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报告
中关村发展报告

中关村发展报告一、介绍中关村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集聚地,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作为中国首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始建于1988年,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园区,聚集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
中关村的发展对于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将对中关村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
二、中关村的历史与背景中关村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毗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顶级高校。
中关村的发展源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1980年代末期,中国政府开始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此创建了中关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关村以其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便利的政策环境迅速崛起,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和创新机构的入驻。
三、中关村的发展模式和产业布局中关村以其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和产业布局成为国内乃至全球科技创新的热点。
在发展模式方面,中关村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强化产学研合作、鼓励科技创业等方式,促进了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精神。
同时,中关村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科技和经验,与世界各地的科技园区建立合作关系,推动科技创新的国际化。
中关村的产业布局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能源等领域。
信息技术是中关村的支柱产业之一,许多知名的IT企业如联想、百度、华为等都在中关村设立研发中心。
生物医药产业也在中关村得到迅猛发展,吸引了许多生物技术公司和研究机构。
此外,中关村还致力于推进新材料和环保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
四、中关村的创新环境和支持政策中关村具备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关村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同时,中关村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政策体系,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创新支持和优惠政策。
中关村创业孵化器是中关村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办公场地、资金支持、技术咨询等各种资源,帮助初创企业快速成长。
此外,中关村还设立了风险投资基金,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3篇)

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3篇)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精选3篇)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篇1当前,是__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__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在全市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增长级的重要地位,面临着拓展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和提升总体功能的首要任务。
本文综合分析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总体条件,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出产业发展重点,为我区的产业招商提供参考依据。
一、产业现状目前,开发区具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家,其中高新技术20家,已经形成以食品、医药、机械制造为主,化工、电子、纺织为补充的产业结构。
20__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1亿元,其中,食品、医药、机械制造行业分别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46.2%(包括如意集团的25.9亿元)、19.3%和12%,合计占比77.5%。
化工、电子、纺织行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4%、5.7%和4%。
以上六大行业占开发区产值比重达到95.7%。
1、从产业规模看:过50亿的产业一个,为食品产业93亿元(其中益海粮油58亿);过20亿的产业2个,为医药38.8亿元,机械制造24亿元;过10亿元的产业2个,为化工17.2亿元,电子11.4亿元。
2、从龙头企业看: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企业2家,分别为益海粮油(58亿元)、如意集团(25.9亿元);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3家,为恒瑞集团(15.8亿元)、康缘制药(12.6亿元)、东方集装箱(17.4亿元);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2家,为益海油化(5亿元)、豪森制药(8.1亿元)。
3、从产业水平看:①食品工业。
食品制造业是开发区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全市工业也有突出的地位。
食品加工行业的如意食品是__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益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大豆深加工以及豆粕、油脂等相关贸易,日加工大豆能力达6000吨。
以味之素冷冻、雅玛珂紫菜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食品企业也在迅速做强优大,加快了海洋食品深加工。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我国决定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本报告旨在详细介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情况和规划。
二、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项目2. 项目地点:王府市A区3. 项目规模:总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4. 项目目标:打造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吸引优秀企业和创新团队入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项目内容1. 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规划新建主干道和支路,保证畅通无阻。
- 水、电、气供应:建设供应齐全的基础设施网络,满足园区内企业的需求。
- 绿化: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增加绿地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
2. 园区建筑- 办公楼:按照现代化、高效率的理念,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办公楼。
- 研发中心:提供舒适的研发环境,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
- 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和各类创业支持,培育更多的优秀创新企业。
3. 产业服务- 技术交流:组织各类技术交流会议和培训活动,促进创新成果的共享和交流。
- 人才引进: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公寓和人才住宅区,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入驻。
- 招商引资: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投资机构来园区投资,推动项目的快速发展。
四、项目进展1. 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包括土地征用、项目规划和设计等。
2. 基础设施建设已启动,并顺利进行中。
3. 园区建筑施工已开始,计划按时完成。
4. 产业服务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为园区投入运营做好准备。
五、项目效益1. 经济效益:园区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为地方经济带来巨大贡献。
2. 就业机会:建设阶段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运营期将进一步吸纳人才就业。
3. 创新成果:园区将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和创新基地,为国家科技创新作出重要贡献。
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序言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分析报告全面、客观、深度分析当下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现状及趋势脉络,通过专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手段,剖析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重要维度即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从业人员数量,营业收入,出口总额等,把握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
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机构和个体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目录第一节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现状概况 (1)第二节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指标分析 (3)一、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 (3)三、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占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比重统计 (3)四、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同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以下均指国家级高新区企业) (7)一、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7三、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同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指标分析(以下均指国家级高新区企业) .11一、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现状统计 (11)二、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11)三、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占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比重统计分析..11四、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同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指标分析(以下均指国家级高新区企业) .15一、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现状统计 (15)二、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现状统计 (15)三、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占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比重统计 (15)四、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同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8)图表目录表1: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现状统计表 (1)表2: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占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同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同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占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比重统计表 (11)表21: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12 表23: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同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现状统计表 (15)表28: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占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比重统计表 (15)表29: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6 表31: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同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因其创新性、前瞻性和高附加值的特点,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支柱产业之一,为全国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全面了解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以便更好地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值已达到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速更是高达20.7%。
同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超过1万家,且在人工智能、新能源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我国企业已经成为世界领先水平。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和问题1.优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拥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一方面,高新技术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在技术上,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拥有相对丰富的人才和研发能力,这使得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2.问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不可避免。
其中,人才短缺、技术壁垒过高、缺乏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较为突出。
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状况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具体发展情况如下:1.发展速度较快: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其中具有较高科技含量、高增长潜力的“独角兽企业”更是纷纷涌现。
2.面临诸多困难:虽然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增加,但其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人才、资金、技术壁垒、市场营销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给予更为积极有效的帮助和扶持。
四、未来发展趋势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同时,相关企业需要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强投入,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成都高新区 调研报告

成都高新区调研报告成都高新区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成都高新区成立于1991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
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以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创新创业基地。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成都高新区的发展状况,探讨其亮点和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状况1. 产业结构:成都高新区产业结构合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先进制造为重点。
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打造了以半导体、软件和信息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2. 创新实力:成都高新区拥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包括中兴通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子院等,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动力。
高新区还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形成了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3. 人才优势:高新区拥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区域内的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培养环境。
高新区还设立了人才公寓和人才住房,吸引高层次人才前来创新创业。
4. 政策支持:成都高新区拥有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提供创业投资、税收优惠等。
高新区还与银行合作,为创业企业提供贷款和风险投资支持。
三、亮点1. 创业创新氛围浓厚:高新区具有强烈的创新创业氛围,成立了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提供办公场所和相关服务,为初创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2. 人才引进机制健全:高新区建立了科技人才引进和评价制度,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
通过提供低成本的科研平台和丰厚的科研经费,活跃了人才流动和创新活力。
3. 产业链完善:高新区对电子信息产业进行了重点培育,形成了包括半导体芯片、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这有利于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和竞争力。
4. 政策扶持到位:高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提供优惠贷款、税收减免等支持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创新创业企业前来落户。
四、问题与建议1. 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虽然高新区的创新实力较强,但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建议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企业。
郑州市高新区区域发展报告

谢谢!
2019年4月
【四】 双湖科技城——设计 高 [C格]
场地毗邻商周时代的文化遗址,通过连接遗址公园、体验千年华夏文明而成为具有高文化格调[C格]的区域,同时这里配置的国际幼儿园、国际学校,将成为人才成长的最佳摇篮。 场地内规划文化馆、群艺馆、博物馆和展示馆使高新区的居民享文化之风,圆文化之梦。
【四】 双湖科技城 更 [健康]
【四】 双湖科技城——定位
➢ 双湖科技城是中建方程以丰富的资源整 合力与开发经验,对已成熟区域资源进 行的再创新。是全市仅有的三个由政府 主导规划、统一运营开发的区域之一。
➢ 双湖科技城位于郑州高新新城核心区, 是国家战略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 心载体,占地约6平方公里,总投资超 100亿元,周边分布着北斗科技产业园、 中原科技金融港、新三板产业园等大批 高新产业园区,通过承担中央科技区 (CID)的城市定位,建设以构筑城市 整体功能为目标的智慧生态新城。
【四】 双湖科技城——设计 新 [中城]
➢ 核心区在地理和功能上将成为郑州新的中城,利用地处郑洛国家级自主创新 示范区物理中心的区位优势和周边高校云集的学术创新氛围,吸引千人计划、 黄河学者等精英人才集聚此地,积极服务周边新能源、半导体、云谷人工智 能等高科技产业园区,创造职住平衡、产城融合的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 的科技都市中心。
【三】 产业支撑
“中原硅谷”
➢ 高新区有十几家科技型主版上市公 司,新三板上市公司数量超过70家, 是河南上市公司最多最密集的区域。
➢ 郑东新区上市公司则比较少,主版 上市公司几家,新三板9家,经开 区和航空港区更少。
➢ 高新区的这些上市公司,大多掌握 核心科技,发展势头迅猛,代表未 来的发展方向。
【四】 双湖科技城——定位
中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情况分析

中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情况分析一、我国农高区建设情况及分布截至目前,从全国来看各类农高区共有37个,其中国家级4个(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省级20个、其他农高区(包括无级别和正在筹划建设中的农高区)13个,主要分布于东部区域(占78.8%),仅有少数分布于中西部地区(21.2%)。
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产业与科技水平高的地区农高区分布多。
结合已有农高区建设发展来看,未来可能的建设发展路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新建农高区;二是国家科技园区升级改造成农高区;三是在现有农业园区基础上整合升级,建设成为农高区。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发展报告(2018)》杨凌农高区: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第一个农高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1997年7月29日正式挂牌,纳入国家高新区管理序列,实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至今已有22年发展历程。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了“继续办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战略部署。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把杨凌建设成为次核心城市和全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
杨凌农高区以特色林果、设施农业、生猪、奶牛肉、花卉、食用菌等为主导产业。
企业规模比较大的主要是食品加工、环保农资和生物制药涉农企业。
食品加工业主要以果品、乳品、蜂品和肉类为主。
其中肉类加工以杨凌的本土企业本香集团最具盛名,安全猪肉是其知名品牌。
乳品加工企业以杨凌晨光乳业为代表,晨光乳业占地47亩,建有五条液态常温羊奶灌装生产线和羊奶粉生产线,既可以满足示范区群众的饮奶需求,又可以通过便利的交通销往陕西省内外。
示范区还是陕西地区最主要的环保型复合肥和环保型饲料聚集中心,拥有多家饲料、化肥、农药环保农资企业,现已成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特大环保农资生产基地,许多大型企业如博迪森等农资连锁企业网涵盖了陕西省许多地区,为杨凌农高区农资销售和出口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报告㊀王树海❋2008年,国际经济形势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发生了深刻变化㊂全球消费需求出现萎缩,国际资本投资偏向保守,世界经济增长受到抑制㊂在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中,我国沿海地区以出口导向为主的高新区也受到较大冲击,外商投资规模略有下降,产品出口难度开始加大,但是,从总体上看,面对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54个国家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在国务院各部委及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千方百计寻找出路,大部分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其中,营业总收入㊁上缴税收等经济指标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为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㊂❋王树海,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统计处处长㊂332一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一)整体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08年,54个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突破6万亿元,达到65985.7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25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17%㊂据对高新区52632家企业的统计,2008年,年末从业人员达716.5万人;工业总产值52684.7亿元,工业销售产值实现50382.5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12507.0亿元;实现利润3304.2亿元,实现上缴税额达到3198.7亿元;进出口总额为3308.5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为1293.3亿美元,出口创汇2015.2亿美元(见表1)㊂表1㊀2008年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一览单㊀㊀位企业(家)工业总产值(亿元)营业总收入(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出口创汇(亿美元)净利润(亿元)上缴税额(亿元)北京184373805.111022.24㊀719.30207.35604.72503.96天津30711321.901736.78239.8441.75151.0298.28石家庄510648.74822.17175.094.8135.5233.55保定158390.39406.4280.7518.2034.1723.64太原846876.21949.07223.793.7235.0558.43包头559784.19762.27238.115.3215.2727.07沈阳825106.431300.34241.519.8578.1969.40大连18111146.131407.91315.4550.4767.1554.44鞍山443556.45644.09130.821.8929.9730.97长春8711608.961660.90327.431.1694.42142.30吉林712791.06830.45221.172.5528.1741.34哈尔滨4781051.311123.11202.205.2158.2955.98大庆390630.77658.96171.011.0732.7933.68上海8682790.813950.68635.14209.01197.38168.32南京2322354.752480.40276.8072.5930.7477.83常州9751007.231005.62227.3031.01055.3938.91无锡7162327.812351.38470.78173.47107.6364.75苏州7801845.341941.14480.99236.1687.7663.58杭州13251020.111444.34208.3044.5585.0080.31宁波327626.63848.26152.5838.2140.6330.38432续表1单㊀㊀位企业(家)工业总产值(亿元)营业总收入(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出口创汇(亿美元)净利润(亿元)上缴税额(亿元)合肥㊀370㊀837.53㊀874.21㊀290.44㊀10.32㊀58.34126.60福州195375.79368.4081.7014.3818.0311.41厦门250918.55914.72182.6776.6540.2251.64南昌282559.49598.29181.104.8035.2664.46济南445781.541116.74212.3918.8470.6876.08青岛127719.19794.85165.3718.0830.0837.22淄博390953.891020.16217.2412.5513.5834.05潍坊310852.96946.75249.5614.5358.6635.26威海215687.82707.46201.4337.4536.2035.43郑州591694.84797.05214.724.3654.7748.79洛阳380550.80651.12150.048.8337.2536.86武汉17391574.331759.99531.0011.04104.1289.18襄樊255520.53552.40140.213.8923.4028.27长沙7561112.111250.02262.1411.8553.3847.52株洲181435.29417.36132.503.1714.0723.80广州18191421.061985.24314.95107.4983.3461.85深圳3812249.332194.58490.17112.31115.42119.72珠海6211055.721050.00160.74104.3444.2918.81惠州153624.01646.91117.05558.5111.5611.12中山376805.40817.51193.17469.9535.7024.18佛山4111196.781156.99283.8059.3039.6528.34南宁608373.65497.68121.722.6126.5230.49桂林261340.02315.3999.365.3217.7220.80海南119159.27167.2132.131.755.3410.36成都13061646.821983.04520.3045.94133.16100.28重庆507656.86898.22204.9211.8932.4345.64绵阳112469.72426.3586.208.548.4212.71贵阳112263.95283.7070.212.412.2717.38昆明148479.62596.6784.945.2923.7624.33西安38221566.022414.55486.4021.89123.12157.65宝鸡338605.85609.09170.844.3740.3642.16杨凌10344.4565.4319.961.862.061.15兰州407373.48400.6372.870.7727.0520.84乌鲁木齐208129.82160.2726.447.2514.727.24合计5263252684.6765985.6912506.982015.243304.183198.71㊀㊀资料来源:科学技术部㊂532与2007年比较,2008年高新区各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增长,其中,营业总收入增长20.0%,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7.7%,工业总产值增长19.0%,工业增加值增长17.0%,净利润增长4.6%,上缴税额增长22%,出口创汇增长17.0%㊂高新区出口创汇占全国外贸出口(14285亿美元)的比重达到14.1%,该比重与上年持平㊂1992年以来,高新区营业总收入㊁工业总产值㊁实现利润㊁上缴税额㊁出口创汇五项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2.4%㊁42.28%㊁36.09%㊁43.49%和47.31%(见图1)㊂图1㊀2007~2008年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二)增加值增长情况2008年,高新区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506.98亿元,是1998年的11.8倍,9年平均增长16.7%㊂占全国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129112亿元)的9.7%,比上年高出0.9个百分点㊂2008年,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达到21043.9亿元,比上年高出5525.8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的比重达7.0%,与2007年基本持平㊂(三)年末资产增长情况2008年,高新区年末资产为674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20.3亿元㊂年末负债为36980.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5874.6亿元,净资产达到30478.2亿元,高新区资产负债率为54.8%㊂近几年来,高新区资产负债率一直在52%上下浮动㊂企业的平均年末资产达到12817.1万元,比上年增加1008.1万元㊂资产上亿元企业达到6686家,比上年增加837家,增长率为14.3%,上亿元企业的资产达到60823.4亿元㊂高新区企业的年末资产增长情况详见表2㊂632表2㊀2007~2008年高新区企业年末资产增长情况比较2007年与2008年比较企业年末资产合计(亿元)企业平均年末资产(万元)资产上亿元企业企业数(家)年末资产总计(亿元)企业平均年末资产(亿元)2007年57238.411809.05849051457.08.82008年67458.712817.1668660822.49.1比2007年增长(%)17.98.514.318.23.4㊀㊀资料来源:科学技术部㊂二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近几年来,高新区积极创造局部优化的环境,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产业集群,同时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一批对国民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优势特色产业,成为优化产业结构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㊂(一)高新区企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高新区内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进入统计的企业达到52632家,比上年又增加了4160家㊂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创历史最高,达到99家,超过50亿元以上的企业121家,超过10亿元以上的企业663家㊂特别是收入在亿元以上的企业已经达到了5996家,占高新区企业总量的11.4%,但创造的营业收入却占总量的90.9%㊂截至2008年底,在52632家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4462家,集体控股企业1846家,私人控股企业27370家,港澳台控股企业1557家,外商控股企业4470家㊂有4016家在各类孵化器 毕业 的企业到高新区创业和发展㊂2008年,高新区企业在营业总收入㊁工业总产值㊁利润㊁缴税㊁出口创汇方面分别是1992年的285.7倍㊁281.0倍㊁138.2倍㊁323.0倍㊁491.4倍㊂区内52632家企业的平均营业总收入达到12537.2万元,比2007年高出1205.9万元;工业总产值10010.0万元,工业增加值2376.3万元,净利润627.8万元,缴税607.7万元,出口创汇382.9万美元(见图2)㊂732(二)人均劳动生产率水平2008年,高新区企业人均指标都有所增长,人均营业总收入达93.1万元,比上年高5.2万元;人均工业总产值74.3万元;人均工业增加值17.6万元;人均净利润4.7万元;人均上缴税额4.5万元;人均出口创汇2.8万美元㊂与2007年相比,除人均净利润略低于上年0.4个百分点以外,其他各项人均指标均高于2007年的数值(见图3)㊂图3㊀2007~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情况(三)高新区国际化发展高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承载产业国际转移㊁接纳外国直接投资㊁吸引外国技术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㊂2008年,高新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继续增加,外资企业稳步增长,出口创汇继续加大,高新区在经济国际化方面832的作用进一步提升㊂2008年,高新区累计外商合同投资额为1582.5亿美元,年末累计实际投资额为978.8亿美元㊂其中外商实际投资额排在前五位的高新区是:上海张江高新区109.9亿美元,无锡高新区100.7亿美元,苏州高新区76.8亿美元,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70.8亿美元,南京高新区60.9亿美元,以上5个高新区共计投资了419.1亿美元,占全部高新区实际投资总量的42.82%㊂2008年当年,外商实际投资达158.1亿美元,占全国全部外商投资额的17.1%㊂排在前五位的高新区是:无锡高新区13.4亿美元,成都高新区12.2亿美元,上海张江高新区12.1亿美元,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9.2亿美元,苏州高新区8.5亿美元㊂(四)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提高2008年,高新区企业在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电子信息领域继续领先,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2830.7亿元,远远高于其他领域,比上年多出693.9亿元,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31.9%;新材料领域发展也较快,比上年增加666.2亿元,达到6041.31亿元,占15.0%;光机电一体化领域达6011.8亿元,比上年增加894.2亿元,占15.0%;生物技术领域为2976.8亿元,占7.4%㊂其他领域产品销售收入总量排序依次是: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2845.0亿元,占7.1%;环境保护技术450.3亿元,占1.1%;航空航天技术217.2亿元,占0.5%;核应用技术49.6亿元,占0.12%;地球㊁空间㊁海洋工程技术42.7亿元,占到0.1%㊂(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008年,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产品实现的出口创汇品种达55973种,产品品种比上年增加3670种㊂实现产品出口创汇1316.7亿美元,比2007年的1247.1亿美元增长了5.6%,占高新区全部出口创汇总额的65.3%㊂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期间,高新区企业的出口创汇规模也有所增长,出口额超亿美元的企业已有279家,比2007年增加26家㊂出口额达1523.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00.2亿美元,增长15.1%㊂2008年,高新区企业产品出口领域最多的是电子与信息领域,达829.7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5.8亿美元,占产品出口总量的41.2%;跃居第二位的是光机电一体化领域,达到145.3亿美元,占产品出口总量的7.2%;排在第三位的是新能源及高效节能领域,达到93.8亿美元,占产品出口总量的4.7%;新材料932技术领域达到76.1亿美元,占产品出口总量的3.8%㊂2008年,高新区企业的主要产品出口仍以出口到美国为最多,出口额达374.8亿美元,占产品出口总额的28.5%;其次是东南亚,达到1931.1亿美元,占产品出口总额的14.7%,日本达到171.8亿美元,占产品出口总额的13.0%;港澳台达到158.9亿美元,欧洲达到264.0亿美元,分别占产品出口总额的12.1%和20.1%㊂(六)企业缴税保持稳定2008年,高新区52632家企业共上缴税额3198.7亿元,同比增长22.4%㊂其中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共上缴税额2448.1亿元,占高新区上缴税额总量的76.5%;营业总收入超亿元企业的缴税额达到2862.9亿元,占高新区上缴税额总量的89.5%;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缴税额达到1121.3亿元,占高新区上缴税额总量的35.1%(见图4)㊂图4㊀2007~2008年高新区企业缴税情况(七)规模工业贡献显著2008年,高新区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有16283家,占高新区企业总数的30.9%㊂这些企业实现的营业总收入达到51034.9亿元,占高新区总量的77.3%;工业增加值达到11615.5亿元,占高新区总量的92.9%;工业总产值49640.6亿元,占高新区总量的94.2%;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7508.4亿元,占高新区总量的94.3%;实现的利润达2299.9亿元,占高新区总量的69.6%;上缴税额2448.1亿元,占高新区总量的76.5%;出口创汇1928.8亿美元,占高新区总量的95.7%㊂042(八)上市企业大幅增加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在52632家企业中,已有上市企业927家,占高新区企业总数的1.8%,比上年增加322家㊂在927家上市企业中有675家是高新技术企业,占上市企业总量的72.8%㊂这些企业实现的营业总收入达到11126.5亿元,占高新区总量的16.9%;工业总产值达9634.3亿元,占高新区总量的18.3%;实现利润达635.6亿元,占高新区总量的19.2%;上缴税额达588.5亿元,占高新区总量的18.4%;出口创汇达268.7亿美元,占高新区总量的13.3%㊂在已上市的927家企业中,按上市的地点分类情况看:在国内两个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数量最多,为428家,占上市企业总量的46.2%㊂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数量为86家,占上市企业总量的9.3%,而在海外上市的企业达到413家,占上市企业总量的44.6%㊂企业具体上市的地点如下:在上交所上市的企业最多,达到219家,占上市企业总量的23.6%,其次是在深交所上市的企业有209家,在新加坡主板上市的企业有23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企业有86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有43家,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有29家,在日本上市的企业有5家,在英国上市的企业有8家,其他地方上市的企业有305家㊂这批上市企业在高新区发展良好,也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㊂(九)对所在城市的经济贡献高新区对其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重要,这其中的很大作用体现在高新区的经济效益上,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在其所在城市中所占比重逐步凸显㊂其中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城市比重达到30%以上的有19个高新区,比上年增加两个高新区㊂一些基数较小的高新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为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示范区占杨凌市的100%㊂从高新区的园区生产总值情况看,占当地城市生产总值达到20%以上的有12个高新区,比上年增加4个高新区,其中杨凌示范区在当地占的比重达到100%㊂三㊀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高新区积极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了高度集聚的优秀人才队伍,不断涌现出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㊂142(一)科技创新人才队伍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高新区企业现有就业人员716.5万人,是高新区建区初期1992年的21倍,比2007年就业人数多出66.3万人,比上年增长10.0%㊂高新区大专学历以上人员达到324.8万人,比上年高出49.5万人,占高新区从业人员总数的45%㊂按学位分类:具有学士学位毕业生163.6万人,硕士学位毕业生24.9万人,博士学位毕业生3.2万人,并且吸引了近2.9万名留学归国人员回国创业㊂高新区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超过134.5万人,比上年高出14.2万人,占高新区从业人员总数的18.8%㊂其中研发人员达到77.7万人,比上年高出11.2万人,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57.8%㊂在参加科技活动人员中女性科技人员有28.5万人,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21.2%,近几年来在高新区企业中涌现出大批女科技工作者,已经占科技活动人员总量1/5的份额㊂2008年,在高新区从业人员构成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达到97.2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13.6%㊂2008年,高新区共吸纳了29.4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为国家吸引创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渠道㊂1992~2008年,高新区就业人数以年均21%的速度增长,为国家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同时体现了高新区吸纳就业的优势和潜在影响(见表3)㊂表3 高新区从业人员构成单位:万人年份大专以上学历硕士毕业博士毕业留学人员科技活动人员研发人员中高级职称2007275.321.62.93.2120.366.589.7 2008324.824.93.22.9134.577.797.2㊀㊀资料来源:科学技术部㊂(二)创新活动经费筹集2008年,高新区企业用于科技活动筹集到的资金总额已达到2620.9亿元,高出上年44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2%㊂其中,企业筹集资金达到2218.7亿元,来自金融机构的贷款91.5亿元,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的资金172.6242亿元,来自各事业单位的资金6.6亿元,来自国外的资金75.0亿元,来自其他方面的资金56.6亿元(见图5)㊂图5㊀高新区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情况2008年,高新区企业科技经费支出总额为2468.3亿元,比上年高出30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㊂高新区企业R&D 经费支出为1658.2亿元,高出上年30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9%,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1%,图6㊀科技活动经费及R&D 经费支出情况R&D 经费支出占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㊂高新区全部企业R&D 支出占全国全部R&D 经费支出4700亿元的35.3%㊂其中高新区工业企业R&D 支出为1139.6亿元,占全国企业R&D 经费支出的36.9%(见图6)㊂342(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区成立至今,区内企业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率一直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区内企业拥有专利的水平和每年新申请专利的数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㊂2008年,高新区的新产品产值达到14486.9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为15363.4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8.9%㊂达到这一比重的高新区有16个,新产品出口达到531.3亿美元,占高新区出口创汇的26.4%;新产品出口创汇超过10亿美元的高新区有11个,新产品出口总额为392.4亿美元,占高新区全部新产品出口总额的73.9%㊂高新区25个出口基地的新产品出口总额为408.5亿美元,占高新区全部新产品出口总额的76.9%㊂2008年,高新区企业已累计拥有发明专利数53585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最多,有15963件,有限公司11067件,股份公司8471件㊂高新区每万人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为74.8件,达到或超过这一比例的有11个高新区㊂其中2008年高新区申请专利数量为64438件,其中申请的发明专利数有30287件,占全国全部企业(全国全部企业为9.6万件)发明专利申请量的31.5%,占高新区拥有发明专利数的56.5%㊂在申请的发明专利中,股份公司为4108件,有限公司为8169件,外商投资企业为6895件㊂从2008年高新区当年专利授权情况看,2008年高新区的专利授权数达到3357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有10962件,占国家全部企业授权总量(国家全部企业授权的发明专利为2.2万件)的49.8%㊂欧㊁美㊁日专利授权数516件,欧㊁美㊁日发明专利授权数225件㊂在2008年当年授权的发明专利中,有限公司为2671件,股份公司为2038件,外商投资企业为2699件㊂从2008年其他知识产权情况看,高新区8867家软件企业共获得软件著作版权20756项,平均每个企业获得2.34项;获得集成电路布图999项;获得植物新品种194项㊂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