌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3个“全国放心粮油”产品,5个“省放心粮油”产品。

“三品”认证达41个,其中“有机食品”15个、“绿色食品”11个、“无公害农产品”14个。

二、当前农业生产情况一、午季作物。

一是油菜减产已成定局。

我县是全省油菜生产大县,由于受去年初冬暴雪和今年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油菜冬前绿叶数较常年少2.5叶左右,春季生长量严重不足,苗情普遍较差,个体小,预计全县50万亩油菜平均单产120公斤左右,较去年减少3成左右,亩产值减少200元以上;二是小麦生产好于往年。

主要受国家扶持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的拉动,我县小麦生产面积快速增长,2009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20万亩,较上年增加5万多亩,由于去年秋种土壤墒情好,今年春管及时、技术措施到位,目前小麦苗情转化快、长势均衡,预计全县小麦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较去年增产1成左右;三是蔬菜生产效益持续增长。

全县秋冬季蔬菜面积30万亩,其中大棚蔬菜9万亩,蒜苔6万亩,马铃薯5万亩,虽然单产有所下降,但由于大部分蔬菜市场价格持续走高,越冬蔬菜生产平均亩产值达5000元左右,部分大棚蔬菜亩产值达万元以上,农民发展大棚蔬菜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二、春播作物。

主要表现为播种时间偏迟,播种质量较差。

入春以来,全县持续低温寡照,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4月份以来我县平均气温13.3 ℃,较常年低2.4 ℃,日照时数105.1小时,较常年少24.2小时,导致早稻、棉花等作物播种时间推迟,出苗率低。

据统计早稻已播秧田1500亩,可栽大田1.5万亩,早稻直播4亩,基本完成全县早稻计划播种面积;棉花育苗1.2万亩,可栽大田60万亩,但4月上中旬播种出苗率普遍低于往年,苗床病害严重、死苗率高、棉苗素质差,对今年棉花生产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季稻播种将集中在5月上中旬,受国家政策影响,预计全县一季稻播种面积较上年将进一步扩大。

三、畜牧业。

畜牧业生产基本保持稳定,畜禽饲养量微幅上涨,市场生猪价格低位运行,其他畜禽产品价格与往年持平。

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不断扩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速度加快。

三、今年以来农业主要工作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形势,近两个月以来,国家、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各项工作,为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关于加强农业工作的指导精神,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全年农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年农业发展目标。

第一,宣传落实惠农政策。

3月20日,我县邀请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张红宇司长来无为作学术报告,县四大班子、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部门负责人、县乡农业系统中层以上干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业科技示范户代表共360多人,听取了张司长对中央1号文件的解读。

印发《致广大农民朋友一封信》等明白纸3万多份到农民手中,组织送科技下乡5场次,接受农民现场咨询,加强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

目前,全县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4501.3万元已全部打卡发放到户;小麦、油菜良种补贴资金正在打卡发放;首批760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第二,抓好春耕春管工作。

一是加强田间管理。

针对异常气候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2月份以来,我县及时下发了《关于抓好当前农业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午季作物田管各项技术措施意见,通过电视、广播、会议、培训班、病虫情报、手机短信、农技人员进村入户等方式,指导各地重点抓好早施重施油菜蕾苔肥、小麦拔节肥和清沟沥水等田管措施。

二是整顿农资市场。

农业、工商、质监等多个部门对农资市场进行集中整治,共出动执法车辆30台次,出勤执法人员150人次,抽取各类农业投入品248组,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

目前,春耕物质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基本平稳。

第三,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

一是加大油菜高产创建示范成果的宣传。

2009年,我县在汤沟镇和福渡镇建立部级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在县乡农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下,高产创建成效显著。

据初步预测,在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核心示范片油菜亩产达215公斤,比非示范片增产80%左右,近期,全县将组织乡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现场观摩。

加快油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速度。

二是落实水稻、棉花高产创建任务。

全县以“万千百户”为抓手,在11个重点产棉乡镇和12个水稻主产区开展水稻、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建立部级万亩高产示范片两个,千亩示范片24个,培育50名高产示范户。

目前,县农委已派出技术人员16名,驻点专抓棉花、水稻高产示范片。

第四,积极做好农业科技服务。

一是开展春季送科技下乡活动。

开展送科技下乡5次,发放技术明白纸7万份、科技书籍5000册、光盘1000余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24次,接受现场和电话技术咨询3万多人次。

二是开展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活动。

根据省农委统一部署,4-5月份,组织县乡农业技术人员,每人联系10个农业科技示范,深入到田间地头、塘口畜舍,落实午季作物田间管理各项措施,组织春耕备耕、春播春种和鱼苗鱼种生产,抓好春季动物集中免疫工作。

三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县农委成立农业科技讲师团到乡镇巡回开展技术培训,全县已分别开展了甜叶菊种植、棉花水浮育苗、控失肥应用等新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30场次,培训农民近万人次。

第五,抓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一是进一步健全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

县政府与各乡镇分别签订《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各乡镇与行政村也签订《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并督促所有规模养殖场签订防疫承诺书,进一步落实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

二是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

建立县、乡、村三级督查机制,每月督查一次,做到注射、挂标、发证、建档、消毒五到位,确保四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免疫抗体合格率、耳标打挂率、免疫档案建档率、免疫证明发放率五个100%,实现“应免尽免,不留死角”。

三是加强防疫疫苗和应急物资储备。

截止目前,全县已储备禽流感疫苗250万毫升、口蹄疫疫苗37万毫升、猪瘟疫苗30万头份、猪蓝耳病疫苗65万毫升。

第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正常开展蔬菜农药残留检测。

在二坝、白茆蔬菜生产基地,以及无城中心菜市场、东方大市场定期开展蔬菜农业残抽检,检测获“三品”认证的蔬菜产品。

截止目前,全县共检测蔬菜样品268个批次(豇豆样品15个批次),农药残留未检出率达99.3%,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达100%;二是全面落实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任务。

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县政府研究制定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召开了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题工作会议,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出全面部署,并分别同各乡镇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的责任,重点加强供沪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控,确保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县供沪农产品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三、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异常天气的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受全球环境、气候影响,近几年,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如2009年6月28日连续两天降雨量达260毫米以上,7月22日日全食后近一个月的低温寡照等,11月15-17日初冬的暴雪以及今年年初以来的长期阴雨低温,都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二、落后的农田水利设施难以保证高产创建目标的实现。

通过多年投资建设,我县农田水利设施已有明显改善,但由于国家对中小圩口小农田水利设施、渠道清理、山塘开挖等投入少,加上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管理措施不到位,农田易涝、易旱面积大,农业生产实现高产创建目标难。

三、不稳定的农资和农产品市场价格给农业增收带给更多的变数。

突出表现为丰产不丰收、增产不增效,从2008年开始,县农委开展了对种植业“百村千户”调查,据2008年对1150户的调查,水稻亩产在较上年略有增长的情况下,因农资价格特别是化肥价格暴涨,种植效益普遍下降,棉花因灾亩产降低6.4%,由于籽棉收购价格由上年平均275元/担大幅降低到225元/担,亩效益下降53.9%,少数种粮大户和棉花生产户出现亏本。

2009年对1035户的调查,水稻生产因成本降低,效益明显上升;棉花生产亩产因灾减产,因生产成本降低,籽棉收购价由上年225元/担上涨到325元/担,亩纯收入却较上年增长90.04%,四、逐步弱化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严重制约了农业成果的快速转化。

一是“网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成的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已不复存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三权”下放,村级农技员已荡然无存;二是“人散”。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三权下放后,近10年来未进农业院校毕业生,年龄老化,加上50%在编人员被抽调或离岗,平均每个乡镇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人员只有2-3人,年龄也都在40岁以上,在越来越多地承担各项农业、农村工作的情况下,人力严重不足;三是“经费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