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法学院辩论赛题目-范文word版 (2页)
法律案例辩论赛题目(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直播行业在我国逐渐兴起,成为年轻人热衷的一种娱乐方式。
然而,网络直播过程中产生的虚拟财产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辩论赛以“网络直播打赏风波”为背景,探讨虚拟财产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旨在提高公众对网络虚拟财产权益保护的意识,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二、辩题正方:网络直播打赏行为应受到法律保护,虚拟财产权益应得到充分保障。
反方:网络直播打赏行为不应受到法律保护,虚拟财产权益无需过度关注。
三、辩题阐述(一)正方观点1. 虚拟财产是网络直播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际价值。
2. 网络直播打赏行为是虚拟财产交易的体现,涉及财产权益。
3. 法律应保护公民的财产权益,包括虚拟财产权益。
4. 充分保障虚拟财产权益有利于促进网络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反方观点1. 虚拟财产并非真实财产,其价值难以量化。
2. 网络直播打赏行为属于个人行为,不涉及财产权益。
3. 过度关注虚拟财产权益可能导致法律适用难题。
4. 应将重点放在打击网络直播中的不良现象上,而非虚拟财产权益保护。
四、辩论赛流程1. 开场陈词:双方各派一名代表进行开场陈词,阐述本方观点。
2. 攻辩环节:双方代表就对方观点进行反驳,并提出己方观点。
3. 质询环节:双方代表就对方观点进行提问,对方回答。
4. 总结陈词:双方代表对本方观点进行总结,强调己方立场。
五、辩论赛评分标准1. 论证力:双方观点的论证是否充分、有力。
2. 逻辑性:双方观点的逻辑是否严密、合理。
3. 事实依据:双方观点所引用的事实是否真实、可靠。
4. 语言表达:双方代表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流畅。
5. 风格特点:双方辩论风格是否具有特色,是否能够吸引评委和观众。
六、结语网络直播打赏风波反映了虚拟财产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辩论赛,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虚拟财产权益保护的重视,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为网络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法律辩论赛案例辩题汇总(3篇)

第1篇一、宪法与行政法1. 辩题:《宪法》第35条关于言论自由的规定是否应当限制网络言论自由?2. 辩题:行政机关在执行公务时,是否应当遵守比例原则?3. 辩题:地方政府是否有权在紧急情况下采取限制公民权利的措施?4. 辩题:政府是否应当对公民的隐私权进行保护?二、刑法1. 辩题: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如何确定?2. 辩题:盗窃罪中,数额的认定标准应当如何确定?3. 辩题:故意伤害罪与意外伤害的界限如何区分?4. 辩题:醉酒驾车行为的刑事责任如何认定?三、民法1. 辩题:合同无效的认定标准及法律后果是什么?2. 辩题:物权法中,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条件是什么?3. 辩题:婚姻法中,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标准是什么?4. 辩题:侵权责任法中,过错责任的认定标准是什么?四、商法1. 辩题:公司法中,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途径有哪些?2. 辩题:证券法中,内幕交易行为的认定标准是什么?3. 辩题:破产法中,破产清算程序的启动条件是什么?4. 辩题:合同法中,保证责任的承担方式有哪些?五、经济法1. 辩题:反垄断法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认定标准是什么?2. 辩题: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虚假宣传行为的认定标准是什么?3. 辩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权益的界定是什么?4. 辩题:税法中,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及意义是什么?六、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1. 辩题:劳动合同法中,试用期制度的合理性及限制条件是什么?2. 辩题:社会保险法中,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及缴费标准是什么?3. 辩题:劳动法中,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及程序是什么?4. 辩题:工伤保险法中,工伤认定及赔偿标准是什么?七、国际法与比较法1. 辩题:国际人权法中,生命权的保护范围及标准是什么?2. 辩题:比较法中,不同国家合同法中违约责任的认定标准有何异同?3. 辩题:国际法中,战争法的适用范围及限制条件是什么?4. 辩题:比较法中,不同国家刑法中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有何异同?八、司法制度与法律伦理1. 辩题:司法审查制度的合理性及适用范围是什么?2. 辩题:法律职业伦理中,律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要求是什么?3. 辩题:司法公正的实现途径及保障措施有哪些?4. 辩题:法律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式是什么?九、知识产权法1. 辩题:专利法中,专利权的授予条件及保护期限是什么?2. 辩题:著作权法中,著作权人的权利内容及保护期限是什么?3. 辩题:商标法中,商标注册的条件及保护期限是什么?4. 辩题: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及法律责任是什么?这些辩题涵盖了法律领域的多个方面,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具有现实意义,适合用于法律辩论赛,激发参赛者的思维能力和辩论技巧。
法律案例辩论题(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虚拟经济的发展,网络虚拟财产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虚拟财产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货币、装备、账号,社交媒体中的虚拟礼物、点赞、粉丝数等。
然而,由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特殊性,其法律保护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本辩论题旨在探讨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正方主张加强保护,反方则认为现有法律已足够。
二、辩论题目正方:加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反方:现有法律已足够保护网络虚拟财产三、辩论要点(一)正方观点1. 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价值性,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2. 网络虚拟财产的失窃、盗用等问题日益严重,需要法律加以规范。
3. 加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有利于维护网络交易秩序,促进虚拟经济发展。
4. 法律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反方观点1. 现有法律对网络虚拟财产已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
2. 网络虚拟财产的特殊性使得法律保护存在一定难度,过分强调保护可能导致法律适用困难。
3. 加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可能增加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不利于虚拟经济的发展。
4. 现实生活中,网络虚拟财产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等途径解决,无需过分依赖法律。
四、辩论过程(一)正方一辩陈述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方认为加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势在必行。
首先,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价值性,与现实生活中财产具有同等地位,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其次,网络虚拟财产的失窃、盗用等问题日益严重,对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需要法律加以规范。
再次,加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有利于维护网络交易秩序,促进虚拟经济发展。
最后,法律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反方一辩陈述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方认为现有法律已足够保护网络虚拟财产。
首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对网络虚拟财产已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
法律案例辩论赛(3篇)

第1篇主题:关于“李某某故意伤害案”的判决是否合理参赛队伍:- 正方:认为判决合理- 反方:认为判决不合理比赛时间:2023年10月25日比赛地点:法学院模拟法庭评委:五位法学教授参赛选手:- 正方一辩:张三- 正方二辩:李四- 正方三辩:王五- 反方一辩:赵六- 反方二辩:钱七- 反方三辩:孙八主持人:周九---主持人: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法律案例辩论赛。
本次辩论的主题是关于“李某某故意伤害案”的判决是否合理。
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五位法学教授担任评委,他们分别是:张教授、李教授、王教授、赵教授和钱教授。
现在,让我们有请参赛选手和评委入座。
(选手和评委入座,主持人宣布比赛正式开始)主持人:首先,有请正方一辩张三同学进行立论。
正方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我方认为“李某某故意伤害案”的判决是合理的。
以下是我的观点:1. 法律事实认定准确: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是准确的。
李某某在醉酒后,持刀伤害他人,其行为已经构成了故意伤害罪。
2. 法律适用恰当:法院在判决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李某某进行了定罪量刑。
判决书中的法律适用是恰当的。
3. 刑罚轻重适宜:根据李某某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法院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符合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4. 社会效果良好:本案的判决,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警示他人不要酒后行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
主持人:感谢正方一辩的精彩立论。
接下来,有请反方一辩赵六同学进行立论。
反方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我方认为“李某某故意伤害案”的判决是不合理的。
以下是我的观点:1. 证据不足:法院在判决中,主要依据的是李某某的供述。
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仅有被告人供述不足以定罪。
2. 量刑过重:李某某在醉酒后,持刀伤害他人,但其主观恶性不大,且犯罪情节较轻。
法院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明显过重。
3. 程序违法:在审理过程中,法院未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
法律案例辩论经典(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在我国某市发生了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的命案。
被告人张某因邻里纠纷与邻居李某发生争执,在争执过程中,张某持刀将李某刺伤。
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此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关于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成为了法庭辩论的焦点。
二、辩论双方正方(主张张某构成正当防卫):- 代表:法学教授、律师- 论点:张某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
反方(主张张某不构成正当防卫):- 代表:法学教授、律师- 论点:张某的行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应当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三、辩论过程(一)正方立论1. 法律依据:正方首先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 事实分析:正方认为,张某在遭到李某的攻击时,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采取了持刀防卫的行为。
张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行为,且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实施的。
3. 防卫必要性:正方强调,张某在受到李某攻击时,没有其他合理手段可以制止李某的不法侵害,持刀防卫是唯一的选择。
4. 防卫适度性:正方认为,张某在防卫过程中,并未超过必要限度,其行为没有造成李某不必要的伤害。
(二)反方立论1. 法律依据:反方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 事实分析:反方认为,张某在争执过程中,已经对李某进行了攻击,李某只是进行了正当的反击。
张某的行为不属于防卫行为,而是故意伤害。
3. 防卫必要性:反方认为,张某在争执过程中,有其他合理手段可以制止李某的不法侵害,如躲避、呼救等,但其选择持刀攻击,不符合防卫必要性。
4. 防卫适度性:反方认为,张某在防卫过程中,造成了李某的死亡,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不符合防卫适度性。
(三)双方交锋1. 关于防卫行为:正方认为,张某的行为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符合防卫行为的定义。
法律案例辩论题(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生命尊严和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
在我国,关于“安乐死”的讨论一直备受关注。
安乐死,又称“仁慈死”,是指对无法治愈的绝症晚期患者,在患者自愿的情况下,通过医生采取医学手段,使患者在无痛苦的状态下结束生命。
关于安乐死的合法化,国内外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法律规定。
本案例辩论将围绕“安乐死合法化”这一议题展开。
二、辩论题正方:安乐死合法化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轻社会负担,应予以合法化。
反方:安乐死合法化可能导致伦理道德沦丧,引发社会混乱,应予以禁止。
三、辩论双方观点及论据(一)正方观点及论据1.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安乐死可以让无法治愈的绝症晚期患者在无痛苦的状态下结束生命,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2. 减轻社会负担安乐死合法化可以减少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让患者及家属不必承受长期的病痛折磨。
3. 保障患者自主权安乐死合法化尊重了患者的生命选择权,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度过。
4. 国际趋势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安乐死合法化,如荷兰、比利时、加拿大等,我国也应顺应国际趋势,合法化安乐死。
(二)反方观点及论据1. 伦理道德沦丧安乐死合法化可能引发伦理道德的沦丧,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将受到挑战。
2. 社会混乱安乐死合法化可能导致社会混乱,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生职业道德沦丧等。
3. 难以界定生死在安乐死合法化的过程中,如何界定“无法治愈的绝症”和“无痛苦的状态”成为难题,可能导致误判和滥用。
4. 法律风险安乐死合法化可能导致法律风险,如医生可能因误判而面临法律责任。
四、辩论过程(一)开场陈词正方: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们正方认为,安乐死合法化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轻社会负担,应予以合法化。
反方: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们反方认为,安乐死合法化可能导致伦理道德沦丧,引发社会混乱,应予以禁止。
(二)论点阐述正方:首先,安乐死合法化可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法律辩论赛辩题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暴力问题日益严重。
网络暴力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还严重扰乱了网络空间的秩序。
我国《刑法》对网络暴力的规定较为严格,但实践中存在一些争议。
本次辩论赛旨在探讨是否应将网络暴力的犯罪化门槛降低,以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正方观点:应将网络暴力的犯罪化门槛降低1. 网络暴力危害性日益严重,降低犯罪化门槛有助于打击犯罪。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了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降低网络暴力的犯罪化门槛,有助于及时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2. 现行法律对网络暴力的界定较为严格,导致部分网络暴力行为无法得到有效制裁。
现行法律对网络暴力的界定较为严格,导致部分网络暴力行为难以认定为犯罪。
降低犯罪化门槛,有助于扩大法律适用范围,使更多网络暴力行为受到法律制裁。
3. 降低犯罪化门槛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预防网络暴力行为的发生。
降低网络暴力的犯罪化门槛,可以警示网民遵守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从而预防网络暴力行为的发生。
4. 网络暴力具有跨地域性,降低犯罪化门槛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
网络暴力具有跨地域性,降低犯罪化门槛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使受害者能够及时得到法律救济。
三、反方观点:不应将网络暴力的犯罪化门槛降低1. 降低犯罪化门槛可能导致误判,侵犯公民合法权益。
降低网络暴力的犯罪化门槛,可能导致一些轻微的网络暴力行为被误判为犯罪,从而侵犯公民合法权益。
2. 现行法律对网络暴力的界定较为合理,没有必要降低犯罪化门槛。
现行法律对网络暴力的界定较为合理,已经能够满足打击网络暴力的需要。
降低犯罪化门槛可能会造成法律适用上的混乱。
3. 降低犯罪化门槛可能引发法律滥用,导致社会恐慌。
降低网络暴力的犯罪化门槛,可能引发法律滥用,导致社会恐慌,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4. 网络暴力犯罪化门槛降低,可能导致司法资源浪费。
降低网络暴力的犯罪化门槛,可能导致大量轻微的网络暴力行为进入司法程序,从而浪费司法资源。
法律案例的辩论(3篇)

第1篇正方观点:主张应严格追究高空抛物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反方观点:主张对高空抛物行为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轻刑事责任辩论时间:2023年X月X日辩论地点:XX大学法学院辩论厅辩论队伍:正方:XX大学法学院辩论队反方:XX大学法学院辩论队辩论规则:1. 每方发言时间为20分钟,正方第一辩手先发言;2. 双方可自由提问,对方回答;3. 辩论结束前,双方各有一分钟总结陈词时间;4. 辩论过程中,双方不得离场。
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正方辩论队针对“高空抛物致人伤亡案件”的刑事责任认定问题,主张应严格追究高空抛物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以下是我们正方的主要观点:一、高空抛物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高空抛物行为不仅对被抛物下的无辜群众造成生命威胁,更可能对周围建筑、车辆等财产造成损害,严重危害公共安全。
因此,对于高空抛物行为,必须严加惩处。
二、高空抛物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高空抛物行为不仅侵害了受害人的生命健康权,还破坏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对于高空抛物行为,必须依法严惩。
三、高空抛物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较大高空抛物行为人往往出于恶意,故意伤害他人,其主观恶性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若对行为人从轻处罚,将导致社会公平正义受损。
四、法律具有明确的刑事责任规定我国《刑法》明确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高空抛物致人死亡的行为,完全符合此规定。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于高空抛物致人伤亡案件,应严格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反方一辩立论陈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反方辩论队针对“高空抛物致人伤亡案件”的刑事责任认定问题,主张对高空抛物行为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轻刑事责任。
以下是我们反方的主要观点:一、高空抛物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不一定大高空抛物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并不一定大,有些行为可能是由于疏忽、意外等原因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
法学院辩论赛题目
辩题1:正方:在司法审判中,参考判例在我国利大于弊反方:在司法审判中,参考判例在我国弊大于利
辩题2:正方:社会稳定主要靠法律维持
反方:社会稳定主要靠法律维持
辩题3:正方:实体法比程序法更重要
反方:程序法比实体法更重要
辩题4:正方:社会良好秩序的形成主要靠道德
反方:社会良好秩序的形成主要靠法律
辩题5:正方:遏制家庭冷暴力应以法律制裁为主
反方:遏制家庭冷暴力应以道德教化为主
辩论6:正方:社会良好秩序的形成主要靠道德
反方:社会良好秩序的形成主要靠法律
辩论7:正方:杜绝盗版,消费者扮演比政府更重要的角色
反方:杜绝盗版,政府扮演比消费者更重要的角色
辩论8:正方:善心是真善
反方:善行是真善
辩论9:正方:同性恋是个人问题,不是社会问题
反方:同性恋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问题
辩论10 :正方:iq诚可贵,eq价更高
反方:eq诚可贵,iq价更高
辩论11:正方:青春偶像崇拜利大于弊
反方:青春偶像崇拜弊大于利
辩论12:正方:人类将会毁于科技
反方: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
辩论13:正方:科技的发展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方:科技的发展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
辩论14:正方:现代社会女人更累
反方:现代社会男人更累
辩论15:正方:文才比口才更重要
反方:口才比文才更重要
辩论16:正方:当今世界合作高于竞争
反方:当今世界竞争高于合作
辩论17:正方:真理越辩越明
反方:真理不会越辩越明
辩题18:正方:律师应该为死刑犯做无罪辩护反方:律师不应该为死刑犯做无罪辩护
辩题19:正方:情在理先
反方:理在情先
辩题20:正方:人才的发掘需要考试
反方:人才的发掘不需要考试
以下文字仅用于测试排版效果, 请使用时删除!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晋江的万石山,因有摩尼光佛而香客、游人接踵而至。
你若来过晋江草庵,或许会知道摩尼光佛就趺坐在这古寺中。
它一眼望去,小小的庵门亮起一个小世界,那两株为陪伴它而等候数百年的圆柏,于沧桑中潜生奇崛、苍劲的虬枝,照焕岁月的光芒。
春冬之时,等风来,等小雨飘洒,一股梅花的香迎了过来,拂过行人的肩,贴着它,泛出温润的笑意和光,让人也心生端庄与慈祥。
还有那古井、亭子、石径、山石、果树等交叉环绕,似乎只有赞叹才能应景了。
设若携一身惶灼而来,在这幽僻之处清凉,沉潜时光,再轻松而去,应是畅然。
而对于一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如我,大抵因可便宜观赏而更多感觉到了寡淡、不稀奇。
诚然,草庵仍是我时常光顾的所在。
清明节的那个周末,为了陪儿子完成一篇登山日记,我们又去了草庵。
依然先是在庵前的空地上停留、四处张望,继而复入寺中瞻仰摩尼光佛的尊座,读读石柱上的对联,做若有引动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