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机械系统装配图及零部件图绘制

合集下载

第7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第7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毛坯上未加工的表面作定位基 准的为粗基准 。 精基准:经过机械加工的表面作定位基 准的为精基准。 选择顺序:先选择精基准定位把工件加 工到设计要求,然后考虑选择粗基准定 位,把用作精密基准的表面加工出来。
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对于有不加工表面的工件,为保证 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要求,一般应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外圆表面加工方案
1)粗车-半精车-精车 ——软 2)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软、硬 3)粗车-半精车-精车-精细车(金刚车) ——有色金属
孔加工方案
1)钻-(扩)-粗铰-精铰:非旋转体上小孔 2)钻-(扩)-拉 :大批量 3)粗镗-半精镗-精镗 : 箱体上孔 4)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淬硬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3、机械加工工序卡
五、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与步骤
1.原则 :保质、高效、低耗。 2.步骤: 1)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 2)选择毛坯。 3)选择定位基准。 4)拟定工艺路线。 5)确定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
五、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与步骤
1.原则 :保质、高效、低耗。 2.步骤: 6)确定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7)确定个工序的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 和辅助工具。 8)填写个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9)填写工艺文件。
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2)如果要保证某加工表面(相对重要 表面)切除的余量均匀,应选该表面作 粗基准 。
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3)为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 余量,应选择毛坯余量小的表面作粗基 准。
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4)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尽可能平整, 不能有飞边、浇注系统、冒口或其它缺 陷,以便使工件定位可靠,夹紧方便。 (5)同一尺寸方向上的粗基准表面只能 使用一次。

机械制图 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关系

机械制图 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关系

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关系读装配图通常可按如下三个步骤进行:1、概括了解首先从标题栏入手,可了解装配体的名称和绘图比例.从装配体的名称联系生产实践知识,往往可以知道装配体的大致用用途.例如:阀,一般是用来控制流量起开关作用的;虎钳,一般是用来夹持工件的;减速器则是在传动系统中起减速作用的;各种泵则是在气压、液压或润滑系统中产生一定压力和流量的装置。

通过比例,即可大致确定装配体的大小。

再从明细栏了解零件的名称和数量,并在视图中找出相应零件所在的位置。

另外,浏览一下所有视图、尺寸和技术要求,初步了解该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及各视图间的大致对应关系,以便为进一步看图打下基础。

2、详细分析分析装配体的工作原理, 分析装配体的装配连接关系, 分析装配体的结构组成情况及润滑、密封情况,分析零件的结构形状。

要对照视图,将零件逐一从复杂的装配关系中分离出来,想出其结构形状.分离时,可按零件的序号顺序进行,以免遗漏。

标准件、常用件往往一目了然,比较容易看懂。

轴套类、轮盘类和其它简单零件一般通过一个或两个视图就能看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零件,应根据零件序号指引线所指部位,分析出该零件在该视图中的范围及外形,然后对照投影关系,找出该零件在其它视图中的位置及外形,并进行综合分析,想象出该零件的结构形状。

在分离零件时,利用剖视图中剖面线的方向或间隔的不同及零件间互相遮挡时的可见性规律来区分零件是十分有效的。

对照投影关系时,借助三角板、分规等工具,往往能大大提高看图的速度和准确性。

对于运动零件的运动情况,可按传动路线逐一进行分析,分析其运动方向、传动关系及运动范围。

3、归纳总结归纳总结,一般可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进行:① 装配体的功能是什么?其功能是怎样实现的?在工作状态下,装配体中各零件起什么作用?运动零件之间是如何协调运动的?② 装配体的装配关系、连接方式是怎样的?有无润滑、密封及其实现方式如何?③ 装配体的拆卸及装配顺序如何?④ 装配体如何使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事项?⑤ 装配图中各视图的表达重点意图如何?是否还有更好的表达方案?装配图中所注尺寸各属哪一类?上述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仅是一个概括的说明。

机械制图完整ppt课件

机械制图完整ppt课件
图纸分析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了解图纸分析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掌握图纸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THANKS
建立绘图环境
设置图纸大小、图层、单位等基本参数 。
创建三维模型
通过拉伸、旋转、扫掠等操作,将二维 图形转化为三维模型。
绘制二维图形
使用线、圆、弧等基本绘图命令,构建 所需图形。
添加尺寸和标注
对图形和模型进行尺寸标注和注释,确 保准确性和可加工性。
CAD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实例
零件设计
使用CAD软件进行零件的三维建模,确保零件 的几何形状、尺寸和公差等符合设计要求。
熟悉标准件与常用件的图样表示方法 掌握标准件与常用件的简化画法
04
机械图样的识读
零件图的识读
零件图识读要点
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用途,明确零件的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熟悉零件的结构特点。
零件图识读步骤
先看标题栏,了解零件的基本信息;再分析视图,想象零件的结构形状;然后 分析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明确零件的制造要求。
应用
剖视图常用于表达复杂物体的内部结 构,局部视图则常用于表达物体的某 一特定部分或细节。
03
机械图样的绘制
零件图的绘制
01
零件图绘制步骤
02
确定视图布局
03
绘制零件轮廓
零件图的绘制
正确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
零件图绘制要点
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
01
03 02
零件图的绘制
01
完整、清晰地标注尺寸
02
准确书写技术要求,包括表面粗糙度、公差与配合等内容
实践项目二: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
装配图绘制要点
掌握装配图的视图布局、表达方法、标注要 求等,提高绘制装配图的能力。

装配图画法

装配图画法

装配图画法第二十八课装配图学习目的1、培养绘制和阅读常见机器或部件的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2、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和绘制方法3、介绍装配体结构的合理性,让学生学习装配体的测绘方法与步骤,为课程设计打好基础知识要点1. 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掌握绘制和阅读装配图的方法。

2. 掌握常见装配结构的设计和画法。

3. 掌握部件测绘的一般方法。

4. 会装配图的测绘、阅读和由装配图拆绘零件图。

课时:6学时作业: 10-1 10-2授课内容:第十章装配图10.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 装配图是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图样。

通常用来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零、部件间的装配、连接关系,是机械设计和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 在产品设计中,一般先根据产品的工作原理图画出装配草图,由装配草图整理成装配图,然后再根据装配图进行零件设计并画出零件图;在产品制造中,装配图是制订装配工艺规程,进行装配和检验的技术依据;在机器使用和维修时,也需要通过装配图来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 一张完整的装配图,必须具有下列内容:一、一组视图用一组视图完整、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机器的工作原理、各零件的相对位置及装配关系、连接方式和重要零件的形状结构。

图10-1是滑动轴承的装配轴测图,它直观地表示了滑动轴承的外形结构,但不能清晰地表示各零件的装配关系。

图10-2是滑动轴承的装配图,图中采用了三个基本视图,由于结构基本对称,所以三个视图均采用了半剖视,这就比较清楚地表示了轴承盖、轴承座和上下轴衬的装配关系。

如图10-1二、必要的尺寸装配图上要有表示机器或部件的规格、装配、检验和安装时所需要的一些尺寸。

三、技术要求技术要求就是说明机器或部件的性能和装配、调整、试验等所必须满足的技术条件。

四、零件的序号、明细栏和标题栏装配图中的零件编号、明细栏用于说明每个零件的名称、代号、数量和材料等。

标题栏包括零部件名称、比例、绘图及审核人员的签名等。

AutoCAD机械装配图表达方法

AutoCAD机械装配图表达方法
12.夸大画法
不接触表面的小间隙、薄垫片、小直径的弹簧等,能够不按比例画出,而是使用适当加大尺寸画出。
13.展开画法
为表达不在同一平面内而又相互平行轴上的零件,与轴与轴之间的传动关系,能够按照传动顺序沿轴线切开,然后依次将轴线展开在同一平面画出,并标注X-X展开。如下图所示为A-A展开图。
14.简化画法
国标GB/T10609.2-1989推荐了明细栏的格式、尺寸,企业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自己的明细栏格式,但通常应参照国标的格式执行。如右图所示为国标中推荐的格式之一。有关明细栏的规定如下:
明细栏通常配置在装配图标题栏的上方,按照由下向上的顺序填写,格数根据需要来定。位置不够时,能够紧靠在标题栏的左侧自下而上连续。
指引线应自所指零件的可见轮廓内引出,并在其末端画一圆点;若所指的部分不宜画圆点,如很薄的零件或者涂黑的剖面等,可在指引线的末端画一箭头,并指向该部分的轮廓。
假如是一组紧固件,与装配关系清晰的零件组,能够使用公共指引线,如图下图(b)所示。
指引线应尽可能分布均匀且不要彼此相交,也不要过长。指引线通过有剖面线的区域时,要尽量不与剖面线平行,必要时可画成折线,但只同意折一次,如下图(c)所示。
8.3.1
装配图上的尺寸应标注清晰、合理,零件上的尺寸不一定全部标出,只要求标注与装配有关的几种尺寸。通常常注的有性能(规格)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尺寸、外形尺寸,与其它重要尺寸等。
15.性能(规格)尺寸
规格尺寸或者性能尺寸是机器或者部件设计时要求的尺寸。
16.装配尺寸
装配尺寸包含保证有关零件间配合性质的尺寸、保证零件间相对位置的尺寸、装配时进行加工的尺寸。
11.假想画法
下列两种情况能够使用假想画法,被假想的零部件使用双点画线表示。

《机械装配工艺》PPT课件

《机械装配工艺》PPT课件

修配环选择原则
(1)易于修配、便于装卸
(2)尽量不选公共环为修配 环
Z/2为公共环
四、调整法
定义 实质
组成环按经济精度加工,采用调整的方法 改变某个组成环(称补偿环或调整环)的实际 尺寸或位置,使封闭环达到其公差和极限偏差 的要求。
其实质是装配时调节调整件的相对位置, 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件,使封闭环达到其公差与 极限偏差要求的装配方法。
在总装或部装时,通过 调整被装零件的相对位 置,使加工误差相互抵 消或使加工误差对装配 精度的影响减小的目的。
调整法特点
特点:组成环可按经济精度制造,可获 得高的装配精度。 但增加了调整装置。
应用
(1)移动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应用于小 批生产;
(2)固定调整法应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场合。
不同装配法装配尺寸链计算方法的选用
根据公式 A0 Ai Ai
300.05,
A5
50 0.08
计算协调环的中间偏差Δ3
i1
im1
0 3 2 1 4 5
Δ3
E3S 3T 23A 0.0 50.2 1 6 0.1m 3 m所以 A3 : 4+ 300.0 .133mm
E3 I 3T 23A 0.0 50.2 1 6 0.0m 3 m
分组选配法应用举例
现以汽车发动机活塞、活塞销和连杆组装为例,对分 组装配法进行分析。如图所示为发动机活塞、活塞销和连 杆的组装简图,其中活塞销与活塞销孔为过盈配合,活塞 销与连杆小头孔为间隙配合。
根据装配技术要求,活塞销孔直径D与活塞销直径 dmm的过盈量,即 Ymin=Dmax-dmin Ymax=Dmin-dmax 从公差与配合的知识可知 Ymin-Ymax=T0= Th+Ts

《机械制图与CAD》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与CAD》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是智能制造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近机类公共基础课程。

工程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

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以及认真细致踏实的工程师素质。

通过课程的学习,达到对学生四种能力——即工程设计表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一种素质——即包括培养发散思维习惯、工程综合素质、质量与标准意识、设计审美意识、工作责任心的培养。

为培养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自信心的培养;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日常作业严格要求,养成对工程问题一丝不苟的作风。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学习和掌握用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和图解几何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课程目标2:培养绘制和阅读投影图的基本能力,能够清晰完整的标注尺寸。

课程目标3:培养绘制、阅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1 学习和掌握用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和图解几何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第三章立体第四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智能制造系统的分析、设计、集成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智能工厂和制造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课程目标2 培养绘制和阅读投影图的基本能力,能够清晰完整的标注尺寸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第三章立体第四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五章组合体的视图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设计、集成的复杂工程问题。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讲解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讲解

第7章:机械装配工艺基础(倪小丹)270教学目标:任何机械产品都是由若干零件和部件组成。

根据规定的技术要求将有关的零件接合成部件,或将有关的零件和部件接合成产品的过程称为装配,前者称为部件装配,后者称为总装配。

通过本章学习应能设计一般机器的装配工艺规程:掌握保证装配精度的4种装配方法:以及能根据产品或部件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装配方法并合理设计各零件的尺寸及其精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1、装配工艺性2、装配工艺规程的设计3、保证产品装配精度的四种方法案例导入如图所示为车床装配结构示意图,分析其结构的装配工艺性如何?怎样设计其装配工艺?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装配?各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偏差应怎样确定和保证?图270 倪小丹7.1、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装配工艺性是指设计的机器结构装配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装配工艺性好,是指装配时操作方便,生产率高。

7.1.1 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对结构比较复杂的产品,通常根据其结构特点,划分为若干能进行独立装配的部分,这些独立装配的部分称为装配单元。

零件是组成产品的最小单元。

零件一般都预先装成合件、组件、部件后才进入总装,直接装入机器的零件并不太多。

合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

如装配式齿轮(如图6.2),由于制造工艺的原因,分成两个零件,在基准零件1上套装齿轮3并用铆钉2固定。

为此进行的装配工作称为合装。

图6.2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合件及零件而构成的。

如机床主轴中的主轴,在基准轴件上装上上轮、套、垫片、键及轴承的组合件称为组件。

为此而进行的装配工作称为组装。

组装还可分为一级组装、二级组装等。

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合件和零件构成的。

部件在机器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功用。

例如车床的主轴箱装配就是部装。

主轴箱箱体为部装的基准零件。

产品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部件、组件、合件和零件而成的。

7.1.2 装配工艺系统图在装配工艺规程制订过程中,表明产品零、部件间相互装配关系、装配流程及装配顺序的示意图称为装配系统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引线不能相交,通过剖面区域时指引线方向不应与 剖面线平行。
标题栏:是一张工程图的名目索引 明细表:产品的零件名称、数量、材料等, 明细表中零件序号及名称应与零件代号一一 对应
标题栏
所属部件
代号 EJC.00
名称 总装配
名称与规格
螺栓M8x30 螺母M8 垫圈M8
标准号
GB\T5783-2000 GB\T41-2000 GB\T95-2000
特征要素图
辅助性配件—电路电线等的协调与布置
1-轴;2-左半联轴器;3-螺钉;4-左衬套; 1-电动力线;2-电动机;
5-右半联轴器;6-安全销;7-右衬套
3-电路分路电线;4-电路分路开关
3.在满足各项子功能要求前提下,协调各部件结构尺寸。
7.1.3 装配图的设计要求
装配图设计一般需要经过几个循环修改完善。通常首先 将依据方案设计得到的装配结构草图,根据装配结构的合 理性及构形设计,着重从可装配性、可拆卸、装配经济性、 零件误差累计等方面入手,进行装配图的设计,之后需要 进行零件拆装,进一步进行零件设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 的会有一些改动),根据零件设计结果再反装配,最后检 查安装、配合等功能特征是否具有工艺的可行性。
计及其工作能力初步估计的基础上,定量化、标 准化进行各种结构参数的详细设计,必须保证: 1. 零件的可装配性; 2. 零件的可加工性。
装配图是表示机器各组成部分的连接、装配关系的技术文件。 它主要用于:机器或部件的装配、调试、安装、维修等场合。
7.1.1装配图的内容和作用
在产品生命周期中,为了清楚地实现设计、装配工艺和销 售等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装配图唯一性、无异议地表达机器 或部件的工作原理,并且表达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和位置关 系,用以指导装配、安装、检验以及维修和回收。
构造虚拟三维装配图
工程图模块—模版相关设计参数选择
视图的投影方向要符合我 国一象限角投影方向;
线形、尺寸和文字大小都 要按规定执行
选择一组投影视图产生工程二维图几何信息表示
2、绘制装配图的一般步骤
1)选择图幅及视图比例——图幅GB/T14689-1993 2)正确选择视图—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及其辅助视图。遵循的原 则: 表达出所有零件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连接关系。 3)画出传动零件的中心线和轮廓线以及箱体的内壁线和对称线。遵循 由里向外、先主要零件后次要零件的原则。 4)在初步完成一个主要视图的轮廓后,再与其它视图同时进行,切忌 画完一个视图再画另一个视图。 5)在校核后主要零部件工作能力后,进行细部结构的设计。 6)标注尺寸与配合 7)编写技术要求 8)进行零件编号 9)编制明细表和标题栏 10)检查装配图
装配图设计过程和要求 :
过程基础
过程
结果
(原理)方案设 计,典型结构 设计
装配草图设计
注重结构设计、整体布局
特点
非完全定量的描述零件 之间的关系,零件及其
连接要实现的功能
非严格比例的 装配草图
装配参数设计
根据装配结构的合理性及构形 设计,着重从可装配性、可拆卸 、装配经济性、零件误差累计 等方面入手,进行装配连接结
单齿传动强度和精度设计; 齿坯加工工艺及其材料要求; 齿轮副传动的安装和传动精度要求。
这些对应参数应该在方案设计阶段和工作能力阶段计算 过并已经在装配草图中选择了基本尺寸,所以这里要进一步 明确表达已有的设计结果,并补充完善工程图需要的内容。
齿轮工作图示例:
齿轮类零件的设计要点:
(1)齿轮工作参数表格化 (2)视图选择与组合 (3)标准功能要素简化表示 (4)结构功能参数与工艺参数 (5)技术要求与尺寸标注
标注尺寸时还要注意工艺及测量的方便和经济性,明 确封闭环和关键尺寸链。
图a只有A2一个尺寸列入装配尺寸链,而图 b则有A1和A2两个尺寸列入装配尺寸链。
2、杆类零件设计
杆类零件通常起支撑或连接作用,具有 回转体或非回转体截面形状。连杆是一种典 型的杆类零件,一般由专业制造厂或专用生 产线按照严格的工艺文件,经过三、四十道 工序加工完成,其结构信息参见下图(连杆 零件图):
数量/台
4 4 4
螺栓M5x25
GB\T5783-2000
4
EJC.00.02 EJC.00.03
螺母M5
GB\T41-2000
4
垫圈M5
GB\T95-2000
4
主传动机架
螺栓M10x40 螺母M10
GB/T5783-2000
4
GB/T 41-2000
4
垫圈M10
垫圈GB/T848 10 A2
4
主传动机构
机械设计综合实践课程
第7章 机械系统装配图 及零部件图绘制
杨铁牛 季林红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装配图的设计 零件图的设计
在完成了原理设计和系统结构设计草图之 后,需要完成的目标即以工程图语言表达的系 统装配结构和零件详细设计---重点强调工程标 准化表达设计意图。
7.1 装配图设计
装配图设计: 在前面以定性为主的运动方案设计、结构草图设
示范连接
② 尺寸标注
按规范标注五种尺寸,注意贯彻尺寸链原理的应用,保证 正确实施前面精度设计目标。标注中特别注意几个方面:
滑动副、回
转副、过盈联接 等一切有相互连 接或相对运动的 近邻配合特征, 都应该表示出其 配合公差。
③技术要求
用文字或符号说明装配体在装配、安装、调试、 检验、使用、维修等方面的性能质量要求。
装配要求: 装配后必须保证的精度以及装配时的要求。
检验要求: 装配过程中及装配后必须保证其精度的各种检 验方法,如压力、防漏、振动、噪音等有特殊 要求时,应说明检验方法和条件。
使用要求:
对装配体的基本性能、产品的运输、维护、保 养、使用时的要求。
④序号、标题栏和明细栏
序号:
零件的序号应沿水平或垂直方向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 向排列,序号间隔应尽可能相等。
粗牙全螺纹六角头螺栓 M6X30
GB/T 5783-2000
12
平垫圈A级 M6
GB/T 97.1
12
C级1型六角螺母 M6
GB/T 41-2000
12
说明:数量指所属部件为一台(套)时,应该配备的同类型同规格标准件的和。
明细表
备注
7.1.2系统结构方案分析与设计
在绘制装配图之前,需认真分析设计草图,明确保证设计意图的关键 特征和功能指标,为装配图绘制提供具体参数。对于已经在装配图草图中 确定的方案,主要从几个方面分析方案的合理性:
1、装配图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①一组视图 一组视图正确、完整、清晰地表达出产品或部件的工
作原理、各组成零件间的相互位置和装配关系及主要零件 的结构形状。 ②尺寸标注
外形尺寸、配合尺寸、安装尺寸和特性尺寸 ③技术要求
用文字或符号说明装配体在装配、安装、调试、检验、 使用、维修等方面的性能质量要求。 ④零、部件序号、标题栏和明细栏
1、关键零件的工作位置是否确定能否保证机器和零部件的设 计目标。
左图(轴上零件定 位图)所示的装配 结构需满足以下对 零件的定位要求: 齿轮保持在箱体的 对称中间;半联轴 器相对于箱体外壁 的距离;轴承—箱 体内外壁距离。
2.主体设计目标细化分解到实现每一个具体目标的特 征要素。
明确实现目标功能的特征要素
7.2.2 零件图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
零件设计原则:实现装配图对于零件功 能的要求,包括材料、毛坯、功能结构 和工艺结构、技术要求等。
为了避免相关配合零件变动量太大,除 了细部的工艺特征参数,主要的连接尺 寸和结构应该尽量避免修改,而应在零 件尺寸链内进行调节。 零件图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视图选择、尺 寸标注、技术要求和标题栏。
4)图框和标题栏:填写零件名称、数量、材料、 图样比例、图号及设计、制图、审核人员的签署等。
零件标题栏必须反映的标识要素,是所有零件工程化表达 的共性要求。而不同零件类型,根据功能要求与常见失效 形式在设计时,除标题栏外,还要分别考虑如下几方面信 息表述,包括:
毛坯材料选择与制备工艺 结构功能参数与工艺参数 视图选择与组合 标准功能要素简化表示 尺寸标注规范化 表面粗糙度 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技术要求尽量工程化 技术要求文字部分的简约与重点
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格式绘制标题栏和明细栏,并按一 定格式将零、部件进行编号,填写标题栏和明细栏。
①一组视图
采用一组视图正确、完整、清晰地表达出产品或 部件的工作原理、各组成零件间的相互位置和装配关 系及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具体包括:
视图的选择:视图数量和布局;
视图的表达方式:直接完成二维装配图或设计三维 装配图,利用投影关系产生工程二维图几何信息, 再进行尺寸标注、技术说明等属性提取和补充,最 后审核修订完成装配图设计。
构设计
严格比例和量化表示所 有本级装配的零部件连
接和外形。
已经具有视图组 合和尺寸标注的
装配图
装配协调设计
修改后与零部件 相协调的装配结

装配工程图设计
适应性修改完善后的零部件准 确连接尺寸和结构
根据装配整体要求,补充技术 要求、完善标题栏、明细表,
完成工程装配图
虚拟拆卸零件,并进行 零件设计,反馈修改参
数给装配图
全面检查装配图设计
7.1.4 装配图的绘制
1、绘制模式
根据实际情况通常有两种主要的绘制模式: 1)依据设计构造的虚拟三维装配图,利用投影关系(注
意第三视图的投影方向要符合我国三视图投影方向, 如Pro/E,UG提供了两个方向供选择),产生工程二 维图几何信息表示,再进行尺寸标注、技术说明等属 性提取和补充,然后根据国家标准,审核修订完成装 配图设计。 2)依据二维设计软件或者手工绘图完成装配图绘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