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电子教案
动物生理的备课教案

动物生理的备课教案1. 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生理特征和生命活动;2. 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术语;3. 能够理解和解释动物的生理过程和适应机制;4. 培养学生对动物生理学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2. 教学内容1. 动物生理学概述- 动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目的;- 动物的生理特征和生命活动;- 动物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代谢和能量转化。
3. 动物组织与器官- 动物的组织类型和特点;- 常见动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 器官协调和调控机制。
4. 动物体液和内环境- 血液和淋巴的组成和功能; - 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 - 动物体液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5. 动物神经系统-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冲动的传导和转导;- 动物的感觉和运动机制;- 神经调节和体内节律。
6. 动物的生殖和生育- 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 - 受精和胚胎发育;- 生殖行为和繁殖策略。
7.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动物的适应与进化;- 生理适应和行为适应;- 生物钟和季节性适应。
3.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动物的生理特征和生命活动;-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探究动物生理过程;-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动物的适应机制和生理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能力;- 多媒体辅助:使用图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动物生理的相关知识。
4. 教学评价-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上的问题讨论,考察学生对动物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自主分组,研究某一方面的动物生理问题,并进行展示和评审。
5. 教学资源- 教材:选择适合学校教学大纲的动物生理学教材;- 多媒体资料:准备丰富的图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内容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动物生理学授课教案

动物生理学授课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一)概念:是研究动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分类:整体生理学器官和系统生理学细胞和分子生理学三、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慢性动物实验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对健康动物进行手术,暴露所研究的器官(如消化道各种造痿手术)或破坏某器官(切除内分泌腺等),然后在接近正常生活的条件下观察所暴露器官的某些功能,观察摘除或破坏某器官后产生的功能紊乱等.(二)急性实验法1.在体实验法(活体解剖实验法in vivo):从活的或刚死的动物身上切离要研究的器官(如小脑蛙心等)或组织(如肌肉强直收缩)放在人工环境中,使其在短时间内保持生理功能以便进行实验研究.2.离体实验法(离体器官实验法in vitro):将动物麻醉或破坏大脑(无菌条件下)进行手术,暴露要研究的器官或组织,以便进行实验观察。
第二节机体功能与内环境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主动地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机体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转移过程。
(二)兴奋性(excitability):一切活组织或细胞,当其周围环境条件迅速改变时,有产生动作电位并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三)适应性(adaptation):当环境发生改变时,机体或其部分组织的机能与结构也将在某种限度内随之改变,以求与所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机体的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四)生殖(reproduction):是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可产生相似的另一新个体的过程。
二、体液与内环境(一)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二)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的环境,又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媒介,称之为内环境。
稳态: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恒定的生理学现象称为稳态。
稳态的生理意义:(1)稳态的新陈代谢的必要保证。
温度、PH值影响酶的活性,水溶液渗透压影响物质交换。
动物生理学授课教案

动物生理学教案第一章动物生理学概述明确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机体生理功能的各控制系统的含义。
了解一般的研究方法。
理解并结合以后章节逐步掌握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和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掌握动物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以及掌握和运用反馈控制系统。
第一节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的科学。
从研究对象来说,可分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
通过学习动物生理学,从而认识和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更有效地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及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保障动物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研究水平)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整体和环境水平的研究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3.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二)研究方法生理学中的一切理论都来自实验,它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以器官和整体水平为主,所以动物实验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两类:1.慢性实验2.急性实验1)在体实验(活体解剖实验方法)2)离体实验第二节机体与内环境一、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它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1.同化作用是指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经过改造或转化,以提供建造自身结构所需要的原料和能量的过程;2.异化作用是指机体把自身的物质分解,同时释放能量,以供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并把分解后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兴奋性是指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一切活的组织或细胞有产生动作电位并能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三)生殖是指畜禽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可产生相似的另一新个体的过程。
(四)适应性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或其部分组织器官的结构与机能也将在某种限度内随之改变,以求与所在的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机体的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二、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一)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1.体液2.细胞内液3.细胞外液(二)内环境指细胞生活的环境,即为细胞外液。
动物生理学课程设计

动物生理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的学科,是生物学、医学、农学和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学科之一。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讲解生理学基本原理及其在大量实验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初步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开展生理学实验,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动物生理学中常用实验方法及其步骤;3.熟练掌握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生理学基础生理学学科背景,绦虫实验、毒物实验、生理测试等实验方法及生物体系中的生理特征2. 动物生理学实验1.实验一:静脉注射药物的操作方法及药物代谢测定;2.实验二:心电图(ECG)及脉搏波测定;3.实验三:心输出量和血压的测定;4.实验四:呼吸和血氧测定;5.实验五:神经肌肉传递的测定。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三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理论讲解将引领学生们深入了解本课程中所涵盖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思路。
案例分析将通过生活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们树立科学思维模式,并掌握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实验操作将在教室以及实验室等场所进行,且教材上所述内容将被视为基础课讲授的课程之一。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1.《动物生理学》(肖宣恒,刘玉荣,赵明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2.《生理学实验指导》(欧阳辉,李琴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3.《动物生理学》(彭明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参考书目1.《生物学实验》(张本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2.《生物学实验技巧选与经验》(胡显会,赵全珍,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3.《实验室安全实践规范与案例选》(孙豪,包社标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六、考核方法本课程加强了对考核科目的重视。
1、平时作业占10%,主要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及实验记录,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物生理学实验第二版教学设计

动物生理学实验第二版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1. 实验材料•离体兔心脏、牛眼球、淋巴结等•生理盐水•氢氧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无水乙醇•醋酸乙酯•营养液2. 仪器设备•显微镜•断面切割机•实验室旋转器•实验操作手套•注射器三、实验操作步骤1. 清洗及处理动物组织1.1 离体兔心脏:将走兔切除后放入冰盐水中清洗3次,然后去除心包,以生理盐水清洗心脏表层的杂质,最后将心脏横切成薄片。
1.2 牛眼球:新鲜取下眼球后,将结膜和脂肪组织去除,随后在生理盐水中清洗,然后切成均匀的薄片。
1.3 淋巴结:取自新鲜的肉类中,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并去除其外层的组织,然后小心地将淋巴结切成小块。
2. 实验操作2.1 心脏刺激实验:取洗净的离体心脏,插入电极,加入心室起搏器内液体,分别记录心跳次数、心电图和心输出量的变化,分析其规律。
2.2 视力测定实验:取洗净的牛眼组织,将其置入显微镜下,通过调整拉杆和光源的位置,让学生观察不同光线强度下的牛眼球的看清度和色彩深浅,分析人眼感知光的规律。
2.3 淋巴结膀胱注射实验:在实验室旋转器上旋转动物组织,将清洗的淋巴组织注射到小动物的膀胱中,记录小动物发生的反应和淋巴组织位置,分析相关生理现象。
3.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3.1 心脏刺激实验结果:根据心室内的压力记录,得到心输出量和心跳频率的变化曲线,学生通过分析曲线得出心脏受刺激的规律。
3.2 视力测定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光线强度下眼球的明暗变化和色彩深浅,学生分析人眼对光强度和光色的感知规律。
3.3 淋巴结注射实验结果:根据小动物反应和淋巴组织注射位置的记录,学生分析了淋巴结在淋巴组织中的分布、淋巴组织对免疫的作用等生理现象。
4. 实验总结和思考本实验通过对离体兔心脏、牛眼球和淋巴结的处理和实验操作得到了丰富的生理数据,学生综合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了对动物生理学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
高三动物生理教学设计

高三动物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了解不同动物的生理特征和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
3. 掌握常见动物的生理学实验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神经生理学- 神经元和神经传导- 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 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2. 动物的消化生理学- 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 食物消化和吸收的机制- 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3. 动物的循环生理学- 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的成分和循环过程- 循环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4. 动物的呼吸生理学- 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的机制和调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5. 动物的排泄生理学- 肾脏和尿液的形成- 排泄物的生成和排出- 排泄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对动物的生理过程进行理论认识,打好知识基础。
2. 实验法:设计针对动物生理学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从中体会和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梳理和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案例分析法:选取相关动物生理学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有关动物生理学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该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2. 知识讲解分别讲解动物的神经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循环生理学、呼吸生理学和排泄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概念。
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动物生理实验操作,如测量小鼠的心率、观察兔子消化系统的解剖组织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动物生理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4. 讨论和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5.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与动物生理学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展开讨论。
动物生理学电子教案设计

动物生理学电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巧;3.了解动物生理学在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4.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巧;3.动物生理学在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4.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介绍动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知识讲解(30分钟)1.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包括细胞生理学、组织生理学、器官生理学和整体生理学。
2.动物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技巧:介绍常用的实验方法,如电生理记录、光谱分析等。
3.动物生理学在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介绍动物生理学在药物研发、疾病治疗和医学诊断等方面的应用。
Step 3:实验设计(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设计一项与动物生理学相关的实验。
要求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预期。
Step 4:实验演示(20分钟)学生代表小组进行实验演示,其他同学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Step 5:实验分析和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实验的意义和局限性。
Step 6:扩展应用(10分钟)介绍一些动物生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等。
四、教学评估:1.参与实验设计和演示的能力;2.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的质量;3.对动物生理学应用案例的理解和扩展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电子教案的设计,结合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讨论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动物生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动物生理生态学教学教案

举例说明,加 深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 激发兴趣
结合实际,提 高应用能力
实验目的:通 过实验,让学 生了解动物生 理生态学的基 本原理和知识
实验材料:准备 相关的实验器材 和材料,如显微 镜、培养皿、动
物标本等
实验步骤:详细 讲解实验步骤, 包括实验前的准 备、实验过程中 的操作和实验后
的整理
实验结果:引 导学生观察实 验结果,分析 实验数据,得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 识,并鼓励他们查阅相关资料,拓 展知识面。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动物生理生态学的概念和重要 性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 习兴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通过有趣的动物行为或生理现象吸 引学生注意力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安排
引入新课:通过 有趣的故事或实 例引入动物生理 生态学的概念
讨论时间:根据课程安 排,设定合理的讨论时
间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
学会运用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 技术
培养对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兴趣和热 爱
理解动物生理生 态学的基本概念 和原理
掌握动物生理生 态学的实验方法 和技术
运用动物生理生 态学的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对动物 生理生态学的兴 趣和热爱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 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 概念。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课堂讨 论,增强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实际 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工业大学课程讲义动物生理学讲义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英文名称:Animal physiology课程编号:学时/学分:30/1.5课程类型:限选教材及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家畜生理学》第三版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参考书目:《家畜生理学》第二版南京农业大学主编《神经内分泌学》张殿明主编《反刍动物消化代谢》韩正康主编《反刍动物消化生理》刘敏雄主编《动物生理生化学》向涛主编《家畜生理学原理》向涛主编《Duke’s生理学》《家畜生理学实验指导》朱祖康王艳玲主编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动物生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目的与要求]1、掌握动物生理学研究的任务、对象;机体机能活动机制的内涵。
2、熟悉《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三个层次,机体机能整体性概念的建立。
3、了解《动物生理学》是实验性学科,实验的重要性和研究的方法,学习动物生理学的目的与方法。
[重点]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三个研究层次的范畴。
[难点]对动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属性和生命活动机制的内涵的理解,建立机体机能整体性概念。
[课堂组织]讲述、生活实例和胶片教具结合。
[学时]:0.5学时[教学内容]一、动物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1、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健康动物正常生命现象或生理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动物生理学不仅要描述一个生命活动的现象,而且还要探讨该生命活动是如何发生、如何进行、如何终结的。
生理学可分为cell physiology)或普通生理学(general physiology)二.生理学研究内容生理学是机能学,与形态学有区别:例:消化系统解剖:胃肠肝等器官组成的位置形态.组织: 胃肠肝等器官有不同细胞组成形态生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功能的调节细胞及内部的分子结构→→→各器官及系统→→个体所以研究对象应包括三个水平:细胞和分子生理学、器官和系统生理学整体和环境生理学三、研究方法动物生理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基本实验方法是在器官、系统水平下实验方法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一)、急性实验急性实验又分为在体和离体实验,离体实验实验后动物不能生存。
1、急性在体(in vivo)实验:在无痛条件下解剖动物,对其一两个器官进行实验观察.2、急性离体(in vitro)实验:在无痛条件下解剖动物,取出某一器官、组织、细胞,在模拟机体生理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3、特点:操作简单,实验条件易掌握,对器官能直接进行细致观察。
(二)、慢性实验1、慢性实验:动物预先经外科手术以暴露、摘除或破坏某一器官或组织,或在其中安置瘘管,或埋置电极等,待动物手术恢复后,可在比较正常的条件下进行长期的系统观察。
2、特点:能较好地反映器官在机体内的正常活动,但实验条件难以掌握,不便分析其他因素的影响。
[小结]:动物生理学研究的方法有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他们各有优缺点。
[思考题]: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有什么区别。
第二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和信息传递[目的与要求][掌握]:1、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几种方式的基本概念、特征、各相关过程的异同点2、跨膜信号转导的基本概念3、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和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熟悉]: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因子传递信息的主要路径2、通道型受体(促离子型受体)和一般(激素)受体间的不同点3、G蛋白效应器的种类和功能4、跨膜信号转导和物质跨膜转运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1.化学门控通道的化学结构特征及其与通道极性的关系2.G蛋白的化学结构及其对效应器酶的催化作用3.可充当第二信使的物质种类4.酪氨酸激酶受体介导和由鸟苷酸环化酶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5、物质的入胞与出胞过程6、细胞膜的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重点]1、液态镶嵌模型学说及镶嵌蛋白质的种类和生理机能2、以载体和以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3、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4、Na+-K+泵的生理功能5、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和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6、第一信使(受体)、G蛋白、G蛋白效应器、第二信使及细胞产生生理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难点]1、通道蛋白、受体蛋白、G蛋白、G蛋白效应器、第二信使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启动因子2、物质转运和信号跨膜转导间的相互关系3、以载体和以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机制4、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机制5、入胞与出胞过程[课堂组织]讲述、实例与多媒体教具结合,此部分要讲透,随时进行归纳,以对比手法加深记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时]:1.5学时[教学内容]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生物膜: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的总称。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的屏障,进行物质交换和接受外界影响的门户。
一、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或质膜(plasma membrane),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参与细胞的物质转运、分泌、融合.1.脂质双分子层2.细胞膜蛋白质(包括酶)膜蛋白质都是球形蛋白质,多数镶嵌在脂质双层中,与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有关,有的则是受体,有的是糖蛋白,常常构成膜表面的抗原.有的是外周蛋白质。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一些脂溶性物质能够依靠分子运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双层,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
如O2、CO2等气体分子。
一些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也可顺着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含水微孔。
两侧浓度差、溶质分子大小、电荷性质一些脂溶性的物质,具有较高的通透性;一些甾体化合物(类固醇激素由于它们的分子量比较大)需要某种特殊蛋白质的“协助”;水靠细胞膜上的水通道(一种特异蛋白质)能快速通过细胞膜。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一些非脂溶性或亲水性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扩散通过细胞膜时,需与特殊载体蛋白发生可逆的结合。
如葡萄糖、钠、钾、氨基酸3、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有些物质从浓度低或电荷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高或电荷高的一侧转运,这种逆电化学梯度的转运是一种耗能过程,故称为主动转运。
ATPNa+-K+泵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都有一个最终平衡点,即被转运物质在膜两侧达到电化学梯度为零时。
而主动转运因膜提供了一定能量,使被转运物质或离子逆着电-化学势差的移动,没有平衡终点, 被转运物质甚至可以全部被转运到膜的另一侧.(1)、钠泵(sodium pump):a、本质:是镶嵌膜的脂质双层中的四聚体脂蛋白,能分解ATP和酶,有Na+、K+和Mg2+存在时才有活性b、作用:能逆着浓度差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
细胞膜除存在钠泵外,还有钙泵(神经细胞和肌细胞膜),碘泵(甲状腺细胞膜)。
C、细胞膜上的钠泵活动的意义:A.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B.维持细胞正常形态C.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即Na+、K+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势能D.是可兴奋细胞(组织)兴奋的基础,也可供其它耗能过程应用4、内吞(endocytosis):有些高分子物质先与细胞膜的特殊蛋白质结合附着在细胞膜上,然后这一部位向细胞内凹陷,形成小泡,包裹这种物质。
继而小泡与细胞膜断离,进入细胞内部。
5、胞吐(exocytosis):细胞内物质形成小泡而被排出的过程,其过程与内吞作用类似而方向相反。
(1)、吞噬(phagocytosis):被摄取的物质如果是固体,则可形成较大的囊泡,称为吞噬作用。
(2)、胞饮(pinocytosis):如果是微小的液滴状液体则形成较小的囊泡,称为胞饮。
由受体介导的入胞,一些激素或生长因子运输蛋白及细菌(统称配体)都是通过细胞膜表面特异受体作用而入胞。
三、细胞的信息传递能膜受体:细胞膜包括细胞间传递和细胞本身跨膜传递。
(一)、膜受体1、膜受体:细胞膜存在能专一性结合激素、神经递质以及其他的化学活性物质并引起特定反应的特殊结构。
膜受体上游结合部位(常在脂质双层的外表面)和催化部位(常在内表面,是一种有活性的酶)。
当结合部位与特定的化学物质结合时→结合部位分子构象变化→催化部位分子构象改变→,无活性的酶→有活性的酶→系列连锁性生化反应→细胞内部功能的变化。
2、阀门离子通道:(通道蛋白或离子通道或通道)。
细胞膜上镶嵌的能够转运离子通过的膜蛋白质。
在化学物质或电位差作用下发生构象变化,作阀门式的开启与关闭。
阀门离子通道既是神经递质作用的受体,又是效应器。
(二)、跨膜信息传递(transmembrane singal tranduction)信使:信息的载体或携带者。
第一信使:激素或其他调节物质。
第二信使:cAMP、cGMP、Ca2+、DG、IP3等。
1、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至少与膜内4种物质有关。
(1)G蛋白耦联受体(G protein-linked receptor)受体蛋白质是能与化学信号分子进行特异结合的独立的蛋白质分子,包括α和β 肾上腺素能受体,Ach受体,多数肽类激素,5-羟色氨受体,嗅觉受体,视紫红质受体等。
(2)G-蛋白大部分激素、神经递质及其他调节分子改变细胞过程时,以环一磷酸腺苷(Camp)作为第二信使,有三磷酸鸟苷GTP-结合蛋白(G-蛋白)参与。
鸟苷酸结合蛋白(guanine cleotide-binding protein)的简称。
有兴奋(Gs、Go)型和抑制(Gi)型两种,可分别引起效应器酶的激活和抑制而导致细胞内第二信使物质增加或减少。
(3)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细胞内特殊蛋白的磷酸化使其活性增强(或减弱)细胞内蛋白激酶使蛋白磷酸化而蛋白磷酸酶则使磷酸与蛋白分离。
蛋白激酶活性受第二信使cAMP、cGMP、Ca和二酰甘油的调制。
(4)第二信使腺苷酸环化酶能催化ATP生成cGMP,cGMP可把激素的信号带入细胞浆,进而导致细胞生理功能的改变。
作用于细胞膜的信号(如肾上腺素)叫第一信使(firster messenger);由细胞外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而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如cAMP)叫第二信使.第二信使物质有环一磷酸腺苷(camp),三磷酸肌醇(inositol triphosphate ,IP3),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DG)环一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oate cGMP)和Ca2+;第二信使的功能是调节各种蛋白激酶和离子通道。
(5)肌醇磷脂与信息传递途径另一途径是通过G蛋白激活特异的磷酸酯酶C,后者将膜中的脂质磷脂酰肌醇分解产生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他们都是第二信使。
:[小结]: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五种,简单扩散、异化扩散、主动运输、内吞和胞吐。
细胞膜信息传递途径有离子通道和信使转运。
[思考题]1、比较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有何异同?2.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形式有几种?它们是怎样实现物质转运的?3.跨膜物质转运中易化扩散与主动转运的关系如何?4、讲述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