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厂设计论文
扬州第四自来水厂论文

目录1扬州第四水厂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况 (1)1.2水质状况 (1)2扬州第四水厂净水工艺 (2)2.1加氯系统 (2)2.2加药系统 (2)2.3自动化控制系统 (3)2.4预加氯和消毒 (3)2.5混合、絮凝、沉淀 (4)2.6过滤工艺 (6)2.7清水池 (7)2.8吸水井及二级泵站 (7)3第四水厂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7)3.1主要特点 (7)3.2存在的问题 (7)1扬州第四水厂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扬州市第四自来水厂地处扬州市南部6公里,位于长江北岸,东倚古运河,西靠扬子江路,是扬州八五“重点工程”。
一期工程于1992年开工建设,1996年通水,供水规模为10万m3/d,总投资2.1亿元,水厂占地7公顷,二期工程供水规模10万m3/d 于2001年5月动工建设。
2003年1月运行。
扬州第四水厂已运行12年,高峰供水量19万m3/d,出水水压符合公司调度室的要求。
单位矾耗为2.6~10kg/km3,单位氯耗量1.8~2.5 kg/km3,单位电耗为170~200kWh/ km3。
它由拥有40万m3/d的水源取水口、30万m3/d取水泵房的原水厂、Ф1200mm、长5.2公里的清水管道、8km输配电线和35千伏高压低配电房等五大部分组成。
图1 扬州第四水厂一期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1.2水质状况扬州第四水厂的水源取自长江瓜洲段,设计原水水质如下:(1) 氨氮0.2~0.5mg/L;(2) 有机物污染BOD,COD较低;(3) 色度较低,溶解氧含量较高;(4) 水温随季节变化,冬季约3~4度,夏季约26度左右;(5) 浊度较低,藻类含量夏秋季节偏高,设计最大浊度为200NTU,平均浊度70~80NTU;(6) 其它污染物痕量,并未构成危害,相见表1。
2扬州第四水厂净水工艺2.1加氯系统该系统由两组气源组成,一用一备,每组气源并联4只1000kg氯瓶,工作时依靠水射器所产生的真空作用,将加氯机内的真空减压阀出的密封顶针打开,在氯瓶压力作用下,氯气由某一组气源流出,经氯瓶自动切换装置、减压阀、加氯机至远距离水射器,与水混合后至投加点水体中,当一组气源用空时,氯瓶自动切换装置动作,关闭工作气瓶,打开备用气源继续供气,同时发出信号通知更换氯瓶,并能使氯瓶内保留适当的液氯余量,即在正压状态下更换氯瓶,有效地防止氯瓶出现“真空”现象,从而保证了用氯安全。
村镇水厂设计论文

村镇水厂设计论文摘要:水厂的设计比较复杂,涉及的专业较多,影响水厂设计的因数较多。
在整体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水厂的水源选取、厂址选址、水处理工艺、厂区布局,还需要考虑到施工工艺、技术难易等。
最终使源水经过处理后达到饮用水标准,保证村镇居民的用水安全。
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饮用水的水量、水质要求。
改善村镇居民的饮用水条件: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首要条件以及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响应我国建设民生工程的号召。
本文主要是结合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建设,以及实际工作经验,对村镇水厂设计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1、水源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村镇水厂水源选择原则之一为能引不提,尽量选择优质水源[1],尽量降低取水成本以及降低后续水处理成本,从而减少运行管理成本。
采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备用水源。
如采用打井取水,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预留备用井;或者把供水工程供水范围之外的供水工程的水源井作为备用水源井,互为备用。
供水规模为Ⅰ-Ⅲ时,供水工程应采取备用水源井,但不得超采地下水。
当供水工程采用地表水作为水源时,地表水的保证率不小于95%。
对于村镇供水工程,水源取水量建议适当考虑一定的扩大系数,一般取水厂规模的5%-10%,满足时变化系数较大的村镇用水需求,使更多的水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时,水资源供水量可采用最高日用水量除以日变化系数再乘以供水天数的计算方式计算水资源的供水量。
2、村镇水厂厂区平面布置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在设计时,村镇水厂厂区平面布置应考虑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需要,对水厂做到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预留空地作为远期发展所用;村镇水厂厂区平面布置要合理,满足功能分区,布局应紧凑、方便管理;厂区构筑物布置应结合厂区的地形地貌,构筑物的高程差应满足工程水处理工艺的需要。
就村镇水厂而言,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厂区主要的水处理构筑物有:絮凝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回收池(有条件的可以建设)等。
[建筑土木]毕业设计论文----给水厂设计[管理资料]
![[建筑土木]毕业设计论文----给水厂设计[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44b4bf8bb68a98270fefaaf.png)
摘要本设计为给水厂设计,设计规模为:dm/3,本设计中由于水质受到轻微的污染,导致水中COD Mn的含量过高,常规处理过后的水已近无法达到饮用水的水质标准,所以要经过预处理或者深度处理。
原水水质中耗氧量(COD Mn法,以O计)为:25mg/L,出水水质要求:3mg/L。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本设计采用了常2规处理和臭氧-活性炭联用技术的处理工艺。
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作为一种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在臭氧处理过程中,NOM等被部分氧化,从而使生物降解性得到提高,后续的生物活性炭就可以对这部分有机物进行进一步的去除。
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对COD Mn去除具有显著效果,去除率达到70%以上。
在我国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优先考虑强化常规工艺的前提下,增加预处理和COD Mn将是今后我国水厂进行改造和设计的主要方向。
在预处理中,生物预处理发展前景广阔。
在深度处理中,活性炭或者生物活性炭(即臭氧-活性炭联用)将是主要的发展趋势。
结合本地的水质资料,实际考虑,本设计采用的工艺流程如图:原水→混凝剂投入混合→絮凝沉淀→过滤→臭氧接触氧化→活性炭滤池→Cl2↓清水池→二级泵站→用户关键字:给水厂, 活性炭滤池,微污染,深度处理,絮凝沉淀ABSTRACTm/3. As the The design is the water treatment plant design, designing size: dwater is slightly contaminated in the design, resulting high content of COD Mn in water,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an not be reached after nearly drinking water quality standard, so to go through pre- treatment or advanced treatment. Oxygen consumption quality in the raw water (COD Mn method , to 2O calculate ) are:25mg/L,effluent quality requirements: 3mg/L.To meet this requirement, the design uses a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ozone - Activated Carbon Process Technology. Ozone -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combined process as a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around the world.In the ozone treatment process, NOM and others partial oxidation, so that biodegradation is improved, follow-up to this part of the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can remove organic matter further.Ozone -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to remove COD Mn , removal rate reached 70%.In our curren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conventional process to give priority to strengthen the premise of increased pretreatment and COD Mn will be in the future to transform our water plant and the main direction of the design. In the pretreatment, the biological pretreatment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s. Activated carbon or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Ozone - Activated Carbon) will be the main trend In the depth of processing.With local water quality data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the design uses the process shown in Figure:Water Resiyrce→Primary water pumping station→Static mixer tube→Folding flocculation→Sedimentation→Conventional rapid filter→Bubble column→Activated Carbon Filter→Storage pool→Water well→secondary water pumping station→City Pipe ↑ChlorineKEY WORDS:Water Treatment Plant ,Activated Carbon FilterSlightly polluted ,Advanced Treatment ,Flocculation目录前言 (1)第1章设计任务及要求 (2) (2)设计资料 (2)设计内容 (4)设计要求 (4)第2章水量计算 (6)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6)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 (6)清水池及容积计算 (8)清水池的布置 (12)第3章处理工艺流程、净水构筑物和药剂的选择 (14)设计原则 (14)水厂工艺流程选择 (15)加药 (15)消毒 (19)絮凝池 (20)斜管沉淀池 (22)普通快滤池 (23)第4章净水构筑物的计算 (24)折板絮凝池 (24)斜管沉淀池 (28)普通快滤池 (33)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碳滤池深度处理 (43)第5章加药间和加氯间工艺设计与计算 (53)加药间 (53)加氯间 (54)混合设备(管式静态混合器) (54)第6章取水构筑物 (55)设计资料 (56) (56)第7章一级泵站的计算与工艺布置 (59) (60)设计计算 (60)第8章二级泵站工艺设计与计算 (63)已知条件 (63)二级泵站工艺设计要点 (64)设计计算 (65)附属设备选择 (69)第9章反冲洗泵房回流泵房提升泵房 (71)反冲洗泵房 (71)回流泵房 (72)提升泵房 (72)第10章水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73)平面布置构成及要求 (73)水厂的平面布置 (74)水厂高程布置 (76)参考文献 (80)致谢 (80)诚信声明 (81)前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城市的建设突飞猛进,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这也给我们的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特别是饮用水的污染,导致饮水质量差,用水无保障,难以适应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
给水厂毕业设计-学位论文

分类号密级U D C 编号XXX 学士学位论文给水处理厂设计研究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专业名称:研究方向:二〇XX年月目录目录 (1)第1章绪论 (4)1.1设计目的及资料 (4)1.1.1设计题目 (4)1.1.2设计目的 (4)1.1.3设计资料 (4)1.2设计任务 (5)1.3内容与要求 (6)1.3.1内容: (6)1.3.2要求: (6)1.4要求完成的成果 (7)1.4.1设计说明书 (7)1.4.2图纸 (7)1.5参考资料 (7)第2章给水厂工艺设计 (8)2.1 设计水质水量 (8)2.1.1 设计水质 (8)2.1.2 设计用水量 (8)2.1.3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确定 (8)2.2 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形式选择 (9)2.2.1 药剂溶解池 (9)2.2.2 混凝剂药剂的选用与投加 (9)2.2.3 加氯间 (10)2.2.4 混合设备 (10)2.2.5 絮凝池 (11)2.2.6 沉淀池 (11)2.2.7 滤池 (12)2.2.8 消毒 (13)第3章给水厂工艺计算 (15)3.1 设计参数 (15)3.2 设计计算 (15)3.2.1 溶液池容积W1 (15)3.2.2 溶解池容积W2 (15)3.2.3 溶解池搅拌设备 (16)3.2.4 计量投加设备 (16)3.3 混合设备计算 (16)3.3.1 设计参数 (16)3.3.2 设计计算 (16)3.4 斜管沉淀池计算 (17)3.4.1 设计参数 (17)3.4.2 设计计算 (18)3.5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计算 (21)3.5.1 设计参数 (21)3.5.2 设计计算 (21)3.6 V型滤池计算 (22)3.6.1 设计参数 (22)3.6.2 设计计算 (22)3.7 消毒和清水池设计计算 (30)3.7.1 设计参数 (30)3.7.2 设计计算 (30)3.8 泵房设计计算 (33)3.8.1 一泵房的设计 (33)3.8.2 吸水井的设计 (33)第4章给水厂的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 (34)4.1 平面布置 (34)4.2 水厂高程布置 (35)4.2.1 清水池至滤池水头损失 (35)4.2.2 滤池至沉淀池水头损失 (36)4.3 水厂排水系统 (36)4.3.1 集水间平面尺寸 (36)4.3.2 集水间标高计算 (36)第5章参考文献 (38)第1章绪论1.1设计目的及资料1.1.1设计题目新疆B市给水厂1.1.2设计目的拟进行该城市的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天津市某工业园区自来水厂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学院专业年级姓名指导教师2011年06月27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天津市某工业园区自来水厂设计学生姓名学院名称专业学号指导教师职称一、原始依据(包括设计或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应用环境、工作目的等。
)1. 毕业设计任务:城市自来水厂一座。
2. 自然资料2.1 城市地形概况该园区位于天津东丽区中部,属于滨海冲击平原,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1~3m,地面坡度小于1/1000。
主要地貌类型为滨海平原。
2.2气象资料该园区所在区域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型季风气候。
由于濒临渤海,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很大。
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冷风高气压中心的影响,盛行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夏季,由于受大陆低气压和低纬度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的影响,盛行高温的东南风。
因而形成气候冬夏长、春秋短,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高湿雨水多,秋季冷暖适宜,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变化明显的特点。
(1)气温:全年平均气温12.6℃;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7.9℃;极端最高气温40℃;最高七月平均气温26℃,最低一月平均气温-4.6℃。
(2)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478mm,雨量集中于6—9月份;(3)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4)最大积雪深度150mm;(5)最大冻土深度500mm。
2.3工程地质(1)地质情况:根据地质钻探报告知,该地区以粘土及粉质粘土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为7~8t/m2的软土地基(2)地震烈度为7度(3)地下水位:常年稳定水位水面地面下0.7-0.9m。
最高为地面下0.5m。
2.4 水源及水质(1)水源:取自于桥水库向天津输水的专用引滦水管线,管线直径为DN1200,途径该规划园区。
由于源水管线为单条,所以在一泵站前应设置一个预沉池进行水量调节,以提高输水管线的供水的可靠性。
(2)原水水质:于桥水库水满足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如下表:表1于桥水库(滦河水)水质项目平均指标值项目平均指标值浊度20-50NTU 碱度(CaO计)0.1mmol/LpH 7.87 氟化物0.106mg/L总硬度(碳酸钙计)320mg/L 细菌总数224个/mL溶解氧8.06mg/L 总大肠菌群<90个/L高锰酸钾指数 2.78mg/L 耐热大肠菌群无非离子氨0.02mg/L 汞0亚硝酸盐0.019mg/L 六价铬0硝酸盐0.17mg/L 砷0.003mg/L挥发酚0.0008mg/L 镉0.0002mg/L氰化物0.0017mg/L 铅0.003mg/L二、参考文献[1] 陈培康.给水净化新工艺[M].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90.[2] 许保玖.给水处理理论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3] 金兆丰.21世纪的水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 丁亚兰.国内外给水工程设计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5] 崔玉川.净水厂设计知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6] 钟淳昌.净水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7] 陆柱.水处理技术[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8] 高湘.给水工程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9] 王业俊.水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10]钟淳昌.简明给水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11]张启海.城市给水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12]姜乃昌.水泵及水泵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13]崔玉川.给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4]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编.室外给水设计规范[M].GB 50013—2006.三、设计(研究)内容和要求(包括设计或研究内容、主要指标与技术参数,并根据课题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水厂给排水工程建筑设计论文

水厂给排水工程建筑设计探讨【摘要】本文通过水厂建筑的特点与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等要求,提出注意的几个因素与建筑物设计处理的基本手法等。
通过本文探讨对水厂的给排水建筑设计全过程引起重视,提高水厂整体设计质量。
【关键词】水厂;给排水;建筑设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工作环境、生活质量追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原有的一套设计习惯。
这样就更要求对以前不受建筑设计重视的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来一个较大的改革,以适应日趋变化的业主市场。
长期以来,给排水工程设计采用的是一种封闭静止的方法,就工艺而工艺,就生产而生产,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单一的一种功能,没有综合地考虑各种要素,因此工程的最终结果必然不能全方位地满足业主的各方面要求,更不能满足日趋重要的环境要求。
近年来给排水工程设计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必须在设计的观念上要有一个较大的革新,或者说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才能真正确保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质量的提高,即良好的功能和良好的建筑形象的高度统一。
良好的功能可为生产和管理人员创造舒适安全和整洁优美的环境,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良好的建筑形象也是一种功能,这种功能不光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1 水厂的建筑设计水厂建筑的特点:一是工业建筑范畴,但不能忽略其美观;二是建筑物匍伏于地,尺度不大,并且形式单调均一分散、变化不大;三是构筑物所占比重特大,表现在体量闷沉、笨重,而且一般布置在厂区平面显眼的中心位置;四是污水处理厂气味重而难闻;五是为使水厂的环境更加接近自然,需有大面积的绿化。
因此,水厂的建筑设计的意义倒并不完全在于如何做好工艺,而在于其理想的目标能得以实现,完美的构思能得以表达,合理的功能能得以兑现,以及优雅的环境能得以体现。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水厂的建筑设计首先应该在确实掌握丰富的信息、详实的资料的条件下,在加强内部工种联系的前提下,在正确的设计原则指导下和正确的方式组织下,有步骤、有计划地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加以制订(其中还要特别重视国外的各种先进经验)。
【精编完整版】某城市自来水厂的设计_毕业论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某城市自来水厂的设计绪论本设计是关于某城市自来水厂的设计,该设计包括水厂规模的确定,水厂规模的设计,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水厂的平面布置,以及水厂的高程布置等。
水厂规模根据设计人口的人均最高日用水量标准计算城市生活用水量,并根据一般工业用水占用的比例,计算一般工业用水量,根据三产用水比例,确定三产用水量,大型工厂按所提供的资料作为集中流量。
根据所确定的水厂规模和原始资料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选择了三种方案进行技术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根据所选方案,对单体构筑物进行计算,确定平面尺寸,高程尺寸,各细部尺寸。
确定单体构筑物尺寸后,按照尽量以直线方式放置的原则放置构筑物,并且根据水厂规模确定附属构筑物的尺寸,合理规划生活区,并使水厂达到一定的绿化面积。
第一章水厂设计基础要求1.1 水厂设计要求a. 确定水厂的设计规模,进行厂址确定及方案论证。
b. 确定水厂的设计工艺方案二到三个,进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并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达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c. 根据确定的工艺,进行单体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及附草图。
d. 进行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水厂平面布置包括处理构筑物及附属构筑物的位置大小,主要生产管线及控制阀门,其他管线布置,厂区道路,构筑物之间道路,绿化等也要相应确定。
高程图要根据地形特点,确定水厂地面标高,并进行土方平衡,一般清水池的水面标高在地面上0~0.5m,依此确定水厂高程。
而合建式清水池则不按此方式确定。
高程图要标明构筑物名称,管径,池顶标高,各水面标高。
水厂平面图要列表表明各工艺名称,数量,尺寸,构筑物位置一般采用坐标标明其位置。
e. 进行个单体构筑物的平面图、剖面图及大样图的绘制。
1.2 水厂设计步骤水厂设计和其他工程设计一样,一般分两阶段进行: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对于大型的或复杂的工程,再扩初设计之前,往往还需要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或所需特定的实验研究。
水厂设计与运行研究论文

水厂设计与运行研究论文水厂是供水公司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设计和运行对于保障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水厂的设计和运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此,水厂设计与运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厂设计1.设计目标水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水源的安全、稳定和持续供水,同时满足城市居民的各种用水需求。
为达到这一目标,设计应充分考虑水源地水质、泵站、水源及洁净水主管道的选型和设计、处理设备的配置等因素。
2.设计关键技术(1)水源地选择和水质检测:水源地应根据当地环境和地质特征进行选择,其水质也应定期检测,以确保水源达到国家标准。
(2)排污与水质净化:水污染日益严重,因此,水厂设计应充分考虑污水排放和水质净化,严格控制排放水质和量。
(3)配水系统:水厂设计应重点考虑配水系统的合理布置和管道敷设,以保证水压稳定、供水均衡。
二、水厂运行1.运行目标水厂的运行目标是保证水源水质和供水量的稳定,及时发现和解决故障,保证供水的正常运行。
同时,通过科学管理和节约用水,优化供水结构,提高供水效率,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运行关键技术(1)调峰与调度:水源地的水源波动较大,需要进行调峰和调度,保证稳定供水。
(2)设备维护与改进:在日常运行中,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更新,以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转,并逐步推进水厂技术的升级改进。
(3)监控与应急处置:水厂应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异常状况,制定应急计划,避免水源污染和供水中断等问题的发生。
总之,水厂设计与运行研究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厂设计与运营面临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严格科学管理,以确保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安全和供应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来水厂设计论文
【摘要】自来水厂是城市用水服务的重要来源,自来水厂的建设是城市整体建设发展的一部分。
由于自来水生产工艺的复杂和对水质要求的提高等,使自来水厂建设的难度不断增加,体现在设计和施工建设两个方面。
自来水建设和施工要本着系统设计、整体设计的观点,提高设计的质量和可操作性,从设计的角度杜绝问题的根源。
自来水厂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建筑物的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必须处理好施工中的细节问题,把握施工建设的要点。
自来水厂整个的功能就是要完成水的净化,为了实现这个任务,需要多个相互联系的工作系统协作完成。
如果按照自来水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划分,这些系统包括:引水系统、加药处理系统、絮凝沉淀系统、过滤池系统、回用水系统、深度净化系统、水泵房、电力系统、中心控制系统以及其他的辅助设施等。
这些相互联系的系统都是由一个或者多个的建筑、建筑群组成,所以综合来说,现代化的自来水加工厂是一个建筑规模庞大、功能复杂、工艺流程多样化的系统工程。
在自来水厂的设计和建设中需要考虑多个施工专业的划分,比如:地基工程、设备安装工程、自动化仪表和控制工程等,所以自来水厂建设需要多个的施工工艺流程,包含了若干个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1.自来水厂的设计和施工的主要特点
1.1自来水生产的工艺流程比较复杂
自来水厂伴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而产生,与城市生活质量和城市综合服务水平的关系十分紧密。
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
来水的质量和生产工艺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表现为:自来水的水质标准一直都在提高,自来水的生产工艺也逐渐发生着变化。
长期以来,自来水生产的基本办法都是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一些比较简单的工艺流程,但是,现如今优质的原水水源已经消耗殆尽了,当前的自来水加工基本上靠的都是次优质的水源,甚至是带有稍微污染的水源。
同时,由于水源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以及水源污染程度的不同,待加工水源的水质污染程度的差异、变化比较明显,所以,自来水的处理工艺必须能够对污染程度不同的水质进行加工,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流程越来越复杂。
1.2自来水厂建设的地基处理难度较大
自来水厂的修建一般首先要考虑水源的位置。
对于新建的自来水厂,一般会选择建在湖边或者河边,这些地方的土地基础的承载能力是有差异的。
另一方面,城市土地资源的不断紧缺,以及城市土地成本的不断升高,都使得自来水厂的修建要更加紧凑和高效,以节约空间资源和经济成本。
现代化的自来水厂从传统的平面设计转向了立体空间设计。
自来水厂的建筑物从传统的单层建筑逐渐变为两层建筑、三层建筑,或者充分利用其地下空间。
这种设计思路的变化使得设计者不得不考虑自来水厂的地基处理问题。
另一方面,考虑到自来水厂中相连的管道和平面水渠较多,如果承载这些管道的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沉降,就会对自来水厂的设备产生比较大的损坏,造成经济损失。
1.3自来水厂对施工设计和施工质量的要求比较高
考虑到自来水厂中的生产线主要是由管道、水流渠、管道闸门和管道阀门等连接组成的,承载这些设施的建筑物的预埋件和预留孔就会特别多。
从进水开始,经过自来水生产的一道道生产线,再到清水被生产出来,整个过程都是靠重力在发挥作用,所以在自来水厂的设计和施工中,必须注意对自来水生产线的进出水口的标高控制,一些关键部位的高差控制都必须限制在毫米精度的级别,这充分体现了自来水厂对施工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高标准、高要求,一旦这个条件满足不了,就会对自来水生产的过程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自来水厂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要点分析
2.1必须及时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会对后续的建设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根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建图纸没有随着专业图纸设计的变化而及时更新。
设计时由于对工程实际情况的掌握程度加深,需要对设备的位置、标高等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调整,如果土建工程师不知道这些变化,就会造成设备安装方面的问题。
第二,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需要及时的根据工程情况进行设计上的修改,必须及时和施工单位办理工程变更的手续,避免日后引起纠纷。
第三,要及时的提供设计完备的图纸。
现在的工程设计大部分都是边设计边修改边施工,建设单位要及时的准备采购设备的相关资料,为施工建设做好准备。
2.2自来水厂的设计和施工必须重视对地基的处理
由于不同的自来水厂所处的地基情况有所不同,所以要根据具体
的现场情况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
尤其对于建筑规模比较大、有不均匀建筑荷载的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建设时更要注意。
如果自然地基适合地面以上的建筑结构,那么这个地基就是条件良好的地基,如果地基的自然条件不适合地面上的建筑结构,那么这个地基在施工时就必须进行人为的施工处理,以满足施工建设的要求。
并且有时候建筑物需要有一定范围内的均匀沉降,如果将地基处理的太刚性反而会不满足施工要求。
地基处理需要把握的原则就是不能出现不均匀沉降,因为这对自来水厂的建筑物和生产设备的损害比较严重。
所以施工建设时必须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以达到设计规范和施工技术标准的要求,和上部建筑的结构很好的协调起来。
2.3自来水厂施工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
由于自来水厂的建筑结构比较复杂,施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否则会影响自来水厂的施工质量。
第一,施工中应注意要有防范预留孔和预埋构件疏漏的措施。
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要仔细的检查图纸的设计细节,将所有的预留孔洞和预埋件按照施工的具体区域制成施工清单,施工过程注意对施工质量的巡查,将重要部位的施工及时验收,确保预留孔洞和预埋件有较高的施工质量。
第二,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穿墙套管以及预埋件周边混凝土的浇捣工作,这也是自来水厂建设施工过程中难度比较大的地方,主要是由于所包含钢筋的数量和密度过大,体积比较大的振捣器没有办法触及到,必须采用小型的振捣器,提高混凝土的振捣质量。
另外要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防止因为工作疏忽导致的漏振和过振。
第三,施工
时要注意混凝土施工缝上部的模板连接问题以及建筑墙、承重柱根部的模板接缝问题,因为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的话,会直接影响混凝土外观以及施工的质量,所以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拼缝或者接缝有效封堵,减少蜂窝麻面的数量。
结语:自来水厂是城市用水服务的重要来源,自来水厂的建设是城市整体建设发展的一部分。
由于自来水生产工艺的复杂和对水质要求的提高等,使自来水厂建设的难度不断增加,体现在设计和施工建设两个方面。
自来水建设和施工要本着系统设计、整体设计的观点,提高设计的质量和可操作性,从设计的角度杜绝问题的根源。
另外,自来水厂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建筑物的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必须处理好施工中的细节问题,把握施工建设的要点。
本文基于自来水厂设计和施工的特点,探讨了在设计和施工中应该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希望对自来水厂的设计和施工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楠,董红,姚左钢.自来水厂应急投加处理工程设计标准研究[A].饮用水安全控制技术会议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委员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 2013
[2] 罗意斓.自来水厂内部系统及设备的防雷技术措施分析[A]. 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雷电物理、监测预警和防护[C].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