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迁

合集下载

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生活的变迁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古代的部落社会到现代的高度发达的社会,人类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在古代,人们生活在部落社会中,以狩猎、采集和农耕为生。

社会结构简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受限于自然环境和物质条件。

随着农业的兴起,人类社会进入了农耕社会时代,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形成了更为稳定的社会结构。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时代。

机械化生产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多样化。

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家庭结构逐渐被打破,个人主义和自由意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中,科技的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的社交和生活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社会生活的变迁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上。

人们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日益增强,社会结构也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它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应该珍惜历史的成就,同时也要积极适应社会变迁带来的挑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只有不断适应变革,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我国很多地方在姑娘出嫁时往往娘家要陪送 嫁妆,嫁妆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 “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 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
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 吗?
缝 纫 机
自 行 车 收 音 机
手 表
电 视 机 洗 衣 机
电 冰 箱
空 调
电 脑
住 房
电 话
材 料 研 读
由材料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5年的发展,城镇居民 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 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和133.6元,到2013年的 26955.1元8895.9元。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 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 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 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C
C.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匮乏
D.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
绚丽多彩时 尚个性
一、衣食住行的变化
2 改革开放前 饮食结构比较单 一,有些农村甚 至没有解决最基 本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
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 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 饱”,而且还要“吃好”,讲 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 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 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前
“吃饱肚子成奢望”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 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衣 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 样式也很单调。
布票
“革命”
50年代
中山装 列宁装
60、70年代
“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
“蓝灰色的海洋”

80年代
“毛泽东的孩子们穿 起了时装!”
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出访欧洲

第22课_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课_社会生活的变迁

进展
缓慢

脱离贫困 。 、
3.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由 解决温饱
到迈向 小康生活
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1.主要原因:随着 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 ,城乡 居民在物质生活提高 的同时, 精神文化的需求 也在不断增长。
2.主要表现: ⑴对 文化教育 的投入增多。 ⑵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 幅度增长。 ⑶ 医疗、养生、保健 、 、 受到重视。 ⑷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展现出多样性与个性 化, 提前消费 、 、休闲生活 成为新时尚。
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习目标:
知道建国以来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等知 识;了解建国以来人们物质生活与生活 。
自学指导:
在课本中画出从贫穷走向小康社会的经过;画出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有哪些。
一、从贫困走向小康:
1.新中国初期:人民生活相当 艰苦 。 但
2.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虽然有所 改善
【合作探究】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消费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变化:人们在生活消费上有了更大的选择 余地和发展空间,不同的群体与个人表现 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上的差异,展现了 生活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提前消费、休闲 生活等也正在成为新的时尚。 原因:物质产品的丰富与居民收入的增加, 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的变化。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堂笔记【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课所学的“明清社会生活的变迁”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2.提问:“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社会生活又发生了哪些变迁呢?”【探究】一、社会生活发生的变迁1. 早期社会的生活方式(1)游牧时期,以狩猎、采集为主(2)农业时期,以种植农作物为主2. 封建社会的生活方式(1)儒家思想被统治阶级广泛采纳(2)科举制度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3)农耕技术和商业手工业有所发展3. 近代社会的生活方式(1)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到来(2)西方文化的影响(3)出现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二、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 商业发展(1)唐宋时期的市场(2)元明清时期的商业(3)清朝后期的商业发展2. 手工业的发展(1)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等(2)明清时期的扬州绸缎、杭州丝绸(3)清朝工人们劳动条件恶劣,经济地位低下三、交通和通讯的改善1. 交通的改善(1)大运河的修建(2)铁路的兴建(3)公路的发展2. 通讯的改善(1)传统的书信、人力驿站(2)电报、电话、邮政服务四、娱乐和文化的丰富1. 娱乐丰富多彩(1)起源于唐宋时期的旅游观光(2)清朝时期的杂技、相声和京剧等2. 文化的繁荣(1)唐宋时期的诗词文化(2)明清时期的小说和科举文化(3)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新时代【总结】1.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看到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由过去进化而来的。

2.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社会生活经历了不断的变迁发展。

3.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交通和通讯的改善、娱乐和文化的丰富等都为人类的生活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4.我们应该根据历史经验,创造更好的未来。

【思考】1.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生活方式有哪些不同?2.如何看待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历史的反思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何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872年,李鸿章开办上海轮船 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航运企业。
1923年,匈牙利人 李恩兹将两辆汽车 带入上海,经公共租 界工部局例会讨论, 决定先发临时牌照。 至此,中国最早旳 汽车在上海出现。 今后,汽车逐渐成 为常用旳交通工具。
20世纪30年代旳汽车
清末中国人以惊异旳眼光看飞机
古驿站
第22课
中国近代
社会生活旳变迁
1 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潮流 2 大众传媒旳影响 3 社会习俗旳变化
一、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潮流
交通
火车 轮船 汽车 飞机
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 路----淞沪铁路在上海 建成通车。“坐车者尽 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 喝彩”,“游铁路”成 为一件新鲜事。
近代火车
“西洋影戏”,这
是中国最早放映旳
电影。人们初看电
影,感到很新奇。
老摄影机
1923年秋由北京丰 泰摄影馆与京剧名角 谭鑫培合作拍摄旳京 剧片段《定军山》为 戏曲统计片,这是中 国摄制旳第一部影片 ,它标志着中国电影 旳正式诞生。
一代影星 阮玲玉
影后胡蝶
二、大众传媒旳影响
报纸 广播
报纸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旳 一份报纸。 1872年由英国商人美查开办, 1923年由中国人接办,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 刊。前后办了77年。
1877年,福建巡 抚丁日昌在台湾架 设电报线,这是中 国人自己修建、自 己掌管旳第一条电 报线。1879年,李 鸿章在天津架设起 中国大陆第一条自 办电报线路。今后, 中国电报业进入迅 速发展时期。
大北电报企业上海营业部
苏州电报局观前营业处
1882年2月21日,丹麦大北电报企业在 上海开通了第一种人工电话互换所。 这是我国使用电话旳开端。

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是一个恒久变化的过程,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从古代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不断地发生转变。

本文将以时间的顺序,探讨社会生活的变迁过程。

一、社会结构的演变古代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以农耕社会为主导,土地所有权和贵族血统决定了社会阶层的分布。

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贵族、农民、工匠和商人存在明显的区别。

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崛起,社会结构逐渐变得复杂起来,阶级和阶层的划分更加明确。

二、科技的革新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农耕社会离不开简单的工具和手工劳动,使得生产效率低下。

而随着发明的推陈出新,从蒸汽机、电力到互联网,现代科技催生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使得社会生活得以快速发展。

三、交通的变革交通工具的发展也对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

古代,人们徒步或依靠牲畜进行交通,交流相对缓慢。

随着轮船、火车和汽车的问世,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不同地区的交流得到了大大的促进。

现代化的交通网络也大大推动了贸易、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四、通信技术的进步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交流的便利化。

古代,人们主要依靠书信传递信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如今,电报、电话、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工具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到各种信息。

五、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转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古代,人们的生活主要集中在农村,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

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兴起,人们逐渐从农村迁往城市,从事不同的职业,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与此同时,城市生活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交圈子更加开放。

六、教育与思想观念的演变教育和思想观念的变迁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古代,知识传承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而后来的教育体系的建立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普及化。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 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1.衣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买衣服凭布票,衣服的色彩和样式单调。
KINGSOFT
改革开放后: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是显示风度、 展示个性的方式。
改革开放后: 主要的通信 方式有BP机、 大哥大、手 机、电脑
通讯方式的变化
QQ聊天 微信聊天 钉钉聊天
(1) 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 增强。 (2) 商品供应充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 康水平。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 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4) 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5) 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后: 中国形成铁路、 公路、民用航 空、水运和地 下轨道交通等 组成的综合交 通运输网。
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比较
改革前
改革后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色彩缤纷、款式新颖,显示风度,展 示个性
食 较为匮乏单调
“吃饱”“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 搭配,绿色食品

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主要靠步行、自行车、
2.食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饮食结 构比较单一,有些农 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 本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吃饱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 搭配,绿色食品等观念深入人心。
3.住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拥挤,破旧, 室内设施简单
改革开放后: 居住面积扩 大,室内设 备和装饰大 大改观
4.交通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城乡人民外出 主要靠步行, 有少量的自行 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共34张PPT)

6.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7.“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自 行车到私家车”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不再拥有艰苦奋斗的精神B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人们物质生活更加丰富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改革开放前,我国发行布票、粮票和油票
C 的根本原因是( )
A.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B.防止人口流动
C.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匮乏 D.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
5.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
)A.D人口多,耕地少
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立 交 桥

便 捷 的 高 速 公 路

民 航 飞 机

行驶中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
出行方式:改革开放后,多种交通设施
陆空
海地
综 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 合 已居世界__第__二__位___,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
了运营效率。
交 公路:较快发展,建立密集公路网,设立公
稿源:《南方都市报》
信 现在的“通信易”
受访人:在座的同学们 年纪:14岁 住址:唐县
说说你使用手机、电脑、互联网的现状。
……
通信:
*我国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_全__球_第 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互 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2.马齿苋、荠菜、苦菜、香椿、槐花等野菜,原本都是人们因为粮食不足用来充饥的,
现在却成为餐桌上的稀罕物,受到大家的喜爱。这说明现在人们在吃上注重
A.饥饱
B.猎奇
C C.绿色健康
D.粮食
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是
A.基本持平 C.大幅度增长
C B.时增时减
行 用
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地铁、私
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家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火车。
收入增加,消费总量增长,消费
结构优化,生活方式变化。文化、
旅游、健身等休闲娱乐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交通 通信
铁 路 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
世界第___二___位。
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 严重匮乏。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地铁、私 家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收入增加,消费总量增长,消费 结构优化,生活方式变化。文化、 旅游、健身等休闲娱乐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交通 通信
铁 路 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
世界第___二___位。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极大解放了生产力,经济 水平快速提高,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
➢ 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 制定了正确的发展纲要,特别是作出了改革开 放的正确决策,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 全国各族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建设祖国的积 极性空前高涨。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前 改革开放 后

前 改革开放 后

前 改革开放 后

前 改革开放 后

前 改革开放 后

前 改革开放 后

正在消失的……
可能消失的……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 日常生活的变化
社会生活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凭布票,数量有限、 色彩样式单调
➢ (2)商品供应充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
➢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 源的基础作用明显增强。
➢ (4)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 (5)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人民的衣食住行折射出新中国时代的变迁。图中的时装表演,最有可能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

食品等。“吃饱”“吃好”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 设施也很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 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用 日用品 是普通人日常使 用的,生活必需 品,即是家庭用 品,家居食物、 家庭用具及家庭 电器等。 奢侈品
行 用
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步 行、自行车、公交车、 火车。
D.幅度下降
4.全国电信网络的逐渐形成是在哪一时期
A.新中国成立后 B.改革开放后
A C.近十年 D.21世纪初
5.下列关于中国互联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A.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B.使信息的传递变得越来越复杂 C.互联网普及率居世界第一
A
D.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保持传统
丰富多彩 营养均衡
休闲娱乐 电信网络
公 路 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我国_高__速__公_路__里
程已居世界前列
民 航 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_大__国___。 电 信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__电__信__网络
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__一__。
互 联 网 起步晚,但发展迅速。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改变着人们的_思__想__观__念______ 和生活方式。
衣着丰富多彩。不仅御寒,更是 风度、个性的展示。
食 住
结构单一,有些农村甚 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
饱问题
食品等。“吃饱”“吃好”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 设施也很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 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用 日用品 是普通人日常使 用的,生活必需 品,即是家庭用 品,家居食物、 家庭用具及家庭 电器等。 奢侈品
人们在衣、食、住、行、用各方面 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 日常生活的变化
社会生活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凭布票,数量有限、 色彩样式单调
衣着丰富多彩。不仅御寒,更是 风度、个性的展示。
食 住
结构单一,有些农村甚至 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粮食。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 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觉为 什么会发生变化?
面马条齿菜苋 荠马菜齿苋
谷物类: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梁、
大麦、燕麦、荞麦等。
杂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黑豆、青豆、芸豆、
蚕豆、豌豆等。
块茎类: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北广 河 上 天 无州 北 海 津 锡京船 第 遵 ,6民 化 大北1天小 沙 运中大津市学石河午学学街的峪民饭女生景老村帆学师船生
摄影 威廉·约瑟夫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日常生活的变化
1 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 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 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 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 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 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 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 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8年改革 开放以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 大幅增长。
➢ (1)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公 路 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我国_高__速__公_路__里
程已居世界前列
民 航 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_大__国___。 电 信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__电__信__网络
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__一__。
互 联 网 起步晚,但发展迅速。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
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 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_思__想__观__念______ 和生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