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旦的由来和风俗

合集下载

元旦节的来历百度百科

元旦节的来历百度百科

元旦节的来历百度百科元旦(New Year's Day),又称新年、新历、新正、新岁、长春节、年头、蛇节等,是公历新的一年的第一天(1月1日)。

元旦节起源于公元前45年的罗马,古罗马称其为“日历年始”,后来被定为国际性的节日。

元旦在中国古代称为“元正节”,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大地开始恢复生机。

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当时人们根据太阳的运行来确定时间。

恢复元气的节日,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节日之一。

在中国,正月初一被视为生活的新开端,万象更新,家庭团圆,亲朋好友来往,传统习俗尤为盛行。

不仅如此,元旦在世界范围内也受到普遍的认同和庆祝。

元旦的来历和由来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元旦的来历及相关庆祝活动。

1. 罗马的元旦起源元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古罗马人将1月1日作为一年的开始。

这一天被称为“日历年始”,意味着新的一年的来临。

在古罗马时期,元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进行庆祝和祭祀。

他们相信新的一年代表着新的希望和机会,因此他们会燃烧篝火,祭拜神灵,期望新的一年能够带来幸福和繁荣。

另外,古罗马的元旦也是一个社交的节日,人们会互相拜访,交换祝福,并在这一天互赠礼物,以表达对彼此的关怀和祝福。

这种传统在较后来的元旦庆祝中也延续了下来。

2. 天主教的元旦起源元旦作为国际性的节日,在天主教教堂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公元4世纪初期,罗马帝国皈依基督教,之后,年初复活节的日期决策权逐渐从罗马皇帝转交给罗马教皇。

不过,恢复元气的庆祝活动,并没有驱逐掉元旦这一节日,反而成为互补的存在。

天主教将元旦视作耶稣基督的第八天,世界的纪元之初。

在天主教方面,元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去教堂祈祷,进行宗教仪式,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同时也表示感谢上帝给予的美好生活。

3. 节日名称的演变元旦这个节日名称的演变也非常有趣。

在古代,这一天被称为“元以正”、“元正”。

元旦由来和背景介绍元旦的历史渊源与背景解析

元旦由来和背景介绍元旦的历史渊源与背景解析

元旦由来和背景介绍元旦的历史渊源与背景解析元旦,即公历的一月一日,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通行的公共假日,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本文将介绍元旦的由来、背景以及元旦在不同文化中的庆祝方式。

一、元旦的历史渊源1.西方元旦的起源西方元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卡拉邹”节庆,这是古罗马人在农历12月末和1月初庆祝的新年活动。

在公元前153年,罗马将元旦的日期确定为1月1日,以为新年的开始。

2.中国元旦的起源中国的元旦起源于汉朝,当时汉武帝将农历正月初一设定为农历新年。

直到1911年,随着清朝的灭亡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国开始采用公历,并将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二、元旦的背景解析1.西方元旦的背景在西方文化中,元旦被视为新的开始和新的希望。

人们通常会制定新年的愿望、目标和计划,并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烟火表演、音乐会和家庭聚餐等。

同时,在元旦之夜,人们会倒数计时迎接新年的到来。

2.中国元旦的背景中国的元旦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新的希望。

这一天,人们会放假休息,并且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观看焰火表演、举行文艺演出和家庭聚餐。

此外,中国还有一项特殊的传统活动,即包饺子。

包饺子是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和团圆的象征。

三、元旦的庆祝方式1.西方元旦的庆祝方式在西方国家,元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会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游行和音乐会,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同时,人们还会互相交换礼物,举行家庭聚餐,并观看烟火表演。

在一些国家,如美国,人们还会参加跨年派对,在午夜时分举杯祝酒。

2.中国元旦的庆祝方式在中国,元旦被视为公共假日,人们会放假休息。

在这一天,人们可以选择旅游、走亲访友、观看焰火表演或者参加各种庆祝活动。

同时,很多城市和景点还会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庆典活动,吸引游客和居民共同欢庆新年的到来。

综上所述,元旦作为新年的开始,具有重要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不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们都通过庆祝活动和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

无论是走近西方的热闹喧哗,还是沉浸在中国的祥和团聚,元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共享欢乐和祝福的机会。

元旦国庆的来历

元旦国庆的来历

元旦国庆的来历元旦和国庆节是中国重要的节日,它们在时间上相距较远,具有各自独特的意义和由来。

接下来,我将分别介绍元旦和国庆节的来历。

一、元旦的来历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西方的新年。

在古代,中国是以夏历为主,元旦并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元旦作为中国的法定节假日,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新中国。

以下是元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1. 新中国的元旦建国后不久的1949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将公历的1月1日定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这就是元旦。

1949年12月2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并在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组织法》,规定了中国的国庆和元旦。

从此,元旦成为了中国的重要节日。

2. 元旦的背景选定1月1日作为元旦的具体日期,并不是随意决定的,而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结果。

1月1日被选为元旦,首先源于历史上的文化背景。

在西方传统历法格里历中,1月1日是新年的开始,代表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新中国的创立和国家的独立,也需要一个新的开始,所以元旦被正式确立为中国的重要节日。

3. 元旦的庆祝方式元旦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每年都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主要的庆祝方式包括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文艺演出、祭拜祖先、走亲访友等。

同时,家人、朋友、亲人也会相互祝福,互赠礼物,共同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二、国庆节的来历国庆节,即公历的10月1日,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国庆节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意义。

以下是国庆节的起源和发展过程:1. 国庆节的起源国庆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纪念日。

按照中国的传统历法,10月1日对应的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即中秋节。

同时,10月1日还是丰收的季节,象征着国家繁荣富强。

因此,将10月1日定为国庆节,不仅是为了庆祝共和国的成立,也与传统节日和农时联系在一起,使国庆节更具独特的民族特色。

2. 国庆节的历史国庆节最初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设立的。

中国元旦来历和风俗有哪些

中国元旦来历和风俗有哪些

中国元旦来历和风俗有哪些中国元旦是农历的一月初一,也叫“元会”、“大年初一”、“新春”,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旦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宋朝,而一些重要的元旦风俗也已经流传了数百年。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元旦的来历和相关的风俗。

一、元旦的来历元旦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出自汉族追溯为开天辟地之时的"元:是指时间的开始",一旦:是指时间的结束,指的就是农历一年结束的时候。

传说中,玉帝创造了天地之后,就设立了一个特殊的节日,叫元日。

这是为了纪念他创造天地的伟业。

在公历开始普及之前,中国一直使用农历,农历的一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的第一天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然而,元旦这个名称直到宋朝时才开始使用。

宋仁宗时期的文物中,记载了当时社会上元旦的庆祝活动,和到宋朝之前的庆祝活动有所区别。

自宋代开始,中国元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并且政府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二、元旦的传统习俗中国元旦有许多传统习俗,每个地方的风俗略有不同,这里列举其中几个比较普遍的元旦习俗。

1.贴门神元旦的前一天,在每个家门口贴上一个“门神”,这是一种祈求家人平安和驱邪的举动。

门神一般由一对对联和对联两侧的门神画组成,人们相信这样可以防止邪恶之气进入家中。

2.祭祖元旦期间,家人会祭拜祖先。

一般会提前准备好祭品,如糖果、水果、炒米、酒等,然后在祖先牌位前行礼祭拜,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这是一个重要的家庭活动,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拜年元旦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

家家户户都会迎接亲友的到来,相互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快乐、平安吉祥。

拜年时,长辈通常会给晚辈一些红包,这是一种祝福和关怀的表达方式。

4.看表演在一些大城市,政府会组织盛大的表演活动庆祝元旦。

这些表演通常包括歌舞、杂技、戏剧等,人们可以在节日期间欣赏到各种精彩的艺术表演。

5.放烟花和爆竹放烟花和爆竹是元旦期间又一项重要的活动。

烟花和爆竹代表着除旧迎新,驱赶霉运和邪恶的意义。

元旦的由来及习俗

元旦的由来及习俗

元旦的由来及习俗元旦的由来及习俗元旦,又称新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公历年度最开始的一天。

自汉武帝时期就开始定为中国正式的年初,也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

在中国,元旦节庆祝活动非常热闹,民众们会按照传统习俗进行一系列的祭祀和庆祝活动。

下面,我们将来了解一下元旦节的由来及其习俗。

一、元旦的由来元旦的由来有两种说法:1.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农历,每年的岁首都是春节,为了保证天子和百姓庆贺新年祭祀的顺利进行,天子常常要在春节前就开始准备了。

在这个过程中,春节前第一个月的第一天被定为“祭天节”,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称的元旦。

2. 元旦起源于西方,是在1月1日来庆祝新年的,是阳历中年份变更的一天。

起源于公元前153年罗马的儒略历,公历的1月1日是教皇格列高利13世于1582年颁布格里历,也就是“新历”,现在全世界都以公历作为日期的标准。

无论是哪种起源说法,元旦对于中西方文化来说都意味着新的开始,也象征着新的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二、元旦的习俗1.守岁在中国南方的某些地区,人们在大年三十晚上开始守岁,过完午夜后退出,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传说,守岁是为了辞旧迎新,在岁末的最后一天,老人家会请些亲属、邻人、朋友到家中坐夜,一直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吃些清水圆子、供上炉火粘饮,据说这样就可以平安度过来年。

2.放炮放炮算是元旦节最具有特色的活动之一了,这个习俗在国内外都非常流行。

在中国有一种叫做“爆竹”的小鞭炮,据信可以驱赶邪物,保平安。

在西方国家中,人们会放烟火表达喜庆之情。

无论是什么原因,这种欢庆新年的特别方式,都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喜闻乐见。

3.吃年糕吃年糕也是过新年的习俗之一。

在中国南方,人们喜欢吃白色的年糕,因为它的形状像寿桃一样,象征富贵吉祥。

在中国北方,人们爱吃长条形的年糕,因为它还象征“升官发财”。

4.拜年拜年是在新的一年开始时互相问候、祝福的传统活动。

在中国,过年期间,人们会前往亲友的家中,彼此交换新年祝福。

节日大全元旦节的由来元旦节的来历元旦节习俗

节日大全元旦节的由来元旦节的来历元旦节习俗

节日大全元旦节的由来元旦节的来历元旦节习俗节日大全:元旦节的由来、来历与习俗元旦节,全称为“元旦国际劳动节”,是公认的现代公共节假日之一。

每年的1月1日,各国纪念这一节日,迎接新年的到来。

本文将为您介绍元旦节的由来、来历以及传统习俗。

一、元旦节的由来元旦的“元”有“开始”之意,表示新的开始和希望,而“旦”则指天色刚亮,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

元旦节起源于公元前45年的罗马,当时罗马人庆祝年初,以纪念神灵Janus(贾努斯)。

Janus神有两个头,一个面向过去,一个面向未来,使其成为新年的象征。

在公元567年,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一世将元旦的日期固定在1月1日,并扩大了庆祝的规模。

此后,元旦节传入各个国家,逐渐成为公认的节日,但具体的方式和习俗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有所不同。

二、元旦节的来历元旦节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在中国,元旦节作为公共假日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正式确立。

在这一天,中国人民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表达对过去一年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期望。

在国际上,元旦节是世界主要国家的共同节日。

它不仅是庆祝新的一年的开始,同时也是一个庆祝劳动者、纪念过去的一年的时间节点。

各国政府往往会组织各种庆祝活动,例如烟花表演、灯饰展览、音乐会、焰火表演等,以欢迎新的一年。

三、元旦节的习俗1. 爆竹庆祝: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和东亚地区,人们会在元旦之夜放鞭炮和烟花,以驱散邪灵,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和吉祥。

2. 家庭聚会:元旦节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许多人会返回家乡与亲人共度时光,与家人一同享受团圆的温暖。

3. 社交活动:元旦节是与亲友、同事、朋友相聚的好机会,人们会通过聚餐、聚会或举办聚会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

4. 送礼互换:在元旦节,人们也会互相送礼物,以表达新年的祝福和友爱之情。

5. 制定新年计划:元旦节是一个人们反思、总结过去一年并制定新年计划的时刻。

人们通常会写下自己的目标和愿望,以期在新的一年中实现。

元旦节的由来

元旦节的由来

元旦节的由来元旦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的固定节日。

元旦节起源于古代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将从元旦节的历史起源、相关的习俗和庆祝活动等方面来探究元旦节的由来。

一、历史起源元旦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秋天。

据史书记载,古代中国的元旦节起源于崇拜自然、祈求丰收的农耕文化。

在古代,农民们为了祈求下一年的丰收,会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各种祈福活动。

二、相关的习俗1. 月亮观赏:古代的元旦节,人们会在晚上出门参观月亮。

古人认为,月亮是一种吉祥之物,观赏月亮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

2. 赏月宴会:元旦节期间,人们还会举办赏月宴会。

家庭成员和朋友们聚集在一起,品尝美食、歌舞欢庆,并共同观赏月亮。

3. 点灯祈福:人们在元旦节的晚上还会点起蜡烛或灯笼,祈求来年的幸福和好运。

4. 月饼制作:元旦节也是月饼制作的重要时刻,家庭会共同制作月饼,欢度团圆节日。

5. 游园活动:在元旦节期间,人们会前往公园或其他景区进行游玩和休闲活动,欣赏秋天的美景,享受假日的快乐时光。

三、庆典活动1. 传统舞蹈表演:在元旦节期间,各地会举办传统舞蹈表演,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龙舟比赛:元旦节期间,有些地方会举行龙舟比赛。

人们组织成队,坐在龙舟上划桨,展现力量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民俗游行:元旦节还会有各种形式的民俗游行活动,如花车巡游、舞龙舞狮等,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游客。

四、现代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元旦节也逐渐与当代的生活相结合,具有了更多的现代意义。

每年的元旦节,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放松身心,享受欢乐的假日。

同时,元旦节也成为了人们团聚、交流情感的重要时刻。

总之,元旦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庆典活动、习俗和传统舞蹈等方式,人们在元旦节期间表达对美好未来的祝福和愿望。

元旦节的由来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丰收的崇拜,也体现了人们对团聚、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元旦的简介

元旦的简介

元旦的简介元旦,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历史渊源元旦的由来要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当时中国还没有建立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家,而是由各小国构成,但是由于秦国的强大实力,这些小国陆续被统一,秦国统一后又统一了全国的时间表,称为“秦钟”,秦钟以太阳历的第一天为元旦。

从那时起,元旦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节日,被称为“中国的新年”,人们把它视为新一年开始的日子,以礼节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元旦也就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文化意义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元旦具有很强的文化意义。

首先,元旦是对新年的祝福,表达对新年希望的祝愿,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家庭、国家和世界新年的祝福。

其次,元旦是人们团圆的日子,家人团聚,不管是长辈、子孙、侄孙、亲戚朋友,都可以在元旦这一天聚在一起,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共同分享新年的喜悦,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元旦也是节假日的开始,是许多活动的开始,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元旦是开幕式,也是一个好的开端,带给人们新的希望,是一个精神上的重阳。

三、习俗风俗元旦是一个富有传统习俗的节日,习俗包括了家庭聚会、古玩收藏、贺卡祝福、礼品赠送等,家家户户都有不同的习俗。

首先,家人团聚,是元旦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家庭之间可以共同聚餐、聊天、联谊,共度元旦。

其次,古玩收藏,也是元旦的一个传统习俗,古玩的收藏可以激发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再者,贺卡祝福,在元旦这一天,人们可以互相送贺卡,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并可以把自己的新年愿望和计划写在贺卡上,以示祝愿。

最后,礼品赠送,也是元旦的一个传统习俗,人们可以互相赠送礼物,表达对新年的祝福,礼品的选择也可以体现出家庭间的亲情。

四、社会影响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元旦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首先,元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在元旦期间不仅会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还会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正面文化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

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我国的法定节日。

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元旦起源1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

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

到民国时孙中山于_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

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

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

“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

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

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

”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

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

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

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

”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

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元旦起源2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伺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

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便是元旦的由来。

自西历传入中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

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到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
“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

元旦的诗
〔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旦”一词来源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

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等诗文中。

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

从古到今,历代诗人都为元旦抒情作诗,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古代元旦宫廷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

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描写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

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表达了已过60岁的诗人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进入新一年的风貌。

唐代另一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戴星”,即顶着星宿,比喻晚归或早出。

“觞”,即酒杯,可作饮酒解。

“屠苏”,是元日专饮的多味药酒,古人认为饮此酒可以防病消灾。

饮此酒有个规矩,老少不能同时共饮,而是从年幼者依次而来。

因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虽然每人都要增寿,但实际上年少者得了一岁,而年长者却失了一岁,所以大家劝年少者先饮,以示祝贺,而让年长者后饮,以避忌讳。

唐人孟浩然写了一首《回家元日》诗,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在大唐盛世,“田家占气候”,自有半年乐,而诗人“无禄尚忧农”的情怀,则更是读书人的高尚品格。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的习俗。

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当然,在古代歌咏“元日”的诗篇中,最的当推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为后人传诵不衰。

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

诗人在诗中写道:“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油然而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