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器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摘要编写

合集下载

载人登月舱设计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载人登月舱设计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 天学 院,南京 2 1 0 0 1 6 ; 2 南京航 空航天 大学航空宇航学院 ,南京 2 1 0 0 1 6 )

要:首先对 国内外典 型的无人 着陆器及 载人 登月 舱的功能 、 技术指标 、 缓 冲形式进 行综合对 比分析 , 重 点
对 国内外载人登月舱 的研究发展概况进行综述 ; 其次结合 国际载人登月舱最新 发展趋势 , 对“ 阿波罗 ” 与“ 牵牛星 ”
述 三个 阶段 的基 础上 , 将于2 0 3 0年前后 择机 实施 载
载人登月舱 的技术参数及方案进行对 比论证 ; 最后结合我 国无人 登月及 载人航 天发展现状 , 对 我 国发展 载人登 月
舱设计领域 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
关 键 词 :载 人 登 月 ;着 陆 器 ;关 键 技 术 中 图分 类 号 :V 4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0 — 1 3 2 8 ( 2 0 1 4 ) 0 2 - 0 1 2 5 — 1 2
Lun a r La nd i n g
C HE N J i n . b a o ,NI E Ho n g ,CHE N C h u a n . z h i ,C HEN He n g
( 1 . C o l l e g e o f Ae r o n a u t i c s E n g i n e e r i n g ,N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 e r o n a u t i c s& A s t r o n a u t i c s ,N a n j i n g 2 1 0 0 1 6, C h i n a 2 . C o l l e g e o f A e r o s p a c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N a n j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 e r o n a u t i c s& A s t r o n a u t i c s ,N a n j i n g 2 1 0 0 1 6 , C h i n a )

航天装备工程管理创新实践研究

航天装备工程管理创新实践研究

文,文中指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航天作为大规模科学技术工程,覆盖了“基础理论研究、高新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实践、产品生产交付”全过程,将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相结合实现集成创新。

这类工程具有周期长、规模大、投入高、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复杂特性,按照“批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规律发展。

在航天系统工程实施中,要组织型号队伍在周期短、资源紧张的条件下研制出性价比高、可靠性强的装备产品,就需要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

航天装备研制采取的是总体部和两条指挥线的系统工程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

平面I是研究航天装备工程系统,根据指标要求进行总体方案论证、方案设计、工程研制、批产交付,责任实体就是总体部。

平面II是研究航天装备研制系统,对参研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单位以及人、财、物等资源配置进行管理,支撑航天装备任务完成。

平面III是将I和II 的2个系统联合起来进行研究,既有技术协调又有资源调度,形成以总设计师负责的技术指挥线和以总指挥负责的调度指挥线两条指挥线,如图2所示。

总指挥是装备研制任务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项目组织管理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负总责。

总设计师是装备研制任务的技术总负责人,负责项目总体技术方案、实现途径、实现过程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按此模式,从整体上统筹管理航天装备的计划、经费、质量、技术等问题,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收到1+1>2的效果。

二、航天装备科研生产组织管理体系1.三级管理体制航天装备科研生产组织管理实行集团公司、研究院、部/所/厂三级管理体制。

集团公司是决策主体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图1 总体部和两条指挥线的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技术指挥线实践主体调度指挥线图2 技术指挥线和调度指挥线的相互协同科研生产战略决策中心、资源配置中心、重大任务工程管理中心;研究院是科研生产任务组织实施的责任主体;各部/所/厂是完成科研生产任务的实施主体。

航天科技论文

航天科技论文

航天科技论文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军事、文化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航天技术。

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航天科技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航天科技论文篇一浅谈航天系统工程管理摘要航天型号的研究、设计、试验、生产是一组复杂的组织管理过程,本文从工程管理角度阐述了航天系统工程的管理特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航天系统工程管理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航天系统是由航天器、航天运输系统、航天器发射设施、航天测控系统、用户设备(系统)以及其他保障设备组成的完成特定航天任务的工程系统。

航天系统的特点是规模庞大、技术复杂、质量可靠性要求高、耗资大、研制周期长、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一些典型的航天系统,如中国神舟十号飞船、美国航天飞机工程等都是现代典型的大工程系统。

如今,航天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科学技术领域,对国家和国际的政治、经济、军事与社会生活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为了适应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工程管理必须上水平,真正成为航天发展的助推剂,而不是绊脚石。

所谓工程管理,就是要确保在时间(进度)、成本(经费)、质量(性能)三项限制条件下,实现工程目标。

工程管理是一种特别适用于那些重大、关系复杂、时间紧迫、资源有限的一次性任务的管理方法。

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样制约着航天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一、国外航天工程管理发展国外航天型号工程管理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网络计划技术”。

例如“曼哈顿”计划,它使美国于1944年5月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颗原子弹。

1957年美国海军为追赶前苏联导弹的优势而开展了“北极星”导弹计划,他们采用了PERT(计划协调技术)方法管理该工程,即以时间为基础使整个研制过程形象地显示出来,条理分明,目标明确,能集中力量搞好关键路线。

同时,在研制过程中,还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和先进的计算机手段,从大量非肯定的环节中找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及时地修改计划,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研制效率,使“北极星”导弹研制计划周期缩短了20%~25%,并为航天工程管理提供了系统工程方法。

《2024年我国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设计与优化》范文

《2024年我国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设计与优化》范文

《我国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设计与优化》篇一一、引言载人航天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空间探索能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空间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在载人航天器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尤其是对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为我国未来更远深空探测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本文将对我国载人航天器的结构与机构系统设计进行探讨,并对相关的优化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我国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设计概述(一)结构系统设计我国载人航天器的结构系统设计主要包括舱体结构、热控系统、生命保障系统等。

其中,舱体结构是整个航天器的主体框架,需要承受宇宙空间中的各种极端环境因素;热控系统则负责维持航天器内部环境的稳定;生命保障系统则确保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命安全。

(二)机构系统设计机构系统设计主要包括推进系统、控制系统、生命维持系统等。

推进系统为航天器提供动力,控制系统负责航天器的姿态调整和轨道控制,生命维持系统则负责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

这些机构系统的设计,对于保障载人航天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的优化措施(一)轻量化设计为了降低航天器的发射成本和提高其性能,轻量化设计成为一种重要的优化措施。

通过采用新型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实现航天器结构的轻量化,减少能源消耗和发射成本。

同时,轻量化设计还有助于提高航天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提高载人航天器可维护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将航天器分为若干个模块,实现各模块的独立功能,方便后期维护和更换。

此外,模块化设计还有助于提高航天器的可扩展性,为未来升级和改进提供便利。

(三)智能化设计智能化设计是现代载人航天器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航天器的自主控制和智能决策,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智能化设计还有助于降低航天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质量。

《2024年我国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设计与优化》范文

《2024年我国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设计与优化》范文

《我国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设计与优化》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其中,载人航天器的结构与机构系统设计作为航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优化直接关系到航天器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本文将就我国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的设计及优化进行深入探讨。

二、载人航天器结构系统设计1. 结构类型与特点我国载人航天器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舱体结构、主承力结构、辅助结构等。

其中,舱体结构负责承载航天员、有效载荷及生命保障系统;主承力结构则负责承受飞行过程中的各种载荷;辅助结构则起到连接、固定和保护其他部件的作用。

在设计中,需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和飞行环境,对各种结构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设计。

2. 设计原则与要求在载人航天器结构系统设计中,需遵循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轻量化等原则。

首先,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要求结构能够承受各种极端环境下的载荷;其次,可靠性要求结构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保持稳定;可维护性则要求结构便于检修和维护;轻量化则是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结构重量,以提高航天器的有效载荷。

三、机构系统设计1. 机构类型与功能机构系统是载人航天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动力系统、导航系统、生命保障系统、环境控制与生命维持系统等。

这些机构在飞行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共同保障航天员的安全和舒适。

2. 设计要点与挑战机构系统设计需考虑多种因素,如空间环境适应性、能源供给、信息传输等。

其中,空间环境适应性是设计中的关键挑战,要求机构能够在真空、辐射、微重力等极端环境下正常工作。

此外,还需考虑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和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四、设计与优化的策略与方法1. 先进材料的应用采用先进材料是提高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性能的有效途径。

如采用轻质高强材料,可减轻结构重量;采用耐高温、抗辐射材料,可提高机构在空间环境下的稳定性。

2.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在载人航天器设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航天器总体设计及评估方法研究

航天器总体设计及评估方法研究

航天器总体设计及评估方法研究在航天领域,航天器的总体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们是实现任务目标的核心部分,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如载荷、控制系统、发射方式、马力等等。

总体设计阶段的关键是要确定合理、可靠的设计方案,这对于航天器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航天器总体设计及评估方法的研究。

一、航天器总体设计航天器总体设计是整个航天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内容。

总体设计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包括了载荷、控制系统、机构设计、发射方式、马力等等。

其中载荷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载荷是决定整个飞行过程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航天器的载荷包括了多个方面,如数据的存储、传输、实验设备、科学仪器等等。

二、航天器总体设计的步骤在总体设计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设计。

首先是需求定义,需求定义需要包含任务需求、技术需求、安全需求等等。

其次是方案定型,方案定型需要确定系统的结构设计、总体参数设计等等。

接着是性能定量分析,性能定量分析包括了对载荷性能等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最后是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需要对总体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估和确定。

三、航天器总体设计的评估方法总体设计的评估方法包括了多个环节。

首先是性能评估,性能评估需要对航天器的载荷性能进行评估;其次是可靠性评估,可靠性评估需要对总体设计方案的稳定性进行评估;最后是经济性评估,经济性评估需要考虑到航天器设计方案的成本和效益因素。

四、结论总体设计是航天器设计的重要环节,地球空间的环境特别严酷,因此,航天器所处的环境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在航天器设计方案的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载荷、控制系统、机构设计、发射方式、马力等多个因素,定制一种合理可行的方案来满足飞行要求。

为保证设计方案质量,总体设计的评估方法十分关键。

性能评估、可靠性评估、经济性评估,必须得到充分考虑。

希望本文对您在航天器总体设计及评估方法方面有所帮助。

航天器总体设计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探索

航天器总体设计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探索

1 航 天 器 总体 设 计 课 程 的 内涵
航 天 器 总 体 设 计 中 的 “ 体 设 计 ”一 词 是 “ 总 中
成 ,它 的发展 又 反 过来 促 进各 个 学科 领 域 向前发 展 。
航天器总体设计课程的内容包括航天任务分析、航 天 器环 境分析 、总 体设 计概述 、总体方 案 设计 、姿态 与
学 方 法 , 造成 学 生食 而 不 化 。鉴 于 航 天 器 总 体 设计 课
S s msE gn eig yt n ier ”为主 要教材基础上 ,再给 学生 e n
推 荐 一 本 国 内出 版 的教 材 , 即 《 天 器 系 统 工 程 》 。 航
程的性质和特征 ,现采用 目前 国外 比较流行 的 “ 研讨 式教学方法”与 “ 基于 问题的授课方式 ”相结合的方 式 ,在教学实践 中取得较好效果 。在研讨式教学过程 中,教师给出问题及答案 ,让学生积极地寻找中间的
2 航天器总体设计课程的特征
从 理 论 角 度 看 , 航天 器 总体 设 计 属 于 系 统 工程 范
了总体设计 问题,包括航天器环境、任务分析和系统工 程 ,以及系统设计中的核心子系统,如机构、电气、推
进 、热 、控制 、装配集 成和测 试试验 等 。 “ p cca yt n ier g S aer t s ms g ei ”最 初 源 于 欧洲 fS e E n n S uhmpo 大 学 的 短 期 培 训 讲 义 ,该 讲 义 是2 世 纪 o ta tn 0
轨 道控 制系统 、轨 道动 力学 、运载 器 、地 面测控 站 、通
国航 天之父 ”钱 学森给 出的定义 ,英文 是 “ y tm Ss e E gneig n ier ”,所 以学术界又称 “ n 航天器总体设计 ” 为 “ 航天器系统工程 ”。

《2024年我国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设计与优化》范文

《2024年我国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设计与优化》范文

《我国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设计与优化》篇一一、引言我国载人航天器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其结构与机构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对于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提高航天器的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载人航天器的结构与机构系统设计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优化策略。

二、我国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的基本构成(一)主体结构我国载人航天器的主体结构主要由航天器壳体、生命保障系统、环境控制与生命维持系统等部分组成。

其中,壳体结构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应对宇宙空间的复杂环境;生命保障系统则为航天员提供必需的氧气、水等生存条件。

(二)机构系统机构系统主要包括航天器的飞行控制、热控、推进等系统。

其中,飞行控制系统负责航天的稳定飞行和轨道调整;热控系统则负责维持航天器内部环境的温度稳定;推进系统则为航天器提供必要的推力,使其能够在太空中移动。

三、我国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的设计原则(一)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载人航天器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结构与机构系统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航天员的安全。

(二)可靠性原则可靠性是衡量航天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设计中,要确保各部件的可靠性,以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

同时,还要考虑各部件之间的协调性,以确保整体性能的稳定。

(三)可维护性原则考虑到太空环境的特殊性,载人航天器的维护成为一项难题。

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可维护性,以便在必要时对航天器进行维修和升级。

四、我国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的优化策略(一)材料优化采用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的材料,以提高航天器的结构强度和减轻重量。

同时,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提高航天器的抗冲击性能和热稳定性。

(二)结构设计优化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提高航天器的刚度和稳定性。

例如,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航天器的组装和维修;采用多层次防护结构,提高航天器的抗辐射和抗陨石撞击能力。

(三)机构系统优化通过改进飞行控制、热控、推进等系统的性能,提高航天器的整体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载人航天器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与实
践》论文摘要编写
关键词:载人航天器,总体设计,项目管理
随着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行的圆满成功,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

对载人航天器总体设计方法与工程管理问题开展研究,不断完善系统设计与分析方法,不断创新系统工程管理思路和方法对于好快省地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

本文从载人航天器总体设计方法和系统工程管理方法两大方面开展研究。

总体设计方法研究围绕两个主题:一是载人航天器安全性设计与分析方法;二是系统设计要求的分解和综合,重点研究总体信息流程设计与分析方法。

系统工程管理方法也是围绕两个主题:一是以安全性、可靠性和产品质量为核心的并行工程管理方法;二是以加速项目团队成长为目标的系统工程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

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结合载人飞船研制的实践,总结归纳了载人航天器总体设计程序、安全性设计和分析方法。

2、针对现代载人航天器的特点,提出了总体信息流程设计的概念,并给出了总体信息流程的设计与分析的具体方法。

3、进行工程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对包络对偶方法作为工程应用进行验证,并提出在载人航天器设计中推广的思路。

4、结合载人飞船工程系统管理的实践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系统工程管理体系和方法,在系统策划、动态技术状态控制、安全性、可靠性和质量管理及并行工程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计划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

5、创造性地提出了应用于项目管理组织和企业组织提高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成熟度模型,
— 1/2 —
— 1/2 —
应用该模型可实现加快项目团队的快速成长,丰富了项目管理理论,具有理论价值与实用价值。

— 2/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