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长沙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长沙地处湖南东部偏北的湘江下游富饶的河谷平原。
北瞰洞庭,南依衡岳。
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和商贸中心,全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现辖长沙县、望城县、浏阳市、宁乡县和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五个城区。
全市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54平方公里;1998年末总人口576.8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66.9万人,系我国特大城市之一。
长沙历史悠久,素有“楚汉名城”之称。
据考古资料证实和史籍记载,距今15-20万年前,长沙地区即有原始人类活动。
距今7000年前已有先民定居。
距今4500年前已有发达的原始农业和渔猎业。
“长沙”之名始于西周,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长沙城邑已具雏形,成为楚南重镇。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置长沙郡,长沙为郡治所在地。
公元前202年,西汉设立长沙国,长沙成为诸侯国首府。
尔后,历代封建王朝均以长沙作为郡、国、州、府、路、厅治所。
公元1664年以来,长沙一直为湖南省会。
1933年始设长沙市至今。
遍布长沙城乡的历史文化遗存,无一不显示出这座文化古城的丰姿。
1972年长沙东郊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具保存完整的女尸及其丰富葬品,被誉为世界奇迹。
1993年长沙西郊发掘出西汉王室墓,被称为中国考古重大发现。
1996年在城市中心五一广场东侧发掘出三国孙吴纪年简牍数万片数十万字,称为研究我国古代史资料的第五大惊世发现。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长沙共发掘楚墓3000多座,汉墓10000多座,出土保存完好的文物20000多种、10万件以上。
全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
长沙风景秀丽,素有“山水名郡”之称。
岳麓山耸立西岸,湘江纵贯全城,浏阳河逶迤东来,桔子洲和月亮岛伏卧江心,12座公园和诸多绿地点缀城中,水光山色和洲景城廓浑然一体。
东有山奇水秀石怪林幽的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蜿延数十里的浏阳湖风景带,西有名山伪山名水伪水和灰汤温泉国际旅游渡假区,南有风光优美的森林植物园和曾国藩、左宗棠等名人墓葬,北有长沙野生动物园、山鹰潭度假村、城郊海拔最高的名山黑糜峰和十里古陶都铜官镇等。
长沙城市特色分析

长沙城市特色分析要了解一个城市的特色形象应将该城市置于一定的背景下展开对比和分析。
长沙属于全国大中城市之列,必须明晰长沙作为中国重要城市的独特优势,并了解她成长中的不足,才能有利于长沙确定及完善她的定位,从而树立和拓展崭新的城市特色。
长沙的综合实力已跻身全国城市发展的中上游水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已步入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特别在科教文化和劳动力技术素质方面,长沙在全国明显居前。
但是对照全国一流先进的城市,长沙的经济实力、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尚存差距,经济外向度不高,市民道德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长沙物质文明的现状1经济状况城市经济水平是城市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主要动力,是城市物质文明的客观表现。
2001年长沙国内生产总值728亿元(参见2001年长沙与周边城市综合指标对照表)。
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等子系统指标看,长沙的经济实力在全国居中上水平。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跃居全国城市上游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也居全国前列。
长沙先后与日本鹿儿岛市第10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长沙素有"鱼米之乡"、"花炮之乡"、"湘绣之乡"、"陶器之乡"、"有色金属之乡"等诸多美称,盛产谷物、辣椒、湘莲、茶叶、木材等;锰、钡、锑、钨硫、花岗石、高岭土等矿蕴藏丰富品位较高,尤其是海泡石储量居全国之冠,菊花石更是世界珍稀矿藏,地下水、鱼类、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
长沙旅游资源丰富,有"山水名郡"之称。
城内岳麓山巍峨西峙,湘江水穿城而过,桔子洲静卧江心,浏阳河逶迄东来,山、水、洲、城融为一体。
城外,东有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山奇、水秀、石坚、林幽"著称;西有灰汤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北有十里陶瓷发祥地铜官窑。
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是城市物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制约着城市经济的运转。
我的家乡长沙

4
人文与生活
长沙的人文气息浓厚,生活节奏悠闲自在。人们热情好客,善于言谈,人与人之间交往密 切,生活也十分丰富多彩,有着各种各样的商场、夜市和KTV等娱乐场所,满足了不同年
龄段人群的需求
5
我的家乡长沙是一个 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 市。这里有着悠久的 历史和文化底蕴,有 着美丽的风景和独特 的美食,更有着热情 好客的人民和宜居的 环境。我相信,无论 是在长沙生活的人们 还是前来旅游的游客 ,都会被这座城市的 独特魅力所吸引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服
等历史遗迹也是长沙不可忽视的文化宝藏
2
风景
长沙的风景如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岳麓山是长沙的代表性风景区,有着悠 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此外,五一广场、橘子洲头、湘江夜景等景点也各具特色,
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3
美食
说到长沙的美食,人们首先会想到麻辣口味的长沙臭豆腐、糖油粑粑等传统小吃。此外, 作为湖南菜的代表之一,长沙菜以其鲜辣口感和丰富多样的菜品种类深受人们喜爱
1 历史与文化 3 美食 5 总结
-
2 风景 4 人文与生活 6 未来展望
我的家乡-长沙
长沙,湖南省省会,位于长江中游,是中 国中部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座拥 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城市,长沙以其独特 的风景、美食和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 。这座城市有着超过3000年的历史,是中 国华南地区最早的文明中心之一
总结
6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 会的发展,长沙也在 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 来,长沙将会变得更 加繁荣和美丽,作为 一个长沙人,我会为 它的进步感到自豪和 骄傲。同时,我也希 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 和认识长沙,来到这 里感受这座城市的魅 力!
为什么是长沙

为什么是长沙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城市,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下面将分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为什么选择长沙为主题:一、历史文化长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便已存在,是楚国故都之一。
在长沙这个城市里,有着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岳麓书院、长沙楼、五子山熏佛塔、砖塔、马王堆汉墓等。
这些遗迹,见证了长沙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证明。
二、自然景观长沙地处南岳衡山脉的东南麓,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在城市内,可以看到众多的绿化带和公园,如岳麓山国家森林公园、橘子洲头公园、万家丽湖、九华山森林公园等。
同时,长沙拥有的湘江风光也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更是让人们深深地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三、经济发展长沙作为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在长沙市内,有着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如比亚迪、湘潭电机、东南机械工程等。
同时,长沙也是电子商务、智能制造、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发展重心城市之一,为中国新型城市的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美食文化长沙自然景观旖旎,年代悠久的历史文化则给整座城市添上了一道独特的味道,而长沙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它的美食文化了。
长沙的美食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如麻辣烫、臭豆腐、剁椒鱼头、老长沙狗肉等。
这些美食都是长沙的特色,并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
总之,以上四个方面非常具有吸引力,也是长沙所以能成为名城的原因。
长沙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绝美的自然风光,还有着不断发展的现代经济和独特的美食文化。
这一切都让长沙变得与众不同,值得人们前来探访,感受它的魅力。
长沙的特色

长沙的特色
长沙的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美食:长沙是一个美食之都,有着丰富的特色小吃和菜肴。
比如长沙臭豆腐、口味虾、糖油粑粑等,都是长沙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
此外,长沙的湘菜也十分有名,如剁椒鱼头、辣椒炒肉等。
2.文化:长沙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这里有马王堆汉墓、岳麓书院等历史文化遗迹,也有湘绣、菊花石雕等传统工艺品。
3.自然景观:长沙的自然景观也非常优美,如橘子洲头、岳麓山等,都是旅游爱好者必去的地方。
4.娱乐产业:长沙的娱乐产业也非常发达,湖南卫视等媒体平台让长沙的娱乐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5.生活方式:长沙人的生活方式悠闲、舒适,喜欢在茶馆聊天、打牌、听戏等,这也构成了长沙独特的城市文化。
总的来说,长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它的特色是多方面的,既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也有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和发展。
长沙的历史变迁与文化演变

长沙的历史变迁与文化演变长沙,作为中国湖南省的省会和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长沙的历史变迁与文化演变,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繁荣与沧桑,也塑造了长沙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特色。
一、古代长沙的建城与发展长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早期新石器时代。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商代晚期或西周初期,长沙地区就有人类居住和农耕活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长沙成为了楚国的重要城市,发展迅速。
长沙的历史变迁与文化演变真正开始于西汉时期。
西汉初年,长沙郡设立,成为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汉代的城市规划风格影响了长沙后来的城市建设,形成了以长沙巷为中心的布局格局。
二、长沙的历史名人与文化繁荣长沙的历史变迁也孕育了许多的历史名人和文化繁荣。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三国时期的名将黄忠和明代的文学家杨慎,他们为长沙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氛围。
黄忠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将领,他在长沙经略刘备时,力保长沙地区的安定和繁荣,使得这里成为当时的军事、政治和文化重地。
杨慎则是明代中期的文学家,以他的诗文作品《长沙行》而闻名。
这首诗描绘了长沙的山川风貌、人文景观和文化底蕴,成为了长沙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长沙的文化涵养与传承长沙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传统。
历经千年的历史变迁,长沙的文化涵养得到了充分的传承与发扬。
长沙的文化主要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多个方面。
其中,长沙书院和长沙文化名人纪念馆是长沙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长沙书院立足于汉唐典籍研究,承担了湖南古代文化研究、教育和推广的重要任务。
而长沙文化名人纪念馆则通过展览和文化活动,向人们展现了长沙的历史名人和文化繁荣。
四、现代长沙的城市发展与文化创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长沙的城市发展迅速。
先进的城市规划和现代化建设使得长沙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现代长沙不仅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长沙成为了湖南省的文化中心,拥有众多的文化场馆和艺术团体。
长沙的传统文化

长沙是中国湖南省的省会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以下是长沙的一些传统文化:
1. 岳麓文化:岳麓山是长沙的标志性山峰,岳麓文化是长沙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涵盖了岳麓书院、岳麓寺等重要文化遗产。
2. 楚文化:长沙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楚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之一,涵盖了楚辞、楚歌、楚舞等多种艺术形式。
3. 湘菜文化:长沙是中国著名的美食城市之一,湘菜文化是长沙的代表性文化之一,以辣味和麻味为主要特色。
4. 湘绣文化:湘绣是中国传统的刺绣艺术,长沙是湘绣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湘绣文化是长沙的代表性文化之一,以其独特的技艺和艺术价值而闻名。
5. 湖湘文化:湖湘是长沙和周边地区的文化概念,涵盖了长沙的文化、历史、民俗、艺术等方面,是长沙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 长沙窑文化:长沙窑是中国古代的著名陶瓷窑之一,长沙窑文化是长沙的代表性文化之一,以其独特的陶瓷艺术和制作技艺而闻名。
以上是长沙的一些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代表了长沙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反映了长沙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
我的家乡历史文化名城长沙

我的家乡历史文化名城长沙长沙,是中国湖南省的省会,也是我的家乡。
长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长沙的历史背景、著名的文化遗产以及多元的传统文化。
一、历史背景长沙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沙先后是楚文化、湘文化、岳文化等多个文化的发祥地。
尤其是在战国时期,楚国的首都就设在长沙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
二、著名文化遗产1. 橘子洲头:位于长沙市岳麓山下的橘子洲,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周恩来主席的出生地。
橘子洲头上有一座纪念碑,墨香浓郁,让人肃然起敬。
2. 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是长沙地区发现的一处西汉时期的墓葬,墓主人是西汉王薄夫人的丈夫。
汉墓中出土的墓葬文物众多,内容丰富,是研究汉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见证。
3. 岳麓山:岳麓山是湖南的地标性山脉,也是长沙市的象征之一。
岳麓山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岳麓书院等,是人们游览和研究的热门去处。
三、多元传统文化长沙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多元的传统文化传承。
以下是其中几个突出的传统文化。
1. 岳阳楼词:《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形象地描绘了岳阳楼的壮美景色和悠久历史。
这篇词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瑰宝,也是长沙文化的代表之一。
2. 花鼓戏:花鼓戏是湖湘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以其轻松活泼的表演风格和多变的音乐形式而著名。
长沙的花鼓戏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众多的观众和戏曲爱好者。
3. 土家族文化:长沙市周边有不少土家族聚居区,土家族文化是长沙的一大特色。
土家族的传统民族舞蹈、民歌等表演形式独特而富有感染力,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欣赏。
四、展望未来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如今的长沙不仅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中心,还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
未来,长沙将继续保护和传承好自己的历史文化,与时俱进,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作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长沙市长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英贤辈出,革命历史丰富,城市风貌独特。
1982年2月,国务院正式公布长沙市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长沙在改革开放和建设区域性商贸、科技、文化、信息中心的进程中,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和开发改造速度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代的长沙人民继续继承长沙市的优秀文化传统,张扬城市特色,处理好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关系,使长沙市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得以延续与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化都市。
一、长沙古城历史发展长沙,夏代属古三苗之地;到商、周时代,三苗国消失了,但三苗后裔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这时长沙属“扬越”(又叫“荆蛮”),史称“扬越之地”。
商周时期,北方中原王朝对南方“荆蛮”、“扬越”的战事频繁,虽未能在这里建立起他们直接的统治,但“扬越之地”一度成为商周的“南服”,迫使“荆蛮”臣服纳贡。
秦国灭掉楚国,在原楚江南之地设立“长沙郡”,从秦代开始,长沙开始纳入中国统一的政治版图,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个行政区域载入史册。
秦代长沙郡涵盖今湖南大部分、湖北以南、江西西北和广东的连县、广西的全州等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今湖南全省,临湘县为治所。
之后秦朝灭亡,汉王朝建立。
刘邦称帝之后,公元前202年封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以原秦朝的长沙郡建长沙国,临湘县驻所作为国都,也标志着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国,长沙成为王国都城。
长沙王是长沙国的最高统治者(最高官员),其王位世袭,但自东汉汉朝对诸侯王国改变体制之后即公元前144年,实际成为有名无实的番王了。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刘秀复建长沙国,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势。
到29年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全境正式归于东汉,长沙的归汉。
长沙在37年,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将其改封为临湘侯,又将长沙国废除,改为长沙郡。
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属古荆州。
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湘州州治。
隋前期撤郡,长沙为潭州总管府;后期改州为郡,长沙又为长沙郡郡治。
唐朝时设潭州治所,曾属江南道,江南西道。
五代十国时期长沙为楚国国都,这也是唯一以长沙为都城建立的国家。
宋时长沙为潭州治所。
北宋设岳麓书院,将长沙的文化和教育推向鼎盛时期。
元朝1274年时改为潭州路,湖广行省治所。
1281年仍为潭州路,湖南道宣慰司治所,隶属湖广行省;文宗天历二年因“天子临幸”而改名天临路,元末改潭州府治所。
明初改为长沙府治所,隶属湖广布政使司。
清朝康熙三年建“湖南省”,长沙同为长沙府府治和湖南省治。
民国二十二年长沙县、市分治,设“长沙市”,为湖南直辖市,长沙一直作为湖南省会至今。
二、古城构成结构长沙城址自战国以来一直未发生大的改变,长沙自古以来得舟楫之便,从楚到明清到如今,古城长沙一直沿着湘江逐步发展壮大,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城址从未搬迁,城市中心也一脉相承、未曾改变,总的来说古城道路呈不规则鱼网状,为麻石铺砌。
城市一直在湘江以东发展,1914 年,拆除城垣后,路网格局呈方格网加放射状。
长沙市古城面积较小,加之1938 年发生“文夕大火”,全城近九成建筑被焚毁,使楚汉名城长沙的历史风貌几乎丧失殆尽。
直到解放后期长沙市才跨过湘江发展,河西背靠岳麓山,故长沙西区命名为岳麓区。
三、古城历史街巷1.太平老街太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为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东岸天心区古城区,街巷骨架保留了清朝初年的格局,比较完整和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明初的长沙风貌。
主要历史遗迹有贾谊故居及长怀井、金丝街麻石路、明记藩府西牌楼旧址、清朝鲁班庙遗址、辛亥革命共进会、四正社旧址、李富春故居、乾益升粮栈、利生盐号、洞庭春茶馆等。
2.化龙池化龙池位于芙蓉区,旧名玉带街、熬背街,南起大古道巷,北止人民西路,为长沙仅存的4条古麻石之一,街宽4-5米。
化龙池东侧是古善化县学宫所在地。
善化县学宫建于嘉靖四十年(1516),按长沙府学宫规制仿建,规模宏大。
明万历四十年(1612)善化县知县唐源在学宫屏墙外横开一渠,桥曰三元,街曰鳌背,池曰化龙。
因街在池西,遂改名为化龙池。
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的故居位于化龙池。
民国政要、曾任福建省主席的刘建绪的公馆也在此街。
旧时化龙池为繁华的商业街,有“长沙秦淮河”之称,油鞋、木屐店多集中于此。
3.白果园白果园是长沙市一座历史凭吊故址,现在坐落在长沙市芙蓉区黄兴南路步行商业广场东边约150米处,是长沙市著名的历史古街巷,是民国时期的长沙的“富人区”,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湖南省国民政府主席程潜的私宅所在之处。
2005-2006年长沙市政府对此地投资修缮,栽种了数棵挺拔参天的白果树,增设了巨幅仿铜历史墙,其上有毛泽东、程潜、程明仁等历史名人,成为了长沙市区具有历史健文化的保留遗址。
4.小古道巷小古道巷位于天心区,西起黄兴路商业步行街,东止磨盘湾,全长175米,街宽4米,与大古道巷平行,中有“流水沟”、“云泉里”等小巷相连。
小古道巷因旧有古道观“南岳行宫”而驰名。
清光绪《善化县志》载:南岳行宫在十四铺小古道巷,南岳行宫供奉南岳祝融大帝。
祝融是传说中火神。
在坡子街火宫殿未出现之前,南岳行宫是长沙市百姓祭祀火神的主要场所。
小古道巷规划保护范围6200平方米,通过铺设水泥仿麻石路面,店铺装修与大古道巷统一的风格,青砖朱门,飞檐小瓦,花格门楼,封火山墙,坡屋顶是小古道巷的建筑特色。
5.西文庙坪西文庙坪位于天心区古潭街东侧,西起学宫门正街,东止南墙湾,呈“口”字型。
西文庙坪及其相邻的学工正街、修文街、登瀛桥、西学巷等街巷均由长沙府学宫位于此而得名。
西文庙坪主巷全长220米,宽3-5,东段多高层建筑,西段保持较好的道观古今来长沙的最高学府,老百姓习惯吧学宫称为文庙。
长沙府学宫梅公馆长沙府学宫6.古潭街古潭街辖黎家坡、学宫门正街、古潭街这三条老街巷,统称为“古潭街”。
此街路幅宽5米,路长490米,沿着幽深街巷慢行,古代学宫、古井、州庙比比皆是。
建于宋代的西文庙又名长沙府学宫,清朝年间为长沙城报考举人的考场,古时候就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传统。
今日遗存的“道观古今”及“贤关”一处3米高牌坊,由白色麻石雕砌而成,所刻飞鱼走兽栩栩如生。
古潭街两厢保存的清末明初建筑,是长沙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标本。
四、重要历史建筑历史建筑以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作为评估准则。
建筑类型、建筑样式、工程技术和施工工艺等具有特色或者研究价值,著名的建筑师的代表作品,著名人物的故居,旧居与纪念地。
可以反映地域建筑特点或者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特点,在本市各行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只要符合上述情形之一,可以列入历史建筑名录。
1.开福寺在长沙城北新河与湘江交汇处凤嘴,有一座殿宇宏伟、气势非凡的千年古寺,这便是三湘名刹开福寺。
开福寺是中国佛教重点开放寺院之一,为禅宗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寺院,始建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当时马殷割据湖南,建立楚国,史称“马楚”。
马氏以长沙为都城,在城北营建行宫,建有会春园,作为避暑之地。
2.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3.天心阁天心阁,天心阁在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
为长沙重要名胜,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
具体方位为长沙市中心东南角、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内。
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阁与古城墙及天心公园其它建筑巧妙融为一体。
基址占着城区最高地势,加之坐落在30多米高的城垣之上,有妙高峰为伴。
4.第一师范学院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
这里群星灿烂,名人辈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李达,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党“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黄兴,“难酬蹈海亦英雄”的民主革命家陈天华,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以及一大批杰出人物如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杨昌济、谢觉哉、周谷城、田汉、黎锦熙、张国基、谭延闿、王先谦、何绍基等曾在此学习或工作。
四、长沙自然与人文环境分析1.自然环境山脉——岳麓山、谷山、莲花山、鹅羊山、黑糜峰、天际岭。
河流——湘江、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河、沩水。
湖面——咸家湖、后湖、年家湖、月湖。
洲岛——桔子洲、月亮岛、傅家洲、香炉洲、巴溪洲。
物产——杂交稻、湘云鲫(鲤) 、有色金属2.人文环境历史沿革——旧石器、新石器、商周、春秋、秦:长沙郡;汉:长沙国;唐至明:历代郡、州、路、府;清:省垣。
历史人物——朱熹、张拭、张仲景、孙思邈、魏源、贾谊、曾国藩、潭嗣同等名家留迹——文学家:屈原、韩愈、欧阳修、贾谊、杜甫;书法家:欧阳询、怀素;画家:易元志、齐白石。
思想文化——宋明理学、湘楚文化、书院。
民俗工艺——花鼓戏、湘菜、臭豆腐、湘绣、制陶。
宗教汇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历史事件——关羽战长沙、新民学会、秋收起义文家会师、文夕大火。
民众精神——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3. 特色构件分析(1) 要素特色构件——岳麓山,桔子洲,杂交稻,岳麓书院,马王堆汉墓,吴简,革命旧址(6 处) 。
(2) 含义特色构件——1、中南腹地最重要古城,全国唯一城名、城址不变古城。
2、众多具重要历史影响的历史人物。
3、宋明理学、湘楚文化。
4、花鼓戏、湘菜、湘绣。
(3) 结构特色构件——一山(岳麓山) 、一江(湘江) 、四水(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河、沩水)通过上述两个层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长沙市地面文物古迹不够丰富,历史地段缺少,不足以形成特色;但是,其地下文物在全国具有很高地位。
这足以反映出长沙是我国中南腹地最重要的古城;长沙在近现代革命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并且历史遗存较丰富;长沙文化活动昌盛,岳麓书院是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宋明理学在我国文学思想史中占有重要位置。
综上所述,长沙市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可简单表述为:“中南最重要古城,革命胜地和文化活动昌盛之地”。
五、古城悲叹抗日战争时期,也就是1938年的文夕大火使楚汉名城长沙的历史风貌几乎丧失殆尽,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又在日益威胁仅存不多的历史街区。
长沙作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即将出台的《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明确划分了太平街、金线街、潮宗街等5个历史文化街区。
然而,令我们担心的是,随着人民西路向西延伸,化龙池街区已难保全;坡子街民俗文化一条街的建设启动,街道两厢拆迁大势已不可逆转;一度以麻石路面著称的潮宗街,林立的高层建筑已将其团团围住,那些庞大的建筑物已威胁到了麻石街的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