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故事
诚信的小故事

诚信的小故事精选有关诚信的小故事10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诚信的小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诚信的小故事1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
)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诚信的小故事2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
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
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
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
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
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
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
不但要象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员工中的威望,将会诚信的小故事3 诚信是一种人们在言行和行为中始终恪守道德规范、遵循准则的品质。
诚信小故事让我们通过真实的故事来展示诚信的重要性,并引发深思。
先说一个小故事:李明是一个聪明又刻苦的学生。
某天,他听到他最喜欢的老师告诉同学们中国有一个叫做"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时段,但课本上却没有涉及。
关于诚信的故事典故

关于诚信的故事典故1. 《曾子杀猪立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儿子哭着闹着也要去。
妻子哄儿子说:“你别去了,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傍晚,妻子回来了,曾子真的要杀猪。
妻子急忙说:“我是骗骗孩子的呀。
”曾子认真地说:“那怎么行,小孩子是不能骗的!”就好像有一次我答应了小伙伴要给他带一本漫画书,就算后来自己有点舍不得,我还是遵守了承诺带去给了他,因为我知道诚信很重要呀!2. 《商鞅立木为信》商鞅要变法,担心百姓不相信。
于是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能把它搬到北门,就赏十两金子。
百姓们都觉得奇怪,没人敢动。
商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五十两金子!”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真的赏给他五十两金子。
商鞅说:“我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我说的话一定算数!”这就像老师说只要我们按时完成作业就有小奖励,后来真的给了我们奖励,我们就更相信老师啦!3. 《季札挂剑》季札出使晋国,途中拜访徐国国君。
徐国国君很喜欢季札的佩剑,但没好意思开口。
季札看出了他的心思,但因为还要出使别国,就没把剑送给他。
等季札回来时,徐国国君已经去世了。
季札来到国君墓前,把剑挂在了树上,说:“当初我心里已经答应把剑给你了,不能因为你不在了就违背我的承诺。
”这就像我和朋友约定好下次给他带块巧克力,就算他后来忘了,我也还是会做到,因为答应了就要做到呀!4. 《韩信报恩》韩信小时候很穷,有个老婆婆经常给他饭吃。
韩信很感激,说等他发达了一定要报答她。
后来韩信当了大将,真的找到了老婆婆,给了她很多钱。
韩信说:“我不能忘记你的恩情!”哎呀,就好像我摔倒了有个哥哥扶我起来,我说了谢谢,后来再见到他我也会很热情地打招呼呀!5. 《晏殊诚实》晏殊参加考试,发现试题是自己做过的,他如实向皇上报告。
皇上很欣赏他的诚实,给了他更大的官职。
晏殊说:“我不能欺骗皇上!”这跟我们考试的时候一样呀,如果看到了做过的题也不能作弊,要靠自己的真实水平,这样才心安理得嘛!6. 《华盛顿砍樱桃树》华盛顿小时候砍了父亲心爱的樱桃树,他诚实地向父亲承认了错误。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10个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10个一、商鞅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两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这个故事表明,诚信是政令得以推行的重要保障,只有执政者讲诚信,民众才会信任并积极响应政府的举措。
二、季布一诺千金季布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项羽的部下,他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因此在当时名声很好。
当时楚地有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季布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个人宝贵的财富,它所带来的信任和声誉会在关键时刻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
妻子哄骗儿子说:“你在家好好呆着,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妻子赶集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
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家庭环境中培养诚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四、华盛顿与樱桃树乔治·华盛顿小时候,他的父亲送给他一把小斧头。
华盛顿为了试试斧头的锋利程度,就把父亲最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
父亲发现后非常生气,质问是谁干的。
有关诚信的20个故事

有关诚信的20个故事有关诚信的20个故事诚信1:曾子杀猪曾子原名曾参,是孔子的学生。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
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
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
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
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诚信2:韩信报恩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
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
”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
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诚信3:皇甫绩守信求责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
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
关于诚信的故事 10则

关于诚信的故事 10则1. 小刚买了一串果树苗,卖家保证是健康的果树苗。
可是过了几个月,苗木都没有长出果实。
小刚觉得被骗了,但是他没有怪罪卖家,因为他相信诚信的人会有回报。
最后,卖家找到了原因并帮助他种出了果实,小刚感到非常感激。
2. 小明和小李是好朋友,小明看到小李的钱包掉在了地上。
小明选择了诚实地把钱包还给了小李,而不是把钱拿走。
小李对小明的诚信表示感激,并更加珍惜他们的友谊。
3. 王老师在学生考试时发现了一份作弊纸条。
虽然他知道这可能会对他的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但他决定采取诚实的行动。
他与学生们进行了谈话,强调了诚实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法。
4. 张先生是一家家具店的老板,他发现一个来自供应商的错误,是他们多付了一笔款项。
尽管这笔款项不是他主动要求的,但张先生诚实地通知了供应商并返还了多余的款项。
供应商对他的诚信感到非常欣赏,并与他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5. 小林是一名小学生,他在学校的操场上发现了一个钱包。
他注意到钱包里有一张名片,上面写着失主的联系方式。
小林立刻联系了失主并快递给了他。
失主非常感激地回购了小林,并送给了他一份小礼物作为感谢。
6. 吴女士是一名医生,她经常看到一位贫困老人前来就医,但没有钱支付医疗费用。
尽管吴女士知道她可能无法收到这些费用,但她继续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并在老人恢复健康后告诉他不需要支付费用。
老人被吴女士的善行深深感动,并发誓在有能力的时候回报她。
7. 在一场商业谈判中,王经理的公司与另一家公司进行了合作洽谈。
在协议中,双方都可以获得很大的利益,但是王经理发现合同中有一处错误,对另一家公司有利。
他毫不犹豫地提醒对方修正了合同。
虽然这次合作对他的公司会有一些损失,但是王经理坚信诚信是长久合作的基础,他不希望以不公平的方式来获得利益。
8. 一对夫妻在购物中心发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大量现金和身份证件。
他们没有考虑过留下钱包,而是立刻联系了失主。
失主对他们的诚实感到非常赞赏,决定以及他们建立友谊,并请他们共进一顿饭以表达感谢。
诚实守信的故事

诚实守信的故事(精选20篇)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家庭中,学校里,乃至社会,诚信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自己的私欲而违背诚信的事,更是不可原谅的。
下面为您推荐有关诚信的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诚信的小故事篇1一次,曹操统领大军去打仗,途中要经过一片麦田,曹操下令说:“所有将士都必须小心,凡有践踏麦子者,不论是谁,立即斩首示众。
”老百姓开始并不相信,都躲在暗处暗自观察曹操军队的行动。
只见官兵们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走过麦田,没有一个敢践踏麦子的。
老百姓纷纷称颂。
突然,从麦田里飞起一只小鸟,将曹操的坐骑惊得一下子蹿入麦田。
受惊的马儿嘶鸣着,践踏了一小块麦田。
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过。
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如果自己都不遵守,还有谁会心甘情愿地遵守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就要自刎。
众将领赶忙拦住。
这时,有一位叫郭嘉的大臣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
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刎呢?”曹操沉思了好长时间,才说:“既然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现在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
但是,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
”于是,他挥剑割断了自己的一绺头发,扔在地上说:“我就以割发代替砍头吧。
”古时候的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头发和皮肤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随便割掉头发被视为大逆不道,是不孝的表现。
因此,在当时的人看来,曹操当众割断头发和砍头是一样重的刑罚。
从此以后,军中将士对曹操更加信服了。
诚信的小故事篇2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
有一次,两人正对局,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那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最后胜了吕元膺。
其实吕元膺已经看出他挪动棋子了,只是没有说破。
第二天,吕元膺就请那位棋友到别处去谋生。
别人都不知道辞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被辞退。
10个诚信的寓言故事

10个诚信的寓言故事1. 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非常注重诚信。
有一次,他的妻子为了哄儿子,答应给他杀猪吃。
曾子真的杀了猪,妻子感到很惊讶,曾子却说:“父母不应该欺骗孩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这就是诚信的重要性。
2. 卖酒不缺斤少两有个人开了一家酒店,他卖酒不缺斤少两,非常诚信。
有一天,他在秤上做了手脚,多赚了顾客的钱。
结果顾客发现了,从此再也不来他的酒店买酒了。
这就是不诚信的后果。
3. 狐狸与乌鸦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于是想出了一个计策,假装赞美乌鸦的歌声。
乌鸦一高兴,就张嘴唱了起来,结果肉掉到了狐狸嘴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
4. 狼来了有一个放羊的孩子,因为无聊,就大喊“狼来了”。
村民们听到后赶来救他,结果发现是假的。
后来狼真的来了,孩子再喊“狼来了”,村民们以为又是假的,结果孩子被狼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责任感和承诺。
5. 雪中送炭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老人家里没有炭火取暖。
有个好心的邻居送给他一袋炭火,老人感激不已。
后来邻居家里也遇到了困难,老人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送给了邻居。
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6. 割发代首曹操曾经下令士兵不要践踏农田,但是自己的马却因为受到惊吓践踏了农田。
曹操把头发割下来代替头颅向士兵们道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自我约束和尊重他人的表现。
7. 一诺千金季布是秦朝末年的一位名将,他非常注重诚信。
只要是他答应的事情,无论多么困难都会做到。
他的信誉非常好,人们甚至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诚信的价值。
8. 退避三舍晋文公曾经承诺如果和他打仗就退避三舍(三十里)。
后来两国交战时,晋文公遵守了承诺,退避了三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力量。
9. 挂剑留徐季札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贤士,他非常注重诚信和信义。
有一次他出使晋国时经过徐国,徐国的国君非常欣赏他的宝剑。
季札承诺回来时把宝剑送给徐国国君。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7则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7则故事1:曹操断发示诚信一次,曹操统领大军去打仗,途中要经过一片麦田,曹操下令说:“所有将士都必须小心,凡有践踏麦子者,不论是谁,立即斩首示众。
”老百姓开始并不相信,都躲在暗处暗自观察曹操军队的行动。
只见官兵们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走过麦田,没有一个敢践踏麦子的。
老百姓纷纷称颂。
突然,从麦田里飞起一只小鸟,将曹操的坐骑惊得一下子蹿入麦田。
受惊的马儿嘶鸣着,践踏了一小块麦田。
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过。
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如果自己都不遵守,还有谁会心甘情愿地遵守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就要自刎。
众将领赶忙拦住。
这时,有一位叫郭嘉的大臣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
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刎呢?”曹操沉思了好长时间,才说:“既然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现在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
但是,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
”于是,他挥剑割断了自己的一绺头发,扔在地上说:“我就以割发代替砍头吧。
”古时候的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头发和皮肤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随便割掉头发被视为大逆不道,是不孝的表现。
因此,在当时的人看来,曹操当众割断头发和砍头是一样重的刑罚。
从此以后,军中将士对曹操更加信服了。
故事2:以小见大说诚信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
有一次,两人正对局,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那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最后胜了吕元膺。
其实吕元膺已经看出他挪动棋子了,只是没有说破。
第二天,吕元膺就请那位棋友到别处去谋生。
别人都不知道辞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被辞退。
临走时,吕元膺还赠送了钱物。
吕元膺之所以要辞退这位棋友,是由于他从这位棋友挪动一个棋子、搞了一个奷诈的小动作中发现了他的不诚信。
诚信者,真诚守信之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诚信的故事1.信守承诺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穷的老人,他有一个儿子,名叫诚实,在他即将去世的时候,他对他的儿子说:“你们千万不能违背做人的准则,一定要做一个勤劳、善良的人。
”诚实看着父亲,点头答应了。
父亲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父亲去世后诚实在小河边拾了许多的鹅卵石,拾了许多的小石块盖起了房子来到小山坡上盖起了小房子。
诚实一直勤勤恳恳的劳动,没有忘记父亲临终的话。
这一天,小山坡上来了一位老爷爷,他拄着拐杖哈着腰,老爷爷来到诚实的门前摔了一跤,痛了直咧嘴。
诚实看见了连忙扶起了老人,将他扶到床上躺了下来,老爷爷见只有诚实一个人就开始刁难他,说自己现在受伤了,回不了家,诚实必须照顾他,直到他完全康复,诚实只好点头同意,诚实在旁边搭了一张小床,以便于照顾老人。
每天诚实都会在山上去摘一些新鲜的果子到集市上去卖,由于诚实老实,诚信,所以每次诚实的果子都会被抢购一空,而诚实每次都会在篮子里留下一个给路边的瞎眼老奶奶,并且用卖果子的钱买了鱼肉回家给老爷爷补身子,他一直尽心的照顾着老人,可老人的身体一直不见好,总也下不了地。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诚实每天都做着相同的事,摘果子卖果子送果子买食物照顾老爷爷。
有一天,瞎眼老奶奶要求诚实带她去小山坡感受一下新鲜的空气,诚实答应了,他扶着老奶奶带到了自己的家,并把自己的小床让给了老奶奶。
如今的诚实有了两位老人,更加忙了,一会儿老爷爷喊饿了,一会儿老奶奶喊闷了要出去,诚实一会儿照顾老爷爷一会儿照顾老奶奶,累得满头大汗,可诚实一点儿也不喊累,把老人照顾得非常好。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这一天,诚实在外面干完了活,回到小屋里,一下子傻了眼,老爷爷和老奶奶身边围了好多士兵,诚实连忙跑过去跪下说:“老爷爷老奶奶不知犯了什么错,他们年纪大了,你们抓了也没什么用,也不经打,我还年轻,你们抓我吧,我去替他们受刑,求求你们了。
”一边说着还一边嗑头,头上都被弄出了血,这时,士兵没说话,老爷爷倒说出了话,“诚实,你起来吧,你看看我们全是谁?”诚实战战兢兢地抬起了头,只见一位士兵拿出了一件华丽的衣服给老人换上了,而此时老奶奶也挣开了眼睛,换上了华丽的衣服。
诚实吓得目噔口呆,老人说:“我是这个国家的宰相,和你父亲从小就是好友,可你父亲不愿做官,也不愿接受我的照顾,如今你父亲已经去世,你就和我们回家吧。
”诚实刚从惊讶中醒过来,就对老人说:“谢谢您的好意,既然我父亲不愿做官,我也不愿做官,我觉得在这里挺好的。
”不管老人如何的劝说,诚实都不愿离开他的小山坡,老人无奈带着他的一队人马离开了。
几天后,老人亲自坐轿来到了小山坡,他给诚实带来了两个好消息:第一:皇帝听说有诚实这样一个人,决定从现在起皇宫的一切水果均由诚实种植并上贡;第二:老人把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了诚实,和诚实一起过日子。
诚实干活越来越勤奋了,他每天在外面干活,家里面由妻子照顾,一家子过得可开心了,不久他就有了一个儿子,他给儿子取名叫“诚信”,希望他永远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2.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
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
”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
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
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
”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道理:一定要言而有信。
3.宋濂的故事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
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
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
他只好连夜抄书。
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
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
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
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
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4.晏殊诚实守信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
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
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
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
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
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
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
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
”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的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5.随口说不得前两天,以《随口说来》为题写了个帖子,甚为自得。
殊不知,那几分沾沾自喜很快便为某生随笔里的一句话给驱散了:老师,你说过要给我看你写雪天感受的文章,怎样还没给我看啊?啊?是啊,我怎样把这个“诺”给忘了个一干二净了啊!虽然那只是几个星期前在这学生一篇文章后面的一句回话:雪天未必如你说的那样搞笑吧?我以后给你看我写大雪天感受的文章吧。
也许当时只是心血来潮,信手写来,这随口而许的“诺”并没真停留在了我心上,只是随改好后发下去的随笔而抛之于脑后。
殊不知学生那边却是眼巴巴地等着我给她看,我这不是失信于人又是什么!言必信,行必果。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不是所有的话都能够随口说来的。
从古以来,就流传着《曾子之妻》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天,曾妻要上街,孩子哭闹着也要去,曾妻对孩子说别闹,许诺等她回来时杀猪给他吃。
看来,她是不打算实践诺言的。
因为等她回家,看见曾子真的准备杀猪便立刻阻止,说自我只是跟孩子说说玩的。
曾子说:作父母的如果失信于孩子,就等于教孩子也去欺骗。
说完,就把那猪杀了。
想到那里,我就毅然地在那学生的随笔上写道:对不起,差点失约了,放假前必须把文章给你……6.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比较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
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十分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
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我的错误。
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
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7.范式严守信约东汉时,山阳人范式同相隔几千里的汝南人张劭读书时有深交。
学成后话别,范式说:“两年后的今天,我将来府上看望你,并拜见伯父伯母。
”到了约定之日,张劭催母亲做饭准备迎接范式。
母亲笑着说:“范式远在几千里之外,怎能说来就来,两年前说的话,哪能当真。
”张劭说:“范式最守信用,他一定会来的。
”母亲说:“他若真来了,就是真君子,我一定为他酿酒。
”话音刚落,范式已到门前。
8.信用的保险金1835年,摩根先生成为一名叫“伊特纳火灾”的小保险公司的股东。
因为这家公司不用马上拿现金出来,只需要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名字就可以成为股东。
这符合摩根先生没有现金但能获益的设想。
很快,有一家在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发生了火灾。
如果按照规定完全付清赔偿金,保险公司就会破产。
股东们一个个惊惶失措,纷纷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斟酌再三,认为自己的信用比金钱更重要,他四处筹款并卖掉了自己的住房,低价收购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东的股票,然后将赔偿金如数地付给了投保的客户。
这件事后,伊特纳保险公司成了信誉的保证。
已经身无分文的摩根先生成为保险公司的所有者,但保险公司已经濒临破产。
无奈之中,他打出广告,凡是再到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保险金一律加倍收取。
不料,客户很快蜂拥而来。
原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纳公司是最讲信誉的保险公司,这一点使它比有名的大保险公司更受欢迎。
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从此崛起。
9.生死之约公元前4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轻人触犯了国王,被判绞刑,在某个法定的日子要被处死。
阿司是个孝子,在临死之前,他希望能与远在百里之外的母亲见最后一面。
国王答应了,但条件是必须找一个人来替他坐牢。
有谁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替别人坐牢,这岂不是自寻死路?但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真的愿意替他坐牢。
达蒙住进牢房以后,日子如水,皮斯阿司一去不回头。
眼看刑期在即,皮斯阿司也没有回来的迹象。
那是个雨天,当达蒙被押赴刑场时,围观的人都在笑他的愚蠢。
但刑车上的达蒙,不但面无惧色,反而有一种慷慨赴死的豪情。
追魂炮被点燃了,绞索也挂在了达蒙的脖子上。
人们在内心深处为达蒙惋惜,并痛恨那个出卖朋友的小人皮斯阿司。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淋漓的风雨中,皮斯阿司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国王听到消息后,亲自赶到刑场,他要亲眼看一看自己优秀的子民。
最终,国王万分喜悦地为皮斯阿司松了绑,并亲口赦免了他的罪。
10.诚实节的由来5月2日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诚实节,又称“不说谎纪念日”。
它是为了纪念一个年仅8岁因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男孩而设立的。
这个男孩名叫埃默纽?旦南。
埃默纽5岁时,不幸父母双亡,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后被诺顿夫妇收养作义子。
埃默纽8岁时,一天晚上他刚睡着,就被楼下一阵敲打声惊醒。
他急忙下楼,只见继父和继母正在谋杀一个寄宿在小酒店的小贩。
第二天一早,他继父就来到他的房间,教他在警察面前说谎。
埃默纽回答说,他不想说谎话。
诺顿夫妇就把他的双手吊在梁上,用柳条抽打他,逼他说谎。
抽打了两个小时,埃默纽的回答还是:“爸爸饶了我吧,我不想说谎……”最后被活活打死。
事发后,诺顿夫妇受到法律的严惩。
市政府为埃默纽建造了一块纪念碑和一座塑像。
纪念碑上写着:“怀念为真理而屈死的人,他在天堂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