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学历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及其文化内涵”。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学习,我们将探讨杜甫的诗歌风格、唐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诗人的人生经历,理解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思想内涵。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江南逢李龟年》的诗歌内容、结构及艺术特点;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能够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个人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友谊、离别、思念等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提高对古典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三、评价任务1.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能力,包括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
2.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结构、艺术特点及文化背景的理解程度。
3. 思维发展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及课后反思,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朗读诗歌: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分析诗歌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情感及艺术特点。
4. 探讨文化内涵: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个人情感。
5. 鉴赏诗歌: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诗歌进行鉴赏,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背诵诗歌、撰写诗歌赏析报告等,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课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学生反馈等方面,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参考教案

答: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1
2
3
展示
评价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12分钟)
自探提示:
1.《江南逢李龟年》中“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四、运用拓展(5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2)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地出示下面的习题共学生练习。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板书设计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
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作业布置
《江南逢李龟年》文章教案

《江南逢李龟年》文章教案江南逢李龟年文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江南逢李龟年》这首古文诗,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江南逢李龟年》古文诗。
2. 课文分析:包括诗歌的结构、意境、词句的解读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分析。
3. 阅读理解:通过问题导读或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1. 创设情境:通过介绍李白的背景和时代背景,引起学生对于《江南逢李龟年》诗的兴趣。
2. 导读诗文:逐句解读诗歌的词句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
3.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的结构、意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问题。
4. 情感体验:通过与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5. 写作拓展:要求学生以《江南逢李龟年》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阅读和背诵《江南逢李龟年》,并写一篇读后感。
四、教学资源与评估方式1. 教学资源:《江南逢李龟年》诗文、参考解读、课堂讨论材料等。
2. 评估方式: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写作表达等。
五、教学延伸1. 推荐阅读:介绍其他李白的名篇诗歌,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2. 制作展板:组织学生制作关于李白和《江南逢李龟年》的展板,展示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于《江南逢李龟年》这首古文诗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拓展的环节,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同时,评估方式也需要注意多样性,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表达方式。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南逢李龟年》。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了解唐代社会风貌,体会历史的变迁。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情感分析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解析。
2. 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
2. 诗歌原文。
3. 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江南逢李龟年》。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背景,了解唐代社会风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情感分析和表现手法。
7. 课后作业:(1)背诵《江南逢李龟年》。
(2)写一篇关于《江南逢李龟年》的读后感。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选取其他描写江南的诗句,与《江南逢李龟年》进行对比分析,体会不同诗人对江南的不同描绘。
2.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写江南的诗歌,锻炼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背诵情况、读后感质量等。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何改进空间。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江南逢李龟年》精品教案_11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杜诗镜铨》里讲:“子美七绝,此为压卷。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诗歌来说,绝大数同学都能正确的背诵,但是对于诗歌赏析而言,很多学生却不能很好的把握,教师要教给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①朗读句子,想象相遇时的情景;②品读词语,感受相遇时的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体会诗人深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难点:体会诗人深沉的情感。
【重难点突破】(1)内容理解:设置情境,读题解诗。
(2)主旨理解:出示背景,引导朗读,感受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设置情境:“朋友”话题导入,谈久别重逢时的心情。
2、了解诗人:杜甫。
3、明确学习目标。
(1)朗读句子,想象相遇时的情景(2)品读词语,感受相遇时的心情(3)结合生活,体会诗人深沉的情感二、读题解诗。
1、解题入境: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2、读题解诗:结合背景,体会重逢的情感。
三、诗中有画。
1、这首诗前两句从回忆写起,写了哪些画面?明确:岐王宅里,崔九堂前2、朗读指导:读出回忆时的情感。
四、景中有情。
1、这首诗后两句从现实写起,写了哪些画面?明确: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2、朗读指导:读出重逢时的情感。
五、教师小结。
拓展作业:收集描写落花的诗歌,思考落花里寄托的情感有何异同。
《江南逢李龟年》预习清单十堰市茅箭区茅箭中学干成龙【原文】《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预习任务:1、请把你所知道的杜甫用几个词语来描述出来。
2、读一读,诗歌的题目《江南逢李龟年》,根据诗题给别人提一个问题?【课上交流】3、读一读诗歌的一、二句,你有什么想知道的?4、读一读诗歌的三、四句,你有什么想知道的?5、你打算怎么来朗读这首诗?(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设计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4、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的复杂心境。
(2)引导学生从诗歌中领悟人生的沧桑变化。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创作背景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唐朝时期的音乐,营造出古典的氛围。
(2)提问学生:“同学们,当你们听到这段音乐时,能联想到唐朝的哪些文化元素?”(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杜甫在唐朝时期创作的诗歌——《江南逢李龟年》。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杜甫的生平,重点突出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和地位。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讲述诗歌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时所作。
李龟年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乐师,曾深受唐玄宗的赏识。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杜甫也漂泊异乡。
两人在江南重逢,诗人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诗歌讲解(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解释: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分析:这两句诗回忆了诗人与李龟年在盛唐时期的交往,那时他们经常在贵族的府邸中相遇,足见李龟年的艺术才华备受推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教案

- 诗句朗读:正确把握诗句的节奏、语气和情感,以传达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
- 诗句解析: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和意象,如“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落花时节”象征人生的无常,以及“君”字的深情厚意。
- 诗词赏析:掌握从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角度进行诗词鉴赏的方法,例如分析杜甫如何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在诗词创作实践方面,教师可以给出一个主题如“友情”,让学生尝试使用杜甫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表达友情的五言绝句。
- 在诗词背诵方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将全诗分成几个意义段落,逐段背诵,最后整体串联,以提高背诵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江南逢李龟年》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久别重逢的朋友?”(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主题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首诗中所表达的友谊和时光的珍贵。
3. 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感受美、鉴赏美,提升审美能力,激发创造美的兴趣。
4.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词朗读、解析和创作练习,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增强语文学科素养。
5. 培养合作意识:在小组讨论和创作练习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诗词鉴赏能力:学生在诗词鉴赏方面可能缺乏系统的分析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作者背景、时代背景、艺术手法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5篇范文)(优秀3篇)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5篇范文)(优秀3篇)《江南逢李龟年》教案篇一《江南逢李龟年》教学目标1、理解整首诗的大意及背诵全诗。
2、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教学难点作者之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抒发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以前学过了杜甫的一些诗,不知道同学们还有没有印象,今天我们又将要学习一首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
二、指导学习师:杜甫对同学们来说已经很熟悉了,有那位同学愿意给我们从新介绍一下他吗?生: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与李白合称“李杜”。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师: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想要同学们一起先朗读全诗。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之后,经过安史之乱繁荣的唐王朝是家不将家,国不将国,在风雨中摇摇欲坠,杜甫和李龟年都逃难流落到今湖南长沙一带并在此相遇,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师:我们先看诗的题目《江南逢李龟年》,大家看注释,这里的“江南”是指现在湖南长沙一带,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江南水乡的“江南”,“李龟年”是唐朝著名的歌手,经常到皇宫贵族演出。
首先,我们来理清诗歌的大意,那位同学愿意用自己的话来给我们阐述这首诗?生:当年在岐王宅里经常见你演出,在崔九堂前也几次听到你的歌声。
现在正是“江南”风景绝好之际,在这落花的时节又与你重逢。
师:好,理清这首诗的大意,那老师现在问一个问题,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从全诗来看有什么作用?生:是诗人对当年与李龟年交往情景的回忆。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是开元盛世时期两个有名的文艺名流聚集之地。
而今,这已经成为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境,只能在回忆中重温当年的美好时光。
这番对往昔的追忆,流露出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深深眷恋和怀念。
为下文做铺垫。
师:我们接着往后边看,“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正是”一词把我们从过往的回忆里边瞬间拽到现实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在反复的吟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2、反复品读古诗,抓文眼,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诗句大意;体会诗歌的深刻含义。
3、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感悟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
【教材重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学会欣赏。
【教材难点】通过诵读,体会诗情,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学时候,同学们学过杜甫的哪些诗作,能回忆起来吗?(学生回忆,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诗作《江南逢李龟年》。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市)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艺术地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2、李龟年
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
为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
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
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
"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3、岐王与崔九
岐王,岐王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被封为岐王。
崔九,崔涤,唐朝人,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
4、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
1、读准字音
江南逢李龟(guī)年
杜甫
岐(qí)王宅(zhái)里寻常见,
崔(cuī)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视频朗读
3、读准节奏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读出感情
5、抽生朗读
6、全班齐读
四、译读,感知意境美
1、结合课文注释,解释词语
逢:遇见、碰见;
寻常:经常、常常;
几度:多次。
闻:听见你(指李龟年)的歌声。
君:指李龟年。
2、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意境
当年在岐王宅,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五、悟读,感知情感美
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
语言极平易,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凝结着四十多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人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
清代黄生《杜诗说》评论说:“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
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
……”
思考下列问题:
(1)诗人和李龟年相逢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你从诗中哪里读出的?
明确:诗人和李龟年相逢的暮春时节(或春末夏初)的江南;诗中“落花时节”点明了时间是暮春(或春末夏初),“正是江南好风景”,交代了相逢在江南。
(2)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什么?后两句写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人前两句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交往;后两句写诗人在江南与李龟年的重逢;全诗抚今追昔,流露出诗人对大唐盛世风光的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叹。
(3)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明确:诗人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他对大唐盛世风光的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叹的。
(4)“落花时节”有哪些深层意蕴?
明确:第一、是指自然界百花凋零的季节;
第二、暗指诗人和李龟年青春已逝,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都随时光流逝;
第三、暗示李唐王朝国事凋零,盛世繁华不再。
(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主旨
明确:运用了对比手法,抒写了时代的变迁,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
小结: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
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
这首诗的成功创作似乎可以告诉我们: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
短小的体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怎样一种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六、赏读,品析艺术美
1、言简义丰: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虽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2、对比手法:
前两句写过去之胜,后两句写现在之衰,四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
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七、背读,再享意境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八、中考链接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不只是写景。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5.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
答:①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②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