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辅助检查模板
辅助检查

第六章辅助检查——实验诊断一、血常规(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表6—1)表6-1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临床意义】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绝对性增多见于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高原居民、慢性缺氧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5岁以前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可出现生慢性减少,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表6-2)。
表6-2贫血诊断标准3.红细胞形态改变(表6-3)表6-3贫血的形态分类球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泪滴形细胞见于骨髓纤维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红细胞内出现嗜碱性点彩见于铅中毒、巨幼细胞贫血。
卡-波环见于严重贫血、溶血性贫血、铅中毒、巨幼细胞贫血及白血病等。
有核红细胞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红白血病、骨髓纤维化、骨髓转移癌等。
(二)白细胞【参考值】(表6-4)成人(4~10)×109/L。
表6-4各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临床意义】1.白细胞总数小于4×109/L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2.0×109/L为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
2.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PNH(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核左移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
核右移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
执业医师常用辅助检查

第八章常用辅助检查中医、中西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三站临床答辩的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本部分复习思路:● 表格归纳。
● 抓重点,舍皮毛。
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查一、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一)参考值1.血红蛋白2.红细胞计数(二)临床意义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贫血分级及其血红蛋白值【重要!】贫血分级血红蛋白(Hb)值轻度男<120g/L,女<110g/L;但>90g/L;中度60~90g/L重度30~60g/L极重度<30g/L贫血常见的原因贫血原因具体疾病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原料不足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造血功能障碍再障、白血病慢性系统疾病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失血失血性贫血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红细胞增多 见于(1)相对性大量出汗、连续呕吐、反复腹泻、大面积烧伤(2)绝对性 ①继发性生理性:新生儿、高山居民、登山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
病理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②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一)参考值 1.白细胞总数2.分类计数:中性分叶核:0.50~0.70;淋巴细胞:0.20~0.40;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0~0.O1;中性杆状核:0.O1~0.05; 单核细胞:0.03~0.08。
(二)临床意义1.白细胞数高于10×109/L 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109/L 称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总数的增、减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中性粒细胞增多或减少的常见原因中性粒细胞增多减少1 化脓性感染:阑尾炎等;某些病毒、寄生虫感染病毒感染、伤寒、疟疾等 2严重组织损伤:大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后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3 急性大出血、溶血:脾破裂或宫外孕。
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甲状腺药物、X 线及放射性核素。
4 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皮质激素等。
辅助检查分析

血常规1.红细胞计数升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烧伤、休克、肺源性心脏病、一氧化碳中毒、剧烈运动、高血压、高原居住等。
降低: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出血或持续消除学,重症寄生虫病、妊娠等。
2.血红蛋白90/60/30 轻中重度贫血3.红细胞压积升高:脱水浓缩,大面积烧伤,严重呕吐腹泻,尿崩症等。
降低:各种贫血,水中毒,妊娠4.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诊断贫血的筛选指标。
5.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降低: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溶血性贫血再生危象,再生障碍性贫血。
6.血小板计数升高: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细胞切除术后(2月内)、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大手术后(2W内)等。
降低:(1)遗传性疾病;(2)获得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贫血。
(3)脾、肾、肝、心脏疾患。
(4)阿司匹林、抗生素药物过敏等。
7.白细胞计数升高:感染引起的炎症为主降低:感冒、麻疹、伤寒、副伤寒、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败血症、严重感染等。
也可与激素治疗以及多种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糖尿病药物等有关。
8.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急性化脓性感染,各种中毒,组织损伤降低: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
再障、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涉嫌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
降低:见于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嗜碱性粒细胞升高: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脾切除术后等。
降低:0%-1%均为正常。
淋巴细胞升高: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常见临床辅助检查健康宣教PPT课件

1. 按预约的时间稍提前到磁共振室等候,行动不便者需家属陪同。 2. 检查当天,不要化妆,如有纹身或纹眉应告知医护人员,因色素中可能含金属微粒,
会在磁场下产生热力效应,可能会引起轻微的不适及干扰影像质量。 3. 检查盆腔及腰椎应取出妇女避孕环,否则会因伪影而影响诊断。 4. 做腹部检查时,请于检查前禁食6小时。泌尿系统和盆腔检查须有尿意。 5.请将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如:手机、手表、发夹、手饰、小刀、磁性记录卡、信用卡
三、CT检查(住院部一楼)
检查注意事项:
1、腹部CT检查前,禁食4-6小时,最好前一天晚上起空腹。 2、需要增强检查的住院患者事先在急诊科做好静脉碘试验,
呈阴性者方可进行,另外需陪人一名。 3、甲亢患者禁忌行增强检查。 4、有药物过敏史、过敏体质患者、肝功能
严重损害、哮喘、糖尿病、重症肌无力 患者行增强检查应慎重。 5、烦躁不安的患者行适当处理后仍 不能配合的,不宜行CT检查。
三、CT检查(住院部一楼)
检查注意事项:
6、应有家属陪同来作检查。危重病人需要有关医护人员监 护。头部、颈部、胸部及四肢CT检查前务必除去检查部位 的高密度或金属物品(包括:首饰、金属假牙、节育环等) ,但无需做其它特殊准备。
7、做膀胱、盆腔检查者需憋尿。 8、1周内不服含重金属的药物,不做胃肠钡剂检查。已做
七、肺功能检查(住院部二楼)
医生开出检查单,由护士预约日期 病人持检查单到住院部二楼找内科护士做检查 此检查为无痛性检查,只需根据护士指示做深
吸气、呼气即可。 检查结果交于责任护士手中。
26
五、磁共振(MRI)检查
磁共振扫描是一种使用磁场及射频脉冲进行的影像检查 ,安全、准确、无创伤、无痛楚,无辐射。
下列情况:手术史、妊娠、过敏史、装有心脏起搏器、 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角膜、血管术后金属夹、避孕环、 金属异物及人工关节等,请告知医生,以确认能否进行 此项检查。
住院医师规陪出科考试辅助检查

六.男性,39岁,农民工。上 腹部隐痛4年。该影像提 示:
七.肝囊肿 八.胆囊炎 九.肝脓肿 一○.肝恶性肿瘤 一一.肝硬化
七. 男性,62岁。有高血压病、糖 尿病史。突发昏迷4小时。该影 像提示:
八. 右侧枕叶出血 九. 小脑出血 一○.蛛网膜下腔 一一.脑干血肿 一二.小脑梗塞
01
A、呼吸性酸中毒
B
、呼吸性碱中毒
02Leabharlann 04E、代酸合并呼碱
03
C、呼酸合并代碱
D
、呼酸合并代酸
一六.患者,男, 53岁。 ○ 饮酒后上腹剧烈疼痛5小时入院。腹部CT 提示:
一七.胆囊结石 一八.肝癌 一九.急性胰腺炎 二○.肠梗阻 二一.肾结石
一七.患者,男,43岁,阑尾炎术后5年 。腹痛5小时入院。腹部x线提示:
三.男性,52岁。胸痛、消瘦 伴低热2月入院。该影像 提示:
四.大叶性肺炎 五.肺结核 六.肺癌 七.胸腔积液 八.气胸
四.男性,78岁,退休。 胸闷伴咳嗽半年。该 影像提示:
五.肺结核 六.肺转移性癌 七.支气管扩张伴感染 八.脓胸 九.吸入性肺炎
五. 男性,56岁,咳嗽伴低热、盗汗1月 。该影像提示:
01
杨某,58岁。患2型糖尿病5年,因发热、少尿,血压低下来院急诊。血气分析示:PH 7.29 ,PaO2 70 mmHg,PaCO2 28 mmHg,HCO3- 15 mmol/L。该患者应诊断为
02 A、代谢性碱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03 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04 E、正常
患者 86岁,男性,既往有慢性支气 管炎病史。因胸闷、咳嗽6天,少尿 2天来院急诊。血气分析示:PH 7.28、 PaO2 76 mmHg、 PaCO2 46 mmHg、HCO3- 20 mmol/L、Na+142 mmol/L、 CI- 100 mmol/L、AG 20 mmol/L。该患者应诊断为
常用辅助检查模板

血常规:白细胞数×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109/L,红细胞数×1012/L,血红蛋白浓度146g/L,红细胞积压%,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g/L,血小板数394×109/L。
L Y M P H%% 尿常规:Urine Rt:GLU-,PRO-,URO-,NIT-,LEU-。
肝功能+AFP:总胆红素12μmol/L,直接胆红素2μmol/L,间接胆红素10μmol/L ,总胆汁酸21μmol/L,谷丙转氨酶16 U/L,谷草转氨酶30 U/L,γ-谷氨酰转移酶 12U/L,碱性磷酸酶249 U/L,α-L-岩藻糖苷酶U/L ,总蛋白70g/L,白蛋白 47g/L,球蛋白 23g/L,白球比;AFP阴性。
肾功能:尿素L,肌酐23μmol/L,尿酸226μmol/L,二氧化碳mmol/L,胱抑素mg/L,肌酐清除率92ml/min。
血脂:总胆固醇mmol/L ,甘油三酯mmol/L ,高密度脂蛋白mmol/L ,低密度脂蛋白mmol/L ,载脂蛋白A g/L,载脂蛋白B g/L ,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μmol/L。
心肌酶谱+cTnI:乳酸脱氢酶271U/L,肌酸激酶6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U/L,α-氢丁酸脱氢酶U/L,cTnI阴性。
电解质: mmol/L,Na144 mmol/L,Cl105mmol/L,L
抗-HCV阴性、抗-HIV阴性、RPR 阴性。
TB-Ab阴性、Mp-Ab阴性。
Hp-AbHBsAg 阴性、抗-HBs阴性、HBeAg阴性、抗-HBe阴性、抗-HBc阴性、PreS1阴性。
辅助检查结果模板

尿常规:葡萄糖—,隐血--,蛋白质--,胆红素--,尿胆原---,酮体--,白细胞--。
血常规:白细胞 4.6x109/L,中性粒细胞数目:6.0 x109/L血红蛋白139x109/L,,红细胞数目4.20x109/L,血小板数目 100x109/L
大便常规:潜血(-)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9u/L,谷草转氨酶22u/L,总胆红素 15.6μmol/L,直接胆红素4.7μmol/L,间接胆红素 10.9μmol/L,碱性磷酸酶62u/L,总蛋白62g/L,白蛋白45g/L 球蛋白20g/L,白球比1.55,谷氨酰转移酶 62u/L,总胆汁酸2μmol/L。
肾功能:尿素 5.63 mmol/L,肌酐 99μmol/L,尿酸214μmol/L,
空腹血糖:3.85mmol/L
电解质:钾 3.6 mmol/L,钠 143.14 mmol/L ,氯101.73mmol/L,钙1.18mmol/L
心电图:1.窦性心律,2.心电轴正常,3.左房肥大,4.不正常心电图。
早期复极异常。
St-t改变。
血脂总胆固醇 2.81mmol/L ,甘油三酯 1.82mmol/L ,高密度脂蛋白 1.04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1.30 mmol/L ,载脂蛋白A 1.30mmol/L ,载脂蛋白B 0.56mmol/L。
血吸虫免疫试验阴性,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梅毒螺旋体抗体阴性,甲肝病毒抗体阴性,丙肝病毒抗体阴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阴性。
血型 A型 rh(+) B型 rh(+) AB 型 rh(+) O型 rh(+)
PT: S PTT: S
乙肝E抗体阴性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甲肝抗体阴性丙肝抗体阴性。
常见病实验室检查【范本模板】

常见病的辅助检查一、呼吸系统:Lab辅检:1、普通感冒:⑴血常规: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细菌性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⑵病原学检查: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毒德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
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较重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⑵X线胸片:多表现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3、肺炎:大叶性肺炎:X线显示节段性片状密度增高影。
小叶性肺炎:X线显示沿肺纹理分布的融合性斑点状阴影间质性肺炎:X线显示为一侧或双侧肺下部的不规则条索状密度增高阴影。
⑴血常规:WBC升高,N〉80%,并有核左移或中毒颗粒;⑵痰涂片:革兰染色阳性及荚膜染色阳性;痰培养及血培养:可以确定病原体;PCR和荧光标记抗体检测。
⑶胸部X线检查:早期:肺纹理增粗或受累肺段,肺叶稍模糊;实变期: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气道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征;消散期:炎症逐渐吸收,可有片状区域吸收较快,呈现“假空洞"征;多数3~4周后才完全消散。
4、肺脓肿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在90%以上,慢性病人可稍增高或正常.⑵胸片:大片浓密模糊浸润阴影,边缘不清,可检圆形透亮区及液平面。
痰培养加药敏试验,需要做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治疗和发现病因,还可行肺泡灌洗术,协助局部引流。
5、肺结核⑴胸片:可确定病灶部位、范围、性质,是否典型的浸润型病灶,纤维钙化病灶及空洞等。
⑵血常规:可有贫血,白细胞计数正常。
血沉加快。
肝功能是否正常。
⑶痰涂片、痰培养、痰聚合酶联免疫反应(PCR-TB-DNA)。
痰找抗酸杆菌即结核分枝杆菌阳性。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⑷胸部CT:可发现微小或隐匿病变。
⑸支气管或肺泡灌洗液:检出抗酸分枝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