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_1_Ang_2和Tie_2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_何胜利

合集下载

血管生成素-1及其受体Tie-2在小鼠肾发育中的表达

血管生成素-1及其受体Tie-2在小鼠肾发育中的表达

血管生成素-1及其受体Tie-2在小鼠肾发育中的表达
李晓明;郭敏
【期刊名称】《解剖学杂志》
【年(卷),期】2009(032)002
【摘要】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1)及其受体Tie-2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胚龄14、16、18 d胎鼠和生后1、3、7、14、21、42 d仔鼠Ang-1和Tie-2的表达.结果:Ang-1在胚龄14 d胎鼠肾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中呈微弱表达,随着胚(日)龄的增加,表达逐渐增强,主要分布在肾小体,间质血管以及肾小管中.Tie-2于胚龄14 d首先出现在肾间质,以后随着肾的发育,出现在肾小体以及间质血管中.结论:Ang-1和Tie-2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对肾小体毛细血管的形成、间质血管的发育及血管稳定性的维持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页数】3页(P177-179)
【作者】李晓明;郭敏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锦州,121001;辽宁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锦州,12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
【相关文献】
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和受体2在小鼠肾发育中的表达 [J], 田娟;郭敏;王堃
2.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小鼠肾发育中的表达 [J], 田娟;郭芳;赵越超
3.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小鼠肾发育中的表达 [J], 田娟;郭芳;赵越超;
4.小鼠肾发育中Slit2及其受体Robo1的表达 [J], 田娟;王杨
5.小鼠肾发育中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1和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表达 [J], 郭芳;田娟;赵越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高静【期刊名称】《生殖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25)6【摘要】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2(Ang-2)与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EM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EMs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70例非EMs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取材两组的内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Ang-2、Tie-2的表达状况. 结果 (1) Ang 2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质细胞中可见少量表达.Tie-2主要定位在腺上皮细胞胞浆中,少数定位在间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中.(2)研究组患者中Ang 2、Tie-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7%和72.9%,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2.9%和38.6%)(P<0.05).Ang-2在EMs患者增殖期的阳性表达率(67.5%)显著低于分泌期(86.7%) (P<0.05);Tie-2在EMs患者增殖期的阳性表达率(87.5%)显著高于分泌期(53.3%)(P<0.05). 结论 Ang-2、Tie-2在EMs患者内膜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提示其参与EMs的发生发展.【总页数】5页(P545-549)【作者】高静【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妇产科,沈阳 11010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J], 胡利霞;涂雪松;陈玉环;黄彩彩2.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何勤径3.促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J], 李媛;袁树华;张晓玲4.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钟文萱; 李娟; 戴姝艳5.血管生成素-1及受体Tie-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张秀琴;何福仙;刘鹏博(编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姜黄素抗肿瘤血管生成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姜黄素抗肿瘤血管生成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姜黄素抗肿瘤血管生成分子机制研究进展高文;何彦津;梁凤鸣【摘要】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的一种酚类色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凝、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抗突变作用,其抗瘤作用机制不但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相关,抗血管生成也是姜黄素抗肿瘤机制之一,主要机制为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抑制血管生成促进因子的表达,如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及其对应受体,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活性;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途径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其机制为下调PI3K/AKT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从而下调VEGF、Ang-1、Ang-2、VEGFR-2等.深入探讨姜黄素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将为更有效的切断肿瘤血供奠定基础,有利于恶性肿瘤的防治.【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6(016)003【总页数】3页(P466-468)【关键词】姜黄素;肿瘤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成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作者】高文;何彦津;梁凤鸣【作者单位】300192,中国天津市,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300000,中国天津市,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300192,中国天津市,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的一种酚类色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凝、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抗突变作用,其抗瘤作用机制不但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相关,抗血管生成也是姜黄素抗肿瘤机制之一,主要机制为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抑制血管生成促进因子的表达,如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及其对应受体,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活性;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途径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其机制为下调PI3K/AKT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从而下调VEGF、Ang-1、Ang-2、VEGFR-2等。

tie2的分子量

tie2的分子量

tie2的分子量
tie2是一种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它在生物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tie2蛋白质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它在血管生成和维持血管稳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tie2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180 kDa,它由一个胞外区、一个跨膜区和一个胞内区组成。

胞外区含有多个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这些结构域可以与其配体结合,从而触发信号传导。

跨膜区将胞外区与胞内区连接起来,胞内区则包含有激酶活性。

tie2蛋白质主要通过与其配体结合来激活其激酶活性,从而启动下游信号通路。

这些信号通路可以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存活,进而影响血管生成过程。

此外,tie2蛋白质还参与调控血管通透性和炎症反应等生理过程。

在血管生成中,tie2蛋白质与其配体angpt1和angpt2的结合是关键的调控步骤。

angpt1与tie2的结合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稳定和成熟,从而维持血管功能。

而angpt2与tie2的结合则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稳定性,导致血管生成的不稳定和异常。

tie2蛋白质在许多疾病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肿瘤血管生成中,tie2蛋白质的过度激活可以导致异常的血管形成,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因此,抑制tie2信号通路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策略。

tie2蛋白质的分子量较大,它在血管生成和维持血管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与其配体的结合,tie2蛋白质可以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对于理解血管生成机制以及开发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Tie2阳性表达的单核细胞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_王超群

Tie2阳性表达的单核细胞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_王超群
Tie2 属 于 酪 氨 酸 激 酶 受 体 ,主 要 表 达 于 血 管 内 皮细 胞 。 [4] 配 体 Ang-1 与 内 皮 细 胞 上 Tie2 结 合 后 可以形成磷 酸 化 二 聚 体,从 而 激 活 Tie2,并 同 时 激 活其他效应分子,如 酪 氨 酸 激 酶 相 关 蛋 白 的 下 游 区 (downstream of tyrosine kinase-related protein, Dok-R)、内皮 一 氧 化 氮 合 酶 (endothelial nitric ox- ide synthase,eNOS)、含 有 SH2 结 构 域 的 磷 酸 酶 (SH2 domain-containing phosphatase,SHP2)、生 长 因 子 受 体 结 合 蛋 白 2(growth factor receptor-
肿瘤 的 转 移 和 复 发 与 肿 瘤 血 管 的 生 成 密 切 相 关,肿瘤新生血管的 发 生 机 制 以 及 相 关 的 抗 肿 瘤 治 疗策略已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何胜利等[1]研 究 表 明,Tie2/血管 生 成 素 (angiopoietin,Ang)体 系 在 肿 瘤血管生 成 中 发 挥 重 要 作 用。Ang 是 一 种 分 泌 型 的 生 长 因 子 家 族 ,该 家 族 主 要 由 4 种 因 子 组 成 ,其 中 Ang-1、Ang-2和它们 共 同 的 受 体 Tie2 与 血 管 生 成 密切相关。Murdoch 等 研 [2] 究 发 现,浸 润 肿 瘤 组 织 中的单核细胞对肿 瘤 的 转 移 复 发 具 有 重 要 意 义,在 这些单核细胞中存在一个表达 Tie2的特殊亚群,被 称为表达 Tie2的 单 核 细 胞 (Tie2-expressing mono- cytes,TEMs)[2-3],这个亚群在肿 瘤 血 管 的 新 生 过 程 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描 述 Tie2/Ang 体 系 与 血 管 生 成 的 关 系、TEMs 在 肿 瘤 血 管 新 生 中 的 作 用 及 TEMs在 抗 肿 瘤 治 疗 中 的 应 用 前 景 。 1 Tie2/Ang体 系 与 血 管 生 成

Ang_tie2体系与血管形成的关系

Ang_tie2体系与血管形成的关系

熟 与 稳 定 j 血 管 生 成 分 。 两 种 : 芽 性 血 管 生成 和非 发
条血管形成信 号转导通路 , 这条信号转导通路在胚胎期的血 管发生和在成人 阶段的血管新 生过 程 中 均起 了重要的作用 。对 它们 的研究有助于 阐明血管新生的机 制, 并且 为利用这 些靶位点进行相 关疾 病的治疗打下基 础。
种组织 中有较 多的血管再 建 。在胚胎 发育早期 A g n2
A g 与受 体的结合 , nl 其本 身并不 引起受体 的磷 酸化 ,
的精细血 管结构 的血管 成熟过程 , 并通过 细胞. 细胞 、 基 1 。A g 7 但 可阻断 A g 激 活 内皮 细胞表 面 Te nl i 2受体 , 导致血 细胞. 质等 相互作 用维 持 血管 结 构 ] n l的作 对 聚集 作 用 ; 拮抗 内皮 细胞 管 的稳定性 降低 , 而通过转 染使 NH T 然 I33细胞 表达 用 有 : 内皮 细 胞 的趋 化 、
所 有 的 A g 不直接 引起 血管 内皮 细胞 的有丝 n都 它们 虽然都 与 Te i 2结合 , 但结 合后所 起 的作用 不在心 脏和 血 管床 周 围表 达 , 在 背 主 动 脉 和大 的 分裂 , 但 动脉分 支 中表 达 , 比于 A g 广泛 分 布 , n2主 却 不相 同。 相 nl的 Ag 要呈 点状分 布 , 局 限在 内皮 细 胞 和 相 关 的外 周 细 仅 在血 管生成 的调 节 中 , n l与 Te 合 , 进 Ag i 2结 促 胞 中 J n 2的 作 用 主 要 是 与 A g 。A g n l拮 抗 , 断 Te 酸 化 , 节血 管从 内皮 细胞 层 形成 为 多 细胞 阻 i 2磷 调
生成 素产 生 不 同 的反 应 。但 也 有 报 道认 为 , 高 稳定作 用 。吸 引周 细 胞 等 血 管 周 围细 胞 包 围 、 持 在 支 浓度 时 A g n2与 A g 类 似 , 受 体 磷 酸化 后 可 以促 内皮 细胞 , 进 血 管 重 塑 、 nl 使 促 成熟 , 维持 血 管 的完 整 性 进 内皮细胞 的存活 …。 Ag n2由 4 6个 氨 基 酸组 成 , A g 9 与 n l有 约 6 % 0 和调节 血管功 能 ; 成熟血 管 中 A g n l通过 增加 内皮 细 胞 间、 内皮细胞 与血 管周 围细胞 问连 接 , 维持 内皮 细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关键词】血管生成素;肿瘤;血管生成;血管新生[关键词]血管生成素;肿瘤;血管生成;血管新生早在1971年,美国学者Folkman[1]就曾提出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血管的生成,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第一个被确定的来源于人肿瘤组织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的细胞因子[2]。

目前已知该家族包括Ang1,2,3,4四个成员,其中Ang1、2与血管生成关系最为密切,并且有关该家族成员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研究正日益增多。

现就Ang1和Ang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1 Ang1和Ang2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1.1 Ang1和Ang2的结构Ang1基因在1996年由Davis等[3]首次克隆出来。

人Ang1基因定位于第8号染色体长臂上(8q22.3~q23),其基因开放的阅读框为1497bp,编码498个氨基酸。

Ang1是一种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75000。

Ang2基因由Maisonpierre等[4]在1997年从人和小鼠的cDNA文库内首先克隆出来。

人Ang2基因定位于第8号染色体短臂上(8q23.1),其基因开放的阅读框为1491bp,编码496个氨基酸。

Ang1,Ang2的蛋白结构基本相同,均有信号肽、N端卷曲螺旋结构域(coiledcoil domain,CC)和C端类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ibrinogenlike domain,FL)。

其主要的结构特点有:(1) Ang1、Ang2的N端信号肽分别由10和20个疏水氨基酸组成,与血管生成素分泌到细胞外有关。

(2)卷曲螺旋结构域分别由180和200个左右氨基酸构成,该断氨基酸序列折叠弯曲,形成卷曲螺旋四级结构,这一结构可能与血管生成素和其他蛋白形成多聚体有关。

(3)类纤维蛋白原结构域具有高度保守性,与血管生成素的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

改变该区域的氨基酸序列,血管生成素的功能也发生相应的改变;敲除血管生成素其他区域的氨基酸序列,保留该结构则其功能没有明显改变[34]。

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周梅;瞿智玲;白靖平;岳娜;阿迪拉【摘要】目的探讨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异常(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至2012年血管畸形50例,皮肤增殖期血管瘤30例,正常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异常中的表达.结果 Tie2在血管异常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而Ang1在血管异常中的阳性表达率较低,Tie2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Ang1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ie2和Ang2在血管异常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Ang1蛋白表达降低可能破坏了血管的稳定性,有助于病变的发展,Tie2蛋白表达增高,其与Ang2结合对病变血管生成可能具有促进作用,Tie2、Ang1和Ang2表达失衡在血管异常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6(045)004【总页数】4页(P428-431)【关键词】血管畸形;血管瘤;Tie2;Ang1;Ang2【作者】周梅;瞿智玲;白靖平;岳娜;阿迪拉【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乌鲁木齐83001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研究所,武汉43003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科,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5血管异常在临床多见,可分为良性血管肿瘤和血管畸形。

血管异常可能与血管形成中的调节因素改变有关,这些调节因素包括Ang/Tie2系统,Ang/Tie2系统通过干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周细胞的相互作用,促进血管生成和重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g -1、Ang -2和T ie -2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1 233000 安徽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200240 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肿瘤内科何胜利,高 勇,刘道永1,沈 婕=摘 要> 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1(Ang -1)、血管生成素2(A ng -2)及其共同受体T ie -2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 法)对53例肝癌标本、3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A ng -1、A ng -2、T ie -2及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 VD )进行检测,分析它们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结果:A ng-2及T ie -2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9%、751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313%、4213%和正常肝组织2010%、2010%(P <0105);A ng -1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 >0105);CD 31标记的M VD 与A ng -2、T ie -2表达密切相关。

CD31标记的MV D 与A ng -2、T i e -2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P <0105)。

结论:A ng-1、A ng -2和T ie -2的表达在调节肝癌的血管生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T i e -2; 肝癌; 血管生成中图分类号:R 735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460(2009)05-0439-04R elationship of expression of Ang -1,Ang -2and T ie -2and angi o genesis i n hepat oce llular carcino m a H E Sheng-li ,GAO Yong,LI U Dao -yong,S HE N J ie .D epart m ent of Oncolo gy ,the Affiliated C ancer H os p ital M inhang B ranch,Shangha i 200240,Ch ina=Abstract > O bjective :T o investi gate the expressi on of ang iopo i nti n 1(Ang -1)and its an tagonist,ang iopo i nti n 2(Ang -2)andT ie -2recept o r in hepato ce llular carci no m a(HCC)and the re l a tion w it h tu m or ang i ogenes i s .M ethods :The expressi on o f the A ng -1/2and T ie -2prote i ns w as perfor m ed i n ten nor m a l li ver tissues,30per-i cancer tissues tissues and 53HCC spec i m ens .The i m m unoh isto -che m i ca l technique w as app lied t o detect t he express i on o fA ng -1/2and T ie -2pro te i ns .R esu lts :T he po siti ve rates o fA ng -2and T i e -2in HCCS w ere 6719%and 7515%,si gn ifican tly h i gher t han those in no r m al tissues and per-i cancer ti ss ues(P <0105).T he w as a pos-i ti ve correlati on bet w een m i c ro -vessel density(M VD )and T he strong expression of T i e -2and Ang -2(P <0105).Conc l usion :These da -tas show tha tA ng -1/2and T i e -2expression p l ay an i m portan t role i n t he ang i ogenesi s i n HCC .=K eyW ords > Ang i opo i nti n ; T ie -2; H epatoce llular carci no m a(HCC ); A ng i ogenesis血管生成素(Ang i o po ieti n ,A ng)在机体和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Ang -1、Ang -2两个配体与它们共同的受体T i e -2与血管生成密切有关。

肝癌是典型的富血管性的肿瘤,其生长和转移都依赖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调控。

血管生成不仅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了营养,并为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提供了通路。

本研究旨在探讨Ang -1、Ang -2及T i e -2表达和肝癌组织中血管生成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4~2007年及外院外科手术切除标本共53例,男性40例,女性13例;30例癌旁组织均为肿瘤周围未见肿瘤细胞浸润的组织,男性17例,女性13例;正常肝组织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

每例标本均经常规病理确诊为肝细胞肝癌。

112 方法 所有的标本均经4%的中性甲醛固定,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和石蜡包埋,4L m 厚连续切片,分别做HE 和免疫组化染色。

采用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试剂Ang -1、Ang -2、T ie -2和CD31抗体及免疫组化试剂盒均购于SANTA CRUZ 公司,免疫组化采用SP 法,兔抗人CD31抗体(Santa Cruz 公司产品)。

Ang -1、Ang -2、T ie -2及CD31的工作浓度均为1B 100。

Ang -1、Ang -2和T ie -2表达阳性者在细胞膜和(或)胞质见棕黄色颗粒沉积为准。

染色强度根据显色细胞百分比:显色肿瘤细胞占计数细胞<25%为(-);\25%为(+)。

微血管密度(m icro -vessel density ,MVD )计数方法采用Son ja 等介绍的方法[1],先在低倍(@100)镜下全面观察整个视野,选择CD31染色阳性内皮细胞最多、微血管形成最丰富的区域,然后转至高倍镜下(@400)计数3个视野的微血管数,标准为:任何染色为棕黄色的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簇都记为独立的血管,厚壁血管及直径较大者(>8个红细胞直径)不计数,每张切片上都随机选择10个不同高倍视野,计数MVD,取其平均值。

1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110统计软件处理,应用V 2检验,两样本间相关性分析用Spear m an 秩相关检验。

P <01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1 Ang -1表达 53例肝癌组织中Ang -1,呈阳性表达17例,阳性表达率3211%;30例癌旁组织中,Ang -1呈强阳性表达9例,阳性表达率3010%;10例正常肝组织中,Ang -1呈阳性表达4例,阳性表达率4010%。

Ang -1表达与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V 2=317,P >0105)。

见图1。

212 Ang -2表达 53例肝癌组织中Ang -2呈阳性表达36例,阳性表达率6719%;30例癌旁组织中,Ang -2呈阳性表达13例,阳性表达率4313%;10例正常肝组织中,Ang -2呈阳性表达2例,阳性表达率2010%。

Ang -2表达与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 2=9117,P <0105)。

见图2。

213 T ie -2和CD31表达 T ie -2在肝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515%(40/5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213%(13/30)和正常肝组织2010%(2/1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105);所有肝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根据CD31阳性表达血管进行计数,CD31在癌组织表达明显,尤其在肝癌组织的边缘部分呈高表达,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呈弱阳性表达。

见图3、图4。

214 Ang -2、T i e -2与MVD 的关系 CD31标记的MVD 在36例Ang -2阳性表达肝癌组织中表达为28例,MVD 计数为1126?0119,CD31标记的MVD 在图1 Ang -1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SP @200)图2 Ang -2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SP @200)图3 T i e -2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SP @200)图4 CD31单抗标记的肝癌MVD (SP @400)17例Ang-2阴性表达肝癌组织中表达为8例,MVD 计数为0152?0107,Spear m an秩相关分析结果, Ang-2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1738,P< 0105);CD31标记的MVD在40例T ie-2阳性表达肝癌组织中表达为31例,MVD计数为1137? 0124,CD31标记的MVD在13例T ie-2阴性表达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仅为5例,MVD计数为0164? 0113,Spear m an秩相关分析结果,T ie-2表达与MVD 呈正相关(r=01497,P<0105)。

3讨论肿瘤组织是由肿瘤细胞和血管两部分有机构成,肿瘤细胞可促进血管生成,而血管生成又促进肿瘤发展,并为肿瘤转移提供必须的路径。

Ang在机体和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发现Ang-1、Ang-2、Ang-3及Ang-4四种配体[2]。

生理条件下,Ang/T ie-2系统这一不同于VEGF的血管调节途径,Ang主要在胚胎发育期表达,对于胚胎的塑型和稳定胚胎的血管生长起到关键的作用。

Ang-1、Ang-2及其共同受体T ie-2在女性怀孕期的胎盘组织中呈高表达,对促进血管生成具有重要作用[3]。

Ang在肿瘤的血管新生中作用明显,尤其是Ang-2的特异表达于肿瘤组织的血管重建区参与肿瘤血管的新生,并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4]。

在肺癌组织中,Ang-2及T i e-2基因也存在过度表达,表明二者对肺癌肿瘤血管新生也可能起着调节作用[3]。

在本研究中,肝癌组织Ang-2表达明显增强,尤其在进展期富血管的肝癌组织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