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一些读音规则)

合集下载

史上东北话最全大词典基本上来自满语

史上东北话最全大词典基本上来自满语

史上东北话最全大词典基本上来自满语来源:网络史上最全的东北话大字典,咱东北银都不一定能整明白啊!A【挨剋】受训斥。

【挨排儿】并排。

【爱小儿】贪小便宜。

B【扒瞎】胡说,撒谎。

也说:掰瞎。

【扒拉】划拉,摆弄。

【叭叭地】话痨,别人插不上嘴。

【笆篱子】监狱。

蹲笆篱子:进监狱。

【巴哒嘴】吃饭时,嘴里发出声响。

也说成:bia(一声)叽嘴。

【拔尖儿】争强好胜。

【拔犟眼子】脾气执拗,认死理,较真儿。

【白话(轻声)】说话不着边际。

【拜年嗑儿】恭维人的话。

【板正儿】形容人穿衣或者办事,干净利落。

【半拉坷叽】事情做到一半。

【包圆儿】全部完成。

【暴土扬长】满天灰尘。

【背包罗伞】携带的东西多,且不整齐。

【备不住】有可能。

【奔儿罗巴相】额头大,颧骨高,模样难看。

【笨笨咔咔】说话不流利,手脚拙笨。

【一边儿闪着去】滚一边去。

【摽biao(四声)劲儿】较量。

【憋屈】烦闷,心里不痛快。

【别价】别这样。

【别楞】别扭。

【瘪茄子】老实了。

【蹩脚】交通不方便。

【波了盖儿】膝盖。

【不断溜儿】连续不断。

【不着调】做事不认真,不务正业。

【不打锛儿】说话很流畅。

【不得烟儿抽】不受赏识。

【不开面儿】不讲情面。

【不远辖】很近,没多远路程。

C【才刚儿】刚才。

【操蛋】差劲。

【岔劈(轻声)】差错。

【差老成色sai(三声)了】相差得太多了。

【敞开了】随意,放开了。

【敞亮】爽快,不藏心眼儿。

【吵吵巴火】大声嚷嚷。

吵吵:嚷。

【朝面儿】露面。

【朝量(轻音)】尝试。

【潮得乎的】潮湿。

【车轱辘话】重复、絮叨的话。

【扯蛋】说话不着边际。

【扯老婆舌】背后传瞎话,搬弄是非。

【扯哩个浪】瞎扯,不着边际。

【撤嘴巴子】打耳光。

【吃咂】吃奶。

【吃不住劲儿】承受不住了。

【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性子慢,耽误事。

【冲(四声)】蛮横,厉害。

【抽冷子】突然。

【抽巴】收缩。

也说成:抽抽巴巴。

【臭不觉味儿】不知道自己不被人重视。

【出门子】姑娘出嫁。

也说成:过门子。

【出血】付出代价。

【杵chu(三声)子】拳头。

东北方言(二十六)

东北方言(二十六)

东北⽅⾔(⼆⼗六)东北⽅⾔(⼆⼗六)【接上期《东北⽅⾔(⼆⼗五)》】198、后晌(hòu shǎng):【名】下午。

例:我上午有事离不开,咱们~~去吧。

199、后个⼉(hòu·ger):【名】后天。

例:我和⽼刘已经定好了,~~去长春。

200、后尾⼉(hòu yǐnr):【名】最后、后边、以后。

例:他⾛道慢腾腾的,落(là)在~~了201、忽悠(hū·you):【动】A、晃动;B、说⼤话,蒙骗⼈。

例(1)昨天晚上的风可真⼤,把⼩棚⼦刮得直~~。

(2)那⼩⼦最能~~,你可千万别上他的当。

202、呼搭(hū·da):【动】A、颤动、抖动。

B、有⽓⽆⼒地、微弱地喘息着。

例:(1)房顶的苫布,让⼤风刮得⼀个劲地~~。

(2)那⽼头快不⾏了,就剩⼀⼝⽓在那~~着。

203、幠雹⼉(hū báor):【动】像雹⼦⼀样瞬间集中落在⼀处。

幠,覆盖。

例:⼀听说⽼太太做点⼉好吃的,她那帮孩⼦们就~~啦!204、胡造(hú zào):【动】胡作⾮为。

不负责任地胡乱作为造成损失或浪费。

也作“胡整”。

例:不年不节的经常买鱼买⾁吃,这不是~~嘛!205、胡擂(hú·lei):【动】瞎说乱道、⾃吹⾃擂。

例:你别听他~~,他啥时说话有过准⼉?206、糊弄(hù·long):【动】蒙混、欺骗或应付了事。

例:买那点⼉东西就花了⼀千多?你~~谁呀!207、护⽪(hù pí):【动】植物的外⽪紧紧包裹在杆茎或果实表⾯,不易剥离。

例:俗话说,七⽉的核桃⼋⽉的梨,九⽉的榛⼦不~~。

208、话头⼉(huà tóur):【名】说话的由头或借⼝。

例:这事昨天开会时,我接着村长的~~⼜强调⼀遍。

209、话茬⼉(huà chár):【名】说话的开头或⼝⽓。

例:我刚听了⼀会,觉得~~不对就⾛了。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东北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中的一个主要方言之一,它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

这里我们将主要探讨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语音元音1.韵尾元音的发音:东北方言在韵尾元音的发音上较为独特。

尤其是在严格模仿普通话的情况下,韵尾元音会被发出来,而非省略。

例如,“说”字,普通话读音为/shuō/,而在东北方言中,韵尾元音/u/也会被发音,读作/shuǒu/。

同样,普通话的“朝气”读作/cháoqì/,而在东北方言中,会发成/cháochī/。

2.轻声元音的发音:在东北方言中,轻声元音的发音包括声调的变化和元音的低或轻声。

同样的音节,在普通话中可能带有不同的声调,而在东北方言中,元音的低或轻声的变化可能会对轻声造成影响。

例如,“鞋”字,在普通话中轻声读作/xié/,而在东北方言中,可能会读作/xhěi/。

3.元音的喉化:在东北方言中,声母h在元音前也会产生喉音。

例如,“好”字,在普通话中读音为/hǎo/,而在东北方言中,发音为/h a̤o/。

语音辅音1.舌尖音和舌面音:在东北方言中,舌尖音和舌面音的发音相对于普通话中较为重要。

例如,“汉语”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hàn yǔ/,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hà nŏ/,舌尖音和舌面音都更为清晰。

2.送气音和浊音的交替:在东北方言中,送气音和浊音的交替非常常见。

例如,“桌子”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zhuō zi/,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zhuókì/,发音中可以听到送气音和浊音的明显交替。

3.辅音音节的发音:在东北方言中,辅音音节的发音也有比较明显的特点。

例如,“背”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bèi/,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pei/,清晰地表现出了辅音音节的发音。

语音韵律1.语音重音的变化:在东北方言中,重音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与普通话不同。

东北话完整教程范文

东北话完整教程范文

东北话完整教程范文东北话,也被称为东北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之一,在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使用。

东北话和普通话之间有很多差异,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不同。

下面是一个完整的东北话教程。

一、东北话发音东北话的发音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入声字发音:和普通话不同,东北话的入声字发音是从轻声到浊声的转变。

比如“心”读作“新”(xin),“山”读作“娱”(yu)。

2. 辅音发音:东北话的辅音发音比较粗糙,有时候会带有喉音。

比如“谢谢”读作“整整”(zheng zheng),“三”读作“歇”(xie)。

3. 元音发音:东北话的元音发音比较浑厚,有时候会带有口音。

比如“好”读作“蓦”(mo),“天”读作“田”(tian)。

二、东北话常用词汇东北话的词汇和普通话也有一些不同,以下是一些东北话常用词汇的例子:1.心疼(很可怜):在普通话中,“心疼”表示心痛的感觉,而在东北话中,它的意思是“很可怜”。

2.淨兜子(口袋):在普通话中,“淨兜子”没有具体的含义,但在东北话中,它的意思是“口袋”。

3.服(穿):在普通话中,“服”表示对其中一种情感或者事件的接受,而在东北话中,它的意思是“穿”。

三、东北话语法东北话的语法也与普通话有一些差异,以下是一些东北话语法的特点:1.省略主语:在东北话中,经常省略主语,因为主谓宾结构中主语通常是明确的。

比如,“吃饭了”可以简化为“食饭了”。

2.反义疑问句:东北话中的反义疑问句常常使用肯定的形式,而不是普通话中的否定形式。

比如,“你是不是要出去?”可以说“你是要出去是吧?”3.助词使用:东北话中的助词使用比较灵活,经常根据语境来确定使用哪种助词。

比如,“吃饭了吧”可以说成“食饭了嗮”,“食饭了郧”。

四、东北方言区域差异东北地区有着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这三个省份在东北话的发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一些差异。

1.发音差异:辽宁省的东北话发音比较轻柔;吉林省的东北话发音比较粗糙;黑龙江省的东北话发音比较浑厚。

东北话大全

东北话大全

东北话大全东北话大全这些年走了很多地方,走到哪也忘不了那顺溜的东北话,突然心血来潮,大致的整理了一下(大部分自己整理,部分来源自网络)东北话,热烈欢迎各地朋友了解和学习,东北银儿温故知新~!如果有遗漏的,还望东北老乡帮着补充。

废话少说,下面开始:挨克----āi kē受到指责、训斥。

挨梃----āi tìng 挨打,挨揍。

哀咕----āi gu 央告。

爱小儿----ài xiǎor 贪便宜,图小利。

八杆子拨拉不着----bā gānR26;zi bōR26;la bù záo 互不相干,毫无联系。

八字没一撇----bā zì mé yī piě 指事物尚无头绪。

叭叭的----bā bāR26;de 说话侃快、脆生。

巴锔子----bā jū zi 锔子。

笆篱子----bā líR26;zi 监狱。

扒瞎----bā xiā 撒谎。

拔尖儿----bá jiānr (1)好胜,抢上。

拔犟眼子----bá jiàng yǎnR26;zi 脾气执拗;说极端的话。

bǎ把家虎儿----bǎ jiā hǔr 过日子俭朴,不乱花钱。

粑粑----bǎR26;ba 屎。

掰扯----bāiR26;che 说话,讲道理。

白眼狼儿----bái yǎnr láng 指忘记别人情份或心意狠毒的人。

摆儿摆儿的----bǎir bǎirR26;de 神气的样子。

败家----bài jiā 挥霍浪费。

拜年嗑儿----bài nián kēr 恭维人的话。

班儿对班儿----bānr duì bānr 指年岁和其他方面相仿的人。

板板正正----bǎn bǎn zhèng zhèng (1)行动不越轨,(2)打扮有板有眼,不邋遢。

板脚----bǎn jiǎo 因为鞋底太硬,脚在鞋子里面不舒服。

东北方言大观

东北方言大观

东北⽅⾔⼤观⽹上看到的,转进来给⼤家看下哈(有⾊字是我说过或接触过的,东北⼈也不是哪⾥都说这些,相⽐起来辽宁⼈⽅⾔味重⼀些):1、⼲(ga四声)哈(⼆声):⼲啥?做什么。

那啥:语⽓助词,说话前提醒对⽅注意。

2、邪虎:厉害得很。

3、贼拉好:⾮常好。

贼字在东北话⾥使⽤率较⾼,做“⾮常”、“很”讲。

4、顶硬⼉:好使,说话算数。

5、鸟(niao⼆声)花:棉花6、取灯:⽕柴。

7、下屋:仓房、放杂货地⽅。

单独的房⼦。

8、得了:吃得了。

完成,完成了。

⾏,就这样了。

或是打断别⼈的话,不耐烦的样⼦。

9、仰(⼆声)壳:仰⾯朝天。

⼜称“仰巴叉”。

10、笼(long三声)共:总共,共有多少多少东西。

11、堤搂:拎着东西。

12、胳吱:搔痒,胳吱窝:腋窝13、抓瞎:六神⽆主,失去主张。

14、落(lao四声)套:衰败、落伍、⾛下坡路。

15、拉(la⼆声)扯:说话脏,不检典。

例句:那⼩媳妇说话可拉扯了。

16、栽歪:东西放的不平,⾛路跛脚。

斜靠着⾝⼦躺着。

17、嘎(ga四声)悠:桌椅腿⾼低不⼀样,前后晃动。

或形容⼈⾛路蹒跚、缓慢的样⼦。

18、嘎(ga三声)咕:形容⼈乖张不好接近。

或是处理事情出⼈意料。

19、摑(⼀声)的:敲打。

或是打⼈20、撺的:撺掇、⿎动。

21、故咚:形容⼈⽐较坏,或是愿意使坏。

22、卖单:看热闹。

23、装假:多指初次到别⼈家吃饭不敢多吃的样⼦。

例句:“这孩⼦,叨菜呀别装假!”24、将巴:将将巴巴,刚刚好,勉强够⽤。

同凑活。

25、扒瞎:说话没边、说瞎话26、呿呿(qu⼀声):背后嘀咕。

27、唧(ji四声)格:吵嘴、拌嘴。

例句:“那两⼝⼦⼜唧格了。

”28、忽悠:说话不着边际。

喝多了迷糊。

吹⽜。

29、欻(chua三声)尖⼉:爱出风头。

歘噶(ga三声)了哈,东北农村⼩姑娘常玩的⼀种游戏,⼀个⼩⽪球加4个⽺或猪的⼩腿关节⾻。

30、格路,格⾊:和正常⼈不⼀样,形容⼈很乖张、不合群。

例句:“那⼩⼦贼格路!”31、包曲:感到委曲。

东北方言大全

东北方言大全

东北方言大全东北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东北方言因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而备受关注,被誉为中国方言中的“珍珠”。

下面我们将对东北方言进行全面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方言。

一、语音特点。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舌尖音、浊化、儿化等方面。

舌尖音指的是普通话中的清音在东北方言中发音时变成了舌尖音,如“车”读作“扯”,“吃”读作“扯”。

浊化是指浊辅音在某些情况下变成清音,如“瓜子”读作“瓜子”,“大衣”读作“大一”。

儿化是指在某些音节中加入了儿化音,如“妈妈”读作“妈儿”。

二、词汇特点。

东北方言的词汇丰富多彩,其中不乏一些独特的词汇。

比如“拐弯抹角”在东北方言中读作“拐弯抹角”,“吃饭”在东北方言中读作“吃饭子”,“走路”在东北方言中读作“走儿”。

三、语法结构。

东北方言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常常省略一些助词和连词。

比如“我去了超市”在东北方言中可以简化成“我去超市了”,“他在家吃饭”可以简化成“他家吃饭”。

四、地域差异。

东北方言在不同地区有着一定的差异。

比如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方言虽然有共同之处,但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上都存在一些差异。

比如“吃饭”在黑龙江方言中读作“吃饭子”,在吉林方言中读作“吃饭儿”,在辽宁方言中读作“吃饭”。

五、影响和保护。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东北方言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一些年轻人已经不再使用方言进行交流。

为了保护和传承东北方言,一些学者和文化机构开展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同时还开设了一些方言课程,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东北方言。

六、结语。

东北方言作为中国方言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东北方言,为其传承和保护做出贡献。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学习和使用方言时,能够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语言文化遗产。

东北方言(二十三)

东北方言(二十三)

东北方言(二十三)东北方言(二十三)接上期《东北方言(二十二)》95、嘚嘚(dē·de):【动】唠叨、絮叨。

例:这点小事,别~~起来没完没了。

96、的瑟(dè·se):【形】浅薄;过分地、不恰当地显摆,臭美。

例:那小子的老丈人崴泥了,他也没几天好~~的。

97、得回(děi huí):【副】多亏、幸好。

例:这事~~我先知道做了处理,否则就出大乱子了。

98、得把(děi bǎ):【形】抓到机会,达到企图。

例:那小子贪得无厌,可不能让他~~。

99、得劲儿(děi jìnr):【形】舒服、满意。

例:这大轿车暄软宽敞,坐着真~~。

100、蹬腿儿(dēng tuǐr):【动】挺尸、死亡。

例:老李被车撞了以后,回家不几天就~~了。

101、提喽(dī·lou)【动】(1)提携、关照;(2)提起、拎着。

例:(1)那几年他二叔当县长,没少~~他。

(2)昨晚来小偷了,他~~着裤子就往外跑。

102、低气(dī·qi):【形】(身份、地位)低下。

例:你就说几句软乎话,给老丈人道歉也不显得~~。

103、颠憨(diān hān):【形】故意装傻,假充糊涂。

憨,呆傻。

例:你不用~~,你有多少家底谁不清楚。

104、颠显(diān·xian):【形】过分的炫耀、表现自己例:你看她到处~~,不知咋臭美好了。

105、掂兑(diān·dui):斟酌、谋划、筹措。

例:(1)这事我还得~~一下再给你回话。

(2)眼下我还得~~几个钱儿,给儿子准备结婚。

106、点儿背(diǎnr bèi):【形】运气不佳、走背点儿。

例:他这几年~~,干啥啥赔钱。

107、垫巴(diàn·ba):【动】非正式吃饭时,以少量食物充饥。

例:中午大家在船上先~~一口,下船再到饭馆吃饭。

108、电棒(diàn bàng):【名】手电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手册里出现的拼音前面的字母是读音,后面的数字是声调。

例如:da-4 jia-1 hao-3读做:大家好!第一部分:东北话发音规则一,平卷舌:不分平卷舌是东北话的显著特点,不过这个特点在许多城市里已经逐渐消失,希望大家重新捡起来,跟外人的时候说普通话,在家乡的时候不用费心的区分什么平卷舌,怪累的!方法:可以把所有的zh,ch,sh全部读成z,c,s或反过来。

最有意思的是有的地方是全部颠倒,及平舌全部读成卷舌,卷舌全部读成平舌。

你可以选择上面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加以练习。

练习:出差(cu-1 cai-1),森林(shen-1 lin-2),算算术(suan-4 suan-4 su-4)。

二,零声母:东北方言中,如果是a开头的发音(及没有声母的情况下)时,在前面一律加上个n作开头。

练习:安排(nan-1pai),肮脏(nang-1zhang-1),爱人(nai-4yin-2),恩爱(nen-1nai-4)。

三,声母r东北方言中,所有的r开头的声母一律读成y开头的声母。

练习:本人(ben-3 yin-2),吃肉(ci-1 you-4),然后(yan-2 hou-4),热闹(ye-4 nao-4),软弱(yuan-3 yao-4)!四,声调东北方言中,把许多普通话里第二声读成第三声,许多第一声读成第四声。

例如:职,值,植,执全部读成zhi-3;孺,儒,濡,蠕全部读成ru-3;晶,晴,茎,泾,兢全部读成jing-4;国读做guo-3等等。

五,其它还有一些变音需要注意,uan变成an。

如:卵石(lan-3 shi-2),暖气(nan-3 qi-4)等。

另外,V和W不分,iu 和ou不分,e和o不分(如破损(pe-4 shun-3)),j和q不分(如畸形(qi-2 xing-2),歼灭(qian-1 mie-4)),j和z 不分(如俊俏(zun-4 qiao-4)),m和n不分等等情况更为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是东北方言总体的读音规则,一些地区还有许多差异。

以辽阳为界,辽阳以东以北的(含辽阳)基本上符合上述规则,而辽阳以西的说话带了些京津河北味儿,辽阳以南的又带了些山东味儿。

不过大体上是一致的。

东北虽然地域辽阔,可是说话却惊人的相似,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第二部分:特色词汇(带*号需要特别注意,许多东北的年青人已经不会说了,可以请教长辈)带###符号的需要特别记忆,属于常见词汇,以后我会给出例句。

*为方便大家查找,我是按照从字母A到Z的顺序给出特色词汇的。

虽然总结比较辛苦,但我认为值了东北方言发音普通话对照挨排儿:按顺序* 懊糟:ao-1 zao 发愁* 熬啃:nao-2 ken 饿,馋二虎八鸡:傻乎乎扒拉:拨弄扒瞎:说谎半拉儿:ban-4 lar-3 一半儿波罗儿盖:be-3 le ganr-4 膝盖掰扯:分析,计算白唬:bai-2 hu能说(通常指能瞎说)鼻嘎吧:bi-2 ga-2 ba 鼻屎备不住:有可能,也许包源儿:全部,全包了冰流子:冰柱不靠谱(不靠盘儿):不符实际*呲哒:ci-1 da训斥刺挠:痒刺猫乎:ci-1 mao-1 hu-1 眼屎藏猫儿乎:捉迷藏**打八刀:离婚,分手*打哑吧缠:故装不懂打奔儿:1,接吻2,停顿,卡壳* 叨菜:夹菜点儿正(背) :运气好(坏)耳残:er-3 chan-2 耳屎###嗯呢:是疙瘩(简称疙):地方旮旯儿:ga-3 la-2 角落疙不溜脆:十分流利地* 嘎:ga-3 :1,小气,吝啬2,蛮不讲理###高:放,搁果:吸,吮刚刚的:形容程度大,(可以修饰一切形容词) 含拉子:han-2 la-2 zi 口水虎了吧叽:同二虎八叽* 划开拐:想通了###急眼:ji-1 yan-3 发火###嗑尘:ke-1 chen 1,难看2,丢人老鼻子:很多* 妈灵:ma-1 ling 蜻蜓末了儿:最后了卖呆儿:1,看热闹2,发呆屎性(东部方言):有骨气,真汉子* 念三七儿:旁敲侧击蔫吧:没精神,枯萎七吃喀嚓:麻利,干净利落气管子:打气筒曲咕:小声说日日的:ri-2 ri-2 de 速度快* 如作:ru-1 zuo 舒服赛脸:明知不对,故意那样做秃噜:失败,放开土包子:土生土长地没见过大世面的人舞马长枪:张牙舞瓜武武玄玄:同上* 五迷三道:迷迷糊糊稀里马哈:马虎邪乎:厉害###向着:偏袒兴许:可能,也许###一整(就):总是,动不动(就)……作死:zuo-2 si-3 寻死* 张程:办法,能力抓瞎:毫无办法,无法解决##贼:非常,很东北人文关键词检索语言1.扯蛋也有作“扯淡”,似乎正统写法应该如此。

但此“扯蛋”却更有新的含义:缘自赵本山小品的典故,从而也看得出东北人对互相推诿不干实事的厌恶。

所以赵本山扮演的牛大叔非要提着一串王八蛋回去给个说法,扯着这些蛋就是让人知道东北人看重的是实效和成果,决非是嘴皮子上的口号。

2.耍大刀其实四川、湖南等地也说耍,他们的意思是玩;而东北人所指的则是对华而不实的不屑,往往是说成“耍大刀”。

因为关云长的刀玩的已经很绝了,如果再有人尝试想必就没有什么突破。

因此东北人常说的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不断地提醒需要谦虚,毕竟坐蜡对于讲究诚信的东北人来说是极为羞耻的事情。

3.装东北人把这个词的利用似乎相当于英语里的词根,后面连缀着很多的东西,从而赋予更多的意义,比如装熊、装蒜、装傻、装孙子、刘老根常说的装犊子,还有不太文明的装X。

“装”字的高频率出现至少说明了东北人的坦诚磊落,反对一切虚伪和掩饰。

4.忽悠这个词足以说明了东北人的口才。

并非东北人就是一种傻大憨粗的形象,伶牙俐齿在这个关东的地方比比皆是,像赵本山能凭三寸不烂之舌把正常人说成病人,把范伟给忽悠瘸了,把全国观众给忽悠乐了。

5.得瑟这个词的音对外地人来说还真不是好发,按照方言来读就是“de(四声)se(轻声)”。

这是东北人比较反感的行为,由于里面含有张扬跋扈和自我表现,所以让东北人认作不稳重成熟的替代品。

不过因为东北人中新新人类的成长,个性和另类被看重已经成为趋势,看来得瑟还是要得瑟下去的,但可以换个词形容:作秀。

6.敞亮这是让东北人喜欢的感觉。

由于地理的原因,广袤无垠的田野成就了东北特有的景色,也成就了东北人文特有的风貌,所以东北人所认同的是豪爽和开阔,敞亮自然被经常挂在嘴边,时刻提醒自己对待别人和判断别人的尺度。

就这个问题上,也是东北人和南方人最大的分歧所在:东北人的敞亮被认作缺乏深思熟虑,而南方人的多虑被看作小里小气的怯懦。

不过东北人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只要自己的感觉敞亮,别人的意见又能如何呢?7.死乞白赖尊严对东北人来说很重要,面子上一定要过得去,所以对待猥琐不堪的事情通常是嗤之以鼻,如果碰到别人低三下四地纠缠不清,即便自己被奉为尊者也一样瞧不起这样“死乞白赖”的孬种。

8.憋屈干净利落一直是东北人崇尚的做法,而且与任何的阻碍和困难作彻底了断是东北人很习惯的取向,因此有了“宁可被打死而不被吓死”的豪言。

憋屈对东北人来说恐怕是最不妙的心理体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令人憋屈——自己能力高而没被提干,憋屈;自己贡献不小而没房子,憋屈;自己资格老而下岗,更憋屈……但东北人有一套自我调节的手段,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排遣憋屈所带来的压力,因为本性的乐观决定他们不会就此颓废的。

9.实撑东北人很看重力量和健壮,那是因为本身就长得高大,同时粗犷豪迈的个性也决定他们对健美的热衷,所以有时候会流露出对南方人瘦小的轻蔑——一点不“实撑”。

所谓实撑,就是有厚实的内容对骨架进行稳定的支撑。

要不然父亲为什么总喜欢捏着儿子开始结实的臂膀骄傲地说“挺实撑”?10.稀罕稀少罕见的东西一定是宝贝,自然要倍加珍惜,由此推断当东北人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时非常习惯使用稀罕这个词也是很合理的,只不过是把形容词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动词,相信这样的小问题语言学家也会对东北人通融的,毕竟这是让人高兴的词语。

生活1.酸菜是雪村使酸菜更火了。

其实酸菜作为东北特产早已在全国家喻户晓,但它根本不具备传统意义的色香,可因为气候的原因南方做不出来酸菜,所以使得这种食品凭借着地域性而身价倍增。

有个令人奇怪的事情,东北菜无法算为一个菜系,但是在外地却屡屡出现东北风味的饭店与各大菜系抗衡,也许是东北菜其中类似酸菜的朴实无华更吸引人吧!?2.乱炖乱炖里面的料不特殊,而是做法比较古怪。

东北人不太擅长精雕细琢,但相信多种炖菜材料可以相安无事,就像东北的文化一样包罗万象,不排外、包容或许是东北人很讨人喜欢的优点。

一锅小小的乱炖里面竟还包含着有容乃大的命题,实在厉害!3.灶糖年画和挂签儿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市场,唯独灶糖年年孤独地挺立在年关将至的市场上,虽然前景已不能说依然坚挺,不过东北人还是靠着它来怀旧,灶糖所蕴含的则是东北人细致的思绪。

4.透东北人喝酒厉害,尤其让外地人胆寒的是“透”这个词。

接二连三地干杯,说明了东北人的酒量,也说明了东北人喜欢爽快的性格,一碗凉水看到底的透彻是最让东北人激动的,这是一种寻找到知己的感觉,因此有人说东北人好交。

如果一桌的人有那么几个喝酒扭捏的,立刻被认为不够透亮,别的东北人是不会和你“透”酒的,因为你还不够“透”。

5.打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东北人喝酒时也喜欢寻找榜样——所以有了“打样”的做法,毕竟这样的喝法要比“透”文明多了。

其实东北人是喜欢并需要榜样的带领的,有了孟泰的榜样,才有了鞍钢的热火朝天;有了王进喜的榜样,才有了油田的欢欣鼓舞;有了雷锋的榜样,也才有了雷锋团体的涌现。

所以说东北人善于从榜样身上取经,当然也把先进“打样”的模式带到了酒桌上。

6.艮东北人真正的幽默未必是贫嘴,北京的京片子并未得到东北的认可。

东北人的“艮”是一种不紧不慢的包袱,来源于智慧的发现,因此当陈佩斯用肢体语言找乐的时候,徐老蔫式的言语已经悄悄地进村了,并且取得今天小品霸主的位置。

7.飘麻将是东北人的喜好之一,而“飘”是麻将中赢牌较大的一种计算方法。

从飘就看得出来东北这地方人们的冒险意识,风险与收益共存在麻将桌上已经得到了体现,而实际也与历史相吻合——如果没有开拓突进式的“闯关东”,又哪有东北今天的繁荣。

“飘”这个词来诠释东北人的闯劲儿似乎温柔了些,但是精神实质没有改变。

8.铁子原来说的是好朋友,友谊地久天长是好事,不过这个词在如今开始变味,逐渐成了情人或三陪的代名词。

有人借用铁子的关系形容偷情双方的稳定,这可实在可笑,有悖道德的行为一定不得而终,即便是铁也一样可以氧化,总之某些人应该好自为之,别玷污了铁子这个原本美好的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