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记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写法优秀6篇

读书笔记的写法优秀6篇写读书笔记怎么写篇一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矣。
我觉得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
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
你猜:一定要说到头悬梁锥刺骨和萤囊映雪了吧?再不就要说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话?总不至于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吧?你很聪明,并且对书敬畏而疏远。
电视、卡-通书和流行歌已经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还想为书开垦出一亩三分地儿。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
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
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读书笔记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读书笔记大全《初中读书笔记怎么写》。
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
摘录式笔记可分为:(1)索引读书笔记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
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
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
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2、评注式读书笔记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
读书笔记写作方法(通用6篇)

读书笔记写作方法读书笔记写作方法(通用6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笔记写作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书笔记写作方法篇1读书笔记一般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编提纲,就是用自己的语句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段落大意简明扼要地写下来。
记这种笔记,能帮助读者理解并记住原文的主要内容,培养概括能力。
一种是写体会,就是要把我们从书中获得的启发和感想写下来。
记这样的笔记,能帮助我们领会书中的思想内容,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语文水平。
一种是摘录好句子,就是要我们在读时,把书上一些含义深刻、描写精彩的句子或片断,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这种笔记能帮助我们积累词汇,丰富句式,增强表达能力。
读书笔记可按以下几种方法写作:1、摘要笔记是读书时把一些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抄录下来。
2、提纲笔记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书的论点或主要依据,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
3、提要笔记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是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十分扼要地写出全书的内容。
4、心得笔记是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读书笔记并不等于读后感,贴这个出来是为了让大家在完成作业时有灵活性!读书笔记的指导“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
”做读书笔记虽然费点时间,但是好处颇多: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领会和记忆读过的书的内容;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勤做读书笔记可以丰富知识,积累资料,便于经常复习,温故知新;勤做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法则一:树立榜样,加强意识。
1、伟人的榜样。
2、教师的榜样。
要培养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勤做读书笔记。
如:在教学工作中,我总是陪同学生一道预习课文,即在读书过程中,先不做笔记,专心地看,遇到精彩处,有感悟处,疑问处,在书上画画写采用批注式笔记,即在正文的空白处用简短的文字做扼要的提示批注,并在正文中做上各种各样的记号(如:重点词用“△△△”,好句子用“”,中心句用“~~”,文章的段落划分用“//”等),把自己在书中做的笔记给学生展示。
如何写好读书笔记

如何写好读书笔记作为一名学生,读书笔记对于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书中的知识和内容,并且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目的性和高效性。
那么如何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个人的经验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好工具读书笔记的记录工具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选择电子笔记本、纸质笔记本、云笔记等不同的方式。
其中,电子笔记本和云笔记的优势是可以与多个设备同步,可以无时无刻地记录我们的想法和思路;纸笔记本方便梳理和整理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
二、设定目标在读书笔记之前,我们应该先设定一些目标,例如摘录重点句子、理解难点内容、批注理解度等,这样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读书笔记。
三、抓住关键信息在读书笔记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
例如作者想表达的观点、作者的论述思路、相关例子和数据等,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内容和主旨。
四、用自己的语言记录写读书笔记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
我们应该把作者的观点理解清楚,并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一遍,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
五、分类整理在完成读书笔记后,我们应该将笔记进行分类整理。
按照章节或者主题,将笔记整理成一个个小节,并且分类命名,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复习和回顾笔记。
六、定期回顾定期回顾读书笔记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就将笔记拿出来,进行回顾和整理。
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发现和纠正之前的错误和不足。
读书笔记对于我们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吸收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目的性。
希望这些经验和方法对大家的读书笔记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用心记录每一本好书。
如何写好读书笔记

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读书可以获取知识、拓宽视野、提升思维能力。
而写好读书笔记则是将读书的收获和思考进行整理和记录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探讨如何写好读书笔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读书的过程。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笔记方式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和阅读方式不同,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笔记方式非常重要。
有些人喜欢用纸质笔记本记录,有些人喜欢使用电子设备进行记录。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
对于纸质笔记本,可以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笔记本,并在上面进行记录。
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读书进度和内容,同时也方便随时翻阅和修改。
而对于电子设备,可以使用笔记软件或者阅读软件进行记录。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电子设备的搜索和编辑功能,方便整理和管理读书笔记。
二、选择关键信息进行记录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内容都记录下来,而是要选择关键信息进行记录。
关键信息包括书中的主要观点、重要论据、作者的思想和观点等。
这些信息是书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我们读书的核心目标。
在记录关键信息时,可以使用摘录、概括、提问等方式进行。
摘录是将书中的重要句子或段落直接引用下来,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概括是将书中的内容进行简洁明了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知识。
提问是将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三、注重思考和批判性阅读读书笔记不仅仅是对书中内容的简单记录,更应该是对书中观点的思考和评价。
通过思考和批判性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并且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进行思考和批判性阅读时,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质疑,并尝试回答和解答这些问题。
可以与作者进行对话,思考他们的观点是否合理,是否有证据支持。
同时也可以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对比,思考书中观点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四、整理和归纳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知识,因此整理和归纳读书笔记非常重要。
读书笔记的十种写法

读书笔记的十种写法如下:
1.摘要式读书笔记:在读完一本书后,挑选书中的重要部分进行
总结和摘要,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
2.提纲式读书笔记:以简练的语言或图表等形式,将书中的重要
观点、人物、事件等要点列出,形成完整的提纲。
3.感想式读书笔记:在读完一本书后,将自己的感想、心得和体
会记录下来,包括对书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的思考和评价。
4.评注式读书笔记:在读书过程中,对书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注释、
解释或评论,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内容。
5.研讨式读书笔记:针对书中的某些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的研
究和探讨,将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成果记录下来。
6.剪贴式读书笔记:将报纸、杂志、书籍等媒体上的相关文章、
图片等内容剪贴下来,整理成册,形成自己的资料库。
7.图表式读书笔记:将书中的信息、数据等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
来,使信息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8.题解式读书笔记:在读完一本书后,对该书的题目、作者、出
版时间等信息进行解释和说明。
9.研究式读书笔记:针对某一主题或问题,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研
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记录下来,形成一篇完整的论文或报告。
10.创作式读书笔记:在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进行创作和改编,形成自己的作品。
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怎么写的方法如下:
1.摘录式笔记:在阅读时,将书籍中的重要观点、语句、数据等
摘录下来,记录在笔记本或电子文档中。
这些摘录可以按照书籍的章节或主题进行分类,方便后续查找和复习。
2.评注式笔记:在阅读时,写下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和评价,包括
对书中观点的看法、对作者的批评或赞扬等。
这种笔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消化和理解书籍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
3.概括式笔记:将书籍中的主要内容、情节、人物等概括成简短
的文字,记录在笔记本或电子文档中。
这种笔记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书籍的大致内容,同时也可以训练读者的概括能力。
4.感想式笔记:在阅读后,写下自己对书籍的感受和想法,包括
对书中观点的共鸣、对作者的钦佩或疑惑等。
这种笔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籍内容,同时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创造力。
5.图表式笔记:将书籍中的图表、数据、流程图等用笔或电子工
具记录下来,并在旁边注释上相关的文字说明。
这种笔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籍中的图表和数据,同时也可以训练读者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
初中生如何做读书笔记

初中生如何做读书笔记
初中生做读书笔记是提高阅读理解和学科知识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初中生更有效地做读书笔记:
1.明确读书目的:在开始阅读之前,明确你的读书目的。
是为了学科知识,还是为了阅读理解?这有助于你更有针对性地做笔记。
2.使用简洁的语言:笔记不宜太冗长,应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重要信息。
可以使用关键词、短语或简短的句子。
3.分章节进行笔记:将书籍分成章节,对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细节进行记录。
这有助于系统地整理信息。
4.提取关键信息:识别并提取关键信息,包括主题、主要人物、事件发展、重要论点等。
这有助于深入理解书籍的核心内容。
5.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仅记录书中的信息,还可以记录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疑问。
这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与作者对话的能力。
6.绘制图表和图像:对于一些复杂的关系或概念,可以使用图表、图像或思维导图进行整理,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7.制定符号和缩写:使用符号和缩写能够在保持简洁的同时提高效率。
例如,“+”表示优点,“-”表示缺点,“→”表示导致等。
8.定期复习笔记:定期回顾读书笔记,巩固记忆,确保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不会因时间流逝而减弱。
9.结合课堂学习:将读书笔记与课堂学习相结合,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0.使用电子工具: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使用电子工具,如电子笔记软件或应用,以便更方便地组织和管理笔记。
如何写读书笔记摘抄

如何写读书笔记摘抄如何写读书笔记摘抄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如何写读书笔记摘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做标记:最简单的读书笔记,就是在读书的时候,读到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的时候,采用自己的一套符号来画出重要内容,以便自己在复习的时候能够快速的找到重点,这种笔记的方法比较适合学生学习课本的时候。
2做目录:目录的主要内容就是【书名】【作者】【重点内容】,书名和作者就不必解释了,关键是重点内容,由于这是一个目录式的笔记,所以重点内容只要是几个字概括一下即可,一般适合泛读的`时候使用。
3摘抄:摘抄也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读书笔记,读书的时候读到精彩的地方,或者读到一些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将这段文字抄下来,注明书名和作者,这么做是为了以后复习用,并且可以根据书名和作者快速的找到原著。
4提要:提要用简短的话来总结书中某一段落的内容,有时候我们要求对每一段的内容写一个提要,只要一两句话即可概括其内容,不必写的很繁琐。
5提纲:提纲和提要有些类似,但是提纲是概括一篇文章的内容,而提要只是概括一个段落的内容,因此提纲比提要内容多且完整,而且提纲要能解释各个章节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所以提纲有时候是以图表的方式来呈现,不过提纲和提要都要求尽量简短明了,让人一看就明白。
6心得:有时候也叫读后感,心得和提纲有些相似的地方,都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但是心得更多的是些自己的想法,具有主观性,而提纲写的都是文章中的内容,不要加入自己的想法,当读一些学术论文、有哲理的故事的时候可以写一些心得,记录下自己的想法以便日后用到。
7札记:札记是最复杂的可以看作是提纲和心得的综合,有时候还要插入一些摘抄,还可以对文章的写法进行评论,总之写札记不仅仅费笔墨而且费脑子,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笔记,应该是对学习到的内容的再创作。
【如何写读书笔记摘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记读书笔记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
因为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
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
钟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
”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
(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记。
做笔记很费时间。
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
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钟书读书做笔记成了习惯。
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
他爱买书,新书的来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
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
钟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
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钟书的笔记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几经折磨,有部分笔记本已字迹模糊,纸张破损。
钟书每天总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常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我听。
我曾想为他补裰破旧笔记,他却阻止了我。
他说:“有些都没用了。
”哪些没用了呢?对谁都没用了吗?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
钟书去世后,我找出大量笔记,经反复整理,分出三类。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
除了极小部分是钟书用两个指头在打字机上打的,其余全是手抄。
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
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
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读后都做笔记,并记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
钟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束,就肆意读书。
英国文学,在他已有些基矗他又循序攻读法国文学,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而二十世纪;也同样攻读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的历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细读,并勤勤谨谨地做笔记。
这样,他又为自己打下了法、德、意大利的文学基矗以后,他就随遇而读。
他的笔记,常前后互相引证参考,所以这些笔记本很难编排。
而且我又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
恰逢翻译《围城》的德国汉学家莫宜佳博士()来北京。
我就请她帮我编排。
她看到目录和片断内容,“馋”得下一年暑
假借机会又到北京来,帮我编排了全部外文笔记。
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多页。
钟书在国内外大学攻读外国文学,在大学教书也教外国文学,“院系调整”后,他也是属于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的。
但他多年被派去做别的工作,以后又借调中国古典文学组,始终未能回外文组工作。
他原先打算用英文写一部论外国文学的著作,也始终未能如愿。
那些外文笔记,对他来说,该是“没用了”。
但是对于学习外国文学的人,对于研究钱钟书著作的人,能是没用吗?
第二是中文笔记。
他开始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
一九五二年知识分子第一次受“思想改造”时,他风闻学生可检查“老先生”的日记。
日记属私人私事,不宜和学术性的笔记混在一起。
他用小剪子把日记部分剪掉毁了。
这部分笔记支离破碎,而且都散乱了,整理很费功夫。
他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
以后的笔记他都亲自记下书目,也偶有少许批语。
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类是“日札”———钟书的读书心得。
日札想是“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开始的。
最初的本子上还有涂抹和剪残处。
以后他就为日札题上各种名称,如“容安馆日札”、“容安室日札”、“容安斋日札”;署名也多种多样,如“容
安馆主”、“容安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还郑重其事,盖上各式图章。
我先还分门别类,后来才明白,这些“馆”、“斋”、“室”等,只是一九五三年“院系调整”后,我家居住的中关园小平房(引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审容膝之易安”)。
以后屡次迁居,在钟书都是“容膝易安”的住所,所以日札的名称一直没改。
日札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
每一则只有数目,没有篇目。
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
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但这点“心得”还待写成文章,才能成为他的著作。
《管锥编》里,在在都是日札里的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文章。
例如:《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十八则,共九十五页,而日札里读《楚辞》的笔记一则,只疏疏朗朗记了十六页;《管锥编.周易正义》二十七则,共一百零九页,而日札里读《周易》的笔记,只有一则,不足十二页;《管锥编.毛诗正义》六十则,共一百九十四页,而日札里读《毛诗》的笔记二则,不足十七页。
钟书在《管锥编》的序文中说:“……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初计此辑尚有《全唐文》等书五种,而多病意懒,不能急就。
”读《全唐文》等书的心得,日札里都有。
他曾对我说:“我至少还想写一篇《韩
愈》、一篇《杜甫》。
”这两篇,想是“不易理董者”,再加“多病意懒”,都没有写出来。
日札里的心得,没有写成文章的还不少呢。
这大量的中、外文笔记和读书心得,钟书都“没用了”。
但是他一生孜孜石乞石乞积聚的知识,对于研究他学问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总该是一份有用的遗产。
我应当尽我所能,为有志读书求知者,把钟书留下的笔记和日札妥为保存。
感谢商务印书馆愿将钱钟书的全部手稿扫描印行,保留着手稿原貌,公之于众。
我相信公之于众是最妥善的保存。
但愿我这办法,“死者如生,生者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